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普洱茶行情分析
曾經的「瘋狂」難以重演
隨著眼下旱情的發展,市場上對於普洱茶的預期又開始抬頭,升值價格也在悄悄地變化,普洱茶會不會像幾年前一樣,瞬間就炙手可熱尚不可知,但是近幾年來普洱茶身價的大起大落,讓很多市場人士為之憂心。
據媒體報道,內陸市場的普洱茶熱是從2002年開始的。 2005年廣州茶博會上,德利茶業僅50克重的陳年舊普洱,被香港客人鍾先生以13.8萬元拍得;勐海興海茶廠的普洱斑章熟餅,則以8.8萬元被買家收走。
2005年,「馬幫茶道·瑞貢京城」老舍茶館,姜昆主持拍賣,張國立先生捐獻出來的一桶茶,最終以160萬元的價格成交。
2006年9月,昆明首屆中國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上,瀾滄古茶有限公司的雙綠牌宮廷散茶100克茶葉以22萬元競得。
2007年5月,深圳茶博會上,臨滄鳳慶茶廠的一餅499克的名貴普洱茶——「錦綉茶祖」,以40萬元高價拍走,每克800多元,創下新茶拍賣最高紀錄。
在名人和廠家的推崇之下,普洱茶由傳統的飲品轉型為收藏品,茶價一路非理性攀升。與此相對應的,就是普洱茶的產量大幅上升,2004年雲南省普洱茶產量2萬噸,2005年增長到5.2萬噸,2006年進一步增長到8萬噸。
2007年,根據農業部門統計,市場的普洱茶產量開始達到14萬噸,但真正喝掉的普洱茶最多也就2萬噸,大量的普洱茶被庫存,市面上普洱茶供大於求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值得記住的是2007年4月20日。來自最大的普洱批發市場——廣州芳村茶葉市場的數字顯示,這一天,普洱茶的價格到達了歷史最高點。但也就是在這一天,市場重要的價格指標品種——大益7542生餅的價格開始下跌,僅僅在20日這一天里,每30公斤7542生餅的零售價從2.3萬元跌到1.7萬元。到2008年9月,大益7542生餅(15公斤)已跌破1500元,茶價縮水超過70%。有業內人士估算說,2007年的這輪價格「雪崩」至少使國內的普洱茶市場憑空蒸發了150億元左右。
短短幾年間,內地普洱茶市場上演了跌宕起伏的行情,經歷著瘋炒、崩盤的軌跡。如今普洱茶市場已經回歸理性,但是最近還是有媒體報道了「200甘肅茶商集結普洱囤貨賭漲」的消息。有茶商對媒體表示,「有的人可能會大賺一把,有的說不定就會變成窮光蛋——這一切都得看天!」
對此,普洱市當地一名曾經營過5年普洱茶生意的人士對媒體表示,雖然今年因為乾旱會導致茶葉產量減少、價格上漲,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投機炒作的動力並不足。 「目前的價格上漲應屬於正常的反彈。 」
也有茶葉協會人士分析,普洱茶價格上升僅是遵循市場規律,在市場上,很多投資客手中還握有之前的大量庫存,至今未能消化,完全可以滿足今年因乾旱減產出現的供應不足。
「囤貨欲炒作普洱茶的投資者,現在屬於少數。 」有批發商對媒體表示,目前普洱茶市場整體比較平穩,不少茶商在此前深受爆炒之害後,投資理念趨於理性,因此普洱茶價格再現「天價」的可能性並不大。
Ⅱ 大益普洱茶的營銷模式是傳銷嗎
降低風險是最好的。現在項目數不勝數,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可以交流,望能幫助到你
Ⅲ 大益普洱茶哪幾款最好喝
向你推薦大益熟茶「五子登科」12-13年的都還不錯。
另外說些個人看法。大益自從改之後品質的確有下降,但是總體的品質還是比較不錯的,但是市場上大益、下關、中茶等大廠家的假貨也很多,需要注意分辨。
我個人喝過大益的熟茶比較多,比如7572、8592、V93、紅妝、暗香、五子登科,覺得五子登科還是不錯的,其他的一般。生茶只喝過7542感覺還可以吧!畢竟年份有限。大益的7572和7542的確屬於普洱茶的標桿,但是這兩種茶的標桿之處在於工藝而非品質,自從這兩款茶麵世後普洱茶的工藝基本上都是按照上述產品生產的。
