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論述人口老齡化對房地產市場及房地產營銷管理的影響。
2011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佔比為13.26%,總數內為1.79億,65歲及以容上的老年人佔比為8.87%,絕對數接近1.2億。到了2013年底,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佔比已達9.7%。
從增幅來看,2000年起每年以0.2個百分點~0.4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這意味著中國的老齡化進程正在加速。老齡化加速的一個結果就是,社會經濟發展活力下降,因為幹活的人少了。
兩套房的背後
不遠的將來,爺爺奶奶留一套房,外公外婆留一套房,確實是90後以及年齡更小的群體所面臨的情況。
在這兩套房背後,是加速的老齡化。人口老齡化,國際上有個通用的指標,即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一國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准。
如果按第二個標准衡量,中國在2000年左右就進入老齡化社會了,2000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為6.96%,2001年該數據為7.1%。
⑵ 人口老齡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是什麼
人口老齡化,少子化,這些都是對房地產市場不利的因素,不少人看跌房地產市場也是由於這個原因,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是個大趨勢,如果政策沒有180度的大轉彎或者是女性生育意願突然大幅提升的情況下,這個趨勢是很難改變的。80後是繼60後的又一個生育高峰,80後的人口有2.2億,90後是2.08億,10後是1.63億,00後是1.62億,也就是說「00後+10後」比「80後+90後」少生了1億左右的人口。關鍵是現在每年的生育人口數量還在呈現遞減之勢。
過去20年中,城鎮人口多了4.7億,全國上百萬個村莊消失了,筆者生長於農村,親身經歷類似的事情就不少,這個趨勢未來還會持續,而且還會加上一個趨勢,那就是未來還會有不少鄉鎮甚至是縣城都會逐漸蕭條。水往低處走,人往高處走,這是經濟規律,也是人性,所以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對房地產的長遠影響是巨大的,未來全國的房價很難出現普漲的局面,越是核心的城市,房價越有支撐,而人口持續流出的城市,房價會逐漸「鶴崗化」。
⑶ 人口老齡化對中國房價有何影響
即使人口老齡化帶來青年人口數量下降,但人口增加必然使得房地產市場需求的持續上漲。老人出於養老的需求,與子女一起居住會存在著諸多的不便,如兩代人生活習慣、思想觀念、消費習慣的差異,作息時間的差異,處理問題意見不一,再加上日常起居不便,住在一起時間短尚能忍受,時間一長難免出現矛盾。所以,未來住宅的需求會進一步增加。
⑷ 如何理解人口因素對房地產營銷管理的影響
人口因素對房地產企業營銷的影響及對策 人是市場的主體,區域人口規模與增長率,人口的年齡結構、家 庭結構以及人口的遷移等,都對房地產開發的定位以及營銷有顯著的 影響。 城鎮人口數量的變化包括兩個方面:城鎮人口的自然增長和機械 增長。這兩方面的變化對房地產需求的影響具有較大的差異。人口的 自然增長並非對房地產產生現實的需求,二是二三十年後的潛在需 求。因為新生嬰兒既無購買住房的能力,也沒有購買住房的需求。從 另一個角度來看,新生嬰兒的增多會導致家庭的撫育成本增高,家庭 的可隨意支配收入減少,對住房的消費也隨之減少。人口的機械增長 則對房地產產生現實的需求。這些遷入人口絕大多數是靠購買住房來 解決居住問題的。 人口結構。從年齡亞文化群來看,由於不同年齡的消費者在行為 方式和消費需求上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我國人口的年齡結構變化趨 勢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也產生著深刻的影響。中國總體人口結構從 「成年型」向「老年性」轉變。從而使得房地產剛性需求的主體縮小。 然而,其中還有一種現象在改變這種需求的結構,那就是家庭人口結 構由「金字塔」型向「倒金字塔」型的轉變。在「金字塔」型的家庭 人口結構下,家庭人口規模呈指數級增長,不斷分解為一個個「核心 家庭」,所需房屋的數量和面積不斷增長,這就是傳統的「分家」模 式。在「倒金字塔」的家庭人口結構下,人口數量自上而下逐層減少。 例如現在城市中的部分「三口之家」住進了上百平米的商品房中,若 干年後隨著兒子的娶媳或者女兒的出嫁,如此大面積的房屋對於兩位 老人來說必然會產生部分「閑置」,而房屋的結構和設施卻未必符合 老年人的需求。 對策: 房地產市場頑固的剛性需求似乎不受其他宏觀經濟變數的影響,國家的金融和財政政策只能影響它的彈性需求。這也許就是現階段利 用金融和財政政策來調控房價未取得實質性效果的原因。「經濟」的 本意就是經世濟民,為了滿足普通市民對於房地產的剛性需求,政府 也許應該加大力度建設經濟適用房,把房地產需求的「基」給穩住。 隨著人們對「家」的精神概念的追求,住宅將從滿足生存需要,實現向舒適性轉變。這就對房地產項目的建材、結構和設計提出了新 的要求,同時房地產開發商還應該在物業服務和社區文化等方面多下 功夫,提供房屋核心產品以外的精神文化附加值。 針對人口結構對房地產營銷的影響,在老年型社會房地產開發企業可以投資老年公寓之類的房屋。
⑸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消費結構面臨轉變
老年人口的增加,對消費總的影響不大,但會引起消費結構的變化。老年人的消費支出,用於醫療方面的會大幅度上升。同時,旅遊、老年服務消費、休閑等相應服務業的消費需求將加大,大量資金轉向老年人消費,將直接導致從事生產方面的投資相對下降,經濟增長的速度比將放慢。
