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冷鏈物流的發展趨勢有那幾個關鍵點
冷鏈物流發展趨勢
從全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層面來看,冷庫總容量、冷藏車與保溫車保有量將不斷上升,冷庫建設趨於合理,同時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生鮮、跨境電商以及O2O市場不斷擴張,為了順應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冷鏈物流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冷鏈運輸倉儲企業開始實現向綜合冷鏈物流服務商轉變,實現冷鏈物流模式的創新發展。另外,冷鏈物流技術水平和冷鏈物流標准建設將進一步提升和完善。整體來看,伴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業進入新的階段,未來冷鏈物流的發展規模將持續增長,行業嚴格監管、現代技術的深入應用和綠色發展將是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主要發展趨勢,推動冷鏈物流轉型升級,中國冷鏈物流行業進入快速提升時期。
更多物流行業相關規劃及信息請參考:前瞻物流產業研究院。
⑵ 冷鏈物流的營銷目標
您好,冷鏈馬甲線上冷鏈交易平台為您解答。
(一)政府加大硬體設備投入,以租賃為主專
(二)軟體設施並駕齊屬驅
(三)發展科技創新
(四)建立低溫冷鏈物流系統
(五)完善行業相關標准和法規,依靠行業協會規范冷鏈物流市場
⑶ 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是城鎮化推動國民食品結構改變,推升冷鏈需求。我國城鎮化率已達到52.6%,仍在穩步上升,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需通過冷鏈運輸的農產品包括肉類、果蔬、水產品的數量將會大大提升。
二是生鮮電商快速崛起引致冷鏈物流需求再爆發。作為電商市場中的最後一片藍海,生鮮電商用其高回頭率、高客戶粘性、高毛利一直吸引著各大電商前來競爭。根據第九屆中國冷鏈產業年會數據,生鮮電商2014年交易規模達260億元,較2013年增長100%。2015年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預計達到520億元,2016年911億元,增速分別為100%和75%,隨著電商的推進,進口水果、高檔水果也逐漸被消費者接納。而「得冷鏈者得天下」已成為生鮮電商行業共識。
三是冷鏈行業已具備經濟層面上的爆發基礎。根據冷鏈發達國家的歷史數據來看,當人均GDP達4000美元時,冷鏈物流行業開始爆發進入快速增長期。我國人均GDP於2010年就已超過4000美元大關。另一個可以借鑒的是,易腐生鮮食品的需求量與收入密切相關,目前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迅速上升,國內冷鏈行業已具備經濟層面上的爆發基礎。
四是政策支持將成為持續推動力。再次參照發達國家冷鏈物流的發展經驗,政府的支持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預計2017年冷鏈市場規模達4600億。中物聯冷鏈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約為1090億元,冷鏈成本占食品金額的3.5%左右。結合日本與美國的城市化發展與冷鏈發展關系的經驗來看,我們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冷鏈成本佔比將迅速增長,達到25%的年增長率。相對應的,2016、2017、2018冷鏈物流成本占食品金額的比例將達到6.8%、8.5%和10.7%。因此,我們粗略預估未來3年的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達到3310億元、4634億元和6488億元。
⑷ 冷鏈物流市場調查報告
根據中物聯冷鏈委測算分析,我國冷鏈物流需求量逐年上升,在2020年可達到2.65億噸。在冷鏈物流服務的行業中,食品佔比高達90%;食品細分品類中,生鮮水果與蔬菜肉類佔到了較大的比例,2019年水果、蔬菜、肉類與水產品佔比總和達到了88%。
隨著電商平台的蓬勃發展,生鮮電商平台也發展迅速,2020年用戶線上消費生鮮水果與食品飲料增速遠高於其他品類,分別為27.6%與17.3%。在此背景下,生鮮電商平台規模拓展迅速,預計2021年規模可達到3117.4億元。
全國冷鏈物流需求量逐年上升
2016-2020年我國冷鏈物流需求量逐年上升,排除2020年疫情特殊情況,冷鏈物流需求量的增速也在逐年上升。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但2020年第一進口食品逆勢增長,2020上半年,我國肉類產品進口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74.9%,其中全年豬肉進口預計將比2019年增加100萬噸以上。據中物聯冷鏈委測算分析,我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能夠突破2.65億噸。
——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⑸ 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市場集中度低、企業數量持續增加
