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市場營銷的研究法有哪些內容

市場營銷的研究法有哪些內容

發布時間:2021-03-06 11:51:39

1. 市場營銷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環境機會的實質是指市場上存在著「未滿足的需求」。它即可能來源於宏觀環境也可能來源於微觀環境。隨著消費者需求不斷變化和產品壽命周期的縮短,引起舊產品的不斷被淘汰、要求開發新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新的機會。

環境機會對不同企業是不相等的,同一個環境機會對這一些企業可能成為有利的機會,而對另一些企業可能就造成威脅。環境機會能否成為企業的機會,要看此環境機會是否與企業目標、資源及任務相一致,企業利用此環境機會能否比其競爭者帶來更大的利益。

環境威脅是指對企業營銷活動不利或限制企業營銷活動發展的因素。這種環境威脅,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環境因素直接威脅著企業的營銷活動,如政府頒布某種法律,諸如《環境保護法》,它對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來說,就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另一方面,企業的目標、任務及資源同環境機會相矛盾,如人們對自行車的需求轉為對摩托車的需求,給自行車廠的目標與資源同這一環境機會造成矛盾。自行車廠要將「環境機會」變成「企業機會」,需淘汰原來產品,更換全部設備,必須培訓、學習新的生產技術,這對自行車廠無疑是一種威脅。摩托車的需求量增加,自行車的銷售量必然減少,給自行車廠又增加一份威脅。

2. 市場營銷 銷售效果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訪問法,也稱為詢問法,就是利用事先准備的問卷對被調查者詢問。你可以面內談調查,事容先擬定好調查提綱,要統一抽樣原則,統一提問方式;也可以電話調查,最好用封閉式問卷,讓對方肯定或否定回答,有的可以利用抽獎的手段吸引對方回答。
2.觀察法:你可以到銷售現場調查,比如商場貨櫃,也可以到使用現場觀察;也可以到競爭對手那裡觀察。
3.實驗法:可以採用試銷的方法,也可以模擬銷售來調查市場。

3. 市場營銷學中常見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市場營銷的本質含義:
1,以顧客需要的滿足為核心;
2,以企業內的長遠發展為目標;容
3, 以營銷策略的組合為手段。
營銷管理的主要程序一般包括:
1,分析營銷機會;
2,設計營銷策略;
3, 計劃營銷方案
4, 管理營銷努力。
市場機會的識別與把握:
1,現在的市場適合採用填補法;
2, 前兆型市場機會適合採用追隨法;
3,突發性市場機會適合採用捕捉法;
4,誘發型市場機會適合採用誘導法。
尋求和把握市場機會的方法:
1, 填補法包括差量填補,功能填填補和結構填補;
2,追隨法包括梯度追隨,時尚追隨和關聯追隨;
3,誘導法包括開發產品,轉變觀念和改變環境。
4,捕捉法主要是時間捕捉和空間捕捉。
根據市場機會成功率的高低和吸引力的大小可以講機會分成四種類型:
1,成功率高機會大的類型為理想的業務機會;
2, 吸引力大但是成功率低屬於風險型機會;
3,吸引力小但是成功率高屬於成熟的業務機會類型;
4,吸引力小成功率也低的屬於麻煩的機會類型,一般應該放棄。

4. 市場營銷的研究方法怎麼寫

主要有來:

(1)傳統研究法,又自包括產品研究法、機構研究法和職能研究法。
(2)歷史研究法,即從發展變化過程來分析闡述市場營銷問題的研究方法。
(3)管理研究法,即從管理決策角度研究市場營銷問題,是二戰後西方營銷學者和企業界採用較多的一種研究方法
(4)系統研究法,這是一種將現代系統理論和方法運用於市場營銷學研究的方法。

5. 市場營銷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有哪些

如何通過克服市場交換障礙順利地實現市場交換,進而達到實現企業和社會經濟效益的目的版,是權市場營銷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交換不僅是一種現象,更是一種過程,只有當交換雙方克服了各種交換障礙,達成了交換協議,才能稱其為形成了「交易(Transaction)」。交易是達成意向的交換,交易的最終實現需要雙方對意向和承諾的完全履行。如果僅從某一次交換活動而言,市場營銷的直接目的就是實現同交換對象之間的交易。

