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葉茂中怎樣做營銷策劃
別以為葉茂中是神人,策劃一個企業就成功一個,其實不是。他說,「創意的80%,是靠腳走出來的,20%才是策劃人的智慧」。這個非主流的營銷大師,用一種帶有狼性特徵的營銷戰略、戰術,幫助200多家中國企業成功的同時,詮釋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任何一個企業危難之時,只要洞察需求,並拒絕平庸的競爭方式,總會有出路。 「不比稿,不議價,不主動找客戶!不管你的企業規模是大還是小,策劃費對誰都一樣。附註,你還必須親自到我辦公室來談。」 按照葉茂中的話說,他在做策劃的時候,堅守兩條底線:第一、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第二、沒有好創意就去死。這大白話聽起來,讓人非常舒服,讓那些出了策劃費的老闆,心裡有了底。 事實上呢?經過被葉茂中策劃過的公司,幾乎都一飛沖天:小企業變大企業,大企業變超級企業。不過,只見葉茂中創意,卻不見葉茂中如何創意。就以好孩子、珀萊雅、三一重工等三個品牌的案例,看看葉茂中到底怎樣搞營銷策劃? 策劃的第一步:靠腳 本土著名的兒童品牌好孩子,在2010年香港上市後,旋即遇到了麻煩,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宋鄭還,找到葉茂中的時候,傾訴了自己的苦惱:「盡管好孩子有高達95%的品牌知名度,但並不能有效轉換成銷量,尤其是在童車產品上,好孩子只佔整個市場份額的25%,和品牌知名度不相配。」 「 我很痛苦,找我的企業都是有問題的企業,不是業績下滑,就是銷量不漲。」葉茂中就是給企業看病的「醫生」,不僅收費看病,還要給企業葯到病除。 首先,葉茂中顛覆了同類策劃公司拿錢後,只討好客戶的做法,他認為一個好的營銷策劃,應該按照消費者需求第一,客戶訴求第二的設計原則。用葉茂中的話說,「創意的80%,是靠腳走出來的,20%才是策劃人的智慧」。因此,在整個營銷策劃中,葉茂中及其團隊的時間耗費,80%用在了市場調查。 對這個階段,葉茂中稱之為「從調查走向洞察」。為了和正統的市場營銷學比對,《經理人》翻閱了知名營銷大師、美國德州大學教授卡爾·麥克丹尼爾(Carl McDaniel)的論著,以及國內多位營銷教授的論著,最後發現,在解釋消費者行為上,理論專家們均沒有把「需求從哪裡來」這個問題擺在核心位置上。這個問題,又恰恰是葉茂中給客戶提供營銷戰略的首要前提。 在葉茂中看來,給企業做營銷策劃之前,最難、最耗時間的就是:要知道企業自己要干什麼。因為,有些企業可能連自己都沒有弄清,葉茂中就必須為他找答案。而答案的路徑就是讓企業產品去匹配市場、用戶的需求。 當然,在通過調查找答案過程中,葉茂中有一套自己多年實踐中總結的工具組合,比如:二手資料法(收集現有的信息資料),包括電話、郵寄、人員、入戶、攔截、座談、電腦的訪問組合法,實驗法(測量數據信息變數對其他變數的影響)等等。 