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個高人幫我想想文化營銷與品牌塑造有何關系,以及文化營銷對品牌塑造有何影響
所謂文化營銷 大概說的是企業文化與社會文化 統籌來看都屬於社會文化回和人文文化
簡單舉例來答說 一個企業 特別是生產型企業 如果是地區老大 那麼就意味這個企業會首先針對自己當地市場進行渠道轟炸 這樣的例子主要以白酒和煙草最為明顯
湖北地區 白酒有枝江 白雲邊 煙草就是黃鶴樓 紅金龍
然後寧波當地有個雙鹿電池 贊助的男子籃球聯賽寧波隊
廣博文具 贊助的女子籃球聯賽寧波對
一個企業做文化營銷是為了給市場營銷做鋪墊
畢竟企業還有自身的社會責任
可以說文化營銷是完成品牌社會責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市場營銷的輔助手段。
2. 品牌文化的營銷功能
品牌文化是文化營銷的核心內容,是市場營銷理論發展的邏輯必然。品牌文化是指文化特質在品牌中的沉澱和品牌經營活動中的一切文化現象,以及它所代表的利益認知、情感歸屬、個性形象等價值觀念的總和。它能增強品牌溢價能力、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忠誠度。實施品牌文化營銷需要設計品牌的名稱和標志,強調品牌文化的民族內涵,對品牌進行獨特的文化定位以及塑造個性的品牌文化。品牌文化營銷的主要功能有:
1.增強品牌溢價能力
如果某個品牌產品由於顧客方形成了很高的期望價值,從而使客戶能夠按照更高的價格進行購買,就可以認為這個品牌具備了很強的產品溢價能力。消費者在選擇品牌產品時,就會對不同的品牌產品形成不同的心理預期價值。只有心理預期價值(收益)大於購買產品付出的代價(成本)時,消費者才會購買產品。品牌價值等於預期價值減去成本。預期價值包括功能價值、附加價值、文化價值;成本包括貨幣成本、精力成本、體力成本、時間成本。用公式可以表示:
品牌價值=預期價值-成本
預期價值=功能價值×x%+附加價值×y%+文化價值×z%
成本=貨幣成本+精力成本+體力成本+時間成本
x:功能價值在預期中所佔的比例
y:附加價值在預期中所佔的比例
z:文化價值在預期中所佔的比例其中:x+y+z=100%
在這個方程式中,假定成本不變,品牌價值取決於X、Y、z的值。在以「情感消費」為基本特徵的新時代,消費者對品牌的功能價值並不特別看重,他們注重的是精神需求的滿足。在消費時,更追求個性、情趣和文化品位,z的值越來越大。盡管對z的值沒有準確的界定,但通過對我國手機品牌溢價能力的深度分析可知:大約x=30%、y=10%、z=60%,在服裝、飲料等行業中,z值會更大。
假設預期價值不變,則成本越小,產品價值越大。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消費者為了購買一個商品要支付貨幣成本、體力成本、精力成本和時間成本。品牌是傳遞信息的載體,包括傳遞生產廠商的基本信息、產品的質量信息、產品的價值信息和文化、情感、地位等個性化信息。品牌作為一種品質的承諾,可以減少消費者購物過程支付的成本。當品牌節約消費者的精力成本、體力成本、時間成本大於貨幣成本(價格)提高的幅度時,對消費者來說仍然是一種成本的減少。在品牌消費時代,品牌文化意味著預期價值的增加,購物成本的減少,進而增加品牌價值,品牌價值的增加就使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變小,使消費者對價格變動不敏感,為產品提高價格提供了空間。消費者願意為一個富有文化內涵的品牌支付更高的價格。一項研究發現,72%的顧客表明,將為他們選擇的品牌支付高出與之競爭的次優品牌20%的額外費用;50%的人說他們將支付25%;40%的人將支付高達30%。可口可樂的愛好者願意比競爭品牌多付50%的費用;汰漬(Tide)和亨氏的用戶將多支付100%;沃爾沃(Volvo)的用戶將多支付40%。因此,品牌文化在增加了品牌溢價能力的同時,也避免了價格戰,提升了整個行業的競爭水平。
2.增強品牌的競爭力
品牌競爭力不等於產品的競爭力,較低的價格、較高的質量不等於較強的品牌競爭力。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中國市場上有過「挑戰」外國產品的宣言:「同等質量比價格,價格最低;同等價格比質量,質量最高。」由於外國廠商在中國實施的是品牌戰略,和我們不在一個競爭層面上,所以,人家沒有來應戰,「挑戰者」就像大戰風車一樣顯現出了一種「堂·吉訶德」式的滑稽。