本人從2008年開始喝普洱茶,感覺有一些還是不錯的,比如福今茶廠的班章珍藏、布朗珍藏,中茶7581正品、黎明茶廠的八角亭金針白蓮、紅韻園茶、龍園號的勐海方磚。其他還有博友、國艷茶廠有幾款還不錯,建議品嘗一下。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畢竟喝茶還是適合自己口味的好。
Ⅳ 大益普洱茶如何區分好壞
大益普洱茶是目前市場上首屈一指的領導品牌,品質得到廣泛認同,
以下是普洱茶的鑒別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普洱茶真偽鑒別方法
近年來,隨著"普洱茶熱"的興起,市場上動輒可見"40年歷史"、"50年生產"的"陳年普洱"。專家提醒,在魚龍混雜的市場上要學會辨別真偽,避免上當受騙。
雲南省茶業協會會長鄒家駒26日在雲南省首屆普洱茶國際研討會上提醒大家,現在不光是市場,就連一些書籍、甚至是博物館也有弄錯的時候,其混亂程度可見一斑。要想減少受騙的可能,首先應從歷史角度搞清一些關於普洱茶的常識。
市場上經常會遇見作為40年代產品出售的"中茶"商標紅印圓茶。但事實上,"中茶牌"商標是1951年12月才在北京注冊的。
市場上出現了1980年出產的"班禪緊茶"。而班禪是1986年才到雲南下關茶廠視察的,因此不可能有1980年的"班禪緊茶"。
市場上所謂1970-1980年的"鳳凰沱茶",標明是南澗茶廠出產的。其實南澗茶廠是80年代才成立的。
有些地方出售1957年出廠的"雲南普洱磚茶"。事實上,雲南到1977年才開始生產這種茶,標號只有7581、7811兩個,而且從未在包裝上印過標號。有些號稱1967年出廠,或是文革期間出廠的,也不可信。
市場出售的號稱50年代生產的"鐵餅"。其實這種茶是1972年才出了第一批。
一博物館在"銀毫沱茶"下標明的牌子是"1973-1977"。其實"銀毫沱茶"是87年以後才生產的
鄒家駒說,連博物館的資料都有錯誤,可見進行普洱茶的歷史研究很有必要的。"現在的造假方式很多,有人用茶水泡過包裝紙後曬干,就'製造'出了年代。"他說,雲南茶葉界正醞釀編寫一部《雲南普洱茶史》,以讓人們更多的了解普洱茶,也為普洱茶的發展掃清障礙。
普洱茶的鑒別常識
如何辨別干倉普洱與濕倉普洱
干倉普洱與濕倉普洱,有時可以從型茶表面就看出來,但是有些曾經在濕倉,後來改到干倉儲存,往往從沖泡後的葉底識別出來。濕倉的普洱是經過了"霉變",對普洱茶的真性有了極大影響。往往熟茶與濕倉茶,有著極相似的失真品味。也有較輕度的,短時間的濕倉普洱,經過三五開的沖泡後,可以還原到干倉特色。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要控制干倉的環境並不太困難,有好的干倉,才能儲存出來最自然美好的陳年普洱茶。
如何品出新鮮普洱
要品出新鮮的普洱茶,必須先能辨別生茶和熟茶。普洱生茶和熟茶的辨別,可以從香氣、湯色和葉底來找到答案。
1. 從香氣辨別
普洱熟茶因為是經過渥堆,所以會產生一股熟味,一般只有十年陳期以內的干倉熟茶(依傳統說法,未曾霉變過的茶品為干倉茶),可以從型茶表面聞出一股熟茶味。約在十年至二十年左右,那股表面熟茶味已經消失,則可從茶湯中感覺出熟味香。一九七三年間由緊茶的材料改做成的第一批熟磚茶,稱之為[73厚礴茶],至今已經二十多年了,無論從型茶或茶湯,都再也沒有熟味感覺,卻有一股[沉香]。沉香是由熟味,經過長期干倉陳化而轉變過來最好的熟茶茶香。熟茶味、熟味和沉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2. 從湯色辨別
干倉的普洱茶生茶茶湯是栗紅色,接近重火烏龍茶湯色,即使是陳年的生茶,比如已經有八、九十年歷史的龍馬牌同慶老號普洱茶,它的茶湯顏色只略比五十年的紅印普洱圓茶的茶湯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湯顏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在現代的茶種分類中,將普洱茶列為黑茶類,是因為普洱熟茶的湯色有關的。
3. 從葉底辯別
