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洪濤的著作論文
著作:
《糧食生產、流通、消費的市場聯動效應研究--兼論我國世紀之交的糧食發展戰略》,中國商業出版社1997年6月
《中國糧食市場化大趨勢》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年1月
《中國糧食市場發展報告2003》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
《北京流通產業結構創新報告》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5月
《國有流通企業改革模式創新》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年10月
《行業協會運作與發展》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年1月
《高級電子商務教程》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年4月
《中國商品交易市場30年——體制與模式創新》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年1月
《中國流通產業改革30年——理論與實踐創新》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年2月
論文:
1《論建立中國式的綜合商貿企業集團——現代企業制度+連鎖經營體系+綜合商社的功能》1994年第9期 《財貿經濟》核心
2《論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元產權制度模式》1995年第1期 《求索》核心
3《關於農村綜合配套第三步改革--赴山東淄博市農村考察的調查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5年第4期核心
4《1992-1995年糧食價格波動的分析》《財貿經濟》1996年第7期 核心
5《開放、競爭、保護、管理--外商進入中國零售業的思考》《財貿經濟》1997年第8期核心
6《我國跨世紀蔬菜產銷體制研究》《中國農村經濟》2000年第4期
7《按市場化原則加快國有流通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與集團化運營》,《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年第9期核心
8《商品交易市場下一步如何走》,《經濟日報》2005年2月25日核心
9《升級改造、管理創新、誠信規范——2005年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的三大主題》,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商貿經濟》2005年第11期核心
10《流通產業迎接全面開放時期到來》,《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核心
11《加快食品安全的法制體系建設》,《中國市場-現代商業》2005年第6期核心
12《農產品現代物流需進入快車道》,《中國物流與采購》2006年第7期核心
13《商業開放與經濟安全》,《中美經濟評論》2006年12期(中英文版)核心
14《北京和諧流通業結構構建研究》,《商業時代》2008年第24期、第25期核心
15《淺析我國糧食交易市場體系創新》,《市場營銷導刊》2008年第4期
16《評選資源不可泛濫成災》,《人民論壇》2006年第1期(總第167期)
17《本土零售企業競爭制勝的四個關鍵》,《銷售與管理》2006年第1期(總第39期)
18《品牌創新是市場市場制勝法寶》,《服裝時報》2006年1月20日
19《加快內外貿一體化,推進中國向貿易強國跨越》,商務部十一五規劃社會徵文三等獎
20《2005年中國商品交易市場回顧,2006年中國商品交易市場展望》,《中國市場》2006年第3期
21《2005年國內貿易穩步發增長》,《中國市場》2006年第3期
22《突出優勢,提高質量,增強競爭力——中國畜牧業迎接2006年機遇與挑戰》,《中國市場》2006年第3期
23《2005年糧食15大特點,2006年糧食12大趨勢》,《中國市場》2006年第3期(核心刊物)
24《2005年四季度及全年外貿分析》,《中國市場》2006年第2期(核心刊物)
25《盡快建設現代化的棉花物流交易市場》,《中國市場》2006年第2期(核心刊物)
26《中國畜牧業面臨開放經濟的「大考」》,《中國畜牧獸醫報》2006年2月12日、19日
27《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中國商報》2006年2月21日
28《農產品現代物流需進入快車道》,《中國物流與采購》2006年第7期(核心刊物)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物流管理》2006年第6期
29《商業開放與經濟安全》,《中國市場[現代·商業]》2006年第4期、第5期、第6期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商貿經濟》2006年第9期轉載(核心刊物)
30《商業開放與經濟安全》,《中美經濟評論》2006年12期
16《創造需求 引導消費》,《中國市場》2006年第5期(核心刊物)
17《現代流通——先進技術創造優質高效》,《中國市場》2006年第5期(核心刊物)
18《暢談白酒業商業文化競爭力》,《世界名酒》2006年第5期(總第42期)
19《外資進入中國零售業的第二次浪潮》,《中國外資》2006年第6期
20《物流企業不應該多元化》,《現代物流報》2006年6月15日
21《物流企業面臨資本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現代物流報》2006年6月29日
22《發展農村物流促進新農村建設》,《現代物流報》2006年7月13日
23《如何提高商品交易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中國商報》2006年7月14日
24《零售企業增長模式之弊》,《全國商情·零售世界》2006年第8期
25《在結構調整中提高商品交易市場競爭力》,《中國市場》2006年第8期(核心刊物)
26《方法需要解決的問題》,《名牌時報·超市周刊》2006年8月23日
27《未來5年我國消費發展趨勢》,《光彩》2006年第9期
28《重視消費主導型經濟特徵》,《中國市場營銷導刊》2006年第4期
29《糧油交易市場:大型化趨勢明顯,盲目發展應該剎車——2005年我國億元以上糧油交易市場增加96個》,《中國糧食經濟》2006年第9期
30《加快我國畜牧業物流體系建設》,《現代物流報》2006年10月19日
31《在兼並重組中提高企業競爭力》,《名牌時報·超市周刊》2006年11月1日
32《構築和諧商業是時代的要求》,《中國市場·現代商業》2006年第10期(核心刊物)
33《關注我國畜牧業物流體系建設》,《中國牧業通訊》2006年第21期
34《走向國際化:從遵守規則起步》,《名牌時報·超市周刊》2006年12月6日
35《重視和發展我國現代畜牧業物流》,《中國禽業導刊》2006年11月5日
36《我國建材裝飾市場電子商務與「裝飾誠信通」革命》,《現代裝飾市場》2006年第11期
37《北京CBD商圈應有新商業概念》,《樓市》2006年第12期
38《中國流通業開放存在「強國歧視」現象》,《中國商報》2007年1月12日
中國人民報刊復印資料《商貿經濟》2007年第6期轉載
39《2006年商業回顧與2007年商業前瞻》,《經濟日報》2007年1月16日
40《商品交易市場:調整與升級》,《中國市場》2007年第2-3期(核心刊物)
41《商業地產:狂熱與理性》,《中國市場》2007年第2-3期
42《俄「禁商令」引發中國商品交易市場反思》,《中國商報》2007年3月2日
43《安全優質畜產品加速收回良性回報》,《中國畜牧獸醫報[東方畜牧周刊]》2007年3月11日《中國畜牧雜志》2007年第8期
44《物權法出台對房地產業的影響》,《中國房地產信息》雜志2007年第3期
45《我國商品交易市場的政策取向及其發展趨勢》,《中國市場》2007年第2-3期(核心刊物)
46《商業地產開發趨向精耕細作》,《中國商報》2007年3月9日
47《把反「強國歧視」進行到底》,《今日中國論壇》2007年第2-3期(核心刊物)
48《俄羅斯的非理性「禁商」》,《中國外資》2007年第4期
49《市場集群與市場聯盟創新》,《現代世界》2007年第4期
50《商業品牌競爭——零售業發展的大趨勢》,《商業經濟與管理》2007年第6期(核心刊物)
51《加快提高零售企業競爭力水平》,《現代商業》2007年7月期(核心刊物)
52《推廣綠色流通科技 政府應首當其沖》,《中國商報》2007年7月13日
53《完善協同機制,促進環渤海服務業發展》,《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5月第7卷
54《加快我國現代易貨貿易的發展》,《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核心刊物)
55《論商業經濟學會運作模式創新》,《商業時代》2007年第30期(核心刊物)
56《轉變流通業發展方式勢在必行》,《中國商報》2007年11月9日(人大報刊轉載)
57《我國流通產業已成為基礎性產業》,《現代商業》2007.8.5-6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中心《商貿經濟》2007年第11期轉載
58《用四個統一監管商品交易市場》,《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7年第9期
59《中國商業對外開放的六個階段》,《中國商貿》2007年第12期
60《我國老字型大小衰退原因及發展策略研究》,《中華老字型大小》2007年第6期
61《現代商道——智商 情商 逆商 律商的復合素質》,《北京觀察》2007年第8期
62《商品交易市場的2007』》,《中國市場·商品交易市場》2007年第12期(核心刊物)
63《2007年商品交易市場大事回眸》,《紡織服裝周刊》2008年第5期
64《中國商品交易市場走勢與發展》,《紡織服裝周刊》2008年第8期
65《糧食市場營銷模式與市場模式創新》,《糧食科技與經濟》2008年第2期
66《不容忽視的商品交易市場問題》,《中國物流與采購》2008年第10期(核心刊物)
67《農產品流通中的「兩大政策缺陷」》,《中國外資》2008年第5期
