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摩拜市場營銷待遇

摩拜市場營銷待遇

發布時間:2021-03-20 07:51:17

❶ 有點想做銷售,但是不敢做,沒別人會說會扯淡,發個帖子膜拜一下銷售大神,隨便發泄

理解銷售,才能做好銷售。形象點講,市場如戰場,是和客戶打交道。一線銷售沖鋒陷陣,要有單兵作戰能力,銷售人員需要有個人技能和素質的培養過程,這樣的資料網上很多。銷售還需要二線指揮員和市場策劃人員。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讓大家一起完成任務就可以勝任指揮員角色。當然市場策劃需要經驗和專業知識,要有一定的創造力和創意才做的好。
銷售有對個人的,也有對單位或團體客戶的,也有行業之分。
如果你要從事銷售工作,就需要多做了解,尤其是每家公司司的考核制度和薪資政策,再慎重選擇。
你的想法和個人情況不知道,但只要有熱情,適合與人交往,都可以做好銷售工作。

❷ 摩拜「賣身」15個月,除了變「黃」還經歷了什麼

新款摩拜單車在多地出現,摩拜標志性的橙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美團黃」。不僅配色改變,新款單車上已經看不到「摩拜」的LOGO,車身上醒目的字樣是「美團APP掃碼騎行」。煥然一新的設計提醒著不明所以的單車用戶們,摩拜單車已經不是以前的摩拜單車了,現在在你眼前的,是美團單車。自2018年4月美團點評正式收購摩拜單車算起,到現在約15個月,「賣身」的摩拜,終於開始失去姓名。

美團點評在年報中寫到,美團完成收購摩拜的目的在於「更好地服務用戶的高頻短途運輸需要、擴大平台所能觸達的消費者群體、收集更多基於位置服務數據並擴大其他服務品類的交叉銷售機遇」。也就是說,通過收購摩拜單車,美團點評希望拓展用戶群體、創造更多消費機遇。從共享單車行業來看,2019年第一季度開始,小藍、哈啰、青桔等共享單車品牌騎行價格普遍提高。有業內人士分析,共享單車行業已經從依靠資本進入,低價位瘋狂擴張、搶占市場的初級階段,步入新的精細化管理、謀求盈利、維持生存階段。

❸ 作為一名每天跑八個小時市場的業務員,騎行ofo或者摩拜會劃算嗎

比公交劃算,沒公交安全

❹ ofo與摩拜,在營銷和運營策略上,都有哪些心得

1.營銷策略:摩拜公關媒體,ofo猛打廣告?

羅輯思維羅振宇曾說過類似的話:這是一個網紅的時代,企業CEO要打破頭奮力成為網紅,這能省很多廣告費。與ofo創始人戴威相比,媒體人出身的摩拜創始人胡瑋煒,似乎更深諳「網紅之道」,80後美女CEO,從0到100億,失敗了就當做公益,這些「勵志」的標簽和「感人」的故事,每每見諸於媒體端和社交圈,這給很多人留下摩拜很會搞公關的印象。

所以,當3月7日一篇《為什麼ofo投廣告,而摩拜卻做公關?》的文章橫空出生,迅速傳遍了公關營銷圈,再次引發廣告效果幾何與公關是否有用的大討論,不少人津津樂道ofo和摩拜從營銷之道上講到底誰更勝一籌?

當3月21日蘋果CEO庫克拜訪ofo的照片刷爆朋友圈,3月23日摩拜緊接著召開發布會宣布啟動頗有噱頭的「紅包單車」活動,摩拜與ofo的公關大戰似乎隨時隨地都如影相隨。以007粉絲們的聰明程度,肯定知道這世界上不可能有公司完全不打廣告,也幾乎沒有公司不做公關。區別只是在於每家公司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

每個想用傳統廣告的形式打動消費者的互聯網新興行業,總是免不了要對消費者和市場進行一番教育。ofo是共享單車領域第一家大規模投放線下廣告的公司,自2016年11月起就啟動了大規模的廣告營銷戰役,宣傳共享經濟和騎車出行的環保生活理念。公交站、地鐵站台、寫字樓電梯間……似乎哪裡有騎車人的需要,哪裡就有小黃車的廣告,確實砸了不少錢。

至於摩拜單車,大家千萬別因為創始人胡瑋煒和CEO王曉峰頻繁上節目、接受各種采訪,便誤以為摩拜只做公關。實際上,摩拜有在跟進ofo的廣告策略,一直都有推廣告,包括微博和客戶端的信息流廣告。不僅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ofo在投放廣告後強勁的上升勢頭,摩拜的大規模廣告也在線下全面出街。