當前,我國冷鏈物流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期,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冷鏈市場分散,市場參與者主要為眾多區域性或地方性的冷鏈企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據中冷聯盟發布的《全國冷鏈物流企業分布圖》顯示,2019年,我國冷鏈物流企業數量約1832家,比2018年增加了165家。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⑹ 現代物流發展的目標是什麼
從世界范圍來說,目前物流產業呈現以下幾方面的發展趨勢:
一、現代物流走向無國界時代
20世紀80年代掀起了跨國經營和產品本地化生產的浪潮,90年代形成了經濟全球化的大潮。國際化采購、國際化生產、國際化銷售格局的形成,隨之而來的是國際化物流。沒有順暢的國際物流,國際貿易不會擴大,跨國生產和全球采購難以實現。反過來說,在國際化大生產、國際資本大流動、國際貿易大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日益進展的新經濟格局中,也迫切要求國際物流走向全球化經營。可以說,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將會實實在在的出現「物流無國界」的局面。
近年來跨國物流企業,如美國總統輪船、聯邦快遞,丹麥馬士基,日本通運、佐川急便,德國西門子等都在角逐世界物流市場,與他們供應鏈中的生產企業結伴進人各國物流領域。這些大型跨國物流公司,由原來雄據國際海、陸、空運輸市場,進而深人各國參與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樞紐建設,逐步完善了跨國物流網路框架和主幹線與支線的銜接,使國際物流網實現貫通和觸角終極化。藉助經濟全球化的大好良機,通過融資、貸款、援助、合資、合作等種種形式把游資投人到世界各地最關鍵的物流環節,如:港口、碼頭、公路、物流園區、集裝箱終端,建立了自己的投資主體地位,確保了國際物流的暢通無阻,從而進一步拓寬了國際物流通道,促進了全球物流的大循環,把現代物流推向了全球化發展的新時代。
二、現代物流進入供應鏈管理階段
在物流的思想、概念和定義方面,有一個發展的過程。20世紀50年代以前,企業物流強調的是運輸效率;50年代,企業物流強調的是降低成本和提供客戶服務;60年代,出現了綜合外包的概念,企業尋求物流外包開始成為一種趨勢;70年代,強調運作整合和質量;80年代,強調對企業的財務表現和運作優化的問題;到90年代,則強調物流對客戶關系的作用和跨企業的延伸。物流跨企業的延伸,實質上就是供應鏈形態。2005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更名為「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標志著世界物流已進入供應鏈時代。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發展趨勢,是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的群體優勢化,物流的作用已經日益顯得單一和不足。物流必須與生產、采購、銷售以及信息相結合,形成整體優勢,才能適應新的競爭環境,企業只有在發揮核心競爭力的同時,與自己的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結成聯盟,參加由優秀的生產者。原材料供應者、產品批發商、零售商、物流企業乃至相關的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等企業優勢組合的同盟體,才能維持生存和發展。由於逐漸由單個企業與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轉向了企業群體與企業群體之間的競爭,物流的功能便顯得乏力,只有供應鏈才能滿足這種競爭的需要。所以,作為一種重要的發展趨勢,物流漸漸地被涵蓋在供應鏈管理之中,或者說物流向更高的階段發展了。
三、現代物流向整個經濟領域延伸
物流由於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不到100年的成長歷史,所以物流的范圍和主攻方向一直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消費者的需要等外在因素的變化而不斷地調整和完善自己。開始階段,物流主要指的是產品離開生產線以後的包裝、運輸、裝卸搬運、保管、流通加工及信息傳遞,主要服務於企業的產品銷售活動;後來物流的范圍擴大到原材料采購和生產領域,側重於加強企業服務和企業競爭力;再後來物流由PD概念轉向Logistics、訂貨處理、退貨物流等內容的同時,把重點轉向對物流配送和物流活動的策劃與管理,物流的地位也提升至企業經營管理和企業經營戰略的高度。現在的新趨向是把物流進一步向外圍延伸,與通關、商檢相連,與商流、資金流、信息流捆綁在一起,把物流納入到生產、流通與消費整個經濟領域。
可以說,現代物流包含了產品從「生」到「死」的整個物理性的流通過程。這是生產企業和商貿流通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他們不僅把物流看作為降低成本、提高服務水平、加強企業競爭力、創造「第三利潤的源泉,而且還把物流提升到經濟的增長點、經濟發展的支柱和關鍵產業的高度。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生產企業十分重視與物流企業的合作,他們不但把生產與銷售之外的一切經營活動都交給了物流企業,而且即使生產與銷售也讓物流企業參與其中。