干倉的普洱生茶葉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灣的東方美人茶葉底顏色很相似。葉條質地飽滿柔軟,充滿新鮮感。一泡同慶老普洱茶的葉底,可以顯現出百年前那種新鮮活力。普洱熟茶的葉底多半呈現暗栗或黑色,葉條質地乾瘦老硬。如果是發酵較重的,會有明顯炭化,像被烈日燒烤過,有些較老的葉子長期泡在水中那種碎燦的樣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時間不長,發酵程度不重,葉底也會非常接近生茶葉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製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後,無法立即乾燥,延誤了較長時間,葉底也會呈現深褐色,湯色也會比較淺而暗,跟只是輕度發酵匯堆過的熟茶是一樣的。
普洱茶的鑒別方法
在台灣,能夠判斷烏龍茶品質好壞的人很多,但有能力判定普洱茶等級的人,少之又少。昆明台聯茶業公司的王熙群總經理私下透露,多數賣茶的店家也分不清楚普洱茶的等級如何判定,反正大家都搞不清楚,隨便賣就有人隨便買,結果是價格代表品質,而不是品質代表價格。
昆明永興茶廠的丁榮富總經理以他制茶數十年的經驗,向記者說明如何透過觀察普洱茶的外形、湯色、口感,辨別普洱茶的好壞與等級。丁總經理說,看普洱茶首先看外觀,不管是茶餅、沱茶、磚茶,或其它各種外型的茶,先看茶葉的條形,條形是否完整,葉老或嫩,老葉較大,嫩葉較細。若一塊茶餅的外觀看不出明顯的條形(一片片茶葉形成的紋路),而顯得碎與細,就是次級品製作的。
第二要看茶葉顯現出來的顏色,是深或淺,光澤度如何。正宗的是豬肝色,陳放五年以上的普洱茶就有這樣的黑中泛紅的顏色;第三看湯色。好的普洱茶,泡出的茶湯是透明的、發亮的,湯上面看起來有油珠形的膜。不好的,茶湯發黑、發烏;第四要聞氣味。清香味出不出的來,有沒有回甘。陳茶則要看有沒有一種特有的陳味,是一種很甘爽的味道,而不是"臭仆味"。王總經理還補充說若可以試泡的話,看泡出來的葉底完不完整,是不是還維持柔軟度。還有以茶餅而言也要注意是否內外品質如一,而不是那種好茶在外茶渣在內"蓋麵茶"。
根據王總經理等人擬定的普洱茶"雲南省地方標准",判定普洱茶的基本品質,必須符合下列條件:品質正常,無劣變,無異味;普洱茶必須潔凈,不含非茶類夾雜物;普洱茶不得著色,不含添加劑;普洱茶餅的外形要平滑、整齊、厚薄勻稱等。
丁總經理還特別展示了一餅全由芽茶做出的泛白的普洱茶,看起來與一般褐黑的普洱茶熟餅顏色不同,也與帶青的生餅顏色不同,這種茶餅算是普洱茶中的極品,在一般普洱茶專賣店不易見到。
此外,在判定普洱茶的年份方面,丁總經理認為,陳茶在市面上已經不多,同時判斷上並不容易,民眾在購買時應多注意。原則上,普洱茶餅散發出來的氣味,可以做為判斷年份的參考之一。有甘醇氣味的應該有五到十年的陳放,氣味平平不帶雜味的有三到五年,帶有生味與雜味的,就屬於新餅了。最後,還可以看茶餅的松度,因為經過與空氣長期接觸的氧化後,茶餅會疏鬆一些。
Ⅳ 大益普洱茶的獨特價值
大益茶的獨特價值可概括為OTA,即產地價值(Original,O)、工藝價值(Technical,T)和年份價值(Age,A)。 Original,O:源自勐海古生茶園。
勐海茶廠坐落於世界茶樹發源地、同時也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原產地——風景如畫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境內。勐海茶廠廣泛佔有優質原料,形成了大益茶的產地價值。
勐海,位於雲南南部,隸屬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區位優勢獨特,北接有「東方多瑙河」之稱的瀾滄江湄公河,南與緬甸山水相連,勐海的打洛口岸屬國家一級口岸,是中國通往緬甸、泰國及整個東南亞的便捷陸路口岸。勐海森林覆蓋率達62.9%,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勐海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居住有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佤族、漢族等23個民族,是全國布朗族人口最多的縣。勐海還是世界茶樹的原產地區之一和雲南大葉種茶的發源地,同時也是聞名世界的現代普洱茶起源地和核心產區。勐海巴達大黑山1700多年樹齡的野生大茶樹、南糯山800多年的人工栽培型茶樹、近5萬畝古茶園和30多萬畝優質茶園,構成了勐海茶業令人嘆為觀止的歷史和其在中國當代茶業中的重要地位。
