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3C戰略三角模型的競爭者戰略
大前研一主張,企業的競爭者戰略,可以通過尋找有效之法, 追求在采購、設計、製造、銷售及服務等功能領域的差異化來實現。 具體思路如下:
品牌形象差異化。索尼和本田的銷售量比他們的競爭對手要高出許多,是因為他們在公關和做廣告上投入得更多。 而且,比起競爭對手來,他們的廣告戰組織得更加謹慎、細致。當產品功能、分銷模式趨同的時候,品牌形象也許就是差異化的唯一源泉。然而,瑞士腕錶業遭遇的不幸也揭示了品牌形象的危險性。因此,必須對品牌形象進行長期有效的監控。
利潤和成本結構差異化。首先,從新產品的銷售和附加服務上, 追求最大可能的利潤。 其次,在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配置比率上做文章。當市場低迷的時候,固定成本較低的公司能夠輕而易舉地調低價格。 由此,通過低價策略,公司極易擴大市場份額。這一策略對於那些固定成本較高的企業有很大的殺傷力。 市場價格過低的時候,他們往往寸步難行。
輕量級拳擊戰術。如果公司打算在傳媒上大做廣告,或者加大研發力度,那麼公司收入將會有很大一部分消耗在這些附加的固定成本上面。中小企業跟市場巨擘在這樣一些領域交戰,孰勝孰負不言自明。然而,企業可以將其市場激勵計劃建立在一個漸進比例上,而不是一個絕對數值上。這樣一種可變的激勵計劃,同時能夠保證經銷商為了獲取額外回報,加大企業產品的銷售力度。 很顯然, 市場三巨頭(Big Three Market Players)不可能為其經銷商提供這樣的額外回報, 如此,他們的收益將很快遭受到中小公司的侵蝕。
Hito-Kane-Mono。 Hito-Kane-Mono是日本企劃師們津津樂道的三個字,即人、財、物(固定資產)。 他們相信,只有當此三者達成平衡,無一冗餘或浪費,才能實現流線型的企業管理。 例如:現金存量超出管理人員的資金需求量,就是一種浪費。相反,如果管理人員太多,而供其支配的資金不足,同樣也是一種浪費。由此產生的浪費還包括,財務管理人員不得不把寶貴的時間花在如何分配有限的資金上。在此人、財、物三種資源中,應該最後配置資金。公司首先應該依據現有的「物」(廠房車間、機器設備、技術工藝、流程業務及功能強項)對「人」(管理類型的人才資源)進行針對性的配置 。 一旦「人」的創造性被開發了出來,產生了遠見卓識的商業構想,「物」和「財」就應該按需求配置到這些具體的商業構想和生產項目上去。
從3C戰略看李寧品牌重塑
體育用品行業競爭愈演愈烈品牌在競爭中的作用也就越發突出。李寧公司從一個依靠體操王子李寧起家的小公司起步於21世紀90年代末遭遇到發展瓶頸:業績增長埋慢某些年份甚至出現負增長。為此從2000年開始李寧公司開始了一系列調整戰略重塑品牌的行動。於是李寧得以有了今天: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領先者。
李寧公司的品牌重塑戰略有何成功與不足之處今後應注意哪些問題?基於日本戰略大師大前研一提出的3c戰略模型,我們對實施品牌重塑戰略前的李寧公司做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李寧公司品牌重塑戰略的理性思考,並與李寧公司實際實施的品牌重塑戰略進行了比較目的在於總結該公司在品牌重塑過程中的得與失以資李寧及其他實施品牌戰略的企業參考。
一、3C戰略三角模型
日本戰陸丈師大前研一提出的3c戰略三角模型(圖1)認為,成功的戰略至少有三個關鍵園素:即公司自身(corporation),公司顧客(Customer),競爭對手(competition)。與競爭者整合在同一個戰略內,可持續的競爭優勢才能更好存在。因此在制定戰略時企業應充分利用其相對競爭優勢去更好的滿足顧客需求,努力與競爭對手形成絕對的差異化。對於關鍵因素一——企業,力求量大化企業的競爭優勢,尤其是與企業成功息息相關的功能性領域。對於關鍵因素——顧客,它是所有戰略的基礎。公司首要考慮的應該是顧客而不是股東或者其他群體的利益。如果顧客需求與公司需求不能實現匹配,就將危及公司的長期生存。此外還需要考慮第三個關鍵因素——競爭對手。如果競爭者不能更好地匹配企業與顧客兩者之間的關系,公司同樣也會處於不利境地。總之企業的競爭優勢可以通過在采購設計,製造銷售和服務等環節的差異化實現。而一個好的戰略必須使公司自身,公司的顧客和競爭對手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匹配,並動態地把握它們的演化趨勢。只有這樣企業才有機會去贏得這場利益戰爭。