6. 市場營銷學的研究內容有哪些 簡答題

市場營銷學的結構體系由以下四大塊內容組成:
(1)營銷原理 包括市場分析、營版銷權觀念、市場營銷信息系統與營銷環境、消費者需要與購買行為、市場細分與目標市場選擇等理論。
(2)營銷實務 由產品策略、定價策略、分銷渠道策略、促銷策略、市場營銷組合策略等組成。
(3)營銷管理 包括營銷戰略、計劃、組織和控制等。
(4)特殊市場營銷 由網路營銷、服務市場營銷和國際市場營銷等組成。

7. 市場營銷學主要的內容是什麼

市場營銷學主要的內容是主要包括:
1.目標市場的選擇與分析;
2.競爭對手的分析;
3.消費者消費行為分析;
4.制定戰略、戰術;
5.4P(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的制定等.。
市場營銷的基本內容
1、定義:現代市場營銷是以消費者需要為中心,長期地、綜合地、動態地謀求企業持續發展的經營活動,是以市場調查、營銷環境分析為基礎,以經營戰略為指針,從制定市場營銷目標到市場營銷管理的完整體系。
2、核心內容:現代市場營銷的核心可以被概括為STP營銷,即細分市場、選擇目標市場和產品定位。由於消費者需求差異的客觀存在,因此可以說,任何一個企業也無法滿足一個廣闊市場上的所有消費者的需求。所以,研究某些特定市場的特性,根據消費者需求的差異性進行市場細分,選擇適宜的特定的消費者群作為企業服務的目標市場,是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重要內容。
3、基本要素:「4P」營銷組合 1950年左右,尼爾.鮑頓開始採用「市場營銷組合」的概念。1960年,美國營銷學家傑羅姆.麥卡錫提出了著名4P組合即產品、價格、地點和促銷的營銷組合。而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提出了政治和公共關系兩個P。接著,他又提出了戰略營銷過程必須先於戰術營銷組合的制定。戰略營銷計劃過程也是一個4P過程:研究、細分、優先、定位(P.)。只有在搞好戰略營銷計劃過程的基礎上,戰術營銷組合的制定才能順利進行。

8. 市場營銷要研究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一、 市場營銷觀念 :

市場營銷觀念是貫徹於企業營銷過程的指導思想,它決定了企回業一切營銷答活動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是構建市場營銷理論和方法的核心與基點。現代市場營銷觀念要求人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來組織企業的全部經營活動。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環境與市場分析

環境與市場分析是市場營銷活動的基礎性工作。通過分析影響企業營銷活動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分析顧客的需求和購買行為,指出企業在不斷變化的營銷環境中可能會面臨的機會和威脅,為企業及時正確地制定戰略提供依據。

2. 市場營銷的戰略與策略

這一部分是市場營銷學的核心。它的所有內容都是圍繞市場經營決策而展開的,研究的是如何在市場營銷活動中運營各種市場營銷戰略、策略和手段去保證企業營銷目標的實現。 3.市場營銷的組織與控制

這是從管理角度進行研究:為了實現市場營銷的目標,應如何制定正確的營銷計劃,建立合理的營銷組織與控制體系,採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等。

9. 1.市場營銷學研究的對象和主要內容是什麼

市場營銷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企業的營銷活動及其規律性,主要研究賣主的產品或服務如何轉移到消費者和用戶手中的全過程。探討在生產領域、流通領域和消費領域內運用一整套開發原理、方法、策略,不斷拓展市場的全部營銷活動以及相應的科學管理。

市場營銷就是商品或服務從生產者手中移交到消費者手中的一種過程,是企業或其他組織以滿足消費者需要為中心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市場營銷學是系統地研究市場營銷活動規律性的一門科學。

市場營銷又稱為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簡稱「營銷」,台灣常稱作「行銷」;是指個人或集體通過交易其創造的產品或價值,以獲得所需之物,實現雙贏或多贏的過程。它包含兩種含義,一種是動詞理解,指企業的具體活動或行為,這時稱之為市場營銷或市場經營;另一種是名詞理解,指研究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或行為的學科,稱之為市場營銷學、營銷學或市場學等。

