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互動營銷,有哪些表現形式
【消費者注意力稀缺,好內容更稀缺】
在媒體環境日益嘈雜的今天,獲取消費者的注意力變成了一件異常艱難的事情,傳統的廣告投放費用高企,投入產出比極低,「內容為王」成為了業界的普遍共識。圖文、視頻、H5、語音等皆是內容,他們自帶吸引力,讓消費者主動來尋找,並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印記,在消費者需要購買時候形成互動營銷的關鍵推力。
【內容營銷要做好,四大思維不可少】1、搜索引擎思維;2、關鍵詞思維;3、內容層次思維;4、量變質變思維。
【搜索引擎思維:如何佔領搜索結果貨架】
內容要呈現在消費者面前,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藉助搜索引擎的力量。碰到問題搜索一下,這幾乎是現代人的必備技能,目前國內的搜索引擎還是網路一家獨大,當然在PC端,360表現尚可也占據了20%多的份額。在做內容營銷時,我們需要觀察一下,在搜索引擎前三頁一般收錄的都是哪些媒體和平台的信息。一般來講,各家搜索引擎對自家的產品都是特別照顧,比如網路旗下的網路、網路知道、網路文庫以及網路貼吧等往往排在網頁前端,它們往往能占據搜索引擎最好的「貨架」。我們要做的就是將自家的內容塞到這些位置極佳的貨架上。
【關鍵詞思維:想消費者所想,投其所好】
內容營銷的內容需要消費者主動來尋找,而關鍵詞就是讓消費者找到內容的那把鑰匙。關鍵詞一般如何選取呢?既要符合消費者的搜索習慣同時還要力求一定程度的精準性。品牌方列出與品牌息息相關的核心關鍵詞以及某階段需要重點傳播的關鍵詞;執行人員根據這些關鍵詞,結合目標受眾的搜索習慣進行延展。競爭對手的名字也往往卻是一個非常有效果的關鍵詞,能帶來精準的潛在消費者。
【內容層次思維:品牌、用戶、專家三個層次都要有】
這里說的內容層次,是指品牌內容要有極大的廣度和寬度。既有通俗易懂亦有專業性較高的內容;既有普通用戶生產亦有專家大咖生產的內容。分為三大分類,即UGC(用戶生產內容)、OGC(品牌產生內容)、PGC(專家生產內容)。層次感避免了內容營銷成為品牌的一言堂。
【量變質變思維:內容營銷成功是個時間現象】
想通過內容營銷來獲取流量,這是一個很長、很艱難的過程,不要期望在一夜之間就有奇跡發生。必須進行持續長時間投入,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才會產生質變,這樣慢慢地,在搜索行業關鍵詞時,越來越容易找到我們的身影。
內容為王時代,思維領先致勝,四大思維就是互動營銷的基礎認識,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B. 互動營銷的評價
「互聯網(Internet)」、「互動」、「整合」,這三個詞彙看似平常,實則代表著互動營銷的發展方向。即在互聯網的發展初期,企業僅僅將互聯網作為產品的展示工具和裝點門面的形象工程;不少企業已經通過互聯網、手機簡訊等直接跟客戶、消費者進行互動,把握客戶需求,然後回饋到企業研發、生產、銷售的整個過程;在未來,企業則應該整合網上營銷手段和最傳統的營銷工具,實現營銷的真正突破。
默多克的苦澀
在互聯網、電子商務上「翻船」的企業並不在少數。即便是看慣商海沉浮的傳媒大鱷默多克,也於1999年、2000年失手覆舟,先後共交了25億美元學費,對「海水」的苦澀味道深有體會,但終究還是沒能學會怎樣在Internet上「游泳」。 企業通過網路推廣最終希望實現的成效是企業品牌的價值轉化為持久的顧客關系,顧客關系包括消費者對企業產品的青睞,同時也包括企業跟客戶之間的合作關系。這些都是企業想利用網路營銷最終想要的成效,這也是營銷團隊奮斗的目標。
