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果醋飲料市場營銷

果醋飲料市場營銷

發布時間:2021-08-30 20:56:07

㈠ 蘋果醋如何突破銷售模式

果醋飲料於1997年「驚艷」面世之初,被稱為是繼碳酸飲料、水飲料、茶飲料、果汁飲料和功能飲料之後的「第六代黃金飲品」,然而經過十幾年發展卻仍是邊緣化生存的小品類,果醋飲料行業折騰來折騰去就是難有起色,根源就在於集體性的營銷模式之誤。 人們往往認為「網越大捕魚越多」,很多企業有很強的品類創新意識,就是想以推出更多產品來獲得增長。在這種觀念支配下,果醋飲料這個新興的、不成熟的品類竟然呈現出成熟行業的特徵,品類不斷分化,主流的蘋果醋還沒做好,就紛紛冒出葡萄醋、梨醋、棗醋、山楂醋、桑葚醋、枸杞醋、沙棘醋、草莓醋、石榴醋……並且價格層次更復雜,從幾元、十幾元到幾十元的都有,包裝、規格也過多,肥瘦高矮不一,有的企業竟擁有多達近百個品項。這種模式造成果醋飲料產品繁雜,相互擾亂,使得在今天商品種類過於豐富的市場上,消費者很難對這個品類形成整體印象,尤其是消費者在心智中還沒有形成標桿的情況下就要面對諸多選擇,比較的結果常常是感到困惑。 突破品類名稱的障礙 傳統營銷模式強調4P,對市場是認知之戰這個簡單的真諦領悟甚少,因此也忽略了產品打入消費者心智的終極武器是詞彙。對一種新品類而言,最重要的詞彙就是品類名。從消費者的心智來看,「果醋」這個字眼首先觸發的是大腦中對「醋」的固有認知。而醋作為調味品,其酸澀的強烈刺激給人的感覺並不美好,以至盡管大家都知道吃醋有益於健康,卻很少有人把它當做保健食品。「吃醋」在平時也被人視作貶義詞,把醋搞成飲料會讓首次接觸的人有一點新奇感,但遠不能改變人們對醋的負面聯想,果醋飲料讓人疏遠也就不難理解了。 從整個果醋飲料行業來講,關鍵是拿出一個水果品類來犧牲,如以蘋果醋飲料為先鋒,完成普及運動,然後再推出其他包裝和水果品類,挖掘獨特賣點向上升級,形成價格階梯。有舍才有得,相比現在處於上不上、下不下的「泥濘地帶」,這樣創造的市場規模和行業利潤都會大得多。

