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機構最關注哪些經濟因素,它們的營銷意義是什麼
GDP,GDP好意味著貸款企業能歸還,貸款可以做;
CPI,CPI高意味著理財產品會受追捧;
產業結構調整,意味著銀行要營銷新客戶,從舊的市場退出
㈡ 目前金融營銷環境有哪些變化和趨勢,對於地方金融機構來說有哪些機會
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監管補齊短板。近一年來,金融強監管保持高壓專態勢,從建立宏觀審屬慎政策框架,到資管新規,再到消費金融、現金貸的治理,監管觸角全覆蓋,這種態勢仍會延續。在此背景下,金融機構比任何時候都需要處理好發展與規范、創新和防範風險的關系,提高自身強健性。在強監管背景下,金融機構准入門檻有所提升,對股東資質要求更嚴格。銀監會、保監會先後發文,加強金融機構股東資格管理,明確股東條件、持有期限與轉讓要求。金融機構准入門檻提升,有利於行業競爭更健康有序;同時會增加金融機構並購、股改和上市的難度,同時也提高了進入新業務領域的門檻。
㈢ 哪些因素會影響金融營銷的分銷渠道
金融營銷分銷渠道的影響因素:1.金融產品特徵:產品特徵是影響分銷渠道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產品因其種類不同而具備不同的特徵,這對於分銷渠道的選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由於金融產品的特性包含較多的服務成分,因而客觀上要求金融企業設立廣泛的分銷網路、建立完整的服務體系。另外,金融產品的創新和多樣化,使產品質量更為標准化而大大促進了其分銷渠道的發展。
2.市場因素和金融客戶特點:市場范圍、營銷方式的敏感性等因素,以及商業銀行同業競爭者產品的分銷渠道策略,都會影響到分銷渠道的選擇。對金融客戶特點的描述有三種變數:①消費者類型變數。由於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對於不同的分銷渠道會產生不同的反應,金融機構需要對此進行分析和研究。②人口統計變數,包括人數、性別結構、年齡結構、地理分布、收入結構等。人口統計變數對分銷渠道的設置具有決定性影響。③心理統計變數,具體包括客戶對金融風險的偏好、對金融產品的忠誠度以及對廣告宣傳等促銷手段的反應等。例如,對金融風險厭惡的人推銷股票等風險大的金融產品成功率較低,但推銷風險小的國庫券希望卻較大。
3.金融機構的規模和信息科技的發展:金融機構的規模大小、資金能力、信用能力、銷售能力、提供的服務以及要求等,都會影響其分銷渠道的選擇。信息技術的發展也促使金融機構通過自助設備、電話和網路來提供金融服務,從而擴展分銷渠道。
4.營銷技術:金融機構的營銷技術直接影響其金融產品的銷售。對某些產品來說廣告十分重要,而另一些則需要通過人員推銷。為此,金融機構在對其營銷技術進行選擇時,只有對自己的營銷技術進行正確衡量界定,才能審時度勢地進行分銷渠道的決策。
5.現有分銷渠道的可用性:金融機構在選擇分銷渠道時必須考慮其現有分銷渠道的可用性和可用度,因為分銷渠道的再選擇,受現有分銷渠道適用性的嚴格控制。
6.政策:政府對各類金融產品所採取的價格政策、稅收政策等,會影響金融機構分銷渠道的選擇。如政策允許自由購銷各種金融商品,分銷渠道必定會多樣化;反之,渠道就會單一化。地方政府的行為也會影響商業銀行直銷渠道的選擇。
㈣ 金融營銷和市場營銷的區別是什麼
金融營銷和市場營銷區別:
金融營銷是經濟與金融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企業營銷理念在金融領域的運用。1958年,在全美銀行協會會議上,第一次公開提出了金融營銷的概念,由此揭開了金融營銷理論應用的序幕。之後,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與金融體系的不斷發展,金融營銷的內容也日益豐富[1] 。
在激烈的現代金融競爭中,金融營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有助於提升金融機構的管理水平、開展集約化經營、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可以說,金融營銷是現代金融企業經營中的一項重要管理活動。
《金融營銷》力求在介紹傳統的金融營銷理論的基礎之上,結合國際上金融營銷活動的最新發展與管理經驗,系統地闡述金融營銷的內容、策略、方法及管理,並結合大量案例進行分析,實現金融營銷理論與實務的有機結合。
市場營銷(Marketing),又稱作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MBA、EMBA等經典商管課程均將市場營銷作為對管理者進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塊包含在內。市場營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經濟價值的活動、過程和體系。主要是指營銷人員針對市場開展經營活動、銷售行為的過程。
市場營銷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個組織對市場進行生產性和盈利性活動;
