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奧運主題的營銷策劃方案
世界最大的啤酒瓶蓋「奧運五環」拼圖
青島啤酒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策劃案
【活動主題】
黃石迎奧運 共創吉尼斯
【活動時間】
2008年8月2日
【活動地點】
團城山人民廣場或黃石市體育館
【活動概述】
2008,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所有炎黃子孫的心與北京共振。為了表達了253萬黃石人民對第29屆北京奧運會的祝福之情,在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的前5天,用「藍、黃、黑、綠、紅」五種顏色的青島啤酒瓶蓋,拼出奧運五環圖案,啤酒瓶蓋總量在10萬個以上,同時在「奧運五環」圖案下方,用瓶蓋拼出「黃石人民預祝北京奧運會圓滿成功!」字樣。這一時刻將把「青島啤酒」和「黃石」的名字一起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史冊。
這是一場集娛樂和挑戰為一體的大型市場公關營銷活動,這更是一場張揚「青啤」實力、彰顯黃石民眾團結與活力,眾志成城迎奧運的一項新的挑戰。這一活動將「青島啤酒」與「吉尼斯世界紀錄」有機結合,充分彰顯了黃石經濟文化的內涵,以黃石人自己的方式參與奧運,並以奧運精神激勵黃石人開拓進取,建設美好家園。
屆時活動將邀請省市領導、世界冠軍、行業精英、高校學生等社會各個層面的人一起來參加這次活動,共同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
【活動辦法】
一、活動准備階段:(2008年元月1日-2月29日)
1、與啤酒瓶蓋生產廠家聯系,特製「藍、黃、黑、綠、紅」五種顏色的青島啤酒瓶蓋;
2、設計出「奧運五環」拼圖的圖案尺寸,並計算出活動中各色啤酒瓶蓋所需的數量;
3、向政府有關部門上報活動方案,爭取更多的政府部門參與主辦本次活動;
4、研究和制定本次「青島啤酒」大型營銷活動的銷售政策,比如:幾個啤酒瓶蓋換一瓶青島啤酒;酒店和居民小區的啤酒蓋兌換政策等。
二、活動組織階段:(2008年3月1日-7月19日)
1、在市區各大酒店和大型居民小區設立「青島啤酒」瓶蓋收集箱,兩至三周對啤酒瓶蓋進行一次分色整理、集中收集和數量統計;
2、召集百名活動志願者,並給參與挑戰的每一位挑戰者頒發挑戰證書和贈送文化衫;
3、活動場地的定址。
三、活動實施階段:(2008年7月20日-8月2日)
1、活動所需的「青島啤酒」瓶蓋集中收集和分色統計整理;
2、參與挑戰活動的志願者進行培訓;
3、活動場地的布置以及安全保衛工作等;
4、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申報。
【活動賣點】
策劃一:青島啤酒五色瓶蓋特製包裝隆重上市暨「黃石迎奧運,共創吉尼斯」活動啟動儀式
賣點1:向媒體展示「奧運五環」色彩的啤酒瓶蓋,並在新聞發布會上用五色瓶蓋特製包裝青島啤酒擺出一個「奧運五環」創意示意圖;
賣點2:黃石市委領導帶頭開啟並捐獻首個活動啤酒瓶蓋。
策劃二:黃石名人捐獻啤酒瓶蓋
賣點1:世界冠軍程菲捐獻;
賣點2:黃石十大經濟風雲人物或百位企業家或黃石百位文化名人捐獻;
賣點3:黃石百家企業員工捐獻。
策劃三:捐獻啤酒瓶蓋龍虎榜和奧運幸運星抽獎
賣點1:每兩周在商業中心舉辦一次瓶蓋現場徵集活動,現場兌獎,前50名捐獻者在媒體公布和獎勵;捐獻瓶蓋成績可以累計,累計數量最高者給予重獎;
賣點2:每捐獻10個瓶蓋可獲得搖獎券一張,通過電腦搖獎,抽取「奧運幸運星抽獎」2008名。
註:獎勵為青島啤酒和奧運會紀念品
策劃四:百名活動志願者大徵集
賣點1:徵集與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同月同日出生之人。最少徵集29名,年齡29歲,出生日期為8月8日出生的青年男女;
