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美的營銷策略是什麼
低價
企業開拓市場,在市場中取得優勢地位或保住已有地位的主要方法,無非兩種:一是確立價格優勢;二是確立產品優勢。像國美這樣的純商業企業,不可能在產品方面確立絕對優勢。因為它不可能開發、研製出獨到的新技術、新產品,其它企業有競爭優勢的產品也不可能只讓國美壟斷經營。如果要使企業快速發展,有競爭優勢,只能在價格和經銷產品的特色上下功夫。從現在看,國美是成功的。
一、價格競爭是商業企業最有效的競爭手段
在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包括現在,價格競爭是受人排斥、指責的。在新聞界,很多人將降價競爭等同於低層次、低水平、低檔次的競爭。認為降價競爭,打價格戰,就是惡性競爭,就會擾亂市場秩序,應該受到禁止。有的政府部門對此也沒有清醒認識,如在幾年前,有關部門為了制止一些行業出現的價格競爭,還推出過鼓勵企業間、相關行業協會制定「自律價」的辦法,反對企業進行降價競爭。
實際上,絕大多數價格競爭是正常的、正當的。因為企業的市場競爭行為,很多是通過價格行為實現的。西方經濟學中微觀經濟學的另一個名稱,就是「價格理論」,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在現有市場環境、技術條件下,企業如何在市場競爭中,採取合適的價格策略,以取得市場競爭優勢。
對有自己產品的生產性企業來說,產品的價格優勢與品質優勢是同樣重要的,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來自產品的「性價比」。對不從事生產,只經銷其它企業產品的純商業企業來說,競爭優勢主要來自價格。這種價格不僅指商品在商店的銷售價格,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的消費價格。對消費者來說,購買商品支出的價格不僅包括直接購買商品的費用,還包括坐車等必要支出、是否方便、時間耗費等。因此,商店因位——探析國美的低價營銷策略置優勢而可能為消費者節省的支出、方便等因素,實際上也是消費者支付價格的一部分。商店為消費者節省了車費等支出,購物方便,節省了時間、減少了麻煩,就等於為消費者降低了價格。這就是為什麼商業企業選址很重要的原因。
有的人不主張價格戰,反對降價競爭,而主張打質量戰、服務戰、品牌戰,認為這才是高層次的競爭。實際上,這與價格競爭沒有本質區別。所謂質量戰、服務戰是在一定價格水平上的,價格水平未變而提高了質量,與降價沒有什麼區別,這是一種隱性降價。如果價格上升的速度超過了產品質量上升的速度,同樣不為消費者接受。
降價對消費者來說,得到的好處是最直觀的。在產品質量不變情況下,直接降價,給消費者帶來的好處一目瞭然。所謂的質量戰、服務戰,經營企業是存在瞞天過海、欺詐消費者機會的,由於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很容易被欺騙,一些企業就是將質量提高當幌子,作為提價借口的。
降價不僅可以成為提高某個企業競爭力的手段,有時對生產某類商品的整個行業都有利,會擴張該商品的整個市場規模。這涉及到需求的價格彈性問題。目前我國消費者的整體收入水平還比較低,電器類消費品仍是大項消費支出,大多數消費者對家用電器類消費品的價格很敏感,家電類消費品的價格富有彈性,降價會使很多消費者的消費門檻降低,不僅可以擴大整個市場需求,也可增加消費者的福利。
二、低價位進入、低價位經營、快進快出,風險更小
從國美的發展看,國美實行的價格競爭是有一定特色的。很多企業也採取價格競爭手段,但一般是先將價格定得較高,或定在一般水平上,用降價作為渲染、吸引顧客的手段或者最後甩賣積壓、滯銷、過季、技術即將過時或已過時商品的手段。這種價格競爭,只是企業的一種經營策略,低價不是常態,不是經常性的。大多數時候,是被動降價或被迫降價。
國美是將價格競爭作為一種基本的經營戰略。價格處於低水平是經常性的,是一種常態,是作為經營、營銷戰略使用的。商品價格從一開始就定得較低,從開始就主動採取對消費者有吸引力的價格,將顧客吸引過來。
國美價格競爭的經營戰略可以用兩點概括:其一,所有商品的銷售價格從一開始就是以低價開始的,經營過程中也維持相對的低價;其二,商品價格一旦定價後,一般不再大幅降價。在其它企業因季節、技術、滯銷等原因採取降價手段前,已經將購進的商品銷售完畢或基本銷售完畢。這種經營方法,是以商品的快進快出為前提的。避免了商品積壓難以銷售、因技術問題最後不得不大幅降價的風險,加速了資金流動速度,使經營產品更靈活,更適應產品升級換代的要求。
