㈠ 高考報哪方面
若想學習金融、商業管理一類的學科,推薦廈門大學。
它的經濟系特別強。 介紹一下:
最好的就是會計系,分數665以上吧,是精英匯集的地方,也是全國最好的會計系,一般大三就被港台、上、京或國外的大公司要走了。
金融系、經濟系是廈大的大系,大三時有國外交流機會,還有很多去特區實習的機會,有的學生大一開店,大二就掙到幾十萬的資金了。總之很會掙錢就對了。
其實要想將來搞自己的公司,應該從基礎開始。 舉個比爾 拉福的例子。他為了將來開公司,先去讀了工科,又學了實踐操作,在大公司學習了經營模式,又在行政部門鍛煉五年建立了交際網,最終他成了美國商界傳奇,所以要開公司不一定要學習經濟或金融專業。
㈡ 會展業人力資源調查報告怎麼寫呢
一、前言
會展業是城市發展和現代服務業的強勁引擎,是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製造業的對接平台,對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它以通過舉辦各種國際博覽會、展覽會、交易會等,來搭建商務和文化平台,從而吸引大量客商和遊客,促進產品市場的開拓、技術和信息交流、對外貿易和旅遊觀光,並以此帶動交通、住宿、商業、餐飲、購物等多項相關產業的發展,是名副其實的「無煙工業」。長三角地區作為全國會展業發展的高地,港口資源豐富,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尤其是作為全國經濟中心的上海,也已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會展之都」。據了解,2010年,經上海市政府、貿促會批准舉辦的各類展覽會300餘個,參加在滬舉辦各類展覽會的參展商17.62萬家,其中境外參展商4.萬家,觀眾760萬人次,其中境外觀眾45.5萬人次。2010年浙江省共舉辦展覽672個,展會總面積646萬平方米,直接產值達290億元,佔全省第三產業的22.2%。如火如荼的行業發展,為會展專業人才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也對高校的會展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一定的挑戰。
為更好地了解長三角地區會展企業對會展人才的需求和培養情況,提升會展專業人才的職業能力和素質,以更好地滿足會展人才的輸送對口率和層次性,本此調查特邀請上海、杭州、義務等地區的會展企業與會展相關協會組織參與會展人才培養的研究和調查,了解會展企業對會展人才的職業現狀,分析會展企業的需求要求,以便為進一步深入探討高職會展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打下基礎。
二、調查基本概況
(一)調查方案
2010長三角地區會展業人才需求調查以長三角地區的會展企業管理人員為主要調查對象,范圍主要涉及上海、杭州、義務為主的會展企業。調查時間為2010年9月至2010年11月底,主要運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及文案調查法進行資料的採集。本次調查人員由兩個群組成,途徑一是通過浙江旅遊職業學院會展專業的畢業生和實習生,對其所工作和實習的會展企業調查相關數據;途徑二是通過浙江旅遊職業學院會展專業在校生,對校企合作的長三角會展企業進行實地調查獲取相關數據(見表1)。
表1 調查時間進度表
時間
人員
地點
2010年9月至10月
陳金燕、王雪卉、任天
杭州、上海、義烏
2010年11月至12月
董景景、徐妍哲、陳曉曉
上海、溫州、紹興
2010年11月至12月
錢麗、鄭欣欣、鄭毅
杭州、台州
(二)調查內容
1. 關於長三角會展企業的基本情況分析
2. 關於會展企業人才需求情況分析
3. 關於會展企業對人才的滿意度情況分析
4. 高職會展專業學生與本科會展專業學生的比較分析
(三)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課題組在廣泛收集、整體第一或第二手資料的基礎上,制定了《會展業人才需求及培養調查問卷》,問卷包括被調查者的信息、被調查者所在會展企業的基本情況及會展企業對會展人才的需求、滿意度等四個部分。經過「小樣本調查——專家分析、修改、補充」後得以定卷。本次調查共抽樣了50家會展企業,回收問卷46份,回收率為92%。對回收的問卷進行初次分析篩選,對未填寫完整和不符合邏輯、也不符合常理的問卷予以剔除,最終得到有效問卷43份,有效率為93.5%。同時,對問卷採用內部一致性信度(Consistency)評定方法,通過SPSS軟體計算,得到皮爾遜(Pearson)相關系數r為0.752,符合統計學的要求。然後,採用SPSS統計軟體和EXCEL統計工具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對問卷的第一、二部分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方差分析,考察長三角地區會展企業基本情況特徵、人才需求狀態以及人才滿意度評價;最後,採用交互分析法和其它相關數據分析方法對第三部分的高職和本科會展專業學生的比較評價進行歸納分析。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會展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本次被調查的43家會展企業中,杭州18家(佔41.86%),上海7家(佔16.28%),義務5家(佔11.63%),長三角其它地區13家(30.23%),見圖1。此次調查問