通過價格戰可以擴大品牌的知名度,但缺乏美譽度,至今還很少有企業通過價格戰使得品牌形象得到提升,美譽度得到增強。高質量的產品也不是必然能提升品牌競爭力。因為產品質量分為技術質量和認知質量。所謂技術質量是指產品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的技術標准,既包括國家或國際標准,又包括行業標准。技術質量作為產品的內在質量是產品質量水平的最低要求,低於技術質量要求的產品是沒有競爭實力的,甚至是不具備進入市場資格的。認知質量(PerceivedQuality)也稱消費者認知質量,是指消費者對產品功能特性及其適用性的心理反應或主觀評價。認知質量不同於技術質量,技術質量作為一種富有科學性的可辨識的標准,具有客觀性;而認知質量則是消費者對產品技術質量或客觀質量的主觀反應。消費者認知質量的形成基礎是產品的技術質量,但又不等同於技術質量。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有時兩種產品的技術質量可以完全一樣,但消費者對這兩種產品的認知卻可能不相同。比如,盡管豐田的凌志和豐田的佳美在美國市場(1998年)有著相同的發動機,但凌志比佳美的標價高出1萬多美元。只有被消費者感知到的質量才能轉化成品牌的競爭力。在市場營銷實踐中,很多企業只看重技術質量,而忽視消費者對其認可與接受狀況,結果使產品失去市場競爭優勢。價廉(低價)能提高知名度,但不能提高美譽度;物美(質量)能提高美譽度,但不一定帶來忠誠度,物美價廉加文化等於品牌忠誠度。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是品牌文化的三重境界,也是提高品牌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3.增強品牌忠誠度
Oliver(1997年)認為忠誠是消費者不受能引致行為轉換(switchingbehavior)的外部環境變化和營銷活動影響,在未來持續購買所偏愛的產品或服務的內在傾向和義務。Dick和Basu(1994年)認為只有當重復購買行為伴隨著較高的態度取向時才產生真正的消費者忠誠。Gremlen&Brown將忠誠分為行為忠誠(behaviorloyalty)、認知忠誠(cognitiveloyalty)及情感忠誠(affectiveloyalty)三個要素。行為忠誠是指消費者實際展現的購買行為;認知忠誠是指消費者未來意圖再購買的行為表現;情感忠誠則定義為消費者對生產者或消費者的態度表現。Seines(1993年)指出:消費者忠誠主要表現為未來購買的可能、服務的延續、轉換品牌的可能性及正面的口碑宣傳。Kotler(1991年)指出:消費者忠誠所體現的重復購買,有助於企業建立競爭優勢。
總之,消費者忠誠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方面指消費者主觀上對產品和服務持有的良性評價慣性和情感依賴程度,以及對其他競爭性產品或服務的心理忽略、扭曲和排斥。另一方面指消費者的購買頻率和購買後果。消費者忠誠意味著消費者的重復購買,意味著口碑傳播、推薦購買,意味著對企業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顧客是企業的衣食父母,研究表明,一個不滿意的客戶至少會向11個人講述自己不愉快的購物經歷,而這11個人中,平均每個人又會告訴其他5個人。也就是說,一個不滿意的顧客有可能帶來67個顧客的流失。客戶服務方面的研究指出,開發一個現有客戶的費用(廣告費和產品推銷費)是留住一個現有客戶費用的4—6倍。美國營銷學家認為:一個公司若能使其顧客流失率降低5%,其利潤率就能增加25%至85%。所以培養顧客的忠誠度,降低顧客的流失率,是企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影響顧客購買物品的因素包括:
(1)合適的商品,能滿足顧客的基本需求;
(2)合適的價格,能給顧客滿意的心理價位;
(3)合適的時間和地點,能方便顧客的購買;
(4)完善的服務,能使顧客得到額外的滿足;
(5)品牌文化,能使顧客感到精神愉悅。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產品、價格、地點和服務都趨向同質化,由於同質,消費者很難分辨這些產品,當然也很容易改變自己購買產品的偏好。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那些既滿足了顧客的基本需求,又滿足其最高需求的產品品牌,才能培養顧客的忠誠度。
3. 企業文化對品牌營銷的影響
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僅體現在品牌的宣傳、形象上,更是產品和服務質量的保證,會得到消費者信賴,所以企業文化對品牌營銷至關重要。
4. 文化品牌與品牌文化的區別
一、含義不同來:
1、文化品牌:企業源整體社會形象的內在體現,是企業凝聚力的核心,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
2、 品牌文化:是企業整體社會形象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定位於目標消費市場的需求,服務於消費者的需要。
