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這個論文題目行嗎
鮮明性: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非常鮮明,千萬不能模稜兩可,含糊不清。
③新穎性:論點應該盡可能新穎、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見解,不是重復他人的老生常談,也不是無關痛癢、流於一般的泛泛而談,應該盡可能獨特、新穎。
論點的位置一般有四個:文題、開頭、文章中間、結尾。但較多情況是在文章的開頭,段落論點也是如此。當開始與結尾出現類似的語句時,開頭的為論點,結尾處的是呼應論點。
有的議論文的論點在文章中用明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我們只要把它們找出來即可;有的則沒有用明確的語句直接表述出來,需要讀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應含有修辭等手法。
2. 冷鏈物流的現狀
加拿大農產品冷鏈物流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建起了水運、鐵路、公路、民航共同發展的綜合冷鏈物流體系,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實現了較好的銜接和配合,形成了與加拿大經濟發展相匹配的冷鏈物流網路。主要有三大冷鏈運輸走廊,一是以哈利法克斯港和蒙特利爾港為中心的東海岸運輸走廊,覆蓋大西洋的主要海運業務;二是以溫哥華為中心的西海岸運輸走廓,主要處理加拿大與亞太地區和國家的貿易貨物;三是以五大湖地區為中心,由公路和鐵路組成的跨越美加口岸的南北運輸走廓,聯系著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貿易往來。此外,東西海岸間形成了沿美加邊境、貫穿東西的加拿大鐵路公司(CN)和太平洋鐵路公司(CP)的鐵路運輸通道和暢通發達的高速公路運輸網路,以及聯接五大湖地區與東海岸的聖勞倫斯水道系統。
加拿大冷鏈物流的發展特點與其人口、經濟分布及經濟結構有密切關系。首先是人口因素。加拿大幅員遼闊,但人口總數僅3200萬,並集中分布在美加邊境一線,其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十大城市之中。與人口分布相對應,形成了加拿大相對集中的區域經濟結構特點。經濟結構的這種特點決定了加拿大的冷鏈物流業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城市地區,如多倫多、蒙特利爾、溫哥華、渥太華和魁北克等,形成了有效連接各大城市的長距離運輸通道。同時,加拿大的原材料產地與加工業中心距離往往較遠,也要求加拿大必須有一個良好、高效的冷鏈物流體系。其次是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在加拿大經濟中占很大的比重。在出口貿易中,美國佔83.6%,歐洲5.5%,日本3%;在進口貿易中,美國佔71%,歐洲8%,日本3.2%。大量的進出口貿易要以發達的、高效的冷鏈物流體系為基礎。第三是企業組織結構的變化。加拿大作為發達國家,因其勞動力的成本價格昂貴和環境保護等要求較高,企業將生產過程分解,把勞動密集型的生產轉向勞動力價格較低的地區,把有污染的生產環節轉向發展中國家,因此產生了大量生產過程對運輸以及配送服務的需求,促進了多式聯運的發展。上述幾個方面的基本特點決定了加拿大要有一個先進的、高效的和低成本的冷鏈物流體系,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 根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資料顯示,中國由於冷鏈的問題造成每年約有1200萬噸水果和1.3億噸蔬菜的浪費,總值在100億美元。這些數字的真實性有多少我們暫時不去追究,但是由於不按照國家有關食品冷藏冷凍的規范來操作需要冷鏈物流的食品是一個事實,非正式的統計是約有80%左右的水果、蔬菜、肉類和水產以傳統的車廂(常溫和保溫車)進行運輸。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有:
1.服務的質量;
2.運輸的質量;
3.缺乏可靠的物流服務商(特別是大型區域和全國范圍的物流服務提供商);
4.高費用;
5.運輸和儲存等基礎設施的不足。
3. 如何解決冷鏈物流發展現狀
中國的冷鏈物流始於20世紀60年代,主要對象是肉、禽和水產品類。當時為了保證市場供應、調節淡旺季,在國內主要產地與大城市興建大型冷庫,並由鐵路冷藏車河水運冷藏船相連。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20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超市連鎖業出現,為銷售市場需求的各種冷凍冷藏食品,超市大量採用各種各式先進的冷櫃;零售終端冷藏鏈的配備與完善,又加快推進了冷藏鏈各環節的設備與技術開發、製造與建設進程,這時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食品冷藏鏈開始在中國出現和發展。
而國外的冷藏運輸則興起於19世紀上半葉歐美國家的鐵路,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發展時間上的差距也就決定了中國的冷鏈物流僅僅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不論從冷藏率還是從管理水平來看都要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