以好孩子為例,通過以上調查工具,費時2個多月後,最終對好孩子童車的需求調查數據出爐了。在「購買童車關注的因素」這一子項的結果顯示:「安全性」為72.6%,其次的「車子需用」和「性價比」分別為46.7%、46.3%,而一些舒適度等功能需求指數,均在20%以下。按常理,一般的營銷策劃公司,在下一步制定營銷方案上,一定會選擇「安全性」作為營銷策劃主攻方向。但,葉茂中把眼光從一大堆數據轉移出來後,提出一個「消費者圈套」的論點,他認為,消費者有時嘴巴說一套,行為上很可能是另一套。 當策劃團隊一致認定「安全性」指標的時候,葉茂中突然問:「童車真正的使用者是誰?」「當然是兒童!」「兒童要的是什麼體驗?」葉茂中向《經理人》打開這份好孩子童車問卷總結表的時候,指出其中的奧秘:去除所有來自父母的需求,剩下的是不會說話的兒童的需求,排列第一位的就是「舒適度」。這就是葉茂中提到的「從調查走向洞察」。 接下來的創意就順其自然。葉茂中製作了這樣的廣告片:當一位媽媽把哭鬧的小孩從原來的童車上,放在好孩子童車上時,小孩非但不哭,而且一腳還把原來的童車蹬掉。
『貳』 益合營銷挺厲害的,像葉茂中、苗慶顯這樣的營銷大師是怎樣做營銷策劃的
營銷主要還是靠經驗積累,以及營銷洞察,當然還包括對市場的了解和包括,以及對資源的協調能力和掌控能力。
『叄』 葉茂中的營銷策劃怎麼樣
我偶然的機會接來觸到了德波諾的創自意思維理論,也就是著名的水平思考法,和橫向營銷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在市場的不斷細分下,再挖掘利潤繼續就是挖掘墳墓,此時需要對我們的邏輯進行顛覆,將產品的不確定性變成一種品牌象徵,一旦成功,價值不可估量。
『肆』 葉茂中營銷策劃的廣告詞是什麼 啊
推薦葉茂中營銷策劃的部分廣告詞案例
案例1:抓住機會,你就紅
—「紅了網路飯飯」全案策劃記實
繼2005年春季糖酒會「飛兒」饃片「一飛沖天」之後,葉茂中營銷策劃機構策劃的「紅了網路飯飯」,在濟南秋季糖酒會上,再次「紅遍天下」!
案例2:「飛兒」饃片一飛沖天
作為休閑食品的新星,「飛兒」饃片一亮相便得了個滿堂彩!
2005年3月的成都糖酒會,彷彿是專「飛兒」准備的舞台。會上「飛兒香饃片」一飛沖天,招商現場十分火爆。截止到3月23日,「飛兒香饃片」招商訂貨額已經從幾千萬迅速飆升到1.5億,糖酒會期間,經銷商預付到款達到一千多萬元,創造了今年糖酒會上的一個奇跡。3月22日上午,飛兒香饃片的招商說明會由姜昆主持,葉茂中到場對「飛兒香饃片」市場前景進行分析演講,形象代言人范冰冰參加互動,吸引了近2000名經銷商到會…
案例3:好朋友,永遠不氧化!
《燕京啤酒粵西攻略》
廣東、作為中國最為富庶的地區之一,啤酒的產量僅佔全國的6.l%,利潤佔全國啤酒行業利潤總額的四分之一,名列全國第一。無疑所有有實力的啤酒品牌的必爭之地!所以、啤酒業內甚至有這樣的說法:得華南者,得啤酒天下!
