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08汽車行業營銷大事件
汽車行業
1 燃油稅。不用說了。
2 油價。過山車。
3 奇瑞與神七
(2008年9月29日,北京)上午9點30分許,北京航天城再次迎來無限榮光的時刻:這里守候多時的人們終於看到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位航天英雄乘花車回家。在向總裝備部領導報告完畢後,三位航天「東方之子」分乘三輛奇瑞「東方之子」神七任務航天員禮賓車返回宇航員宿舍。
4 C-NCAP遭遇「媒體門」
6月21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播出了一期節目「C-NCAP真相」,直指C-NCAP汽車星級安全標準的公正性。一石激起千層浪,近年來在業界和消費者心中逐漸形成一定影響力的C-NCAP處於漩渦中心,之後,各大媒體的跟進讓C-NCAP在誕生尚不足兩年即遭遇一次嚴重的「信任危機」。
5 年度最「牛」汽車安全技術- 吉利BMBS
中國本土汽車企業吉利汽車在2008年一開始就給我們帶來一個巨大的「驚喜」,1月14日,吉利汽車在底特律北美車展上宣布,一項長期困擾世界汽車安全行駛的技術難題——車輛高速行駛中突然爆胎的安全控制被吉利成功破解。吉利BMBS技術的運用將徹底化解汽車在高速行駛中突然爆胎所引發的車毀人亡災難。消息一經發布就引起業內關注,甚至有好事者贊之為「中國人成功破解汽車安全技術的『哥德巴赫猜想』」。
6 消費稅率調整 大排量車型銷量下降
國家相關部門從2008年9月1日起正式調整汽車消費稅政策。具體包括:一是提高大排量乘用車的消費稅稅率,排氣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 (含4.0升)的乘用車,稅率由15%上調至25%,排氣量在4.0升以上的乘用車,稅率由20%上調至40%;二是降低小排量乘用車的消費稅稅率,排氣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乘用車,稅率由3%下調至1%。
7 比亞迪強勢崛起和F3DM推出
從去年9月開始,比亞迪就以23500輛成績,名列本土品牌第一,取代了奇瑞成為本土品牌領軍企業,其主力車型F3也一度超越捷達成為國內銷量最大的車型。比亞迪還規劃了2015年實現國內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的宏偉目標。正是看好比亞迪的發展前景,股神巴菲特才以18億港元的代價入住比亞迪,成為國內汽車行業的一個佳話。其2009年計劃推出5款新車,實現40萬輛的銷售目標,有可能躋身國內乘用車五強。
8 國Ⅲ排放標准出台引發商用車市場地震
說到2008年車市,不能不提到於7月1日開始實施的國Ⅲ排放標准。我國機動車排放標准從國Ⅱ到國Ⅲ僅用了3年時間。對於乘用車而言,基本上都達到了國Ⅲ標准,問題不大,商用車從國Ⅱ到國Ⅲ,技術提升有著本質的變化,需要將機械燃油噴射系統改成電控系統,是發動機及其排放控制技術的全新升級,無論對整車廠還是對零部件供應商來說都將是一次考驗。對於輕型商用車而言,則相當於增加了1萬~3萬元的成本,重型車則是上升2萬~7萬元以上,因而造成了汽車市場的劇烈波動——上半年還處於透支的猛增時期,下半年則掉頭直下。2008年上半年,商用車實現銷售157.32萬輛,同比增長21.98%,增幅高於全行業3.46個百分點,其中重卡銷售38萬輛,同比增長48%。去年11月,商用車銷售16.23萬輛,同比下降25.96%,重卡則下降近四成,去年前11個月,商用車實現銷售246.53萬輛,同比僅增長7.65%,增速已經明顯低於行業水平。
至於地產行業,給你一個別人總結好的東西:http://www.cs.com.cn/fc/03/200901/t20090114_1720139.htm
Ⅱ 在新能源汽車加速時代,長安汽車是怎樣成為市場撬動者的呢
在新能源汽車加速時代,長安汽車成為市場撬動者的,營銷策略層面,乃是延用深層次顧客心裡的CS75品牌名字,採用「同堂市場銷售」的組合策略發展戰略,讓北京長安CS75妥妥地變成了那一個將要超越長城哈弗H6銷售量主宰的征服者。這兒多說一句,大部分熱賣產品都是在玩組合策略發展戰略,大眾朗逸、軒逸、長城哈弗H6、帝豪家族這些。
一款產品的走紅,的確可以幫助公司短時間擺脫困境,但是我們從上述的銷量數據看得出,現今長安轎車可不僅僅是CS75系列瘋漲,集團旗下CS35系、CS55系、長安逸動系均出現暴漲。其成功之道與CS75系類似,一方面是因為新品都改裝了全新升級大家族設計風格,補足了設計方案里的薄弱點,另一方面由於商品在空間、驅動力、駕駛體驗、質量用材等各個方面無明顯薄弱點。促進新能源車高質量發展重要之一是智能化系統。
Ⅲ 求汽車經典企劃案例
9、大眾途安未上市先熱銷
主角:上海大眾汽車
關鍵詞:上海大眾途安打造MPS新概念
案例簡介:11月23日,上海大眾途安在廣州新體育館正式上市。國產途安分為豪華型、舒適型、基本型三大系列。今年率先推出1200部全部豪華天窗版。它們完全保持與國際一致的技術、工藝和配製,市場售價19.8萬~24.85萬之間。
業界早已獲悉上海大眾將在今年推出途安,這款大眾汽車新車型去年剛剛在歐洲上市,並取得了優異的銷售成績。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途安也曾現身。
競選優勢:今年MPV市場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但隨著菱紳、嘉年華等暢銷新車型的推出,這一細分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途安如何突圍?
