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淘寶開店和微信開店,有什麼區別
微信上不存在「用A服務商就能用微信支付和xxx,用B服務商就不能用微信支付和xxx」。因為微信把介面許可權直接給了商戶,不是給了服務商,所以這種情況根本不會。
在微信開放平台上,只需要選擇產品和服務最好最合適你的那個「第三方服務商」,不需要搭理那些說自己有關系、有特權的騙子。先來對比一下商家在淘寶、微信兩個開放平台上使用第三方服務的場景:
淘寶(微博基本和淘寶一樣)
打開一個第三方服務的網頁,點擊「使用服務」,跳回到淘寶登錄並授權。然後就可以使用第三方服務了。
微信
自己在微信官方後台申請認證、開通微信支付;
再打開一個第三方服務的網頁,第三方token、url、appkey...巴拉巴拉一堆配置數據;
再回到微信官方後台打開高級開發者模式,將第三方服務給的一堆配置數據按照指示填寫進去;
然後,再回到第三方服務後台開始使用他們提供服務。
背景音:微信這個介面配置過程對商戶來說確實是「很糟糕的體驗」。應該盡快把「介面配置過程」自動化起來,不然對商戶來說這個技術含量太高了,完全搞不懂。
(大致可以這么理解)淘寶把「擁有什麼開放介面」的許可權授權給了第三方服務商,商家直接去服務商那裡就自動擁有了介面許可權。而微信直接把介面許可權給了商戶,不管商戶是自己開發應用,還是去用任何第三方,只要把相關介面在自己的後台配置一下就可以了,想用誰的就用誰的不被任何人限制。
淘寶、第三方服務商、商戶,他們之間是三角關系,互相之間都有關聯。微信、第三方服務商、商戶,三者之間是一條直線關系,業務邏輯上「微信不和第三方服務商直接打交道」。
淘寶上的第三方服務商,需要到淘寶的後台申請服務資質(淘寶上部分還需要交納保證金,而且必須入駐聚石塔);微信上的第三方服務商不需要直接和微信打交道,支付寶教商戶怎麼配置自己的介面數據。
會產生這樣的兩種區別的原因
微信是一個「信息系統」,無法「一個信息指令同時交給N個第三方一起處理」。微信比較合適直接將介面給商戶,由商戶來選擇一家處理信息的服務商。
所以,在微信官方後台只能選擇要不由官方的編輯模式處理信息,要不配置「第三方服務商的介面數據」,而且只能配置一個。
而淘寶則不需要考慮這么多,它是一個「交易系統」,處理的多是「數據問題」,商戶同時使用多個第三方服務的時候一般都不會沖突。而且商戶確實也需要同時使用ERP、OMS、TMS、CRM等多個服務。
兩種方式的優劣
淘寶模式優點:
1、授權第三方直接擁有介面,第三方可以直接幫助商戶開通各種服務,這樣其業務推進速度快。
2、介面管理上,管好第三方的介面使用就行了,商戶的情況不需要有太多把控。
3、第三方賺錢了,向第三方分成更簡單。
4、商戶使用門檻低,簡單方便。
淘寶模式的缺點:
1、容易出現腐敗。第三方到處找關系送禮,要特殊介面,要推廣政策。
2、創新范圍局限於第三方,開放之後百花齊放的想像空間小。
微信模式的優點:
1、完全扁平化,公平一體化。在微信如此火熱的時候,將決定權直接給予商戶,多少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情管理」和「內部腐化」。
2、讓每個商家自己擁有畫筆(jiēkǒu),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創作,選擇第三方的主動性更強,百花齊放,未來整個平台的創新動力和想像空間更大。
微信模式的缺點:
1、第三方不能直接擁有介面許可權,只能「幫助和協助商戶自己去申請」,初期市場推進速度慢。
2、對商戶的門檻太高,很多商戶搞不懂不明白,於是不申請不使用公眾號,只用個人號跑到朋友圈用一些垃圾軟體玩垃圾營銷去了...
