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使綠色食品產業得以飛速發展
一、綠色(有機)食品的內涵
綠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有機食品是按照國際有機食品生產要求進行生產,並通過獨立的認證機構認證的食品。有機食品的生產,首先要求其原料必須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者採用有機方式採集的野生無污染產品。有機農業是一種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葯、生長調節劑和牲畜飼料添加劑的生產制度,在可行范圍內盡量依靠作物輪作、秸桿、牲畜糞肥、豆科作物、綠肥、場外有機廢料、含有礦物養分的礦石等維持養分平衡,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蟲害,是一種改善和增強農業生態系統健康和整體性的生產管理系統,可解決農業生產過程由於不合理使用農用化學品所引起的食品污染、品質下降,減少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二、發展綠色(有機)食品的必然性
一是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發展綠色(有機)食品,必然要求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實現衛生無污染。這對於保護生態環境,提高食品質量,增強人民身體健康,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是市場預期期望指數較高。傳統食品大多數都供過於求,而綠色(有機)食品適應人們追求安全、無污染營養食品的需求,市場供不應求。特別是近幾年來,一些發達國家的有機食品市場發展很快,明顯呈增長趨勢,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有利於擴大市場份額,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三是我國綠色(有機)食品存在比較優勢。我國生物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採用勞動和技術密集型生產,可減少甚至不施化肥、農葯及各種添加劑。加入世貿組織又為我國綠色(有機)食品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發展綠色(有機)食品應是我國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也是越過發達國家「綠色壁壘」的戰略性措施。
四是有機農業生產比傳統農業生產更有利可圖,綠色有機食品不僅減少了人們對價格昂貴的化肥等農用化學品的依賴,為農民節省了一定的費用,而且它的產量相對於傳統農業生產更加穩定。
三、加快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對策
(一)整合資源,建立綠色發展理念
農業經濟的發展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運用生態經濟學的原理和系統工程的方法,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創新體制機制,合理利用資源,發展生態經濟,開創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科學發展之路。要緊扣這一發展理念,搶抓機遇,突出重點,乘勢而上,奮力崛起,實現農業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崛起新跨越。要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綠色食品總量增長,帶動整個產業體系和產業規模的快速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開發綠色有機水產品,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加快發展,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保護環境,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贏」目標,為黑龍江農業在全國發展格局中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
(二)建立適當的農業規模經營體系
農業生產就體現出規模優勢和規模效益。同時因為有了規模,也就比較容易推廣新的技術。經營規模的擴大,大多是通過提高組織化程度來實現的。組織化程度的提高也要求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所謂農業產業化,其本質就是用工業化的思維來經營農業。我們應該把農業視為食品工業的原料產業。為了有效地保證食品的品質(首先是安全性),原料的控制非常重要。而控制是需要成本的,企業希望降低控製成本,擴大經營規模是任何原料產業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對農業生產來說,就牽涉組織化程度及其管理的問題。
(三)要突出區域特色搞開發