初期的網路方式主要是通過競價排名以及郵件群發對客戶進行「轟炸」,剛開始這兩種方式會有成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網路營銷隊伍紛紛「跟風 」,造成了用戶收到的信息泛濫,用戶對此產生了排斥的心理,對此還啟用了屏蔽垃圾郵件的設置。那麼要怎樣利用網路營銷為企業提高品牌效應呢?網路營銷人員對此並沒有氣餒,而是採取了另外的推廣手段。網路傳播的特點是信息傳遞快,國際品牌網指出,到底如何利用互聯網信息傳遞快的特點呢?網路營銷方式最常見便是通過軟性八卦新聞加上關鍵字傳播的手段進行推廣,「八卦好奇」可以說是人的天性,即使你不喜歡八卦,但是對於新鮮事物絕大多數人並不會排斥,因此網路營銷就是通過這些「不易察覺」的方式進行網路推廣,讓客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被推廣的企業品牌文化,不知不覺中傳播了企業的品牌效應,提升品牌知名度,而且這種信息是用戶自己主動去了解,而不是強加於他的,用戶對此並不會產生排斥感,所以效果比較明顯。
了解消費群體
互動營銷活動的實施關鍵,在於了解不同行業、不同消費者的不同購買行為,以及每個購買行為所需要經過的階段,然後選擇一個最合適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影響消費行為,從而增加收入,提高營銷回報率。
根據調查,企業所要把握的消費者購買過程一般分為4個階段:產生購買意願、搜集和評估信息、購買、購買之後的服務。研究這個過程,有助於開發和留住顧客。
不能否認,互聯網確實可以通過向消費者傳遞非常強大而有吸引力的信息,來改變消費行為。但怎樣才能夠使互聯網和我們現有的營銷活動一致起來?或者是說怎樣才能改善我們現有的營銷活動,來適應互聯網的特點?解決這兩個問題的辦法並不神秘,主要是提高營銷的效果和效率。效果指的是最大限度地影響消費行為;效率是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但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最終還是需要整合不同的互動營銷渠道。
實施互動營銷的過程,實際上與廣告代理商設計消費品廣告的過程非常相似:都是以一種非常吸引人的方式,利用多種渠道向消費者傳達產品信息。而且這個過程首先都要確定企業的目標市場在哪裡,有多大;然後仔細了解顧客的行為模式,不同的媒體渠道,或者數字渠道;最後決定這些渠道和消費者行為的連接方式和手段。應該切記,互聯網技術本身並不能成為一種戰略或商業模式,商業戰略不是在線或離線的問題,而是二者合一。 雀巢旗下的Contrex礦泉水所策劃的廣告活動就是一起很成功的互動營銷案例。視頻中,每個自行車導出一條霓虹燈,匯集到大屏幕上,所有人一起蹬動自行車就會出現一個男人大跳性感舞蹈。引得眾多女性為之興奮,不時的有人參與其中。
而中麒推廣分析,此礦泉水被定位於想減肥女性人群的夥伴,廣告策劃思路為:1. 運動並消耗卡路里;2. 當你口渴時有一瓶水始終在眼前。
我們可以看到最後男子的標語牌上寫著「恭喜!你已消耗了2000卡路里!」 所有人不禁一笑,然後很自然的拿起並喝了自行車旁的礦泉水 許多像默多克這樣的商業精英逢電子商務必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存在誤區。通常的表現有如下6種:
第一,認為電子商務就是將企業的產品放到網站上去推廣。美國的一家醫葯公司,分門別類地為自己的600多種葯品建立起獨立的網站,這顯然是一個愚蠢之極的舉措。
第二,將電子商務部門作為一種新的增值服務,或者新的商業模式,設立單獨部門,准備日後把這個部門剝離開來,實現上市。
第三,跟默多克一樣認為,要發展電子商務,一定要進行大規模投資,幾億、幾十億美元是必要的。
第四,一定要佔領市場先機,如果模仿別人就已經晚了。但實際上,雅虎和亞馬遜都不是行業的第一個進入者。要想第一個佔領市場,是需要有好的商業戰略和執行能力來作為支持的。
第五,把電子商務跟傳統市場看作是兩個單獨的業務。但實際上,互聯網的互動營銷只有跟傳統的營銷手段整合起來,才真正能夠為企業帶來增加值。
最後,狹隘地將內容相似的網站作為競爭對手,卻不屑去了解消費者的基本消費行為。
C. 品牌營銷效果怎麼看,如何分析
您好,我是的專業是網路推廣運營,我從這方面給您介紹一下品牌營銷的效果內怎麼進行評估容,
