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銷量(MC)=∑區域*SKU*鋪貨店數*單店產出,,這個公式看不懂,能不能舉個例子
上述公式可解釋為:
業績是所有區域的每一個單品(SKU),在所有門店的單店回轉的加和
2. 大一市場營銷學計算題,緊急!!!(需要步驟)
1、已知某生產企業一種產品的固定成本為20萬元,每個產品的可變成本是12元,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上,公司將價格定為每個17元。計算:為保證公司10萬元的利潤,公司的銷售量要達到多少
解題:10萬利潤=X*(17-12)
100000/(17-12)=X
X=10w/5
X=2w
2、企業生產B產品的生產能力達300000件,但目前市場需求為200000件,且已趨於飽和,生產B產品單位變動成本為1.2元件,企業固定成本總額為100000元,計算B產品的盈虧平衡價格,如果企業要保證60000元的利潤,則定價多少?如果有廠商向企業訂50000件產品,但出價1.5元/件,是否接受
盈虧平衡價格: X=(1.2*20W+10W)/20W Y=(1.2*30w+10W)/30W
X=34w/20w Y=46w/30W
X=1.7 Y=1.53
x為產量為20W件的盈虧平衡價格;Y為產量為30W件的盈虧平衡價格。
設利潤為:Z
Z=50000件*1.5-(50000*1.2+100000)
Z=7.5W-16W
Z=-8.5W(虧損)
不予接受.
3、某企業生產某日用商品,投入固定成本50萬元,生產能力5萬件,單位變動成本25元,單位商品利潤9元,某客戶預訂該商品4萬件,其中3萬件按原價執行,另1萬件在原件的基礎上打折6成,試問該企業是否願意接受此訂單
此問題貌似缺少條件:另1萬件在原件的基礎上打折:原件的基礎是指售價的基礎還是利潤的基礎?
如果是利潤基礎6折則百分百接受此訂單,如果是售價基礎6折因不知道售價,所以無法判斷。
從經營管理的角度來說 應該接受訂單。理由:不接受訂單則意味著固定成本的投入閑置浪費,況且還有27W的利潤擺在面前(3W按原價執行)。
同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祝你好運! 記得給分!
3. 指數平滑法中的平滑系數怎麼求啊。市場營銷學
指數平滑法是生產預測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所有預測方法中,簡單的全期平均法是對時間數列的過去數據一個不漏地全部加以同等利用;移動平均法則不考慮較遠期的數據,並在加權移動平均法中給予近期資料更大的權重;而指數平滑法則兼容了全期平均和移動平均所長,不舍棄過去的數據,但是僅給予逐漸減弱的影響程度,即隨著數據的遠離,賦予逐漸收斂為零的權數。下面將詳細介紹指數平滑法這種方法。
指數平滑法的基本公式是:
St=ayt+(1-a)St-1
式中,St--時間t的平滑值;
yt--時間t的實際值;
St-1--時間t-1的實際值;
a--平滑常數,其取值范圍為[0,1];
由該公式可知:
1.St是yt和
St-1的加權算數平均數,隨著a取值的大小變化,決定yt和
St-1對St的影響程度,當a取1時,St=
yt;當a取0時,St=
St-1。
2.St具有逐期追溯性質,可探源至St-t+1為止,包括全部數據。其過程中,平滑常數以指數形式遞減,故稱之為指數平滑法。指數平滑常數取值至關重要。平滑常數決定了平滑水平以及對預測值與實際結果之間差異的響應速度。平滑常數a越接近於1,遠期實際值對本期平滑值的下降越迅速;平滑常數a越接近於0,遠期實際值對本期平滑值影響程度的下降越緩慢。由此,當時間數列相對平穩時,可取較大的a;當時間數列波動較大時,應取較小的a,以不忽略遠期實際值的影響。生產預測中,平滑常數的值取決於產品本身和管理者對良好響應率內涵的理解。
3.盡管St包含有全期數據的影響,但實際計算時,僅需要兩個數值,即yt和
St-1,再加上一個常數a,這就使指數滑動平均具逐期遞推性質,從而給預測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4.根據公式S1=ay1+(1-a)S0,當欲用指數平滑法時才開始收集數據,則不存在y0。無從產生S0,自然無法據指數平滑公式求出S1,指數平滑法定義S1為初始值。初始值的確定也是指數平滑過程的一個重要條件。
如果能夠找到y1以前的歷史資料,那麼,初始值S1的確定是不成問題的。數據較少時可用全期平均、移動平均法;數據較多時,可用最小二乘法。但不能使用指數平滑法本身確定初始值,因為數據必會枯竭。
如果僅有從y1開始的數據,那麼確定初始值的方法有:1)取S1等於y1;2)待積累若干數據後,取S1等於前面若干數據的簡單算術平均數,如:S1=(y1+
y2+y3)/3等等。
4. 市場營銷學中企業擴大率怎麼算
(06年的市場佔有率-05年的市場佔有率)除與05年的市場佔有率就是你所要的擴大率.