⑵ 簡脂虎淘寶銷售的和微信銷售的有什麼區別嗎
有,前者是原始版本,後者是創業版,創業版的技術由國家專利認證,而且是微生物的原理,總體來說比較先進。
⑶ 微信電商跟淘寶電商有什麼區別
首先,我想問句,到底什麼是微商?相信有一半以上的朋友會說,在微信上賣東西的唄。
其實不然,微商只是移動互聯網的一個產物,存在於任何一個移動互聯網載體上,它將傳統方式與互聯網相結合,實現的一個資源整合。
只不過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大部分流量都被微信抓去了,所以大家感覺移動互聯網載體好像就只有微信了。我在這里做個解釋的目的是避免大家只在微信閉門造車,比如我就有幾個朋友在陌陌和其它APP上開了小店,幾個月下來,小生意也是做得紅紅火火。
那麼,微商與傳統電商的區別是什麼呢?在我看來,最根本的區別是購物場景不同。
拿淘寶跟微信朋友圈小店做個例子。每當我們在登陸淘寶前,每個人心裡往往是抱有一種購物目的。比如天氣冷了要添件衣服,男朋友生日了要買個禮物諸如此類。而微信購物大多數時候恰恰相反,我們往往是在吃飯休息時間刷個朋友圈,無意看到一件很動心的東西然後才產生的購買動機,這是一種無意識的購買。
嗯,沒錯,微商大多數做的是「碎片化時間的買賣」。而很多人說微商主要做的是「信任買賣」、「社交電商」,我覺得權重並沒有那麼明顯。阿里除了沒有社交基因,其它的它都可以完美做到。
「社交電商」只是微商的一種運營模式,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證明了這個模式的可行性,但它是否真正的可以成為主體模式還是值得我們思考,至少我身邊做起來的微商(包括我自己)都是用傳統的電商運營模式。
在我更多認為,微商之所以在這兩年能夠成為風口上的那頭豬,其實是近年來智能手機的迅速崛起,正好趕上了移動互聯網這股流量的風口而已。當潮水褪去後,最後誰在裸泳自然一目瞭然。
當把微商「社交電商」這件華麗的衣裳脫掉之後,我甚至大膽地認為,微商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不信你看!我給你普及一個驚人的數據。目前為止微商只佔中國電商整體份額1%不到,阿里一家佔了中國電商市場份額80%以上,其他的被京東,唯品會,國美等瓜分掉了。
你肯定會說,「不對啊,你看某某大師可不是經常說他哪個哪個徒弟月入十萬,月流水百萬嗎?」等等,我倒杯水,回來再慢慢跟你說。
我介紹一下我朋友圈的某位「大師」,名字就不公布了,據說是XXX第一人。這年頭,頭銜沒個「第一人」「創始人」之類的都不好意思出門了。
每天他的朋友圈都會發一些在其他平台拾人牙慧的東西,或者一些成功學的雞湯,偶爾透露一下這個圈那個圈的一些小道消息(其實都是轉發另外「大師」的朋友圈信息)總之都是一些正確且沒用的廢話屁話。
他這樣做其實是為了聚集人氣,還真有不少土老闆,剛畢業的大學生和家庭主婦們上鉤。尤其家庭主婦,這是個很特別的群體,他們往往很多本身見識不廣,缺少知識體系,喜歡貪小便宜,往往不甘於平庸而想追求一份事業實現個人價值。
某天在朋友圈看到隔壁村的趙大虎曬了很多誘人的支付寶流水圖後,心裡就呆不住了。這些「大師」把「微商」神話化是正常的事兒,這可是他們的飯碗,所以只要微商有一個賺到錢了,他們就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放大這個成功案例。不過現在理性的人越來越多,道理大家都懂,但一萬個「不可能」依然抵不過一個可能性的魅力,這些「微商大師」我更願意稱他們為心理學大師。
潑了這么多冷水,其實微商上確實有幾批人賺了錢的。第一批毋容置疑是面膜黨。他們打著「月入十萬不是夢」的口號圈地圈人圈錢,但面膜90%都到不了終端客戶手上,全被積壓在代理商這個節點。沒有實現一個流通閉環的買賣註定是一個零和游戲,有人賺錢的同時必然有人虧錢。所以,賺錢的永遠只能賺第一波,然後拍拍屁股走人。
我重點說一下第二批。
他們是一群實實在在做買賣的人。他們有優勢的貨源,有一定的文案能力,運營能力,客戶資源以及其他渠道資源。這種人,其實無論轉移到哪個平台,我相信他們都能把這個買賣做成。
我也屬於這類賺了錢的群體,是做另外的互聯網項目轉行過來的,團隊本身具備一定的推廣渠道(就是大家說的如何加粉絲)才決定投入這個行業。沒有正確的模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模式。這是經商之道,而不是今天看個馬雲說,明天看個史玉柱自述後,就全身打滿雞血照葫蘆畫瓢。
我們來看個公式,營業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次數。如果在四個因素中你一個優勢都不具備,我奉勸一下慎入。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四個因素:
第一點,決定流量的是看你有沒有一定的推廣渠道。比如你有一家服裝實體店,每天進入你店的人你都推薦她們加一下你的微信,這就是一種渠道。千萬別相信什麼做熟人的生意,如何如何靠口碑傳播這種正確沒用的廢話。我過來人,信我沒錯!