圖1 調查企業的空間分布情況
卷的填寫基本由會展企業的經理、主任、總監、主管等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完成,基本能反映這些會展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現狀,見圖2。
圖2 被調查對象的職位類型分析情況
另外,本次調查通過對被調查企業的基本特徵分析可以得出長三角會展企業基本的業務類型、企業的規模等特徵,以便更好地了解輸送會展人才的單位,為會展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定的企業依據。
1. 會展單位主營業務特徵
本次調查的43家會展企業中,以經營國內展覽主辦及承辦,會議策劃組織及接待服務為主,佔78.1%。長三角地區會展企業涉及境外展覽及代理的業務仍較少,但隨著長三角地區與國外地區的接軌,境外展將成為今後一大主營業務。這對會展專業人員的英語水平必將提出新的要求。
圖3 被調查會展企業的主營業務結構分析圖
2. 會展單位性質的特徵
本次調查的會展企業的性質主要為民營企業為主,佔67.4%,其次國有企業佔25.6%,外資和中外合資辦企較少。這與長三角地區民營經濟活躍有較大的關系。
圖4 被調查會展企業的單位性質特徵分析圖
3. 會展單位規模的特徵
本次調查的會展企業規模中,10-20人規模的佔41.9%,21-50人規模和51-100人規模的分別佔23.3%和20.9%。說明會展企業規模整體不大,主要以10-50人的企業規模為主(佔65.1%)。
圖5 被調查會展企業的規模特徵分析圖
4. 會展單位注冊資金的特徵
本次調查的會展單位注冊資金多處於50萬—500萬之間,佔67.4%,這與會展企業多為民營企業性質有關。注冊資金在500萬以上的會展企業較少,佔16.3%,說明我國大型的會展企業集團不多,這與會展行業發展並興起時間不長有很大的關系。未來,隨著會展行業的日益被重視,會展經濟的輻射效應之大及將會推動會展行業的快速發展。這對會展專業院校人才培養將會提出更高的挑戰。
圖6 被調查會展企業注冊資金特徵分析圖
(二)會展人才需求現狀分析
1. 企業會展人力資源結構狀況
會展企業對當前會展人力資源狀況基本滿意(佔74.4%,見圖7),其中絕大部分會展企業人力資源中會展專業畢業的人員占所有員工的比例不到25%(佔72.1%,見圖8),其他員工主要來自國際貿易與旅遊管理專業(分別佔32.6%和30.2%,見圖9);在專業技能人員上,對展台設計及會展營銷等具有實際操作技能的人員較為缺乏。其中會展營銷人員成為會展企業最缺少的人才之一(佔58.1%,見圖10);其次會展策劃人員相對來說,會展企業需求較為飽和。說明院校會展專業在重視培養策劃人才的同時,會展招商招展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任重道遠。
圖7 被調查會展企業會展人力資源結構分析圖
圖8 被調查會展企業會展專業畢業生占所有員工分析圖
圖9 被調查會展企業非會展專業員工的專業結構分析圖
圖10 被調查會展企業會展人才短缺分析圖
2. 企業會展人力資源來源途徑分析
近幾年,會展企業的員工招聘途徑主要通過兩個,其一是直接從大專和本科高校招聘的應屆會展專業學生(佔48.8%);其二是從人才市場招聘獲得的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員(佔32.6%),見圖11。其中,絕大部分的會展企業從當地大專院校畢業生中能招聘適宜的人員,佔62.8%(見圖12)。但就關於高職畢業生在一線員工中所佔的比例上,不同會展企業性質、規模就略有不同。總體來說,高職畢業生在一兩年內基本處於企業一線,但晉升空間較大(見圖13)。
圖11 被調查會展企業新進會展員工的來源比例圖
圖12 會展人才能夠從當地大專院校畢業生中獲取的比例圖
圖13 企業一線員工中高職生所佔的比例圖
3. 企業會展與會展人才培養院校的對接性分析
在被調查的會展企業中,大部分的會展企業與相關院校有實習關系(佔76.7%),且吸收一定量的畢業生到本單位就業(佔55.8%,見圖14)。雖有23.3%的會展企業還沒有與院校有實習及就業聯系,但招聘相關會展專業畢業生。由此得出,會展企業對會展人才的需求較大,但院校與企業如何加強對接,使學生未畢業之前就已開始在相關會展企業觀摩、實訓、實習等,將是具有會展專業相關院校今後開拓的主要方向。
同時在調查中看出,會展企業對高等院校的會展人才的培養不是較為滿意,對會展專業學生綜合質量不高,企業人才需求與學校人才培養供給溝通對接不夠,存在較大差距等現象(見圖15),使得大部分的會展企業認為當前會展業的發展現狀下,對會展人才的需求仍較大(佔76.7%,見圖16)。
