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波特價值鏈模型
波特價值鏈模型
由邁克爾•波特提出的「價值鏈分析法」,把企業內外價值增加的活動分為基本活動和支持性活動,基本活動涉及企業生產、銷售、進料後勤、發貨後勤、售後服務。支持性活動涉及人事、財務、計劃、研究與開發、采購等,基本活動和支持性活動構成了企業的價值鏈。
不同的企業參與的價值活動中,並不是每個環節都創造價值,實際上只有某些特定的價值活動才真正創造價值,這些真正創造價值的經營活動,就是價值鏈上的「戰略環節」。企業要保持的競爭優勢,實際上就是企業在價值鏈某些特定的戰略環節上的優勢。運用價值鏈的分析方法來確定核心競爭力,就是要求企業密切關注組織的資源狀態,要求企業特別關注和培養在價值鏈的關鍵環節上獲得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以形成和鞏固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優勢。企業的優勢既可以來源於價值活動所涉及的市場范圍的調整,也可來源於企業間協調或合用價值鏈所帶來的最優化效益。
企業價值活動分為兩大類:基本活動和支持性活動。基本活動是涉及產品的物質創造及其銷售、轉移買方和售後服務的各種活動。支持性活動是輔助基本活動,並通過提供采購投入、技術、人力資源以及各種公司范圍的職能支持基本活動。
基本活動可以分為五種類型:
1、進料後勤:與接收、存儲和分配相關聯的各種活動,如原材料搬運、倉儲、庫存控制、車輛調度和向供應商退貨。
2、生產作業:與將投入轉化為最終產品形式相關的各種活動,如機械加工、包裝、組裝、設備維護、檢測等。
3、發貨後勤:與集中、存儲和將產品發送給買方有關的各種活動,如產成品庫存管理、原材料搬運、送貨車輛調度等。
4、銷售:與提供買方購買產品的方式和引導它們進行購買相關的各種活動,如×××、促銷、銷售隊伍、渠道建設等。
5、服務:與提供服務以增加或保持產品價值有關的各種活動,如安裝、維修、培訓、零部件供應等。
支持性活動可以被分為四種類型
1、采購:指購買用於企業價值鏈各種投入的活動,采購既包括企業生產原料的采購,也包括支持性活動相關的購買行為,如研發設備的購買等。
2、研究與開發:每項價值活動都包含著技術成分,無論是技術訣竅、程序,還是在工藝設備中所體現出來的技術。
3、人力資源管理:包括各種涉及所有類型人員的招聘、僱傭、培訓、開發和報酬等各種活動。人力資源管理不僅對基本和支持性活動起到輔助作用,而且支撐著整個價值鏈。
4、企業基礎設施:企業基礎設施支撐了企業的價值鏈條。
對於企業價值鏈進行分析的目的在於分析公司運行的哪個環節可以提高客戶價值或降低生產成本。對於任意一個價值增加行為,關鍵問題在於:⑴是否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時維持價值(收入)不變;⑵是否可以在提高價值的同時保持成本不變;⑶是否可以降低工序投入的同時有保持成本收入不變;⑷更為重要的是,企業能否可以同時實現三條。
價值鏈一旦建立起來,就會非常有助於准確地分析價值鏈各個環節所增加的價值。價值鏈的應用不僅僅局限於企業內部。隨著互聯網的應用和普及,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之間組合價值鏈聯盟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企業更加關心自己核心能力的建設和發展,發展整個價值鏈中一個環節,如研發、生產、物流等環節。
⑵ 企業價值鏈包括那些價值活動
企業的價值活動可以分為兩類活動,即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共計九項一般的活動類型。基本活動是那些涉及到產品實物形態的生產、營銷和向買方的支付,以及產品支持和售後服務等。輔助活動指的是那些對企業基本活動有輔助作用的投入和基礎設施。
企業在建立競爭優勢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集中企業資源重點發展具有一定優勢的戰略環節,使其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放棄一些劣勢環節,獲得競爭優勢。