二、李寧公司實施品牌重塑戰略前的戰略三要素狀況
李寧公司成立五年後迅速建成為中國本土體育用品的第一品牌市場佔有率連續七年居第一位但在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的品牌急速擴張後卻遭遇了發展瓶頸。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公司一直未能突破成長上限銷售收入從1996年的67億元降到1997年的52億元市場份額不斷下降深究其原因如下。
企業自身
李寧公司自身存在的問題有:
1.品牌定位不清晰。長期以來公司主要採取跟隨國外領導品牌的跟隨戰略,產品定位和廣告主題訴求不斷變化品牌和市場缺乏戰略性思考。李寧品牌定位也在「運動」和「休閑」之間搖擺不定;
2.品牌缺乏文化屬性。在經營品牌時李寧公司忽略了品牌文化的打造沒有形成獨特的品牌文化;
3.品牌個性不鮮明。在消費者心B中李寧品牌的個性總與體操王子——車寧的形象連在一起即「親和的、民族的、體育的、榮譽的」。而非公司奮力打造的「青春的、熱情的、時尚的」品牌個性;
4.產品品質有待提高。
李寧公司的產品運動屬性較弱,科技含量、創新和提高運動表現方面均落後於競爭對手耐克與阿迪達斯,並成為消費者不喜歡李寧產品的首要原因。
但李寧公司也有自身優勢主要表現在:1.品牌認知度高,經過十來年的發展李寧品牌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忠誠度在消費者心中具有認知優勢。2.公司的公共關系同比憑惜李寧個人的影響力和公司十年來所積累的實力李寧公司建立了非常廣的公共關系資源。3.分銷同絡完善李寧公司擁有全匡最大的丹銷同結。
公司顧客
目標顧客錯位。公司所定位的目標顧客是年齡在14~28歲之間學生為主、大中城市、喜愛運動、崇尚新潮時尚和國際化流行趨勢的消費者,但實際購買的消費者卻是年齡在18歲到45之間,居住在二級城市、中等收入、並非體育用品的重度消費者。
新進展客運漸減少李寧品牌的忠誠消費者大多是李寧的崇拜者對於新一代年輕人。「李寧」的吸引力漸漸失而他們才應該是公司的目標消費者。
顧客需求已發生巨大變化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的消費能力已大幅提高對體育用品的功能性專業化個性化噩求更加強烈。
競爭對手
中高端市場國際品牌相繼進入中國,其中耐克與阿迪達斯在體育用品行業處於絕對領導地位,其品牌影響力、產品功能性和時尚性、運動資源、產品形象、市場推廣,都優於處於挑戰者地位的李寧公司。但由於他們在中國仍然沿用歐美威熟市場的運作方式從而影響了其在中國的發展進程。而且耐克和阿迪達斯價格昂貴,市場主要分布在東部發達地區而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發展緩慢。
中低端市場,以安踏為首的晉江體育用品軍團,打破了李寧品牌在中國體育用品民族品牌中一支獨秀的格局。雖然李寧仍然處於體育用品民族品牌領導者地位具有更強的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更高的產品質量和科技台量,但這些本土品牌憑借更低廉的價格吸引了為數不少的消費者,在三級市場已經佔有很大的市場份額。
總之,中高端市場的競爭對手日益強大。中低端市場的新進入者又越來越多顧客需求明顯變化,以及李寧公司本身所固有的問題使該公司發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調查品牌戰略,實施品牌重塑工程已經迫在眉睫。
三、根據3C戰略三角形隊李寧公司品牌重塑戰略的理性思考