1,品牌營銷的認知:品牌營銷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通過長時間的沉澱在消費者心中有一定的良好認知或者良好的形象,從而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2,品牌信息的傳遞:您應該把您的商品的品牌概念、意義等內容盡可能的展現給消費者,利用建立自身網站、新媒體宣傳、廣告宣傳等方式讓您的品牌信息鋪滿網路從而讓消費者知曉而轉化為銷售力
3,信息的反饋,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網路中品牌信息的增加,並得到消費者的自發宣傳,要記得這些信息都是正面積極的,做好輿情監控;一是銷售人員的反饋記錄,不管任何銷售都會有人的參與,因此做好消費者了解你們產品的渠道
4,建立數據化管理,通過以上幾個步驟針對品牌營銷的各個數據建立模型,通過長期積累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反過來調整營銷策略,從而達到銷售目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您,望您能夠採納為最佳答案哦!謝謝
D. 什麼是互動營銷
互動營銷是指企業在營銷過程中充分利用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用於產品的規劃和設計專,為企業的市場運屬作服務。企業的目的就是盡可能生產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但企業只有與消費者進行充分的溝通和理解,才會有真正適銷對路的商品。互動營銷的實質就是充分考慮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切實實現商品的實用性。互動營銷能夠促進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彼此改進,尤其是通過「換位思考」會帶來全新的觀察問題的視角。
編輯本段表現方式
目前的主要有付費搜索廣告、手機簡訊營銷、廣告網路營銷、博客廣告和電子郵件市場營銷等,主要藉助互聯網技術實現營銷人員和目標客戶之間的互動。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E. 互動營銷的起源
歷史上每一次媒體形態的進步都給營銷產業帶來一片新的天空。毫無疑問,互聯網帶來的「互動性」這一媒體形態變化是營銷產業實現跳躍式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互聯網發展的初期階段,營銷前所未有地實現了尋找、發現精準客戶的可能,這為那一部分「註定被浪費掉」的市場投入找到了實現價值的途徑。
幾年過去,「互動」這一互聯網的核心本質已經能夠非常深入地發掘每個用戶的潛能,把那些在傳統媒體里「沉默的大多數」鮮活地呈現在了互聯網上,而且是「一個個、分別」地呈現在了互聯網上。「人」這個最能動的媒體參與者也終於在互聯網中第一次改變了被動接受的角色,出現了主動的、外顯的特徵。
「骨灰」級的網民都有這樣的體驗,在中國互聯網肇始期,中國特殊的傳統媒體市場環境使得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網站能夠像中國的網站這樣,幾乎等同於傳統媒體的翻版。也因此,海量信息與基礎技術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內容為主,網站網頁數量的多少成為衡量網站資產的一個重要指標。
網民們上網的目的明確而單一——獲取信息。我們甚至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把當時的互聯網媒體視作更換了傳播渠道和編排形式的傳統媒體。佐證這一觀點的就是網民在互聯網的傳播過程中完全成為了「終結者」。信息傳達至這個環節即完成了它的生命周期。
而在下一個發展階段,隨著社區、論壇以及BBS這些互聯網應用工具逐漸發展壯大之後,用戶終於得以通過一串數字代表的ID開始了自己新的互聯網生活。搜索技術,甚至搜索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無疑是這個階段的代表,用戶第一次主動向海量無邊的互聯網「索取、問詢」了;與搜索相伴的是由於相同搜索興趣組合在一起的社區大行其道,並且成為鏈接起互聯網上一個個信息孤島的中繼站。