二、目的不同:
1、文化品牌目的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
2、目的是要與既定的目標消費者產生對於品牌文化認同的共鳴,進而促進其產品的銷售。
三、面向用戶不同:
1、文化品牌大多是面對企業及行業或相關群體作宣傳。
2、品牌文化是面向現有或潛在的目標消費者。
品牌文化(Brand Culture),某一品牌的擁有者、購買者、使用者或嚮往者之間共同擁有的、與此品牌相關的獨特信念、價值觀、儀式、規范和傳統的綜合。
品牌文化,也指通過賦予品牌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建立鮮明的品牌定位,並充分利用各種強有效的內外部傳播途徑形成消費者對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認同,創造品牌信仰,最終形成強烈的品牌忠誠。
品牌文化是基於某一品牌對社會成員的影響、聚合而產生的亞文化現象。
5. 什麼是品牌文化營銷
打個比喻。早上起來吃早餐,有兩家。一家新開張的。一家老店。同樣的服務。我選擇老店。那就是品牌照應了。
6. 品牌戰略、文化戰略、營銷戰略是怎樣的關系
其中」品牌戰略「與」文化戰略「相比:
前者更是側重於對外部消費者讓其感內知,占據其心中容有利位置提高企業形象,最終提高企業競爭力;
後者更側重於對內部塑造,吸引人才,規范內部人員行為及企業價值觀,讓企業自身變的強大,提高競爭力;
而品牌戰略和文化戰略是包含於營銷戰略中的子項目;
營銷戰略的目的無論是增加銷售額、獲得更多市場份額還是增加利潤等等等,最終目的都是幫助企業獲得更加強大的」競爭力「 沒有競爭的市場是不需要營銷的,所以競爭才是營銷存在的意義。
如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7. 哪個高人幫我想想文化營銷與品牌塑造有何關系,以
所謂文化營抄銷 大概說的是企業文化與社會文化 統籌來看都屬於社會文化和人文文化 簡單舉例來說 一個企業 特別是生產型企業 如果是地區老大 那麼就意味這個企業會首先針對自己當地市場進行渠道轟炸 這樣的例子主要以白酒和煙草最為明顯 湖北地區哪個高人幫我想想文化營銷與品牌塑造有何關系,以
8. 推銷,銷售,營銷,品牌之間的關系
推銷:主動經營,游商,帶產品上門銷售,宣傳產品,
銷售:被動經營,坐商,固定的位置,等待客戶上門,
營銷:主動經營,帶著宣傳材料,上門宣傳產品的優點,建議到謀個位置,消費,達到營利的目地,
品牌:被動經營,客戶自已想辦法來了解的產品,發自內心要求買的產品。
相互的關系,推銷、銷售、營銷都是將產品賣出去,推銷一搬指上門服務,銷售則指在固定崗位推銷,而營銷則指的是用某種方法去推薦自己產品吧。
按難度來講從最易到最難分別是:推銷,促銷,營銷,品牌。
舉個例子給你聽:
男生對女生說:我是最棒的,我保證讓你幸福,跟我好吧,這是推銷;
男生對女生說:我老爹有3處房子,跟我好,以後都是你的,這是促銷;
男生根本不對女生表白,但女生被男生的氣質和風度所迷倒,這是營銷;
女生不認識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對那個男生誇贊不已,這是品牌。
品牌簡單地講是指消費者對產品及產品系列的認知程度。
品牌是人們對一個企業及其產品、售後服務、文化價值的一種評價和認知,是一種信任。品牌已是一種商品綜合品質的體現和代表,當人們想到某一品牌的同時總會和時尚、文化、價值聯想到一起。
企業在創品牌時不斷地創造時尚,培育文化,隨著企業的做強做大,不斷從低附加值轉向高附加值升級,向產品開發優勢、產品質量優勢、文化創新優勢的高層次轉變。當品牌文化被市場認可並接受後,品牌才產生其市場價值。
品牌是製造商或經銷商加在商品上的標志。它由名稱、名詞、符號、象徵、設計或它們的組合構成。
一般包括兩個部分:品牌名稱和品牌標志。
1.一般意義上的定義:品牌是一個名稱、名詞、符號或設計,或者是它們的組合,其目的是識別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勞務,並使之同競爭對手的產品和勞務區別開來。(市場營銷專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
2.作為品牌戰略開發的定義:品牌是通過以上這些要素及一系列市場活動而表現出來的結果所形成的一種形象認知度,感覺,品質認知,以及通過這些而表現出來的客戶忠誠度,總體來講它屬於一種無形資產,所以這時候品牌是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出現的。
3.品牌的創建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激情、智慧與信念。品牌的強大取決於品牌領導力,其中,定位(Position)是方向,平衡(Balance )是方略;平衡中蘊含定位,定位使平衡具有力量。這就是IBF品牌之道「平衡力」理論的精義。