(9)市場營銷的研究法有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國外的發展

市場營銷學於20世紀初期產生於美國。隨著社會經濟及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營銷學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傳統市場營銷學演變為現代市場營銷學,其應用從贏利組織擴展到非贏利組織,從國內擴展到國外。當今,市場營銷學已成為同企業管理相結合,並同經濟學、行為科學、人類學、數學等學科相結合的應用邊緣管理學科。西方市場營銷學的產生與發展同商品經濟的發展、企業經營哲學的演變是密切相關的。美國市場營銷學自20世紀初誕生以來,其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

10. 市場營銷的歷史研究法有哪些

(1)萌芽時期(1900~1920年)
這一時期是美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時期。西部開發運動和鐵路向全國各地的延伸,使美國國內市場急劇擴大,加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促使企業日益重視廣告、分銷活動。專業化廣告代理商在全美國日漸活躍,發揮著相當重要的市場營銷職能。連鎖商店、郵購商店的產生與發展,給市場營銷帶來了薄利多銷的新觀念。在此期間,出現了幾位被當代視為市場營銷研究先驅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有阿克•肖、拉爾夫•斯達•巴特勒和韋爾德。
最初在美國幾所大學開設的有關市場營銷的課程,當時較多地稱為「分銷學」,而不是「市場營銷學」。例如,1902年密執安大學開設的課程名稱為「美國分銷管理行業」。在美國早期的教學研究活動中,還沒有人使用「市場營銷」這一術語,而用得最廣泛的是「貿易」、「商業」、「分銷」等。在1900~1910年間,觀念發生了變化。盡管「分銷學」的研究是分別在美國幾個不同的地方進行的,而且學者們相互之間聯系很少,但他們幾乎同時都感覺到需要有一個新名稱來稱呼他們所講授的課程,於是便出現了「市場營銷」這個名詞。這一時期的市場營銷理論大多是以生產觀念為導向的,其依據仍然是以供給為中心的傳統經濟學。但是,這些研究在經濟學家所持的生產觀念和市場營銷學家所持的消費觀念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所以,這一時期可稱為市場營銷理論的萌芽時期。
(2)職能研究時期(1921~1945年)
美國消費經濟結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十幾年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於美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國民收入迅速增加,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消費水平最高的國家。但是美國國內分配不均的現象日趨嚴重,盡管國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但廣大消費者中間卻蘊藏著大量未滿足的需求。美國消費經濟結構的變化,再度引起學術界和企業界研究市場營銷理論的熱潮。這一時期的研究以市場營銷職能研究為最突出的特點。
美國全國市場營銷教師協會定義委員會在1934年提出,市場營銷職能包括:①商品化;②購買;③銷售;④標准化和分級;⑤風險管理;⑥集中;⑦融資;⑧運輸以及管理;⑨儲存。上述職能又可歸納為三類:①交換職能——銷售(創造需求)和收集(購買);②物流職能——運輸和儲存;③輔助職能——融資、風險承擔、市場信息溝通和標准化等。
這一時期的市場營銷研究主要集中在職能研究上,但對於銷售這一職能的解釋卻是耐人尋味的。克拉克和韋爾德認為銷售就是尋找買主。亞歷山大則提出,銷售應該更富有主動性,來說服現有顧客和潛在顧客購買。1942年,克拉克又提出,銷售是創造需求。從銷售定義的演變中,我們可以窺見市場營銷觀念的雛形。
