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能推薦幾本營銷管理方面的書籍
讀書在精不在多,可以看看《營銷管理必讀12篇》,推薦個很專業的書單給你:
常有訂閱的朋友在微信後台求推薦書,有的希望推薦一些經典的思維模型相關的書籍,有的希望推薦商業或市場營銷相關的。
最近為了查缺補漏,把市面上沒讀過的營銷相關的書都了翻一遍。所以前前後後共讀了大概30多本營銷領域的書。
說實話,有點失望,市面上的營銷書籍很少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挑挑揀揀最後找出來6本不錯的,推薦給大家。
這本書作為重點推薦,放在榜首。
誠如其名,在營銷領域,如果真的有什麼必讀書籍,可能就是《營銷管理必讀12篇》了。
這本書里里外外把營銷的基本知識講了個遍,並且還配有大量的實戰案例與方法論,非常不錯。
以後再挑選和「思維模型」、「商業」相關的書籍,推薦給大家。
② 簡要談談圖書新媒體營銷有哪些手段與方法
互聯網時代,傳統的圖書營銷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消費需求,如何藉助線上形式拓寬圖書營銷渠道?人文社在策劃每一場營銷活動時,都藉助網路進行宣傳推廣,將讀者聚集在一起,形成社群。通過網路直播、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台進行圖書營銷宣傳,可以使讀者更加快速地認可圖書品牌。網路直播使讀者對出版社品牌有更深的認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在行為上的接觸程度;
網路直播使他們對編輯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也讓他們在讀一本書的時候,不只是記住作者,同時也會感謝編輯的默默付出。出版社的競爭實際上也是讀者的競爭,誰獲取了更多讀者的關注,誰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直播營銷最大的優勢在於,它可以帶給用戶更加親近的使用體驗,甚至是零距離互動,增強了讀者的參與感,提高了讀者的忠誠度。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品牌影響力已經成為出版企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對於讀者來說,品牌意味著選擇,每一個出版社都會在讀者心目中形成一種品牌效應,使讀者有意識地去選擇某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這是一種經過長期的沉澱之後,在讀者心中建立起來的信任感。
隨著移動互聯網直播產業的發展,圖書營銷宣傳的陣地也在不斷地拓寬。出版社應在新媒體宣傳渠道上下足功夫,對圖書品牌進行有效的網路直播,使讀者了解圖書生產的過程,給予讀者更多的閱讀體驗服務。對於讀者而言,這是買書之外的收獲;對於出版社而言,這是圖書內容的二次服務。
藉助名人效應傳播圖書價值
名家資源一直是出版社在圖書市場上的制勝法寶,特別是著名作家的作品,往往都是年度暢銷書候選榜單的有力競爭者。網路直播的出現為圖書營銷注入了新活力,並提供了無限的營銷可能。以人文社在2016年的網路直播活動為例,其都是通過名人效應增加了網路直播的看點,最終實現名家與讀者的無縫對接,有效提高了名家圖書在市場的購買力。例如,嚴歌苓的新書發布直播、張悅然的新書互動直播、《道士下山》原著作者徐皓峰的交流直播等,人文社通過精心的策劃,使其網路直播觀看人數超過20萬人。這樣的影響力對於作者、讀者和出版社來說,是一個三贏的局面。人文社藉助名人效應,讓讀者擁有不一樣的閱讀感受,同時也滿足了讀者的精神追求。