案例4:「真功夫」是怎樣練成的
—「真功夫」全球華人餐飲連鎖全案策劃紀實
市場告訴我們事實,卻不能代替我們思考。在中國快餐業中,雖然我們耳邊常充斥著「麥當勞和肯德基兩大快餐巨頭」等等的字眼,可是中式快餐竟然占據著超過西式快餐4倍的市場份額。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口「大鍋」內,竟然沒有真正的「領導者」。整個品類市場成長處於啟動期,品牌集中度非常低,這意味著中式快餐市場存在著巨大的機會。中式快餐品類的主流地位必然決定了——當上中式快餐的領頭羊,也就能成為中國快餐業的霸主。
案例5:男人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
——柒牌男裝策劃紀實
80年代以來,消費者成長的歷史,就是中國男裝一步步發展的歷史。在傳播層面,服裝從賣「保暖、禦寒」到賣「裝飾」,最後到賣「品味和文化」,處處體現品牌的優越性;而同時,在其他競爭層面,價格戰、渠道戰、促銷戰此起彼伏,競爭環境越來越白熱化,企業如何突破?如何建立持續發展的競爭力?都是服裝企業想做大做強的關鍵點。
案例6:大紅鷹--勝利之鷹
---大紅鷹煙草品牌塑造工程
從一堆的文字、意象中發掘一個最適合品牌的概念,是一個復雜又痛苦的過程。太多的誘惑,太多的干擾,太多的選擇,太多的取捨,太多的深的或淺的、近的或遠的測試,還有不得不冒的風險--創意本身就是嘗試,就是勇敢地冒風險。想做安全分子,就只能永遠循規蹈矩永遠淹沒在時間的沙礫里。
案例7:瑩朴--你還想脫多久
瑩朴防脫洗發水其實是中年人使用的一種產品,因為更多的「脫發」發生在中年人身上。但在推廣傳播的時候,我們卻將傳播對象定位在時尚前衛的年輕人。看起來是風馬牛不相及,實際上是有理由的。
案例8:悄悄豆--不要悄悄吃
廣告做得好不好,最簡單可以用「三個一」來衡量:一句打動人心的廣告詞、一張簡潔有力的平面、一支到位的TVC(影視廣告)。因為消費者能到的只有這些,其他的做得再好,消費者看不到。
案例9:蒙牛隨變冰淇淋--隨心所欲,想變就變
喜新求變顯然是小孩子最顯著的特點之一,特別是十歲左右的孩子,對動漫的狂熱充分顯現了他們愛幻想的童心。甚至有許多孩子喜歡模仿著名的動漫人物,哈里·波特的帽子和掃帚流行一時就是一種印證。
『伍』 穆兆曦、李光斗、 葉茂中都是搞營銷的吧都屬於國內著名營銷策劃、品牌戰略的專家人物。誰更加厲害一點
華紅兵 北京華紅兵營銷院院長
何學林 何學林大策劃室首席策劃
蒼 石 奧古特品牌營銷(上海)咨詢機構首席策劃
高 峻 梅高(中國)創意咨詢公司董事長
李光斗 中央電視台品牌顧問
葉茂中 葉茂中策劃公司董事長
朱玉童 深圳採納策劃機構總裁
翁向東 上海傑信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策劃總監
王志綱 王志綱工作室總策劃
餘明陽 上海交通大學品牌研究所所長
譚新政 北京五洲創意營銷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
何 慕 上海聯縱智達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路長全 北京贊伯營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柳燃 蜥蜴團隊策劃總監
『陸』 葉茂中、李光斗、高春光被稱做廣告界策劃營銷大師其它的請潔身自愛,高春光以前是留學馬來西亞的博士吧
高春光不了解,李光斗從接觸來看,實在算不上什麼大師,第一是肚子里的內東西有限,而且系容統化理論化的模式也還沒出來,他要把精力從自我炒作轉移到踏實做事方面,可能會好點。
老葉接觸的比較多,雖然現在他的玩法都被復刻爛了,但不可否認,當初他那一套高舉高打的忽悠經確實有效果。不過老葉近幾年也沒什麼新玩意兒了,隨著市場的成熟,他那一套東西快玩不轉了。當初忽悠忽悠江浙東北民企還可以,目前看,很難了。
營銷這條路,老葉這批人已經基本走絕戶了,國內的所謂營銷策劃公司,靠品牌兩個字就能忽悠幾百萬單的年景已經過去了。
『柒』 葉茂中:如何成功的塑造品牌