品牌重塑又稱為品牌再造指在已有品牌的基礎上從品牌戰略的高度對品牌進行重新調研、重新評估和重新定位通過品牌創新、最終獲得品牌持久競爭力的一幕列過程。品牌重塑是企適應重大環境變化,並在變化中尋求,保持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名品牌資產管理大師KevinKeller日認為,要重塑品牌,往往需要做很多變革,比如改變品牌要素,重新定位品牌,建立更能令人信服的差異點——即創建品牌識別,使品牌更加符合現代潮流更加符合現代用戶的心理,或者更具有現代品牌的個性。進入新市場,贏得新顧客,並配以新的營銷方案來改善構成品牌聯想的力度美譽度和獨特性。
由於目標顧客錯位和競爭狀況已經發生巨大變化李寧公司必須重新定位品牌和目標市場。在運動用品主力費者中15-25歲年齡段消費者占據了一半左右,同時也是李寧品牌非忠誠用戶和潛在用戶的主要構成者,而且他們的年平均消費水平遠高出其它年齡段的消費者。但是年輕消費者對李寧品牌的偏好度相對其它品牌仍然偏低價格是他們目前選捧孝寧品牌的主要原因。15-25歲的消費音喜歡新奇、充滿變化和挑戰的生活方式。希望購買與眾不同的產品,彰顯自我。另一方面,大部分消費者從事體育活動的訴求點都希望通過體育體驗成功的感覺,突出自我。
並且成為眾人屬目的焦點。而且消費者對於運動產品的專業性的重視程度在提高。特別懸年輕消費者.對產品科技的重視程度明顯要高於年長的消費者。
必須注重品牌文化、塑造品牌個性。
全面提升品牌形象。主要競爭對手耐克和阿迪達斯都有其獨特的品牌文化。而品牌文化在品牌塑造中尤為重要。
作為中國本土體育用品第一品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李寧品牌國際化情理之中這樣既可建立李寧品牌的國際形量又可在耐克等世界知名品牌相對薄弱的國際市場尋求在國際市場發展的空間。
發揮渠道優勢加大科技投入通過母子品牌方式將品牌向高端延伸既提升品牌附加值又在耐克和阿迪達斯相對薄弱的國內高端市場分得一杯羹。相對其他本土企業,李寧公司具有科技優勢,並藉助全國最大渠道,在中低端市場構築針對安踏等本土品牌的有效防禦體系。
四、李寧公司實際實施的品牌重塑戰略
李寧公司從2000年開始啟動品牌重塑。其間2000年到2002年是思索和探索階段,為此,公司調整了管理層,引進了諸多專業人才。再造了組織結構,設立了專門負責的品牌重塑部門。2002年,在IBM的介入下,李寧公司對業務優勢。
產業環境以及公司歷史的戰術成功進行了系統分析。使公司很快明確了發展方向是年底李寧公司正式確立7公司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及業務發展戰略。其中,使命是「以體育激發人們突破的渴望和力量!致力於專業體育用品的創造,讓運動改變生活,追求更高境界的突破」。願景為「全球領先的體育用品品牌公司,為了實現公司國際化。公司在2008年之前需在中國市場增強公司國際化競爭力。到2018年進入體育用品世界5強。公司國際市場業務份額占總體業務20%以上。成為體育品牌管理公司持使用多個品牌覆蓋不同的客戶和區域兩個以上主流運動項目處在市場的強勢地位。2003年公司正式實施品重塑戰略。從此,李寧公司避免了專業化發展階段。為了實現以上目標,李寧公司採取了一系列的戰略措施。
針對李寧品牌
品牌重新定位,2002年李寧公司確立全新的品牌定位:即「專業化、時尚化、東方特色和國際化」。走上了體育用品專業化的發展道路。其廣告訴求改為「李寧,一切皆有可能」。
提高產品價格和品質。增加研發投入,進行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功能性價值,同時提高產品價格,把產品推向高端。
改變品牌推廣模式,李寧公司特品牌推廣的靶心由原來的普通消費者轉向了國家級運動隊。根據耐克的「金字塔式」的推廣思路,李寧將自己原來的「草根營銷」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公司將營銷的重點披在專業化的體育營銷上。通過冠名贊助體育賽事來推廣品牌,並逐漸增多對國際頂級體育賽事(與阿迪達斯爭奪2008北京奧運會ToP贊助商,最後敗北)和國外體育隊(贊助那些參加2008北京奧運會的非洲國家代表隊)的贊助。同時加大與體育明星特別是NBA球員的合作。
實行多品牌策略。目前李寧公司擁有「李寧」、「艾高」、「SHAO」等多個品牌還成為著名乒乓球品牌「紅雙喜」的控股公司。
