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DCA循環的四個階段、八個步驟
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計劃階段。以滿足顧客的要求並取得經濟效果為目標,通過調查、設計、試制,制定技術和經濟指標、質量目標,以及達到這些目標的具體措施和方法。所以計劃階段就是制定質量目標、活動計劃、管理項目和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是執行階段。根據預定計劃和措施要求,努力貫徹和實現計劃目標和任務。所以執行階段就是要按照所制定的計劃和措施去實施。
第三階段——是檢查階段。對照執行結果和預定目標,檢查計劃執行情況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哪些措施有效,哪些措施效果不好,成功的經驗是什麼,失敗的教訓又是什麼,原因在哪裡,所有這些問題都應在檢查階段調查清楚。
第四階段——為處理階段。就是根據檢查的結果所採取的措施,鞏固成績,吸取教訓,以利再干,這是總結處理階段。
八個步驟:第一步,找出問題
第二步,分析原因
第三步,確定主因
第四步,制定措施
第五步,執行計劃
第六步,檢查效果
第七步,納入標准
第八步,遺留問題
B. PDCA循環的八個步驟和使用方法
八個步驟:
1、第一步,找出問題:分析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包括產品(服務)質量問題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盡可能用數據說明,並確定需要改進的主要問題。
2、第二步,分析原因:分析產生問題的各種影響因素,盡可能將這些因素都羅列出來。
3、第三步,確定主因:找出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
4、第四步,制定措施:針對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改進計劃,並預計其效果。
5、第五步,執行計劃:按既定的措施計劃進行實施,也就是 D ― 執行階段。
6、第六步,檢查效果:根據措施計劃的要求,檢查、驗證實際執行的結果,看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也就是 C ― 檢查階段。
7、第七步,納入標准:根據檢查的結果進行總結,把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都納入有關標准、規程、制度之中,鞏固已經取得的成績。
8、第八步,遺留問題:根據檢查的結果提出這一循環尚未解決的問題,分析因質量改進造成的新問題,把它們轉到下一次 PDCA 循環的第一步去。
使用方法:
1、P計劃階段:找出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制定改進的目標,確定達到這些目標的具體措施和方法。
2、D執行階段:按照制定的計劃要求去做,以實現質量改進的目標。
3、C檢查階段:對照計劃要求,檢查、驗證執行的效果,及時發現改進過程中的經驗及問題。
4、A處理階段:把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制定成標准、程序、制度(失敗的教訓也可納入相應的標准、程序、制度),鞏固成績,克服缺點。
PDCA循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採納、宣傳,獲得普及,所以又稱戴明環。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基礎和方法依據就是PDCA循環。
PDCA循環的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
在質量管理活動中,要求把各項工作按照作出計劃、計劃實施、檢查實施效果,然後將成功的納入標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環去解決。這一工作方法,這是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業管理各項工作的一般規律。
PDCA循環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就是質量計劃的制訂和組織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按照PDCA循環,不停頓地周而復始地運轉的。
隨著更多項目管理中應用PDCA,在運用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問題,因為PDCA中不含有人的創造性的內容。他只是讓人如何完善現有工作,所以這導致慣性思維的產生,習慣了PDCA的人很容易按流程工作,因為沒有什麼壓力讓他來實現創造性。所以,PDCA在實際的項目中有一些局限。
C. PDCA管理方法是什麼
PDCA管理又叫戴明理論,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就是質量計劃的制訂和組織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按照PDCA循環,不停頓地周而復始地運轉的。
PDCA針對項目工作的質量目標按規劃、執行、檢查與改進行動來進行活動,以確保項目目標之達成,並進而促使品質持續改善。我們公司一直使用日事清來進行PDCA管理,日事清的計劃、執行、筆記、總結等功能與PDCA規劃、執行、檢查、改進行動非常契合。
D. pdca循環的四個階段八個步驟
一、計劃(P)階段
計劃是質量管理的第一階段。通過計劃,確定質量管理的方針、目標,以及實現該方針和目標的行動計劃和措施。
計劃階段包括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步、分析現狀,找出存在的質量問題。
第二步、分析原因和影響因素。針對找出的質量問題,分析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因素。
第三步、找出主要的影響因素。
第四步、制定改善質量的措施,提出行動計劃,並預計效果。在進行這一步時,要反復考慮並明確回答以下問題:
二、實施(D)階段。該階段只有一個步驟,即第五步:
第五步,執行計劃或措施。
三、檢查(C)階段。這個階段也只包括一個步驟,即第六步:
第六步,檢查計劃的執行效果。通過做好自檢、互檢、工序交接檢、專職檢查等方式,將執行結果與預定目標對比,認真檢查計劃的執行結果。
四、處理(A)階段。包括兩個具體步驟:
第七步,總結經驗。對檢查出來的各種問題進行處理,正確的加以肯定,總結成文,制定標准。
第八步,提出尚未解決的問題。通過檢查,對效果還不顯著,或者效果還不符合要求的一些措施,以及沒有得到解決的質量問題,不要迴避,應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把其列為遺留問題,反映到下一個循環中去。
循環作用
1、PDCA循環是能使任何一項活動有效進行的一種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序,特別是在質量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PDCA循環是開展所有質量活動的科學方法。如:ISO質量管理體系,QC七大工具等等.