品牌必須要有附加值,必須強化品牌的核心價值,沒有核心價值的品牌就像沒有人格魅力的軀體一樣,沒有自己的價值觀。很多中國品牌在這一點做得很不夠,它們的核心價值沒有打造出來。 問:從您這么多年的實務操作經驗看,中國的品牌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葉茂中:中國的品牌發展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品牌認知的啟蒙期,從改革開放開始以後持續到上世紀90年代初。改革開放初期,企業的競爭環境不是很激烈,市場還有很多待挖掘的機會,國內企業普遍規模不大,實力也不強,中國的企業家和消費群體對品牌都是一知半解。這個時期有一批企業家先知先覺,嘗試著去打廣告。例如,春蘭空調是上世紀80年代開始打廣告,結果迅速成為中國空調的銷量冠軍,也成了中國家電的第一品牌。但是這個時期,無論是廣告從業人員,還是企業本身,品牌意識都不強,企業家並非從專業的角度來思考品牌,只是憑著感覺要打廣告,利用廣告來提高企業的知名度。 第二個階段是品牌的發展時期,大體上覆蓋上世紀整個90年代。這個時期企業的競爭比較激烈,有一些企業已經具備較大的規模和實力,消費者也已經開始有了品牌的意識,不僅僅只認品牌的產地了,不像80年代初期尤其是70年代的時候,消費者買東西只認上海產地就行了。這個時期的企業已經不再停留在打廣告了,許多企業逐漸意識到品牌塑造的專業性要求,對品牌的訴求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意識。 第三個階段是品牌國際化的醞釀時期,從2000年開始持續至今。隨著中國加入WTO,經過原始資本的積累、技術水平的提升和市場環境的磨練後,中國企業逐步成熟起來,再加上國際知名品牌的全面進攻,中國企業和中國的企業家們開始認識到國際競爭的緊迫性。而從國家政策上來說,中國也積極鼓勵企業走出去,這也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化進程的熱情。 2000年開始,在經濟學家中間有一種觀點,和平時期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企業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品牌與品牌之間的較量。這樣的觀點也激發了中國企業家的自豪感和民族責任感,他們開始認識到,有沒有中國自己的品牌,能不能在國際上立足,已經不是一個企業的問題,而是關系一個民族尊嚴的問題。 第四個階段就是品牌國際化的融入時期。現在雖然TCL、華為、海爾、聯想都走出去了,但實際上,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還處在初級階段,只有為數不多的企業真正參與到了國際化進程中。中國產品很早就進入世界市場了,不過之前做的多是OEM、ODM,自有的強勢品牌很少。隨著國際品牌和國內品牌的加速碰撞,品牌與品牌間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中國品牌大批量地、真正地融入世界品牌競爭的潮流中,大概是未來十年的主題。 問:中外企業的品牌差距,主要表現在哪些地方? 葉茂中:第一是時間積淀。國際上一些知名品牌的塑造,基本上都在50年以上,甚至幾百年之久,這種通過時間積累出來的品牌效應,我們國內的企業不可能在三五年之內就能迎頭趕上。即使我們的產品有創新能力、企業家有出眾的管理能力,再輔以大量的廣告、策劃投入等,中國企業的品牌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含蘊一個歷時百年的品牌所凝結的歷史信息。 我們看到,一些國際品牌在中國從來不打廣告,但在這么悠長的品牌塑造過程中,這些品牌通過電影、電視等媒介的輾轉口碑,已經深深地印入消費者的內心。當消費者接觸到這些品牌時,就會感受到一種由時間累積所釋放出來的力量。這個差距是現在國內品牌與國際品牌的現實,而且短時期內也是難以彌補的。所以中國的企業家,在品牌塑造的追求中,要正視這個現實困境。 第二是觀念差距。企業觀念的發展,本身要受制於企業經營的發展。