即便如此,在這個階段,ID組成的群體依舊是一個群面目模糊的「群體」,博得盛名的也依舊是那些火爆的論壇,用戶的主觀能動性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只是被有限地提升,因此,用戶的價值也只是被部分地發掘出來。一個價值鏈中各個環節所產生的價值必然與其獲得的資源密切相關。因此,當互聯網進入博客和個人空間時,即宣告以個人為媒體主題的時代到來了。歷經前兩個階段的用戶習慣培養和自主意識覺醒,這個階段的用戶的個性化表達需求空前強烈,他們不願隱藏,樂於主動表達;他們不願說教,樂於在娛樂解構中思考生活。
諸如Blog、SNS、RSS、Tag等新技術的出現使得集各種傳播與反饋手段於大成的富媒體大行其道,用戶也以信息中樞的身份越來越成為互聯網的主導。
而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也確實一步步印證了上述歷史性的演進。在門戶、論壇「城頭變幻大王旗」之後,凸顯個人價值的網站無論是作為媒體的傳播價值,還是作為媒體的商業價值都獲得了極大的發展。
意見領袖創造互動營銷平台
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平台——因為它與我們熟悉的營銷環境迥然不同,但它同時又是一個給予具有創新精神的營銷人無數機遇的平台。只有了解在互聯網上面對的是一批怎樣的網路用戶,分析這批用戶是一批怎樣的消費者,才可能真正贏取他們、引領他們——一味地迎合只會被這批新互聯網媒體上的消費者更快地拋棄。
多項調查顯示,充滿思想、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品質至上、始終走在時尚前沿是他們鮮明的特徵。這些特徵與互聯網新媒體下的文化精神彼此印證、互為促進。尤其具有營銷價值的是,除了單個用戶與互聯網之間的人機交流之外,消費者個體之間不再是信息孤島,而出現了比傳統物理世界中都要便捷和高效的聯絡,在張揚個性之外,新互聯網媒體上的消費者更看重他們之間的認同和組織,以成為某個群體中的偶像、「達人」為目標。
營銷專家認為,在越來越多的品牌出現,買方成為市場主導的時候,發掘、調動消費者的主動性成為市場領先的關鍵。從海量品牌中脫穎而出,喚醒消費者的消費意識,進而建立品牌的長期認知與美譽度,這些步步深入的工作,真正的出發點都是如何才能點燃消費者對品牌的情感——而互聯網恰恰量體裁衣地為每一位消費者提供了表達和受尊重的機會與權利。
F. 互動營銷有哪些方法與特點作用
互動營銷系統對企業有什麼作用?
1.找到新用戶
從多個社會媒體平台,按區域沒客戶特徵版,消費屬性精準找權出潛在客戶,開啟您社會化營銷的第一步。
2.維護好客戶
微客服、微對話、微粉絲以及數萬容量的客戶庫維護,讓您的老客戶成為您產品或服務的鐵桿粉絲。
3.客戶轉化
微信營銷搶灘把握先機,微官網、互動營銷系統幫您實現小屏幕玩轉大商機。
4.長期品牌維護
社會化媒體營銷的最大魅力是用戶主動分享,利用其波紋傳播的特點,使企業社會化媒體品牌價值最大化。
G. 互動營銷有哪些特點
首先是互動性。互動性是這種推廣方式最大的特點,因為這種營銷方式主要強調的就是商家與客戶之間的互動。
一場營銷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有商家針對活動的主題來對客戶進行引導,讓客戶參與進來,這就是最為常見的互動。而天創時尚利用H5頁面發起「親們,愛吧」的活動,就是吸引用戶前來參與互動的引導,其中引導的因素是「向身邊的人表達愛」這一普遍的情感需求。情感上的互動是最常見的形式,因為這可以讓消費者在互動中形成與企業的情感連接,這種連接可以有效地提高消費者的忠誠度。
其次是吸引力。互動營銷需要讓大眾關注到活動的開展,吸引人的眼球,才能算得上是成功的營銷,否則沒人關注,不斷被冷落,最終就只能不了了之。
所以想要獲得關注,就一定注意活動的創意性和針對性。對於普通的消費者們來說,感到有趣、對自己有用的事物往往能夠吸引眼球,那麼商家就應該在活動上花費心思,讓創意和趣味留住大眾的目光,同時根據產品的目標消費人群的一些特點,來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營銷方案。