㈡ 蘋果醋的市場

國外市場
在國外,特別是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有關果醋調味品、果醋保健品等產品種類較多,用途廣泛。人們已習慣將果醋作為調味品,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口味以及食品的配料要求選用不同類型的特製果醋,例如,西式泡菜、西式沙拉都用到果醋;人們對果醋的價值認識、產品開發已相當深入。90年代美國的醋年產量為5.6億升,其中蒸餾醋4.3億升,蘋果醋0.93億升,占總醋產量的16.7%;加拿大年產0.65億升醋;其中蘋果醋0.09億升,占總醋產量的13.6%。英國年產醋1.0億升,其中蘋果醋約0.1億升,占總醋產量的10%;僅北美蘋果醋年產量就達2.6億升。在發達工業國家,每年每人平均消費2升醋(5%醋酸含量);在日本,70年代末就將果醋納入國家標准,果醋生產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並於80年代掀起保健醋熱潮,僅在1982至1986年5年間就至少有39種62個品牌的新品果醋上市,蘋果醋經常名列熱銷食品「金榜」。由此可見,世界發達國家的蘋果醋市場較成熟,規模較大,且發展較快,蘋果醋作為一種營養、保健型調味品,已經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與青睞,高檔蘋果醋調味品、蘋果醋保健品等果醋產品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市場廣闊。 1.蘋果醋飲料
國內早在90年代初,曾掀起過一段時間的醋酸飲料熱,醋酸飲料被譽為是繼碳酸飲料、飲用水、果汁和茶飲料之後的「第四代」飲料,有的廠家開發過高檔葡萄醋飲料,但是由於當時價格昂貴,市場切入點不準,宣傳力度不夠,以及人們消費觀念,生活水平等因素制約,沒有持續多久,很快便銷聲匿跡。
有關蘋果醋的文章報道開始越來越多,到1998年止,有關果醋的專利已達46項,到2000年上半年,有關果醋的研究報告和工藝實驗技術文獻有近40篇;而在此之前幾乎沒有相關報道。經過十年的技術儲備和市場開拓,各廠家前赴後繼,逐步將市場引入軌道,蘋果醋作為一種功能性飲料已經逐漸被消費者接受,國內正面臨果醋飲料的第二次商業開發機遇,不少廠家已開始嘗試生產蘋果醋飲料及其它果醋飲料。但是市場影響力較大的廠家大部分是以配製濃縮型蘋果醋飲料為主,真正發酵蘋果醋飲料很少,且產品包裝成本較高,銷售情況大都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市場定位不準,產品宣傳、促銷力度不夠,沒有將產品真正導入大眾化市場。
適合於大眾化市場,針對普通消費者的高品位、中低價位的能夠直接飲用的保健清涼型蘋果醋飲料的普通消費市場基本上還是空白,潛力巨大;針對特定的人群(如中老年人、婦女)、特定的場所(飯店、酒吧)濃縮型蘋果醋飲料等也有較大的市場。這是因為:首先,從絕對市場空間來看,一是飲料需求量持續增長。1998年我國人均飲料消費量達到9.6kg,是80年代初期的30倍以上,年平均增長超過10%,年絕對增量超過100萬噸。但與國際人均飲料消費水平相比,我國人均消費水平偏低,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城鄉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持續提高,飲料市場需求正處於一個持續增長的時期。二是飲料需求品種不斷增多,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由此帶來的消費觀念的轉變,促使飲料需求結構不斷發生變化,新型飲料品種發展迅速。碳酸飲料、瓶裝水已處於市場成熟期,天然果汁、液態奶、茶飲料正處於市場成長期,醋酸飲料卻剛處於市場導入期。其次,從相對市場空間來看,消費者消費口味的多元化,以及使用場合的多樣性,使得不同飲料品類之間並不能絕對替代;比如,中青年以下群體偏愛於高品位、爽口、便捷型飲料,中年以上群體更偏重於飲料的保健性、實用性;市場空間多種多樣。
由此可見,國內飲料市場空間巨大,醋酸飲料已進入市場導入期,市場基本上還是空白,沒有任何壟斷性的著名品牌,假如能夠在營銷運作上注重產品差異與品牌定位,那麼蘋果醋飲料定能取勝於市場。
2.蘋果醋調味品
國內市場上有關蘋果醋的產品大多是飲料,高檔蘋果醋調味品及其它系列產品還很少,但並不適合大規模推出蘋果醋調味品。這是因為:首先,蘋果醋調味品要比其它糧食醋調味品成本高,市場價位比糧食醋高出2~5倍,人們的生活水平、消費觀念一時無法跟上,例如美國精美食品公司生產的義大利香草醋的市場零售價為68.5元/瓶(330ml),此產品是世界著名的特製調味果醋,生產工藝復雜,成本特高,假如沒有品牌支持,根本無法賣出。其次,幾大米醋著名品牌(如: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浙江玫瑰醋、福建紅曲醋)以及許多地方品牌(如青島燈塔米醋、濟南德馨齋、徐州萬通等)已經占據了整個縣、市級以上市場;農村市場則主要由當地的小規模生產廠家佔領,比如在山東省,三分之二的醋市場在農村,而且二分之一的農村市場是被當地的小企業占據,僅淄博王村附近就有40餘家小醋廠,在農村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最後,醋市場銷量較穩定,1995年以來國內市場一直穩定在200萬噸左右,市場增量空間有限。以山東省為例,根據省統計局統計的1995年以來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廠家,醋總產量一直維持在12萬噸左右,另外還有約6萬噸是由眾多小廠家生產。調味醋的市場消費量比較穩定,這一點與美國市場類似,美國紐約貝爾信息中心的統計顯示,美國所有種類瓶裝醋的超市銷售額從1993年的17.1億美元逐步增長到1996年的20億美元後,1997年、1998年基本穩定在20億美元左右,甚至有下滑的趨勢。所以調味醋的絕對市場增量空間有限,相對市場空間近幾年不會有大的突破,該行業競爭會日趨激烈。
3.蘋果醋保健品
當前已有個別醋生產廠家推出專門的保健醋,主要側重於醋的醫療保健功能,其價格較調味醋高出一大截,利潤空間較大;但是各廠家都非常謹慎,其主要原因一是保健品市場產品種類繁多,競爭激烈,產品質量相差懸殊;二是在消費者心中醋只是傳統的調味品,生活習慣及觀念的轉變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引導,風險較大。因此國內還沒有專門的蘋果醋保健品,但是國外早已開發出基於蘋果醋的保健品,專用於美容、減肥或醫療作用,例如:美國一種減肥用蘋果醋葯片,每瓶6.69美元,每瓶90片,相當於500毫克的醋酸含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對蘋果醋功能了解的加深、消費口味的變化適應,蘋果醋產品將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可以說,國外的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蘋果醋市場將日趨成熟,國內蘋果醋系列產品,特別是天然發酵蘋果醋飲料的大市場正在孕育形成。
尤其是針對普通消費者的高品位、中低價位的保健清涼型蘋果醋飲料,市場潛力巨大,將是各廠家的重點開發方向;針對高消費層次的高檔蘋果醋調味品、保健品也將成為新消費時尚,國外市場較成熟,國內短期內尚無法形成大規模市場,適合以特定場所(如:賓館、酒店)、高消費群體為目標消費者,以出口為方向,進行開發性、小批量的儲備性生產。