68《我國建材市場的多資本運營模式探討》,《現代裝飾》2008年第4期
69《奧運經濟雙刃劍》,《中國商貿》2008年第4期
70《利豐集團的供應鏈模式》,《現代物流報》2008年5月9日
71《活躍的流通企業資本運營》,《中國商貿》2008年第6期
72《中國商品交易市場走勢與發展》,《中國市場》2008年第8期(核心刊物)
73《轉變流通業發展發方式勢在必行》,《今日中國論壇》2008年第期(核心刊物)
74《十大舉措拓展農村物流》,《現代物流報》2008年7月23日
75《構建北京和諧流通業結構》,《經貿參考》2008年第15期
76《購物中心、工廠直銷中心及其他……》,《紡織周刊》2008年第28期(8月)
77《「業態+連鎖」——零售企業擴張的主要方式》,《紡織周刊》第30期(2008年8月18日)
78《北京和諧流通業結構構建研究》,《商業時代》2008年第24期(8月30日)第25期連載(核心刊物)
79《我國農村物流亟待拓市》,《現代物流》2008年8月29日
80《北京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對策》,《北京投資》2008年第9期
81《13大大問題 11大預警》,《中國商貿》2008年第9期
82《淺析我國糧食交易市場體系創新》,《市場營銷導刊》2008年第4期
83《商品交易市場折射我國市場經濟特色》,《中國商報》2008年10月14日
84《保障奧運食品安全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北京財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85《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的水產品流通體系》,《漁業致富指南》2008年19期、20期(半月刊)
86《企業多業態經營及其發展趨勢》,《百貨商業》2008年第10期
87《撫前追昔——我國商品交易市場30年》,《中國商貿》2008年第11期
88《流通體制改革13問題》,《超市周刊》2008年11月19日
89《30年流通改革開放缺陷點析》,《超市周刊》2008年11月26日
90《現代經濟學分析方法及其發展趨勢》,《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核心刊物)
91《創新流通產業理論問題研究》,《商業經濟與管理》2008年第11期(核心刊物)
92《流通理論分析》,《零售世界》2008年第期
93《農村流通體制改革的巨變》,《現代物流報》2008年12月12日
94《商品交易市場的發展趨勢及歷史功績》,《現代裝飾市場》2008年第11期
95《構建北京和諧流通業結構分析與思考》,《經濟要參》2008年第75期
96《我國農村流通體制改革30年》,《經濟要參》2008年第79期
97《探索和諧流通業結構——北京和諧商業結構的政策建議》,《北京社科》2009年1-2期
98《2008年中國零售業十大短板》,《2008年度北京商業發展藍皮書》2009-1-20
99《2008年中國商業十大並購案》,《2008年度北京商業發展藍皮書》2009-1-20
100《振興農村物流刻不容緩》,《現代物流報》2009年3月10日
101《我國消費市場運行分析》,《紡織服裝周刊》2009年2月9日
102《2008年商品交易市場回顧與展望》,《紡織服裝周刊》2009-2-16
103《金融危機下對流通業的展望》《中國市場》2009年第3期(核心刊物)
104《中美發展模式的比較及其趨勢探討》《中國流通經濟》2009年第6期(核心刊物)
② 求10個有關營銷學 市場開發類全英文文獻
本課程主要參考文獻 必讀書目
〔1〕吳健安.市場營銷學.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2〕吳健安、王旭等.市場營銷學學習指南與練習.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3〕朱立.市場營銷經典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推薦閱讀書目
〔1〕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新千年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7.
〔2〕喬爾.埃文斯,巴里.伯曼.市場營銷教程.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1.
〔3〕吳曉雲.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案例精選.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3.
〔4〕Philip Kotler.Marketing Management.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3.
〔5〕Philip Kotler & Gary Armstrong.Principles of Marketing.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10.選讀書目
〔1〕本.恩尼斯等.營銷學經典.鄭琦等譯.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11.
〔2〕郭國慶等.市場營銷理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0.
〔3〕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陳小悅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1.
〔4〕彼得.德魯克.管理實踐.中譯本.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
期刊
〔1〕銷售與市場.河南鄭州.
〔2〕成功營銷.北京.
〔3〕市場營銷.北京.
〔4〕市場營銷文摘卡.北京.
〔5〕中國流通經濟.北京.
〔6〕商業研究.哈爾濱.
〔7〕市場營銷導刊.北京.
〔8〕管理世界.北京.
〔9〕商業時代(理論版).北京. 網站
〔1〕中國營銷傳播網
③ 塗永式的論文
1.實施自有品牌戰略 提高中國零售業競爭能力 《市場營銷導刊》2005.6
2. 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營銷戰略新發展 《特區經濟》2005.6
3. 品牌戰略運用的深層思考 《特區經濟》2005.2
4. 跨國公司中國本土化營銷策略解析 《中國對外貿易》2004.4
5.價格競爭:弊端與策略的有效運用 《思考者的探索》(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12
6.中國商品交易市場呼喚新思路 《人民日報 —市場報》 2002.2.25 第11版
7.企業,請善待顧客的抱怨 《企業研究》2002.10
8.家族企業利弊解析 《中外企業論壇》2001.11
9.武漢煙草(集團)有限公司卷煙輔料采購公開招標 《中國企業管理案例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1.5
10.四類不同購買行為的餐飲消費者 《中國商貿》2001.1
11.外資連鎖店的營銷特點及其啟示 《財貿經濟》2000.11
12.市場營銷策劃:思考與辨析 《企業研究》2000.11
13.格蘭仕:高揚創新的旗 《經營者》2000.10
14.21世紀武漢的戰略定位:五大中心 《學習與實踐》2000.9
15.WTO呼喚中國餐飲業推進TCS戰略 《中國商貿》2000.8
16.創造國際知名品牌 實施全球營銷戰略 《市場營銷導刊》2000.4
17.略論政府在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中的作用及對策 《消費經濟》2000.4
18.先入為主 攻心為上
——外資連鎖店價格策略透析 《銷售與市場》1999.11
19.品牌資產營運策略 《國有資產研究》1999.6
20.企業產品開發策略新論 《中南財經大學學報》1999.6
21.從「實證性案例」到「模擬性案例」
——模擬性案例教學方法研究及其實踐 《財經高教研究》1999.6
22.強化開放觀念 塑造江漢新貌
——建設江漢現代商貿金融區的建議 《建設現代商貿金融區的戰略思考》(論文集)武漢出版社 1999.3
23.市場營銷專業高等教育比較研究 《國際商科高等教育比較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8.9
24.營銷創新中的思維創新 《商業經濟研究》1997.12
25.制度結構創新論綱 《中南財經大學學報》1997.6
該文被人大復印資料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1998.1轉載
26.創造性營銷——高新技術產品營銷理念 《商業經濟研究》1997.7
27.中國市場制度創新的基本特徵 《經濟與管理論叢》1997.5
28.世紀之交的營銷新潮 《商業經濟研究》1996.9
29.美國市場有序化建設及其啟示 《中南財經大學學報》1996.6
30.創造市場——現代營銷理念的新發展 《市場營銷導刊》1996.6
31.完善委託代理制度 提高國企運作效率 《國有資產研究》1996.5
32.湖北市場新秩序的目標模式及其構建 《中南財經大學學報》1996.2
33.全方位培育企業的廣告意識 《經商之道》1994.14
34.信用卡市場發育的條件 《經濟日報》1994.7.14
35.中國信用卡市場的拓展 《中南財經大學學報》1994.5
36.從「4P』s」 組合到企業全方位創新 《廣西商專學報》1994.4
37.市場需求形態與企業營銷策略 《企業銷售》1994.3
38.培育與發展中國市場體系的戰略重點 《財貿學刊》1994.3
39.開拓市場的金鑰匙
——與企業家談廣告意識 《市場營銷導刊》1994.2
40.中國市場發育的系統思考 《中南財經大學學報》1994.1
41. 「銀色市場」的開發及其策略 《市場營銷理論與實踐》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3.8
42.西方國家如何懲治假冒偽劣商品 《消費者之友》1993.7
43.國際貿易慣例及其運作 《國際經貿》1993.6
44.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的運行及其啟示 《中南財經大學學報》1993.6
45. 「銀色市場」的開發 《北京經濟瞭望》1993.2
46.你想奪取「銀色市場」嗎?