不到現場也能感受到現場的氛圍,這恰恰就是圖書活動網路直播的重要特徵。原有的線下圖書閱讀活動是靜態的,而加入了網路直播後的圖書閱讀活動具有新媒體的屬性,其傳播圖書價值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在全民閱讀的浪潮下,出版社的網路直播也從另一個側面推動了讀者的進一步閱讀,為讀者的閱讀選擇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互聯網時代,讀者的服務需求不斷提高,出版社在圖書營銷方面應保持開放的心態,對新鮮事物要勇於嘗試和接受,使讀者享受到更多的精神服務。
隨著網路直播的覆蓋用戶越來越多,出版社對其營銷的使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有的出版社不滿足於新書發布會、讀書沙龍的線上與線下結合的網路直播,開始嘗試策劃讀書直播節目營銷。事實證明,互聯網並沒有搶占出版業的市場份額,而是有效推動了兩者的融合發展。出版社在不斷向前發展的同時,應將內容生產和內容營銷有機結合,這是出版營銷未來應該走的道路。
③ 微信營銷如何做
1
做好市場定位 明確自己的目標人群。如果你是做化妝品的,那你加人的時候就要選擇與自己的產品相關的,比如,白領,女性,等等。
④ 2016年微商發展的前景趨勢解析 微信營銷未來怎麼樣賺錢
發展的前景來趨勢解析,未來怎麼樣源
發展的前景趨勢解析,未來怎麼樣
一、首先不要盲目去找客源加好友,
想加什麼樣的人在加之前都要先想清楚,
不要惡性群發和無節制的刷朋友圈。
+V號【B D加上1 2 9 0】
發展的前景趨勢解析,未來怎麼樣
二、要做就不要猶猶豫豫,
優柔寡斷是成大事者最忌諱的事情了,
很多機會都是稍縱即逝的。
發展的前景趨勢解析,未來怎麼樣
三、也不要跟風隨大流,
學習的過程中對所學的東西進行改進,
使之更加適合自己更加方便有效。
發展的前景趨勢解析,未來怎麼樣
四、更不要異想天開不勞而獲,
沒有做好拼盡一切的決心就不要做這個了
勵志是給人快樂,激勵是給人痛苦。
⑤ 比較好的最受歡迎的微信公眾號推薦2016年,最好粉絲最多值得關注的是哪個
這個問題是不是比較早的了,現在都2019年了
之前確實有很多公眾號比較好,熱門,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只有一些優秀的公眾號還活躍在實現視線中,很多公眾號都沒什麼意思了,因為我比較喜歡讀書,所以我關注了兩三個質量稍微高點的公眾號,第一個推薦是慢節奏久讀書,這個公眾號沒有毒雞湯,有營養,有內涵,還可以下載電子書,還有十點讀書啊,邏輯思維啊,這沒事看看就行,因為有點毒雞湯,我現在不愛看毒雞湯的東西,沒營養,先可以看下慢節奏久讀書
⑥ 跨境電商的專業書籍、行業雜志、報紙各都有哪些
推薦一:Mission: How the Best in Business Break Through (如何將商業突破做到最好) 作者:Michael Hayman, Nick Giles。
推薦二: It: An Entrepreneur』s Guide to Keeping Your Head Without Losing Your Heart(一個教你如何不忘初心的企業家指南) 作者:Sheryl O』Loughlin, Steven Blank。
推薦三:UnMarketing: Everything Has Changed and Nothing Is Different(非營銷。大有我天朝功夫里「忘掉招式」「無招勝有招」的意味)
推薦四:The Content Trap: A Strategist』s Guide to Digital Change。
推薦五: Go Mobile: Location-Based Marketing, Apps, Mobile Optimized Ad Campaigns, 2D Codes, and Other Mobile Strategies to Grow Your Business(移動是電商的一個趨勢。要認清這個趨勢該書值得一看)。
⑦ 香港優盟微信營銷和我們陳志華老師的微信營銷到底哪一個好
現在還有哪個大師再敢站在台上授課微信營銷啊!陳志華都鋃鐺入獄了,你網上去查一查吧!