㈢ 在食品飲料行業的營銷策劃工作中,如何創新,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應該是從品牌推廣,打造品牌知名度入手

㈣ 果醋飲料如何突破營銷模式(2)

這些年隨著消費者對各種飲料需求的變化,現在市場上飲料種類也在不斷的增多,這使得果醋飲料的發展之路更加困難。在產品的包裝、價格、功能等方面不佔優勢的果醋飲料要想在市場中占據有利的地位,那麼不僅需要做好營銷咨詢,還需要突破品牌營銷過程中的各種障礙,這樣才能迎來更好的發展,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1、要努力突破品類名稱上帶來的障礙。
傳統營銷模式對市場是認知領悟甚少,也忽略了產品打入消費者心智的經營意識。從消費者的心智來看,「果醋」這個字眼首先觸發的是大腦中對「醋」的固有認知。而醋作為調味品,其酸澀的強烈刺激給人的感覺並不美好,以至盡管大家都知道吃醋有益於健康,卻很少有人把它當做保健食品。「吃醋」在平時也被人視作貶義詞,把醋搞成飲料會讓首次接觸的人有一點新奇感,但遠不能改變人們對醋的負面聯想,果醋飲料讓人疏遠也就不難理解了。資源不聚焦與品類名糟糕的雙重障礙,使果醋飲料的營銷模式主要是在餐飲渠道。

2、在創新過程中要精煉聚焦,摒棄繁冗。
要使果醋飲料像可樂那樣成為全球喜愛的飲品,企業家首先必須決心與那些用心不專的「雜牌軍」拉開距離,反其道而行之。營銷模式創新的精髓是對立與簡單。極度簡化價格和包裝,做一個單純的品項,這是成就大品牌的最有效方法。品項簡化了,接下來要解決果醋飲料的定位問題。果醋飲料有多種保健作用,如美容養顏、減肥、解油膩、增強消化功能、醒酒護肝、殺菌抗病毒、預防衰老、消除疲勞、軟化血管、防治高血壓、抗癌、保持皮膚光滑滋潤等。這么多的功能,使醋飲的定位異常棘手。
就人們的心智來分析,它更加喜歡簡煉,厭惡復雜。這就需要果醋飲料必須聚焦於一個屬性,簡單地在人們心智中代表一個概念,這比講一大堆功能而一個也植入不了消費者心智要強得多,而希望就在於對其豐富的功能進行取捨,向功能性飲料的道路發展。如果沒有屬性聚焦,給消費者提供的利益就不明顯,也很難明確競爭對手。營銷的基本原則是需要一個對手。哪個屬性最容易打動人心?這要從品類競爭的高度來選擇切入顧客心智的最佳角度。沒人提供給消費者任何飲用的理由,就等於表達的是典型的一相情願而已。
3、在關聯定位上對品類名稱和產品做到合理化聯結。
聚焦單一屬性為果醋飲料改換品類名稱、以功能性飲料的模式發展創造了條件。創造一個新品類名稱並不總是最佳策略,在原有品類下進行細分往往事半功倍,因為這可借成熟品類的「勢」,進入人們的大腦就變得輕松之極。這個策略的實質是對定位方法中關聯定位法在品類競爭中的應用。
4、市場銷售定價要考慮到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和對產品檔次的定位。
除了分化功能性飲料與依附果汁品類發展兩種模式外,果醋飲料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機會,實際上,果醋飲料的生產成本其實並不像廠家宣傳的那麼高,通常來說,一般純利潤均在20~30%左右,在餐飲渠道主銷的大瓶裝獲利就更高了。做該行業洗牌的有力路徑就是價格戰,打破高價高利潤的「潛規則」。果醋飲料行業同樣需要一個「殺手」來打破成規,跳出自相擾亂的行業價格體系,以超低價另立標准。要強調的是,低端化不是簡單地拼價格,而是一種定位戰略,必須建立系統的戰略配稱環環相扣,形成有競爭優勢的營銷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讓消費者樂於嘗試,容易形成消費習慣,不足之處是對產品的配送要求較高,要覆蓋全國的話,就必須在各地布局建立瓶裝廠。
雖然果醋飲料是以水果為基礎,但是若沒有特色以及獨特的口味,那麼很多消費者是不會投注更多注意力的。因此果醋飲料需要挖掘賣點,推出更多包裝與水果品類不同的飲料,這樣才能有更加強大的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生存下來,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㈤ 醋的品牌有哪些

