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空調企業提高市場佔有率的營銷策略研究
進城還是下鄉? 空調業遭遇兩難抉擇
「下鄉還是進城,這不是一個問題。但在經濟危機沖擊下,空調企業如何應對兩大迥然不同的市場競爭,構建二元化的商業模式,卻是一道新命題。」一位空調企業負責人如是說。
記者注意到,繼空調的「家電下鄉」政策在今年4月實施後,有「空調進城」政策之稱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於本月初實施。再加上剛頒布的「家電以舊換新」刺激計劃,短短數月內,三大利好政策直擊空調業,堪稱史無前例。
「政策利好頻頻出台,既是對行業發展的有利推動,也是對企業綜合實力的考驗。如何藉助政策力量,實現市場攻略,考驗著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和綜合應對力。」空調觀察家張彥斌表示。
尷尬的現實
一個必須正視的現實是,眼下距2009空調冷年結束已不足2個月。在這么短時間內企業如何藉助政策力量,在6、7兩個月全面發力,完成既定銷售任務,是個不小的挑戰。張彥斌指出,許多企業的市場營銷From EMKT.com.cn規劃早在去年底就已制定完成,政策卻是最近才出台,留給企業產品布局和市場營銷調整的餘地很小。
一些企業向記者抱怨,去年國家對提高定頻空調能效等級的消息遲遲不發布,但市場上對於低能效空調的需求又很大,左右為難。最終,一些企業只能延長產品線,既做高能效,又做中低能效,資源投入成倍增加。不過,亦有南方某大企業人士向記者透露,無論是能效標准修訂,還是高能效空調補貼,政策很早就開始討論,企業只要參與相關政策討論,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備。
今年以來,國內空調市場的銷售一直呈下滑走勢,「五一」銷售井噴如曇花一現,未能有效扭轉市場頹勢。據北京智信道咨詢有限公司的統計數據表明,截至今年4月份,國內空調銷售下滑23.07%,出口下滑27.24%,產量則下滑30.99%。
無論是海外、城市,還是農村,企業所能獲得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大。但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購買力和消費需求卻不斷下滑和萎縮。而「家電下鄉」政策中的13%補貼、惠民工程中給予的300—850元不等的購機補貼及「以舊換新」政策的10%補貼,都是通過行政調控手段,協助企業完成對市場的拉動。
不過,政策的執行卻考驗著企業的實力。目前,空調業「2+X」的競爭格局愈發清晰,美的、格力與其它企業間的實力進一步拉大。大企業的資源整合、規模優勢明顯,而中小企業靈活多變的競爭策略如何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運用「田忌賽馬」的策略實現突圍?
既定的戰術
「家電下鄉」政策直接面向農村,針對3級及以上產品提供資金補貼。而高能效空調的補貼,主要面向1、2級產品購機補貼。前一政策直接面向農村市場,為許多企業進行農村化擴張提供動力。後一政策因為無法與「家電下鄉」同時享受,因此消費群體將主要集中在城市。而政策中並未明確高能效空調的銷售對象,只對空調廠家和產品型號有明確要求。因此,高能效空調也將獲得向海外銷售的價格優勢。
記者注意到,與「家電下鄉」的中標企業相比,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公布的第一批高能效空調補貼推廣目錄中,出現了三菱電機、三菱重工、惠爾浦、三星、日立等多家外資品牌的身影。張彥斌指出,這些外資企業的產品定位多是高端,此次參與高能效空調推廣活動,與企業原來戰略吻合。而面對空調下鄉的產品限價,他們沒有產品線對應。
不過,與外資品牌既定的市場戰術相比,國內企業的市場戰術卻顯得靈活和有針對性。早在去年8月份,海爾就確定了主推高能效省電空調,淘汰4、5級空調的產品策略。美的則突然發動變頻攻略,轉戰變頻空調令外界一震。隨後,格力也展開了對變頻市場的布局。