(3)形成和鞏固時期 (1946~195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社會主義國家紛紛誕生,殖民地國家相繼獨立,導致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相對狹小,而戰時膨脹起來的生產力又急需尋找新的出路,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為適應這種情況的變化,市場營銷學者除了繼續從經濟學中吸取養料外,還開始轉向社會科學的其他領域尋覓靈感。此時,職能研究仍占居重要地位。1952年,有兩部重要著作問世:一部是由范利、格雷瑟和柯克斯合著的《美國經濟中的市場營銷》;一部是由梅納德和貝克曼合著的《市場營銷原理》。
《美國經濟中的市場營銷》一書反映了經濟學對市場營銷思想的影響,詳細論述了市場營銷如何進行資源配置,如何影響個人收入的分配,以及哪些因素影響人們的需求和購買等等。作者認為,市場營銷能夠平衡供給和需求,並把市場營銷當作一種分配稀缺資源的指導力量。他們依然把職能研究視為市場營銷學的核心內容,提出市場營銷職能應包括:購買、銷售、定價以及地區內或地區間交換。
梅納德和貝克曼在《市場營銷原理》一書中,把市場營銷定義為「影響商品交換或商品所有權轉移以及為商品物流服務的一切必要的企業活動」。他們提出了研究市場營銷的五種方法:①產品研究法,即按產品類別向縱深方向對市場營銷活動進行分析。②機構研究法,即對參與市場活動的各個機構進行研究,如批發機構、零售機構等。③歷史研究法,即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分析市場營銷職能及其執行職能的機構,尋找其產生、發展和消亡的原因。④成本研究法,即從成本對價格的影響出發,研究成本對市場營銷活動以及顧客購買行為的影響。⑤職能研究法,即從市場營銷職能的角度,來比較各類中間商在各種產品的市場營銷活動中所執行的職能,以便於實現各種機構的最佳組合。他們還指出,從本世紀初以來,市場營銷學已從描述性方法過渡到分析性方法。定義是十分重要的,市場營銷學所包含的各個要素若無正確定義,便無法進行研究。市場營銷原理則是對一般規律的闡述。人們在研究各種事實的因果關系時發現了某種規律,這些規律在特定條件下就會起作用。當市場營銷原理組合在一起時,便構成了市場營銷理論。 由此可見,市場營銷理論在這一時期開始形成。市場營銷已被明確為是滿足人類需要的行為,市場營銷調研也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甚至連市場營銷的社會效益也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
(4)市場營銷管理導向時期 (1956~1965年)
在此期間,美國國內生產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市場營銷理論研究也開始邁向一個新的里程,即市場營銷管理導向階段。其間對市場營銷思想作出卓越貢獻的代表人物有奧德遜(Wroe Alderson)、霍華德(John A. Howard)和麥卡錫(Eugene J. McCarthy)。奧德遜在其《市場營銷活動和經理行動》(1957年)一書中提出了「職能主義」。他解釋說,職能主義是一種科學哲學,它從尋找某種行動機制出發,並力圖解釋這種機制是如何運轉的。他指出,職能主義是發展市場營銷理論最有效的途徑,每一機構在市場營銷活動中都有其獨特職能,其存在的關鍵就在於能比其他機構更有效地提供某種服務。市場營銷的效能就在於促進有利於雙方的買賣。因此,奧德遜提出,經理必須認識市場中供需多樣的事實,利用本企業的優勢,尋找機會,達成交易。
霍華德的《市場營銷管理:分析和決策》一書主張從市場營銷管理的角度論述市場營銷理論和應用。當時,以「管理」為題的論文、專著屢見不鮮,但在「管理」之前冠以「市場營銷」尚屬首創。該書有四個主要特點:①管理決策導向;②運用分析方法;③強調經營經驗;④引進了行為科學理論。霍華德指出,市場營銷管理的實質是企業「對於動態環境的創造性適應」。霍華德提出,市場營銷經理的任務就是運用這些手段來實現最佳的環境適應。企業要在動態環境里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根據形勢的變化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