1.恆順
規模較大/現代化程度較高的食醋生產企業,主要有色醋/白醋/料酒/醬類/醬油/麻油/醬菜等系列產品,江蘇恆順醋業股份有限公司
2.東湖
源於1368年,中華老字型大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和居老陳醋釀制技藝傳承者,以精湛釀造技藝著稱,山西老陳醋集團有限公司
3.水塔SHUITA
創於1976年,產品涉及老陳醋/陳醋/風味醋/保健醋/醋飲料等系列,國內食醋行業產品品種多的企業,山西水塔醋業股份有限公司
4.紫林
成立於2000年,以釀造食醋為主導產業,產品具有酸/綿/甜/香/鮮的獨特風味,以微生物發酵為核心技術的釀造行業技術企業,山西紫林醋業股份有限公司
5.寧化府/益源慶
源自清朝寧化府益源慶醋場,太原飲食老字型大小,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食醋品牌,太原市寧化府益源慶醋業有限公司
6.海天
始於1955年,專業的調味品生產和營銷企業,產品涵蓋醬油/蚝油/醬/醋/料酒/調味汁/雞精/雞粉/腐乳等幾大系列百餘品種,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7.保寧醋
源於公元936年,中國四大名醋之一,葯醋代表,其以純糧為料/中葯為曲,專業從事食醋生產釀造的企業,四川保寧醋有限公司
8.天立
始於1665年,知名調味品品牌,以多元化/多品種/多系列/多規格的食醋產品陣容為特色,天津市天立獨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
9.欣和Shinho
創立於1992年,專業生產和銷售醬油類/干調類/蚝油類/蜂蜜類等調味品的食品企業,旗下擁有六月鮮/蔥伴侶/味達美等系列產品,煙台欣和企業食品有限公司
10.千禾
始於1996年,國內知名醬油品牌,專業釀造高品質健康醬油/食醋的大型上市調味品公司,千禾味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㈥ 蘋果醋哪些地方銷量好