然後是輿論性。互動營銷需要輿論,也就是說需要一個良好的口碑來引導消費者的互動行為和消費行為。有時候普通用戶或者消費者的反饋能夠直接或者間接地對產品產生負面的評價,但如果有意見領袖肯定這一產品,那麼由此帶來的正面影響將遠遠大於普通用戶的負面評價。所以,名人效應為品牌帶來的好口碑是非常高效而有用的,在互動營銷中,也是非常具有保障和效率的助力。
除此之外,互動營銷還經常伴隨著炒作和熱點,有熱度才能形成規模性的互動,才能發揮出互動的效果。在網路時代,這種推廣方式已經成為了一種低成本、高效率、形式多樣的營銷方式,在網路營銷當中,也稱得上是最為常見的營銷方式之一了。
(7)品牌互動營銷的認知擴展閱讀:
互動營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在商場,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食品飲料都有試吃的環節,通過真實的品嘗來判定是否合乎口味,這種體驗的利益點非常吸引客戶,也很有說服力,而客戶的反映也是最為真實、及時的。在很多的地推當中,這樣的產品體驗活動也是司空見慣。
線上的互動營銷就更為常見了,日常使用搜索引擎,根據搜索的條件就能出現相對應的廣告,更不用說各大商家在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等各類網路媒體平台上能夠隨時與消費者們進行溝通。互動營銷也是一種一對一的營銷方式,可以根據客戶或者潛在客戶的要求進行合理的變動和調整,這種能夠根據客戶要求作出靈活反應的營銷方式,要比一般的直接營銷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和傳統的營銷方式相比,互動營銷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形成了雙向對話,在營銷方式和具體的策略上,會根據消費者的反饋來進行變化,也就是說,這種推廣方式是跟隨著客戶的總體需求來變化的,這意味著互動營銷一直處於動態之中。由於具有更高的精準度和針對性,這種推廣方式的效率通常要比傳統直銷高2~12倍。這種推廣方式具有的一些特點,我們經常也能在其他營銷方式中看到,由此可見,這是一種具有綜合性的營銷方式。
H. 市場營銷 建立品牌認知的四個層次
簡單實用點吧,品牌四階段就是:品牌活躍度,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譽度,品牌忠誠度。你懂的。
I. 品牌認知的認知好感
中國市場上的很多產品都已經處於成熟階段,已經不再是選擇誰知名度大的時候了。這個時候再做知名度,就很難把自己的品牌做到被產品對應的消費群體認同的地步,因為這個時候很多產品都知名了,為什麼要選擇你而不選擇別的呢?這個時候消費者不會根據知名不知名去做選擇,而是根據對誰的產品概念更認同、對誰的品牌更有好感去進行選擇。
知名度高不一定是好品牌
品牌知名和品牌好感是兩回事。這種區別還有很多人搞不清楚,他們主要是被某些策劃人員或廣告公司誤導了。廣告公司做廣告有幾種創意方式,其中有一種本來是要做品牌認知,他倒給你創意一個品牌好感的廣告,結果這個好感你永遠也得不到,因為你的產品還在成長,要先被人認識,而後才能被人了解、喜歡。在沒有被人認識之前,你就想讓人喜歡你,這是不可能的,沒有一個人會對不認識的人產生好感的。一般來說,達成認知的時間比較短,被了解的時間要比較長,所以,如果企業能被很快認知的話,其媒介發布費用就會很低。而用產生好感的廣告去做認知,企業就要浪費大量資金,這樣的話,廣告公司就能掙到很多錢。當然,更多的情況是廣告公司根本不懂怎麼做,他們不知道所創意的廣告到底能幫企業解決什麼問題。
把品牌做成知名其實最容易