(二)科技創新遭遇淺灘
老年人口的增加,會降低整個社會吸收新知識和新觀念的速度,導致技術創新能力下降,從而誘發採取貿易措施來保護國內勞動力市場,削弱了技術進步和靈活勞動力市場對長期增長的貢獻作用。從科技方面來講,目前提倡的創新型社會,中青年的創新能力較老年人要強,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正是勞動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下降。這非常不利於我國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中的技術創新。
(三)勞動力比例下降
人口老齡化發展會導致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相對下降,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及其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勞動年齡人口決定勞動力供給,而勞動力供給又是影響勞動生產率的一個重要方面。勞動年齡人口的相對縮減意味著可就業人口的減少,在一定的生產資料和技術條件下,勞動力資源不足就可能導致部分生產資料和設備的閑置,影響社會生產活動的正常運轉,從而影響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這從歐洲發達國家就可以看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正成為制約歐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由於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結構老齡化所造成的。
(四)養老、醫療保障壓力加大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員以每年6%的速度遞增的情況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正以每年1000億元的規模增加。與此同時,目前我國80%以上的勞動者基本沒有養老保險。據統計,1980年在職職工與退休人員的供養比是13:1,而到2003年,這個比例已經變到3:1,預計到2020年,領取養老金的退休者將超過l億人,屆時撫養比例將達到2.5:1。老年人群是醫療衛生資源的主要消費對象。據衛生部統計,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傷殘率是全部人口傷殘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衛生資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衛生資源的1.9倍,可是我國衛生醫療事業的發展較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老年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尤為突出。
⑹ 人口環境中人口老齡化,家庭生命周期理論對營銷的影響
1 、人口數量。人口越多,若果收入水平不變,日用品需求量就越大,那麼市場也就越大。
2 、人口的速度增長促進了市場規模的擴大。因為人口增加,其消費需求也會迅速增加,哪么市場潛力也就會越大。
⑺ 請從市場營銷的角度出發分析人口老齡化對未來市場影響
消極的影響來
1.贍養老人的費源用在中國一般是由國家·企業·個人共同承擔的,如果老齡化嚴重,會增加社會的負擔。甚至使經濟放緩。
2.會使我國勞動力缺乏,社會也會同樣缺少活力
積極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會促進一些醫療等一些和老人有關的行業的發展,從這個角度看,會刺激經濟的發展
⑻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的經濟的發展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中國人口老齡化一方面勞動年齡人口增量減少與高速經濟增長,共同導致普通勞動力的短缺從而工資上漲。勞動力成本提高反映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的相對弱化。這意味著產業結構必須要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升級。另一方面,在人均收入剛剛跨入中等偏上水平的發展階段上,中國在物質資本豐裕程度上尚不具有明顯的優勢,在勞動力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上也存在著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上也不具有比較優勢。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中國未富先老的人口轉變特徵對經濟增長的潛在不利影響理解為:第一,過早地失去趕超發達國家的後發優勢;第二,失去了對仍具有人口紅利的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優勢;第三,尚未獲得發達國家所應具有的技術創新優勢。因此,無論是面對高收入國家還是低收入國家,中國原有的競爭優勢都在減弱,這無疑加劇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緊迫性。
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不僅僅局限於經濟領域,給家庭和社會也帶來了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