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曉松推薦的看國學的哪幾個名家的書
1、在談到《曉說奇談》的節目時曾經提到《麥田裡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一經問世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一時間,模仿霍爾頓的言行舉止成為一種時尚,風衣和反戴的紅色鴨舌帽成為美國的流行街景。小說出版後至今影響不衰,全球發行量超過六千萬冊,被無數中學和高等院校列為必讀的課外讀物,其主題也深受社會學者重視。
2、在《曉松奇談 :扒一扒美利堅2》推薦了嚴歌苓的《扶桑》:
《嚴歌苓作品集:扶桑(全新修訂版)》是一部大膽、性感得令人激動的情愛小說——神秘莫測的感情,錯綜復雜的沖突——鄉間女子扶桑跟隨大批到海外謀生的勞工來到美國舊金山,她所要面臨的絕不僅僅只是生計的艱難。
3、在《曉松奇談 :離騷1949(下)》里提到了錢穆的《晚學盲言》,這是他最愛的歷史書之一。
全書共三部分,分別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政治社會人文之部」、「德性行為修養之部」。九十篇專題雖篇各一義,卻相貫相承。每篇都是兩個命題的對舉。
(1)曉松奇談情懷品牌營銷擴展閱讀:
高曉松,1969年11月14日生於北京,祖籍浙江杭州。音樂人、詞曲創作者、製作人、導演、脫口秀節目主持人。
1988年高曉松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後退學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預備班學習 。早期事業以電視編劇、音樂創作及製作人為主。
2015年,高曉松在退出電視綜藝後,將把工作重心轉移到音樂與公益文化事業上。11月由高曉松擔任館長的民間私立公益圖書館《雜·書館》開始免費對公眾開放]。
2017年4月,高曉松成功起訴營銷號,獲得賠償金捐給真愛夢想基金會
2. 如何評價高曉松這個人
或許大家心中第一想起的就是他的才藝,又或許想到他那胖大的形象。對於高曉松這個人確實很特別,擁有驚人的才藝,是成就他走上人生美好舞台最重要的籌碼。
對於這么一個人,眾人是怎麼評價他的呢?
一,一個天賦異稟的藝人
高曉松他是一名知名的導演、音樂人及詞曲創作者。這些標簽足以證明他的才藝。作為一名藝人,他的天賦是非常高的。
作為音樂人,他創造了許多優秀、經典之作,如《同桌的你》、《青春無悔》、《戀戀風塵》等歌曲在當時都非常的受歡迎,直到今日,依然非常有時代感,總讓人回憶起校園美好時光。
作為一名導演,他能自編自導,還可以自己作曲,就差他自演了。同樣導演出許多大作,如《大武生》、《我心飛翔》等影片都非常不錯。
所以,作為一名藝人,他的天賦異稟,能在同領域范圍創造如此精心之作,沒有一定的天賦、才藝是很難做到的,這方面他是優秀的。
二,一個知識淵博的才子
高曉松為什麼懂那麼多,他為什麼如此知識淵博,這與他出生於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密切相關,父母幾代人都是文化人,自然高曉松不管是遺傳還是後生教養,對他的發展很大的優勢。
曾經就讀於清華大學,後退學到北京電影學院學習,這如此高的學歷為他知識淵博打下基礎。高曉松其實是位很好學,很有自己理念的人,不管是對藝術的創作,還是對生活、社會的感知,都有自己獨到的一面。
三,一個能說會道的導師
前面講述到他的知識、才藝。其實,他還特能說,從前幾年他主持的節目《曉松奇談》,就能看出他不僅很有才,說起話來也是很特別。再到後來擔任《奇葩說》的導師,都展現出他一個能說會道的人物,有人很喜歡他說的東西,而有些人覺得他也只是誇大其詞。
總之,高曉松他是一個天賦異稟的藝人,一個知識淵博的才子,同時又是一個能說會道的導師。在這個時代,能有他如此有才藝的人,確實也不多,他是時代的音符,更是智者的傳遞者。
3. 如何利用直播做營銷