圖14 被調查企業與相應院校之間的聯系情況分析圖
圖15 被調查企業與高等院校人才供需不平衡原因分析圖
圖16 當前會展經濟對會展專業學生的需求狀況圖
(三)對會展人才的態度分析
本次調查還就針對高職會展專業畢業生和本科會展專業畢業生進行比較,分析得出,大部分會展企業認為高職會展專業學生能基本按時完成工作任務(佔55.8%,見圖17),有些表現優異者能夠高效、准確的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務(佔37.2%)。再在詢問會展企業對招聘會展人才時,最看重的方面,會展企業一致認同學生的工作態度和是否有相關的行業經驗是關注的重點,其次才考慮學歷等其他方面(佔96.2%,見圖18)。
圖17 被調查企業本單位高職畢業生的評價分析圖
圖18 被調查企業在招聘會展人才最看重的方面分析圖
通過整理已作出回答的22位會展企業管理人員就高職和本科會展專業學生在工作中的優缺點評價時,基本認為:
①本科畢業的會展專業學生理論知識掌握較好,創新能力和策劃能力較強,但實踐操作能力較為欠缺;
②高職畢業的會展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專業知識的積累和自身文化素質較弱,但能吃苦耐勞,實操性相對較強,耐力稍差,文案寫作能力需加強;
③兩者都對工作有一定上進心,工作熱情比較高,計算機能力強,但對展覽業的現狀和實際操作欠了解,對工作壓力的承受能力有待提高,不怕吃苦的精神欠缺,主動性不夠,英語能力和溝通能力欠佳,缺乏國際觀,需加強對運輸進出口、簽證以及知識產權方面的知識和應用,經驗缺乏。
(四)會展人才培養需求分析
會展人才培養內容是院校會展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起點,分析會展專業人才培養內容是對接企業人才需求的基礎。本次調查參考了Likter的五個分點尺度法(5=非常重要,1=完全不重要)設計了包括7個項目的結構式問卷來衡量會展企業對會展人才培養內容的重視程度。對7個項目在SPSS11.5軟體中經過正交旋轉後抽取4個因子(特徵值均大於1),KMO=1.02,所選取的因子負荷量均大於0.53,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7.62%,問卷信度通過計算Cronbach』s Alpha系數進行檢驗,α=0.81,滿足問卷信度一般要求(見表2)。
由表1和圖19所知,長三角地區會展企業對人才培養內容中的工作責任感、溝通和公關能力、創新能力及文案寫作能力較重視和關注,尤其對於工作責任感會展企業管理人員最為重視,意見最為集中(離散程度為0.294)。除此以外,對計算機運用能力、外語能力及旅遊業務操作能力則不那麼重視,這與現在學生普遍受計算機學習較早,對基本的計算機運用能力較好;對於外語能力,由於更多的企業以承辦或主辦國內展覽為主,因此企業對員工外語能力的要求較低;對於旅遊業務操作能力,可能由於多數的會展企業涉及旅遊業務時都是委託旅行社來承擔相應的服務內容,避免企業業務的繁雜,規避風險。
為更好地了解會展企業對人才培養的內容,查漏補缺,了解需求,本課題組還設計了「您認為還需要加強什麼能力的培養?」,有一部分企業管理人員提出除以上會展人才培養內容以外,會展專業學生還應加強了解市場上客戶的需求,扛挫折方面的能力,調整心態、有責任感等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可見,企業對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是非常重視的。
表2 長三角地區會展人才培養內容因子分析
主成分因子
因子
培養內容
均值
因子負荷
特徵值
標准差
方差貢獻率
F1
X1
工作責任感
4.91
0.604
2.684
0.294
36.04%
F2
X3
溝通和公關能力
4.67
0.585
1.520
0.474
21.23%
F3
X2
創新能力
4.33
0.525
1.170
0.680
20.35%
X4
文案寫作能力
4.07
0.513
0.704
X5
計算機運用能力
3.44
0.498
0.666
X6
外語能力
3.65
0.504
0.783
X7
旅遊業務操作能力
2.93
0.405
0.856
累計方差貢獻率
77.62%
圖19被調查企業認為會展人才培養內容最需要的方面分析圖
根據各因子所包含的態度語句的意義,對各因子進行命名,將F1命名為道德素質的培養,F2命名為公關素質的培養,F3命名為策劃素質的培養。