——老年市場是企業發展的良機 《文匯報》1992.11.19
47.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角度談市場概念 《商業理論與實踐》 1986.3
48.論服務市場的運行機制 《流通·市場·商業——全國中青年流通經濟理論討論會文集》 中國商業出版社 1988.6
49.批發商業體制改革的反思與探索 《商業理論與實踐》1987.4
50.現代市場營銷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財貿經濟》1987.增刊
51.全國首屆中青年流通經濟理論討論會綜述 《中南財經大學學報》1987.3
52.發展第三產業芻議 《決策與信息》1986.8
53.發展第三產業必須城鄉並重 《第三產業報》1986.5
54.流行學理論及市場營銷策略 《中南財經大學學報》1986.2
④ 郭國慶研究成果的介紹
主要研究方向 營銷管理 非營利機構管理 營銷思想史 高科技企業管理 主要講授課程 營銷管理 營銷思想史 國際營銷 非營利機構營銷 服務營銷 近十年發表論文 民營科技企業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2-7,45-50 市場細分,服務行業新戰略(李海洋、郭國慶). 政策與管理. 2002(7).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市場營銷》,2003(3)20-22 入世後中國高校的環境變革與營銷戰略研究 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3, 1-10 市場營銷教育的現狀與未來 群言2002-5,23-24 海峽兩岸IT產業合作與發展趨勢研究·中國科技論壇·2003·1,131-134 論民營高科技企業成長及其理論創新 肇慶學院學報2003-1,1-4 營銷方式新進展:從CRM到交叉銷售·管理評論·2003·2,40-44 推進管理創新 實施模式轉變·中國政協·2003·2,56-57 市場營銷最吃香 政協的貢獻實難忘·人民政協報·2003·2·24·A2 正視中介服務業發展中的問題·光明日報·2003·2·20·C3 民營高科技企業的成長約束·群言·2003·3,17-18 透視中介服務業六大問題·人民政協報·2003·3·10·D2 論民營高科技企業的成長模式與環境優化·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3·5,49-54 築牢連接企業與市場的橋梁·人民日報·2003·4·24·9 從「一字之差」看暢通的民主渠道·群言·2003·5·25-26 營銷管理: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關鍵·群言·2003·9·23-24 國外非營利機構的發展及其管理趨勢·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3·4·50-54 論社會中介組織的內部營銷·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3·5·39-42 CRM與交叉銷售在美國金融業的應用及其啟示·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79-84 房地產營銷價值分析(高世昌)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4·1·24-28 企業產權交易中存在的問題(陳凱) 法制日報2004-4-11(2) 產權交易市場亟待統一(王海龍)中國經濟時報2004-4-8(5) 試析產權交易市場的定位(王海龍)中國經濟時報2004-4-20(5) 論我國產權交易市場的本質屬性與運行機制(陳凱). 中國科技論壇. 2004(5),75-77 論產權交易市場的功能與管理創新(楊學成). 貴州財經學院學報. 2004(3),1-5 產權交易規范化中的政府介入(錢明輝). 中國工商管理研究. 2004(6),24 論產權交易市場的運行機制與創新(高世昌). 雲南財經學院學報. 2004(3),17-19 以城市營銷提升核心競爭力(劉彥平)·人民日報·2004-5-25(9) 試論產權交易的法制化問題(喇紹華). 產權導刊.2004(3),7-8 基於考生需求偏好的招生營銷對策研究(王宏偉). 中國軟科學. 2004(7),1-6 顧客容忍區理論評述及擴展(孟捷、寇小萱). 管理評論. 2004(8)32-36 民營科技企業的決策機制(陳凱).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2004 (8),47-51 論不成熟消費市場影響顧客理性購買行為的原因. 消費經濟. 2004(3),20-23 ( 孟捷、郭國慶)高素質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與保證.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4(7):86-87 試論消費者理性與忠誠的均衡(孟捷). 財貿經濟. 2004(11),87-91 交叉銷售在中國金融業的應用前景研究:美國的經驗及啟示(吳劍峰、錢明輝). 南開管理評論. 2005(1) ,47-51 非營利機構服務質量感知放大效應分析(孟捷、寇小萱).管理學報.2005,Vol.2(2),206-209 民營科技企業的融資困境與對策(郭國慶、王海龍)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5(2),28-31 論產權市場的功能、管理與法制化建設(郭國慶、吳劍峰)當代經濟管理2005(2),4-8,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F13《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月刊2005(6) 樹立城市營銷理念 警惕城市經營陷阱(郭國慶、劉彥平)光明日報2005-3-15(8) 營銷科學的新論題:便利(王霞、楊學成).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2005(4),46-48 非營利機構服務傳遞與感知中的信息滯後分析(郭國慶、孟捷、焦家良)管理評論. 2005(4),63-69 服務營銷組合中的人員管理(郭國慶、王霞、李祺)企業管理2005(4),103-104 跨國制葯公司發展趨勢及政府對策(郭國慶、陳凱)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5),51-54 論加強商品交易市場管理(郭國慶、錢明輝、吳劍峰)財貿經濟. 2005(5),80-84 商品交易市場體系的完善與發展(郭國慶)人民日報2005-6-15(9) 我國民營科技企業的社會資本分析(汪曉凡). 管理評論. 2005(11),58-62 服務營銷推動員工價值創造(李祺)商業研究2005(24),66-68 非營利機構服務質量傳遞系統的過濾模型(孟捷).管理學報.2006(1),24-26 城市營銷的機會分析(郭國慶劉彥平錢明輝),財貿經濟2006(1),51-56 社會中介組織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郭國慶、陳凱、焦家良)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6(1),47-50 社會中介組織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郭國慶、陳凱、焦家良) 新華文摘2006(6),14-17 市場中介組織的規范與發展(郭國慶、王海龍).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2006(2),37-41 城市營銷理論研究的最新進展及啟示(郭國慶、劉彥平). 當代經濟管理. 2006(2),5-12 消費者對服務便利的感知:以超市購物為背景的實證研究(郭國慶楊學成). 管理評論.2006 . Vol.18(8),21-27 服務便利理論在零售企業中的應用:消費者購物過程中的便利需求分析(郭國慶何秀超楊學成). 南開管理評論. 2006(2),52-57 研究生市場營銷課程的新特點及其改革方向:來自15所大學商學院的實證分析. 中國經濟評論. 2006 Vol.6,1-8 ISSN1536-9056 郭國慶.