作為第二軍團的奧克斯、志高、海信3家企業也不甘寂寞。奧克斯先後發起「不大不小三級正好」的產品策略和「一呼百應、清倉換貨」的市場策略,並成為國內最早發力「家電下鄉」政策的空調企業。而志高則積極投身於高能效空調的推廣,在國家推出惠民工程的第二天便發動高能效空調價格普及戰,以1級能效五級價格的手段實現企業的市場差異化突圍。此外,格蘭仕、三洋、TCL、新科、揚子等企業則通過「大篷車」、小區推廣、服務下鄉等手段,積極參與農村市場的開發。
令人意外的是,從今年初就備受幾大巨頭熱推的變頻空調,不僅未能列入「家電下鄉」的產品類別中,再度缺席高能效空調補貼政策中,這無疑令一些推廣者頗為尷尬與無奈。
好事兩難全
國家推動高能效空調普及的決心非常明顯,兩大政策也明確將產品門檻定在3級。不過,現階段國家並未限制低能效的生產與銷售。這也就意味著,在農村和城市,企業還將採取不同的產品陣容參與競爭。為了實現在這兩大市場的發展,企業還要針對城鄉消費者構建兩套不同的競爭策略、網路布局及服務體系。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從去年8月至今年4月份,4、5級空調的銷售比重仍維持在65%左右。對此,家電評論員於清教認為,許多企業還在進行庫存的低能效產品清理。此外,一些企業為了滿足市場對低價格空調的需求,還在生產低能效空調。
許多企業受冷年銷售目標考核的限制,在6、7月份銷售旺季,消費者對高能效空調接受程度還較低,並形成大批量購買的情況下,產品推廣重點仍將是需求量大的低能效空調。於清教認為,短期內企業不會拿市場份額來賭高能效普及,精力只會放在能快速上量的產品。接下來幾個月,城市的高能效空調銷售難實現大上漲,市場格局不會有大的變化。
此外,農村市場的拓展並不順利。現階段許多地區配套性的基礎設施較差,特別是房屋結構、電力設施不支持空調的使用,農民的購買力也有限。而許多中小企業的農村市場銷售和服務網路還存在空白,需要企業投入更多的資源來進行網路開發與維護。
進城或是下鄉,企業正在行動中,不過如何實現對這兩大市場的布局與覆蓋,從現階段的市場形勢來看,大中小企業間的分水嶺已經拉開,資源和實力成為這輪政策爭奪戰中的最大瓶頸。
企業動作:
美的空調:以四大產品群構建新體系
本報記者 安也致/文
大海航行靠舵手。作為國內空調業領導者,今年以來,美的以變頻空調為突破口,實現高能效產品的布局。同時,通過大力度促銷展開農村市場的精耕細作,成功布局「家電下鄉」市場。最終,在行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美的走出了一輪上揚行情,彰顯中國家電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實力。
面對今年以來的利好政策刺激以及消費層次的升級換代,國內空調市場的產品布局也實現集群化發展。據了解,美的空調已劃分直流變頻產品群、家電下鄉產品群、高能效定速產品群、工程商務產品群等四大產品群。對此,行業觀察家於清教認為,這標志著在企業市場趨於成熟的背景下,通過市場細分和再定位後實現新一輪的擴張。分產品群的終端細分、整合推廣將成為空調業下一階段的競爭焦點。
不過,面對不同政策指引下的未來空調業走勢,美的空調新聞發言人張治國表示,消費市場是多元化的,高能效產品及變頻市場的份額會擴大,但4、5級能效仍有相當部分的需求,特別是一些小單商業采購和低價消費敏感人群。作為企業,應該積極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順應消費者選擇。
面對6月初全面打響的高能效空調市場大戰,張治國坦言,並不是所有空調企業都有實力參與到高能效市場競爭。2級能效對於企業技術能力和產品積累都有較高的要求。記者注意到,從國家公布的首批節能型號清單中看得出,國家對於補貼企業有年10萬套安裝數量的門檻。在低能效時代,很多中小企業有能力拿出超低價的產品,但這一競爭手段無法復制到高能效產品上。
從市場層面來看,高能效產品的消費者較強的節能環保意識和消費能力對價格敏感度不多。而高能效產品群本身是一個多功能和多檔次細分的市場。如何用更先進、節能、時尚的產品吸引消費者,技術進步和創新能力應該是高能效產品競爭的主流。因此,張治國透露,技術進步和價格競爭是下一階段高能效段競爭的雙熱點,價格戰不會成為主流。
