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武功山為什麼成了網紅旅遊地
個人認為,武功山成了網紅旅遊地是因為它的自然景觀,世界罕見,然後來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
從提克托克什麼時候開始,武功山就開始在微博上發火並每天出勤。從眾多網友打卡的視頻和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武功山的各種美景,包括美麗的深谷、蒼勁的雲彩、碧綠迷人的草地、驚心動魄的玻璃棧道。這種美景,再加上政府部門組織的帳篷節,自然吸引了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驢友。
近年來,武功山的另一大特色是帳篷節。憑祥國際帳篷節已於2018年由市政府舉辦11屆。而且,它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吸引了大批戶外愛好者。武功山帳篷節包括徒步旅行、山地自行車賽、篝火狂歡節、山寨電影等特色活動。2013年,武功山帳篷節的照片也被評為世界《時代》雜志年度“最驚艷照片”。
最近在網上熱傳的武功山值得一游
武功山是夏季最好的旅遊時間。武功山氣候宜人,夏季最高氣溫僅23℃。此時,武功山已披上厚厚的服裝。綠草茫茫,一眼望去,輕松愉快。偶爾的雲朵和仙境的神秘感又增添了一絲神秘。
㈡ 萍鄉武功山西海溫泉度假村二期錦綉半山售樓營銷中心電話是多少
武功山西海溫泉度假村二期錦綉半山吉屋售樓營銷中心電話是:4006581350轉60642。點擊查看:武功山西海溫泉度假村二期錦綉半山更多詳細資料。
㈢ 宜春的明月山和萍鄉武功山是一座山嗎
沒錯,明月山就是武功山 武功山自古與廬山、衡山並稱為江南三大名山,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其類型與特色被專家概括為「山景雄秀、瀑布獨特、草甸奇觀、生態優良、天象稱奇、人文薈萃」,已被列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預備名錄,旅遊開發潛力巨大。然而,由於武功山分屬我省萍鄉、吉安、宜春3個不同的設區市,使得它的開發存在各自為政的問題。那麼,在全省構築大旅遊的格局下,武功山旅遊資源是否有可能「抱團」開發? 各自角力 何來共贏 從某種意義上說,武功山是一塊「唐僧肉」。這可以從萍鄉的蘆溪縣、宜春的袁州區、吉安的安福縣3縣區暗自「角力」武功山旅遊開發中管窺一斑。 在武功山存在權屬爭議的情況下,目前,蘆溪、袁州和安福3縣區都在積極開發武功山:安福縣成立了「武功山國家森林公園」,袁州區成立了「明月山國家森林公園」,蘆溪縣則成立了「羊獅幕省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武功山風景名勝區」。最近全省評出的「新贛鄱十景」之武功山風景區,明確包括了蘆溪縣武功山風景名勝區、安福縣武功山國家森林公園、袁州區明月山國家森林公園——將一個景區一分為三,這是現實條件下的無奈之舉,也從一個側面揭示了武功山旅遊資源開發的尷尬。 針對武功山的權屬之爭,省有關部門在若干年前便定了一個基調:「誰先開發,誰先受益。」從此,3個縣區圍繞武功山權屬的糾葛基本平息,轉而在旅遊資源的開發上展開了競爭。近年來,這3個縣區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大力推介武功山旅遊,使武功山逐漸走出「深閨」,有了較大的知名度。但是,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各地在大打武功山牌子時,都不約而同地加上了地方的前綴,如安福武功山、萍鄉武功山、宜春明月山,頗有在宣傳上不能「為他人作嫁衣」的心理。這明顯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許多鍾情於武功山山水的遊客都認為,3個縣區應該在資源共享、共同開發上形成一個合作機制,把武功山的旅遊產業做得更大更強。 面臨窘境 如出一轍 盡管經過數載苦心經營,3地的武功山旅遊已初具規模,然而當前3地仍面臨眾多共同的問題:首先是資金的制約,成為武功山後續開發的一大隱憂。