加快金融管理體制改革 推進交叉銷售 應對全球競爭挑戰.中國科技產業,2006(7) 互聯網時代的口碑營銷及應用策略(郭國慶/楊學成).財貿經濟2006(9),56-59 城市價值的營銷學思考(郭國慶、劉彥平).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 2006(4),46-49 優化企業自主創新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管理.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2006(5),24-27 口碑傳播對消費者態度的影響:一個理論模型(郭國慶、楊學成、張楊). 管理評論2007(3). 20-26 郭國慶、 李祺. 客戶組合:關系營銷新視角.企業管理,2007(3) 中國市場營銷課程的發展與研究生市場營銷課程現狀分析(郭國慶、何秀超、孟捷).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07(7). 36-41 企業知識庫、技術探索與創新績效關系研究:基於美國電子醫療設備行業的實證分析(郭國慶、吳劍峰). 南開管理評論. 2007(7),87-93 交叉銷售調節下的顧客忠誠:來自醫葯零售企業的實證分析(郭國慶、錢明輝、孟捷). 財貿經濟. 2007 (9),111-116 我國農村商品流通的問題與對策研究(郭國慶、錢明輝).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 2007(5),18-20 打造城市品牌 提升城市形象. 人民日報2007-9-3 顧客知識管理視角下的交叉銷售績效研究(郭國慶、孟捷、錢明輝). 江西社會科學2007 (10).154-161 加強營銷創新 構建和諧社會.(郭國慶、錢明輝).中國流通經濟.2008(3).53-55 中國高校貸款問題、成因與對策研究.(郭國慶、汪曉凡、趙軍).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1),72-76 中國高校銀行「問題貸款」的根源與對策研究.(郭國慶、汪曉凡).中國軟科學. 2008(4). 33-39 保護消費者權益事關改善民生.北京觀察,2008(6) 體驗營銷:與顧客實現多方位互動. (郭國慶、汪曉凡). 經濟日報2008-6-26(11) 高校貸款現狀分析及對策. (郭國慶、汪曉凡、趙軍). 中國財政. 2009(2):43-45 郭國慶/錢明輝/李光明. 關於開展城市品牌管理的戰略思考.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2009(3),60-63 郭國慶汪曉凡李屹松. 非營利組織體驗營銷的特徵及組合策略研究. 當代經濟管理. 2009 (3):17-21 服務補救可控特徵對顧客口碑傳播意向的影響. (楊學成、郭國慶、汪曉凡、陳棟). 管理評論. 2009(7),56-64 楊學成張中科汪曉凡. 口碑信息與產品涉入對消費者品牌轉換意願影響的實證研究.財貿經濟. 2009(7):107-111 郭國慶李屹松汪曉凡.調適性銷售戰略的影響因素及其成功關鍵.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2009(7):63-68 郭國慶. 中國營銷教育的挑戰與出路. 市場營銷導刊.2009(4): 68-71. 消費者增權理論的最新進展及其啟示. 郭國慶、李光明.中國流通經濟. 2010(8),58-61 消費者在線評論可信度的影響因素研究(郭國慶、陳凱、何飛).當代經濟管理. 2010(10),17-23 口碑傳播對消費者品牌轉換意願的影響:主觀規范的中介效應研究(郭國慶 張中科 陳凱 汪曉凡). 管理評論. 2010-12:86-92 外部誘因對消費者正面網路口碑傳播意願的影響研究(郭國慶、汪曉凡、曾艷).財貿經濟. 2010-12:127-132 郭國慶、孫乃娟. 服務營銷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及其啟示. 當代經濟管理. 2011(10) 郭國慶、姚亞男、賈淼磊. 中國能源企業「走出去」市場營銷策略分析. 當代經濟管理. 2011(7) 品牌體驗對品牌忠誠驅動效應的實證研究:以不同產品捲入度品牌為例. 郭國慶、牛海鵬、劉婷婷、姚亞男. 經濟與管理評論. 2012 消費體驗、體驗價值和顧客忠誠的關系研究. 郭國慶、牛海鵬、胡晶晶、孫乃娟.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 2012 Vol.14(1),81-87。 郭國慶、李光明. 網路購物環境下的消費者體驗價值和滿意度——網站交互性的影響. 中國流通經濟. 2012(2),112-118
⑤ 求一份大概800字的市場營銷論文:內容是關於如何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先謝謝啦!
我的選修服務營銷論文,拼湊的
「好態度吸引回頭客」
——————服務態度決定服務質量
論文摘要:消費者想要得到好的產品服務,銷售人員的態度很重要。「獲得一個新顧客比留住一個已有的顧客花費更大。」而吸引回頭客的其中一大部分秘訣就是消費者的態度。而微笑服務和用心服務則是好態度的兩大關鍵秘訣。
關鍵詞:態度 微笑 用心
「The good manner attracts the repeat customer」
—————Service attitude decision grade of service
Paper abstract: The consumer wish obtains the good proct service, sales personnels' manner is very important. 「obtains a new customer to detain an existing customer to spend is bigger.」But attracts the repeat customer major part secrets are consumer's manner. But the smiling service and serves is the good manner two big essential secrets attentively.
Key word: Manner smile intention
從服務營銷觀念理解,消費者購買了產品僅僅意味著銷售工作的開始而不是結束,企業關心的不僅是產品的成功售出,更注重的是消費者在享受企業通過產品所提供的服務的全過程的感受。這一點也可以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上理解:人最高的需求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服務營銷正是為消費者(或者人)提供了這種需求,而傳統的營銷方式只是提供了簡單的滿足消費者在生理或安全方面的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收入的提高,消費者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產品,更需要的是這種產品帶來的特定或個性化的服務,從而有一種被尊重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所帶來的就是顧客的忠誠度。
作為消費者大多數情況下最先面對的是銷售人員,他們往往是一家企業的「面子工程」。 米盧曾經說過:「 態度決定一切 」。消費者想要得到好的產品服務,銷售人員的態度很重要。「獲得一個新顧客比留住一個已有的顧客花費更大。」而吸引回頭客的其中一大部分秘訣就是消費者的態度。
一.微笑服務
企業在拓展市場、擴大市場份額的時候,往往會把更多精力放在發展新顧客上,但發展新的顧客和保留已有的顧客相比花費將更大。此外,根據國外調查資料顯示,新顧客的期望值普遍高於老顧客。這使發展新顧客的成功率大受影響。不可否認,新顧客代表新的市場,不能忽視,但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而這個支點需要每家企業不斷地摸索。
一聽到微笑這兩個字,有人一定會想:人人都有一張臉,每張臉都會笑,這有什麼值得你好講的呢?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遭遇蹙眉冷臉的經歷,在那一時刻,您的心裡不曾渴望過燦若陽光的笑顏嗎?