現在,許多中國企業都認識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但在面臨生存和發展的時候,這些企業的現狀決定了它們無法去堅持品牌的追求。觀念要建築在企業發展的基礎上,對於主要追求生存和發展的企業而言,當碰到銷量提升和品牌建設相矛盾的時候,它們肯定去抓銷量。當然,很多時候品牌的提升也會帶來銷量的提升,但在兩者不可得兼的時候,企業往往更注重銷量。 問:消除這些差距有哪些有效的途徑? 葉茂中:中外品牌有現實的差距,但中國企業並非無可作為。首先可以通過技術層面來彌補現有品牌的不足。進入網路時代以後,新技術的生成和推廣大大加速,如果企業在技術的追求上有一定的成色,現有品牌就可以更深入地融入全世界的潮流中。華為在跟世界級的企業競爭的時候,它的技術就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華為在全球市場高的地位,主要就得益於它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在技術這個層面上,此時100年的企業跟5年的企業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可能華為的品牌還是遜色於國外同類企業的品牌,但是華為的技術可以淡化這個差距,同時帶動品牌的發展。 當然分開來看,從傳統的產業如服裝業、餐飲業來說,國內的品牌還沒有任何一個能跟華為在世界上的地位相若。例如中國的餐飲文化綿長悠遠,全聚德也是中國餐飲的一個特色品牌,但為什麼全聚德無法復制到全世界?從技術上來說,全聚德和麥當勞、肯德基的差距就在於,它無法解決標准化的問題。因為烤鴨有技術,技術的主導者是廚師,如果全聚德要開一萬家的連鎖店,就意味著它至少必須擁有一萬名烤鴨師傅,這就比較難。所以,從技術上來說,中國的餐飲在技術的革命上沒有做到位,因為無法解決復制的問題,也就無法做到全球連鎖。但是,傳統行業也可以轉換思路,進行品牌困境的突********.com破。還是從餐飲業來說,我們剛好有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這家企業就是「真功夫」連鎖。「真功夫」原來叫「雙種子」,是廣東長安鎮的一家企業,我們建議它利用蒸的技術,將所有的東西配料全都准備好,只要蒸三五分鍾就可以了,通過蒸的方式,真功夫避開了關於廚師技術的問題,初步具備了全球連鎖的可能。 此外,從品牌強化的角度看,當時我們認為,「雙種子」這個品牌有問題,因為它的文化附加值比較低,如果要將這種餐飲連鎖做到全球,必須對品牌進行革命。實際上,品牌管理關鍵就是要找到它的附加值,從全球連鎖的發展趨勢考慮,我們最終決定將中國的功夫文化和這種餐飲模式結合起來,將「雙種子」改名為「真功夫」,並搶佔了「李小龍」這個形象資源。 中國企業的品牌管理,最大的困境就是受制於企業實際。對於傳統行業,可以嘗試在技術上進行突破、轉換思路,同時要善於結合中國的優勢文化,在技術上和品牌的附加值含量上,雙管齊下就比較容易成功。現在,「真功夫」已經復制到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在全國擁有150多家分店,而且馬上就要在香港上市了,還准備在美國設立第一家海外連鎖店。 問:「真功夫」巧「傍」中國的功夫文化,強化了消費者的品牌認知。現在許多中國企業也熱衷於「傍」體育,意欲通過體育營銷提升品牌形象和影響力,您如何評價這種行為? 葉茂中:對於現在普遍處於弱勢的中國品牌而言,「傍」是一個有效的途徑。而且中國文化綿長深遠,中國企業「傍」中國文化,也是企業提升品牌力的應有之義。我經常說國內企業要善於「傍」,比如中小企業不可能一夜之間塑造一個品牌,品牌是長期的,但是可以「傍」,最基本的如「傍」熱點,「傍」得好的話,至少可以在短時期內迅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銷量。「真功夫」背靠中國的功夫文化,而中國的功夫文化無論在內地、港澳台地區,還是東南亞一帶,甚至在全世界都是知名的,「傍」上功夫文化,就會給消費者一種歷史的錯覺,甚至讓消費者自覺地將他們對李小龍的感情投射在這個餐飲品牌上。