人類生產、食用果醋已有7000年的悠久歷史,比糧食醋早3800多年,10世紀時葡萄醋在法國已相當盛行,17世紀以後歐洲各國結合各自的物產和飲食習慣生產出不同品種的果醋;現在各種類型的果醋產品更是層出不窮。果醋產品的商業開發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起步,隨著果醋營養、保健作用的不斷挖掘和發現,消費者已逐漸認識並開始接受果醋產品,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市場。而蘋果醋因其原料豐富、生產工藝簡單、用途廣泛、功效卓越,已經成為果醋家族中的重要一員,其產量及所佔比重正節節攀升。
一、國外市場情況
在國外,特別是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有關果醋調味品、果醋保健品等產品種類較多,用途廣泛。人們已習慣將果醋作為調味品,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口味以及食品的配料要求選用不同類型的特製果醋,例如,西式泡菜、西式沙拉都用到果醋;人們對果醋的價值認識、產品開發已相當深入。90年代美國的醋年產量為5.6億升,其中蒸餾醋4.3億升,蘋果醋0.93億升,占總醋產量的16.7%;加拿大年產0.65億升醋;其中蘋果醋0.09億升,占總醋產量的13.6%。英國年產醋1.0億升,其中蘋果醋約0.1億升,占總醋產量的10%;現在僅北美蘋果醋年產量就達2.6億升。在發達工業國家,每年每人平均消費2升醋(5%醋酸含量);在日本,70年代末就將果醋納入國家標准,果醋生產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並於80年代掀起保健醋熱潮,僅在1982至1986年5年間就至少有39種62個品牌的新品果醋上市,蘋果醋經常名列熱銷食品「金榜」。
由此可見,世界發達國家的蘋果醋市場較成熟,規模較大,且發展較快,蘋果醋作為一種營養、保健型調味品,已經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與青睞,目前高檔蘋果醋調味品、蘋果醋保健品等果醋產品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市場廣闊。
二、國內市場情況
1.蘋果醋飲料
國內早在90年代初,曾掀起過一段時間的醋酸飲料熱,醋酸飲料被譽為是繼碳酸飲料、飲用水、果汁和茶飲料之後的「第四代」飲料,有的廠家開發過高檔葡萄醋飲料,但是由於當時價格昂貴,市場切入點不準,宣傳力度不夠,以及人們消費觀念,生活水平等因素制約,沒有持續多久,很快便銷聲匿跡。
近年來,有關蘋果醋的文章報道開始越來越多,到1998年止,有關果醋的專利已達46項,到2000年上半年,有關果醋的研究報告和工藝實驗技術文獻有近40篇;而在此之前幾乎沒有相關報道。經過十年的技術儲備和市場開拓,各廠家前赴後繼,逐步將市場引入軌道,現在蘋果醋作為一種功能性飲料已經逐漸被消費者接受,國內正面臨果醋飲料的第二次商業開發機遇,不少廠家已開始嘗試生產蘋果醋飲料及其它果醋飲料。但是目前市場影響力較大的廠家大部分是以配製濃縮型蘋果醋飲料為主,真正發酵蘋果醋飲料很少,且產品包裝成本較高,銷售情況大都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市場定位不準,產品宣傳、促銷力度不夠,沒有將產品真正導入大眾化市場。
目前,適合於現在的大眾化市場,針對普通消費者的高品位、中低價位的能夠直接飲用的保健清涼型蘋果醋飲料的普通消費市場基本上還是空白,潛力巨大;針對特定的人群(如中老年人、婦女)、特定的場所(飯店、酒吧)濃縮型蘋果醋飲料等也有較大的市場。這是因為:首先,從絕對市場空間來看,一是飲料需求量持續增長。1998年我國人均飲料消費量達到9.6kg,是80年代初期的30倍以上,年平均增長超過10%,年絕對增量超過100萬噸。但與國際人均飲料消費水平相比,目前我國人均消費水平偏低,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城鄉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持續提高,飲料市場需求正處於一個持續增長的時期。二是飲料需求品種不斷增多,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由此帶來的消費觀念的轉變,促使飲料需求結構不斷發生變化,新型飲料品種發展迅速。現在碳酸飲料、瓶裝水已處於市場成熟期,天然果汁、液態奶、茶飲料正處於市場成長期,醋酸飲料卻剛處於市場導入期。其次,從相對市場空間來看,消費者消費口味的多元化,以及使用場合的多樣性,使得不同飲料品類之間並不能絕對替代;比如,中青年以下群體偏愛於高品位、爽口、便捷型飲料,中年以上群體更偏重於飲料的保健性、實用性;市場空間多種多樣。