關於認知和好感的區別,我舉個例子。比如你有一個街坊或者同學結婚了,或者他有個什麼事,你就會特別關注;但如果是一個你不認識的人有點什麼事,你根本就不會搭理。也就是說,只有先認識了,你才願意去了解。做一個品牌也是如此,先得讓消費者認識你,然後才說讓消費者怎麼了解你。我們知道品牌是有情感的,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比如兩個人談戀愛,從認識到好感得有一個過程,不會說兩個人剛一認識就結婚,因為剛開始兩人之間還沒有情感,它需要一個過程,慢慢地發展起來。就像電影里演的,兩個人坐在公園的凳子上聊天的時候,開始還有一段距離,慢慢地就牽上手了,再慢慢地就摟上了,這就是情感逐步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了。
消費者在認知的時候是理性的,而產生好感的時候就變成感性的了。品牌是存在於消費者內心的,感性成分越來越高的時候(也就是好感越來越多的時候),你即使有缺點、有問題,消費者也能容納你。如果說一個人老是很理性,這樣的人是永遠結不了婚的(購買產品)。我們看到不少年齡很大卻都還沒結婚的人,就是因為他(她)們太理性了,對方的每個小毛病他(她)都計較,說這個人這點不行,那個人那點不行。老是挑,情感總是進不去,結果就成了老光棍了。這都是因為這些人太理性,感性成分太少了。做品牌是需要感性成分的,如果沒有感性,消費者是不可能接受品牌的,所以認知和好感本來是兩回事。
舉個例子,2003年「非典」肆虐,當時小湯山一夜知名,全國、全世界都知道了這個地方。後來我到外面講課問別人:「你們知道小湯山嗎?」大家都說:「知道呀,那是一個很恐怖的地方!」我說:「如果讓你們住小湯山,你們願不願意去?」沒有一個願意去的。有的說:「打死也不去,那是什麼地方呀?!太恐怖了!」小湯山被認知是因為令人聞之色變的「非典」,它是被大家廣泛認知了,但並沒有讓人產生好感。其實小湯山本身是一個非常好的療養勝地,並不是大家印象中很恐怖的地方。再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很多名人,像希特勒知名度很高,但卻是遺臭萬年,列寧、斯大林的知名度也很高,他們會名垂千古。所以說,認知並不等同於好感。
只有被認知的才願意了解
可以認知的東西容易操作情感需求,反過來,不被認知的東西不容易操作情感需求。「超級女聲」在沒有被認知之前,沒有人關注,但現在不同了,很多人都會去關注,都想去了解。
要讓人產生好感需要時間和過程,而被人認知只需要很短的時間。我們做認知性廣告,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被消費者認識。做認知的時間過長,就會失去意義,並會浪費很多資源和寶貴的時間。
有些廣告公司所創意的廣告,打了一年消費者都不知道產品到底是什麼,但這些廣告公司會把這個創意給企業講得特別好,企業光覺得創意好,反而忽略了「你要先被別人認識」的基本原則。先做認知的時候,你可能只需要5天就能被大家認識。他們給你創意一個看起來很「優秀」的廣告,消費者卻要花一年的時間才能認識你,所以這只能說是一個非常失敗的創意。其實創意本身沒有好壞,只是要達到的目的有所區別。
老是做認知,結果就是招人煩
有個品牌叫「恆源祥」,它的認知做得很快,「恆源祥,羊、羊、羊」,一夜之間就被認知了。應該說它的認知廣告做得很好,只是它不會做好感廣告。被消費者認識了就一定要接著做好感,但恆源祥把兩者混在一起,老是在做認知,一做就是10年,消費者總是無法了解它的品牌概念和情感認同點,也就產生不了品牌依賴。不能說今天你見到我,我介紹說我叫劉永炬,明天你見了我,我還說我叫劉永炬,大後天見了還是想讓你認識我;其實你早就認識我了,這時候我們要做其他的情感交流來做好感的塑造。
所以說,品牌有認知和好感之分,我們塑造品牌的過程,也是先做認知,後做好感的。但有些時候我們只做其中的一部分,為什麼呢?因為不是所有的產品都希望做好感。有些產品消費者的購買頻率比較高,這就需要讓消費者產生忠誠度,要產生忠誠度就一定要做好感。但有些產品則完全是靠產品的特點去賣,這個時候,你就要做品牌個性或者產品的個性,也是營銷中常說的品牌的獨立價值。需要這種個性價值的產品,你偏要讓它被重復認知,這就沒有意義了。由於有些策劃人員、咨詢人員或者廣告人員,並沒有把這些給企業分清楚,不管做什麼都用一種模式,造成企業不知道要達成什麼目的,只知道要做一個大的品牌概念,忽略了先完成什麼、後完成什麼,結果品牌老是做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