據悉,09冷年商家對美的在產品和市場競爭中體現的前瞻性和主動性非常認同。目前在美的渠道庫存中,直流變頻空調、2級以上定速空調、「家電下鄉」空調和4、5級能效空調這四大產品群的比例是非常合理的,甚至可以說是一線品牌中最合理的、最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一個渠道庫存結構。
奧克斯空調:家電下鄉一馬當先惠於農
實習記者 王麗坤/文
為配合國家「家電下鄉」政策,奧克斯空調趕在端午節前發布了新一輪的農村市場攻略,為購買「家電下鄉」空調的消費者在享受國家13%補貼外,再給予由企業和商家提供的各10%補貼。這樣一來,同樣1.5匹下鄉空調,奧克斯可比同類產品低750元。奧克斯空調總經理黎昕將此形象地稱為「買台空調省頭豬」。
黎昕眼中的農村到處是發展與擴張的好機會。農村是繼城市與海外市場之後,家電企業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要地,今後3—5年內,農村市場將為家電企業提供高達數千億元的機會。而與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同類產品在農村市場近九成的佔有率相比,空調因農村市場佔有率不足1成而備受關注,將擁有近千億的商業機會。
而奧克斯參與農村市場的重要砝碼便是「讓農民得實惠」。對此,行業評論員張彥斌認為,奧克斯「家電下鄉」模式的核心就是兩個字「實惠」。直接通過利益紐帶串連起「家電下鄉」產業鏈條上的消費者和經銷商,聯合商家但發力點卻置於消費者。通過「實惠」這一砝碼讓消費者感知到來自企業的力量以及獨特之處。
為了避免讓「實惠」淪為形式,讓消費者真實感受,奧克斯又將產品、價格、促銷、服務等環節上的內容進行捆綁和重新定位後煥發新的競爭優勢。最終,以實惠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帶來了流通渠道內的縣城分銷商和鄉鎮個體門店的推廣熱情,有效形成了一個「農民樂於買、商家樂於賣、配套服務好、大家有錢賺」的良性循環模式。
北京鑫順達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愛東表示,奧克斯這一舉措能刺激終端消費者,也讓鄉鎮的經銷商增加積極性。在農村賣空調絕不是廠家一個人的事情,只要經銷商參與實現廠商聯動,就沒有賣不出去的空調。
張彥斌指出,解決「家電下鄉」的第一道瓶頸就是要打破渠道瓶頸,建立起從廠家到消費者最便捷的銷售渠道。而奧克斯通過15年的市場積累,在全國建立起了一套二元化的銷售服務網路。在一二級市場與蘇寧、國美、五星等連鎖巨頭保持戰略合作關系,全面推動奧克斯高端健康新品的市場營銷。在三四級市場上,則藉助區域代理商和鄉鎮專營店,並配合市級銷售公司的營銷團隊,實現銷售渠道從市向縣的下沉,讓農民買得更方便。
記者獲悉,奧克斯承諾為「家電下鄉」空調提供10年免費保修,處處彰顯實惠。不過,其承諾的背後是以企業完善的服務體系來支撐。而奧克斯之所以能推動「3級以及高能效空調」的產品策略,領先於國家政策淘汰4、5級空調,則建立在其從去年底開始的「一呼百應、清倉換貨」等系列活動的配合。
志高空調:一級能效五級價格搶市場
記者 許意強/文
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表公告,正式公布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節能房間空調器推廣目錄(第一批),共有19家空調企業的1140個型號的1、2級高能效產品入選。
據悉,美的、志高、格力三大國產品牌占絕對優勢,共計入選677個型號,比例高達60%。其中志高1級能效產品入選數量達112個,位居首位。這標志著志高對於高效節能技術的研發和市場推廣走到了國內企業的前列。而三星、惠爾浦等三線品牌則沒有1級能效產品入選。