三、低價位進入、低價位經營的基本條件是低成本
在競爭性市場,一個企業是否能採取低價位經營策略,取決於其經營成本的高低。如果經營成本較高,不存在較大盈利空間,就不存在採取低價位競爭的條件。採取低價位競爭策略,是不能以低盈利水平、低盈利能力為代價的,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是經營失敗。
低價位帶來的銷售規模的擴大以及單位銷售成本的降低,應使企業的盈利總量更大。低價位經營的目的不能是低盈利水平和低盈利能力,而是高盈利水平和擴大了的盈利能力。這樣才能使企業更具活力,更有競爭力,更有成長空間。
像國美這樣的商業企業,經營成本主要取決於兩種因素:一是經銷商品的購進成本;二是各種運輸、經營成本。包括商品的采購費用、運輸費用、損耗、倉儲費用、租店費用、員工工資、財務成本等。壓低其中任何一項費用,都可對降低成本有一定的影響。
在上述費用中,租店費用和商品購入價格所佔比例最大。國美在店鋪選址方面顯然有充分的考慮。在剛進入時,以北京為例,選擇的店址都在三環附近,現在看,三環附近都已比較繁華,但在國美剛進入時的1987年,北京三環附近的大多數地方還是比較偏遠的近郊區,房租價格比較低。這些地方離消費人群也不遠,路程消費者還能接受。當時其它企業的商業成本較高,國有商業企業經營機制又不靈活,於是給了國美以低價位進入和低價位經營的空間。正是由於選址和成本兩方面的優勢,使國美有了以較低價格水平進入家電業經營的條件。如果沒有店鋪租金和進價方面形成的低成本基礎,國美在進入家電經營時,就不大可能採取比大商店價格低得多的競爭策略。
真正對消費者有吸引力的,是消費者價格,並不完全是經營者價格。只有消費者價格較低,對消費者才有競爭力。經營者價格只是決定消費者價格高低的一種因素,消費者價格還包括消費者采購、運輸等成本和是否方便等因素。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程度也必須考慮。在北京,國美最初是在三環附近選擇店址,這在當時,消費者在交通上沒有太大的不便,而且不會增加太多的交通等采購費用。而在當時,消費者對價格普遍比較敏感,電器在當時是大宗消費品,也是家庭花費最大的消費品,當時人們工資水平普遍不高,需要積累多年才能擁有購買大型家電的能力,國美以比其它商店低幾十元甚至幾百元的價格水平銷售商品,對當時月工資一般在100-200元,多的也就是300-400元的消費者來說,吸引力很大是無疑的。因此,國美取得了銷售額迅速提升、企業迅速成長的結果。
四、採取低價位價格競爭策略要注意市場環境
國美採取低價位價格競爭策略進入家電市場的外部環境是不能不提的。因為這種環境目前已經不存在。
國美是1987年在北京最先出現的,在當時北京的家電經營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都是國營企業,其成本很高、機制不活、效率低下、固守傳統體制下的經營模式,國美很容易就可以取得成本和價格上的優勢。當國美採取低價競爭策略時,這些企業採取的是企圖利用非市場力量「封殺」辦法,藉以使國美處於不利地位,比如聯合限價,迫使供貨企業不給國美供貨等。這些辦法其實都不是正規的市場競爭手段。當時國有商業企業的體制、機制決定了這些國有企業不可能採取有效的競爭手段,而長期形成的低效率、高成本經營模式,使這些企業也無力開展有力的低價位競爭。所以,效率較高、成本較低的國美進入以後很快就站穩了腳跟並不斷實施企業擴張。
但現在,國美這樣企業的發展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一是加入WTO,國外大零售企業進入中國市場,這些競爭對手有著很高的經營效率和經驗;二是國內企業的機制變得越來越靈活,國有企業,尤其是新進入的民營企業,也會採取過去與國美一樣的低成本、低價位策略進行競爭。所以,再像過去那樣採取對國有企業價格優勢的競爭策略,正在逐漸失去存在的環境。
新形勢下要繼續保持價格競爭上的優勢,仍然必須保持成本上的優勢,這主要取決於規模經營。規模經營主要從兩方面降低成本,一是在經營商品的大批量進價方面;二是在經營產品的運輸、配送方面。
2. 市場營銷策劃案例分析
(1)索尼提出的「創造市場」的本質是創造消費者需求。在這之前是賣方市場內,企業賣什容么,消費者買什麼,所以上市前柯達佔領的絕對的市場份額,他們不思創新,不思進取,安於現狀,索尼為了打開市場局面做了一個有差異的營銷,針對受眾群體劃分產品應用范圍,比如傻瓜照相機等產品。逐步搶佔了柯達的市場份額,有了品牌知名度。獲得了更多的利潤。這一口號實際上是是企業根據市場現狀提出的一種服務理念。