在途安的宣傳推廣上,上海大眾著力打造了MPS新概念。上海大眾稱,作為一款完全不同於傳統轎車與MPV的多功能轎車(MPS,Multi—Purpose—Sedan),途安的核心技術理念完全秉承了德國轎車追求優良舒適性、靈活操控性以及無微不至安全性的設計理念。在此基礎上,設計者借鑒了許多MPV的功能設計思路,使途安的內部空間無論在舒適性還是功能上都大大超越了一般的轎車。途安並不與別克GL8等車型爭奪公務車市場,而是把其客戶定位於將公用和家用車相結合的職業經理人階層。
在途安正式上市前,上海大眾就多次提前透露途安的配置等事宜,並培育市場和消費者逐漸接受並贊同其提出的MPS概念。
由於上市前公關等營銷活動提早預熱,上海大眾途安MPS上市後,一周內預訂數量就超過3000輛,國內一些主要城市400多名用戶也已經率先拿到了鑰匙,市場反應非常積極,成為淡市中的一枝報春花。
10、「福特汽車環保獎」再度起航
主角:福特中國
關鍵詞:優秀企業公民
案例簡介:4月27日,福特汽車公司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啟動2004年「福特汽車環保獎」。這是該獎項自2000年以來,連續第五年在中國舉辦。「福特汽車環保獎」已經成為中國環保領域的一件盛事,甚至是一座里程碑。在短短的五年時間里,連續地、不間斷地在中國為環境保護領域的英雄們每年頒發1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表明了福特汽車公司對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堅定承諾和做「優秀企業公民」的長期經營理念。連續五年的評選活動使得「福特汽車環保獎」已經在國內國際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獲獎者利用所獲得的獎金持續開展了更多更深入的環境保護工作,並在其它領域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有的更在當地成了家喻戶曉的知名人士。
競選優勢:「福特汽車環保獎」的特別顧問曲格平教授說:連續五年來,我們欣慰地看到福特公司始終遵循「企業公民」的原則,主動承擔對社會的責任,發起支持環境保護的活動,不斷致力於推動中國環保事業的發展。福特汽車公司這種奉行「企業公民」原則,積極回饋社會的舉措值得肯定和推廣。
用做中國優秀企業公民的思路,從進入中國開始就開展意義深遠的環保行動,是一項絕佳的「民心工程」,很好地賦予了「福特」在中國良好的人文形象,以及不一般的人格魅力。
11、04款蒙迪歐低價上市
主角:長安福特
關鍵詞:價格新標桿
故事簡介:2月14日,長安福特在風光絕倫的桂林宣布04款新蒙迪歐上市,彼時最令業界震撼的是其價格,蒙迪歐的價格從去年的28.5萬元調整到20.98萬元~22.98萬元。價格利刃讓蒙迪歐成為今年車市的「殺手」,而對業界的影響無疑是一塊正在倒下的多米諾骨牌。盡管車市的後來局面令業界始料不及,但新蒙迪歐一上市之初訂單就下到9、10月份的陣勢,以及在各大城市同級車型排名中大都是前三甲,等等這些都令其競爭對手震驚。蒙迪歐和後來上市的蒙迪歐2.5V6一起,橫掃中國車界大大小小獎項,長安福特似乎用種種事實證明「2004是福特年」。
競爭優勢:誰是2004年車壇的攪局者?誰能成為2004年車市的價格標桿?新款蒙迪歐的上市不僅回答了上述的疑問,而且標志著一個老牌汽車公司真正放下「架子」,開始在中國市場起步。此舉對重塑福特在中國的形象大有裨益。蒙迪歐的低價上市對於現時的長安福特來說,勇氣大於實力,意義大於利益。
長安福特總裁兼CEO泰益克說:「我們知道,贏得中國用戶的心要靠世界上最好的產品。」嘉年華的低迷市場證實,對於時下的中國消費者來說,普通的一款新車已經難以吸引更多的眼球。福特宣揚的「最好的產品」除了車型的前衛之外,還要有最好的性價比。新款蒙迪價上市才能彰顯出一個跨國汽車巨頭的實力。