4.品牌是企業或品牌主體(包括城市、個人等)一切無形資產總和的全息濃縮,而「這一濃縮」又可以以特定的「符號」來識別;它是主體與客體,主體與社會,企業與消費者相互作用的產物。
5.品牌是用以識別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服務,並使之與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區別開來的商業名稱及其標志,通常由文字、標記、符號、圖案和顏色等要素或這些要素的組合構成。
9. 廣告、品牌及營銷三者之間的關系。
———廣告與品牌建設和銷售促進這三者之間是一個不均勻的函數關系。
對消費者而言,市場上沒有絕對的事實,只有被認知的事實才是真正的事實。改用一句廣告語,就是「大家說好,才是真的好!」
廣告可以把品牌價值傳播出去,好廣告還可以加速品牌價值的傳播。廣告如果僅僅將品牌與產品的基本信息與基本價值傳遞出去,這只是一個合格的廣告,可以打60分。優秀的廣告可以使產品的價值得到一次放大與提升,同時使品牌價值也得到提升,使產品與品牌更具有品質感與價值感。
廣告對於品牌特別是已經知名的品牌的最大貢獻就是幫助其創造品牌的附加值。它能滿足消費者的心理的需求,並使消費者願意為之付出更高的代價,這也給了經營者更高的溢價空間。可見,品牌附加值是經營者和消費者都喜歡的東西,廣告應該利用每一個環節與細節去演繹和提升品牌的附加值。
廣告與品牌建設和銷售促進這三者之間是一個不均勻的函數關系。一方面,廣告與品牌建設之間是不均勻的函數關系。一般來說,品牌形象的建設是一個長程投資的過程,而且往往沒有止境。廣告對品牌知名度建立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幾十天或者幾天可以使品牌從一個無名小卒到家喻戶曉。廣告對品牌認知度與獨特性、流行性的建設也能較快地發揮較大的作用,需要較長的時間。廣告對品牌美譽度、忠誠度的建立、改善和加強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但需耗時更長,涉及的資金亦相當多;同時還應以產品、渠道、公關、服務等配合,才能產生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廣告與銷售促進之間也是不均勻的函數關系。廣告可以促進銷售,但在不同的階段對銷售的作用是不同的。廣告通過對品牌知名度提高,可以促進產品的銷售,這類廣告與促進銷售的關系很明顯、很直接,時間上很接近, 「早上廣告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倉」。但是在提高知名度以後,廣告對銷售的拉動在直接性與時間性上就不是那麼明顯了。通過廣告對品牌認知度、美譽度與忠誠度的建立,來提高品牌購買率,也可以促進產品的銷售,但是其回報在時間上、關聯性上就會越來越間接,而且還與廣告的策略、創意、製作等關聯。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錯誤,投入產出比就很不合算,甚至增加的廣告投入對銷售的增長,在短期沒有作用或者作用很小。
中國企業對廣告與品牌建設與銷售促進的要求是雙重功利的。我所說的「雙胞胎廣告策略」就是要兼顧品牌形象與產品銷量,使企業既得到短期利益又獲得長期效益。正可謂: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如何兼得?就要運用「雙胞胎廣告策略」,既著手於目前的銷售促進,又放眼於品牌形象建設的累積。在一則廣告信息中要兼容產品功能性價值與品牌的核心價值,而且兩者要融為一體,一舉兩得。最好的廣告及其創意同時實現對銷售促進與品牌提升的雙重效果。廣告創意首先必須清晰傳播雙重價值,一是產品獨特價值,二是品牌核心價值;創造出雙重意向,一是購買產品的意向,二是偏好品牌的意向;最後達成兩個接受,一是接受產品的價值,二是接受品牌的價值。這就是廣告實現雙胞胎的分娩。
廣告作為品牌建設的利器,稍不慎重就會成為一個惹事的孩子,給品牌帶來傷害。首先要合法合格;其次要合情合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廣告與國情民(族)情反其道而行之,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品牌的腳
10. 企業文化與企業品牌的關系如何
品牌文化與企業文化具有高度的關聯性,如果沒有企業文化,品牌文化就難以為繼;如果沒有品牌文化,企業文化的外部延展就會逐漸與社會發展脫節。
一、企業文化與品牌文化在內涵上是一致的