(2)企業想要讓市場跟我們走,首先要做的是最基礎的工作,一方面是有很可觀的消費者的支持,一方面是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兩者缺一不可,然後才能實施其它的策略或者是理念。包括產品的更新換代,質量的保障,營銷團隊的工作,後勤服務的保障。一系列的配套設施必須是建全的。讓市場跟我們,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中,也就中國石油能說出這種話來,或者生產原子彈的廠家能說出這種來。
(3)這一案例對我的啟示是出題者絕對是一個狗屁。
3. 市場營銷學如何分析市場營銷環境
很多外部因素會影響企業營銷活動,比如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在飲食、服裝、居住等方面都各有特點,不同的特點會影響消費者的需求和購買行為。交廣國際管理咨詢分析市場營銷環境,讓大家更好的了解市場營銷環境的特點。
1、什麼是市場營銷環境
2、宏觀環境
3、微觀環境
市場營銷環境是指存在於企業營銷部門外不得不控制的因素和力量,這些因素和力量是影響企業營銷活動及目標實現的外部條件。市場營銷環境由微觀環境和宏觀環境組成。
宏觀營銷環境指那些給公司造成市場機會和環境威脅的主要社會力量,代表企業不可控制的變數,主要包括人口、經濟、自然環境、技術、政治、文化六大環境因素。
人口環境因素主要包括:人口數量、人口增長、人口結構、人口的地理分布密度。
從字面上不難理解人口環境因素,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多少、人口增長的快慢、以及人口結構(主要包括人口年齡結構、性別結構、學歷結構等等)、人口在不同地區的密集程度(比如我國東南沿海一帶人口密集,銷售周轉更快,相應的經濟也會更好)都會影響營銷活動。
經濟環境主要包括:消費者收入、消費者支出、物價水平、居民儲蓄、消費信用等
應該特別注意理解以下概念
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收入-稅款和非稅性負擔
個人可任意支配收入=個人可支配收入-維持個人家庭生存不可缺少的費用(房租、水電、食物等)
消費支出的變化可以用恩格爾系數來反映,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變動百分比/收入變動百分比。食品開支占總消費量的比重越大,恩格爾系數越大,生活水平越低,反之亦然。
微觀環境
微觀環境指與公司關系密切、能夠影響公司服務顧客的能力的各種因素,包括公司自身、營銷中介、顧客、競爭對手及公眾。
企業自身環境影響說的是營銷部門在制訂和執行市場營銷計劃時,必須獲得企業最高管理層的批准和支持,並與其他部門分工協作。
營銷中介包括:供應商、商人中間商(如批發商、零售商)、代理中間商、輔助商(運輸公司、倉儲公司等)
企業管理者雖然能分析認識營銷環境,但無法擺脫環境的約束,也無法控制營銷環境,企業只能研究適應它,才能減少營銷決策的盲目和失誤。
4.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求助!!
呵呵來,在我沒看到第三種源辦法的時候我就已經想到了這種辦法(第四種),不是說我多厲害,而是這種辦法早已是慣用的方法。效果當然很很明顯,下面回答你的問題。
(1)第四種策略非常妥當,首先,加價這種做法會稍微降低原產品的市場份額,新產品的低價出現在與史密諾夫酒爭搶剩餘的市場份額,起到一箭多雕的作用,1能使原產品有更高地位置,2能使公司針對能多的消費人群,3能使史密諾夫酒很快平庸,缺乏競爭力,4還能提高公司的總市場份額。
(2)這個問題其實重復了上面的問題,細分市場增加。
這種問題要是我來作的話,我可能會增加2個到3個新產品(看公司的能力),這樣能更快的,更多的增加市場份額,還能讓史密諾夫酒的市場份額做到最低。痛擊對手。
5. 市場營銷 案例分析題
1)我採納第三個業務員的建議,一個好的銷售人員,要善於思考,善於發現,還要善版於分析,它權不僅發現了新的市場,而且對市場需求做了很好的調研,所反饋回來的情報,最有利於公司開拓新的市場,並作出最適合該地的營銷策劃。
2)確定好目標市場,目標群體,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方式和方法,切入目標市場,並在不同的銷售時期採用不同的銷售策略和定價策略,最重要的是切入目標市場時所採取的宣傳方式宣傳范圍宣傳側重點要選好,要是詳細的展開來說太多了一句兩句也說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