其實,微笑是世間最美的花朵,微笑是人際間永遠的春天,它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於當你面對它的時候,你無法憤怒,無法吼叫,無法責備,更無法拒絕。
微笑服務是建行的服務理念之一,也是對員工素質的基本要求,全國的許多行業都在提倡微笑服務,於是許多人煞費苦心的對鏡練習,企圖練出一副蒙娜麗莎般的微笑,可是直到練到腮幫子發脹才認識到,微笑並不像點鈔或者打算盤那樣可以練得出來,微笑不是一種職業化的笑臉,而是一種情緒,也可以說是一種氣質的流露,是微笑者積極的人生態度的表現,是他們充盈的內心世界真實、自然的流露。
在當前消費者對自我權益的維護、被人尊重的需要、行業競爭越來越加大的情況下,體現良好、規范、人性化服務的「微笑服務」,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因此,「微笑服務」是一種高附加值的、被認為有一定檔次的服務規范。微笑是不用翻譯的世界語言,它傳遞著親切、友好、愉快的信息。微笑一下並不費勁,但它卻能產生無窮魅力,受惠者成為富有,施予者並不變窮,它轉瞬即逝,卻往往留下永久的回憶。微笑服務的重要性在於:
(一).微笑服務能帶來良好的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又稱第一印象,是指第一次交往過程中形成的最初印象。它具有先入為主的特點,對雙方今後的交往有著較大的影響。在服務接待過程中,第一印象表現為賓客通過對服務人員的儀表、言談、舉止等方面的觀察而形成的感覺登記。第一印象雖是短時,甚至瞬時形成,但它不僅影響著賓客的心理活動,而且影響著服務交往,有時甚至影響服務工作能否順利進行。一旦賓客對服務人員產生了不良的第一印象,要改變它是十分艱難的,往往要付出比先前多出幾十倍的精力。所以在與賓客初次交往時,微笑迎客是相當必要的,它能快捷地融洽與賓客的關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微笑服務能給服務工作帶來便利,提高工作效率
微笑對賓客的情緒有著主動誘導的作用,賓客的情緒往往受到服務人員態度的影響。在服務交往中,由於微笑的表情,服務人員很自然地使用溫和的語調和禮貌的語氣,這不僅能引發賓客發自內心的好感,有時還可穩定賓客焦慮急燥的情緒。聲音並非語言,可語言、語調、語速的變化卻可以暗示出服務人員態度的好壞。微笑可在人不經意間修飾這些聲音暗示,使賓客在整個交往中感到輕松和愉快。微笑服務是一種以心換心、賓客情緒、態度的配合,有利於服務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在服務交往中,微笑也容易給服務人員自身帶來熱情、主動、自信等良好的情緒氛圍,處在這一氛圍中的服務人員,他的工作效率也隨之提高。微笑在給服務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服務人員自身帶來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有利於服務工作者自身的身心健康。
(三).微笑服務能使服務人員及早捕捉到服務工作的切入口
服務工作的難點不在於怎樣去滿足賓客的需求,而在於不知道賓客到底需要什麼。賓客究竟需要什麼,只有在他遇到問題,碰見困難時方可顯露出來。好的服務人員的技能也只有在此時能得以充分展示。換句話說,這個時候更能看見服務質量的高低。一線服務人員的微笑服務可以從情感上拉近與賓客的距離,當賓客遇到問題,碰見困難的時候,就會很自然、很及時地提出,這有助於服務工作有的放矢地展開,同時一些看似雖小的問題、困難不能被發現和解決,直接影響到服務質量。例如:賓客在就餐過程中,吃到的全是不合自己口味的飯菜,很想告訴餐飲服務員單獨要一份飯菜,但餐飲服務員冷漠的表情可能會打消賓客的這一想法。這位沒有吃好的賓客不僅會感到胃不舒服,可能還會產生壞的情緒,他這份壞的情緒很容易「傳播」更多的人,給企業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要將工作做得細致、周到,贏得賓客的認同,就應及早發現問題,而微笑服務可以說是一個捷徑。
(四).微笑服務能為商業中心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服務人員既充當個人角色又代表企業,這兩種角色彼此依賴又互為聯系,也就是說企業的形象是通過每個具體服務人員來體現的。如果每位員工都能做到微笑服務,賓客不僅會感到這位服務人員工作不錯,而且會將這一具體的感受升華到對企業形象的認可。反之,如果個別服務人員表情冷漠,不夠主動、熱情,賓客會認為該服務員態度不好,同樣會影響到企業形象。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有了很大的變化,賓客享受服務的意識越來越強,企業要想在竟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就必須爭取以微笑服務和特色服務贏得更多賓客的青睞。所以微笑服務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首詩,據說在法國巴黎的商店,飯店、醫院、機場等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大意是:微笑一下並不費力/但它卻能帶來無窮的魅力/受惠者成為富有/施與者並不變窮/它轉瞬即逝卻往往留下永久的回憶/富者雖富卻無人肯拋棄/窮者雖窮卻無人不能施與/它帶來家庭之樂,又是友誼絕妙的表示/它給疲勞者解乏,又可給絕望者以勇氣/如果你遇到某個人沒有給你應得的微笑,那麼把你的微笑慷慨地給予他吧,因為沒有任何人比那不曾施與別人微笑的人更需要它,如果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利用微笑的話,就好象是巨額存款存到銀行里,卻沒有存摺把這筆財富支取出來一樣。
一則印度諺語說:播種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獲一種命運。所以我們提倡的令人信賴的服務質量,令人贊許的服務效率,令人滿意的服務態度,絕不是一種表面的東西,它應該是我們播種的思想所收獲的行為,並成為我們每一個建行人所具備的習慣和品格,這種思想就是「行興我榮,行衰我恥」的集體榮譽感,愛崗敬業,勇挑重擔的責任感和積極生活,樂觀助人的優良意識,這不僅是我們的服務理念,更應該成為我們的生活准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容地綻放出發自內心的微笑。
因為微笑具有穿透心靈的力量,所以它能夠消除所有的猜忌與誤會,能夠冰釋所有的哀怨與愁苦,讓我們微笑著接待每一位或善或凶的客戶,微笑著迎接每一個或晴或雨的日子。
二.用心服務
在老城區或非商業旺地,你往往會發現很多自成一體的服裝、百貨小店。這些店鋪雖然店鋪面積不大,但人流量卻很多,而且可以經營很長一段時間,陪伴街坊們一同生活。記者發現,這些店鋪的老闆或店員通常是一些阿姨級人馬。這些阿姨銷售員,以其親和力吸引眾多白領、師奶去「幫襯」,讓店鋪擁有長期固定客源,帶來不錯的經濟效益。黃阿姨就是其中一個「阿姨級」老闆兼店員。
眾所周知,店員的態度及其技巧,極大地影響顧客進店後的購買慾望。黃阿姨的店鋪以售賣內衣、睡衣居家服為主,平均每月純利潤達4500多元。據記者觀察,進店的大部分顧客是女性,包括上班白領、在家的少婦,以及退休人士等。她們要麼專心致志地挑著睡衣,要麼就和黃阿姨聊家常。每進來一個顧客,黃阿姨都會熱情地打招呼:「好久不見你來了。最近怎麼樣呀?我們進了不錯的新貨啊。我拿來給你看看。」
只是幾句簡單熱情招呼就可以持續吸引顧客?當然不是。擁有長期的銷售經驗的黃阿姨總結出幾點銷售技巧。
(一)喜歡購物環境輕松。「或許是我們這些阿姨給人感覺親切和輕松吧。顧客只是進來看看或者砍低價,我都不會有失望或不高興的表示。」黃阿姨笑著說。所以,不少顧客一開始都只是進店跟黃阿姨聊聊天。然而,就在這個聊天的過程中,促成購買。
(二)顧客不願意店員步步跟隨。「我在老城區開店鋪,做的就是街坊生意。所以,通常都會『撒手不管』,讓顧客自己找自己看。不像服裝專賣店,店員都是一板一眼,在顧客進店後步步跟隨,讓不少顧客感覺不舒服。」
(三)重視每一位顧客,尤其是老顧客。黃阿姨說,每當有老顧客回來店鋪,她都會表示感謝。「老顧客是最好的顧客。對商店來說意味著不斷提高的回頭率。」有研究表明,顧客的忠誠度每提高5%,企業的獲利就能增加25%。