記者注意到,目錄還公布了所有企業的產品最高推廣限價,志高在所有企業中價格最低。目前,志高正在全國市場發起一場空前的「1級能效空調普及風暴」,以「1級能效產品,5級能效價格」提前響應「國家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志高空調相關負責人表示,就是要通過價格優勢快速推動高能效空調的普及。同時,也通過價格杠桿來搶占高能效空調的市場份額。
行業評論員曾高飛指出,此次「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空調推廣目錄的公布,客觀、真實地反映了各大品牌在節能技術及產品上的競爭實力,是一次企業綜合實力的集中展示和比武。對一些曾經只靠概念炒作的企業也是有力回擊,企業的市場推廣必須建立在產品和技術積累的基礎上。
2. 請問美的的品牌營銷策略是哪個公司策劃的呢
我在壹串通策劃公司網站了解到有美的策劃案例。
像美的這樣大的企業,可以拿到回他們的品牌營答銷策劃來做,實力確實比其它策劃公司好很多才行。
案例包括:美的空調品牌推廣、美的電暖器整合營銷策劃、美的燃氣灶,還有美的熱水器廣告片、美的中央空調廣告、美的大冷霸廣告、美的飲水機廣告、美的微波爐廣告、美的風扇廣告等。
3. 美的空調銷售技巧
大品牌銷售,首先你要學習空調基本知識,知道美的空調的優劣勢,然後針對不同品牌做相關對比。要讓自己大概了解到,為什麼選美的!客戶選美的有什麼好處!
銷售沒有技巧,靠的是勤奮!加油!
4. 美的的營銷模式是什麼樣的
美的集團的品牌營銷策略
1.品牌定位
隨著近幾年的不斷發展,美的集團在同行業里處於前列,其產品定位於中高檔產品,同時也很重視中低端產品的消費需求。對於自身品牌的未來,美的集團將通過持續穩健發展,打造成為全球化、科技化、適度多元化的具備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企業集團,到2015年成為全球前三的世界級白色家電類製造企業集團並實現「再造一個美的」的戰略目標。
目前,美的集團公司產品的品牌定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多元化。美的集團的產品包括空調、冰箱、冷櫃、洗衣機、生活小家電、廚衛家電等為美的集團生產的產品,但還擴展到個人護理、其他產品等方面,以擴大生產市場競爭力,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
(2)大眾化。美的集團公司生產的產品主要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目的,以滿足消費者追求家電多樣化為出發點,做到符合消費者的消費心理。
(3)專業化。美的集團公司生產的產品主要採用現代化的生產技術,注重產品的科技含量,有自己的生產體系。
(4)產品多樣化。美的集團公司在生產的產品有多種型號、規格、多種不同使用功能。
2.品牌塑造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家電行業里,只有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信譽,才能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才能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品牌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要通過不斷地創新,使自己的產品在品質,質量和售後等方面得到迅速提高,能夠讓廣大消費者受益。而美的在持續的發展中,正是通過對品牌的不斷塑造,使其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和影響 力得到了不斷的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擴大企業產品在市場上的佔有率,生產出能為消費者認可、接受的產品,實現產品的有用價值。
(2)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運用高科技,以綠色為重點,開發出新產品,提高售後服務的質量,給企業樹立良好形象,創造更高的價值。
