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市場營銷的典故

市場營銷的典故

發布時間:2021-07-31 07:12:04

Ⅰ 關於市場營銷的小故事。簡單而有深意的。不要太長,一分鍾可以講完的就可以

我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吧,我大二的時候幫衛崗做兒童牛奶促銷的,開始時專我站到超屬市裡面都無所適從,動都不好意思,但因為他們說每賣出一盒就有六毛的提成,我就豁出去了,在超市裡面到處跑給小孩試吃,後來我買的最多的一天就賣了六十幾盒。雖然最後因為衛崗言而無信我們還沒拿到提成,不過希望這個是對你有點幫助

Ⅱ 古代銷售第一人 或者古代銷售的典故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白圭是中國經商之鼻祖。

白圭生於風雲際會的春秋戰國時代,曾經在魏國做高官。他是東周洛陽人,因擅長經商致富而名譽滿天下。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對其事跡有詳細記載,並稱白圭為「治生祖」。即經營民生之鼻祖,經商業之祖師爺,並說到:「白圭其有所試,能試有所長,非荀而已矣。」就是說他不僅有豐富的經商實踐,而且他還十分善於經商。他的經商理論並不是紙上談兵,而是頗有見地,富有成效。

「樂觀時變」: 預測市場行情

頗富商業天賦的白圭從長期的經營管理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經商理論,為後世經商者所師法。他主張經商必須「樂觀時變」,即經常注意農業生產變化動向和市場行情,及時掌握時機經謀取厚利。採取「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經營原則,每年糧食豐收後,買進五穀,售出絲、漆,在蠶繭上市時,便購進絲棉等織物,而出售糧食。他主張經營廣大民眾生活必需品,市場既廣,銷路也好,不用與人爭買賣之價,就可以得到較多的利潤,這種利潤來自時令差價和豐歉差價。一次,商人們一窩蜂地拋售棉花,價格被壓得很低,白圭見狀,便吩咐手下的僮僕掛出收購棉花的招牌,一概收盡他們手中的存貨。後來,由於連綿不斷的陰雨,棉花嚴重欠收,那些手中已經沒有棉花存貨的商人開始四處尋棉。這時,白圭便以高出收購價的價格賣出了全部庫存,以賺取利潤。

白圭非常重視對年景豐欠的預測,注重研究氣候變化的他,總結出了糧食生產豐、災的規律。他指出:「太陰在卯,穰,明歲衰惡;至午,旱,明歲美;至酉,穰,明歲衰惡;至子,大旱,明歲美,有水;至卯,積著率歲倍。」意思是說,在十二年的一個周期內,有若干發展變化的規律可循,一般每隔三年將會出現較大的變化。比如,前三年中有了一個好年景,那此後的第三年往往就是大旱之年,而大旱之後又是澇年,澇年之後又是好年景。而好年景和荒年之間,穀物的價格也會有一倍的差異……白圭還強調,從商要樹立正確的「取與觀」,一旦出現機遇,就要像鷹撲獵物一般果斷,毫不猶豫。理財不可遲疑觀望,坐失良機。《史記·貨殖列傳》說白圭「趁時若猛獸鷙鳥之發」,極為生動地描述了他理財決策中雷厲風行的精神。

白圭為國理財,常從大處著眼,通觀全局,在經營上從不嫌棄小惠小利,也從不靠詭計進行欺詐。他將貨物流通與發展生產聯系起來,既能使經營生財,又使生產有利其發展,他認為只有以足補缺,以豐收補欠收,使全國各地物資互相支援才能在輔民安民的同時為國家理財致富。具體做法是:如果一個地方盛產蠶繭,就購進這些產品,而用穀物等其他當地缺少的東西去換。如果一個地方糧食豐產,就去購進他們的糧食,然後用絲、漆等類必需品去和他們交換。這樣就使全國的貨物得到流通,既利於人民生活,又能從中賺取利潤,可謂一舉兩得,利國又利民。

薄利多銷 眼光長遠

《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白圭一直主張「欲長錢,取下谷;長石斗,取上種」的經濟思想,即為了讓自己的經濟利益增長,在經營和自己吃飯時需要選取差一些的穀物;而如果是為了做種子,使來年豐收,就要取上等的種子,因為只有上等的谷種才能使穀物產量增加,才會有好的收益。在白圭生活的時代,穀物是市場上最大宗的商品,消費者通常是一些平民,他們的消費要求是填飽肚子即可,因而商人主要配備的貨物應是下等穀物,而不是替貴族和大地主等少數人提供的上等穀物,以此達到利薄多銷的目的。優質的好種子是莊稼人獲取財富的基礎,也是商家貨源質量的保障,所以提供好穀物給農民播種,既照顧到農民的利益,又體現了商人的長遠眼光。