Ⅳ 全年無休實力寵粉 長安汽車用戶運營玩出新花樣
持續半個月的長安汽車#發現·在路上#主題影像大賽在用戶的熱情氛圍中落下帷幕。這場長安汽車攜手華為發起的攝影大賽,自發起以來就受到了攝影圈層和車主粉絲的高度關注,熱度居高不下。粉絲們用上萬張高質量大片向長安汽車表明了他們對這場跨界營銷活動的支持與認可。在這些用心拍攝的#發現·在路上#精美大片中,處處可見用戶對長安汽車的喜愛,或是靜謐的「長安生活」一角,或是歡樂的出行氛圍,每一幀都堪比壁紙。
用產品實力取悅粉絲,用營銷誠意打動粉絲,這是長安汽車用戶運營的核心,「引領汽車文明,造福人類生活」,絕不僅僅是說說而已。秉承這一使命,長安汽車和用戶朋友們互相成就——對於用戶來說,長安汽車不再是一個冷冰冰的代步工具,而是溫暖的出行夥伴、貼心的生活助手;而對於長安汽車來說,用戶也不再是一個個冰冷的線索數據,而是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夥伴,是企業發展的一份子。背靠用戶這棵大樹,2000萬銷量達成只是長安汽車長遠發展中的一程,相信未來還會取得更多、更可喜的成績,成為備受國民喜愛的中國汽車領軍品牌。
Ⅳ 大盤下跌3.6%,它卻暴漲73.6%,長安汽車是如何逆襲的
近期,大家討論較多的就是4月份汽車銷量了,下面這份是乘聯會的數據,最顯眼的長安汽車4月份同比暴增73.6%,要知道,整個4月份的汽車市場大盤仍然是3.6%的跌幅的,而TOP10的另外9家企業,表現最好的是上汽通用,同比增幅也只有13.6%。
因為表現突出,長安汽車官方在月初便搶先公布了數據,官方的表述是: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4月銷量119435輛,同比增長37.5%。同為自主三強的吉利官方給出的數據是10.5萬輛,同比增長4.4%,長城則是8.38萬輛,同比增長2%。
這里多提一句,車企官方數據與乘聯會數據有一定的出入,是因為乘聯會數據只包含乘用車,而官方的數據至少還包含了海外銷量,皮卡等。無論如何,眼下的長安汽車似乎完全掃掉了2017年以來的頹勢,逆勢上揚。
具體來看,CS75系列銷量再度突破2萬輛大關,達到2.01萬輛,同比增長161.6%;長安逸動1.2萬輛,同比大漲87.1%;長安CS35系列,1.03萬輛,同比增長了25.3%;長安CS55系列7096輛,同比增長19.9%;長安歐尚品牌4月份達到1.16萬輛,同比增長74%,歐尚X7銷量再度破萬。
而就在短短的10個月之前(2019年7月份),在長安CS75 PLUS上市前夕的內部討論會上,我很難從長安員工身上看到對這款新產品足夠的自信。畢竟2017年-2019年,中國車市的黃金時代,長安汽車眼睜睜地看著吉利、長城一路凱歌,而他們在徘徊、踟躕不前。
2017年是長安汽車的拐點,尤其在3月份銷量13萬輛基礎上,4月份大幅跳水至5萬台,環比暴跌62.6%。5月份官方急於為主銷車型長安CS15、CS35、CS75、逸動、睿騁、悅翔V7等主銷車型官降,降幅4000-1.8萬元不等。短期刺激固然有效果,但7月份之後,仍然難免繼續下跌的噩運。
更加備受打擊的是,2017年可是長安汽車的產品大年,全新車型就有4款,包含7座旗艦SUV CS95、緊湊型SUV CS55、旗艦轎車睿騁CC以及全新MPV長安凌軒,還包含主銷車型CS35、CS75的改款車型。可惜,除了CS55銷量過萬以外,其它產品都不溫不火。
本來用來沖擊高端的CS95/睿騁CC卻成為了長安汽車下滑的起點,甚至有不少評論認為,長安汽車已淪為二線自主品牌。
看到這里,你肯定好奇,這樣的長安汽車,怎麼可能在2020年初車市下行+新冠肆虐雙重壓力下,實現逆襲呢?