(3)根據市場的供求情況,正確地分析產品組合情況,適當的調整產品組合,堅持走品牌化的道路。
5. 分析格力、美的、海爾空調4P營銷策略的比較
按營銷策略都比不上格力:
1:廣告轟炸效果不錯,甚至於用想像數據欺騙消費者。專
2;套牢各個經銷商,使其難以屬脫身。
3;不惜代價抓工程形象, 大面積的工程機能吸引眼球。
4;降低一切可以降低的成本,給經銷商留下更大的利潤空間。
按質量要求都比不上海爾。
1:嚴抓質量關,以35無氟變頻機為例,每台成本要比格力的高出700左右。
2:完善的售後體系給用戶一個放心的服務。
3:減少廣告費用,以便把銷售價格降到最低,甚至於低到格力的銷售價格持平。
6. 美的集團的SWOT案例分析
◎美的
營銷有道抄,期待「放襲棄」
優勢:1、優秀團隊,營銷高手。美的空調的營銷團隊是業內公認的營銷高手,學習能力強,反應速度快,體系建設好。2、上下一體化,配套能力強。美的是空調行業中為數不多的既能做上游壓縮機、電機,又做兩器、整機的企業,縱深的產業鏈提供了強大的配套能力。
劣勢:近幾年,美的集團多元化發展,從家電進入汽車,同時兼並了華凌、榮事達等同類企業,擴張速度過快,在一定程度上剝弱了空調的競爭力,
威脅:小家電業務虧損,影響了投資者及商家信心;渠道資源不斷流失,競爭對手不斷發起挑戰。
==========================
以上只是網上搜得資料而已,始終寫東西還是要靠自己的,特別是學生。這些資料是給你的啟發,你自己應該要有自己的判斷,求學階段的判斷最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要屬於自己。你要掌握的不是案例,也不是標准答案,而是方法。
還有一點,商業是沒有標准答案的,全都是多選,很多情況下所有選擇都無所謂對錯,不同的選擇配合不同的實施方法都是可行之路。
7. 美的集團營銷渠道
1、1、美的空調渠道營銷結構
(1)美的空調渠道營銷基本框架
國內營銷公司
↓
各片區銷售公司
(華南、華中、華東、西南、北部)
↓
產品管理中心
(05年度已由34個增至43個中心)
↓
↓ ↓ ↓ ↓
代理商代理商代理商直營商
1區1代1區多代多區1代
↓ ↓ ↓
分銷商…… 分銷商…… 分銷商……
美的空調的主要渠道營銷結構如上圖所示,主要就是「區域代理+直營」的營銷結構,在這種渠道結構下存在代理商、分銷商、直營商這3種客戶類型。
(2)美的空調渠道角色詳細分解
⒈代理商:美的空調的代理商1般分為兩類,1類是區域代理商指代理某1固定市場區域,代理權利以行政地區為限。另1類是網路代理商指代理范圍為固定的供銷網路,代理的范圍以供銷網路為限。代理商負責指定區域內對指定分銷商進行批發業務,供貨單位為美的空調生產商的商業企業。作為美的的代理商必須有雄厚的資金優勢,具備發達的物流配送系統及儲存能力。具備開發市場的能力能對下級市場進行規劃與操作,實現有效的市場通路維護的問題,主要指對分銷商層面的管理與控制工作。能有效的解決渠道寬度問題,同時具備先進的管理能力,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市場。具備良好的市場服務意識,包括配送,售後服務,渠道成員培訓,品牌推廣,市場規范管理。具有批發工作需要的業務,售後,財務等職業相關的專業管理人才。能協助廠家進行網路開發,渠道維護,終端促銷,品牌推廣,銷售政策執行及配合且商業信用高無異地銷售,虛假工程記錄。代理商所代理批發的區域不得重復和交叉,必須進行嚴格的區隔。
⒉分銷商:美的分銷商在指定區域內進行0售,其供貨單位為指定代理商的商業企業,部分市場因市場開拓及經營需要,經美的公司確認,可進行批發業務,重點指面向3、4級市場的經銷業務具有較強的資金優勢和較好的融資渠道,有較強的品牌忠誠度,有1定的穩定性和合作的持久性,有較強的0售能力和工程機能力。有1定的市場潛力,深度覆蓋當地的市場。分銷商在指定的代理商處提貨,未經美的空調公司的同意,嚴禁多頭提貨或隨意挑選上
2、渠道問題
2006年,在空調產能過剩、無法繼續依靠規模高速增長獲取利潤、經濟增長方式面臨調整的關鍵時刻,美的集團主動調整戰略,經營思路從價格導向走向價值導向,從搖擺不定的渠道選擇到依靠代理商銷售體系為主,其中最大的轉型莫過於渠道。