勐海的產地價值可分為地理因素和氣候因素兩方面。其中,地理因素包括海拔、地形和土壤,氣候因素包括陽光、溫度和水分。勐海壩區的海拔在1100米以上,山區海拔更高於此,所產茶葉皆屬高山內質;勐海全境地質結構屬我國七大火山帶之一的岡底斯山——騰沖火山帶, 岩層土壤屬於火山沉積變質岩,沉積物富含有利於植物生長的硅酸鹽成分,這種在地理學上被稱作「原始土壤」的土壤極為肥沃;勐海多為含有機物較高的微酸性偏沙質土壤,這種火山灰沉積而成的弱酸性有機土壤,70%以上的ph值在4.5-5.5(茶葉最合適的ph值)之間,有機物含量平均大於3.6%,活性鈣含量低0.15%,土質相對疏鬆,透氣性好,透水性與蓄水性平衡適中,最適合茶樹生長。此外,火山帶構成了獨特的地形、地貌生態。這樣一種世界火山生態磁化帶的地理條件,非常有利於茶樹生長。
勐海的氣候條件非常優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溫度約18.7C,年均日照2088小時,年均降雨量1341毫米,全年有霜期僅32天左右,被譽為「最適宜居住的真正春城」。勐海日均溫差大而年均溫差小,作物生長期間的有效活動積溫高,生長期發育期長,特別適合各種植物和農作物,包括茶樹的生長。勐海為山原地貌,多山多壩子,雨水多造成該地區年均霧天為107.5~160.2 天。而雲霧將充足的紫外線折射,有助於茶葉含氮物質的積累,形成豐富的內質。
勐海的好山好水好氣候,天賜好茶。 Technical,T:秉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技藝。
2008年,「大益茶製作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國家對勐海茶廠數十年創造、傳承和積淀的優秀技術和工藝的認可,是對大益獨一無二的專業制茶能力的認可。「大益茶製作技藝」內涵豐富,最為核心的包括兩方面:拼配技藝和人工生物發酵陳化技藝。
勐海茶廠作為現代普洱茶最早的生產企業,在長期以來規模化生產基礎上,掌握了純熟的拼配技術。「拼配」即「用不同產地同一等級、同一產地不同級別或者是不同年份的茶青按照配方進行混合加工,這樣能揚長避短、顯優隱次、高低平衡,從而不僅使茶葉的色、香、味、形符合標准,保證產品質量穩定性和一致性,而且能生產出更具風格特點的產品,拼配幾乎是所有茶葉精製加工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拼配技術的重要意義一是在於形成滿足市場需要的鮮明產品個性,二是保證產品品質的穩定性。這也是大益茶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和品牌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普洱茶發展史上具備里程碑意義的一項技術——人工生物發酵陳化技術研究成功。勐海茶廠作為該技術的研製者之一以及該技術的最早應用者,長期以其先進熟茶技術與工藝引領著普洱茶產業發展。獨特的工藝技術,加上勐海地區特別適合普洱茶發酵的溫度、濕度等地理條件以及勐海茶廠獨特的水質和幾十年來所形成的獨特微生物小區系,造就了大益茶的獨特口感,形成了深受業界和消費者推崇的「勐海味」。這一工藝,與勐海的地理與氣候以及勐海茶廠的小環境珠聯璧合,形成了大益茶的獨特價值。在這一點上,與「離開了茅台鎮,即便延用茅台酒的釀制工藝也生產不出茅台酒」的道理是一樣的。 Age,A:歷經時光自然醇化。
在合適的儲存條件下,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普洱茶的內質和品飲口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善,這也普洱茶的年份價值。與此相對應,充足的原料儲備,對於形成產品差異化和市場競爭優勢而言,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在這方面,勐海茶廠的萬噸原料儲備,是大益茶獨特內質賴以形成的又一法寶。