由此可見,國內飲料市場空間巨大,醋酸飲料已進入市場導入期,目前市場基本上還是空白,沒有任何壟斷性的著名品牌,假如能夠在營銷運作上注重產品差異與品牌定位,那麼蘋果醋飲料定能取勝於市場。
2.蘋果醋調味品
現在國內市場上有關蘋果醋的產品大多是飲料,高檔蘋果醋調味品及其它系列產品還很少,但目前並不適合大規模推出蘋果醋調味品。這是因為:首先,蘋果醋調味品要比其它糧食醋調味品成本高,市場價位比糧食醋高出2~5倍,人們的生活水平、消費觀念一時無法跟上,例如美國精美食品公司生產的義大利香草醋的市場零售價為68.5元/瓶(330ml),此產品是世界著名的特製調味果醋,生產工藝復雜,成本特高,假如沒有品牌支持,根本無法賣出。
其次,幾大米醋著名品牌(如: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浙江玫瑰醋、福建紅曲醋)以及許多地方品牌(如青島燈塔米醋、濟南德馨齋、徐州萬通等)已經占據了整個縣、市級以上市場;農村市場則主要由當地的小規模生產廠家佔領,比如在山東省,三分之二的醋市場在農村,而且二分之一的農村市場是被當地的小企業占據,僅淄博王村附近就有40餘家小醋廠,在農村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
最後,醋市場銷量較穩定,1995年以來國內市場一直穩定在200萬噸左右,市場增量空間有限。以山東省為例,根據省統計局統計的1995年以來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廠家,醋總產量一直維持在12萬噸左右,另外還有約6萬噸是由眾多小廠家生產。調味醋的市場消費量比較穩定,這一點與美國市場類似,美國紐約貝爾信息中心的統計顯示,美國所有種類瓶裝醋的超市銷售額從1993年的17.1億美元逐步增長到1996年的20億美元後,1997年、1998年基本穩定在20億美元左右,甚至有下滑的趨勢。所以調味醋的絕對市場增量空間有限,相對市場空間近幾年不會有大的突破,該行業競爭會日趨激烈。
3.蘋果醋保健品
當前已有個別醋生產廠家推出專門的保健醋,主要側重於醋的醫療保健功能,其價格較調味醋高出一大截,利潤空間較大;但是各廠家都非常謹慎,其主要原因一是保健品市場產品種類繁多,競爭激烈,產品質量相差懸殊;二是目前在消費者心中醋只是傳統的調味品,生活習慣及觀念的轉變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引導,風險較大。因此國內還沒有專門的蘋果醋保健品,但是國外早已開發出基於蘋果醋的保健品,專用於美容、減肥或醫療作用,例如:美國一種減肥用蘋果醋葯片,每瓶6.69美元,每瓶90片,相當於500毫克的醋酸含量。
三、市場渠道分析
蘋果醋產品根據品種類型的不同以及定位檔次的高低其主要銷售渠道也不同。中、高檔蘋果醋酸飲料主要通過地區總經銷商直接進入酒店(占總銷量的80%)、夜總會;而中、低檔蘋果醋酸飲料主要通過地區總經銷商直接進入超市(占總銷量的80%)、公司福利消費,其次是再經過當地批發商進入上述終端市場;另外生產廠家通過直接設立專賣店的形式拓展市場;目前蘋果醋酸飲料以國內市場為主,且主要集中在幾個酒店銷售品種,超市銷量情況一般。
調味醋通過地區經銷商大部分進入超市、便利店、飯店等終端市場,這一點國內、外基本相同;但是就調味型果醋而言,國外與糧食調味醋一樣以上述方式進入大眾市場,而國內目前主要以發達地區的大型超市、高級涉外酒店為終端市場。
總之,目前產品的銷售渠道根據三類產品的不同主要分為三方面渠道。蘋果醋飲料的渠道及銷售政策與果酒、白酒極為相似;蘋果醋調味品方面在國內主要走高端市場,國外則走普通調味品銷售渠道;蘋果醋保健品方面在國內主要與調味醋銷售渠道一起進入市場,國外則走正規保健品市場渠道。
四、蘋果醋市場情況發展前景與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對蘋果醋功能了解的加深、消費口味的變化適應,蘋果醋產品將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可以說,國外的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蘋果醋市場將日趨成熟,國內蘋果醋系列產品,特別是天然發酵蘋果醋飲料的大市場正在孕育形成。
尤其是針對普通消費者的高品位、中低價位的保健清涼型蘋果醋飲料,市場潛力巨大,將是目前各廠家的重點開發方向;針對高消費層次的高檔蘋果醋調味品、保健品也將成為新消費時尚,國外市場較成熟,國內短期內尚無法形成大規模市場,目前適合以特定場所(如:賓館、酒店)、高消費群體為目標消費者,以出口為方向,進行開發性、小批量的儲備性生產。