要立足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選准優勢項目,開發主導產品,統籌規劃,科學布局,避免結構趨同和產業趨同,形成獨有區域產品特色,不僅要打好資源優勢和區域優勢這張牌,更要打好綠色品牌這張牌,充分發揮品牌效應,比如綏濱場龍圓米業採取訂單經營模式,堅持不懈地打好江水稻米品牌,開發系列綠色產品,實現產品的多性化、系列化。大成酒廠在保證機械化生產的同時,與農戶簽訂合同,利用其種植的優質綠色水稻、玉米、高粱,實現產品的品牌效應。
(四)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綠色(有機)食品的科技含量
科學技術是綠色食品生產、加工的質量保障。綠色食品的生產,應與現代化大生產相結合,在生產、加工、儲存等諸環節中盡可採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尤其是作為原料的綠色食品糧食,要充分利用各種生物技術、膜技術、酶技術等高新技術,增加綠色食品的科技量,提高其附加值。綠色食品的包裝儲運環節也要不斷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以確保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全過程的高質量要求。
(五)樹立品牌意識,創造綠色(有機)食品的名牌產品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品質是市場競爭的法寶。能否在競爭中取勝,關鍵看有沒有名牌產品。發展綠色食品必須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把這種意識貫穿到整個生產過程之中。綠色生產企業應注重綠色食品的深加工,並由目前主要生產A級綠色食品向AA級綠色食品發展,使綠色食品完全精美。因此,要鼓勵和支持具有較強經濟實力和科技力量的企業加快名牌食品的生產和開發。應在進一步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創造更多具有黑龍江特色的名優產品,是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高的競爭力。近年來,綏濱農場大力扶持以綠色食品為主要經營手段的企業,北大荒這樣的大型企業也積極的參與到其中來,我場的大成酒業、龍圓米業更是其中的領頭羊,為本場的食品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六)切實加強龍頭企業建設
針對綠色(有機)食品開發制定一些優惠政策,以吸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大中型食品加工、商貿企業參與產品開發和經營,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範、引導、輻射、帶動作用。對於有發展潛力、市場前景看好、產品開發帶有方向性的、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企業,要通過加大投人、加快技改步伐等措施,力爭使我農場現有的綠色食品龍頭企業達到或接近省級綠色食品龍頭企業標准。對其它一些中小型綠色食品龍頭企業,要圍繞主導產品優勢,切實搞好企業重組聯合、改制改造和實行股份制經營,壯大企業經營實力,不斷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
(七)加強高標准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
要圍繞資源優勢和主導產品,嚴格按照綠色食品基地建設標准,本著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水平管理的原則,切實抓好水稻、大豆、玉米、等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不斷擴大基地規模,實行集中開發、連片發展、規模經營。要加快有機食品基地建設步伐,重點建設集科研、良種繁育、生產、加工、交易、產品開發、綜合服務於一體,且地域優勢明顯、品牌效應突出、帶動功能較強的百萬畝綠色有機雜糧雜豆基地,並配套建設現代化的綜合市場,以此帶動整個農場區域綠色食品產業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張,奠定綠色食品大產業的發展基礎。
(八)加強綠色(有機)食品技術標准體系建設
要根據國家對食品安全標准建設的總體要求,按照無公害、綠色、有機不同層次的技術要求,分品種、分產業建立相應的技術標准體系,並盡可能地向國際標准靠攏。重點抓好水稻、大豆、玉米等綠色食品技術標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綠色有機食品質量,准接軌步伐,為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出口貿易創造條件。
(九)進一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
一方面,積極組織綠色食品企業來我農場參觀,用我農場的優勢資源吸引企業投資,廣泛吸引外資企業投向綠色有機食品開發。另一方面,要積極為綠色食品配送中心提供充足貨源,千方百計擴大我農場綠色食品的市場佔有份額。同時,我場還盡力發展以農副產品為主要原料的加工項目,真正做到綠色循環。綏濱農場土地資源豐富,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年產各類秸稈30萬余噸,同時帶動周邊農場、鄉鎮也產出各類秸稈100萬噸。發展秸稈飼料產業原料非常充足,我場正積極與多方洽談,等待全國各界有識之士前來商討,合作此類項目。