以上三方面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形成了大益茶的獨特價值。於是,好茶,自有大益。
Ⅵ 現在大家對大益普洱茶有些什麼看法交流一下
現在每個地方喝茶的人都不斷增多,選擇好茶葉的定位很重要。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可能產生大的效益。順便跟你講一下如何開好一家茶葉店:一、
在經營茶葉之前,我們必須要面對的不僅是茶葉市場的評估,更重要的是對茶葉文化的深刻理解。
茶文化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各地愛茶、嗜茶、以茶待客的消費文化;二是以茶的名義進行的各種如藝術、文學、音樂等活動。了解這些有什麼好處呢?只有知道了這些,才會理解喝茶人的心理情節,才會更容易跟人交流,獲得客戶的信賴。
茶作為消費品,並不是我們的日常所必需,所以,開個茶葉店,其潛在客戶群並不是每個經過你茶葉店或知道你茶葉店的人。喝茶的人有的把喝茶當成品位,當成文化、身份的象徵,有的是因為嗜好,就像抽煙的人對煙一樣,茶是嗜好品;同時,茶又是一種禮品,特別是普洱茶的升起,它的多種附加價值的發現,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在逢年過節時,把茶葉當作禮品贈人。
對茶不同消費需求的人,對茶的理解和看法都是不同的。一個零售茶葉店,必須最大限度的把這幾個不同部分的消費者都吸引過來。然怎麼吸引呢?
這就需要小店的店文化有著豐富的茶文化內容,這里既是實惠的購茶之地,又是品茶交友的地方;既是茶人的驚喜之地,也是茶人的歸宿之地。並且這里時而會有中國傳統文化的身影如字畫、如古玩、如奇花異石,如業界名人等。
呵呵,到現在問題來了,一個小茶葉店,資本有限、資源有限,哪裡去弄這么多東東呢?一個小茶葉店,個體經營,艱難度日,在市場的大潮中顛簸,哪裡能把握好這些方向呢?
於是,就要各個小茶葉店聯合起來,從產品種類到文化資源,從市場信息到知識溝通,從茶葉原料到茶葉附加產品等。
二、
在談聯合的時候,首先得分析一下茶和茶文化以及飲茶人的特徵。茶是一個地域性很強的產品,其品質受地理、氣候、採制、儲存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傳統製作工藝下,茶的品質和品味有很大不確定性,也造成了「十里不同茶」的事實。而茶文化呢?從世俗來講,諸多茶禮、茶祭、茶藝等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地方的人們繼承了他們祖先關於茶的風俗,關於茶的品飲習慣,潮州的工夫茶,雲南少數民族的祭茶祖等,與茶有關,但又與其他對茶理解的人無關;而從文學藝術層面來講,茶文化則更是根據各類文化人對茶的理解不同產生了不同的茶認知。「禪茶一味」,這是佛教文化與茶的結合,而詩人的「從來佳茗似佳人」呢?則包含文學的想像和描繪。至於喝茶人,則更多種類,或者從茶品類的愛好相聚一起,因茶而結合,也因茶形成了不同的圈子,彼此或許有交流,但更多時候是排斥。
所以,正是因為從茶產品到茶文化再到茶的消費群體受著這樣或那樣的限制,千百年來,中國茶一直是以地域茶來展現,地域的特徵決定了茶的特徵也遮蓋了茶的品牌光輝。也正是如此,就出現了中國有名茶而無名牌茶的尷尬。做茶的人看天做茶,受制於天;賣茶的人以地方來選購茶,受制於地;喝茶的人以關系來衡量茶的好壞,受制於人。這個體系是分割的,是零散的,是不成體系的。
一個茶葉店,是一個賣茶葉點,雖然很小,但它就是這種做茶、賣茶、喝茶環境下的,受到這種環境的影響,什麼影響?什麼都不確定的影響。一個茶葉店如果要想比較長遠的經營,要想掙脫這種不好的環境的影響,就需要從市場的角度來進行聯合。通過茶葉店來影響茶環境,而不是讓環境來影響茶葉店。
Ⅶ 大益普洱茶比其他茶有什麼優勢啊
品質穩定,同一款茶品,每年新品味道恆定。不光是大益,這是所有大廠茶的優勢。茶菁等級雖然不及某些小產量的茶莊茶,但是正品的大益茶不會價格虛高,定價一定是「茶品本身的價值+品牌價值」,而不會炒作感念,用便宜茶菁做價格虛高的故事茶。