第二點,決定轉化率的就是看你的文案能力,讓別人信任你,信任你產品的能力,這需要一定的EQ以及獨立思考能力。那種整天復制粘貼上家文案,轉賬圖,買家對話圖的請自覺退下。
第三點,客單價與你的產品定位有關。
比如你是做珠寶的,但你的流量入口都是大學生,那我給你5萬粉絲我也保證你一年也賣不出一件。再有,同類產品決定客單價的是你的產品是否屬於一手、二手還是三手貨源。如果你沒有一手貨源,那你有沒有辦法做出產品溢價?
比如你是賣服裝的,你的雖然不是一手貨源,但你能給大家提供很好的搭配審美建議;又或者你有很好的售前、售中、售後服務,這也屬於你的軟品牌。
第四點,復購率就與太多太多有關了,比如你的產品品質、產品價格,你的售後服務等。
聽了這些,你可能會說,「我雖然這些優勢暫時都沒有,但我願意努力地去學。」嗯,對於真正有夢想的人我是非常敬重的。我說下我讀書時代的一個例子,在初中高中那個年代,身邊同學普遍都有一個清華北大名校夢,每個人都相信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但最終多少人圓了自己的名校夢呢?還是二本?三本?甚至中途而退的呢?我並不是想潑冷水,只是想大家永遠記住的一句話,「成功,永遠只屬於一小部分人。」這是這個社會幾千年形成的叢林法則。
你肯定不耐煩了:瞎扯了這么多,那微商在你看來有沒有前景呢?我先說句題外話,不單單是互聯網行業,整個市場經濟,永遠都是「流量為王」,不信你看為什麼肯德基總要開在人流大的場所而不是開在你家的小區。
「去中心化電商」確實是未來的一種趨勢,但它不代表著「去流量化」,它只不過是利用微信這樣的社交平台將流量沉澱下來了而已。
「目光聚集之處,必有商機。」微信以5億用戶目穩坐中國最大移動流量入口,陌陌也坐擁著1億多用戶,這些app裡面肯定潤藏著巨大的商機。現在的市場就像歷史上的戰國時期一樣,百國紛爭,未來幾年,肯定會出現戰國七雄、秦始皇這樣的角色。
就像當年的互聯網行業,經過數十年的大浪淘沙,最後形成BAT(網路、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三大壟斷陣營。又如當年的C2C淘寶,最終會被B2C天貓、京東等漸漸取代一樣。
風停後,一個個被吹上風口的豬也終歸要掉下來。再強的互聯網思維,終要回歸產品本身。在一切都是充滿未知的路上,產品是面對未來一切不確定方向的唯一正確方向。不要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多去想一下,你是否能夠成功!