品牌國際化,早在1999年李寧公司就提出過「品牌國際化」。現在更把品牌國際化提高到戰略高度,制訂了先品牌國際化再市場國際化的戰略最終提升李寧品牌的國際化形象。
針對公司顧客
對市場進行了細分,重新確定目標顧客。李寧通過對自身產品特點和消者的分析。把目標顧客群體調整為15~25歲之間的年輕人。這類消費者更加追求時尚和運動,並按照產品的功能性對顧客的年齡、性別等進行細分,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牢牢抓住最核心的顧客.李寧將大學生確定為最核心的消費群。集中公司資源,努力成為中國大學生運動的量太贊助商。
爭取高端客戶。2003年下半年李寧正式涉足高端體育專業用品市場。與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品牌廠商展開了高端客戶的爭奪。
針對競爭對手
確定差異化業務領域。自2002年起,李寧公司致力於生產5類體育用品:跑步、籃球、網球、足球和健身。在中國市場,定位與跑步相關的品牌還高度分散,品牌集中度不高,這為李寧公司提供了機會。跑步被李寧公司確定為量重要的差異化業務發展領域。
實施價格區隔。李寧產品的價格比國際知名品牌低30%一40%。但比安踏、雙星等車土品牌高出50%。在高端市場上加緊技術通美和技術創新,與世界頂級品牌的同類產品相比,通過價格優勢搶占市場份額打造「人有我廉」。在中低端市場上國內品牌的產品質量和技術劣於李寧品牌但價格相對較低,李寧公司利用其在質量和技術上豹優勢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打造「人有我精」。
發揮分銷集道優勢。李寧公司的分銷網路在一級城市維持現狀針對耐克和阿迪選斯尚比較薄弱的二、三級城市,公司通過優化資源,在確保原有門店的繼續經營的前提下,加快開發新的大特許加盟店,以比競爭對手更完善的分銷渠進實現李寧公司在中國主要城市的同步發展。
五、李寧品牌重新戰略的得與失
通過實施品牌重塑戰略李寧公司成為了一家在本土品牌中居於絕對領導地位。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影響力的專業體育用品公司。銷售額和利潤也保持高速增長消費者對於品牌的喜好明顯提高,品牌形象和品牌價值得到大幅提升。品牌重塑過程中所明確的專業化戰略發展方向,清晰的品牌定位、專業化的體育營銷,是李寧公司重新步入快速發展通道的成功所在。
(一)但李寧公司在品牌重塑中也存有隱患:
1.品牌的專業性領域尚未形成。可能由於品牌重塑戰略實施時間不長,短期內李寧品牌還沒能形成如耐克與籃球、阿迪達斯與足球般的核心特色。因此,李寧目前就只能成為國際大品牌的拾遺補缺者。
2.品牌文化塑造力度不夠。李寧品牌特色並不明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李寧公司對品牌文化塑造的投入有待加大。因為當產品質量不再存在技術「瓶頸」時,品牌文化將是決定競爭勝負的關鍵。
3.品牌國際化戰略過快過重。李寧公司一心想成為國際品牌先品牌國際化,試圖通過品牌國際化拉動國內市場。但是,這里必須注意兩點:一是綜觀中國公司國際化進程由於經驗不足失意者居多;二是由於責源有限,過快過重的國際化會分散企業精力與資源量,最後反而可能得不償失。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就是在中國車土高端市場李寧公司已然被國際品牌所超越。
(二)為此李寧公司的未來發展應注意:
1.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升李寧品牌附加值。李寧公司在技術創新上與國際大品牌還有很大差距,這也限制了李寧品牌整體價值的提升。
2.打造品牌文化提高品牌文化屬性。當品牌上升到文化屬性層次後,品牌價值才能得到真正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才更持久。
3.鞏固車土市場開拓田際市場。李寧公司在追求國際化的同時,不應削弱對國內市場的重視和投八隻有本土市場穩固,國際化才有後盾。
❷ 什麼是3C營銷理論