麥卡錫在其《基礎市場營銷》一書中描述了研究市場營銷的三種方法:商品研究法、機構研究法和職能研究法。此外,他還對美國市場營銷協會定義委員會1960年給市場營銷所下的定義進行了修正,進而提出自己的定義:「市場營銷就是指將商品和服務從生產者轉移到消費者或用戶所進行的企業活動,以滿足顧客需要和實現企業的各種目標。」麥卡錫強調說:「不是生產,而是市場營銷決定了應該生產什麼產品,制定什麼價格,在什麼地方以及如何出售產品或做廣告。」麥卡錫在市場營銷管理理論方面提出了新的見解。他首先把消費者看作是一個特定的群體,稱為目標市場。一方面考慮企業的各種外部環境,另一方面制定市場營銷組合策略,通過策略的實施,適應環境,滿足目標市場的需要,實現企業的目標。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霍華德只是從企業環境和市場營銷策略兩者的關系來討論市場營銷管理問題,強調企業必須適應外部條件。而麥卡錫則提出了以消費者為中心,全面考慮企業內外部條件,以促成企業各項目標實現的市場營銷管理體制。
(5)協同和發展時期 (1966~1980年)
經過前幾個階段的歷程,市場營銷學逐漸從經濟學中獨立出來,又吸收了行為科學、管理科學,以及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若干理論,開始統合。在此期間,市場營銷理論進一步成熟,市場營銷概念和原理的運用日益普及。喬治•道寧(George S.Downing)和菲利普•科特勒等學者為市場營銷理論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道寧的主要貢獻,就在於他首次提出了系統研究法。他在《基礎市場營銷:系統研究法》(1971年)一書中提出,市場營銷是企業活動的總體系統,通過定價、促銷、分銷活動,並通過各種渠道把產品和服務供應給現實顧客和潛在顧客。道寧力圖闡明企業為什麼以及如何在其所選擇的市場上經常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行動,以增強適應性。他說:「作為一個系統,它有一個人為的控制機制。這個機制將對各種破壞力量作出反擊,以維持本系統與其外部環境的平衡。」企業作為一個系統,它同時存在於一個由市場、資源和各種社會組織等組成的大系統之中,它將受到大系統的影響和制約,同時又反作用於大系統。而從企業系統內部看,它又是一個由若干相對獨立而又以一定方式相互聯系的部門所組成的有機整體。這些部門在企業這個系統中就叫做子系統。因此,市場營銷是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企業不斷地觀察市場,發現和評估各種變化因素,然後作為投入反饋到企業,作為企業制定新戰略和行動計劃的基礎。運用新的或修正過的行動來消除阻礙目標實現的因素,並觀察、評價顧客和競爭者對此作出的反應,然後再作為投入反饋到企業,企業決策部門再次形成新的戰略修正方案。道寧強調說,市場營銷並非僅僅是某種職能,它是一個貫穿始終的過程。
菲利普•科特勒是當代市場營銷學界最有影響的學者之一。他所著的《市場營銷管理》 一書在1967年出版後,成為美國管理學院最受歡迎的教材,並多次出版,譯成十幾國文字,受到各國管理學界和企業界的高度重視。科特勒提出,市場營銷管理就是通過創造、建立和保持與目標市場之間的有益交換和聯系,以實現組織的各種目標而進行的分析、計劃、執行和控制過程。其管理體系包括:①分析市場營銷機會;②確定市場營銷戰略;③制定市場營銷戰術;④組織市場營銷活動;⑤執行和控制市場營銷努力。他還指出,市場營銷是與市場有關的人類活動,市場營銷理論既適用於贏利組織,也適用於非贏利組織。這一觀點,擴大了市場營銷學的研究和應用領域。
(6)分化和擴展時期 (1981~1993年)
在此期間,市場營銷領域又出現了大量豐富的新概念,使得市場營銷這門學科出現了變形和分化的趨勢,其應用范圍也在不斷地擴展。
1981年,萊維•辛格和菲利普•科特勒對「市場營銷戰」這一概念以及軍事理論在市場營銷戰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幾年後,列斯和特羅出版了《市場營銷戰》一書。1981年,瑞典經濟學院的克里斯琴•格羅路斯發表了論述「內部市場營銷」的論文,科特勒也提出要在企業內部創造一種市場營銷文化,即使企業市場營銷化的觀點。1983年,西奧多•萊維特對「全球市場營銷」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過於強調對各個當地市場的適應性,將導致生產、分銷和廣告方面規模經濟的損失,從而使成本增加。因此,他呼籲多國公司向全世界提供一種統一的產品,並採用統一的溝通手段。1985年,巴巴拉•本德•傑克遜提出了「關系市場營銷」、「協商推銷」等新觀點。1986年,科特勒提出了「大市場營銷」這一概念,提出了企業如何打進被保護市場的問題。在此期間,「直接市場營銷」也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新問題,其實質是以數據資料為基礎的市場營銷,由於事先獲得大量信息和電視通訊技術的發展才使直接市場營銷成為可能。