近年中國冷鏈基礎設施正在迅速增長,但相對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冷庫及冷藏車等資源的人均佔有量仍舊偏低,部分基礎設施陳舊且分布不均,亟待升級改造。冷藏運輸是冷鏈物流的重要環節,中國冷鏈物流主要集中在鐵路和公路運輸,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全國共擁有64.5萬輛鐵路貨車,冷藏車6152輛,占鐵路貨車總量不足1%。公路冷藏車保有量在5萬輛左右,僅占貨運汽車的0.3%。從運輸情況看,受中國鐵路資源等因素限制,鐵路冷藏運輸與公路冷藏運輸難以協同,嚴重影響冷藏運輸效率。
總體來說,我國冷鏈物流市場供給缺口很大,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所以這冷鏈物流行業的前景十分廣闊。
解決目前行業存在的問題方法:
1、建立完整的冷鏈物流體系;2、加強冷鏈設備的投入;3、加快冷鏈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速度;4、建立標準的冷鏈物流系統;5、提高冷鏈物流的信息化程度。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4. 生鮮物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與電子商務結合,採用怎樣的經營模式
生鮮物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與電子商務結合七種模式:
(1)運輸型:以從事貨物低溫運輸業務為主,包括干線運輸、區域配送以及市內配送。目前中國冷鏈按此種模式運營的代表企業有雙匯物流、榮慶物流、華日飛天等。
(2)倉儲型:以從事低溫倉儲業務為主,為客戶提供低溫貨物儲存、保管、中轉等倉儲服務。代表企業有太古、普菲斯等。
(3)城市倉配型:以從事城市低溫倉儲和配送一體業務為主,按此種模式經營的企業目前來看雖然利潤還不錯,但是具有一定的區域局限性,很難實現跨區域服務。以北京快行線、上海中外運冷鏈等企業為代表。
(4)綜合型:以從事低溫倉儲、干線運輸以及城市配送等綜合業務為主。比如,招商美冷、上海廣德、北京中冷、重慶雪峰等。
(5)交易型: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體從事低溫倉儲業務為主,比如聯想白沙洲、海吉星、江蘇潤恆、福建名成等。
(6)供應鏈型: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開始一直到銷售終端整個過程提供低溫運輸、加工、倉儲、配送服務,將供應商、製造商、物流商、分銷商連成一個整體。目前中國冷鏈按此種模式運營的代表企業有眾品、良中行、聯想增益供應鏈、廣東華新等。
(7)個性化型:根據企業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溫控物流服務,比如冷鏈宅配,代表性企業有雅瑪多等。
5. 關於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現狀
冷鏈裝備是冷鏈行業的基礎,這個領域聚集多家外資巨頭。國際兩大物流商英格索蘭及開利已進入中國多年,澳大利亞最大的冷鏈物流提供商太古已進入華南市場,美國的冷庫物流運營商普菲斯在上海的冷鏈倉庫也已奠基,全球最大的冷鏈企業美冷公司成立合資企業收購國內企業強勢入駐冷鏈產業,日本的雅瑪多、伊藤忠也緊跟美冷的步伐進入中國冷鏈市場。中國冷鏈產業儼然成為外企的天下。縱觀國內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目前還是小散亂格局。民營冷鏈物流企業排名靠前只有山東的榮慶物流、安徽的安得物流等進入人們視線。中國冷鏈物流產業發展,任重道遠。
雖然中國現代冷鏈物流發展的瓶頸和問題多多,但也不全是壞消息,值得高興的是,國家在這方面的法規越來越嚴,認識度越來越高,零售終端對供應商的要求越來越高,也在不斷要求正規冷鏈的需求;這是社會發展的結果,也是中國冷鏈發展的關鍵,更主要的是市場供求關系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所以,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在購物時應該更多地關注產品背後的冷鏈物流,這將會間接地幫助這個行業的發展。
讓我們先來回答一個問題。我們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在購買需要溫度控制來保鮮的產品時,除考慮產品是否是貨真價實,有無造假、偽劣以外,有沒有考慮到這些產品是如何從生產廠家配送到零售終端的?相信大部分消費者是以搖頭來回答這個問題的。我們也必須承認,並不讓人滿意的答案有因可循,畢竟冷鏈物流產業在我國正處於起步的初級階段,或者說仍處於初期的初期。
非常溫產品在整個供應鏈中,如果由於運輸和儲存中的問題而造成不新鮮,影響營養和味道變化還是小事,嚴重的情況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可以等同於偽劣商品。這背後的供應鏈往往是廣大的消費者所無法了解到的。據了解,目前很多物流企業還在用普通的平板車運輸冷凍食品,超市裡很多水餃、湯圓都是變形的,冰淇淋也有軟化現象,消費者並還沒意識到這是冷鏈過程中出現斷鏈造成的。隨著食品安全問題凸顯,我們才漸漸認清冷鏈物流的重要性。