㈦ 新品飲料如何開拓市場

養生堂雖然對TOT蘇打紅茶進行了大張旗鼓的宣傳,銷量卻不佳。為什麼?消費者怎麼了? 對於消費者來說,聽到蘇打紅茶後第一反應是什麼?首先會糾結在「蘇打」上。這東西不常聽到,什麼是蘇打?干什麼用的?能喝嗎?這些問題雖然不是很清楚,但有一點很清楚——這個肯定是化學物品。當人人都在談純天然、無添加的時候,你還弄個這種東西出來,不是自討沒趣嗎?編者按:目前市場上經常會出現一些新品飲料,但是有很多新品卻很難開拓市場存活下來。那麼,新品飲料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新飲料為什麼賣不動去年,養生堂重磅推出了一款新產品:TOT蘇打紅茶。養生堂雖然對TOT蘇打紅茶進行了大張旗鼓的宣傳,銷量卻不佳。為什麼?消費者怎麼了?對於消費者來說,聽到蘇打紅茶後第一反應是什麼?首先會糾結在「蘇打」上。這東西不常聽到,什麼是蘇打?干什麼用的?能喝嗎?這些問題雖然不是很清楚,但有一點很清楚——這個肯定是化學物品。當人人都在談純天然、無添加的時候,你還弄個這種東西出來,不是自討沒趣嗎?說出「我能幹什麼」如何解決?最理想的做法就是,把「蘇打」這樣的字眼從推廣中去掉,即不去多說「我是什麼」。你這個名稱大家本來就不懂,講出來有什麼用?如鯁在喉,不如不用。不說品類,那要怎麼推廣?學學王老吉,直接說「我能幹什麼」。王老吉能幹什麼?開始的時候,涼茶飲料根本無法直接傳播。涼茶是什麼?兩廣地帶,這種東西是捏著鼻子喝的,因為特苦,跟中葯沒什麼兩樣。而全國其他地方,涼茶概念就是隔夜茶,誰喜歡喝?喝茶都喝熱茶,「人走茶涼」就是最好證明。王老吉要當飲料賣,卻發現無法表明「我是什麼」。怎麼辦?它用了個巧方法,大聲說出了「我能幹什麼」。王老吉能幹什麼?它一開始就說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王老吉到底是什麼?我管他呢,反正你怕上火的時候,給了你一個喝我的理由。效果如何?銷量突飛猛進,逼得「兩樂」都陣腳大亂,年初可口可樂廣告的槍口直接對准王老吉——一群年輕人圍著火鍋叫嚷「吃火鍋,喝可口可樂」。王老吉是什麼?當王老吉看到大家不拒絕,都知道「我能幹什麼」的時候,教育馬上來了。看看王老吉的廣告結語,年初就開始改變,明明白白提出「王老吉涼茶」,去年底都沒有。王老吉規避「涼茶」這兩個字多少年?從2003年年初到2010年年底,整整8年,抗日戰爭都結束了,才鄭重其事地教育「我是什麼」。至於其中的因果聯系,比如「王老吉為什麼這么能幹」這類問題,它根本不會去教育,消費者的興趣也不在此。消費者想要的是解決問題的結果,關註解決問題過程的並不多。就像醫生給你開葯後,你也基本不問「這葯為什麼能治病?」而喜歡刨根問底的人也可以自己去找資料,反正資訊那麼發達。品牌要響亮,品類要龜縮你的品類名,如果不是消費者所熟知的、要花心思去聯想的,你直接推廣就不會成功。就像「功能性飲料」的宣傳,雖然消費者有可能一知半解,但是絕對沒有「綠茶」這樣的品類宣傳來得直接。紅牛,就要通過「我能幹什麼」即「渴了累了喝紅牛」來進入市場;而康師傅「綠茶」,說個「綠色好心情」這樣莫名其妙的話,就可以獨步天下了。成功的都是那些有好名稱的品牌,而且品類是龜縮在後的。「營養快線」是什麼品類的飲料?消費者並不知情,但不妨礙它的熱賣,它只說出「我能幹什麼」就可以;「功能性飲料」這個品類說得明白吧?消費者並不領情,這個品類銷售就是上不去。再來看涼茶頭兩年的大戰,每個品牌都在吼「我是涼茶」,基本沒哪家成功。為什麼?當時的消費者還無法把王老吉跟涼茶畫等號,亦即無法把「預防上火的飲料」跟涼茶畫等號。直到王老吉賺到盆滿缽滿好多年,涼茶的影響也逐漸深入人心,吼了很多年的和其正日子才稍微好過點。要說「我能幹什麼」直接說「我是什麼」的廠商有不少,就像這兩年,光能、宜簡、冰點、中梁山、農夫山泉、世罕泉、娃哈哈都推出了蘇打水。很悲觀地給它們斷個言:不好賣。怎麼才能好賣起來?蘇打水這個名稱使人聯想太豐富了,凈是些不好的聯想。如果真的要推出,就得給它起個好聽的、容易聯想的名稱。而且,你還得考慮損失,就算是「礦泉水」、「純凈水」宣傳這么久的品類,人們都無法完全區別。或者,乾脆把「蘇打」去掉,把喝你的理由給充分。不說「我是什麼」了,而是要說「我能幹什麼」。不要提「我是什麼」,特別是新產品去年鬧騰得比較凶的還有「金沙源」,一種淡竹葉飲料。熊貓有可能還吃得下竹葉,老百姓呢?你吃過竹葉還是用竹葉泡過茶?果然,在今年,它的線上線下推廣已經銷聲匿跡。農夫山泉今年又推出一款新產品,叫東方樹葉。又回到上面的問題,老百姓吃過樹葉還是用樹葉泡過茶?讓他們如何才能心甘情願地去品嘗?有一種牛奶叫「水牛奶」。調查過程中,一些消費者的第一反應是「摻水的牛奶」;而另一些則認為是「水牛產的奶」。對於前面的反應,不多做解釋,大家也知道不好。「水牛是什麼?」大多數人都能回答,耕作水田用的。「能產奶嗎?」估計這個問題把你難住了,你會說「不知道,反正沒喝過」。對於奶牛,老百姓早被其他廠家教育過了,好的奶牛外形都是黑白相間——無論是牛奶包裝還是廣告中,都能看到這種奶牛的出現。可惜,那不是水牛。還有個品類名取得很糾結,叫「果醋」。消費者如何選擇?該當飲料還是調味品?設想以下場景:一位消費者正在喝東西,被一閨蜜碰到。「你喝的什麼?」「果醋」「啊,你喝醋啊,你男朋友出軌了?」「拜託,是果醋」……如今,果醋芳蹤難覓。什麼情況下,才能說「我是什麼」如果品類名很好理解的時候,直接說出「我是什麼」就好了,至於「我能幹什麼」,消費者會自己去聯想。就像農夫山泉。農夫山泉是什麼?消費者知道的並不多,不過都知道那是「山泉水」,而不是營銷人員劃分的純凈水、礦泉水或者天然水之流。但是這並不妨礙它的銷售。農夫山泉推出來前,市面上都是XX純凈水,XX礦泉水。