⑧ 我的職場坎坷路:或許可以讓你少走幾年彎路
我今天能夠以一個二十萬粉絲的時尚博主身份出現在大家面前,我覺得自己是非常幸運的。
有一段時間我也很懷疑自己,覺得自己相比於很多真正的時尚博主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尤其在審美和拍照這兩件事情上面。
以至於新來的的小編都敢嘲笑我,說哪裡是接地氣,擺明了是窮。
我的確是窮,目前也的確買不起LV香奶奶等名牌,但我並不覺得這是一件很羞恥且嚴重阻礙我成為時尚博主的事。
相反,我留心觀察了那些我自己也還蠻崇拜的時尚博主,她們普遍比我大個好幾歲,單從這一點來說我就少了好幾年的財富積累。
另外,尤其是很多美妝博主,之所以成為了美妝博主對各種美妝護膚品如數家珍,也的確是她們本身就有不錯的家庭條件,在這一點上我也毫無可比性。
再比如,前段時間我看了《朋友圈的尖子生》這本書,裡面有不少互聯網大咖分享自己的成功經歷。
其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個大咖說自己家裡條件普通,但卻在十幾年前父母就一次性給還在念高中的他幾萬塊進行房產投資。
在我個人認知里,這並不屬於「家庭條件普通」的范疇。
所以,我覺得我今天分享的這些職場經歷對於大多數普通女孩來說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我是2015年7月份畢業的,從畢業之後一直在現在這家公司工作,也就是我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超過2年。目前我們公司的工號已經排到3000多了,而我是公司第81位入職員工。
在畢業之前,我曾經在南方醫院和珠江醫院的行政科室實習有大半年吧,關注我比較早的應該都知道我畢業的學校就是醫學院,所以去醫院工作是比較對口的。
但是,就在畢業的時候我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和本專業毫無關聯職業——編輯,而選擇這份職業的唯一理由只有「我喜歡」三個字,我想按照自己的意願過完這一生。
但一個人要想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選擇職業、愛情以及生活,其實是要承受很多很多痛苦的。
最典型的就是當時找工作屢屢挫敗,經常穿著我超級痛恨的高跟鞋奔波於涼颼颼的空調房和炎熱室外之間。
我當時其實也知道面試失敗的原因,一來自己專業不對口,二來自己大學四年也沒有從事過編輯相關的文字工作,沒有拿得出手的經歷。
而且當時,我爸媽天天打電話來苦口婆心勸我回家隨便找個醫院就算了,要不就是考個當地的公務員,何苦要一個人在外面吃這種苦遭這種罪呢?
離家裡又近,工作又穩定,這不就是女孩子該有的人生嗎?
當時大學同一個宿舍的其他三個女生,有兩個選擇了繼續讀研深造(因為在廣州這種大城市,我們這個專業想進好的醫院最低學歷門檻就是碩士研究生),而另外一個則乖乖回東莞在離家很近的地方找了個醫院過起了繼承衣缽(土地)安穩的生活。
所以,一方面是面試的不順利,另外也有來自父母和同學之間的壓力和動搖,讓我經常在面試失敗回家的地鐵上偷偷哭泣。
有那麼幾次,我看著玻璃中疲憊的自己,也想過是不是要放棄?