(2)波特價值鏈的市場營銷活動擴展閱讀
基本活動:
1、內部後勤:包括接收、存儲和分配相關的各種活動;
2、生產作業:包括與將投入轉化為最終產品形式相關的各種活動;
3、外部後勤:包括與集中、存儲和將產品發送給買方有關的各種活動;
4、市場營銷和銷售:包括與傳遞信息、引導和鞏固購買有關的各種活動;
5.、服務:包括與提供服務以增加或保持產品價值有關的各種活動。
⑶ 邁克爾波特的價值鏈模型
由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戰略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的"價值鏈分析法"(如下圖),把企業內外價值增加的活動分為基本活動和支持性活動,基本活動涉及企業生產、銷售、進料後勤、發貨後勤、售後服務。支持性活動涉及人事、財務、計劃、研究與開發、采購等,基本活動和支持性活動構成了企業的價值鏈。不同的企業參與的價值活動中,並不是每個環節都創造價值,實際上只有某些特定的價值活動才真正創造價值,這些真正創造價值的經營活動,就是價值鏈上的"戰略環節"。企業要保持的競爭優勢,實際上就是企業在價值鏈某些特定的戰略環節上的優勢。運用價值鏈的分析方法來確定核心競爭力,就是要求企業密切關注組織的資源狀態,要求企業特別關注和培養在價值鏈的關鍵環節上獲得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以形成和鞏固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優勢。企業的優勢既可以來源於價值活動所涉及的市場范圍的調整,也可來源於企業間協調或合用價值鏈所帶來的最優化效益。
價值鏈列示了總價值、並且包括價值活動和利潤。價值活動是企業所從事的物質上和技術上的界限分明的各項活動,這些活動是企業創造對買方有價值的產品的基石。利潤是總價值與從事各種價值活動的總成本之差。
價值活動分為兩大類:基本活動和支持性活動。基本活動是涉及產品的物質創造及其銷售、轉移買方和售後服務的各種活動。支持性活動是輔助基本活動,並通過提供采購投入、技術、人力資源以及各種公司范圍的職能支持基本活動。
[編輯]涉及任何產業內競爭的各種基本活動有五種類型
進料後勤:與接收、存儲和分配相關聯的各種活動,如原材料搬運、倉儲、庫存控制、車輛調度和向供應商退貨。
生產作業:與將投入轉化為最終產品形式相關的各種活動,如機械加工、包裝、組裝、設備維護、檢測等。
發貨後勤:與集中、存儲和將產品發送給買方有關的各種活動,如產成品庫存管理、原材料搬運、送貨車輛調度等。
銷售:與提供買方購買產品的方式和引導它們進行購買相關的各種活動,如廣告、促銷、銷售隊伍、渠道建設等。
服務:與提供服務以增加或保持產品價值有關的各種活動,如安裝、維修、培訓、零部件供應等。
[編輯]在任何產業內所涉及的各種支持性活動可以被分為四種基本類型
采購:指購買用於企業價值鏈各種投入的活動,采購既包括企業生產原料的采購,也包括支持性活動相關的購買行為,如研發設備的購買等。
研究與開發:每項價值活動都包含著技術成分,無論是技術訣竅、程序,還是在工藝設備中所體現出來的技術。
人力資源管理:包括各種涉及所有類型人員的招聘、僱傭、培訓、開發和報酬等各種活動。人力資源管理不僅對基本和支持性活動起到輔助作用,而且支撐著整個價值鏈。
企業基礎設施:企業基礎設施支撐了企業的價值鏈條。
對於企業價值鏈進行分析的目的在於分析公司運行的哪個環節可以提高客戶價值或降低生產成本。對於任意一個價值增加行為,關鍵問題在於:
(1) 是否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時維持價值(收入)不變;
(2) 是否可以在提高價值的同時保持成本不變;
(3) 是否可以降低工序投入的同時有保持成本收入不變;;
(4) 更為重要的是,企業能否可以同時實現1、2、3條。
價值鏈的框架是將鏈條從基礎材料到最終用戶分解為獨立工序,以理解成本行為和差異來源。通過分析每道工序系統的成本、收入和價值,業務部門可以獲得成本差異、累計優勢。
下圖為復印機生產企業的價值鏈。