⑷ 微店跟淘寶有什麼區別呢
1、公司主體不一樣
淘寶是阿里巴巴旗下的購物平台,提供各類服飾、美容、家居、數碼、話費/點卡充值等數億優質商品服務,同時提供擔保交易(先收貨後付款)等安全交易保障服務,並由商家提供退貨承諾、破損補寄等消費者保障服務。
微店是由北京口袋時尚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手機開店平台。
2、推廣方向的區別
淘寶店經營,顧客大多都是陌生人。一個消費者進到一個網店,仍然和進到一個實體店鋪一樣,銷售員是誰不重要,決定購買的因素仍然是品牌和價格。也就是說,淘寶店裡買賣發生在陌生人之間,信任仍然以品牌為基礎。
而微店經營則不然,除了被廣告吸引到店的顧客外,還有不少顧客是手機APP中的朋友、熟人和同事,他們是潛在客戶。很多微店店主都把營銷重點轉移到了自己的微信好友圈中,在好友里建立起熱客、回頭客,其利潤也是非常可觀的,而且一旦生產品問題、質量問題,也會比陌生人好說話得多。
3、運營模式不一樣
微店是提供讓微商玩家入駐的平台。有點類似PC端建站的工具,其不同於移動電商的App,主要利用HTML5技術生成店鋪頁面,更加輕便,商家可以直接裝修店鋪。
淘寶是移動虛擬電商時代,主要是提供平台進行線上銷售。
⑸ 微信銷售和淘寶電商有什麼不同,在策略上如何把握
淘寶復是購物方式、微信是生活制方式,生活方式涵蓋購物方式。如果正常發展下去,超過現有電商平台是有可能的。但未來的事,我們不能憑空猜測,我們只能拭目以待。早年的PPG,是否有人了解。當年被無數人看好,現在是中國電商十大失敗案例之一。早年的凡客,被吹的如何如何,今天鳳凰涅槃、否極泰來了嘛。國際的亞馬遜進入中國,每年的營業額增長幾何。說這些只是想說一個觀點:要冷靜看待這個問題。
⑹ 微信小程序跟淘寶有什麼區別
淘寶屬於第三方電商平台。電商型小程序與第三方電商平台相比,區別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競爭度
傳統電商:傳統電商已經發展了很多年,匯聚了很多商家,同一種商品有很多商家都在銷售。在這個前提下,當客戶購買某件商品時,就會不斷地比價比貨。當消費者在重復「搜索、比價、思考」等動作時,對比到最後未必就會選擇你。
小程序:不同於傳統電商模式,小程序是商家的「私域」平台,因此就不存在競爭關系。在這個前提下,客戶進入小程序後,在選擇需要的商品後,就會直接下單。對於商家而言,大大降低了客戶流失率。
二、成本對比
傳統電商:入駐電商平台,需要交納保證金1000元,每筆交易需要抽取7%—8%的傭金(不同的品類費率不一樣)。此外,商家若需要做推廣,往往還需要花費一筆不菲的廣告費。
小程序:除了前期的開發費用之外,幾乎沒有其他費用,而且還不用每筆交易都被抽取傭金(當然,提現手續費另計)。此外,基於微信的用戶數量,再加上小程序自帶的各種營銷功能,商家往往無需花費太多營銷推廣費用。
三、流量對比
傳統電商:企業和商家若入駐電商平台,往往只能依靠平台帶來的流量。
小程序:在微信中的入口非常多,例如:附近的小程序、小程序碼、微信搜一搜、群分享、好友分享、公眾號關聯、推送等五十多個的入口。這些入口有助於企業更好的獲取流量,從而進行轉化、變現。
⑺ 微信里的購物跟淘寶有什麼區別,那個好
在淘寶購物是不能使用微信支付的,只能使用支付寶支付的。如果淘寶能夠使用微信支付,要支付寶是做什麼的啊!想想就知道了。
⑻ 微信營銷和淘寶微信的區別
微信營銷就是用微信做營銷啊,現在很多店老闆都在做的,維護客戶關系。
⑼ 微信營銷和淘寶營銷有什麼區別 哪位大神幫忙解答一下。。。
微信營銷的范圍小,做的是感情營銷,淘寶營銷的范圍大,並且淘寶營銷好做些,畢竟這個平台比微信成熟
⑽ 網路營銷和淘寶有什麼區別
前者是屬於電子商務的一個方向,後者是一個平台,第一個平台都需要網路,營銷。所以這個,是相互相存的,不能說是有什麼區別。
有平台,就離不開方向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