至於兩家公司還用了哪些營銷手段來拉攏消費者,007同時搜索了ofo和摩拜兩家公司的微博和微信,可以看到雙方都發起了周末免費騎、充值返現等優惠活動,可見無論是重廣告還是重公關,增加用戶利益,優化用戶體驗都是一大殺器。然而,007仔細翻看了兩家公司的官方微信賬號,發現「周末免費騎」和「充值返現」這兩大活動都是ofo率先推出之後,摩拜隨後大規模跟進。而摩拜簡單的跟隨策略甚至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份緊隨ofo在5月份推出的「給用戶買保險」政策上。可見摩拜的跟隨策略並不止於廣告投放,在營銷活動上同樣似乎拜了ofo為師?

連文案都要照搬,難道說「模仿」會上癮嗎?

廣告和公關,絕不是非黑即白、不可共存的,ofo和摩拜兩家公司的戰場也從馬路和用戶們的手機,擴大到了廣告和公關上。只是相比之下。摩拜更喜歡讓高層出來講故事創造公關影響力,而ofo的廣告規模打得更大、時間打得更早。

分析了那麼多,讀者們肯定會問了:到底哪種策略更好?

剛召開完發布會的摩拜並沒有宣布希么特別利好的消息,而ofo則在庫克到訪公司的同一天對外宣布日訂單已突破1000萬,成為繼淘寶、滴滴、美團之後,中國第四家日訂單過千萬的互聯網平台。從目前的戰果來看,摩拜過度依仗公關做法暫時略輸一籌,大打廣告的ofo更受消費者的青睞。

在這一場戰役上,為何公關輸給了廣告?幾位資深業內人士這樣回答:

資深媒體人營銷人郭先生表示:摩拜的公關營銷是以CEO形象及故事為核心,從標題到內容,公關的對象更多的是媒體、投資人;實則對普通騎行者而言,他們不太關心什麼情懷和故事,羅永浩的情懷高不高?故事講的好不好?為什麼他的錘子手機賣的並不理想?而且,講故事講情懷,一開始大家會覺得新鮮,但時間久了非常容易審美疲勞,同時媒體曝光越多,越容易出錯。

88後新媒體小兵駿先生表示:我們這樣的年輕消費者非常個性化、以自我為中心,我們要的是自己的騎行感覺是否爽?摩拜雖然技術含量很高但比較重不好騎,《為什麼ofo投廣告,而摩拜卻做公關?》一文也曾推測,摩拜之所以主做公關,其背後的原因可能在於產品體驗不佳,所以轉而打CEO情懷故事來提升品牌情感,但從長期來看,摩拜的公關對終端用戶而言,似乎並不那麼奏效。

原GE通用電氣中國公關總監李國威表示:企業迅速擴張時期如果有資本支持,大量投廣告是合算的,有人說摩拜公關佔先,ofo廣告猛烈。其實胡瑋煒並非像馬雲那樣妙語連珠,聽她演講反而有點著急,真心難為她了...

2.產品用戶:摩拜首要考慮自行車本身,ofo以騎行體驗為核心。

ofo和摩拜營銷策略不同,背後是雙方公司理念的迥異,這充分體現在產品和用戶層面。

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在接受采訪中說:摩拜首先考慮的是車輛的經久耐用,其次才是騎行的體驗。也就是說,為了4年的長使用周期(節省後期運營維護成本),犧牲掉了部分用戶的騎行體驗。從智能鎖,到GPS定位,摩拜單車噱頭十足,

但沉重的車身、不好騎,智能鎖不時失靈,也讓用戶體驗變得不那麼美好。摩拜對用戶的不夠重視,還體現在3月19日早上開始很多用戶反饋出現充值bug,但截止當天晚上24點,摩拜官方都沒有給出具體回應和具體的解決方案。這時候摩拜的公關怎麼突然隱身,令人狐疑!充值出現這么大的bug,押金和支付會不會出現安全問題?甚至有評論認為「這是摩拜犧牲用戶體驗搞的bug營銷」。