市場營銷是創造和滿足顧客的藝術;
市場營銷是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方以適當的價格、適當的信息溝通和促銷手段,向適當的消費者提供市場的產品和服務;
市場營銷是以滿足人類各種需要和慾望為目的,通過市場變潛在交換為現實交換的活動。
㈤ 市場營銷和金融學有什麼區別
市場營銷專業主要培養學生全面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管理基本理論、熟悉企業內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容所需的經濟、管理、財會、金融、計算機、數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熟練運用外語以及從事市場調查、戰略策劃、市場開拓等方面技能;有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具有創新和開拓精神。畢業生適合到政府經濟部門、各類工商企業及廣告、咨詢策劃公司從事市場研究開發與營銷管理工作。 金融學專業主要培養學生系統掌握基本金融理論知識和專業操作能力。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扎實的理論功底、過硬的專業能力、嫻熟的英語和計算機操作能力。畢業生適合從事國內銀行、金融機構(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財務租賃公司),外資金融機構,政府金融和經濟管理部門,各大新聞媒體以及各大企業的財務和融資部門的專業工作。
㈥ 金融機構內部關系的營銷市場有哪些作用
找准內部關系營銷市場是內部營銷的前提,內部關系營銷市場包括兩個主要方內面:一是機構里的每個員工和部門容都是內部服務的客戶和供應商,當每個員工和每個部門都提供和受到最好的服務時,就可以確保機構最佳運轉;二是確保全體員工以與機構闡明的任務、戰略和目標一致的方式共同工作。
金融機構內部的全體員工構成了內部關系營銷市場。對金融機構來說,內部營銷是實施關系營銷戰略的基礎,是關系營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統營銷觀念所忽視的部分。員工是金融機構經營所投入的最活躍、最具能動性的資源。由於與客戶面對面直接接觸,員工是金融機構形象的具體體現者和溝通各相關利益方關系的具體執行者。員工的素質和工作態度決定著金融機構的聲譽、工作效率和經營成果,對金融機構利益產生著決定性影響。如果內部市場的期望與需要不能有效地得到滿足,金融機構在最終外部市場上的經營成果將會受到嚴重影響,將不能與客戶建立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
㈦ 聯系實際說明金融企業為什麼要開展市場營銷
總體是因為金融業市場越來越開放,而由此導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 面:
其一,客戶對金融產品的需求日呈多樣化。客戶對金融產品的消費需求選擇性明顯增強,客觀上為產品創 新提出了多樣化需求。這就要求金融業經營必須以客戶需求為己任。也由此導致了金融業必須進行市場營銷。
其二,金融業的競爭日趨嚴峻。傳統上,金融市場一直被專業和國有所壟斷,然而 目前這種局面已被打破。來自新興的股份制銀行,如光大銀行、交通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和來 自信託、保險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挑戰已對其形成強烈沖擊。市場面臨相當激烈的競爭壓力,任何一家金融機構要想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都必須 樹立和應用市場營銷,由於營銷策略能依據市場需求和經營環境的變化,藉助市場 細分,舍棄那些已經失去市場份額的業務,並在市場定位中調整其經營結構,採取防禦、進攻及 合理化經營策略等,確立自身獨特的競爭地位,保持競爭優勢。
其三,金融業的部分產品已處在買方市場。長期以來,銀行作為一個特殊行業,在嚴格的金 融管制下,特別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始終在資金營運中處於主導地位,產品也居賣方市場,使金融業養成缺乏研究、實施營銷策略的觀念和競爭意識,坐等客戶上門。然而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 不僅失去了壟斷保護特權,還面臨來自各方的競爭壓力。特別是目前在與客戶的雙 向選擇下,金融市場已處在買方市場狀態,加劇了市場供求矛盾。
因 為有什麼樣的經營觀念就有什麼樣的經營行為。金融業營銷觀念作為經營思想的變革,它一改 過去注重賣方需要的觀念,以買方需要為中心,並適時、有效地對客戶需求的變化作出反應,在 金融產品區別中減少盲目經營帶來的混亂,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實現盈利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