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未來旅遊市場營銷發展趨勢

未來旅遊市場營銷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21-09-03 07:45:10

A. 中國旅遊業未來十年有哪些發展趨勢

在前景向好的大環境下,中國旅遊產業將呈現七大發展趨勢:

一、旅遊產業,資本逐鹿。
過去三十多年間,中國經濟增長率達到平均7.4%,從全球經濟體排位第八到今天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未來十年,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而旅遊業將是最值得投資的產業。
為什麼這樣講?因為我國正在進入旅遊消費市場與旅遊投資要素市場雙向互動、良性循環的新階段,旅遊投資的空間和潛力巨大。旅遊業作為全球較大的產業之一,僅依靠存量資源優化配置是不夠的,需要依靠增量資源的有效投入。
未來十年,大型非旅資本將加速進軍旅遊業,跨行業投資態勢愈發明顯。同時,旅遊企業並購重組和「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旅遊資源將深度整合。

二、「旅遊 」,跨界融合。
融合性是旅遊業的本質屬性。旅遊業的綜合性特徵,決定了只有依託多個產業,才能向旅遊者提供包括行、住、食、游、購、娛等在內的旅遊產品和服務;旅遊業的關聯性特徵,既為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又拓寬了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空間。旅遊業的綜合性和關聯性特徵,也決定了旅遊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具備融合發展優勢的戰略性產業。
旅遊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旅遊 正在與各個行業不斷融合。「十三五」期間,旅遊與國民生活及鄉村、健康、養老等重點領域的「 」將成為新的發展熱點。

三、「 互聯網」,全產業鏈滲透。
國家促進旅遊業發展的系列政策出台,正在破解旅遊生產要素優化組合配置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土地、資金、體制、機制、組織、技術、人力資源、品牌等。

同時,引導旅遊業與基礎設施建設、工業、農業、教育、醫療、金融業互相促進發展,使旅遊業成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

四、產品供給,從「資源 土地」到「投資 情懷」。
大眾旅遊時代已經來到,旅遊正在成為老百姓常態化的生活方式。然而,現階段的旅遊產品還存在著「不配套」的問題。
目前的旅遊產品中,傳統供給供過於求,新型供給供不應求;觀光產品供應過剩,休閑度假養生養老等產品供應不足,導致需求外溢、市場外溢、投資外溢、效益外溢,旅遊業迫切需要推進供給側改革。在傳統的資源主導和土地增值主導的盈利模式下,「小情懷」等「看不見的投資」開始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熱門「小情懷」項目使精品鄉村游和非標准住宿走俏。
因此,未來十年,旅遊資本要注重「情懷」打造,旅遊產品供給將在新業態、新體驗、人性化配套等方面得到強化。不論項目投資的大小,都應更加重視情懷投入。

五、從小旅遊向大旅遊轉變。
在旅遊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發展的重點主要是建設,建景點、景區、飯店和賓館,這是一種「景點旅遊」的發展模式。然而,旅遊業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全民旅遊和自駕游為主的全新階段,作為綜合性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更加廣泛,時代賦予旅遊業的責任也明顯加強,傳統的以抓點方式為特徵的景點旅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大旅遊的發展需要,國內許多地方已經開始探索。
所謂「全域旅遊」,簡單說就是把一座城市當作一個旅遊景區來規劃和建設,從單一產業向綜合產業轉變、從小旅遊向大旅遊轉變,最終實現全域資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參與的一種發展模式。從當前國際、國內旅遊產業的發展形勢來看,全域旅遊已經成為未來旅遊產業發展的大趨勢。

六、全球化趨勢明顯。
中國是一個旅遊大國和消費大國,但是要想成為旅遊強國,還需要提升本國的供給能力,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旅遊行業全面貫徹「515戰略」,推進旅遊業深化改革、提質增效,實現「初步小康型旅遊大國」到「全面小康型旅遊大」的決定性時期。
未來十年,將有更多的國際品牌加快中國布局,國內旅遊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將加快,中國旅遊產業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為此,中國旅遊企業要主動融入國際分工體系,成為中間的一環,從渠道到目的地都要加速資源掌控,爭奪國際分工話語權。

