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輿情與品牌營銷和公關

輿情與品牌營銷和公關

發布時間:2021-06-11 23:37:33

1. 品牌負面輿情公關管理有沒有好的解決方案

品牌負面公關好的解決方案主要從兩點著手。

首先、品牌負面管理需第一時間道歉

公司品牌一觸發品牌輿情公關,應該要立即快速道歉。不管事由是哪種情況,公司做負面輿情公關都要在第一時間認慫,第一時間道歉。有知道,當大眾被輿論帶節奏的時候,聽不見去任何有理有據的反駁,所以第一時間內需要放低姿態,謙卑地道歉。

其次、品牌輿情管理要快速出結果

大眾並不想了解你是怎樣進行負面輿情管理的,他們只想知道解決結果。避免負面影響擴大,第二件要做的事情是快速出結果,並通知找各種媒體協助傳播開來。

最後、進行品牌負面管理

負面信息產生時,需要對品牌輿情管理,了解負面的傳播情況,以及解決情況。負面輿情管理是做好品牌負面公關重要的一步。

2. 危機公關、輿情壓制、品牌推廣,這些很重要嗎

很重要,產品 就像一個商店,你沒有指路牌,沒有標識別人怎麼找到你呢。

3. 品牌新聞輿情負面信息公關怎麼做

定位新聞輿情負面信息公關怎麼做公關方面的話,肯定就是有著自己的一套系統,一套一套自己的依據的。

4. 品牌出現輿情公關怎麼做

效果比較不錯。

5. 出現品牌輿情公關應該怎麼做

用文軍可以的,現在在合作的,需要的可以看下 ,在危機發生前就能夠提前知曉。

6. 企業為什麼要做網路輿情公關

簡單來說為了消除企業在網路的負面影響(企業本身所帶的負面輿論與競爭對手非良性競爭手段)
復雜一點的算全網輿情,這些輿情不論在什麼平台會讓企業流失平台或者流失客戶,所以必須得做