價值鏈一旦建立起來,就會非常有助於准確地分析價值鏈各個環節所增加的價值。價值鏈的應用不僅僅局限於企業內部。隨著互聯網的應用和普及,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之間組合價值鏈聯盟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企業更加關心自己核心能力的建設和發展,發展整個價值鏈中一個環節,如研發、生產、物流等環節。
[編輯]價值鏈咨詢模型
價值鏈咨詢模型是在波特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價值鏈咨詢模型把企業的經營管理分為三個層次:決策層、管理層和運營層。決策層對企業的經營方向和資源配置進行決策;管理層主要包括了財務管理、行政、人力資源、信息服務等職能,負責對企業的效率和成本費用進行控制;而企業的運營層則涵蓋了企業從采購、生產到銷售和服務的諸多環節。這個層次主要應該體現各個層次的增值性,進行收入、費用的核算和控制。
⑷ 如何建立價值鏈為核心的營銷模式
鋼鐵行業走到今天,鋼材產能遠遠大於當前的鋼材需求,這對鋼材價格的上行空間構成了壓制,加上鋼企為擺脫對鋼貿的依賴性,加大了鋼材直銷比例,其規模依舊擴大中,鋼材銷售走向鋼材終端,已成為鋼企的共識,對與鋼貿商來說,生存的空間變小,壓力日益擴大,為了保住原有的市場份額,鋼貿商採用各式各樣的營銷模式,以應對市場以及鋼企的壓力,但這種競爭遠沒結束,其白熱化的廝殺,將會越愈演愈烈,鋼貿商怎樣才能在這場廝殺中,殺開一條血路,在現代鋼材市場中,牢牢的站穩腳跟,是每個鋼貿商都在思索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建立以價值鏈為核心的營銷模式,以擺脫當前的競爭方式,理由是,一是鋼材以拼價格的時期早晚會成為過去,二是隨著鋼企鋼材物流規模的擴大,鋼貿商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三是雖然鋼企鋼材深加工不可能覆蓋全部鋼材終端,但留給鋼貿商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小,因此建立價值鏈為核心的營銷模式,應是不二的選擇,,筆者談幾點拙見,謹起拋磚引玉之舉一.價值鏈的概念 價值鏈是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 邁克爾·波特 於1985年提出的,通過價值鏈把上下游關聯的企業聯系在一起,並與企業之間建立價值共享模式,價值鏈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擁有自己潛在的價值存在,而且任何一個單獨環節都可以同前面或後面的環節聯合以便創造更多價值,通過把產品進入市場各個環節分解成不同的步驟,可以形成不同價值鏈,而這些價值鏈實際上是用來描述同一個過程的。因此,為了獲得更高的生產效率,人們可以同時使用兩個或多個價值鏈。同時企業內部聯系也構成企業的價值鏈,企業內部各業務單元之間也存在著價值鏈聯結,價值鏈上的每一項價值活動都會對企業最終能夠實現多大的價值造成影響。 二.建立以服務為核心的價值鏈思維模式 傳統鋼貿企業以鋼材貿易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營銷模式,但隨著鋼材產能過剩,鋼企營銷模式的改變,這套營銷模式將成為過去,服務將成為鋼貿商營銷的的主旋律,這種服務應是全方位的,它面對的是鋼鐵行業的產業鏈,從鐵礦到鋼材,再由鋼材到設備,從國內市場到國外市場,從物流到商流,從有形的商品到無形的市場分析,只要對客戶有價值,能給客戶帶來直接或間接效益,都是鋼貿商應提供的服務,服務將成為鋼貿商建立價值鏈的核心,因此服務思維模式的建立,將是鋼貿商能否在現代鋼材市場站住腳的根本三.從鋼材產業鏈扁平化開始 鋼貿企業歷來以鋼材銷售為主,隨著價值鏈營銷模式的建立,鋼貿商面對的應是整個鋼材產業鏈的每個環節,只要能為每個單一環節提供價值,就會與這個環節建立價值鏈模式,而這些價值鏈在相互連接,從而形成價值鏈的有序循環,例如,為鋼材壓延企業提供鋼坯,在回購其鋼材產品,將鋼材產品再提供給鋼材終端生產商,再回購其產品,銷往國內或國外,在每個環節中雖然都在銷售,但每個環節也都在回購產品,如果類似循環運營正常,鋼貿商是建立了以銷售回購為價值鏈的營銷模式四.