「真功夫」做的是中式餐飲,「傍」上功夫文化也透露了我們的野心,表現在名稱上就是「真功夫」全球華人餐飲連鎖,通過這個品牌,我們既想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全球連鎖代表,也想以此為載體,進一步在全球推廣中國的優勢文化。 對於企業做體育營銷,我想從國家層面上來說也是很有意義的。中國的品牌為什麼很難打到全球市場,尤其是成熟的歐美市場?這不僅跟企業產品本身有關系,而且跟中國這個國家品牌也有關系。由於中國近代的特殊歷史,以及前期出口導向的產品基本上定位在低端層次,所以現在許多中國品牌走到國外,經常會喚起國外消費者的不良形象聯想。實際上,中國走出去的品牌,某種程度上都代表著中國這個大品牌。因此,企業對奧運會、亞運會等體育賽事的熱衷,拋開企業本身的「體育-品牌」聯動效應不說,這些賽事在中國的舉辦,本身就釋放出一個信號:中國是世界大國,中國是世界強國。當中國的大國形象在全世界真正樹立起來以後,將來中國品牌走向國際,也將得益多多,更容易收到認可。反過來說,現在已經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和品牌,如果他們在國外市場受到了認可,這也將對中國的國家品牌產生積極的影響。 問:現在中國的奢侈品市場也有很大潛力,並吸引了許多國際奢侈品企業的關注,您如何看奢侈品品牌? 葉茂中:全球奢侈品品牌,基本上都有很厚重的歷史積淀,新興的奢侈品品牌非常少。中國在奢侈品品牌上非常吃虧,因為我們沒有時間上的積淀。另外,奢侈品都有很高的附加值,他能帶給消費者文化上的強烈滿足感。 對於我來說,我是藝術品收藏愛好者,我認為全世界最大的奢侈品就是藝術品,只要跟藝術品比起來,再奢侈的東西都不奢侈。在全球奢侈品市場上,中國的分量還遠遠不夠,我們應該嘗試著將中國的藝術打造成世界的奢侈品品牌,向全世界推介中國的藝術大師,比如吳冠中。如果要推廣中國,打造中國的國家品牌,我覺得藝術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問:成就品牌,您認為最關鍵的要素有哪些? 葉茂中:第一,品牌必須要有附加值,必須強化品牌的核心價值,沒有核心價值的品牌就像沒有人格魅力的軀體一樣,沒有自己的價值觀。很多中國品牌在這一點做得很不夠,它們的核心價值沒有打造出來。比如說賓士的尊貴,寶馬的奔放,這些都是品牌附加值的體現,而缺少這些附加值的汽車,即使做得一模一樣,也只是缺乏生動的物質形態而已。再比如茅台(600519,股吧)酒和五糧液(000858,股吧)的比較,茅台是國酒,茅台對酒的品質抓得非常嚴苛,而且茅台人對於自己的產品都有「國酒」的自豪感。茅台承載的品質和文化信息,已經灌輸到茅台人的血液里,這是五糧液很難超越的地方。 第二,品牌貴在堅持。中國原來有很多品牌的核心價值很好,但是不能堅持,經常在品牌塑造中隨風搖擺,今天用這個表達手段,明天用另一種品牌訴求,策略換了,方向換了,核心價值就沒了。其實品牌的定位就是有舍有得,定位肯定要犧牲一些東西,然後聚焦於核心價值。隨風搖擺的品牌,一定不可能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只有那些堅持定位的企業,才能成就品牌。
『捌』 李光斗、葉茂中、高春光都屬於國內著名營銷策劃、品牌戰略的專家人物。
葉茂中,資深營銷策劃人和品牌管理專家,與李光斗、高春光並稱為21世紀中國廣告界的策劃三雄。
葉茂中,資深營銷策劃人和品牌管理專家,與李光斗、高春光並稱為21世紀中國廣告界的策劃三雄。葉茂中陽剛如火,善於廣告定位,堪稱策劃之霸。李光斗時尚如風,擅長品牌優化,堪稱策劃之儒。高春光揮灑如雨,熱心公益事業,堪稱策劃之俠。
葉茂中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maozhongch
高春光的博客:http://evan5188.blog.163.com/
『玖』 請問:盧永峰、李光斗、葉茂中都屬中國著名營銷策劃領軍人物。
是的。盧永峰是索象策劃集團創始人,擅長整合營銷,李光斗就比較擅長故事營銷,葉茂中就拍廣告厲害。他們仨都是國內目前知名的策劃大師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