七、旅遊雙創大有可為。
一項調查顯示,從全球范圍看,69%的遊客將在2016年計劃新的旅程,各個年齡層的遊客都在尋求新的旅遊體驗。未來十年,隨著旅遊經驗的豐富,越來越多的國民將對新型的旅遊方式產生興趣,比如游輪、房車、背包旅行、探險旅行等。這類新型的旅遊需求也將在未來十年內催生旅遊裝備製造業持續發展,「雙創」必將激發旅遊市場新的活力。
綜上所述,在國民經濟發展增速的「十三五」時期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旅遊政策利好諸多,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方式及途徑多元,機遇頗多。但同時,非旅資本的湧入以及現有旅業資本的雄厚,亦將加劇行業競爭,新一輪優勝劣汰將繼續上演。而當百花爭鳴、群雄割據後,多足鼎立的旅遊「大時代」終將在未來十年到來。

B. 現代旅遊業未來有哪些發展趨勢

C. 旅遊市場營銷的發展趨勢

大力發展網路營銷。凡利用互聯網進行的營銷工作,就可稱其為互聯網營銷,營銷中的諸多要素如:品牌、渠道、促銷等要素都會在互聯網營銷中體現,而互聯網營銷更為營銷各要素帶來新的形式與內容。也就是說,在營銷工作中利用了互聯網,我們就稱作在進行互聯網營銷。互聯網營銷起源於90年代末期,歐美的一些企業率先利用全球網路(互聯網)為平台展開營銷活動。九十年代末興起的互聯網技術對傳統營銷形成了巨大的沖擊,並構成「21世紀營銷領域的創新焦點」。
2002年的網路營銷領域並沒有發生什麼驚人的事件,但正是在看似平靜的表面下,網路營銷環境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主要表現在:一方面,網路營銷基礎環境進一步發展,上網用戶數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據調查,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人數已達到4580萬人,年底有望突破6000萬人,互聯網用戶數量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有利於網路營銷的發展。 互聯網營銷的優勢實質在於它的信息流的優勢:高速即時,互動,全球性全天候,私人性。互聯網通過將貨幣流和部分物流(比如軟體)轉化成信息流,將互聯網營銷的優勢擴大,並通過信息優勢提高傳統商品的流通效率和降低其流通成本。互聯網營銷在信息流方面的優勢是傳統營銷所難以替代的。
我們可以看到,利用互聯網,企業可以有效地降低產品成本:企業可以廉價的成本尋得最好的供應商和最低的供貨價格,以價格最低的原料製造產品,降低了產品成本;同時互聯網還能有效節約顧客成本:網路商城的空間可以無限擴張,裡面可以陳列無限多的商品,消費者在網上可以很低的成本搜尋產品信息,並訂貨;網上銷售,顧客只是下訂單,商品的送交由賣方或物流公司承擔,節約了顧客的精力和體力、時間成本。現代市場營銷的焦點是顧客,為顧客節約成本就是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
互聯網營銷和傳統營銷需要緊密結合。從發展趨勢來看,互聯網營銷的實施是必然的。但互聯網營銷和傳統營銷只有緊密結合,揚長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滿足顧客需要。但現實中,企業在實施互聯網營銷時應該根據企業當時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情況,比較互聯網營銷實施的投入成本和收益,以決定是否採用互聯網營銷,多大程度上採用互聯網營銷,如何將互聯網營銷與傳統營銷結合起來,揚長避短。互聯網營銷還存在著很多弊病,比如付款方式、郵件瀏覽率低等問題,所以說互聯網營銷和傳統營銷需要緊密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旅遊市場營銷,從而促進旅遊市場的繁榮興旺。
綜上所述,我國旅遊事業蓬勃發展,進入到營銷主導時代的中國旅遊業必須用科學、先進的旅遊市場營銷來武裝自己。從而促進中國旅遊業迅速朝健康有序的軌道高速發展。中國加入WTO使中國的旅遊市場融入世界旅遊市場競爭當中,這就要求我們更要積極研究旅遊市場營銷,把現代先進的旅遊市場營銷理念引進中國旅遊事業,整合營銷傳播理論已經被認為是二十一世紀致勝市場的關鍵,我們一定要將這個先進的理念與中國旅遊業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起來,運用整合營銷傳播理論,大力發展網路營銷,同時要加強網路營銷與傳統營銷方式的結合,促使中國的旅遊市場渴望盡快走向成熟,為我國實現2020年旅遊發展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起到推動作用。

D. 未來旅遊業的發展的前景如何

國內旅遊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發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現在:

1、從總的旅遊人數和回籠貨幣來看,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數平均每年增長10%以上,旅遊消費總額平均年增長率亦在10%以上。