(四)不失時機「自曝缺點」。一般情況下,店員大多數都會「黃婆賣瓜,自賣自誇」,不會自曝其短。對於記者的疑問,黃阿姨答道,如今的顧客已聽慣了店員介紹商品的「好」,也習慣於回家使用時「根本不是這回事」,但如果商家還是一味採用王婆賣瓜式的推銷,就不會再去理睬。而「自曝缺點」,卻讓顧客覺得新鮮、覺得可信,平添了一份朋友般的接近,更樂於接受這一商品和店鋪。所謂「自曝缺點」,就是店員提醒顧客某類型衣服容易掉色;衣服容易起皺;扣子容易掉等。當然,黃阿姨說,「自曝缺點」還需要勇氣和自信。勇氣就是敢於否定自己;自信是相信自己的產品可以一步步走向成熟。
其實,這些銷售經驗和技巧同樣適用於其他類型店鋪的店員。黃阿姨表示,在貨品有一定的質量保證的前提下,店員和老闆用心對待顧客,便是店鋪能長期經營的最關鍵之處。
一個善於把握用戶需求心理的銷售員就能夠在產品推廣行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說,一個成熟的銷售員,再加上企業良好成熟的銷售管理體系,就能創造企業所渴望的利潤目標。也就是說成熟的職業銷售人員加上良好的銷售管理=成功的銷售,二者缺一不可,雙方總是相輔相成的。所謂銷售,是一種導向,正是基於這種導向,銷售商才有必要理解和把握消費者的心理,並通過他們的心理來開發他們的表面需求以及潛在的需求。在這個意義上說,讓客戶滿意本身就是完成銷售的必經戰役,它的成敗直接決定了銷售的業績。我們在推廣顧問式銷售的過程中,必須時時刻刻注意讓顧客滿意這一點,因為它是整個銷售環節中最核心的部分。
在銷售的過程中,如何更直觀地去把握顧客的心理,而不是僅僅憑經驗或者想當然,這就需要在組織上結構上對銷售進行調整。由於顧客心理本身是一個發展的、動態的過程,因此在銷售中絕不可能只看銷售業績就自認為對顧客心理已經有所了解。
在銷售的實踐中,換位思考有時是非常有價值的,亦即從顧客的角度去考慮他們需要什麼樣的銷售。換位思考本身是一個逆向思維的方式,它與我們傳統的推銷理念不同的地方在於,通過這樣的思考,銷售者將能更好地理解自己與顧客之間的主要矛盾。對於現代的銷售者而言,只有理解了這一點,才算是真正的用心服務。
據國際權威機構調查:
對客戶服務不好,造成94%客戶離去!
因為沒有解決客戶的問題,造成89%客戶離去!
每個不滿意的客戶,平均會向9個親友敘述不愉快的經驗。
在不滿意的用戶中有 67% 的用戶要投訴。
通過較好的解決用戶投訴,可挽回 75% 的客戶。
及時、高效且表示出特別重視他,盡最大努力去解決了用戶的投訴的,將有95% 的客戶還會繼續接受你的服務。
吸引一個新客戶是保持一個老客戶所要花費費用的6倍。
以上幾點,是由經過研究許多跨國知名企業長期對客戶調查的統計而得出的結果,一直被眾多公司應用來指導客戶關系管理(CRM)客戶服務工作,從而來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最終實現公司的客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圖。從這些統計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公司花費了龐大的資金去經營的品牌,可以由提供服務的任何一些從業人員輕易的毀去。
任何一個服務人員處理不當,立刻會使大量的客戶與潛在客戶流失。那麼如何保證每個服務人員都能夠按照既定的服務原則為客戶提供服務?如何監督?如何對客戶進行調查?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公司的客戶關系管理建設程度,關繫到公司未來的生死存亡。
自中國加入了WTO,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國外企業紛紛在國內設廠,這給中國企業帶來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呢?首要就是面臨很大的市場的競爭壓力!市場供需雙方發生轉變,產品嚴重供過於求。客戶已經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和資源之一。需求越來越趨於行業化、個性化,客戶的選擇餘地越來越大,自然而然的需要一些個性化的服務,希望企業提供一對一的營銷。
從市場競爭上面講,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客戶搶奪戰逐漸開始升級,而且愈演愈烈,價格戰、廣告戰等等,在這方面有很多例子,比如像有一段時間的家電等行業的市場價格戰。由於這種惡性的價格的戰爭,導致了一個行業的虧損和處於崩潰的邊緣,很值得我們進一步的思考。從企業內部來講,企業的競爭已經變成一種速度和信息的戰爭,快魚吃慢魚的故事已經講了很長時間,惠普並購康柏已經成為一種定式。這么大一個企業怎麼會被兼並呢?但是事實擺在面前。要解決這個壓力問題,企業就必需要進行CRM的建設,考慮如何發展客戶,保留客戶,通過建立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體系,不斷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萬後芬:《顧客導向的變更與質量意識的變革》,載《市場營銷導刊》2005年第1期
2. 武永紅、范秀成:《基於顧客價值的企業競爭力理論的整合》,載《經濟科學》2005年第1期。
3. 王中華:《營銷渠道策略理論的演進》,載《IT時代周刊》2005年第7期。
4. 董雅麗、陶利:《整合營銷戰略》,載《企業管理》2004年第6期。
5. 范雲峰:《如何實施客戶滿意營銷》,載《現代營銷•學苑版》2005年第7期
6. 付勇:《中國企業宏觀營銷風險研究》,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年第8期。
7. 傅光成:《「4P」、「4C」、「4S」三位一體的結合與應用》,載《華東經濟管理》2004年第18卷第4期。
8. 劉旭明:《不斷創新不斷學習——訪葉延紅教授》,載《現代營銷•學苑版》2005年第3期。
9. 市場營銷導刊編輯部:《中國營銷學科發展現狀——訪清華大學管理學院趙平教授》,載《市場營銷導刊》2005年第6期。
10. 張雲起、趙國傑、李軍:《從營銷模式和技術創新中降低成本和風險》,載《管理世界》2006年第1期。
⑥ 市場營銷上什麼課(除了語文數學英語)
你好!我是李承諾。
這要看你是大專還是大學或是研究生啦。
大專一般只有十二門課;版
大學是16門左右。
研究權生以上的是十作門;
具體如下:
營銷導論、市場分析、市場營銷管理過程、購買者行為分析、市場細分與目標市場選擇、營銷產品及其策略、營銷定價及其策略、營銷渠道及其策略、營銷促進及其策略、營銷談判及其策略、營銷競爭及其策略、市場營銷組合策略、市場營銷調查與預測、市場營銷決策、國際市場營銷、分類市場營銷策略、市場營銷診斷等
⑦ 張衛星做什麼呢
張衛星 張衛星:男 生於廣東 47歲
現任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
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專家理事
中國市場學會會員
主講課程:市場營銷學、 營銷管理模型、物流學、 市場預測與決策
研究特長:市場營銷管理、渠道開發與設計、市場進入與定位、營銷策劃與戰略設計、物流管理、市場營銷實務與策劃。
近年個人研究成果:
1.近幾年參加多項科研課題。如參加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香港與內地服務產業鏈戰略構想與比較研究------房地產部分分報告》;
參加由北京市商業委員會組織的2000年國際物流研討會(beijing 2000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forum)並在大會上發言題為:「發展我國流通企業配送制的幾點思考」。
1995年9月承擔並完成由北京市商委的科研課題:《北京2010年商業發展戰略-(四)北京商業發展藍圖(2010年戰略目標)》。
2003年11月10日---2003年11月22日參加台灣第八屆直銷學術研討會
與台灣國立中山大學,台灣大學進行了營銷方面的資料交換與學術交流.