從兩方官方社交媒體開始運營的時間點及創始人提出「共享單車模式」的記載,ofo其實是中國無樁共享單車領域的原創者,其創始人代戴威一直強調,共享單車是為了解決用戶出行的問題,也正因為用戶而來,小黃車首先考慮的是用戶體驗,車輛好騎、舒適度才是最重要的。這從小黃車輕便、座椅高度可調節,三角把手的設計可見一斑。不過此前ofo單車的耐用性一直飽受詬病,最近投放的小黃車越來越多,但是損壞的數量也是同步上升,這一情況也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也許是意識到了產品本身的不足之處,其3月9日最新發布的ofo與700Bike共同研發的新車Curve,強調工匠精神極致體驗,甚至承諾不受天氣影響,永不爆胎。

截止目前,到底誰是共享單車市場的NO.1?
ofo宣稱以52%的市場佔有率一直是行業的引領者和老大,而摩拜則宣稱自己的APP用戶注冊量和月活是第一,雙方的數據公關戰不絕於耳。

然而,到底誰家好,用戶有話說!為此007於3月18日發起了關於「ofo與摩拜,你對哪家公司的品牌印象更好?」的行業調查投票,截止3月23日投票結果顯示:摩拜與ofo的支持率基本持平,ofo略有高出。

可以看出,從產品到用戶,ofo和摩拜展開了近乎「肉搏」,但從總的市場佔有率和用戶體驗來看, 似乎ofo略勝一籌。

3.商業盈利:摩拜暫時還沒有考慮盈利,ofo宣布已有盈利20%

據第三方數據預測,未來中國50個城市的共享單車市場容量高達5000萬輛,這還不包括廣闊的農村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市場規模超過幾百億,這也吸引大量的國內外資本湧入,截止2017年3月,ofo與摩拜兩家披露的總融資額達到70億,其中ofo完成D輪融資4.5億美金,而摩拜宣布E輪融資1億美金以上。

對於各界最為關注的商業盈利,摩拜單車CEO王曉峰曾說過「如果我們的盈利模式都清晰了,還需要投資者干什麼」,震驚整個互聯網創投圈;而其最近在接受知名財經作家葉檀的采訪時,再一次明確表示:盈利不是目前重點聚焦的方向,目前談論盈利還太早,現在主要進行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市場擴張,同時對於20億押金去向遮遮掩掩避而不談。

而對於商業盈利,ofo創始人兼CEO戴威曾表示:
目前ofo已經找到了清晰地盈利模式,已經有了20%的凈利潤,表現最好的城市是已經達到了40%的凈利潤,今年很有可能實現全面盈利。雖然ofo沒有給出具體的計劃,但CEO面對媒體的發言已經給出了明確目標。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老先生曾說:經營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後一點。

值得提及的是:自信找到了清晰盈利模式的ofo已經快人一步在上海地區推出「免押金」政策,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便可無需交納押金使用小黃車。這意味著ofo已經開始從「押金模式」轉向推行「信用模式」。此舉不禁讓人想像摩拜將作何應對。當然,摩拜創始人胡瑋煒一句「失敗了就當做公益」,無疑會讓無數人開始懷疑摩拜在公益道路上是否捎上了押金這一部分?那麼,免押金是否會有些困難?

❺ 搬運工時薪要83元,ofo摩拜在英國能盈利嗎

據金融時報報道,兩大共享單車創業公司ofo和摩拜單車在英國市場面臨挑戰,它們需要解決高勞動成本等問題。

現年17歲的學生亞拉夫(Aarav)今年放棄了原來做外賣送餐員的課後工作,轉而搬運和維修單車。他說,在中國共享單車公司ofo的工作薪酬要高於送餐服務Deliveroo。

他負責將被ofo用戶隨意棄置的單車推送到指定的地方,時薪9.45英鎊(約合83元人民幣)。該項工作還需要進行一些小維修,這凸顯了在英國涌現的無樁式共享單車創業公司所面臨的巨大後勤挑戰。


在過去兩年在中國的多個城市投放高達數百萬輛的共享單車以後,阿里巴巴入股的ofo和背靠騰訊的最大競爭對手摩拜單車最近已經相繼進入美國和歐洲市場。英國很顯然是它們主要聚焦的城市,因為當地的公共交通成本高昂,單車騎行相當流行。

「英國市場有著巨大的潛力,不僅僅能夠帶來可持續發展的業務,還能夠帶來讓單車變隨處可見的額外益處。」 ofo英國和愛爾蘭總經理約瑟夫·西爾-德賴弗(Joseph Seal-Driver)指出,「多年來,英國的許多城市和倫敦的眾多地區一直都想要擁有共享單車服務。」