在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商業世界中,廠商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便是:這是一個充滿「個性化」的社會,消費者的形態差異太大,隨著這一「以消費者為中心」時代的來臨,傳統的營銷組合4P似乎已無法完全順應時代的要求,於是營銷學者提出了新的營銷要素。勞特朗先生1990年在《廣告時代》上面,對應傳統的4P提出了新的觀點:「營銷的4C。」它強調企業首先應該把追求顧客滿意放在第一位,產品必須滿足顧客需求,同時降低顧客的購買成本,產品和服務在研發時就要充分考慮客戶的購買力,然後要充分注意到顧客購買過程中的便利性,最後還應以消費者為中心實施有效的營銷溝通。4C即:1)消費者的需要與慾望(Customer'sneedsandwants);2)消費者獲取滿足的成本(CostandValuetosatisfyconsumer'sneedsandwants);3)用戶購買的方便性(Conveniencetobuy);4)與用戶溝通(Communicationwithconsumer)。有人甚至認為在新時期的營銷活動中,應當用「4C」來取代「4P」。但許多學者仍然認為,「4C」的提出只是進一步明確了企業營銷策略的基本前提和指導思想,從操作層面上講,仍然必須通過「4P」為代表的營銷活動來具體運作。所以「4C」只是深化了「4P」,而不是取代「4P」。「4Ps」仍然是目前為止對營銷策略組合最為簡潔明了的詮釋。其實,4Ps與4Cs是互補的而非替代關系。如:Customer,是指用「客戶」取代「產品」,要先研究顧客的需求與慾望,然後再去設計、生產和銷售顧客確定想要買的服務產品;Cost,是指用「成本」取代「價格」,了解顧客要滿足其需要與欲求所願意付出的成本,再去制定定價策略;Convenience,是指用「便利」取代「地點」,意味著制定分銷策略時要盡可能讓顧客方便;Communication,是指用「溝通」取代「促銷」,「溝通」是雙向的,「促銷」無論是推動策略還是拉動戰略,都是線性傳播方式。4Ps與4Cs二者之間的關系參見下表。
❸ 市場營銷中的4P和3C分別指的是什麼
4p:
產品策略(Proct Strategy),主要是指企業以向目標市場提供各種適合消費者需求的有形和無形產品的方式實現其營銷目標。其中包括對同產品有關的品種、規格、式樣、質量、包裝、特色、商標、品牌以及各種服務措施等可控因素的組合和運用。
定價策略(Pricing Strategy),主要是指企業以按照市場規律制定價格和變動價格等方式實現其營銷目標,其中包括對同定價有關的基本價格、折扣價格、津貼、付款期限、商業信用以及各種定價方法和定價技巧等可控因素的組合和運用。
分銷策略(Placing Strategy),主要是指企業以合理地選擇分銷渠道和組織商品實體流通的方式實現其營銷目標,其中包括對同分銷有關的渠道覆蓋面、商品流轉環節、中間商、網點設置以及儲存運輸等可控因素的組合和運用。
促銷策略(Promotioning Strategy),主要是指企業以利用各種信息傳播手段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望,促進產品銷售的方式實現其營銷目標,其中包括對同促銷有關的廣告、人員推銷、營業推廣,公共關系等可控因素的組合和運用。
3C:公司自身(Corporation); 公司顧客(Customer); 競爭對手(Competitors)。
只有將公司、顧客和競爭對手三者整合起來,進行統一考慮,才能奠定企業戰略優勢,把握戰略精髓,取得經營成功
❹ 市場營銷中什麼叫3C融合
3C指的是計算機(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和消費類電子產品(Consumer Electrics)。3C融合即利用數字信息技術激活其中任何專一個環節,通過某屬種協議使3C的三個方面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互聯互通,從而滿足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信息關聯應用來方便自己的生活。
❺ 市場營銷的3c是什麼
公司自身(Corporation); 公司顧客(Customer); 競爭對手(Competitors)。只有將公司、顧客和競爭對手三者整合起來,進行統一考慮,才能奠定企業戰略優勢,把握戰略精髓,取得經營成功。