7. 如何解決輿情引發的企業品牌傳播「四重效應」

1、當前輿論生態的「四個判斷」
一是國際輿論場和國內輿論場相互打通。這一點從「王立軍逃館」等事件可以看出,國際輿論和國內輿論實時互通,再也沒有時差了。
二是官方話語體系和民間話語體系相互博弈。同一件事情、同一片稿件,新華網和新浪網、新浪微博的標題總是不同,突出的重點是不一樣的,這裡面就有博弈。
三是網上輿情信息和網下現實環境相互交織。一個輿情事件,網上輿情會影響現實決策,現實中新的進展、行為,很快有會反映到網上,相互作用。
四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互融合。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看到的,也是中央和各大媒體正在極力推動的新變化。
2、輿情引發的企業品牌傳播「四重效應」
全民圍觀的全媒體時代,輿情突發是常態,高發是狀態。對企業和政府來說,被誤讀和誤解的機率是非常高的。因為輿情的沉澱和累積,公眾對某些品牌和機構往往會形成一種標簽化的認識,甚至成為一種「語境」。
在當前「三期疊加」的經濟新常態和「四個相互」的輿論新生態下,因為網路輿情而引發企業品牌傳播呈現四重效應:
長尾效應。從輿情屬性來看,企業正面中性報道一般占據主流,但負面輿情絕對數量仍然可觀,而且一直沉澱在網上,累積了巨大負能量,歷史地看,負面輿情的「長尾」的穿透力、破壞力,遠遠大於正面品牌策劃或公關活動的傳播力、影響力。「長尾效應」亟待引起重視。
首因效應。從輿情成因來看,少量媒體成為多數負面輿情源頭、少數問題成為企業負面淵藪,經常報道企業負面消息的首發媒體也就那麼幾個,問題也固定在幾方面:環保、質量、競爭等。「首因效應」嚴重影響品牌形象。
破窗效應。從輿情主體來看,實情決定輿情,企業因為自身問題頻發負面輿情事件,輿論持續關注,「溢出效應」比較明顯。比如有的企業因為發生腐敗案,窗子被打破了,之後它的所有事情都被放大檢視了,最後很小的一個事卻上升為一個國際新聞。
暈輪效應。從傳播渠道來看,一些媒體以偏概全、主觀判斷,存在著標簽化擴大化的普遍現象。標簽化、「標題黨」給企業、行業帶來的傷害相當大,模糊了企業本來的品牌形象,扭曲了企業的臉譜。
3、輿論格局和輿情發生的「五大變化」
目前輿論格局最大的變化,是從用戶生產內容(UGC)向專業生產內容(PGC)、職業生產內容(OGC)演進。近年來,我們企業的公關傳播人員忽然發現,苦哈哈忙活了一年生產的內容,只佔網上內容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這就是自媒體的發展結果。現在,更強大的是專業內容的專業生產團隊出現了,需要投入成本和人力、設備的職業團隊出現了,它們具有一定的專業或者職業門檻,但是對輿論的導向具有較強的影響。
一是輿情的主體和客體開始易位。法人(包括政、企、媒、NGO)和個人都是輿情的主體,但是,過去經常涉及輿情的主體是企業和政府,如今越來越多的媒體和個人也會陷入輿論漩渦。過去「3.15」晚會都是監督別人的,後來「大概八點二十發」及其主持人出事,甚至頻道總監更迭,央視財經頻道卻變成被圍觀的對象,成為輿情的主體。其實媒體本身應對輿情事件的能力是相當差的,因為過去總是曝光別人的輿情,還不適應這種易位。
二是去中心化。新媒體的特徵就是去中心化,但是每個主體總是期望成為新的中心。就議題設置的主導來看,前兩年微博最活躍的時候是大V在主導,這兩年則是企業、政府以及官方的媒體和新媒體平台等。大V的黃昏,正好趕上官V的「新婚」。這體現了話語權的轉移、影響力的遷移。
三是去中介化。某企業發言人說去年少開了大概20場發布會,因為他們企業在微博微信等平台有了一千多萬粉絲之後,很多事情都通過新媒體平台發布了。企業的輿論傳播越來越去中介化。企業和企業的產品、渠道等本身也是媒體,再加上運用新媒體,就會省略了媒體這個中介,這可以算得上目前傳統媒體焦慮的原因之一。
四是泛意識形態化。我們會發現,有很多正面報道會引發負面效應。像《遼寧日報》調查報道,最近參評中國新聞獎又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正能量的傳播也會引發質疑。還有加多寶的「感謝」系列公關營銷案例,雖然表面看起來是很新奇的策劃,其實容易引發意識形態方面的關聯。不作死就不會死,這種泛意識形態化的策劃要不得。