不過,在沒有總體監管架構的情況下,該市場不好攻克。 ofo和摩拜單車均已尋求逐個地與倫敦的32個行政區達成協議,以及與英國各地的地方政府擬定諒解備忘錄。在與當地政府磋商數個月後, ofo進入了英國的3個城市和倫敦的3個行政區,摩拜單車則進入了3個城市和兩個行政區。

「在英國這有點像是灰色地帶。」西爾-德賴弗補充道,「沒有來自政府的、直接的主體法例指出地方政府能夠監管這類共享單車服務。」

共享單車應用主打的概念——通勤者、旅行者和本地人都能夠在城市的任何地方無縫便捷地使用他們的智能手機來解鎖使用單車——對於渴望押注下一波科技熱潮的投資者很有吸引力。然而,共享單車技術背後需要有巨大的勞動力支撐。

「我們就像是公司的耳目和雙手,」亞拉夫說道,「 ofo是一傢具有創新性的新科技公司,但背後很多的工作並不為人所知。」

「我四處去回收被丟在街上的單車,然後將它們放回指定的地方。之後,周末的時候,我們會去處理有關單車被非法丟棄或者損壞的單車的客服報告。」

這種工作需要人力——以及財力:自過去一年進入英國市場以來, ofo和摩拜單車分別從中國的兩大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那裡籌資數億美元,來實行它們的擴張計劃,但這也引發了風險資本催生泡沫的擔憂。

風投公司Mangrove Capital Partners的CEO馬克·特魯斯茲(Mark Tluszcz)向金融時報表示,這些公司會難以取得很高的盈利。

ofo和摩拜單車之間的競爭相當激烈,雙方都不願對外披露用戶數據、單車和成本問題,但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它們均談到勞動力占很大一部分的經營開支。

據西爾-德賴弗透露,在劍橋,有23名運營人員運營450輛ofo單車。摩拜單車英國總經理史蒂夫·皮埃爾(Steve Pyer)稱,每1000輛摩拜單車大約有10到15人運營。該公司沒有直接僱用人員,而是採用第三方合作模式。

「說到底,要確保單車總是在適當的時候處在適當的位置上。」摩拜單車國際擴張副總裁克里斯·馬丁(Chris Martin)說,「我們在每一個城市都有運營團隊,我們有員工和通勤供應商來轉移好單車,以將供應和需求匹配起來。」

ofo和摩拜單車的工作人員需要確保單車沒被丟在公司還沒有獲得當局明確許可的行政區。8月,有著類似運營模式的新加坡公司oBike被英格蘭東南部城市旺茲沃思稱為「黃色單車紛擾」,因為它有很多單車被丟在該城市。oBike有130多輛單車被當地政府扣押。該公司拒絕就此發表評論。

面對進入這個夾雜著行政區和城市的市場帶來的挑戰, ofo和摩拜單車均試著汲取在當地捲入麻煩當中的打車服務公司Uber等科技公司的教訓。今年,Uber被禁止在倫敦運營,因為它不是「合適和恰當的運營者」。Uber正就該禁令提出上訴。

「對於倫敦,我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去跟每一個行政區進行磋商,確保我們的單車進駐時我們是齊心協力的。」馬丁說道。

❻ 摩拜一年虧損超40億,小黃車現狀慘烈,為什麼依舊會有公司進軍這個行業

因為如果這個共享單車做成功了的話,是非常賺錢的。

❼ 摩拜會倒閉嗎

作為共享單車市場佔有率最多的兩家企業,摩拜和ofo究竟還能撐多久?這是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也許會有人會覺得很遙遠或者說完全沒有必要回答:以摩拜和ofo的估值及市場佔有率,這兩家企業的地位幾乎是穩如泰山,怎麼可能就倒下。一個互聯網公司擁有如此大的體量與估值,怎麼可能輕易倒閉?

如今的互聯網企業早已和原來不是一回事。雖說投資機構越來越多,但是投資者被教育的也越來越多,不盈利或者未來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的互聯網企業融資將會越來越難。摩拜和ofo雖說擁有著許多互聯網難以企及的體量和用戶,但是每天所需要的運營成本以及固定資產損耗都小不了。

簡單來說就是盤子越大賠的越多,錢再多也燒的完。

如果說單單是賠錢還不會令人聯想到摩拜倒閉,但來自摩拜內部的一個小消息卻令我大吃一驚。2018年有摩拜的小夥伴傳來消息說摩拜的年會非常簡單,而原本該有的眾多福利和年終獎被砍掉大半。