2019下半年,中國車市已連續下滑數月,加速了企業優勝劣汰市場重新洗牌,對長安汽車來說,CS75 PLUS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成了,長安成功保住三強地位,並有望重返一哥,敗了,徹底淪為二線恐再無翻身可能。可以說,長安抓住了最後的機會,CS75 PLUS成為了一款讓長安人徹底揚眉吐氣的產品。
這又是一款爆款,拯救一家車企的案例。就像哈弗H6成就了長城汽車,吉利帝豪、吉利博瑞分別挽救吉利汽車一樣。
長安CS75 PLUS能夠一炮而紅,抓住了幾個關鍵點。第一,顏值即正義。消費者選擇CS75 PLUS,大半是沖著外觀去的,可以說PLUS系列終於讓長安擺脫了「山寨雷克薩斯」、「山寨路虎」的標簽。曾經在設計方面一直走下坡路的長安,終於拿出了讓人驚艷的產品,關注度自然也就高了。
第二,跨級競爭,直白說就是中國品牌慣用的以大欺小。中國人買車圖個面子,不只要漂亮得唬人,看上去大氣,坐進去也要足夠大。長安CS75 PLUS比競品哈弗H6、博越PRO、傳祺GS4等競品都要大一圈。
第三,也很關鍵,沒有短板。無論是行駛質感、1.5T+愛信6AT/2.0T+愛信8AT動力表現、整車用料等等各個方面,不存在明顯的短板,不比15萬元級別的合資品牌SUV差。
第四,正確的戰略選擇,讓這款關注度最高的緊湊型SUV成功逆襲。產品戰略方面,選擇用最熱門的CS75系做切入點,一舉成功。大盤數據顯示,雖然2019年年底車市仍然下滑,但SUV已經開始復甦,今年4月份數據再次證明這一點,轎車和MPV市場分別同比下跌9.4%和26.4%,而SUV市場實現了2.2%的增長。
營銷戰略方面,則是沿用深入消費者心中的CS75品牌名稱,並採用「同堂銷售」的組合拳戰略,讓長安CS75妥妥地成為了那個即將撼動哈弗H6銷量霸主的挑戰者。這里多說一句,多數暢銷產品都在玩組合拳戰略,朗逸、軒逸、哈弗H6、帝豪家族等等。
一款產品的爆紅,確實能夠幫助企業短期內走出困境,但我們從上面的銷量數據看得出來,現在的長安汽車可不單單是CS75系列的暴漲,旗下CS35系、CS55系、逸動系均出現了大漲。其成功秘訣與CS75系類似,一方面是因為新產品都換裝了全新家族設計語言,補齊了設計上的短板,另一方面是因為產品在空間、動力、駕駛感受、做工用料等各方面沒有明顯短板。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長安汽車多年以來的投入,尤其是對「藍鯨」發動機的技術投入,在吉利汽車、長安福特、上汽通用、東風標致等很多企業押注3缸機「抄近道」的時候,長安汽車堅守住了對發動機研發長期投入。
其中,大排量高性能發動機(藍鯨2.0T)主要用在CS75PLUS高配、CS95上;藍鯨NE發動機1.4T,主要供給逸動PLUS、CS35PLUS等入門車,藍鯨NE發動機1.5T供給CS55 PLUS、CS75 PLUS等中價車型。
NE發動機平台通用化率高達98%,全系兼容48V、HEV、PHEV設計,發動機平台化,在自主車企中的頭一號。
其技術有多牛?以CS75 PLUS搭載的1.5T為例,1250rpm即可爆發峰值扭矩,常見的合資品牌發動機的峰值扭矩要從1400-1500rpm開始;40%熱效率,這個數據也很牛,目前主流也就36%。
豐田TNGA架構下2.5L燃油版熱效率40%,混動版41%;本田L15B 1.5T地球夢發動機熱效率38%;大眾EA211 1.5T發動機(海外版高7)熱效率37.5%,奇瑞SQRE4T 15B 1.5T發動機熱效率37%。
另外藍鯨發動機還具有350bar高壓直噴、雙渦道、電動泄壓閥等技術,不過,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里說的是藍鯨平台的技術,並不是指每一款機子,都有以上全面技術。
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稱福特汽車正在與長安汽車探討藍鯨發動機搭載於長安福特產品的可能性,這足以說明,中國品牌的藍鯨發動機獲得享譽世界的百年福特的認可。