薄利多銷的經營原則,是白圭所奉行的經營圭臬。白圭追求大利,但他認為大利不一定要靠經營昂貴商品或靠在交易中賣高價來實現。昂貴的商品非一般人購買力所能及,銷量有限;低廉的商品反而是大眾必需品,需求量大,照樣有利可圖。同時他也很重視商品質量,認為質量最高的商品才能贏得信譽,貨硬才會有市場。

崇尚簡朴,「與僮僕同苦樂」

先秦時期,諸子大都肯定「儉」而否定「奢」。孔子曰:「禮,與其奢也,寧儉。」墨子曰:「節儉則昌,淫佚則亡。」管子曰:「審度量,節衣服,儉財用,禁侈泰,為國之急也。」可見,崇尚節儉是古代思想家的共識,尤其儒家的崇儉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古有訓誡:成由儉,敗由奢。一般來說,商人有兩種心態:一種是奢侈揮霍,視錢如泥沙;一種是儉朴自守,希望一文錢掰成兩半花。與勤勞相連,節儉是商人精神中的重要一條。偉大的商人懂得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勤儉是最古老的訓誡,「克勤於邦,克儉於家」,「不勤不得,不儉不豐」,儉以節支,勤而且儉才能聚財致贏,否則,用之無節,猶如漏後不堵,必致財源流失。由此可見,「儉」字之至關緊要,勤儉兩者不可偏廢。

經商的時候,節儉就是對成本的節約,成本的節約就意味著產品利潤空間的增大,所以,節儉與成本會產生聚變效應,即節儉會導致成本最大限度的降低。

白圭因經營有方而富甲天下,然而他在生活上毫不奢華擺闊,始終過著簡朴的生活。《史記•貨殖列傳》中介紹說:白圭一貫「薄飲食,忍嗜欲,節衣服」,而對於下人僮僕能「同苦樂」。這種難能可貴的操行,也是白圭能在商業上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Ⅲ 有沒有關於營銷的真實故事

市場營銷案例
「奧普浴霸」市場營銷案例
「白沙」品牌的企業文回化內涵
「大紅鷹」答品牌戰略透析
「芙蓉王」開發的成功要素
「海爾」的擴張之路
「麥當勞」管理制勝
「萬寶路」的市場定位
「沃爾瑪」的成功經驗
「中華」長盛不衰的「國煙」
「中南海」另闢蹊徑創新
廣州市卷煙銷售網路建設聯動工作實施方案
日本企業的大市場營銷
上中國客戶關系網論壇「學習資料」中下載