賣點2:吉尼斯世界紀錄挑戰者報名條件之一:捐獻五色瓶蓋各兩枚以上,方獲得申請表格。
策劃五:吉尼斯世界紀錄高調收官
賣點1:五位重要領導人各持一枚不同顏色的瓶蓋,在最後一刻填滿「奧運五環」拼圖;
賣點2:五色瓶蓋停止生產,收藏價值提升;
賣點3:「奧運五環」拼圖展覽一周,供市民拍攝紀念,門票收入全部捐獻希望工程。
【活動宣傳】
一、以《東楚晚報》和《黃石日報》為主要宣傳陣地,同時整合電視、廣播、戶外、網路等多種傳播途徑,並通過東楚網•黃石新聞網互聯全國,引起省內外新聞媒體的關注;
二、通過不斷的活動新聞炒作,引起市民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
三、活動廣告宣傳費用約x萬左右,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費用5萬。
【活動特色】
一、在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之際,創造黃石首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主題,能激發廣大黃石市民的參與熱情,以及市民對「青島啤酒」的鍾愛;
二、通過活動推廣,尤其是與廣大消費者的互動,極大推動「青島啤酒」的銷售;
三、本活動依託《東楚晚報》和《黃石日報》等主流媒體,具有超強的權威性、公信力和影響力,能極大地樹立「青島啤酒」品牌形象。
B. 奧運營銷的奧運營銷面臨的挑戰
真正重金購票「奧運豪門盛宴」入場券、擁有奧運市場營銷權的,全球僅有58家各行業的企業。那麼為什麼冒出那麼多紛紛實施「奧運戰略」的企業來?我們有必要釐清這裡面「糾纏不清」的奧運與非奧運營銷矩陣:
第一陣容是正統「奧運」行列企業,柯達等11家全球奧運合作夥伴,11家北京奧運會合作夥伴,11家北京奧運會贊助商,15家北京奧運會獨家供應商,22家奧運贊助商。這其中有燕京啤酒、青島啤酒、百威啤酒同是奧運贊助商,也有襪子、豬肉、皮鞋、傢具等等贊助獨家贊助商或供應商。以上「奧運」行列企業,按照金字塔式贊助級別,58家企業,他們付出的代價是最多的13億,最少2100萬元人民幣。
第二陣容是第一關聯性奧運企業。包括周大福、金至尊等奧運商品生產與零售特許企業。雖然他們沒有直接的奧運市場營銷權益,但是,未來一年裡,他們一定絞盡腦汁通過百年一遇的北京奧運會,以「奧運」的「面目」展開市場攻略,提升品牌形象,直接刺激銷量上升。事實上,創於廣州發展於香港的周大福,已於年初通過媒體發布了其「周大福奪08奧運首飾專營權 分三期生產有關商品」的奧運戰略意圖。
第三陣容是第二關聯性企業。日前,奧斯克空調高調宣布耗資千萬元成為國家奧林匹克體育館,並稱未來一年將花費上億元實施「奧運戰略」。事實上,民間資本與國家財力合資建設的國家體育場「鳥巢」,已按奧林匹克的市場開發模式開發其市場計劃。萬家樂、格蘭仕、康寶等家電類企業都已簽約國家體育場,都曾高調啟動其「奧運戰略」。
第四陣容是非奧運企業。與前三大陣容不同的是,他們高姿態區別於奧運贊助企業,比如新飛電器,在北京啟動其「非奧運營銷」戰略,而燕京啤酒、青島啤酒、百威啤酒三家奧運贊助企業夾攻下的雪花啤酒,乾脆把自己號稱為「啤酒愛好者合作夥伴」。各大營銷雜志的「奧運營銷」專題中,不約而同盛贊雪花啤酒非奧運營銷初見成效。
諸如「國家奧體中心指定產品」更多與奧運有著關聯性企業不斷涌現。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臨近,正規機構或非正規機構在法律邊緣開發的「奧運市場」計劃將繼續,「奧運」企業矩陣愈演愈烈。 2月9日,國家體育總局、全國婦聯、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以及北京奧運會獨家供應商華帝股份在京共同宣布:中國第一個奧運社區家庭體育展示活動——「華帝·奧運家庭進行時」正式啟動。活動涉及全國11個中心城市,經過層層選拔,挑選優秀10個家庭觀看北京2008奧運會比賽、開閉幕式。同時,中央電視台作為主辦單位之一,26期《華帝奧運家庭進行時》特別節目將在中央體育頻道每周三夜間播出。
