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杭州市滴滴新規定
1.在本市注冊登記,使用性質登記為「預約出租客運」的7座及以下乘用車;
2.燃油車車輛軸距達到2700毫米以上或者車輛購置的計稅價格在12萬元以上,新能源車車輛軸距達到2600毫米以上或綜合續航里程達到250千米以上;
3.車輛使用年限不超過5年,行駛里程不超過60萬公里;
4.車輛技術性能符合環保和運營安全相關標准要求;
5.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車輛衛星定位裝置、應急報警裝置;
6.不噴塗巡遊出租汽車標志標識、不安裝頂燈裝置。
也就是說,網約車必須是浙A牌照。另外,車輛需變更使用性質,登記為「預約出租客運」。相關部門現正在積極准備。總體看,杭州網約車車輛檔次偏低。今年上半年統計,全市網約車數量約30萬輛,60%以上每天訂單在4單以下,專車補貼下降後,數量趨於平穩,而且很多司機注冊了但沒有營運。政策實施後怎麼樣還要看實際情況。接下來會不會有新司機和新車輛加入,關鍵看網約車有沒有錢賺和市場吸引力。
哪些人能做網約車司機
1.杭州市戶籍或者在本市取得《浙江省居住證》6個月以上;
2.有三年以上駕齡;
3.無交通肇事犯罪、危險駕駛犯罪記錄,無吸毒記錄,無飲酒後駕駛記錄,最近連續三個記分周期內沒有記滿12分記錄;
4.無暴力犯罪記錄;
5.自申請考試之日前三年內沒有被吊銷出租汽車駕駛員從業資格證的記錄。
想在杭州取得《浙江省居住證》,須居住滿6個月。取得居住證後6個月以上,再參加網約車駕駛員從業資格考試。這樣算下來,外地戶籍駕駛員要在杭州開網約車,至少在杭州居住滿1年。
傳統巡遊計程車司機想開網約車,連續3年考核等級在A以上,就可以申請換發《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
想做網約車司機,須參加從業資格考試。張曉東明確表態,考試不收費,目前已經在搭建考場,會盡可能採取網上考試的方式,方便司機。
價格怎麼定
1.網約車需要明碼標價,並向乘客提供相應出租汽車發票;
2.運價規則調整時,應當提前15天向社會公布,並向相關部門報備。
定價多少,由網約車平台自行決定,不過長遠看,最終還是由市場決定。定價高,坐的人少,價格自然就下來了;定價低,坐的人多,價格也就上去了。
發票能不能更方便地拿到?相關部門表示可以,一可以通過網上獲取電子發票;以後還能實現手機通過藍牙列印。
一到用車高峰專車動不動就加價,有的甚至加到了4倍,新規明確,以後要調價,提前15天向社會公布並報備,不能想加就加。
2016杭州網約車新規細則:網約車平台怎麼管
1.網約車平台需要在杭州行政區域范圍內設立有資質的企業或有分支機構;
2.平台資料庫接入主管部門的監管平台。
杭州現有6家網約車平台,除了曹操,另外5家注冊地都不在杭州。新規要求,所有平台都必須提交在杭州注冊登記的營業執照,平台資料庫必須接入主管部門的監管平台。
這么做的好處,可保證駕駛員身份信息真實可查;一旦出問題,找得到人負責、處理。如果出了交通事故等意外,乘客可以要求平台先行賠付,也可以打12328投訴舉報。
網約車要搖號嗎
1.網約車主要依靠存量轉換,不單獨新增網約車小客車指標,不設置網約車專用牌照號段;
2.《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有效期與車輛使用年限掛鉤,最長不超過8年。
網約車使用8年到期了怎麼辦?可轉為私家車繼續使用。
1.駕駛員預先發布駕車出行信息;
2.免費互助或僅分攤部分出行成本。出行成本只計程不計時,每公里費用總額不得超過巡遊計程車行業運價的50%;
3.每輛私人小客車或每個駕駛員累計每日提供合乘服務不得超過4次。
和網約車不同,合乘出行不是由乘客發布信息、駕駛員接單,而是由駕駛員發起,順路的乘客選擇搭乘。
舉個例子:我要開車去城西某地,與我同方向的人可以搭車。費用只計里程。每輛車或每個駕駛員每天提供合乘服務不能超過4次。
凡根據乘客意願提供車輛和駕駛員,或者收費標准、服務頻次超過上限的,就屬於網約車經營。相關平台企業、車輛、駕駛員必須取得網約車相應的經營許可或從業資格。
需要說明的是,合乘出行最好提前在合同中明確各方權利義務、糾紛解決方式,以及合乘費用分攤的規則,以免發生意外時,說不清楚。
『貳』 滴滴出行的發展歷程
2012年6月6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經過3個月的准備與司機端的推廣,9月9日在北京上線。
2012年10月28日,版本1.1,跟隨IOS推出新版本,更完美的支持蘋果新系統,增加了計程車到達的即時信息推送,增加了一鍵重復發送功能,簡化了注冊流程。
2012年12月,滴滴打車獲得了A輪金沙江創投300萬美元的融資。
2012年12月2日,版本1.2,開通了預約功能,可以即時預約明天乃至後天的計程車。增加了加價功能,在高峰期或者不好打車時,提供了加價方式來提供叫車的成功率;省掉了注冊和登陸流程,讓用車能夠更加便捷。
2012年12月18日,版本1.3,增加了呼叫等待功能,高峰期可以延長等待時間,預計提升40%的叫車成功率;優化了軟體的啟動速度。 2013年4月,完成B輪融資:騰訊集團投資1500萬美金。
2013年10月,艾瑞集團發布打車軟體唯一一份行業報告:滴滴打車市場份額59.4%,超過其他打車軟體市場份額之和。
2013年12月,入選中國區「App Store 2013年度精選」。 2014年1月,與微信達成戰略合作,開啟微信支付打車費「補貼」營銷活動
2014年1月,完成C輪1億美金融資:中信產業基金6000萬美金、騰訊集團3000萬美金、其他機構1000萬美金