Ⅳ 有關市場營銷的哲理小故事哪裡有

可以推薦給你幾個小故事:
一、兩家粥店
街上有兩家粥店,每天的顧客都相差不多,都是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然而晚上結算的時候,東邊這個總是比西邊那個多出來百十來元,天天如此。差距究竟在哪裡呢?
於是,一位好奇的顧客走進了西邊那個粥店。服務員微笑著把他迎進來,給他盛粥時問:「加不加雞蛋?」他說加。於是她給他加了一個雞蛋。見了每位顧客,服務員都會這樣問一句,結果有說加的。也有說不加的,大概各佔一半。這位顧客又來到東邊的粥店。同樣服務員微笑著把他迎進去,而給他他盛粥時卻這樣問:「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他笑了,說:「加一個。」見了每位顧客,服務員都這樣問一句,結果愛吃雞蛋的就說加兩個,不愛吃的就加一個,極少有要求不加的。一天下來,東邊的粥店就要比西邊的多賣出百十來個雞蛋。
故事點評:
銷售不僅僅是方法問題,更多的是對消費者心理的理解。抓住顧客的心理,才能夠獲勝。為顧客服務,並不是讓顧客滿意就足夠了,還要能夠通過服務引導客戶進行更多地消費。
二、老太太買李子的故事
故事講的是一位老太太每天去菜市場買菜買水果。一天早晨,她來到菜市場,遇到第一個小販,賣水果的,問:你要不要買一些水果?老太太說你有什麼水果?小販說我這里有李子、桃子、蘋果、香蕉,你要買哪種呢?老太太說我正要買李子。小販趕忙介紹這個李子,又紅又甜又大,特好吃。老太太仔細一看,果然如此。但老太太卻搖搖頭,沒有買,走了。
老太太繼續在菜市場轉。遇到第二個小販。這個小販也像第一個一樣,問老太太買什麼水果?老太太說買李子。小販接著問,我這里有很多李子,有大的,有小的,有酸的,有甜的,你要什麼樣的呢?老太太說要買酸李子,小販說我這堆李子特別酸,你嘗嘗?老太太一咬,果然很酸,滿口的酸水。老太太受不了了,但越酸越高興,馬上買了一斤李子。
但老太太沒有回家,繼續在市場轉。遇到第三個小販,同樣,問老太太買什麼?老太太說買李子。小販接著問你買什麼李子,老太太說要買酸李子。但他很好奇,又接著問,別人都買又甜又大的李子,你為什麼要買酸李子?老太太說:我兒媳婦懷孕了,想吃酸的。小販馬上說:老太太,你對兒媳婦真好!小販又問,那你知道不知道這個孕婦最需要什麼樣的營養?老太太說不知道。小販說,其實孕婦最需要的維生素,因為她需要供給這個胎兒維生素。所以光吃酸的還不夠,還要多補充維生素。水果之中,獼猴桃含維生素最豐富,所以你要是經常給兒媳婦買獼猴桃才行!這樣的話,你確保你兒媳婦生出一個漂亮健康的寶寶。老太太一聽很高興啊,馬上買了一斤獼猴桃。當老太太要離開的時候,小販說我天天在這里擺攤,每天進的水果都是最新鮮的,下次來就到我這里來買,還能給你優惠。從此以後,這個老太太每天在他這里買水果。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個小販急於推銷自己的產品,根本沒有探尋顧客的需求,自認為自己的產品多而全,結果什麼也沒有賣出去。
第二個小販有兩個地方比第一個小販聰明,一是他第一個問題問得比第一個小販高明,是促成式提問;二是當他探尋出客戶的基本需求後,並沒有馬上推薦商品,而是進一步縱深挖掘客戶需求。當明確了客戶的需求後,他推薦了對口的商品,很自然地取得了成功。
第三個小販是一個銷售專家。他的銷售過程非常專業,他首先探尋出客戶深層次需求,然後再激發客戶解決需求的慾望,最後推薦合適的商品滿足客戶需求。他的銷售過程主要分了六步:第一步:探尋客戶基本需求;第二步:通過縱深提問挖掘需求背後的原因;第三步:激發客戶需求;第四步:引導客戶解決問題;第五步:拋出解決方案;第六步:成交之後與客戶建立客情關系。
銷售是一門學問,所以我們要在銷售工作中勇於發現失誤並及時改正過來,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Ⅳ 關於銷售的經典故事

一般來說,銷售有2個最為經典的故事;
一個是去非洲賣鞋的故事,A和B兩個鞋的銷售人員去非洲市場買鞋;A看到的是非洲人根本不穿鞋,失敗而回;B看到的是非洲人民無鞋穿,市場巨大。
一個是去和尚廟里賣梳子的故事,A去了廟里,就回來了,說和尚怎麼會梳頭,於是放棄了;B去和尚廟里,跟和尚聊了很久,說是盡管和尚沒有頭發,也應該用梳子梳頭皮,舒筋活血,結果是勉強賣了幾把梳子;C去了廟里一直轉悠,天快黑的時候,C去找了廟里主持,就說,女香客在磕頭的時候,頭發會很容易亂,應該放一些梳子給香客整理頭發使用,另外,廟里香火很旺,應該製作一些帶有廟里符號的紀念品送給那些虔誠的香客。主持聽後覺得主意很好,就採納了,於是C回去後拉了整車的梳子到廟里。

Ⅵ 100字真實成功市場營銷故事

迅鷗互動通過對ONLY品牌消費群的偏好分析,配合ONLY以"The MemoryMission"為主題活動的互動營銷內方案,根據ONLY的品牌定容位,對市場進行細分,准確鎖定目標消費者,對15歲至35歲之間的消費者重點推廣,藉助ONLY的品牌知名度,吸引消費者參與活動,既順應了愛美女性逛街的習慣,滿足購物的慾望,又提高消費者對此次創新活動的認知度。