5. 營銷學方面的:成本加成定價法 是怎樣的例子
首先確定單位變動成本再加上平均分攤的固定成本組成單位完全成本,在此基內礎上加上一定比例的容利潤,作為單位產品價格。在計算時,應先統計出總的產銷量,然後在每個單位成品成本的基礎上加上應納稅金和預期利潤率。售價與成本的差額占成本的比例即為加成,公式 :①P=C(1+t)(1+r);②P=C(1+t)/(1+r)。。。p是單位產品價格,C是單位產品成本,t是稅率,r表示加成率。 ①是順加法,②是倒扣法。謝謝採納。
6. 根據市場營銷學中價格策略理論,論述三種定價方法,並結合企業案例分析
1、總成本定價法:成本加成,目標利潤 (一) 成本加成定價法(cost-plus pricing),即按產品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毛利定出銷售價。 其計算公式為:P=c×(1+r) P—商品的單價 c—商品的單位總成本 r—商品的加成率 (二)目標利潤定價法,是根據企業總成本和預期銷售量,確定一個目標利潤率,並以次作為定價的標准。 其計算公式為:單位商品價格=總成本×(1+目標利潤率)/ 預計銷量 2、邊際成本定價法 3、盈虧平衡定價,考慮到銷售額變化後,成本也在發生變化,這種方法是運用損益平衡原理實行的一種保本定價法。 其公式是: 盈虧平衡點銷售量=固定成本/單位—單位變動成本 盈虧平衡點銷售額=固定成本/1—單位變動成本率 需求導向定價法 需求導向定價法是指根據市場需求狀況和消費者對產品的感覺差異來確定價格的定價方法。 它包括以下三種 (一)認知導向定價法,是根據消費者對企業提供的產品價值的主觀評判來制定價格的一種定價方法。 (二)逆向定價法,它是指依據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最終銷售價格,考慮中間商的成本及正常利潤後,逆向推算出中間商的批發價和生產企業的出產價格。 可通過公式計算價格:出廠價格=市場可零售價格×(1—批零差率)×(1—進銷差率) (三)習慣定價法,是按照市場長期以來行成的習慣價格定價。 競爭導向定價法 (Competitive Bidding/competition-orientated pricing) 競爭導向定價法概述 競爭導向定價法是企業通過研究競爭對手的生產條件、服務狀況、價格水平等因素,依據自身的競爭實力,參考成本和供求狀況來確定商品價格。以市場上競爭者的類似產品的價格作為本企業產品定價的參照系的一種定價方法
7. 安利公司的數學公式
你說的是獎金計算方法吧。
安利的獎金制度是美國哈佛大學的經濟管理系市場營銷學視為典範案例,也是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MBA教程的經典案例和必修課。以其科學、透明、人性化的設計,成為直銷行業制度的典範。美國微軟總裁比爾蓋茨也曾經稱贊安利制度無懈可擊。
如有興趣可以私聊。
8. 怎樣理解「市場=人口+購買力+購買慾望」這一公式
這是市場的微觀構成要素。
微觀市場的構成包括人口、購買力、購買慾望三方面要素:
(1)人口。需求是人的本能,對物質生活資料及精神產品的需求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因此,哪裡有人,哪裡就有需求,就會形成市場。人口的多少決定著市場容量的大小;人口的狀況,影響著市場需求的內容和結構。
構成市場的人口因素包括總人口、性別和年齡結構、家庭戶數和家庭人口數、民族與宗教信仰、職業和文化程度、地理分布等多種具體因素。
(2)購買力。購買力是人們支付貨幣購買商品或勞務的能力。人們的消費需求是通過利用手中的貨幣購買商品實現的。因此,在人口狀況既定的條件下,購買力就成為決定市場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市場的大小,直接取決於購買力的高低。一般情況下,購買力受到人均國民收入、個人收入、社會集團購買力、平均消費水平、消費結構等因素的影響。
(3)購買慾望。購買慾望指消費者購買商品的願望、要求和動機。它是把消費者的潛在購買力變為現實購買力的重要條件。倘若僅具備了一定的人口和購買力,而消費者缺乏強烈的購買慾望或動機,商品買賣仍然不能發生,市場也無從現實地存在。因此,購買慾望也是市場不可缺少的構成因素。
(8)市場營銷學公式擴展閱讀:
市場策略
網路目標市場的范圍戰略一般有五種:
第一、產品與市場集中戰略。企業集中力量只生產或經營某一種產品,供應某一類顧客群。在巨大的網路市場中,這種戰略比較適宜於中、小企業,可以集中其資源實現專業化生產和經營,在取得成功後再發展,向更大范圍擴展。
第二、產品專業化戰略。企業生產或經營供各類顧客使用的某種產品,在面對不同的客戶群體時,產品的質量、價格、款式等方面會有所不同。在網路市場中,大多數企業實施的是這種戰略,他們根據不同的客戶需求提供不同的產品和服務。
第三、市場專業化戰略。企業生產或經營為某一顧客群(細分市場)服務的各種不同產品。這也是企業普遍所採用的戰略,特別是提供網路服務的專業服務企業,大多為他們的客戶提供一整套的服務解決方案。
第四、選擇性的專業化戰略。企業選擇多個細分市場作為網路目標市場,每一個細分市場都有著良好的營銷機會潛力,各細分市場之間相關性較小。這種戰略有利於分散企業經營風險。即使某個細分市場失去吸引力,企業仍可在其它市場經營盈利。
第五、全面覆蓋戰略。
大企業為取得市場的領導地位甚至壟斷地位常採用這種戰略。公司為所有顧客群(各細分市場)供應其需要的各種產品。
9. 急急急、跪求市場營銷學高手解答!!!!!
1、除雪車在北方才管用,我是南方人,站在營銷的角度看,首先應該知道產品的內市場在哪裡!從容購買的角度看,是有需求才會購買,不過現在在中國,好像都是政府在做這些事情,家庭購買的相對較少。
2.、2002年9月舉辦的應該屬於品牌和產品屬性的推廣,一般促銷的方式多種多樣,最能體現的是促進產品的銷量和品牌的推廣。
3、渠道應該採取大客戶營銷,政府公關,企業攻關。
4、根據自身定位量體裁衣。新產品且多功能(源於品質相對穩定的基礎),自然定位要高端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