在會展人才培養內容里,最重要的是道德素質的培養,佔全部因子影響的36.04%。表明企業在招聘人才時,注意專業對口的同時,重點關注的是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或人品。從生源來看,高職院校所錄取的學生一般都是普通高等學校沒能夠錄取的,學生的整體素質及學習能力相對於本科生來說較低,因此,許多高職學校為避開招收此生源所帶來的問題,結合學生的特點,在教育培養中更加註重以能力為本位的特點。這完全是迎合行業發展,以職業技能培養來為企業培養適應會展各崗位所需要的「熟練工」,但是千萬不能本末倒置,在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優秀的同時,思想道德素質必須是高的,或者說他的職業修養是高的。但高職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課程往往遭遇尷尬,出現學生無興趣聽,完全應付考試等等的問題。這就要求思想道德素質教育課程需要結合專業、結合學生的職業,不能納入到公共課的范疇,在專業基礎課上完成,授課任務由專業教研室主任來完成,以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感和職業認同感,這才真正達到了開設思想道德相關課程的初衷。
第二重要的因子是公關素質的培養,它佔全部因子影響的21.23%,說明企業對會展人才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較為注重,反映了會展作為新型的現代服務行業,較好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成為會展人才的重要砝碼。這一方面,很多會展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里主要在專業基礎課上設置溝通禮儀課程來培養學生的公關素質,基本以理論授課為主。為提高學生的公關素質,需要通過增加實踐模擬課程,如由學生或老師扮演相關的會展企業人員進行面對面交流,或模擬會展企業的日常管理,由學生擔任某個公司角色,完成一個完整的展會項目,或成立分組式學生主體的工作室,每組中每個學生在工作室中擔任一定角色,配合組員完成任務。但這一素質的培養很多方面有學生的自身性格所決定,所以創造一個良好的專業交流氛圍和專業實踐平台是培養學生公關素質的重要途徑。
第三重要因子是策劃素質的培養,它佔全部因子影響的20.35%。表明會展項目策劃是根據市場的特點與熱點,不斷策劃與開發出新的主題展會項目,賦予現有展會項目新的元素。會展項目管理就是完成組織展商、組織觀眾,並與合作者協調等一系列工作。一個會展項目成功與否,最關鍵的就在於會展項目的策劃與管理。會展策劃是會展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課程,而創新能力是策劃人員必須具備的一個能力,從本質上兩者是共生共融的。會展策劃能力是會展專業學生能否勝任會展企業相關崗位工作的一個基本條件,但它需要以上兩個因子的支撐,需要在較強的溝通和協調能力和工作責任感的基礎上,對展覽策劃、執行流程熟悉,並具有一定的展會策劃組織經驗。但為什麼還是有許多的會展企業管理人員對學生的策劃素質不滿意或不認可呢?一方面是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又沒有合適的實踐基礎加以鞏固,或即使有機會參與展會項目,多半都是做一線服務人員或志願者,真正從前期策劃參與的項目甚少,可以說幾乎沒有,缺少較好的平台;另一方面是高職會展專業師資中有相關會展從業經驗的教師很少,會展實踐知識匱乏,雙師型教師的急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職會展專業人才的培養,使得學生從課堂得到真正需要的實操性知識太少。因此,在不斷創造以專業教師指導的學生工作室、專業下屬實體企業等平台將是學生運用專業理論知識的最好平台,同時又有雙師型的教師作為指導無疑是雙劍合璧,將大大提升會展專業人才培養的專業技能。
四、調查局限性
通過對長三角地區43家會展企業的實地調查,就長三角地區會展業人才需求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也得到了一些相關的數據和結論,但在調查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非專業調查人員導致問卷質量難以控制
本次調查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完成,雖然在調查時間上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但由於調查組群由在校會展專業學生和已畢業的校友完成,受投入的人力、財力、物力和知識水平、空間上的限制,導致回收的問卷質量無法控制。雖然本課題組為規避此類問題,已設置對被調查會展企業人員的個人信息和單位信息等問題,仍有3份問卷完全不符合本課題的研究對象,本課題組進行剔除,作為問卷。但這決不能完全避免其他因素對問卷質量的影響,這些不可見的隱性因素可能會影響本次調查數據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導致所得結論失去科學研究價值。
(二) 調查對象面較窄導致數據不具代表性
本次長三角地區會展人才調查活動中,只調查了43家企業,並且多半集中在上海、杭州,整體來說樣本過小。同時,調查這43家企業主營業務集中在國內展覽主辦和承辦,對處境辦展、會議策劃和組織承辦等業務的企業調查過少,使得在人才需求中的現狀與現實行業的真正需求存在一定的距離,不具有典型代表性。