Ⅶ 市場營銷專業的名人故事

市場營銷案例: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背景:1938年,鑽石的價格急劇下降回,戴比爾斯公司(De
Beers)向廣答告代理公司N.W.
Ayer
&
Son尋求援助,希望扭轉這種頹勢。1939年,後者推出了「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A
diamond
is
forever)的廣告語,成功地將鑽石包裝成婚禮必備品,讓這種亮閃閃的飾品贏得無數新人的歡心。如何讓兩個月的薪水持續一生?購買一顆鑽石吧!
突破:廣告運動誕生了流行金句。美國南加州大學傳播學教授邁克爾·科迪(Michael
Cody)表示,「它為這個產品賦予了一種情感意義,讓人們產生共鳴。」這個句子如此渾然天成,足以讓人們忽略它背後的商業目的

貢獻:開啟了情感市場營銷案例的先河,後來者如耐克主張「想做就做」(Just
Do
It),萬事達卡訴求「萬事皆可達,唯有情無價」(Priceless)。

Ⅷ 急!! 需要幾個關於營銷的小故事

原諒我復制粘貼,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有一個餐廳生意好,門庭若市,老闆年紀大了,想要退休,就找了3位經理過來。

老闆問第一位經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第一位經理想了想,答道:"先有雞"。

老闆接著問第二位經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第二位經理胸有成竹地答道:"先有蛋。"

老闆又叫來第三位經理,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第三位經理鎮定地說:"客人先點雞,就先有雞;客人先點蛋,就先有蛋。"

老闆笑了,於是擢升第三位經理為總經理。

點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如果你一味地想這個問題的答案,永遠也不會有結果。以前在爭論先有物質還是先有意識這一哲學的基本問題時,就有哲學家提出過"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命題,如今,這第三位經理給出了這一命題的營銷學答案,這就是——客人的需求永遠是第一位的。

高露潔在日本島上的促銷

美國的高露潔牙膏在進入全日本這樣一個大的目標市場時,並沒有採取貿然進入、全面出擊的策略,而是先在離日本本土最近的琉球群島上開展了一連串的廣告公關活動。

他們在琉球群島上贈送樣品,使琉球的每一個家庭都有免費的牙膏。因為是免費贈送的,所以琉球的居民不論喜歡與否,每天早上總是使用高露潔牙膏。

這種免費贈送活動,引起了當地報紙、電視的注目,把它當做新聞發表,甚至連日本本土的報紙、月刊也大加報道。

於是,高露潔公司在廣告區域策略上就達到了這樣的目的:以琉球作為橋頭堡,使得全日本的人都知道了高露潔,以點到面,廣告交易十分明顯。

點評:營銷攻堅戰究竟該怎麼打?一般而言,有兩種打法:正面進攻和側面出擊。當企業對戰場不熟悉,群眾基礎尚未建立之時,先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從側面入手是一條穩健可行的策略。

網上能賣網下不行

美國有個43歲的婦女,為她姨媽向政府申請到了一個免費的輪椅。

她所做的不過是准備了一些必要的文件並填寫了一些表格。

為此,她還寫了一篇如何向政府申請免費輪椅的報告。

她在網上賣她的報告,她的成本僅是2美元,後來她每月可賺3萬美元!

簡直難以置信,如此簡單的事會有市場,會有如此的潛在利益!

隨後,她又在報刊上做廣告,這次她在賠錢。

很奇怪,這份報告只能在網上賺錢。

點評:網路營銷和傳統營銷相比,有著其獨到的地方。網路營銷的最大特點是:方便快捷,滑鼠一點,一切搞掂。

四兩撥千斤

世界著名的利普頓公司為了使自己的產品迅速打進市場,在開業伊始別出心裁地舉辦了一次精彩的表演,他們買來幾頭小豬,用緞帶給它們精心打扮,並插上"我要去利普頓市場"字樣的小旗,然後趕著它們穿過鬧市,引起眾人的注意,達到了讓商品家喻戶曉的目的。

做廣告需要花重金,但若匠心獨運,也能四兩撥千斤,用最少的錢讓廣告有聲有色。茶葉公司與豬,風馬牛不相及,經公司公關人員策劃、牽線搭橋,小豬成了促銷功臣,企業也藉此騰飛。