但幸運的是,在我還沒有放棄之前,我等到了這份唯一的offer。
而拿到這份offer的原因,我後來仔細想了一下主要有兩點:
一來我大學期間的確很喜歡寫東西,曾經在網路上連載過16萬字的言情小說等,這算是自己真的很喜歡寫作這件事的一個佐證。
二來我當時也說了我沒什麼經驗專業也不對口,但我願意吃苦,也不介意工資多少。
所以,這里給大家的第一個關於求職的建議就是:
①你想拿下這份工作,要麼你的專業對口,具備專業知識;
②要麼你曾經有過相關的工作經歷,哪怕沒有正兒八經的工作經歷,但也要像這種長期寫連載小說足以佐證你的確很喜歡這份工作的證據,喜歡一定是要有證據去證明的,口說無憑;
③再不然,你必須要讓面試官相信你是願意吃苦且成本很低的,他值得花點小錢去培養你去試錯。
如果你同時具備以上三點,那你成功拿下這份工作的幾率將會高達90%以上。
如果你現在還在念書,但你認真思考之後去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和自己目前所學專業並無直接關聯性時,那恭喜你現在恰好看到了我這篇分享。
你可以現在就開始琢磨為將來這份工作做點准備工作。
比如,想從事新媒體就開始大量關注各種公眾號,逛微博知乎小紅書等等。想當編輯,就多啃書多練筆。想做設計就上網自學ps、cad,多看藝術作品提高審美等等。
並且,最好有機會可以嘗試去找相關的實習,最好是去行業比較領先的企業,哪怕0薪水也是值得的。
說回我的這份編輯工作,它的確是我喜歡的是我做夢都想做的事情,但是它並沒有想像中的光鮮,待遇也不夠好,並且遇到了我人生第一個讓我覺得奇葩的領導。
當時,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不聽地寫寫寫,剛開始每天寫8篇左右的原創情感類SEO文章(每篇800字左右,所以還算輕松)。後來領導看我們能寫8篇了,就讓我們嘗試寫15篇。
那時候我私底下偷偷打探到和我同一天入職的另外兩個編輯工資都比我高500,我當時試用期是2.4K,所以我暗暗下決心一定要趕緊寫到15篇,這樣轉正的時候我就有底氣要求至少同崗同薪了。
正是當時這樣一種不服輸的心理,讓我持續了近大半年每天15篇原創文的產出,這也為後來我轉行寫時尚類的文章打下了基礎。至少我現在寫的東西是比較嚴謹有邏輯性的,而且產出也很高。
盡管編輯是我喜歡的工作,但是在持續了大半年重復性的寫作工作之後,我發現如果繼續寫下去我的職業生涯也不會有質的改變。
所以,在2016年年初的時候我嘗試轉崗,去做了當時行業內很少人做的互推,也就是公眾號的互相推薦。大家可能有時候在我的公眾號也看到過這種其他公號的推薦,就是組織這樣的互推活動。
當時做互推的人很少,很多人對互推這件事都沒有一個很明確的認知,更別提和你合作了,所以剛開始去找別人談合作也是困難重重。
我應該算是做互推很早的那一批人了,可能是行業Top10入行的。
另外,加上我是那種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會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人,哪怕之前在醫院檔案室整理員工幾千分個人檔案,我都可以用一絲不苟來形容自己,我不喜歡那種不認真的狀態。
所以對於互推這件事算是小有心得,基本對方的號到底是個什麼情況我看幾眼就能分辨出來。我也可以毫不謙虛的說,就技術層面來說我也可以做到互推行業Top10。
當時我主要負責給我老闆,也就是冷愛的公眾號做互推以及後期的商務投放,將近一年多的時間,我把他的公眾號粉絲從13萬多做到了後來的一百萬。
這也是他後來特別照顧我提攜我的一個很大原因,誰都不會白白付出,除非你有價值你是值得的。
期間,還陸續給不下十個號做過互推咨詢,互推圈子裡的人應該都對我有所耳聞。(希望我老闆不會看到這里…)
如果你是我,你擁有把一個公眾號從十幾萬粉絲做到一百萬粉絲的豪華履歷,那你再去找任何一份工作其實都不需要太過擔心。
當然,這不是說全憑我自己的努力得來的,這還得有公司領導的信任以及其他同事的支持加持。
除此之外,我之所以能夠有機會去擁有這樣一個創造百萬粉絲大號的經歷,很大原因在於當時我並不滿足於編輯這份工作,而是主動尋求其它職業的可能性。
這里我想分享給大家的第二個職場經驗就是:
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一定要靜下來好好想想,如果按照目前的發展軌跡,兩三年甚至十年之後你的工作狀態會是怎樣的?
是不是一眼望到頭,從每天寫15篇文章變成能夠寫30篇?從月薪3k變到5k/8k?