3、改進與解決質量問題,趕超先進水平的各項工作,都要運用PDCA循環的科學程序。
E. PDCA的八大步驟
PDCA的八大步驟
步驟一:分析現狀,找出題目;
誇大的是對現狀的把握和發現題目的意識、能力,發現題目是解決題目的第一步,是分析題目的條件。
步驟二:分析產生題目的原因;
找准題目後分析產生題目的原因至關重要,運用頭腦風暴法等多種集思廣益的科學方法,把導致題目產生的所有原因統統找出來。
步驟三:要因確認;區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決題目的關鍵。
步驟四:擬定措施、制定計劃;(5W1H),即:為什麼制定該措施(Why)?達到什麼目標(What)?在何處執行(Where)?由誰負責完成(Who)?什麼時間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計劃是執行力的基礎,盡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
步驟五:執行措施、執行計劃;高效的執行力是組織完成目標的重要一環。
步驟六:檢查驗證、評估效果;"下屬只做你檢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IBM的前CEO郭士納的這句話將檢查驗證、評估效果的重要性一語道破。
步驟七:標准化,固定成績;標准化是維持企業治理現狀不下滑,積累、沉澱經驗的最好方法,也是企業治理水平不斷提升的基礎。可以這樣說,標准化是企業治理系統的動力,沒有標准化,企業就不會進步,甚至下滑。
步驟八:處理遺留題目。所有題目不可能在一個PDCA循環中全部解決,遺留的題目會自動轉進下一個PDCA循環,如此,周而復始,螺旋上升。
F. 分析營銷管理活動的PDCA循環
PDCA循環Plan、Do、Check、Action的縮寫,即計劃、執行、檢查、 處理循環。
G. 如何製作pdca管理流程
按照「四階段、八步驟」的提法,創新過程中PDCA循環的運用。在實施管理過程中可以運用日事清的計劃、記錄、總結功能進行管理,運用統計工具進行合理的分——可以直到挺好的效果。
一、P階段。即根據顧客的要求和組織的方針,為提供結果建立必要的目標和過程。
步驟一:選擇課題。新產品設計開發所選擇的課題范圍是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前提,以企業獲利為目標的。同時也需要根據企業的資源、技術等能力來確定開發方向。
步驟二:設定目標。明確了研究活動的主題後,需要設定一個活動目標,也就是規定活動所要做到的內容和達到的標准。
步驟三:提出各種方案並確定最佳方案。創新並非單純指發明創造的創新產品,還可以包括產品革新、產品改進和產品仿製等。
步驟四:制定對策。有了好的方案,其中的細節也不能忽視,計劃的內容如何完成好,需要將方案步驟具體化,逐一制定對策,明確回答出方案中的「5W1H」。
二、D階段。即按照預定的計劃,在實施的基礎上,努力實現預期目標的過程。
步驟五:實施對策。對策制定完成後就進人了實驗、驗證階段也就是做的階段。在這一階段除了按計劃和方案實施外,還必須要對過程進行測量,確保工作能夠按計劃進度實施。同時建立起數據採集,收集起過程的原始記錄和數據等項目文檔。
三、C檢查效果。即確認實施方案是否達到了目標。
步驟六:效果檢查。方案是否有效、目標是否完成,需要進行效果檢查後才能得出結論。將採取的對策進行確認後,對採集到的證據進行總結分析,把完成情況同目標值進行比較,看是否達到了預定的目標。如果沒有出現預期的結果時,應該確認是否嚴格按照計劃實施對策,如果是,就意味著對策失敗,那就要重新進行最佳方案的確定。
四、A階段處置。
步驟七:標准化。對已被證明的有成效的措施,要進行標准化,制定成工作標准,以便以後的執行和推廣。
步驟八:問題總結。對於方案效果不顯著的或者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為開展新一輪的PDCA循環提供依據。例如:設計一個新型紅外濾光膜,完成一輪循環後,進行效果檢查時發現其中一項的光學性能指標未達到標准要求,總結經驗後進人第二輪PDCA循環,按計劃重新實施後達到了目標值。
H. pdca管理循環八個步驟是什麼
pdca管理循環八個步驟是:
第一步,找出問題:
分析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包括產品(服務)質量問題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盡可能用數據說明,並確定需要改進的主要問題。
第二步,分析原因:
分析產生問題的各種影響因素,盡可能將這些因素都羅列出來。
請注意:
① 要逐個問題、逐個因素詳加分析。
② 切忌主觀、籠統、粗枝大葉。
第三步,確定主因 找出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
請注意:
① 影響質量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從大的方面看,可以有操作者(人)、機器設備(機)、原材料(料)、工藝方法或加工方法(法)、環境條件(環)以及檢測工具和檢測方法(檢)等。即使是管理問題,其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例如管理者、被管理者、管理方法、使用的管理工具、人際關系等等。
② 每項大的影響因素中又包含許多小的影響因素。例如從操作者來說.既有不同操作者的區別,又有同一操作者因心理狀況、身體狀況變化引起的不同原因,還有諸如質量意識.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
③ 在這些因素中,要全力找創影響質量的主要的、直接的因素,以便從主要因素入手解決存在的問題。
④ 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丟了西瓜撿芝麻」。
⑤ 切忌什麼因素都去管,結果管不了而導致改進的失敗。
第四步,制定措施:
針對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改進計劃,並預計其效果。
請注意:
①施和活動計劃要具體、明確,切忌空洞、模糊 。
②施和活動計劃具體織確「5W1H」的內容,也就是說,要回答:為什麼制定這一措施計劃,預計達到什麼目標,在哪裡執行這一措施計劃,由哪個單位或哪個人來執行,何時開始、何時完成,如何執行。 以上四步是 P ― 計劃階段的具體化。
第五步,執行計劃:
按既定的措施計劃進行實施,也就是D執行階段。
請注意:執行中若發現新的問題或情況發生變化(如人員變動),應及時修改措施計劃。
第六步,檢查效果:
根據措施計劃的要求,檢查、驗證實際執行的結果,看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也就是 C ― 檢查階段。 請注意:
① 查效果要對照措施計劃中規定的目標進行。
② 檢查效果必須實事求是,不得誇大,也不得縮小,未完全達到目標也沒有關系。
第七步,納入標准:
根據檢查的結果進行總結,把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都納入有關標准、規程、制度之中,鞏固已經取得的成績, 請注意:
① 一步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下決心,否則質量改進就失去了意義。
② 涉及更改標准、程序、制度時應慎重,必要時還需要進行多次 PDCA 循環加以驗證,而且還要按 GB / T 19000 一 ISO 9000 族標準的規定採取控制措施。
③ 非書面的鞏固措施有時也是必要的。
第八步,遺留問題:
根據檢查的結果提出這一循環尚未解決的問題,分析因質量改進造成的新問題,把它們轉到下一次 PDCA 循環的第一步去。 請注意:
①對遺留問題應進行分析,一方面要充分看到成績,不要因為遺留問題而打擊了對質量改進的積極性,影響了士氣;另一方面又不能盲目樂觀,對遺留的問題視而不見。
②質量改進之所以是持續的、不間斷的,就在於任何質量改進都可能有遺留問題,進一步改進質量的可能性總是存在的。
I. PDCA循環的四個階段、八個步驟分別是什麼
PDCA循環包括四個階段八個步驟,它的這四個階段和日事清計劃、記錄執行、總結等功能很是切合。
一、四個階段:即策劃(Planning)、實施(Do)、檢查(Cheek)、處置或改進(Action)。第一階段是策劃階段,即P階段。通過調查、設計和試驗制定技術經濟指標、質量目標、管理目標以及達到這些目標的具體措施和方法。第二階段是實施階段,即D階段。要按照所制定的計劃和措施去付諸實施。第三階段是檢查階段,即C階段。要對照計劃,檢查執行情況和效果,及時發現計劃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和問題。第四階段是處置或改進階段,即A階段。要根據檢查的結果採取措施,把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形成標准;對於失敗的教訓,也要認真地總結,以防日後再出現。對於一次循環中解決不好或者還沒有解決的問題,要轉到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繼續解決。PDCA循環,象一個車輪,不停地向前轉動,同時不斷地解決產品質量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從而使產品質量不斷得到提高。
二、八個步驟:是四個階段中主要內容的具體化。第一步,調查現狀;第二步,分析原因;第三步,找出主要原因;第四步,制定計劃和活動措施;以上四個步驟是策劃(P)階段的具體化,第五步,即實施(D)階段,按預定的計劃認真執行;第六步,即檢查(C)階段,調查了解採取對策後的實際效果;第七步,根據檢查的結果進行總結;第八步,是把本次循環沒有解決的遺留問題,轉入下一次PDCA循環中去。以上第七、第八兩步是處理(A)階段的具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