相比之下,我們有些企業至今仍固守著傳統的營銷模式,促銷方式習慣跟著感覺走,以致推出的促銷方式不是步人後塵,就是偏離了市場,結果普遍感到競爭激烈,生意難做。

點評:在當今的市場競爭中,除了商品質量和銷售價格的競爭之外,營銷策略也是一種競爭手段。如何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轟動效果,已成為許多商家參與競爭、吸引顧客的又一熱點。聰明的經營者不妨從利普頓茶葉公司促銷成功的經驗中得到一些啟迪,針對不同層次消費需求,搞一些別出心裁的促銷妙招,從而迅速達到銷售目的。

英國商人的圈套

一次,中國外貿人員同英國裘皮商人談判,休息時,英商湊到陪談人員身邊遞煙搭訕道:"今年狼皮比去年好吧?"中方人員隨意應了聲:"不錯。"英商緊跟一句:"如果我想買15萬20萬張不成問題吧?"陪談人員仍不經意地回答:"沒問題。"一支煙未吸完,英國商人就走了。

隨後,英商主動向中方反映,有人按低於中方的價格在英國市場拋售中國黃狼皮。直到此刻,中方談判人員冷靜分析了業務談判的前前後後,才恍然大悟。原來該商人有意遞出價高5%的穩盤,穩住中方,因為他給的價高,其他商人便難以問津了。同時在中國黃狼皮高牌價下,他則在英國市場上按原價大量拋售其幾十萬張存貨,以微小的代價先於中方出售,這樣他的積壓貨傾銷出去了。

點評:營銷談判與其說是利益的抗衡,不如說是智慧的較量。誰掌握著談判對方的底細,誰就掌握著主動權,利益的天平就會向誰傾斜。

流水聲音賣高價

費涅克是一名美國商人。在一次休假旅遊中,小瀑布的水聲激發了他的靈感。他帶上立體聲錄音機,專門到一些人煙稀少的地方逛游。他錄下了小溪、小瀑布、小河流水、鳥鳴等聲音,然後回到城裡復制出錄音帶高價出售。想不到他的生意十分興隆,尤其買"水聲"的顧客川流不息。費涅克了解許多城市居民飽受各種噪音干擾之苦,卻又無法擺脫。這種奇妙的商品,能把人帶入大自然的美妙境界,使那些久居鬧市的人暫時忘卻塵世的煩惱,還可以使許多失眠者在水聲的陪伴下安然進入夢鄉。

點評:留心處處皆商機。在我們抱怨生意難做之時,卻有無數的商機在我們身邊溜走或等待我們去發掘。發掘新的商機,比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更具發展前景,因為誰是新商機的發現者,誰就是市場的獨占者,沒有競爭,任君馳騁。不過,要強調的一點就是,只有在需求存在時,營銷創新才能構成新的商機,否則一文不值。

從商人到副總統之路

1888年,美國銀行家莫爾當選副總統。他曾是一個小布匹商人,從一個小商人到副總統,為什麼會發展得這么快?

莫爾說:"我做布匹生意真的很成功。可有一天,我讀了一本文學家愛默爾的書,書中的一段話打動了我,書中是這樣寫的:一個人如果擁有一種人家需要的才能和特長,不管他處在什麼環境什麼角落,終會有一天被人發現。這段話讓我怦然驚動,冥冥中我覺得自己應該走向更廣闊的空間去發展。這使我想到了當時最重要的金融業,於是,我不顧別人的反對,放棄布匹生意,改營銀行。在穩妥可靠的條件下進行運作,許多人和企業都願意找我,因此我經營銀行十分成功,最終成為金融巨頭。

點評:俗話說:"有智吃智,無智吃力"。一個人立足於社會,說到底只有用智和用力兩種謀生手段,要麼靠一身力氣,要麼靠自身的智慧,智慧往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敵人與朋友

林肯作為美國總統,他對政敵的態度引起了一位官員的不滿。他批評林肯不應該試圖跟那些人做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時,"林肯十分溫和地說,"難道我不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

營銷啟示:朋友和敵人是相對的,如果一個敵人變成了朋友,不正是少了一個敵人嗎?在銷售市場上,競爭對手是相對的,如果相互之間通過聯盟共同開拓市場,對於企業來說不但節省了大量的銷售成本,而且市場空間會更廣闊。