如萍鄉市武功山管委會成立以來,在下撥資金有限且沒有銀行貸款的情況下,為盡快使景區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向社會融資舉債推進景區開發進程。至今,景區共欠社會各界債務2900萬元,成為當地武功山開發建設一道繞不過的「坎」。其次是體制機制不順暢。在3地,武功山景區內的一些鄉、鎮沒有劃入景區管轄,不利於保護景區資源、有效實施景區規劃、維護景區的經營秩序。第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景區可進入性差,接待能力薄弱,遊客接待中心、公共衛生設施等,適應不了旅遊市場的發展。第四,景區商業業態差,旅遊產業規模偏小、檔次偏低、產業鏈條不完整。第五,景區缺乏高度概括的主題形象,線路包裝缺乏文化內涵,景區文化挖掘深度不夠,主題不鮮明,特色不突出。第六,營銷工作力度較小,宣傳促銷經費投入不足。 業內人士指出,武功山旅遊還僅停留在較為原始的狀態,在旅遊開發、利用、創新上不夠。從調查數字反映的情況看,近幾年,到武功山的遊客平均停留天數為2天。此外,武功山旅遊配套產品匱乏,旅遊活動沒有自身的特色,且缺乏大型互動娛樂場所,遊客們基本上是「白天看山,晚上睡覺」。同時,各地都缺乏富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不少遊客只能採挖武功山的珍奇樹苗和花草帶回家,讓人啼笑皆非。 挖掘潛力 抱團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從旅遊經濟角度看,武功山處於我省旅遊業發展「一軸帶五環」的井岡山黃金旅遊線上,是贛西旅遊區的中堅,地理位置特殊,只要開發得當,應該可以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目前,武功山旅遊開發已列入全省旅遊開發大盤子,為武功山旅遊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在這樣的背景下,武功山旅遊是否能夠迎來飛躍式的發展?有業內人士擔憂,在3地利益博弈的情形下,「各懷心事」有可能會消抵「利好」政策,加速無序開發競爭。一些有識之士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3地各行其是,各搞各的規劃,難免出現重復建設,將降低開發效率,甚至出現相互扯皮的內耗現象。 那麼,如何才能把武功山旅遊品牌做大做強?眾多業界專家認為,「十指彈鋼琴」是關鍵。要根據武功山橫跨3市的地理特點,整合3市武功山的優勢資源,總體策劃、整體包裝,打造武功山品牌,用品牌效應帶動旅遊業發展。攜手做大做強武功山旅遊業,是吉安、萍鄉和宜春3市經濟發展的共同需要,也是江西旅遊業發展的內在要求。為此,可由省政府出面組建「武功山旅遊風景名勝管理局」,整合3地的旅遊資源,組織協調編制統一的高起點的武功山旅遊規劃,盡快把武功山旅遊開發納入省級旅遊框架。 業內人士著重指出,3地應摒棄「門戶之見」,主動融合,積極建立旅遊區域協作機制,共同把武功山建設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中國旅遊熱區。一是在產品促銷上應一致對外。如今,萍鄉稱武功山在蘆溪縣境內、吉安稱武功山在安福縣境內、宜春乾脆稱明月山,其實明月山只是武功山的一小部分。如果能夠以統一的武功山牌子對外,可以取得少花錢、多辦事的效果;對外參展也可考慮聯合促銷,同打武功山牌,共搭大展台,促銷效果肯定會更好。二是在相互協作的基礎上鼓勵競爭。競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無法迴避的,關鍵是看在哪一個層次展開,同是武功山的旅遊產品,外在形式、內涵挖掘、文化體現都可以做出各有千秋的文章。 因此,3縣市要積極協作,在武功山旅遊這個大的題目上,強化旅遊產品異類互補性,淡化旅遊產品的同類替代性,做到突出各自產品特色、錯位協調發展,開創性地培育特色互補、經濟互惠、經營互助、信息互通、具有跨區域核心競爭力的武功山旅遊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