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河南發布十大重點民生實事,主要涉及到了哪些方面
河南在2月10日公布了2022年的十大重點民生實事,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強盛,我國政府對人民生活的關心日益增強,人民普遍感受到了國家的關懷。回顧2021年,我們實現了許多超出預期的成就。2022年,河南省的十大重點民生實事涵蓋了廣泛領域,特別關注了兒童和青少年的成長與發展。
教育、健康等多個方面都得到了重視。實事之一是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和養老服務,致力於提高「人人持證,技能河南」的質量。老年人照護也是重點之一,旨在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支持。
河南推出的「豫事辦」應用,讓民眾可以在家中輕松辦理許多事務,節省了時間和精力。醫療服務的改善也是實事之一,包括擴大門診費用異地就醫結算范圍,以及增加慢性病和大病治療定點醫院的結算覆蓋范圍。
此外,簡化辦事流程,提升城市設施和老舊小區改造,改善農村物流交通,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和快遞服務也是河南省的重點實事。提升婦女和兒童健康水平也是實事之一,包括免費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以及產前和新生兒篩查。同時,將加大對殘疾兒童康復工作的支持力度。
這些實事的實施將對民眾的生活產生重大積極影響,顯著提升民眾的生活質量。
② 縣發改委主任是什麼級別
縣發改委主任是鄉科級正職,國家發改委為正部級單位,主任為正部級官員,以下省,地廳,縣級主任依次下降一個行政級別。
鄉科級正職
包括各鄉、鎮、辦事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團場各營黨委書記、鄉長、鎮長、辦事處主任、以及鎮級人大等。
縣、縣級市下屬各局,如縣公安局長、縣建設局長等。
地級市局下屬各處,如市建設局法制處長等。
(2)河南省民生實事培訓方案擴展閱讀:
縣發改委
一、【概況】鄢陵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是縣政府工作部門,為正科級,掛鄢陵縣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牌子。是綜合研究擬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的宏觀調控部門。前身是縣計劃委員會,1998年更名為縣發展計劃委員會,2004年改組為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縣發改委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以開展「工作落實攻堅年」為引領,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縣經濟呈現回穩向好的發展態勢。
二、【機構設置】 鄢陵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設17個內設機構,分別是:辦公室、政策研究與法規股、國民經濟綜合股、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固定資產投資股、利用外資和經濟貿易股、地區和農村經濟股、城市和基礎設施發展股、工業發展股、服務業發展股、能源規劃建設股、社會發展和就業分配股、價格調控和收費管理股、財政金融股、糧食和物資管理股、鄢陵縣人民政府重點項目建設辦公室、創新和高技術發展股。共有在職幹部職工79人。
三、【重點工作】
1、經濟發展回穩向好
2020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370.1億元,同比增長0.5%,二三產業增加值佔比達到88.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高於年初計劃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7%,高於年初計劃14.7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2.5億元,同比下降4.2%,低於年初計劃14.2個百分點;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3.04億元,增長1.3%,低於年初計劃5.7個百分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692元,增長4.7%,低於年初計劃2.3個百分點;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完成市定目標任務。
2、重大專項扎實推進
一是城鄉融合發展實現重點突破。編制完成《許昌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鄢陵先行區實施方案》,制定《鄢陵縣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市實施細則(試行)》等保障改革順利進行的機制體制,成功承辦了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現場會;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成功入市交易9宗407.6畝3.26億元,農村產權抵押貸款11筆1050萬元,探索建立「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科研院所」「個人科研成果轉化」「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四種科技成果入鄉轉化模式,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推進,特色小城鎮、美麗鄉村、現代產業園加快謀劃建設。建立城鄉融合項目庫,謀劃城鄉融合發展項目452個,計劃總投資1781.5億元。二是成功獲批「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圍繞國家支持的4大類17項領域,謀劃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項目277個,總投資898.5億元,已有73個項目與國家發改委進行了對接。積極爭取信貸支持,篩選91個信貸支持項目通過省市發改委向各大銀行推薦,將謀劃的重大項目錄入省「信豫融」管理系統,申請額度238.5億元。三是「十四五」規劃大綱初步完成編制。6月份啟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縣直有關部門編制專業專項規劃39個,多次邀請省市專家研討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趨勢、重大發展布局和重大工作部署。11月25日,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來鄢匯報對接規劃綱要基本內容,目前正在進一步修改完善。
3、項目投資持續擴充