1、滿足用戶的好奇心 面對一些較為復雜、抽象的產品服務類別,比如B2B和醫療,消費者或多或少有點好奇:產品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內容營銷可以解惑,但若只用文字描述,難免有點冰冷;圖片再美,畢竟只是一個定格瞬間,視頻倒是形象不少,不過與直播的身臨其境感相比還是缺了些鮮活。為了激發和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興趣和好奇心,何不嘗試一下直播? 2、降低產品的距離感 Hermes,心中永恆的夢?很多高端品牌,就比如奢侈品吧,對還沒接觸到的用戶或尚在培養中的用戶來說,給人的感覺總是神秘而陌生,遠在天邊,不在眼前。神一般的品牌,你們可否走下高冷的神壇,拉近與潛在購買者的距離?額,直播everything? 3、製造用戶沉浸感 當今世界,體驗經濟大行其道!面對虛擬電商的沖擊,企業要創造非凡實體體驗的追求和願望,比過去更為迫切!君不見,茫茫沙漠中,迪拜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高山滑雪場,爽歪歪!但是,不管迪拜酋長多麼土豪,實體體驗的范圍畢竟受限於物理空間,想要擴大體驗的輻射范圍嗎?那就製造沉浸感,讓體驗空間之外的消費者也能感官移情,共襄盛舉! 4、品味產品中的故事 內容營銷,故事王道,老先生,老太太都這么說!一張老照片(如泰安尼克號劇照),一個品牌符號(如NikeSwoosh)都是一個個濃縮的故事。又比如,不少品牌常利用節日跟風,做應景海報之類。這些內容營銷舉措固然不錯,不過,若故事復雜委婉,需要多些鋪墊,得慢慢品味,那故事的表達能更豐富些嗎? 5、發出轉型信號 行業歷史悠久,有深厚的傳統,好事!但也可能是了無新意的包袱。說你呢,Cruise郵輪業!也許是好萊塢電影看多了,郵輪業的刻板場景不外乎是委婉的的爵士樂,慢舞的大爺大媽,游泳池裡喧鬧的熊孩子。千禧一代年輕人對老派的游輪業說:謝謝,我們不約! 哎,要改變對產品的刻板印象,沒點新意,看樣子不行了!怎樣才能表現出品牌告別陳舊,擁抱新生呢?那就用新媒體直播做內容營銷,發出變革信號吧。
4. 如何看待高曉松無任何預兆的離開優酷轉投愛奇藝
優酷現在真的是江河日下,要說看美劇大家都去搜狐了,要說看韓劇可能愛奇藝比較好點,要說看看國產電視劇啥的PPLV這些也不錯...
優酷以前全靠屌絲自製劇撐場面!
打造了【曉說】和【羅輯思維】還真是驚喜~
結果現在【曉說】出走,據說之前優酷居然一點不知情,還賣掉了廣告版權,結果被愛奇藝釜底抽薪,哎......
真是想說,不是大家看衰你,是你真的很衰呀!!!
最後說一下【曉說】出走,這就是一個商業合作,誰給的價格更好,誰給的資源更好,誰給的支持更大就去哪裡,僅此而已。
5. 高曉松《曉松奇談》「脫口秀節目里的一股奇流」,你覺得節目好看么
喜歡高曉松這個人,也喜歡他在《曉松奇談》里講故事的態度和方法。
因為節目看下來就讓人覺得是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在身邊給我們講他的親身經歷,談他對世界的見解,特別是現在這個知識碎片化的信息時代,很多人都沒有耐心去讀一本完整的書籍或者是認真研究某個時期的歷史了。
「歷史不是鏡子,歷史是精子。犧牲億萬,才有一個活到現在。」
「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事故。摸爬滾打,才不辜負功名塵土」
「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遠方。行萬里路,才能回到內心深處」
「未來不是歲數,未來是禮物。讀萬卷書,才看得清皓月繁星」。
真的是很喜歡片頭的這幾句話,就拿來做個結尾吧。
6. 怎麼評價高曉松的節目《曉松奇談》
高曉松這些年有一個很火爆的節目,叫做《曉松奇談》,坐擁大幫忠實粉絲。觀看這檔節目,可以說是提升格調,滿足好奇心的一個非常快捷的途徑。很多人對其給予了不錯的評價,有高曉松這一個高級知識分子,本身就是一個很大噱頭,加上內容的新穎,短期之內便廣為人知。
但節目內容波及的實在是太廣泛了。人的知識儲備量,內容獲取渠道都是有限的,用有限來對抗無限,本身就是容易出錯的。所以評價這檔節目,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不容置疑,這是一個很好的節目,值得年輕人去看。如果真的有錯誤被核實的話,也應該及時的矯正。不過這也是這種節目必不可少的缺點,用包容的姿態去看節目,用辯證的思維去審視節目,是最正確的方式。
現在,該節目沒有更新了。但關注節目的人卻絲毫不減少。還是有不少的人去觀看節目,之後也受益匪淺。不管對哪方面知識感興趣的觀眾,都能在裡面獲得精神滿足。不管有多少人質疑這個節目,也改變不了其板上釘釘的經典性。
7. 苦心經營了多年的「風流才子」人設坍塌,口碑崩盤的高曉松,應該何去何從
高曉松的人設是有才華,有見識的讀書人,現在人們看清了他是一個賣國賊,騙子高曉松早些年加入了美國國籍,所以很多節目里他都說美國的好,說美國是全世界幫中國最大的,可中國大使館被美國轟炸的時候他怎麼不發聲了?