市場營銷的第一目的是創造顧客,獲取和維持顧客;要從長遠的觀點來考慮如何有效地戰勝競爭對手,立於不敗之地;注重市場調研,收集並分析大量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在環境和市場的變化有很大不確實性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決策;
積極推行革新,其程度與效果成正比;在變化中進行決策,要求其決策者要有很強的能力,要有像企業家一樣的洞察力、識別力和決斷力。
(1)市場營銷計劃。既要制定較長期戰略規劃,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又要有具體的市場營銷計劃,具體實施戰略計劃。
(2)市場營銷組織。營銷計劃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營銷組織來執行。根據計劃目標,需要組建一個高效的營銷組織結構,需要對組織人員實施篩選、培訓、激勵和評估等一系列管理活動。
(3)市場營銷控制。在營銷計劃實施過程中,需要控制系統來保證市場營銷目標的實施。營銷控制主要有企業年度計劃控制、企業盈利控制、營銷戰略控制等。
❻ 國際市場營銷中的 3C 4P 5M 都是什麼請詳細的解釋一下
傳統的網路營銷觀點認為:網站的流量影響著媒體的價值和廣告營銷的效果,其精確計量單位已經進化到平均頁面逗留時間、用戶瀏覽行數,甚至使用月平均瀏覽網站的忠實用戶。這些曾經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從而使人們對大流量網站形成了近乎偏執的信任。針對不同流量類型的網站,易觀國際結合實際研究利用一個3C模型(如下圖)對網站流量對應的網站價值作了分析。
模型圖表明,網站按流量的大小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內容型(Content)網站,內容的廣泛性帶來絕對的流量和廣泛的用戶群,以新浪為代表,此類網站以品牌廣告收入為主要營收。
第二種類型是社區型(Community)網站,網站流量來自於為不同的細分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務,針對性強但絕對值少於內容型網站,以淘寶、攜程等網路社區類網站為代表,此類網站以廣告收入和增值業務收入為主要營收。
第三種類型是電子商務(Commerce)型網站,網站靠用戶群的持續購買行為或對購買行為施加持續影響產生流量,網站流量最小但商業價值最高,以阿里巴巴為典型代表,網站靠在線營銷和代理交易獲取收入。
從網站所實際獲得的交易規模來看,第二、第三類型網站交易規模遠比第一類網站大得多。其中的影響因素由不同類型網站用戶附加值的差異所決定。這與傳統的網站流量大,價值一定高的觀點相悖。顯而易見,與門戶類網站相比,產生持續購買行為的電子商務網站用戶,不僅能夠為網站交易做出有價值的貢獻,(對廣告主)還具有更高的商業營銷價值。
經典4Ps 4Ps(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營銷策略自20世紀50年代末由JeromeMcCarthy提出以來,對市場營銷理論和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被營銷經理們奉為營銷理論中的經典。而且,如何在4Ps理論指導下實現營銷組合,實際上也是公司市場營銷的基本運營方法。
4P指代的是Proct(產品)、Price(價格)、Place(地點,即分銷,或曰渠道)和Promotion(促銷)四個英文單詞。這一理論認為,如果一個營銷組合中包括合適的產品,合適的價格,合適的分銷策略,和合適的促銷策略,那麼這將是一個成功的營銷組合,企業的營銷目標也可以藉以實現。
5M,就是制定廣告方案所需決定的五項主要決定:
任務(mission):廣告的目標是什麼?
資金(money):要花多少錢?
信息(message):要傳送什麼信息?
媒體(media):使用什麼媒體?
衡量(measurement):如何評價結果?