2、從旅遊消費方式和旅遊消費結構來看,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享受型極少。即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型旅遊活動多,而修學、健身、尋根、考察、探奇、了解風土人情的專項特點旅遊較少,一般遊客住低檔旅館,飲食簡單。據統計,在旅遊消費結構中,吃住行比重高達85%,游覽購物僅佔15%。旅遊整體消費水平低,據不完全統計1985—1992年,國內旅遊人均消費額僅58元。

3、從旅遊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來看,國內旅遊熱點多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知名度較高,旅遊基礎設施較完善的旅遊勝地,如北京、江浙滬、廣東等地,象敦煌、九寨溝、西雙版納、黃果樹瀑布等風景點由於交通不便相對處於溫冷點。從距離上看,一般以中近距離旅遊為主,遠距離旅遊為輔。如桂林主要以粵湘鄂的的旅遊者為主。從客源分布來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為主,內地縣鎮為輔。旅遊者停留時間較短,一般在2.5天~3.5天左右,「一日游」也佔有很大比重。

4、自我服務的散客多,有組織的較少。1986年,散客旅遊者仍佔90%以上。1991年800多家二三類旅行社組織招徠國內旅遊者423.623萬人,散客仍佔86%。旅遊過程中,自帶飲料、食品的遊客較多。

5、旅遊人員構成廣泛、公費旅遊佔有很大比重.目前國內旅遊人員的構成大體是:先富裕起來的農牧民外出旅遊,離退休幹部的療養旅遊,職工幹部的獎勵旅遊,企事業單位人員以及教師學生的度假旅遊以及各種公務旅遊。雖然隨著消費觀點的改變和經濟收入的提高,社會各階層、各行業都有相當數量的人加入自費旅遊隊伍的行列,但是,公費旅遊仍佔主要地位。

6、我國國內旅遊的配套設施和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採取了不少措施,如改善交通、增闢景點、美化環境,修建規格不等的飯店,設立專門接待國內旅遊者的二三類旅行社,1992年這類旅行社己發展到1400多家,但是,由於我國國內旅遊市場龐大,為國內旅遊服務的配套設施的發展遠遠不能滿足旅遊消費者的需求,國內旅遊者基本上停留在吃、住、行和安全的基本保障上,距離享受性服務差距很大。

E. 旅遊市場營銷的發展前景

市場營銷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中比較實用的類型,在市場經濟逐步完善的今天,對於作為獨立經濟實體的企業、公司,如果沒有專業的市場營銷人才,以科學、現代化的營銷手段來「做生意」,肯定無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市場營銷人員是各個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不可缺少的人才,但由於培養數量一直跟不上,所以畢業生供不應求。

F. 未來幾年旅遊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未來我國旅遊業發展趨勢 :

G. 未來旅遊活動的發展趨勢

1、旅遊多樣化、大眾化趨勢
旅遊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統治性地位的觀光型旅遊向多樣化發展,如商務會展旅遊、文化宗教旅遊、專項旅遊和新興高端旅遊。再者,旅遊不再是高消費活動而是作為日常生活進入了千家萬戶。旅遊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人們的工作、生活都可能是遠距離的長途旅行方式,形成空前廣泛而龐大的人群交流和遷移,傳統的地域觀念、民族觀念被進一步打破,旅遊的淡旺季已不再明顯。
2、文化性是旅遊業發展的新亮點
旅遊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內在的。旅遊企業是生產文化、經營文化和銷售文化的企業,旅遊者進行旅遊,本質上也是購買文化、消費文化、享受文化。在旅遊開發、管理和經營的過程之中沒有文化就沒有競爭力。因此,旅遊業發展首先要注重文化內涵。無論是文化性、生態性、探險性還是度假性的旅遊項目,也無論是辦旅行社,還是建飯店,都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可以說,對文化內涵的注重已經成為旅遊業競爭的起點,起點高則發展餘地大。
3、形式與內容的多元化是旅遊業發展的主旋律
在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主要以游覽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為目標。但隨著經濟、文化和教育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單純的「觀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遊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和體驗生活。人們旅遊需求的多層次發展勢必迫使旅遊業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均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從形式上講,自助游等旅遊形式將越來越普遍;從內容上講,工業旅遊、農業旅遊、會展旅遊等將會成為新的熱點。工業旅遊,農業旅遊,各類會展等相繼多元化。
4、旅遊服務逐漸向人性化和社會化方向發展
隨著旅遊業從經驗管理走向科學管理,標准化服務的實施使服務質量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於旅遊需求的多樣性、多變性等特點,標准化服務的弊端逐漸顯露。因此,未來旅遊服務將通過人性化的服務滿足不同遊客的需要,努力使所有的遊客滿意。一方面通過開展度假游等繼續為旅遊者提供服務;另一方面通過積極開展商務游、會展游擴大對企業、政府的服務。通過承攬其他各種專項旅遊服務,真正實現旅遊服務全面化、社會化。 5、旅遊業科技化趨勢日益突出
高科技在旅遊業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旅遊資源開發的高科技化,海底游、南北極游、太空游等旅遊方式已成為可能;旅遊服務的高科技化,如:旅遊目的地信息系統、計算機預訂系統、飯店管理系統、開張與結算計劃等信息網路技術能夠極大地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若幫到請採納,謝謝