3月9日,中國移動啟動「中國移動伴你行——奧運家庭游北京」活動,面向全球徵集選拔10個「奧運家庭」免費參加奧運之旅。中國銀行推出「奧運家庭·圓夢北京」——「中行·奧運家庭」活動。活動將產生36個「深圳奧運助威團」家庭親臨奧運現場。湖南省體育局局長李舜宣布,湖南將於6月初推出「迎奧五環瀟湘行」活動。其中,10個決勝「奧運家庭」赴京觀看奧運……
這僅僅是各大奧運贊助商或官方圍繞「奧運家庭」概念開展的活動,其實,奧運贊助商青島啤酒的「我是冠軍」、伊利「奧運健康中國行」、 海爾「奧運城市行」,非奧運贊助商蒙牛的「《城市之間》全國100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動」、新飛電器「2008助威團全國選拔賽」等大型奧運營銷與非奧運營銷活動,同走「全民奧運」、「全民海選」路線,奧運營銷同質化現象已經不是一般的嚴重,花大錢甚至達到「豪賭級別」的營銷推廣活動效果將接受嚴峻考驗。
可以斷定,未來一年多的時間里,打著「奧運」名頭的營銷活動將更加眼花繚亂,奧運營銷同質化將更加嚴重,這將大大稀釋奧運活動的公眾關注度。「如何突圍奧運營銷困局?」成當下奧運營銷將士們不得不深思的命題。
C. 奧運營銷的奧運營銷的方案
贊助與冠名是奧運營銷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運用得最多,投資巨大的方法,一般都為大品牌、大企業所用。比如Visa公司就把贊助視為整合營銷溝通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並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雖然投資巨大,但回報甚豐。 它贊助過的活動除了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外,就連美國十項全能隊、NBA夢之隊、美國體操聯合會等等都不放過,由此可以看出贊助給企業與產品帶來的好處。
奧運營銷
當然,公司贊助的目的一方面是為接受方提供資助以外,更多的是能從賽事本身得到更多的宣傳,而這種宣傳效果要遠比普通電視廣告要好得多。一個人在激動不已的情況下接受一個產品與在電視機前昏昏欲睡的情況下接受一個產品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商家為了要實現這一特定的商業目標,才肯投入巨資。
很多跨國公司也都願意贊助奧運會活動,從而讓自己的品牌獲得更大的提升。比如奧林匹克的全球合作商就有博士倫、IBM、 《時代》 、Visa(付款系統)、可口可樂、柯達、松下、施樂等等等。
除了贊助以外,冠名也是個不錯的方式,比如曾經爭取冠名權的就有雅芳、尼桑、寶馬、麥當勞等等,它們都從冠名的過程當中,獲得了相當的好處。
2008年奧運會預計在2003年1月開始實施共同市場開發計劃,預期10家國際企業集團將成為組委會合作夥伴,10~15家企業集團將成為組委會的贊助商。到時具體競爭情況如何,我們只有試目以待了。 奧運期間,電視、廣播、報紙等各大媒體都將成為焦點,也將成為商家與產品競爭的真正舞台,如何能在這方面前瞻性的進行投入,也必將成為致勝的關鍵所在。
這一點從申奧過程中就有了很大的體現。單是央視連續14小時的申奧直播收視率一直穩定在70%,申奧成功後收視率一度攀升到88%的創紀錄數字,與央視聯盟的海爾集團的手機廣告被反復播放,這一連串的數字不能不讓各商家垂涎。
另外,各種戶外媒體也將成為競爭的注意點,如何能在奧運期間,讓品牌能在各個角落形成一個統一鮮明的視覺系統,商家從現在開始計劃與打算,其實並不算為時過早。 真正的奧運營銷與品牌精品打造過程,除了賽事本身以外,在前期如何能借用奧運資源,結合自己的產品創造出一種「本土奧運文化」,也很重要。