看到這條消息,我的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摩拜不是要倒吧。想想還是仔細分析一下,最後發現,不僅胡瑋煒的摩拜可能要倒,戴威的小黃車似乎也不能倖免。

像此類互聯網科技公司,其年會一般是非常熱鬧,而且獎品豐富,隨便拍個照發朋友圈都能羨慕死一片人。而此次摩拜據說是高層舉辦了一場籃球賽就草草結束,絲毫沒有互聯網大公司該有的大氣。高調的年會對員工而言也是一種激勵,摩拜選擇不舉辦年會並且砍掉大部分福利及年終獎,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摩拜沒錢了。

ofo就更不用多說,戴威這個年想必是過的不安生,抵押自己的全部身家抱著馬雲爸爸的大腿求包養。

古人說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通過摩拜的內部消息以及目前公開資料,對摩拜和ofo做一個簡單預測,一家之言,歡迎高手在留言處留言指正。
作為共享單車市場佔有率最多的兩家企業,摩拜和ofo究竟還能撐多久?這是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也許會有人會覺得很遙遠或者說完全沒有必要回答:以摩拜和ofo的估值及市場佔有率,這兩家企業的地位幾乎是穩如泰山,怎麼可能就倒下。一個互聯網公司擁有如此大的體量與估值,怎麼可能輕易倒閉?

如今的互聯網企業早已和原來不是一回事。雖說投資機構越來越多,但是投資者被教育的也越來越多,不盈利或者未來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的互聯網企業融資將會越來越難。摩拜和ofo雖說擁有著許多互聯網難以企及的體量和用戶,但是每天所需要的運營成本以及固定資產損耗都小不了。

簡單來說就是盤子越大賠的越多,回家看你男主快下課看快手

❽ 關於摩拜單車和ofo,我認為這是一個很難賺錢的生意,為什麼會受到資本界熱捧個人理解這種最後一公里

這位網友,你好,謝謝你的提問!

首先摩拜單車和ofo所涉及的出行市場是一個非常非常巨大的剛需市場。

至於你說的賺錢,我覺得早期項目,倒是還沒有那麼緊迫,尤其是這2家明星創業公司卷進來了這么多頂級互聯網公司、產業資本和頂級風投公司。

坦白說,提供自行車租賃共享服務在大城市本身是非常有價值的,堵車已經是大城市一個很難解決的城市病。從小區到地鐵的最後幾公里,滴滴顯然還遠遠沒有滿足了廣大職場人士的需求。另外,滴滴的成本在大幅度的提升,已經有很多人選擇放棄滴滴的服務,而摩拜單車和ofo則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替代品之一。

你說到的to政府當然是非常不錯的思路,但是從實際操作的過程來看,會非常艱難,這並不是創業公司最擅長的事情,所以我覺得to政府依然只是很多人的一廂情願。

在我看來,所有市場化的公司,最終依然需要靠用戶體驗以及市場行為去贏得用戶和市場。

以上僅供參考,再次感謝你的提問!

該回答來自於網路問咖 王暉 大咖

❾ 摩拜的運營專員工作怎麼樣

我在摩拜是開城員工,基本上就是苦力早九晚九,累死累活還受氣。第一任領導挺和氣,對兄弟們都不錯。第二任空降兵,一言堂,小動作

❿ 摩拜(上海)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摩拜(上海)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於2015年9月9日在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胡瑋煒,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計算機信息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等。
法定代表人:胡瑋煒
成立時間:2015-09-09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0400063174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企業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上海市徐匯區田林路200號A座602室

閱讀全文

與摩拜市場營銷待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恭賀新春策劃方案 瀏覽:999
今日通電子商務 瀏覽:782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訓方案 瀏覽:440
活動策劃方案校園推廣 瀏覽:981
生態農庄開業策劃方案 瀏覽:997
培訓會活動組織方案 瀏覽:999
軟體正版化工作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681
中國電子商務商務中心 瀏覽:265
農村門店營運培訓方案 瀏覽:697
小班新生入園家長會策劃方案 瀏覽:403
對電子商務發展建議 瀏覽:354
網店開業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931
雙11促銷活動通知 瀏覽:832
縣域支行村鎮營銷方案 瀏覽:541
有關評選的策劃方案 瀏覽:198
電子商務專業自我評價怎麼寫 瀏覽:383
電子商務經驗交流材料 瀏覽:998
我國電子商務的缺乏核心競爭力 瀏覽:519
ibm電子商務解決方案 瀏覽:271
電子商務從小數據到大數據的轉變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