2.近幾年發表論文數十篇,如在《市場營銷導刊》雜志(核心刊物)97第2期發表論文「營銷渠道的開發與渠道保護策略」;
3.近幾年主編參編多部著作及教材,近800萬字。
如專著《市場經濟信息管理》;主編《現代營銷實務全書》全書共300萬字;
主編高等學校經濟與管理類專業教學用書----市場營銷系列叢書(八本營銷專業教材)200萬字;編著《物流學》25萬字;編著《市場預測與決策》23萬字。
4.專著《市場經濟信息管理》獲北京市第二屆哲學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1997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曾任亞洲最大的房地產中介公司L&D(利達行)經濟顧問;任上市公司三普葯業股份有限公司S&P咨詢顧問。
主持完成多項企業咨詢與戰略規劃課題,如北京福道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戰略規劃。
5.2008年炒黃金爆倉.400客戶虧損達千萬,名下各公司所有虧損達1.8億.
6.中國人民大學培訓學院兼職教師,主教市場營銷、商務管理
⑧ 南京財經大學科研處的管理辦法
南京財經大學科研機構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和加強學校科研機構的管理工作,更好地發揮研究機構在資源整合、學科支撐以及學術交流等方面的平台功能,增強該校學術競爭力,擴大對外影響力,參與國內外科學研究的合作,根據有關規定和該校實際情況,特製訂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重點實驗室、重點研究基地、校級重點研究機構等學校各級各類從事科學研究的機構。
第二章 科研機構的類型
第三條 學校研究機構分為校級獨立、校院合署、學院所屬三種類型。經批准同意設立的以上三種研究機構均應服從學校的統一管理。
第四條 校級獨立研究機構是指經學校批准設立的有一定行政級別、有固定辦公場所、固定管理崗位及人員編制、有單獨運行經費預算的研究機構。
第五條 校院合署研究機構是指不設行政級別的實體性或非實體性研究機構。包括以下幾種具體形式:A.由政府承擔規劃和組織學術研究的權威部門通過競爭性評審設立並依託該校建立的重點研究機構或基地(有實體建制要求的除外);B.由部省市級政府部門批准設立並授權委託該校建立的研究機構;C.學校以協議形式與校外獨立法人單位聯合建立的研究機構;D.與國外學術及有關機構共同建立的合署研究機構;E.為籌備省級以上重點研究機構而建立的校級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以上研究機構的行政和業務管理主要依託所在院(系、部、中心)。
第六條 學院所屬研究機構是指經學校批准設立的無固定編制、經費和辦公場所等條件的研究機構,其行政和業務管理依託所在院系。
第三章 科研機構的設置
第七條 研究機構的設置應符合以下原則:
(一)有利於學校和院系學術科研工作的開展,充分調動學校教師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二)有利於強化和有效支撐現有學科的建設,並利於拓展學科發展的空間。
(三)有利於凝聚和充分發揮校內外人力資源優勢,為引進和穩定人才提供發展平台。
第八條 研究機構設置的要求:
(一)符合學校總體辦學方向和學科發展要求。(二)有明確的研究方向、發展規劃和階段性發展目標。
(三)有較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和相對集中的研究力量。
(四)有較充分的經費和任務來源保障,以及必要的研究基礎和條件。
(五)有規范的運行管理制度和相應的激勵政策。
(六)根據學科建設的需要,合理布局,分類設置。
(七)不支持以同批人員或者在同一學科方向上建立多個科研機構。
(八)機構內研究人員一般不得少於3人。
第九條 研究機構的設置須經校長辦公會議批准。學校鼓勵院系積極籌劃組織建立高水平的、或有效開展社會服務和實施應用開發的研究機構。
第十條 除符合上述研究機構設置原則及要求外,各類研究機構的建立還應具備如下相應條件:
(一)校級獨立研究機構設置條件
1.學校根據學科發展、人才引進以及科研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需要而設立的研究機構;
2.政府主管部門在審批設立重點研究機構時有明確的實體建制要求。
此類研究機構的名稱可直接冠以「南京財經大學(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字樣,或可根據主管審批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
(二)校院合署研究機構設置條件
1. 由政府承擔規劃和組織學術研究的權威部門通過競爭性評審設立並依託該校建立的重點研究機構或基地
(1)符合政府職能部門規定的申請條件和要求。
(2)能發揮該校學科優勢特點,並對學校其他學科發展有明顯輻射效應。
此類科研機構的對外申請須經學校同意後申報。在得到政府主管部門的批件後,經校長辦公會審議批准後設立,同時作為校內重點扶持的研究機構。其名稱依照主管部門的認定執行。
2. 由部省市級政府部門批准設立並授權委託該校建立的研究機構
(1)批准部門有明確委託或支持的正式文件。
(2)批准授權部門有切實有效的投入,如研究經費、委託項目或傾斜性政策等。
此類研究機構的名稱按政府部門的批件確定。
3. 學校以協議形式與校外獨立法人單位聯合建立的研究機構
合作方每年投入科研經費不低於20萬元,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1)前期合作效果顯著,對該校學科發展和社會服務有明顯促進作用。
(2)合作方是國內外行業有影響的單位,通過合作對提升學校學科水平、科研競爭力和國內外影響力有顯著作用。
(3)合作領域是學校重點學科發展方向,同時合作方還可為學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等提供另外的實質性資助和支持。
此類科研機構的名稱若需直接冠以「南京財經大學」字樣,須經校長辦公會議批准。
4. 與國外學術及有關機構共同建立的合署研究機構
(1)有明確的研究目標、合作計劃和相應的經費來源。
(2)合作院系須提供材料說明對方在相關研究領域確實具備較高研究水平和較大國際影響力。
此類研究機構的設立須經國際交流處和科研處聯合審核,由外事、科研分管校長同意後,報校長辦公會議批准,並在名稱中可直接冠以「南京財經大學」字樣。
5. 為籌備省級以上重點研究機構而建立的校級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
基本符合政府部門規定的各項籌建條件和要求。
籌建期內研究機構的名稱中可直接冠以「南京財經大學」字樣。
(三)學院所屬研究機構設置條件
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符合一個學科即碩士點准許申請一個(省級重點學科為三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為二個)的要求;負責人必須是第一、第二、第三學科帶頭人;研究機構名稱突出學科重點和學科特色。
2.負責人為新引進或受聘人才,在所從事的研究領域有較高學術影響力和廣泛學術資源,能為推進和整合現有學科團隊力量、帶動青年教師融入學科團隊並形成穩定研究方向有積極促進作用,梯隊建設和學科支撐的優勢明顯。
3.研究機構有明顯的指向為地方服務、行業服務的特色,且研究經費來源持續穩定,每年科研到賬經費不少於20萬元。
此研究機構的名稱若需直接冠以「南京財經大學」字樣,須由分管校長同意並經校長辦公會議批准;未經分管校長同意及校長辦公會議批準的,其名稱中一律不得直接冠以「南京財經大學」字樣。
第十一條 校院合署及學院所屬研究機構的申請程序:
在確認符合研究機構設置原則、要求以及相應類別所要求的設置條件的情況下,可由院系向科研處提出申請,經審核達到有關規定的,科研處可向學校提出建議,同意後進入審批程序。
第四章 科研機構的考核
第十二條 學校各類研究機構每三年考核一次,與校內崗位津貼考核周期同步。
(一)校級獨立科研機構的考核
完成以下職責任務:
1.有較充分的任務來源和相應的經費保障,完成擬定的科學研究或成果應用、成果轉化以及社會服務等任務。
2.管理制度建設配套且運行良好。
3.能積極有效地配合學校學科建設、基地建設、科學研究以及社會服務等整體工作,及時完成學校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
4.三年科研工作量總積分超過現有專職崗位人員(含科研流動崗)規定總積分的1.2倍。
5.考核未達要求的,限期一年整改。逾期仍不能完成任務或達不到設置條件的,學校將給予縮減運行經費、降格或撤銷處理。