公司於2006年下半年在八個城市試點建立了合資銷售公司,按設想當地經銷商大約佔80%的股權,美的公司下派的經營者大約佔20%的股權,且具體經營主要由後者進行。在當時家電銷售終端已經由大型連鎖店完成一二級市場布局的狀況下,強勢廠商(包括格力)主動占據未觸及的三四級市場,類似於「農村包圍城市」的對廣大鄉鎮市場有效滲透,並減少對家電連鎖大賣場的依賴及二者之間的利益沖突。當然,「百花齊放」仍然是合適的戰略。公司在自建渠道的同時並沒有忽略大賣場在一二級市場的絕對銷售優勢,與各大連鎖巨頭的合作協議仍然繼續著。就是這樣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銷售渠道戰略,在自建渠道的過程中卻走得不是十分的平坦。
自去年年底以來,美的電器風光無限:引進高盛戰略投資者,收購冰箱業務,股價表現尤佳;前不久,商務部也通過了公司向美國高盛集團全資擁有的定向增發7559.52萬股普通股,投資者給予了很高的市場預期指數。
但是,公司渠道問題卻逐漸凸現。一方面是美的電器與其母公司美的集團之間的同業競爭業務規模已經高達40億元人民幣,突出反映在空調與冰箱業務上,其中,資產規模約為20億元,收入規模約為20億元;公司內部的同業競爭帶來了很多的資源浪費,比如原本只需要一個產品宣傳線,在同業競爭情況下,可能就要多浪費一條產品宣傳線,同時,在銷售上又要多耗費一筆渠道鋪設資金;另一方面則是美的與部分三四級城市的代理商關系緊張,各自利益沖突比較明顯。競爭者、代理商、家電連鎖巨頭等多方博弈問題讓美的集團面臨尷尬困境。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美的缺乏成套的家電生產能力以及品牌號召力還不夠,導致其與中小經銷商之間關系協調有點困難。這進一步增加了美的自建渠道的資源協調及利益方溝通成本。
目前美的集團在全國已經擁有三個層面近2000家專賣店,第一是美的集團層面的「大綜合專賣店」,第二是製冷家電集團和日用家電集團二級平台專賣店,第三則是事業部層面的專賣店。這三個層面的專賣店很多渠道建設與營銷資源都是重復性的,但是卻各自為政。
突出表現在營銷資源分配上太過分散,社會資源利用和整合力度不夠。
3、區別
業內專家承認,中國的家電行業的各大市場,存在著驚人的相似性,彩電、冰箱等行業的成長道路可為後來的空調界借鑒。空調四強勝出決不是最終的結果,未來的競爭可能比以往任何一場戰爭更微妙,也更殘酷。同質化的技術、同質化的產品、同質化的營銷手段……在這個同質化的時代,創新能力的比拼將成為品牌之間競爭的關鍵!
目前四強中,海爾、美的、格力都是「老資格品牌」,其營銷存在既有的慣性,如海爾持續其一貫的「服務營銷」,美的和格力強調其技術和能效;奧克斯是前四中最有爆發力、最有可塑性的「年輕品牌」,但它目前還沒有前三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最終誰將贏得下一輪創新營銷的勝利,現在還難以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此輪空調品牌座次排定之後,空調行業的創新能力將是最值得期待的。
有業內人士諫言,長期以來,國內空調的高端市場都被國外品牌霸佔,國內品牌大多都在低端市場苦打苦拼,這是目前中國空調市場包括家電市場都廣泛存在的「營銷死角」,而這一點能否成為空調行業今後實現差異化的突破點?據本次公布的《中國家電品牌零售終端競爭力監測報告》顯示,中外家電品牌在賣場終端仍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特點。國外品牌重視"展台表現",不同城市、不同賣場都執行一套統一、完整的視覺表現標准,而國內品牌在「產品展示、現場吸引客流、價格表現、促銷信息」等方面有優勢,品牌展示則比較凌亂。
專家認為,即便國內廠商不會染指高端,精細化的終端建設仍是未來國內品牌需要努力改進的方向。零售終端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消費者的最終購買。一段時間內,賣場終端的競爭仍將左右著今後中國空調品牌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