不會(或不懂)以口收茶,品不出好壞的人,在正規店買大廠茶不會上當,買小廠或三無的沒准買的只是一張包裝紙
Ⅷ 大益普洱茶的「7572」是什麼意思
「7572」中的「75」是年份,表示這是1975年發明的配方技術;
後面的「7」是級別,指這是7級茶;
最後的「2」是代碼,即勐海茶廠的代號。
(8)大益普洱茶市場營銷分析ppt擴展閱讀:
大益7542:
7542普洱茶是大益集團勐海茶廠生產的一款生茶,75的意思是這款茶的拼配工藝是1975年研發的,4是代表茶的等級、4級茶的意思,2是代表勐海茶廠,同樣7572,就是勐海茶廠75年研發的拼配工藝,6級茶!7542生普,7572熟普都是目前大益的黃金主打牌子。
大益7542作為勐海茶廠出產量最大的青餅,以肥壯茶菁為里,幼嫩芽葉灑面,拼配得當。麵茶色澤烏潤顯芽毫、心茶肥壯,該茶品香氣純正持久,有花果香,滋味濃厚回甘好,湯色黃亮,葉底勻齊,存放後的變化較為豐富。
大益7572:
勐海茶廠生產的7572熟餅,是常規普洱熟餅茶的標志性產品,每年產量都最多。原料為3N8級茶青,以5-6級青壯葉為主。
茶品發酵度較高,色澤褐紅,滋味醇厚,湯色紅亮,湯水細甜。歷史上的7572並非全是熟茶。1981年,雲南省茶司曾接受香港利安茶行訂單,生產了一批7572生茶。
大益8592:
勐海茶廠生產的8592熟餅,拼配方式以3N6級原料為麵茶,袒老葉為里茶,發酵度較低,持續生產至今。
最早訂購此款茶的是香港南天貿易公司,茶品的外包裝紙上都蓋有紫色」天」字圓印章,俗稱「紫天」,深受茶人喜愛,尤以早期生產的「厚紙紫天」等產品身價最高,因而仿胃品眾多。20世紀90年代初,香港林奇苑茶也開始定製8592熟餅,因外包裝紙蓋有紅色「天」字圓印章而被稱為「紅天」。
大益7262:
20世紀90年代末,勐海茶廠研發了一系列新茶品,所知嘜號有:7042、7062、7262、7502、7512、7592、7692等。這些新品中,只有7262熟餅成為常規產品,得到大規模推廣。
另外7592作為私商定製茶,也生產過幾批。
參考資料:普洱茶最常見的嘜號
Ⅸ 請問大益集團的大益普洱茶有哪些主要的競爭對手呢
雲南大益茶業集團是目前中國首屈一指的現代化大型茶業集團,旗下包括勐海茶廠(勐海茶業有限責任公司)、雲南大益茶業有限公司、北京大益茶文化交流中心、北京皇茶茶文化會所有限公司和大益快樂品茗在線服務有限公司等成員企業,擁有享譽海內外的「大益」品牌。
集團自成立以來,以「奉獻健康,創造和諧」為使命,遵循「共贏合作」、「創造和分享價值」的發展原則,以品牌為先導,渠道為依託,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茶產品及茶服務,並致力於引領中國茶產業發展至國際水平,提升並弘揚中華優秀茶文化。
作為專業茶產品及相關服務供應商,大益集團產品線已涵蓋普洱茶、紅茶、綠茶、保健系列茶等眾多品類。以「大益牌」普洱茶為代表的眾多產品,均獲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的「有機」(天然)食品證書,多次榮獲國際、國家、部省級金銀獎,並通過歐盟國際有機認證,遠銷港台、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大益茶製作技藝也於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天的「大益」茶已成為經典茶品與健康品質生活方式的代表,為無數消費者競相品飲推崇。
與此同時,集團一貫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幾年來,僅社會公益事業方面的投入已累計達數千萬元。愛茶愛人,回報社會,已成為大益企業與所有大益人內心的深切期許。幾代茶人執著奉獻,六十九載積健為雄,大益集團伴隨中國茶產業的成長一路走來,一路壯大。面向未來,集團將進一步發揮人才、技術等戰略性優勢,不斷提升經營管理能力,有效整合資源,通過發掘與創造茶產業整體價值實現自身新的發展,同時更好地服務於海內外廣大消費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