無論是純凈水還是礦泉水,老百姓都感覺這是被加工過的。純凈水嘛,就是提煉過、提純過的;而那個礦泉水,很容易聯想到有金屬疙瘩加在裡面。雖然很多人都知道人體內需要一些微量金屬元素,但不代表老百姓可以忍受把鐵疙瘩泡在水裡。不過值得純凈水和礦泉水慶幸的是,當時只有這兩種水。你喝不喝?你不喝就沒水喝。老百姓雖然心裡別扭,但只能屈從於廠家。當時的純凈水還沾沾自喜,認為老百姓是由於「水純凈」,才喝的「純凈水」,典型的就是樂百氏的「二十七層凈化」——夠純凈了吧。農夫山泉可貴之處就在於,把山泉作為名稱。山泉給人的聯想是什麼?天然、甘甜、未加工。隨便找位消費者問問就知道,不用花巨資調查。不信?你先問問自己,「喜歡喝加工過的水,還是天然的山泉水?」在農夫山泉的推廣語里,「有點甜」是對「山泉」的補充,使消費者馬上聯想到「山泉」的好處,並不是靠口味上的「有點甜」來區別其他水。農夫山泉能幹什麼?最開始的農夫山泉比較激進,認為非要說清楚「我能幹什麼」,就搞了出「天然水」與「純凈水」之爭。說「天然水」就是比「純凈水」好,還搞得轟轟烈烈,搞到幾位大佬出面制止才罷手。而直至現在,知道「天然水」到底是什麼的人並不多、農夫山泉是不是「天然水」的人寥寥無幾,更不用提什麼「天然水」、「純凈水」、「礦泉水」如何區別了。下次你去樓下小賣部,問老闆要「純凈水」,他遞過來農夫山泉或者是礦泉水時,你也不必驚訝。消費者選擇農夫山泉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山泉水」比「加工過的水」強,跟你是不是「天然水」卻沒多大關系。農夫山泉,其實是被逼到正確的道上。宣傳不了「我能幹什麼」,只能強調「我是什麼」——未加工,反正消費者大多都厭惡「加工」的東西。其廣告表現為:「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這樣,倒還使得銷售節節攀高。取個好名,走遍天下都不怕茶的名稱康師傅的「綠茶」,把「我是什麼」說得很清楚,一眼就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推出之始,為碳酸飲料稱霸的時代,出現這樣一個大家都熟悉的茶作為飲料,消費者自然歡喜,果真也好賣。為什麼現在康師傅的「烏龍茶」、「鐵觀音」不好賣了?很簡單,因為沒有說清楚「我是什麼」。沒看錯,它們沒有區分出不同,消費者把「綠茶」、「烏龍茶」或者「鐵觀音」都當成茶的一種。你喝什麼?喝茶。什麼茶?「烏龍茶」。烏龍茶、鐵觀音甚至還在搶占綠茶飲料的份額。牛奶名稱當蒙牛的「特侖蘇」在高端牛奶市場一騎絕塵時,伊利馬上跟在屁股後來了個「金典」牛奶,都是差不多的訴求。但由於「特侖蘇」提前佔領了心智,「金典」就無法跟它相提並論了。伊利其實是有機會的。它有個牌子取得奇好,「營養舒化奶」。「這個牛奶好吸收啊。」「你怎麼知道的?」「你看看名字。」賣得究竟如何?看看「營養舒化奶」變著花樣的廣告,乃至與高科技——變形金剛的親密結合就知道了。不過,買牛奶而追求「好吸收」的人,都是些中老年人。年輕人自我感覺很好,覺得除了鵝卵石無法消化外,其他的都還可以接受,你推出太年輕態的廣告只能打在石頭上。水的名稱你是喝「中梁山」水還是「冰點」水?在重慶,有兩個比較出名的廠家生產瓶裝水。一家出現得比較早,叫中梁山,一家出現得相對晚點,叫冰點。如果你不熟悉重慶的情況,光從字面上看,你會選哪種?很自然的,冰點占上風,特別是炎炎夏日,想著都涼快點。另外有個原因,中梁山有個致命的缺點——中梁山有煤礦,也就是說,當你要買中梁山水的時候,你會聯想到這水是從煤裡面滲出來的。當然,如果你滿頭大汗,而手頭只有這種水,你還是得喝。其實,大多數品類能被推出,都有其可取之點,但廠家總是急匆匆地推出,沒有考慮考慮它的賣點。結果,你只能等著推出後,考慮考慮它的退貨了。

閱讀全文

與果醋飲料市場營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型親子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66
促銷活動的營銷策劃方案實例 瀏覽:844
黨員幹部可以從事電子商務嗎 瀏覽:514
網路汽車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518
微博宣傳推廣方案 瀏覽:14
以純公司會展策劃方案 瀏覽:64
學校黨員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907
rfm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瀏覽:133
國培計劃二級培訓方案 瀏覽:302
新聞宣傳技能主題培訓方案 瀏覽:903
冬季小學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96
濟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3
宣傳推廣先進事跡方案 瀏覽:577
醫院的情人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22
山東好買手電筒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40
3月份餐廳營銷方案 瀏覽:338
電子商務職業培訓班 瀏覽:272
餐廳菜品推廣方案 瀏覽:252
康心葯業電子商務 瀏覽:812
地礦職工培訓方案 瀏覽: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