進入90年代以來,關於市場營銷、市場營銷網路、政治市場營銷、市場營銷決策支持系統、市場營銷專家系統等新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開始引起學術界和企業界的關注。
中國市場營銷發展史經歷了從初步引進後的認知時期,到盲目效仿、盲目跟進的實踐時期,再到痛苦回顧、理性反思的探索時期的演變過程,體現出低層次性「土生土長」、由點到面、逐步擴大應用范圍和領域的特點。市場營銷的概念進入中國其實只有30年的時間,國內的學者、業內人士為其在中國社會的紮根、發展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中國特有的政治制度及市場環境,使得其在成長的過程中多了些特殊的經歷。市場營銷在中國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即短缺型市場營銷階段、投機型市場營銷階段及接軌型市場營銷階段。
第一階段(1976年——1989年):即短缺型市場營銷階段。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的發展漸漸步入了正軌,由於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以及二十年內亂所造成的社會破壞,使得社會資源嚴重的短缺。從全社會來看,大到工業生產線,小到碗筷針線,似乎樣樣缺乏、樣樣都需要。想買產品,除了有錢,有時甚至還得找關系走後門。
第二階段(1990年——1997年):即投機型市場營銷階段。新一代領導人執政後,進一步加快了改革開放的步伐,出台了許多新政策,提出了許多新思想,猶其是鄧小平南巡講話,對中國社會的思想影響更是翻天覆地,大眾不在考慮那些無聊的共產理論,「一切向前看」、「步子再快一點」成為社會的口號。一時間中國大地到處在開發、到處在建設,許多新事物進百姓生活,如股票、期貨、房地產、開發區等。這種僅靠全民主觀意想而未充分尊重價值規律的發展,其繁榮昌盛的假象背後,卻蘊藏著數不清的投機行為。
第三階段(1998年至今):即接軌型市場營銷階段。進入1998年,許多行業明顯感到亞洲「金融風暴」造成的經濟蕭條,消費泛力、通貨緊縮,有的企業甚至從此退出市場。人們再也不敢說社會主義中國不會有經濟危機這話了。經濟全球化日趨明顯,企業的經營環境,除了考慮國內環境外,國際環境也得考慮了,加入世貿後,這更是必然的。我們看到:家電企業開始走出國門投資經營、贏得新的生存空間;汽車行業考慮保護期結束後如何保持相應的競爭優勢;鋼鐵企業為了控製成本而主動參與國際礦石價格談判;國際油價的波動曲線成了許多企業的成本曲線等。新的環境要求企業必須採取與之相應的對策,遵循相應的規則,才能在競爭中獲得安全的生存空間。在新的形勢下,中國市場營銷的最大特點與最大任務就是與國際市場接軌。
中國市場營銷經過這三十年的發展後,已經顯示出強大的活力,今後它將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促進下更加健康快速的成長,讓中國企業挑戰強者,最終贏得國際市場競爭的全面勝利。

閱讀全文

與市場營銷的研究法有哪些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7年促銷活動案例 瀏覽:603
英語作文促銷活動 瀏覽:152
團結團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54
幹部法律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957
餐廳促銷活動方案書 瀏覽:568
動漫網站策劃方案範文 瀏覽:315
銀鵬電子商務 瀏覽:35
2019年大學幹部教育培訓方案 瀏覽:712
溫州聯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招聘信息網 瀏覽:792
第二屆展會策劃方案 瀏覽:710
節日課程活動推廣方案 瀏覽:804
商家進入校園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33
電子商務概論知識點總結 瀏覽:29
上海魅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45
幼兒園市場推廣方案 瀏覽:770
文成電子商務 瀏覽:770
無錫電子商務賽 瀏覽:441
三八婦女節活動方案策劃戶外 瀏覽:965
煙市場推廣方案 瀏覽:776
副校長培訓班方案 瀏覽: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