學捉老鼠的梭魚

牙齒鋒利的梭魚有天突發奇想,要學會貓的一套手藝,於是它請貓帶它到倉庫里捉老鼠去。"什麼?親愛的朋友,"貓對梭魚說,"你可懂得這門行業?""捉老鼠有什麼稀奇,我們在海里連小鱸魚也常常捉哩。""那好吧!不過你可別說我沒有警告過你。"於是它們到倉庫里埋伏起來。

貓一會兒就捉到一隻老鼠,等貓把老鼠玩夠了,吃得飽飽的,才想起梭魚朋友。可憐的梭魚張著嘴巴躺在那裡,尾巴已經被老鼠咬掉,只差一口氣。於是,貓就把它像木頭似的拖回池子里。

營銷啟示:通常說外行人不幹內行的事。但是在市場中就有許多企業,覺得在原來的行業中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應該到別的行業中尋找新的商機,但是並沒有具備在這個行業中競爭的基本素質,即我們通常說核心競爭力,結果不得不鎩羽而歸。

猜猜哪位名人會來

在美國肯塔基州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家格調高雅的餐廳。店主人察覺到每星期二生意總是格外冷清,門可羅雀。

一個星期二的傍晚,店主人閑來無事,隨便翻閱了當地的電話簿,他發現當地竟有一個叫約翰·韋恩的人,與美國當時的一位名人同名同姓。

這個偶然的發現,使他計上心來。

他當即打電話給這位約翰·韋恩,說他的名字是在電話簿中隨便抽樣選出來的,他可以免費獲得該餐廳的雙份晚餐,時間是下星期二晚上8點,歡迎偕夫人一起來。

約翰·韋恩欣然應邀。

第二天,這家餐廳門口貼出了一幅巨型海報,上面寫著:"歡迎約翰·韋恩下星期光臨本餐廳。"海報引起了當地居民的矚目與騷動。

到了星期二,來客大增,創造了該餐廳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大家都要看看約翰·韋恩這位巨星的風采。

到了晚上8點,店裡擴音機開始廣播:"各位女士、各位先生,約翰·韋恩光臨本店,讓我們一起歡迎他和他的夫人!"霎時,餐廳內鴉雀無聲,眾人目光一齊投向大門,誰知那兒竟站著一位典型的肯塔基州老農民,身旁站著一位同他一樣不起眼的夫人。

人們開始一愣,當明白了這是怎麼一回事之後,便迸發出了歡笑聲。

客人簇擁著約翰·韋恩夫婦上座,並要求與他們合影留念。

此後,店主人又繼續從電話簿上尋找一些與名人同名的人,請他們星期二來晚餐,並出示海報,普告鄉親。

於是"猜猜誰來吃晚餐"、"將是什麼人來吃晚餐"的話題,為生意清淡的星期二帶來高潮。

店主人沒花一分錢,歪打正著,應歸功於他大膽的創見。

點評:名人能促銷,這誰都知道。請名人促銷,不需要大智慧,只要有錢就行。但"巧用"名人,卻很花心思。

沉默是金

美國紐約國際銀行在剛開張之時,為了迅速提升知名度,曾做過以下這樣一個廣告。

一天晚上,全紐約的廣播電視正播放節目,突然間,全市的所有廣播都在同一時刻向聽眾播放一則通告:聽眾朋友,從現在開始播放的是由本市國際銀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時間。緊接著整個紐約市的電台就同時中斷了10秒鍾,不播放任何節目。一時間,紐約市民對這個莫名其妙的10秒鍾沉默時間議論紛紛,於是"沉默時間"成了全紐約市民茶餘飯後的最熱門話題,國際銀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很快便家喻戶曉。

點評:"此時無聲勝有聲"。國際銀行的廣告策略巧妙之處在於,它一反一般的廣告手法,沒有在廣告中播放任何信息,而以全市電台在同一刻的10秒鍾"沉默"引起市民的好奇心理,市民不知不覺地去探究根底,從而使國際銀行的名聲由"不知而人人皆知",達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

一"令"不能制"二虎"

有一個人在荊州做官時,山上的老虎常出來吃人和家畜。老百姓要求縣官除去餓虎。這個人只下了一道驅逐老虎的命令,叫人刻在很高的岩石上,湊巧那隻老虎因故離開了荊州,他就得意地認為他的命令生效了。