根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資料顯示,中國由於冷鏈的問題造成每年約有l200萬噸水果和1.3億噸蔬菜的浪費,總值在100億美元。這些數字的真實性有多少我們暫時不去追究,但是由於不按照國家有關食品冷藏冷凍的規范來操作需要冷鏈物流的食品是一個事實,非正式的統計是約有80%左右的水果、蔬菜、肉類和水產以傳統的車廂(常溫和保溫車)進行運輸。冷藏和冷凍食品需要一個完整的冷鏈物流對貨物進行全程的溫度控制,以確保食品的安全。這包括裝卸貨物時的封閉環境、儲存和運輸等等環節。完整的冷藏食品供應鏈是食品安全不可或缺元素,因此冷鏈物流的要求比較高,相應的管理和資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溫物流要大。
與美國、日本及西歐國家的食品冷鏈運輸率達到80%-90%相比,中國只有10%左右。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估計,目前中國已有冷藏容量僅占貨物需求的20%-30%。據統計,中國約90%肉類、80%水產品、大量的牛奶和豆製品還未實現冷鏈保障。一個普遍現象是,冷鮮品物流「兩頭冷、中間斷」,而「從廠門到店門」這段「中間」的冷鏈物流過程亟待規范。中國冷鏈產業蘊藏著巨大商機。
6. 中國冷鏈物流的現狀及發展存在的問題
行業現狀:
中國的冷鏈物流始於20世紀60年代,主要對象是肉、禽和水產品類。當時為了保證市場供應、調節淡旺季,在國內主要產地與大城市興建大型冷庫,並由鐵路冷藏車河水運冷藏船相連。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20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超市連鎖業出現,為銷售市場需求的各種冷凍冷藏食品,超市大量採用各種各式先進的冷櫃;零售終端冷藏鏈的配備與完善,又加快推進了冷藏鏈各環節的設備與技術開發、製造與建設進程,這時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食品冷藏鏈開始在中國出現和發展。
而國外的冷藏運輸則興起於19世紀上半葉歐美國家的鐵路,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發展時間上的差距也就決定了中國的冷鏈物流僅僅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不論從冷藏率還是從管理水平來看都要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
存在的問題:
如今,中國冷鏈行業在政策的支持下正在大跨步的前進,但是由於起步較晚,很多行業問題仍未得到徹底解決,和世界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隨著市場、企業的高速擴展,制約行業發展的五大問題始終有待解決。
1、冷鏈體系尚未建成
目前,中國大約85%的肉類、77%的水產品、95%的蔬菜水果基本上是常溫運輸銷售,每年僅果品腐爛近1200萬噸,蔬菜腐爛1.3億噸,經濟損失嚴重。就發達國家而言,加拿大已經形成完整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蔬菜物流損耗僅為5%。目前,中國的冷鏈體系的建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2、冷鏈設施相對落後
近年中國冷鏈基礎設施正在迅速增長,但相對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冷庫及冷藏車等資源的人均佔有量仍舊偏低,部分基礎設施陳舊且分布不均,亟待升級改造。冷藏運輸是冷鏈物流的重要環節,中國冷鏈物流主要集中在鐵路和公路運輸,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截至2011年,全國共擁有64.5萬輛鐵路貨車,冷藏車6152輛,占鐵路貨車總量不足1%。公路冷藏車保有量在5萬輛左右,僅占貨運汽車的0.3%。從運輸情況看,受中國鐵路資源等因素限制,鐵路冷藏運輸與公路冷藏運輸難以協同,嚴重影響冷藏運輸效率。
3、冷鏈第三方物流發展滯後
目前,中國第三方冷鏈物流發展的基本狀況是以食品生產企業為母體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和獨立第三方物流公司共存並進。專業第三方冷鏈物流佔20%左右,以中小企業為主,缺乏行業競爭力。此外,大多數易腐食品的物流都是由生產商、加工商和零售商自己操作,極大地妨礙了冷鏈市場的成本效益,也阻礙了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的發展。
4、冷鏈系統標准化有待完善
據不完全統計,分布在不同行業和部門的冷鏈物流標准已達近200項。但是冷鏈物流標准化體系建設是由部門、地區條塊分割管理,制約了冷鏈物流各相關行業標准化之間的統一性和協調性。
目前,中國冷鏈管理部門除了國家統一的標准管理機構,還有交通、鐵路、民航、衛生、信息等代表政府的行業部門。而冷鏈物流行業涉及的各個產業技術組織、科研機構,則分散在各個政府部門、各個行業中,這樣就造成相互之間難以交流和配合,不能形成統一的規劃。
5、信息化水平低下
冷鏈物流不同於普通物流,其硬體水平和貨物運作要求較普通貨物具有較強的剛性要求,對於信息化的配置和運營人員的管理水平、應急處理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中國整體物流信息化水平較低,而冷鏈運輸行業的信息化現狀更是不容樂觀。運營人員大多數是從普通物流轉變而來,不僅對產品特性不熟悉,而且對於冷鏈物流的運營要求掌握程度更低。因此,冷鏈物流應急預案能力亟待提高。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