鋼材終端零庫存給鋼貿商提供服務契機 未來,鋼材終端零庫存將成為發展趨勢,零庫存的實現,需要上游材料提供商的協作,才可能完成,雖然鋼企也能為企業提供此類服務,但基於目前鋼企的現狀,很難達到鋼材終端的要求,這對鋼貿商而言,應是開辟此類市場的有力時機五.開拓新型鋼材市場是為客戶服務 延伸鋼材產業鏈不僅僅是一個想法,它應成為現實,它應是鋼貿商全面直對鋼材產業鏈時,就應考慮的問題,例如:鋼材終端生產的設備,鋼貿商能否對其市場進行准開發或直接開發,應完成鋼貿商提供鋼材與換購產品的循環,提供新價值的的服務,將是鋼貿商與鋼材終端建立穩固關系的一種方式六.建立鋼材市場研發體系與客戶共享 當鋼貿商直面鋼材產業鏈時,其運營的領域已拓寬,這對鋼貿商而言,單一再依靠傳統營銷模式做市場,已不能滿足市場要求,必須建立完善的市場研發分析體系,對鋼材市場未來的變化,以及新型市場的開發准備,都必須有現對准確的預期,對鋼材終端用戶下游消費市場,也應有準確的預期,這樣才能做好提供價值服務,才有可能與鋼材終端建立長久的合作七.企業內部也應建立以價值鏈為核心的管理模式 當企業建立價值鏈為核心的營銷模式後,企業內部也應隨之建立相應的以價值鏈為核心的管理模式,才可能有效的保證市場營銷模式的實施,例如:但銷售部門需要開發新市場時,人力資源部門應以最快的速度,按照銷售部門需求,提供人材,研發部門對市場的預期研判,以及對新型市場的開發准備等,都應提供可行的預期方案,企業內部價值鏈的形成取決於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的提升,這也是進入現代鋼材市場的最基礎要求
⑸ 評述價值鏈理論及其對企業營銷的指導意義
價值鏈是企業生產的產品或服務增值的環節或鏈條,是在一定的特定模式下的企業活動。企業的經營活動是以若干個小的:「價值活動」為單位的,這些小的價值活動之間互相影響,彼此牽連,只有呈互利共贏、互補互利的關系時才能對企業績效產生好的作用。
企業價值鏈是一整個價值體系,其活動包括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基本活動是那些涉及到產品實物形態的生產、營銷和向買方的支付,以及產品支持和售後服務等。輔助活動指的是那些對企業基本活動有輔助作用的投入和基礎設施。任何價值鏈中的價值活動之間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的關系。每個價值活動都會對其他的相聯系的價值活動產生影響。
由於價值鏈上各個活動單位之間的協調作用,企業在內部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不再完全受制於外部因素(至少在某一定時期內),可以減少由於外部競爭帶來的損失和傷害,因此企業在價值鏈中的每項活動都增加了產品或服務的價值。企業所創造的價值是由其產品或服務的購買者所願意支付價錢的多少來衡量的。企業之所以盈利,是因為企業所創造的價值超過了企業從事該價值活動所支付的成本。企業要取得競爭優勢,超過競爭對手,就必須做到,要麼以更低的成本從事價值創造活動,要麼從事的經營活動會導致差異性的結果,或者創造更多的價值,從價值的提高中取得更多的盈利。
現代社會經營理念從倡導「競爭」發展到「競合」,亦是此理。
⑹ 企業價值鏈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哪些活動
價值鏈分析法
是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提出來的,是一種尋求確定企業競爭優勢的工具。企業有許多資源、能力和競爭優勢,如果把企業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又無法識別這些競爭優勢,這就必須把企業活動進行分解,通過考慮這些單個的活動本身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來確定企業的競爭優勢。價值活動可分為兩種活動: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基本活動是涉及產品的物質創造及其銷售、轉移給買方和售後服務的各種活動。輔助活動是輔助基本活動並通過提供外購投入、技術、人力資源以及各種公司范圍的職能以相互支持。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可以分成基礎活動和支持活動兩大類:主體活動是指生產經營的實質性活動,一般可以分為原料供應、生產加工、成品儲運、市場營銷和售後服務五種活動。這些活動與商品實體的加工流轉直接相關,是企業的基本增值活動。