除全新家族化造型給力,藍鯨發動機技術助攻之外,長安汽車處於低谷的時候還做對了什麼來實現逆襲?我覺得應該是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幫助長安品牌實現了一次向上的提升。
產品結構方面,精簡產品線,改變「低端化」布局。奇瑞和吉利的教訓也證明了通過多品牌戰略搞出一堆非主銷車型,是錯誤的,對一家成長中的車企來說,只有力量足夠集中,才能辦大事。
停掉奔奔、悅翔V3、V5、悅翔V7、CX20、CX70等入門車型,將更多資源集中配置到消費者關注度更高的逸動、小型SUV和緊湊型SUV上,同時,也就結束了CX20與CS15、CX70與CS35因價格高度重疊內部打架的問題。
隨著PLUS系列產品全面鋪開,CS75PLUS、CS55PLUS、逸動PLUS實實在在的拉動了長安品牌持續向上提升。
但,對於長安汽車來說,並非高枕無憂了。
恐怕當下,沒有任何一家車企敢說自己高枕無憂。
比如在新能源方面,長安汽車處於比較被動的局面。盡管長安汽車率先發布了野心勃勃的「香格里拉」戰略,計劃2020年推出3大新能源專用平台,到2025年共計投入超1000億元,累計推出涵蓋轎車、SUV、MPV等30餘款新能源產品,但是,從市場份額來看,2019年長安新能源產品銷量只有2.8萬輛,完成年度目標的36.9%,在主流自主品牌中幾乎銷量墊底。
進入2020年,長安新能源推出了基於CS15改款的E-Pro,基於奔奔改款的E-Star,接下來還會推出新款逸動EV和緊湊型SUV長安E-Rock,但是,以上新能源車型全是「油改電」產品,似乎並非香格里拉規劃中提到的新能源專用平台產品。
同時,我們也看到,上汽榮威推出全新高端「R」品牌,就連東風汽車也搞起了h事業部,吉利有領克、長城有WEY、奇瑞有星途,長安呢?
不可否認,最近一年的PLUS系列,無論性能、質量、形象都獲得了非常大的提升,推出著長安品牌向著「高端化」邁進,同時,長安汽車也推出了UNI-T這樣的全新高端系列產品,只不過對長安汽車來說,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品牌高端化的道路上,包括長安汽車在內的所有中國品牌,都沒有太多經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UNI序列的背後,寄予著長安品牌高端化的野望
廣州車展首日,筆者收到了領導的消息——UNI-K記得多加關注,好多人問我情況了。筆者稍微停頓9-10秒,先是營造出正忙於工作,沒機會看手機的時間差,隨後再飛快回復:收到,放心吧!我們正前往3.2館的長安展台,屆時多拍些素材回來。
誠然,自主品牌高端化始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從產品向上,到品牌向上,國產品牌汽車的步伐始終穩健而有力,低端市場薄利且殘酷,「上攻」趨勢的大潮將滾滾而來,長安UNI序列的高端化能否成功,我們不得而知,但前路可期,願君昌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長安馬自達品牌營銷破局:從技術小眾到口碑大眾化
為了與個性化的消費人群相連接,長安馬自達做了兩個「定製化」:一是產品定製化,除了有標准車型以外,長安馬自達還做了選裝包的開發,每款車型提供安全、外觀、舒適性不同的選裝包;二是營銷的定製化,車圖騰了解到,長安馬自達正在搭建直達用戶的數字化平台,致力於打造一個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對話通道。
長安馬自達產品的年輕,可能除了「次世代」意義上的年輕,更在年輕的精神。吳旭曦分享了一個特別的例子,CX-30在重慶市場的第一個客戶,60歲。看似不可思議,實際上正體現長安馬自達品牌營銷的破局能力。
「馬自達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品牌,有積淀有文化的品牌。接下來我們也會通過拓圈,讓更多的中國消費者了解馬自達,知道馬自達。」吳旭曦如是說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