企業文化與品牌文化都不能脫離公司的產品和經營,都要服務於企業的發展,因此,其核心含義應該具有一致性、共通性。我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海爾品牌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優質、真誠和負責,其企業文化也是以真誠、創新為核心;而惠普公司的「惠普科技,成就未來」的品牌內涵也是其企業文化的體現。
只有企業文化與品牌文化內涵協同一致的時候,企業才會取得長足的發展。青島啤酒百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企業文化與品牌文化發展融合的史詩。青島啤酒秉承日耳曼民族文化的嚴謹與認真,並受所在地的地域文化——齊魯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深遠影響,圍繞著啤酒的文化特色,不斷地完善與發展,形成了誠信、和諧、開放、創新的核心價值觀;通過提煉其中激情與快樂的成分,貫穿於企業使命之中,這不僅與啤酒天生的文化基因成分不謀而合,而且給青島啤酒「激情成就夢想」的品牌主張有力的文化支撐。青島啤酒正是通過激情快樂的品牌文化特色,把消費者融入了青啤文化大家庭中,不斷的推動青啤文化發展、創新,讓青島啤酒能夠跨越不同的歷史時期,不斷走向繁榮。
同時,我們也很難想像品牌文化和企業文化相背離,對企業會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如果一種動感激情、富有個性的品牌文化嫁接到一個守舊沉穩的企業上,雖然會有短暫的成效,但是必然不能持續,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企業,有了知名廣告公司創意的精彩廣告,並在媒體投入大筆的廣告費用後品牌依然難以取得成效的症結所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品牌文化是企業文化聯系消費者的橋梁,消費者通過品牌文化感受企業文化,在心理和情感上產生一種歸屬感,這種情感最終表現為品牌忠誠度。
二、企業文化不能完全等同於品牌文化,兩者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企業文化和品牌文化的建立和形成的基礎不同
企業文化主要建立在企業管理基礎上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主要面向企業內部,企業文化建立的主體是企業員工。在企業經營發展的歷程中,企業文化隨著企業的發展會慢慢積累、逐漸成型,要經歷由不自覺到自覺,無系統到系統的過程,需要不斷地總結、提煉和提升。
品牌文化主要是在對外傳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系統,主體是物或可物化的存在。它是在總結市場競爭狀況、自身產品狀況、消費者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策劃形成的,需要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給產品一個明晰而獨特的定位,塑造鮮明獨特的形象,與消費群體的文化特性相吻合。
2.企業文化和品牌文化作用、傳播對象不同
企業文化用於凝聚人心,團結力量,以製造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品牌文化用於吸引受眾,建立影響。企業文化告訴別人,我們是什麼樣的公司,品牌文化告訴別人,你為何需要的理由。
企業文化的對象主要是企業內部的員工,主要作用是明確企業發展的目的和方向,充分發揮導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勵作用、約束作用,統一企業企業願景、核心價值觀和企業精神,統一內部員工的意志,把員工的個人目標引導到企業目標上,應用企業文化取得良好的社會形象以形成員工和組織的良性互動,有效增強組織的整體競爭力。品牌文化主要是向企業外部傳播,傳播的的對象是消費者,主要作用是和消費者進行有效溝通,建立產品與消費者的關系,同時,豐富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個性,應用良好的品牌文化來提升品牌的影響力和客戶忠誠度,保持產品在市場中長盛不衰。
3.企業文化和品牌文化構成體系不同
企業文化主要包括企業核心理念、行為規范和形象識別等層面,是在空間層面上的構成。其中,核心理念是企業文化的核心部分,行為規范是指企業的經營風格、員工行為等,形象識別是企業的外在形象,包括名稱、標識等,同時企業文化的落實又離不開經營管理的支撐。與企業文化不同的是,品牌文化體系構成更多是從時間層面來考慮,主要由品牌建立、品牌傳播、品牌維護和品牌提升等幾大環節構成,品牌文化建設的過程就是加強品牌維護和管理,充分運用整合傳播手段,將品牌充分展示、不斷更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