五是路徑依賴固化。目前移動互聯網的入口比較多,諸如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公眾喜歡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和路徑獲取信息。在微信去媒體化的情況下,微博的活躍度在降但是影響力並沒有降,很多輿情事件都是通過微博發酵發展的。相比之下,微信製造話題、引發話題的能力還是稍弱。
4、企業危機識別及其演變機制
企業危機基本可以分為四類:政治危機、道德危機、法律危機和事件危機。大部分的危機都屬於事件危機,法律危機比較好處理,最難處理的是道德危機,因為從道德上直接就把企業否定了。
互聯網時代下大多數危機也有一個發生、發展、發酵、傳播、演變的機制。一般通過媒體報道或是網友爆料,危機就發生了;網友討論形成輿論即為危機發展時期;輿論領袖加入形成輿論壓力,輿情繼續發酵;然後多家媒體就會深入去挖,危機升溫,這時有些企業會採用鴕鳥政策不回應,也可能就此沉寂,也可能帶來更大的風波。主動引導,還是必要的。如果應對失當,有可能產生次生輿情。即使處理得當,也會在網上留下痕跡、形成段子,影響仍然長期存在。所以我們強調危機預防為主,從預防到研判、控制、解決再到化危為機,化危為機是理想狀態,一般情況下能夠化危為安就算達成目標了。
5、輿情研判遠比處置更重要
企業輿情的處理一般遵循兩個閉環。內部閉環從輿情監測、輿情研判到輿情處置,外部閉環是從媒體公關到議題設置到主動引導。
就輿情監測來講,它是基礎。目前國內一些監測平台已經從過去的垂直搜索系統到大數據的雲平台,但是還存在著一些盲區,比如微信(朋友圈)、視頻(音像圖文轉換)、海外輿情(語種轉換)、客戶端(封閉平台)。
就輿情研判來講,是實操中最需要考慮的問題,它比處置更重要。一是從定量到定性。定性好說,而定量則需要認真衡量,比如微博轉發多少算熱門,是著名的「500條」么?微信閱讀多少算熱點輿情,是目前的平台的最大顯示「10萬+」么?網路媒體轉載多少篇算熱點輿情?主流媒體多少家報道算熱點輿情?都需要研究。二是從研判到預判。過去我們根據報道和事實進行判斷,現在更傾向於依據情緒、搜索和口碑。比如從搜索平台上看關聯詞,從而發現和關注問題;口碑成為研判的依據,根據自媒體被轉發、被 、被圍觀的情況進行判斷。
就輿情處置來講,主要把握好戰略、戰術、執行三個層面,也就是道、術、勢。在一定程度上,研判比處置重要。只有準確地識別危機種類,准確判斷危機事件處於什麼階段,才會更有利地解決危機。
6、企業輿情處置的「道、術、勢」
就輿情處置的戰略而言,要擁有三個制高點,即輿論制高點、理論制高點、道德制高點。過去我們往往只在輿論的制高點上做文章,而忽略了後兩個更高的需要佔據的高地。那些從理論上否定企業存在的價值、行業發展的趨勢,那些從道德上一棍子打死的問題,對企業的傷害更大。因此,加強理論研究、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也是預防企業危機的戰略布防。
就輿情處置的戰術而言,要要把握三個第一,即第一時間、第一定義、第一態度。首先是「第一時間」。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記者,輿情處置沒有黃金時間,只有第一時間。其次是「第一定義」。即怎樣定義這個事件。大家對某一事件會更加註重它的性質和精神,所以定義權特別重要。定義權掌握在事件當事人、媒體、意見領袖手中,也掌握在政府領導和企業手中,關鍵在於「口徑」,口徑原本是一個軍事術語,20mm以下為槍,20mm以上為炮,槍和炮的威力不可同日而語。危機越是嚴重,企業的口徑越能體現它的戰略。比如近期的劉春寧被拘事件,阿里的聲明先切割、再打感情牌,突出人文關懷,有文藝范兒;而其後騰訊的回應則出於理性、條分縷析。這兩個都獲得不錯的反響,算是應對比較好的公關文案。三是第一態度。比如2013年被剪輯的中石化咸寧「見死不加油」事件,很快就上升為道德危機。中石化湖北公司第一時間發布聲明,表示尊重生命、主動致歉、嚴肅調查、辭退職工。之後全媒體還原真相,原來的報道忽略了很多事實和細節,贏得公眾理解。
就輿情處置的執行而言,要分級分類處理,還要發揮三種力道:硬實力、軟實力和巧實力。具體操作中,失實報道一定要辟謠;局部出錯要切割;出現問題,就要表態認錯負責任。總之,全媒體時代的輿情處置,一是回應要快,解決什麼時候說的問題,因為你說或者不說,麥克風就在那裡,總會有人搶著去說……;二是回答要准,解決說什麼的問題。你可以什麼都不說,但開口必須講真話……;三是互動要誠,解決怎麼說的問題,把媒體、粉絲當朋友,他們才能接受你的觀點……。