五、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課題通過對長三角地區會展企業的基本情況、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現狀、對高職和本科會展人才的態度評價及會展人才培養需求等進行系統研究,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結論:
1. 從會展企業基本情況來看,目前長三角地區會展企業主營業務仍集中在國內展覽主辦及承辦方向,多數企業集中在10-50人,注冊資金在50-500萬的中等規模。今後,會議、節慶策劃組織和服務、境外展覽及代理、網展等將是會展企業拓展市場的重要方向,由此大型的會展集團公司將日漸涌現。
2. 從企業會展人才需求情況來看,目前長三角地區會展企業的人力資源狀況基本滿意,基本通過校園招聘會及人才市場招聘會中獲得人力,與相關院校校企合作狀況良好,但缺少展台設計、會展營銷等實操性技能人員,未來對會展人才的需求空間仍較大。
3. 從高職和本科會展人才的態度評價來看,高職會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普遍不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供需不平衡,企業對會展人才的工作態度和是否有行業經驗成為人才選擇的關鍵。但同時高職會展學生技能水平相對於本科生較強成為會展企業管理者比較看重的方面。
4. 從人才培養內容的需求來看,長三角地區會展企業管理者認為工作責任感、溝通和公關能力、創新能力及文案寫作能力是院校培養會展人才的重要內容。
(二)建議
1. 加強校企合作,創造人才輸送和培養的行業平台
目前眾多院校尤其是高職院校已經非常重視校企之間的合作,開展的合作形式可謂多種多樣,如企業制辦學、企業班、邀請企業經理參與課堂教學、組織學生去企業實習、實踐、觀摩、企業經理行業講座等。這讓在校學生提早接觸企業,了解會展行業發展的現狀和要求。但值得強調的是,專業教師應該做好引導作用,讓這些校企合作形式不流於形式,學生僅僅是一聽而過,一看而過,沒有真正達到校企合作的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技能的目的。目前,高職院校的會展專業培養都重視會展會議策劃和展會設計內容,學生在校學習所學專業知識的核心也是策劃能力和設計能力。因此,在現有的校企合作形式的基礎上,院校應該創建多種學生能夠運用技能、實際操作的平台,如創建專業學生工作室、學生實訓室或實訓基地,讓學生真正在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同時,有更多的屬於他們的平台來實踐。這不僅滿足了企業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要求,也滿足了企業所需要的行業經驗要求。
2. 重視素質培養,結合行業提升會展業職業道德感
素質教育一直是國內院校所重視和強調的內容。對於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生源問題決定著素質教育任務的艱巨。如何加強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效果,本課題提出結合行業背景,從提升行業職業道德感來加強學生的素質是較好的途徑。會展專業學生的素質培養從始業教育、專業作業團隊、綜合實訓、職業技能培訓、企業合作項目、職業技能考試、專業比賽等方面,營造職業工作氛圍,創造職業工作環境。讓學生在不斷地團隊作業中,重視工作責任感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培育,加強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的水平,同時也能讓專業教師及時了解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效果。
3. 教授精湛技能,迎合行業培養學生「文武雙全」
高職院校會展專業學生不受「市場」歡迎,就業難,很大原因是所學專業方向的技能沒有掌握或掌握不牢。調查顯示,會展企業對會展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但為何仍有很多學生畢業後找不到本專業的工作,是企業「寧缺勿濫」的找人態度決定的。因此,高職院校首先要在師資上加強會展教師的專業化程度,積累會展實踐經驗才能傳授給學生更專業的技能。其次,在專業教學安排上,加強實踐環節,聘請行業教師指導學生專業技能,以集中學習和分段實踐的形式讓學生承擔或參與相關的展覽和會議策劃與組織,發展學生的策劃創意和設計水平,將產、學、教融為一體。最後,根據學生的條件、特長、知識掌握程度和技能興趣,引導學生重點提升策劃或設計水平,讓學生學精某項專業技能,做到能文能武,文武兼具的人才。(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