H. 未來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這三部分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

國內旅遊市場穩步增長

根據中國文旅部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9年,國內旅遊市場持續平穩增長;2017年國內旅遊人數首次突破50億人次,2019年國內旅遊人數突破60億人次,達到60.06億人次,較2018年同比增長8.43%。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I. 旅遊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來發布源的《2015-2020年中國在線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在網上預訂過機票、酒店、火車票或旅行行程的網民規模達到1.81億人,年增長6910萬人,增幅61.9%,使用率提升至29.3%。
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在線旅遊企業的投資熱情高漲,足以反映出在線旅遊作為服務類電商在中國的巨大發展潛力。
從投資方向來看,近年投資的重點集中在兩個:一個是針對休閑度假等產品,另一個是旅遊信息媒體類網站。前者體現出繼機票、酒店等產品之後,度假產品將成為在線旅遊下一個支柱型產品;後一類公司「輕」(信息媒體類網站僅做相關的信息聚合和流量轉移工作,發揮媒體價值,並不直接持有庫存和銷售產品)的特點決定了其在資本推動下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時效性更強,而信息媒體的快速發展也預示著是在線旅遊行業必將持續景氣。

J. 旅遊營銷的趨勢如何

趨勢一 由行業營銷向社會營銷過渡。
當前,旅遊業對社會經濟發展所發揮內的作用越來越大,容旅遊已經超越行業范疇,成為一個社會性的話題。對旅遊的建設發展也不僅僅是規模化、快速化發展,而是更注重發揮旅遊的整合帶動作用,形成「系統經濟」,可以說是舉全域之力,推動區域內的整個社會、經濟、文化的整體發展。快捷方便的出入境手續,良好的治安環境,美麗潔凈的游覽點,方便的交通和通訊,稱心如意的購物場所,優質的服務和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等,都是吸引遊客深度體驗的重要因素。
趨勢二 :由「產品營銷」時代轉向「品牌營銷」新時代
沒有品牌文化的旅遊產品,不但項目生命周期很短,項目的增值空間很小,而且最後只能淪落成建築垃圾。中國旅遊市場也即將步入品牌消費的理性市場,所以,品牌的優勢才是旅遊業發展最大的優勢,品牌力才是現代旅遊業的核心競爭力。
趨勢三 :由粗放式營銷轉向精細化營銷 。
中國旅遊業正處於轉型期,從速度型向效益型轉化,這個轉化帶來旅遊營銷手段的變化,要使旅遊市場營銷做到高效,營銷理念必須進行升級,從粗放式營銷向精細化營銷轉變是旅遊營銷升級的重要一環。

閱讀全文

與未來旅遊市場營銷發展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月份餐廳營銷方案 瀏覽:338
電子商務職業培訓班 瀏覽:272
餐廳菜品推廣方案 瀏覽:252
康心葯業電子商務 瀏覽:812
地礦職工培訓方案 瀏覽:294
房地產微信宣傳推廣方案 瀏覽:587
政府福田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 瀏覽:862
海天營銷方案 瀏覽:875
西藏汽車銷售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000
寶馬汽車促銷策劃方案書 瀏覽:617
學院中層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480
幼兒園消防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548
2014年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培訓計劃 瀏覽:160
廣東中外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61
建設民生電子商務 瀏覽:520
銀行轉盤搖獎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06
小學暑期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526
春節飲料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731
2014年食品安全培訓方案 瀏覽:795
旅遊營銷方案與公文實戰範本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