能力的增長是否匹配得上你年齡的增長,是否能夠抵消你消磨掉的青春,以及這樣的薪資是否能夠滿足你對於人生美好願景的期望?
如果你的答案是No,那就果斷嘗試去換一份工作,無論是跳槽還是轉崗都行。但我建議,在公司有較好發展前景情況下,首選轉崗。
不過在冷愛這個號做到100萬之後我就有了離職的念頭,因為當一個公眾號做到100萬之後其實是很難有突破性的增長了,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這個是行業普遍規律。
因為,喜歡你的人大多已經關注了你,而那些不喜歡你的人無論你再去她面前刷多少次臉(即我們去做推廣)她同樣不會喜歡你。
而我很清楚,如果我繼續在這個崗位上做下去,我最終得到的只有加那麼一點點可憐的薪資以及隨年齡增長的工作年限,這個對我的青春來說是不值得的。
不過當時,冷愛大力挽留了我,他問我要怎樣才會留下,我說我想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是重復這種機械繫的工作。
他問我:「那什麼才是你喜歡的事?」
我認真想了想,我現在對情感已經膩了,看太多了,我喜歡逛街買衣服喜歡看時尚雜志,我也享受和別人分享穿搭方面的經驗。
於是我得出的結論就是:我喜歡寫一些時尚類的東西。
冷愛聽完就說,那你就去做吧,做你喜歡的,單獨開一個公眾號來做這一件事。
於是就有了現在羅拉小姐這個微信公眾號。
這里我想分享給大家的第三個職場經驗就是:
對於你喜歡的工作,不是說你喜歡你就可以真正地把握住它,有時候可能需要曲線救國。
比如,剛畢業的你可能想從事創意性的設計工作,可是對於一個沒經驗沒能力的你來說,市場是很難給你這樣一個崗位的。
再比如,你想從事像我這樣的編輯甚至是主編崗的工作,哪怕當你成功面試獲得了這樣一份崗位的工作,最終你做的工作可能只是收集素材整理數據這些類似於打雜的工作。
就像我真正喜歡的是按照自己內心的喜好去寫東西,而不是每天重復性輸出大量並不能傳遞自己內心真實感受的SEO情感文,以及持續了長達一年重復機械性組織互推的工作。
但如果沒有第一份繁重的編輯經歷,那我就沒辦法獲得現在這么扎實的文字功底。
同樣如果沒有第二份商務推廣的工作經歷,我就不會得到公司老闆的賞識,從而有機會開辦自己的公眾號。
所以,如果你還沒找到方向,那至少要做好眼前這份工作,扎扎實實地去做,總有一天它能夠幫得上你。
就像以前大學,在大家都去玩社團我卻很迷茫完全不知道要做什麼對自己的將來毫無規劃的時候,我就一頭扎進圖書館不停地看書。
無論是言情小說,還是國外名著,甚至像一些閱讀工具類的書(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還有市場營銷類的書籍(推薦《爆款文案》,才出不久),還有一些比較雜的書,像《十年一覺電影夢:李安傳》都看。
說到這里忍不住我國內我比較喜歡的兩個作者,一個是魯迅,另一個是龍應台。算是我讓我真正想要走上作家這個職業道路的啟蒙作者了。
說回我現在的這份工作,也就是運營羅拉小姐這個微信公眾號,更確切點說應該是運營羅拉小姐這個IP,像目前就在籌備羅拉周邊產品,比如服飾包包,這個之後再詳細和大家分享。
期間,也有不同的夥伴加入這個團隊,但後來又陸陸續續走了。當然,也有被我炒掉的。
關於「你是如何被老闆炒掉的」或者「你離職為什麼老闆不力挽狂瀾地挽留你」這個問題,如果有感興趣的可以留言我下次再繼續分享。
尤其是今年開年回來,基本走得就剩下我一個人了。
剛開始真的挺難過的,因為雖說我們公司目前給的薪資普遍不高(我說的是實話),但我們這個團隊的工作氛圍以及我們這個項目的發展前景都是很好的。
而且說實話,我覺得我在管理上雖然做得不是很好,但我真的是真心對待每一個同事。
像之前兩個編輯八神和UU,我看她們在寫稿子,所以像列印合同,郵寄發票、記錄數據、做廣告預覽、手法快遞這些瑣碎的事情大多都是我自己來做的。
我不想讓她們覺得她們要幫我做這種很沒技術含量很瑣碎的事情,我只想讓她們安安心心做專業的工作。