5M管理是生產現場管理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是生產現場管理者必須熟練掌握和應用的技法之一。5M分別代表MANPOWER(人力)、MACHINE(機器)、MATERIAL(材料)、METHOD(方法)、MANAGEMENT(管理)。簡稱為「人機料法管」(多數企業還叫作「人機料法環」,環境代替了最後一個M的「管理」)。筆者經過多年的營銷實踐,把生產現場的5M管理成功地嫁接到營銷終端活動的管理上,同樣開花結果,屢試不爽。
對於成功策劃、組織、實施終端活動的5M管理是什麼呢?這5個M只是稍有變化,分別是MANPOWER(人力)、MACHANDISE(商品)、MATERIAL(物料)、METHOD(方法)、MANAGEMENT(管理)。其中的兩個M發生了變化,機器變成了商品,材料變成了物料。5M管理,從某種程度上講,是確保一個終端活動,特別是現在使用頻繁、大行其道的終端促銷活動成功的不二法門。
第一個M是MANPWOER,就是人力資源。簡單講,一個終端活動的實施肯定離不開人手。人力包括人員的多少、人員的具體分工、人員的培訓、人員的激勵等內容。越是大型的終端活動,人員越多,組織難度越大。需要提前策劃和調配好相關的人力。
第二個M是MACHANDISE,商品或產品。商品永遠是活動的主角,需要精心梳洗打扮的。活動期間的商品管理主要包括商品組合、商品陳列、商品價格三項主要內容。商品組合是指要確定參加活動期間的商品品種和數量、重點推介商品、上量商品、利潤商品、形象商品等。對這些商品進行有效地組合,才能達成活動效果。商品陳列是指活動期間商品如何擺放、如何展示、如何布置,才能達到突出商品的賣點、形象等,以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商品價格是指活動期間對商品價格的調整,如統一的折扣、個別優惠、特價等。
第三個M是MATERIAL,是活動物料。活動物料可分為三大類:一是活動宣傳物料、活動現場物料、活動贈品物料。宣傳物料主要達到宣傳活動信息和活動造勢使用的,常用的如海報、單頁、DM單張、夾報、戶外廣告、宣傳車輛等。活動現場物料是滿足活動現場需求的,在活動的不同區域:產品區、舞台區、洽談區、收銀區等擺放和布置不同的物料。活動贈品物料是每次活動必不可少的一項,根據活動性質、活動規模等,靈活多樣地采購各種促進銷售成功的贈品。
前三個M都是硬體,後兩個M都是軟體了。
第四個M是METHOD,方法。一個活動要成功,必須要有成功的方法。最重的的方法是掌握好活動成功的「三點式」。第一點是焦點。現在是注意力經濟的時代,有眼球才有人氣,有人氣,才有銷量。活動成功的第一點就是要讓這個活動成為目標受眾的焦點,否則活動很難成功。第二點是賣點或利益點。把人氣聚集過來了,如何展示,如何打動目標顧客,如何讓顧客有購買的沖動。第三點是售點。就是最後的「臨門一腳」,如何打消顧客的疑慮,如何讓顧客現場掏錢,這里邊可是有大學問,在這筆者不多講。
第五個M是MANAGEMENT,管理。活動的管理主要包括活動目標管理、預算管理、流程管理、人員管理等主要內容。目標管理是對活動目標的設定、分解、管控。預算管理主要是對活動產生費用的合理預算和把控。流程管理主要是對活動整個流程的梳理、分解和現場的有效把控。人員管理包括對人員的招聘、培訓、激勵等內容。
5M管理的一硬(前三個M)和一軟(後兩個M)是保證一個現場活動成功的必要五要素。對一個終端活動,5M管理不是萬能的,但沒有5M管理是萬萬不能的。掌握和使用5M不能保證活動個個成功,但沒有5M管理的終端活動是絕對不會成功的。
❼ 3c模型,是從哪些視角分析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構建企業經營戰略
從與企業經營相關的顧客(Customer)、競爭對手(Competition)、公司自身(Corporation)3個視角分析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KFS),構建企業經營戰略。
3C戰略三角模型(3C模型)是由日本戰略研究的領軍人物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提出的,他強調成功戰略有三個關鍵因素,在制定任何經營戰略時,都必須考慮這三個因素,即公司自身(Corporation)、公司顧客(Customer)、 競爭對手(Competition)。 只有將公司、顧客與競爭者整合在同一個戰略內,可持續的競爭優勢才有存在的可能。大前研一將這三個關鍵因素稱作為3C或戰略三角。
❽ 制定價格過程中的3C模式是什麼
consumer 消費者
cost 成本
competition 競爭
❾ 什麼是3C分析模型
客戶(customers)、競爭對手(competitors)和企業(company)
❿ 市場營銷中的3C指的是什麼
是針對網路營銷來說的。3C是網站不同類型。
Content內容型網站;Community社區型網站;Commerce電子商務型網站。不同類型的網站,有不同類型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