鼓吹西方、煽動情緒,模糊歷史,每一件事難道不能成為被群眾拋棄的理由嗎?背離了事實,脫離了真相,被唾棄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高曉松被罵不虧。
8. 如何評價高曉松這個人以及他主持的節目《曉說》
走了43年的路,體重重不過大腦容量,看懂了萬物生長,觀點絕不中立,不當公知。基本已經表明了《曉說》這個節目的定位和立場。 然後說說高曉松本人,校園民謠的代表。但他說他以前上清華的時候,大家平時都玩搖滾,那時候都聽崔健的歌,大家都有理想有熱情,他也組建自己的樂隊。排練的全是搖滾樂,自己私下偷偷寫了一首《同桌的你》都不敢拿出來給大家看,怕被大家鄙視。 用過去的話說,高曉松那是才子。上面有幾張圖,大家可以詳細分析下。 那不羈的頭發和甩頭發時的姿勢,透著一種飄逸的輕靈。彷彿文人墨客身上那種特有的浪漫主義風格。瀟灑的行走於江湖之上。至於你問他,哪裡是江湖。他則只會微笑的指給你看:那兒,就在不遠的地方。一襲黑色風衣,灑脫又有萬般風情。獨立行走於主流之外,俠肝義膽,張劍天涯。便如他的音樂一樣,不可多得。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一套路數。再看那胡須,實而不虛,若有似無。你似乎永遠也無法猜透那胡須下隱藏著什麼,就像你無法猜透他的內心。一張自白的臉,俠骨四溢。當年也只有楚留香之輩方可與之媲美。黑色的鏡框,深遂的眸子。神秘之中透著看穿一切的眼神。風骨之美,若有似無。用心才可體會。 高曉松說,坐牢的半年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試問這樣的心胸有誰可及。才子這樣說,那段時光,我彷彿回到了唐代,每天的生活節奏慢之又慢,能夠讓我徹底靜下心來思考一些關於人生的問題。參透了不少。以至於覺得並不是在坐牢,只是閉關修煉而已。後來出獄後,才子只說了四個字:永不酒駕。 1996年出版的《高曉松-青春無悔作品集》里有一首由葉蓓演唱的《白衣飄飄的年代》。將高曉松的風格與情懷一覽無遺的唱了出來: 每一次你仰起慌張的臉,看雲起雲落變遷冬等不到春春等不到秋,等不到白首還是走吧甩一甩頭, 在這夜涼如水的路口那唱歌的少年已不在風裡面你還在懷念那一片白衣飄飄的年代那白衣飄飄的年代……那是個白衣勝雪的年代,四周充滿才思和風情、彪悍和溫暖。
9. 高曉松說的詩和遠方到底是什麼
高曉松是最有資格談詩和遠方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認為說這樣的話無異於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
顯赫的家世,全家幾乎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所以在高曉松眼中,什麼是詩和遠方?
他的生活在我們常人眼中,本就是十分詩意的。而對於高曉松而言,眼前的苟且也無非是迫於各種現實因素的妥協而已,但這份妥協,對於多少人而言,同樣是一種求之不得?
不論是《同桌的你》還是《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這些歌曲都在感懷過去,而這份感懷中,就有難以排遣的詩意。
《那年花開》、《我心飛翔》,作為北影導演班的預備生,高曉松很早就拿出了自己的影視作品。96年和宋柯一起做「麥田音樂」,到後來入駐阿里娛樂,再到後來乾脆做起了脫口秀徹底走向了幕前。《曉說》的推出差不多是把高曉松在娛樂圈的形象徹底點燃了,乃至與參加《奇葩說》,慢慢地,高曉松真正走到了幕前。
所以高曉松的詩和遠方,其實說得簡單些,就是你內心真正想做的事。這是生活的詩意,但所謂遠方,就是只能一直仰望,而永遠無法達到,這就是遠方了。
我們大部分人,都只是苟且於現實,安分守己而已。詩和遠方太珍貴,珍貴到我們沒有去享有的福祉。
10. 高曉松的個人節目《曉說》和《曉松奇談》,哪個更值得一看
應該都是值得一看的,因為很多人都說《曉松奇談》其實就是《曉說》的續集,事實上也幾乎是這樣的,並且兩者之間的從節目主體結構到節目的思路都是一致的,兩者前後播出,播出之後的反響熱度以及播放量都幾乎無異,裡面的內容形式也是一樣的,看完之後讓人感覺除了名字換了其他依舊,只是換湯不換葯罷了。
高曉松的脫口秀風格更像是一個頗有閱歷和才華的說書人,講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不論是《曉說》還是《曉松奇談》都一直是這樣的基調,高曉松開啟的線下活動曉島和雜書館據說也是預約的滿滿當當的,估計很大一部分都是《曉說》和《曉松奇談》的忠實觀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