支持活動是指用以支持主體活動而且內部之間又相互支持的活動,包括企業投入的采購管理、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基礎結構。圖中的虛線表明采購管理、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三種支持活動既支持整個價值鏈的活動,又分別與每項具體的主體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企業的基本職能活動支持整個價值鏈的運行,而不與每項主體直接發生聯系。
⑺ 什麼是邁克爾波特價值鏈理論,並且基於邁克爾波特價值鏈理論,剖析電子商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機理
2004年10月27日 18:54 深圳新聞網
理論上「價值鏈」這一概念,是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於1985年提出的。
波特認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企業的價值創造是通過一系列活動構成的,這些活動可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類,基本活動包括內部後勤、生產作業、外部後勤、市場和銷售、服務等;而輔助活動則包括采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基礎設施等。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一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即價值鏈。
價值鏈在經濟活動中是無處不在的,上下游關聯的企業與企業之間存在行業價值鏈,企業內部各業務單元的聯系構成了企業的價值鏈,企業內部各業務單元之間也存在著價值鏈聯結。價值鏈上的每一項價值活動都會對企業最終能夠實現多大的價值造成影響。
波特的「價值鏈」理論揭示,企業與企業的競爭,不只是某個環節的競爭,而是整個價值鏈的競爭,而整個價值鏈的綜合競爭力決定企業的競爭力。用波特的話來說:「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由一連串企業內部物質與技術上的具體活動與利潤所構成,當你和其他企業競爭時,其實是內部多項活動在進行競爭,而不是某一項活動的競爭。」
參考資料:深圳商報記者袁磊綜合整理
⑻ 邁克爾波特的市場營銷學中產業分析的五個要素是哪些
應該是 進入壁壘、買方實力、賣方實力、替代威脅及現有競爭者這五個要素對企業所處的產業結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以「價值鏈」作為工具,提煉並形成了三種基本的競爭戰略——成本領先戰略(cost-leadship)、差別化戰略(differentiation)和集聚戰略(focus),以實現兩種競爭優勢——低成本優勢和差別化優勢。邁克爾·波特認為,競爭戰略的選擇有兩個中心問題構成。第一個問題是由產業長期盈利能力及其影響因素所決定的產業的吸引力。並非所有產業都提供均等的持續盈利機會,產業固有的盈利能力是決定該產業某個企業盈利能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第二個中心問題是決定產業內相對競爭地位的因素。在大多數行業中,不論其產業平均盈利能力如何,總有一些企業比其它企業獲利更多。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18 15:35
價值鏈 分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