8. 企業為什麼要做網路輿情公關

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網路輿情。網路輿情是以網路為載體,以事件為核心,廣大網民情感、態度、意見、觀點的表達、傳播與互動,以及後續影響力的集合。簡單點是在網路上對於社會問題不同看法的評論。什麼是公關呢?公關級公關關系。根據Edward Bernays定義,公共關系是一項管理功能。兩個詞合起來是將網路輿情信息整合分析,做出相應的對策。
其次,企業做網路輿情公關,可以對網路突發輿情處理得當,有時還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增加企業曝光率;可以收集企業產品數據,分析潛在用戶,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可以實時掌握企業負面輿情的發展,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的方案,維護企業形象。
最後,在處理網路輿情的時候,企業應該做到:1、發生輿情時,及時反應。2、真誠溝通,提高公信度。3、加大正面宣傳,提升良好形象。4、規范有序,避免負面輿情再生。5、輿情處理完之後,實時監測。

9. 什麼是輿情做好輿情公關有什麼用

簡單來說,其實輿情就是廣大群眾對於一起社會事件及其有關人物的評價和態度。現在輿情是大多數公司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做好輿情公關至關重要。相對於傳統輿情在執政中起到的監督作用,當下的輿情對於企業來說也具有監督的意義,並且,在企業的品牌公關中,輿情監測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意義具體來說表現在以下方面:

1、反映企業品牌在公眾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企業品牌建立和發展是否成功,可以從品牌在大眾之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反映出來。所以,關於企業品牌的有關輿情是品牌審視自身的一面鏡子,是否建立和傳達了正面的企業形象、品牌的社會地位達到了哪種程度,等等,都可以通過輿情檢測和取樣分析得到一個相對客觀准確的結果,以此作為品牌策略的參考依據。

2、輿情的突發性、聚焦性和新聞性會在短時間對品牌造成巨大的影響

當下的輿情具有突發性、聚焦性、直接性、多元性等特點,並且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興起和發酵,對品牌產生巨大的印象。對於企業來說,正面的聲音會讓其迅速獲得更大的名氣,獲得巨大的曝光度,並瞬間提升品牌美譽度,對於品牌、公關和營銷都非常有利;而另一方面,負面性質的輿論也能夠在短時間內對品牌造成巨大的破壞,甚至讓多年經營起來的品牌子啊一夜之間形象掃地,所以這種破壞性對於企業來說是不可忽視的。

3、輿情中大眾對於品牌的態度關繫到品牌的公關策略

輿情公關是企業品牌公關中的重要一環,危機的爆發會對品牌的社會公共關系帶來非常大的影響,而監控和管理輿論走向也成為企業應對公關危機的有效手段。通過對於輿情的實時檢測,可以防範和預警潛在的危機;觀察輿論導向的變化,分析事件的產生原因,可以有效引導輿論走勢;藉助輿情傳播的迅捷性,對此作出的及時回應,可以產生有效的作用。

4、通過參考輿情對於品牌的意見和態度,了解市場增強互動,並據此得到改進和提升

輿情可以反映大眾對企業品牌的印象和意見,通過對輿情的關注,企業可以知曉市場熱點的變化和流行趨勢,對未來前景作出預測;同時,了解客戶對於企業自身品牌的反饋和意見,可以得到更多的有效建議,根據消費者需求做出經營上的針對性改變,同時還可以通過加強互動和溝通,改善品牌形象。

10. 輿情分析和公關的差別

要做「輿情分析」並非易事,需要使用輿情監測系統,通過全網實時監測並採集相關信息,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呈現出多維度圖表式的輿情分析報告,為後續出新聞公關稿等操作提供有力數據依據。推薦國內比較有名的輿情監測系統,新浪輿情通,信息採集非常及時,圖表形式展現輿情分析結果,其中維度包含高頻詞彙、網民及媒體觀點及情緒等等

閱讀全文

與輿情與品牌營銷和公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發改委電子商務 瀏覽:280
小淘電子商務 瀏覽:146
工廠315促銷方案怎麼寫 瀏覽:776
電子商務成功企業案例 瀏覽:424
合肥開業典禮策劃方案 瀏覽:424
中國電子商務城 瀏覽:547
林業培訓方案 瀏覽:776
義烏電子商務發展情況 瀏覽:436
餐飲店開張策劃方案 瀏覽:388
電子商務專業申請 瀏覽:787
中醫護理制度培訓方案 瀏覽:912
新品推廣規劃方案 瀏覽:28
光棍節旅遊策劃方案 瀏覽:227
新近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792
新員工培訓結訓方案 瀏覽:506
營銷活動策劃方案鹵肉 瀏覽:825
高端酒營銷方案 瀏覽:134
20144月電子商務真題及答案 瀏覽:217
電子商務網站無人噴葯直升機 瀏覽:346
京東電子商務經驗總結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