2014年3月,用戶數超過1億,司機數超過100萬,日均單達到521.83萬單,成為移動互聯網最大日均訂單交易平台
2014年5月,產品正式更名為「滴滴打車」,寓意「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2014年8月,滴滴專車上線,進軍商務用車領域。
2014年10月,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聯合發起粉愛行動,成立粉愛公益基金,關愛女性出行。
2014年11月,CNNIC 發布的《2013-201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調查研究報告》顯示,過去半年滴滴打車的用戶使用率高達74.1%,持續行業領跑 。
TalkingData發布的《移動打車應用行業報告》顯示,滴滴打車用戶月活躍量居首位,較補貼前月活躍用戶數增長688.1%。
2014年12月,完成D輪7億美金融資,由國際知名投資機構淡馬錫、國際投資集團DST、騰訊主導投資啟動億元專車品牌推廣--今天坐好一點,滴滴體刷爆微信朋友圈,一小時參與用戶達三千萬,視頻點擊過千萬經過兩個多月的公測,「滴米」調度系統正式上線,通過大數據優化出行體驗,雙十二實現90%的打車成功率。 2015年1月17日晚,由騰訊應用寶、安徽衛視共同主辦的「2014騰訊應用榜樣——應用寶星APP之夜」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滴滴打車獲評年度「最具突破出行APP」 。滴滴公司副總裁羅文上台領獎後,當場宣布派發大禮,回饋用戶。
2015年5月13日,在全國北京、天津、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武漢以及杭州等8個城市上線公益性搭車服務「滴滴快車」,最低價每公里不足1元,上述8個城市的乘客有望因此大幅降低出行成本。「滴滴快車」僅按照里程單價和時長收費,價格非常低廉,再加上沒有起步價,用戶打車的成本有望得到下降。例如在廣州和杭州的里程單價只要0.99元/公里,時長費最低僅需0.2元/分鍾。
2015年7月6日,滴滴打車正在內測一個「合乘拼車」系統。該套系統將作為滴滴打車的底層構架,在計程車、專車以及快車等所有滴滴的服務內上線。通過這套系統,計程車、快車、專車上的每一個座位都將成為一個獨立的可售資源。
2015年9月9日,「滴滴打車」更名為「滴滴出行」並啟用新Logo——一個扭轉的桔色大寫字母D。伴隨此次滴滴品牌升級、更換新Logo,滴滴將在發布全新版本的「滴滴出行」APP。滴滴新Logo的顏色延續了滴滴原有品牌色桔色,設計上採用了滴滴拼音首字母D的抽象化設計,一方面象徵著微笑,表達了「滴滴一下,美好出行」的企業理念,另一方面,也抽象描繪了道路形象,代表了滴滴所處的行業。
2015年10月8日,在由中國互聯網協會、滴滴公司主辦的《共享經濟下的約租車(專車)模式上海創新和探索》上,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宣布向滴滴快的專車平台辦法網路約租車平台經營資格許可。這是國內第一張專車平台的資質許可,滴滴快的也成為第一家獲得網路約車租車平台資質的公司。
2015年7月,宣布完成了30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中國平安、阿里資本、騰訊、淡馬錫、中投公司等。
2016年1月11日,滴滴公布了2015年訂單數,聲稱超過Uber成立6年累計的10億訂單數:「在過去一年裡,滴滴出行全平台(計程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巴士、試駕、企業版)訂單總量達到14.3億,這一數字相當於美國2015年所有計程車訂單量(約8億,數據來源:IBISWorld及Statistic Brain)的近兩倍,更是超越了已成立6年的Uber剛剛在去年聖誕節實現的累計10億訂單數。」滴滴戰略負責人朱景士曾在11月份的公開演講中稱,滴滴花了不到對手1/4的錢就保持了這個體量。
『叄』 滴滴公司的盈利模式是怎樣的
盈利模式:
大數據的採集
信息的價值
商業地產與商業住宅的規劃咨詢
實體店與x虛擬店的結合
市場建設的規劃
支付方式的改變
『肆』 假如你是一名網約車平台的營銷推廣人員,你打算如何拓展市場
首先要先分析出當前平台針對的用戶人群畫像,
然後根據用戶畫像找到精準人群會出現交流的地方,然後進行信息投放(地推、廣告投放等等)
『伍』 最近大眾出行這個App經常出現在好多場合,他們的營銷廣告是有多少這樣能從滴滴打車那邊搶奪市場嗎
從滴滴那邊搶奪市場是不可能的。
第一:滴滴快車和合並後,計程車市場就是他的天回下;滴滴和優步合並後,基答本上完全壟斷了這個行業,對這個行業有絕對的話語權,大眾出行作為一個後起者,是很被動的。
其次,從營銷的角度,滴滴已經完全佔領了消費者心智,成為當之無愧的number one,滴滴成為了打車的代名詞了,這個時候,大眾真的是一點機會沒有,再傻的投資者也不會把錢投向這個已經成熟了的市場。像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電源這種新型市場可能還有機會。
第三,從市場投入角度,當時滴滴培育消費者的時候,對用戶和司機都進行補償,燒錢程度可見一斑,大眾出行後起,如果要顛覆市場,至少眼花3倍的費用才有可能撬動這個行業。
第四:如果大眾出行執著要在這個市場,建議不要全線鋪開,局部市場深根細作,一座座城市穩扎穩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