不久,他被調至另一個地方做官。這個地方的老百姓非常剛強,很不容易治理。他認為刻在荊州岩石上的命令既然能夠制服凶惡的老虎,就也能夠鎮住能識文斷字的老百姓,於是便託人去荊州描摹那個石刻。

結果,他不但沒有治理好這個地方,反而因為治理不當而丟了官。

營銷啟示:

許多企業都有營銷成功的歷史,它們依靠這些方法取得豐厚的利潤。但是當一個新的市場出現在面前的時候,環境變了,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變了,企業原有的"成功"方法在這時卻使企業一敗塗地。這里的啟示是: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營銷模式,但是當市場發生變化的時候,企業應調整自己的營銷策略來適應市場,畢竟市場永遠是對的。

兩輛中巴

家門口有一條汽車線路,是從小港口開往火車站的。不知是因為線路短,還是沿途人少的緣故,客運公司僅安排兩輛中巴來回對開。開101的是一對夫婦,開102的也是一對夫婦。

坐車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於他們長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進城往往是一家老少。

101號的女主人很少讓船民給孩子買票,即使是一對夫婦帶幾個孩子,她也像是熟視無睹似的,只要求船民買兩張成人票。

有的船民過意不去,執意要給大點的孩子買票。她就笑著對船民的孩子說:"下次給帶個小河蚌來,好嗎?這次就讓你免費坐車。"

102號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帶孩子的,大一點的要全票,小一點的也得買半票,她總是說,車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運公司交多少多少錢,哪個月不交足,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員民們也理解,幾個人就掏幾張票的錢。因此,每次也都相安無事。不過,三個月後,門口的102號不見了,聽說停開了。它應驗了102號女主人話: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為搭她的車的人很少。

點評:營銷是不見硝煙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上,競爭者之間比拼的不僅僅是價格、質量和服務,還有營銷哲學這樣深層次的東西。102號的做法無可厚非,101號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後卻是"傻人"取得了成功,"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再看看我們身邊無數的"傻人自有傻福"、"機關算盡太聰明"的例子,其中的道理還用多說嗎?

神奇舊鈔營銷故事

1970年,鄭周永投資創辦蔚山造船廠,要造100萬噸級的油輪。不多久,他就籌集了足夠的貸款,只等客戶來訂貨了。但訂貨單可沒有那麼容易得到。

當時,沒有一個外商相信韓國的企業有造大船的能力。怎麼辦?鄭周永為此苦思冥想,終於,他想出了一招。他從一堆發黃的舊鈔票中,挑出一張500元的紙幣,紙幣上印有15世紀朝鮮民族英雄李舜臣發明的龜甲船,其形狀極易使人想起現代的油輪。而實際上,龜甲船隻是古代的一種運兵船,李舜臣就是用這種船大敗日本人,粉碎了豐臣秀吉的侵略。鄭周永隨身揣著這張舊鈔,四處游說,宣稱朝鮮在400多年前就已具備了造船的能力,完全能勝任建造現代化大油輪。經他這么一游說,外商果然很快就簽出了兩張各為26萬噸級油輪的訂單。

點評:營銷人員時時刻刻要證明自己,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如何證明?"讓歷史說話",不失為一條好的途徑。我們發現,許多名牌企業都喜歡"標榜"自己是"百年企業"、"老字型大小"、"歷史悠久",其道理就在於此。

閱讀全文

與市場營銷的典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統戰部制度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445
服裝公司國際商務會議策劃方案 瀏覽:529
餐廳年夜飯推廣方案 瀏覽:624
微課設計與創作培訓方案免費下載 瀏覽:51
一個醫院衛生人員培訓方案 瀏覽:380
上海領秀電子商務 瀏覽:347
飲品促銷活動方案範文 瀏覽:657
超市促銷活動抽獎活動 瀏覽:411
體檢中心策劃方案 瀏覽:952
實驗小學師德校本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949
2017環境保護培訓方案 瀏覽:571
超市促銷活動策劃方案書 瀏覽:988
電子商務專業一本大學排名 瀏覽:787
電子商務法txt 瀏覽:85
國產大豆營銷方案 瀏覽:970
關於舉行歌唱比賽通知策劃方案 瀏覽:405
愛心公益感恩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04
內部培訓師選拔方案 瀏覽:670
培訓方案及培訓計劃表 瀏覽:822
哥德電子商務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