(十)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
當前,制約我農場綠色食品開發的突出問題是綠色食品開發投入不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努力創新投入機制,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導向,企業和農民投入為主體,其它投入為輔的多元投人機制。要本著有利於強化綠色食品開發與管理的原則,切實加強和完善市縣兩級綠色食品管理機構建設,設置相對獨立的綠色食品管理機構,把綠色食品開發納入規范化管理軌道,理順管理主體,增加人員編制,配置專職人員,從組織機構上保證我市綠色有機食品開發建設需要,推動綠色食品產業化健康發展。
『貳』 綠色食品是如何誕生的
綠色食品是指按特定生產方式生產,並經國家有關的專門機構認定,准許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無公害、安全、優質、營養型的食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在工業現代化的基礎上,先後實現了農業現代化。一方面大大地豐富了這些國家的食品供應,另一方面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主要是隨著農用化學物質源源不斷地、大量地向農田中輸入,造成有害化學物質通過土壤和水體在生物體內富集,並且通過食物鏈進入到農作物和畜禽體內,導致食物污染,最終損害人體健康。可見,過度依賴化學肥料和農葯的農業(也叫做「石油農業」),會對環境、資源以及人體健康構成危害,並且這種危害是隱蔽性的,也有長期性的特點。
1962年,美國的雷切爾·卡遜女士以密歇根州東蘭辛市為消滅傷害榆樹的甲蟲所採取的措施為例,披露了殺蟲劑DDT危害其他生物的種種情況。該市大量用DDT噴灑樹木,樹葉在秋天落在地上,蠕蟲吃了樹葉,大地回春後知更鳥吃了蠕蟲,一周後全市的知更鳥幾乎全部死亡。
卡遜女士在《寂靜的春天》一書中寫道:「全世界廣泛遭受治蟲葯物的污染,化學葯品已經侵入萬物賴以生存的水中,滲入土壤,並且在植物上布成一層有害的薄膜……已經對人體產生嚴重的危害。除此之外,還有可怕的後遺禍患,可能幾年內無法查出,甚至可能對遺傳有影響,幾個世代都無法察覺。」卡遜女士的論斷無疑給全世界敲響了警鍾。
20世紀70年代初,由美國擴展到歐洲和日本的旨在限制化學物質過量投入以保護生態環境和提高食品安全性的「有機農業」思潮影響了許多國家。一些國家開始採取經濟措施和法律手段,鼓勵、支持本國無污染食品的開發和生產。自1992年聯合國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環境與發展大會後,許多國家從農業著手,積極探索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以減緩石油農業給環境和資源造成的嚴重壓力。
歐洲、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紛紛加快了生態農業的研究。在這種國際背景下,我國決定開發無污染、安全、優質的營養食品,並且將它們定名為「綠色食品」。
『叄』 怎麼樣做好綠色食品的網上營銷
全方位、持續地傳播,當然前提是該食品本身的品質要過得去。網路營銷是種有利的工具,但能否取得效果就看操作了,建議找專業的策劃機構合作推廣。比如贏道營銷顧問機構。
『肆』 綠色食品有什麼經營模式
種植中不用或少用化學肥料或農葯,加功生產中去除殘留,達到一定健康標准要求。找綠色食品可 以去麥禾網綠色食品區年一下。
『伍』 如何做健康綠色食品020模式
行業內專業直投雜志
一、服務對象:中國綠色、有機、無公害等食品行業、為綠色食品企業提供產品推廣、品牌營銷、企業宣傳、招商引資等服務。並深入整合綠色食品市場流通各方面資源,加速綠色食品企業品牌化、信息化、規模化進程。促進中國綠色農業發展。同時通過宣傳,逐步提高廣大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認識,引導大眾對綠色、健康食品的消費。
二、發行對象:各區市縣農業部門領導,農業相關專家學者,大型超市和批發市場,綠色、有機、無公害產品生產單位,農產品加工企業,綠色食品公司,農業相關品牌營銷機構,農業展會,大型高檔飯店,中高檔消費者,綠色食品其它相關企業和個人等。
『陸』 《綠色食品市場》雜志採用的是什麼模式投放針對哪些客戶
行業內專業直投雜志
一、服務對象:中國綠色、有機、無公害等食品行業、為綠色食品企業提供產品推廣、品牌營銷、企業宣傳、招商引資等服務。並深入整合綠色食品市場流通各方面資源,加速綠色食品企業品牌化、信息化、規模化進程。促進中國綠色農業發展。同時通過宣傳,逐步提高廣大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認識,引導大眾對綠色、健康食品的消費。
二、發行對象:各區市縣農業部門領導,農業相關專家學者,大型超市和批發市場,綠色、有機、無公害產品生產單位,農產品加工企業,綠色食品公司,農業相關品牌營銷機構,農業展會,大型高檔飯店,中高檔消費者,綠色食品其它相關企業和個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