四、現代物流更注重消費者需求
在市場經濟情況下,社會商品極大豐富,買方市場矛盾突出,買者是「上帝」,生產者、供應者、服務業者都把傳統的以「自我」為中心,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過去生產企業依據市場情況,制定商品價格。現在已不是由市場支配價格,而是由消費者支配價格。生產企業已無法自行決定價格,必須調查消費者能承受或消費者希望的價格標准,然後再考慮劃給分銷商、物流企業的利潤,最後決定自己的產品出廠價格。在這種情況下,物流服務也必須隨著生產企業的轉變而轉變,由過去的服務於生產,轉向現在的服務於消費者,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的要求。比如為居民提供搬家服務的搬家公司;為居民郵寄小件包裹以及代送禮品、代運高爾夫和滑雪用具的「宅急送」公司;為長期出差職工保管傢具和貴重物品的倉庫等,都是物流企業轉向最終消費者的例證。為了適應消費者的需要,運輸企業增加冷藏運輸車輛,倉庫企業大量增建冷凍倉庫,形成一貫製冷鏈物流體制,牛奶、肉蛋、海產品、蔬菜、水果等一律冷藏、冷凍化流通。今後,能夠為消費者而不僅僅是生產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將是物流企業的生存發展之道。
五、現代物流把社會效益放在重要位置
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是當代社會的一項重要課題。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物流企業已不能只考慮經濟效益,而必須遵守環保法規,注重社會效益,例如減少廢物堆砌、卡車噪音、廢氣公害,這就是最近幾年新興的「綠色物流」。為了社會效益,有的國家已考慮限制卡車運輸,鼓勵鐵路運輸。卡車在繁華市區裝卸貨物要求關閉發動機,以減少廢氣排放量;有的國家作出規定,電視機、電冰箱等大件廢舊家用電器,由生產企業負責回收和再生利用。
六、現代物流追求附加價值
在客戶和消費者對服務要求越來越高、物流企業競爭日趨激烈、成本上升、利潤下降的情況下,物流企業為了維持生存,尋求發展,不得不追求附加價值,大范圍地承攬業務。過去物流企業進行流通加工時,一般只限於拴價簽、貼條形碼等簡單作業;現在流通加工業務的范圍已大大拓寬,比如煤炭的篩選、碾碎、混合,衣料的染色、刺綉、組裝,汽車的安裝空調和尾燈以及質檢,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流通加工服務。許多過去只提供運輸、倉儲、包裝服務的物流專業企業,現在大量向第三方物流企業轉化,以追求附加價值收人。這一變化,也給物流企業大大增加了收入。據有關資料統計,美國1995年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為200億美元,僅占當年物流市場總量的25%。到了1999年,美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猛增至700億美元,佔全美物流市場的70%。
七、現代物流趨向信息化和高科技化
物流的信息化是指商品代碼和資料庫的建立、運輸網路合理化、銷售網路合理化、物流中心管理電子化、電子商務和物品條碼技術應用等。各種信息平台、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事務處理系統(TPS)、管理信息系統(MIS)、決策支持系統(DSS)、銷售時點信息系統(PO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等信息處理和條形碼技術、射頻標識技術在物流中廣泛運用,將使信息實現共享,信息傳遞更加方便、快捷、准確,大大增強運輸、保管、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各環節的功能,使物流與商流、資金流、信息流融為一體,提升生產、流通和消費的綜合效益,社會物流成本不斷下降,實現物流跨越式發展。
除了信息化之外,物流新技術也將廣泛應用。智能化交通運輸、無人搬運小車、機器人堆碼、無人操作叉車、自動分類分揀系統、無紙化辦公系統、模塊化技術、模擬技術等現代物流技術,都將進一步提高物流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供應鏈管理質量,使物流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⑺ 我國冷鏈物流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冷藏車的前景:隨著經濟的發復展,人民生活水平制的日益提高,政府對食品安全的不斷高度重視。
第一要看貨源是否充足,貨源充足等候時間短,效率就高。
第二看車況如何,車況好出勤率高,發動機性能好,車速快,效率也高。
第三看保溫性能,保溫好,製冷機工作時間短,油耗省,製冷機壽命長。
第四看空車自重,自重輕,載重多,運費高,過路費省。
目前南方冷鏈物流市場幾乎全部由公路運輸壟斷,許多長距離、高附加值的水果、蔬菜公路運輸量也很大。果品、蔬菜等易腐貨物運輸約3/4被公路擠占,短途運輸幾乎全部被公路包攬。冷藏車前景可見廣闊。
(7)冷鏈物流市場營銷目標擴展閱讀:
冷藏車是指用來維持冷凍或保鮮的貨物溫度的封閉式廂式運輸車,冷藏車是裝有製冷機組的製冷裝置和聚氨酯隔熱廂的冷藏專用運輸汽車,冷藏車可以按生產廠家、底盤承載能力、車廂型式來分類。
冷藏車常用於運輸冷凍食品(冷凍車),奶製品(奶品運輸車)、蔬菜水果(鮮貨運輸車)、疫苗葯品(疫苗運輸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