一是加大重點項目建設力度。2020年,共審核備案項目128個,總投資266.8億元。謀劃實施重點項目66個,計劃總投資458.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41.2億元,其中謀劃上報省市重點項目20個,計劃總投資274.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2.3億元。66個重點項目、20個省市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151.4億元、91.5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07.2%、111.1%,帶動全社會投資突破340億元。先後集中開工重點項目3批27個,計劃總投資52.7億元。二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圍繞國家支持領域,謀劃上報專項債券、新增中央投資項目229個,計劃總投資622.23億元,其中23個完成項目可研審批並錄入國家重大項目庫,擬爭取資金78.93億元。截止目前,共有18個債券項目到位資金13.08億元。三是加大企業復工復產力度。制定出台《鄢陵縣應對疫情影響支持中小微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和保障企業全方位運轉。積極爭取防疫企業資金,上報並通過省發改委審核疫情防控期間重點保障企業13家,資金需求2.3億元;中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貸款27家,資金需求1.05億元;「三穩」專項貸款企業1家,資金需求1千萬元;圍繞「861」金融暖春行動,協助32家企業通過「信豫融」金融服務平台在線申報低息信貸。
4、發展活力持續增強
一是統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聚焦重點改革任務,制定《經濟體制改革專項小組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工作台賬》,協調各部門扎實推進8大類46項改革任務,各項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實現「一網通辦」和群眾「最多跑一次」。二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落實《河南省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以全市營商環境排名差距為導向,實行政務服務、創新創業、投資貿易、企業經營、市場、法治六大環境專項工作機制,每月定期會商協調推進,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5、基礎支撐能力不斷提升
扎實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謀劃實施的28個百城項目開工23個、完成投資12.4億元,高鐵片區、鶴鳴湖片區路網建設全面鋪開,市民中心建設扎實推進,41個老舊小區改造全面開工,榮獲「國家園林縣城」。調整優化能源結構,鄢陵天順新能源49.5兆瓦風力發電項目、中廣核鄢陵79.2兆瓦風電場竣工投產;許繼鄢陵70兆瓦風電場、中廣核鄢陵樹海風電場項目、大唐鄢陵分散式風力發電項目成功並網。數字經濟建設加快,謀劃數字經濟領域重點項目9個,計劃總投資52.57億元,智慧鄢陵建設項目、5G智慧醫療及醫養一體化平台項目、智慧出行共享電動車及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展良好。「信用鄢陵」網站建成投入運行,形成了「一網三庫一平台」的信用信息平台體系。
6、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民生實事加快推進,13項重點「民生實事」完成序時進度。一是持續穩就業,積極支持企業穩崗擴崗,加強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減免企業社保經費3234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420萬元,開展技能、就業、創業培訓173期18841人。二是持續補短板,實施教育高質量發展新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27所,新增學位11930個,補充教師376名,「縣管校聘」改革穩步推開;健全縣、鎮、村三級公共衛生體系,分級診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落地運行,中醫院花都醫院成功創建省級互聯網醫院;探索「學習性養老、旅居性養老」等康養新模式,申報普惠養老項目3個,擬爭取普惠養老城企聯動項目資金2540萬元,可新增床位1270張。三是持續強保障,加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城鄉低保、特困供養救助全面提標,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消費扶貧深入推進,脫貧攻堅順利通過驗收;加快推進「雙替代」,完成1500戶「雙替代」工作任務,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從源頭上遏制新增「兩高」項目。四是持續保穩定,加強市場供給監測,加大對糧、油、肉、蛋、禽等52種商品價格監測,保障市場物價穩定。連續啟動9次價格補貼聯動機制,累計發放補貼資金817.82萬元,惠及困難群眾19.19萬人。
7、現代服務業強勁發展
生態旅遊活力增強,創新舉辦雲上花博會,成功承辦全國摩托艇錦標賽、「體彩杯」河南省公路自行車錦標賽等賽事活動,全縣接待遊客486.4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25.8億元。加大旅遊創建,新增4A級景區1家,唐韻園林被確定為全省第八批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張橋鎮裴庄村、柏梁鎮姚家社區榮獲「河南省鄉村特色旅遊村」。康養產業加快發展,5G智慧醫療應用全面鋪開,花都醫院成功創建「省級互聯網醫院」,智慧城市項目基本建成,藍城峰會中心等康養項目相繼開工,榮獲「國家首批森林康養基地」。電子商務迅猛發展,全縣新增網店35個、電商交易額達到109.28億元。
8、城鄉發展深度融合
全面啟動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完成集體建設用地入市交易9宗、3.26億元,農村產權抵押貸款11筆、1050萬元,確定科技成果入鄉轉化四種模式,成功承辦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現場會。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雙違」整治、「無廢城市」、「四改一增」和百城建設提質工程,28個城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6.7億元,高鐵片區、鶴鳴湖片區路網全面鋪開,錦秀路、學府路等一批道路建成通車,完成老舊小區改造41個,城鎮化率預計達到51%,成為「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示範村建設10個,完成農村改廁1.43萬戶,林木覆蓋率達到38.1%,馬欄鎮榮獲全省第一批「美麗小鎮」。
【榮獲獎項】
單位:
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國家級)
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鄢陵先行區(國家級)
許昌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市級)
全縣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單位(縣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