這一點從美國柯達公司借日本長野辦1988年冬奧會之機,一舉攻進被富士公司壟斷的日本膠卷市場這一案例,就能給各商家以很大的鼓舞。事實上,柯達公司在這之前是經過了長時間精心准備與籌劃的,而並不是奧運賽時時的突發奇想,這一點要引起我們的足夠注意。
比如我們的商家,完全可以在奧運之前,創造一些本土的奧運文化,從而為奧運期間的成功突破打下基礎。
例如某一產品或商家,完全可以就此想很多辦法,進行連續的品牌打造工作。比如可以結合申奧紀念日舉辦各種紀念與慶祝活動,一方面與消費者互動,另一方面暢導一種文化或精神,並進行廣泛傳播,就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
D. 奧運會最成功的商業活動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贊助商要想通過奧運會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僅僅在名片上增加「五環」或支起帳篷攬遊客是遠遠不夠的。近15年來,作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全球性贊助商,VISA國際組織認為要想有效地利用這一全球最大的體育和文化盛事,並非只是簡單地往奧運聖火里扔錢的活動。
據此,我們知道( )。
A.通過對奧運會的贊助以達到商業上的成功,還需要有效的市場營銷
B.贊助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一種往奧運聖火里扔錢的活動
C.VISA國際組織是全球最大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贊助商
D.VISA國際組織沒有支起帳篷招攬遊客
E. 奧運會的營銷收入來源主要有哪些
奧運會的營銷收入來源主要有五部分:全球電視轉播費、國內贊助商收入、全球贊助商收入、門票和奧運衍生品、許可證等。
轉播權銷售收入:出售轉播權是奧運會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但是國際奧委會要收取轉播權收入的49%。美國電視台NBC 從1988年起就在全美獨家轉播奧運會;為了轉播北京奧運會,NBC 向國際奧委會支付了8.94億美元的費用,而四年後的倫敦奧運會,轉播權已經上漲到了11.8億美元。
商業贊助收入 :大到全球范圍的奧運會全球合作夥伴,小到官方供應商。每種類型的贊助商都會有不同的條款限制,與奧運相關的 Logo,名稱、圖標等可以用在廣告、服裝、App 和 Twitter 上。奧運會全球合作夥伴(TOP)是奧運會贊助商的最高標准,在奧運會期間大約會花費2億美元。
門票收入: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共售出約800萬張門票,門票收入達4.25億美元,占總收入的25%;2000 年悉尼奧運會門票收入高達6.17億美元,占總收入的21.78%。
城市紅利「奧運遺產」:這部分無形資產或許才是各大城市爭破頭要申辦奧運會的原因。
首先,可以借奧運契機,整治城市環境和布局,改善基礎設施,更新城市中原有的落後地帶;其次,採用新理念和新技術來建設場館,並通過奧運會的國際性大舞台加以推廣;第三,藉助城市開發和奧運旅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藉助奧運會的大舞台來宣傳本國文化、提升自身國際地位、展現綜合實力。而以上種種,都是之後各種商機接踵而至的前提。
這方面表現最優秀的是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被認為是明顯地加速了西班牙的經濟復甦。這屆奧運會只投資73億美元,就給加泰羅尼亞地區帶來了260億美元的效益,對於西班牙全國的拉動更是難以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