但她們還是因為各種原因選擇離開了,不過後來我想到了同行於小戈的經歷,想想也能接受了。
團隊成員的離開幾乎是每一個創業團隊都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你沒辦法保證每一個人都和你同一條心,願意和你一起「吃苦」,和你一樣對未來抱有必勝的信心。
就像你永遠沒辦法確認站在你面前這個人,愛你是否和你愛他同樣深。
團隊成員接二連三的離開,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有時候真的想把自己撕成幾瓣,分別處理寫內容、漲粉和推廣變現等工作,但我卻從未想過放棄。
這是因為我很清楚,它就是我真正喜歡的,就是我想要的,而且從長遠來看它是目前我能夠找到的能讓我最快實現財富自由的捷徑。
記得之前推薦過大家一個英語在線學習課程,當時我自己也去體驗了,體驗的時候外教用英文問過我,她問我理想中的工作是什麼?
我當時的回答是,我理想的工作是寫作,To be a writer。
她接著問,那你現在的工作是什麼呢?當初為什麼沒有選擇自己理想的工作?是什麼原因阻礙了你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我估計這是一個固定模板...)
結果我回答,我現在做的工作就是我理想的工作,就是我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
當時我看到了屏幕前她臉上的驚訝,以及尷尬...
那一刻我才深知,原來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正在從事著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很多人都是為了所謂的生計,以及賺更多的錢去選擇一份自己很無所謂甚至並不喜歡的工作,所以大多數工作時間里他們是痛苦的。
而我,因為喜歡所有再多的艱難也是願意承受的,也是覺得甘之如飴的。就像平時下了班,我閑著沒事也會去刷一刷其它時尚類的公眾號,瀏覽的時候也會帶著思考,不停地反思自己做得不足以及可以提升借鑒的地方。
每次男票看我刷公眾號都會對我說,「下班了就不要工作啦」。
我當時很不解地告訴他,這不是工作啊,這是興趣愛好!
所以,這里我想分享給大家的第三個職場經驗就是:
一定要認真想清楚你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如果你選擇的這份工作不是你真正喜歡的,那一旦遇到點什麼挫折,比如加不了薪或者內部斗爭什麼的,你很容易就想要放棄。
就像兩個人在一起,如果你並非真心喜歡它這個人,那你很容易在兩個人發生矛盾產生問題時就想要放棄退縮。真愛是很難被動搖的。
而如果這份工作是你真心喜歡的,你一定會比同崗位的其他人更用心更努力,且不會覺得累。這樣做的收益是,你能更快速地成長,老闆也更願意在你身上投入更多精力和資源。
今天啰啰嗦嗦就說到這里了,說起來我的職場相比於很多人真的不算坎坷,而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來我在很早的時候就找到並確定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二來我用自己的努力去堅守住了自己這份喜歡,三來我有幸遇到了好老闆和好公司。
這也是今天我想分享給你們的幾點小經驗,我希望哪怕你今後因為工作忙或者其它原因沒辦法常常關注我,沒辦法定時定期打開我的公眾號閱讀我的文章但我也希望在你看完我這篇文章之後:
在今後某一個彷徨、迷茫,甚至動搖的時刻,能夠想起我今天說的這一席話,從而堅定自己的內心朝著自己內心最渴望的地方前進,那我就感到很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