(二)校院合署科研機構的考核
完成以下職責任務:
1. 完成設立委託部門或合作雙方規定的建設要求和任務;或完成籌建期內規定的各項籌建條件和要求。
2.完成設置條件的各項要求和指標。
3.有較充分的任務來源和相應的經費保障。
4.管理制度建設配套且運行良好。
5.能積極有效地配合學校和院系學科建設、基地建設、科學研究以及社會服務等整體工作,及時完成學校和合署院(系、部、中心)安排的相關工作任務。
6.考核未達要求的,限期一年整改。逾期仍不能完成任務或達不到設置條件的,學校將視運行情況給予撤銷等處理。
(三)學院所屬科研機構的考核
完成以下職責任務:
1.完成申請條件規定的各項要求和任務。
2.有相應的任務來源和經費保障。
3.能夠以研究機構的名義正常開展學術研究活動且運行情況良好。
4.能積極有效地配合學校和院系學科建設、基地建設、科學研究以及社會服務等整體工作,及時完成學校和所屬院(系、部)安排的相關工作任務。
5.考核未達以上要求的,根據評估結果,經學校研究決定給予撤銷處理。
第五章 科研機構的日常管理
第十三條 研究機構實行院長(所長、主任)負責制,院長(所長、主任)負責制定機構的管理辦法並負責組織實施。
第十四條 校級獨立研究機構和校院合署研究機構的日常業務管理按學校有關規定執行,同時接受科研處指導;學院所屬研究機構的日常事務管理、日常業務管理均由所在院(系、部)按學校有關規定負責管理。
第十五條 研究機構科研經費的使用按學校科研經費使用及管理辦法執行。
第十六條 研究機構必須服從學校的管理規定,未經學校批准不得擅自刻公章、設立賬號。
第十七條 科研機構不具有法人資格,無權直接對外簽訂負有法律責任的合同,但可獨立開展學術交流,爭取各級各類項目或進行項目洽談活動。
第十八條 校級獨立研究機構和校院合署研究機構每年年終均應向科研處提交年度總結報告;學院所屬研究機構在每年年終由所在院系負責檢查並統一將年度總結報送科研處。科研處負責對研究機構完成職責任務的總體情況進行備案。
第十九條 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學校規定造成損失和惡劣影響,或由於自身管理不善致使機構缺乏活力和競爭力而無法正常維持的,學校有權隨時進行撤銷,對由此造成的後果和責任,由機構負責人承擔。
第二十條 本辦法由科研處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 本辦法自頒布之日起施行。
南京財經大學科研獎勵辦法
第一條 為充分調動該校廣大教師和科研人員的科研積極性,多出人才,多出高水平、高效益的科研精品,進一步提高該校科研整體水平,在省內外爭創該校名牌,更好地為江蘇經濟建設服務,提高該校在學術界的聲譽,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科研獎勵種類為:配套獎、重要刊物論文獎、學術專著出版資助、校級優秀科研成果獎。
第三條 配套獎:凡該校在編人員獲國家級以及教育部優秀科研成果獎的第一獲獎者,給予其成果獎金兩倍的配套獎金;獲省科技進步獎、省哲社、南京市自然科學及哲社獎、省教育廳優秀科研成果獎的第一獲獎者,給予其成果獎金等額的配套金額。該校在編人員與外單位合作項目獲得上述兩個級別的科研成果獎,按該校在編人員參加此項獲獎項目排列最前的名次計獎。獲得國家級以及教育部優秀成果科研成果獎的排名第二、三、四、五者,分別給予成果獎金總額的40%、30%、20%、10%配套獎金;獲省科技進步獎、省哲社獎、南京市自然科學及哲社獎、省教育廳優秀科研成果獎排名第二、三者,分別給予其成果獎金總額的40%、30%學校獎金。配套獎金中直接用於個人分配的最高不超過5萬元;其餘為配套專項科研經費,按科研管理辦法管理。
第四條 重要刊物論文獎:凡在學校所列給予重獎的刊物上發表,給予相應的獎勵(見附件)。
第五條 該校在編教學科研人員撰寫學術專著,可由第一作者憑書稿和申請表向科研處申請出版資助。經學校組織專家評審後,視著作的學術價值和出版需要,報學校分管領導批准,在當年或下一年度經費中給予1萬元(特殊情況不超過2萬元)的資助。獲得資助的書稿,必須在專著內襯上註明「本書由南京財經大學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字樣。
第六條 校級優秀科研成果獎:校級優秀科研成果獎,每兩年評一次,評獎辦法另行制訂。
第七條 配套獎、重獎刊物論文獎,可隨時申報、審核發獎;校級優秀科研成果獎按「南京財經大學校級優秀科研成果評審辦法」執行。
第八條 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試行,原有科研獎勵辦法(南經院科字[2001]第93號)終止。
第九條 本辦法由科研處負責解釋。
附一:
南京財經大學科研獎勵期刊目錄(2005版)
一、說明
1.除特別獎勵刊物(每篇10萬元)外,獎勵論文刊物共分為三類,即一類刊物(獎勵1萬元/篇)、二類刊物(獎勵3000元/篇)、三類刊物(獎勵1000元/篇)。
2.確立獎勵論文刊物的原則:
(1)一類刊物按一級學科確定,每個學科1種;二類刊物原則上按二級學科確定,每個二級學科原則上1種(經濟管理類適當增加);
(2)重視獎勵刊物的學術性;考慮該校學科建設的實際,在鼓勵學校已有碩士點的基礎上,對校重點學科適當支持;鼓勵新建學科發展,適當考慮學科專業面。
3.確立獎勵論文刊物的依據:教育部委託南京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研製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2004)、「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核心庫、擴展庫目錄」(CSCD-2003)、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科學部遴選的重要學術期刊、江蘇省社科規劃辦公室確定的「各學科權威期刊目錄」、參照國內若干大學的獎勵刊物目錄。
4.所有獎勵論文均要求:以該校為第一署名單位發表,第一作者,3000字以上。
5.獎勵刊物目錄自2005年1月1日起執行,以往文件中與此不符的,以本目錄為准。
二、獎勵論文期刊目錄
(一)特別獎勵刊物
Science, Nature
(二)一類刊物
人文社會科學類:
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A&HCI(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收錄論文*、中國社會科學(中英文版)、中國社會科學評論(香港)、經濟研究、管理世界、法學研究、社會學研究、歷史研究、文學評論、哲學研究、政治學研究
自然科學類:
SCI-CDE(科學引文索引光碟版)收錄論文、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全文)、數學學報、化學學報、物理學報、計算機學報、電子學報
(三)二類刊物
人文社會科學類:
WOSP-ISSHP(社會科學及人文科學會議錄索引)收錄論文、新華文摘(全文)、人民日報(理論版)、光明日報(理論版)、求是、國外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研究、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自然辯證法研究、哲學動態、中國經濟史研究、經濟學動態、經濟學季刊(北大)、世界經濟、中國工業經濟、中國農村經濟、農業經濟問題、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財貿經濟、統計研究、戰略與管理、中國管理科學、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管理科學學報、科研管理、經濟管理、會計研究、金融研究、財政研究、國際貿易問題、中國法學、中外法學、中國人口科學、文學遺產、中國語文、外國文學評論、外語教學與研究、文藝研究、世界美術、美術、史學理論研究、中國行政管理、新聞與傳播研究、現代傳播、中國圖書館學報、情報學報、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華中科技)、體育科學、心理學報、經濟地理、人文地理
自然科學類:
EI Compendex[1]光碟版收錄論文、SCI-E收錄論文[2]、WOSP-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收錄論文、數學年刊、應用數學學報、物理學進展、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理化檢驗、微生物學報、中國農業科學、食品科學、食品與發酵工業、中國糧油學報、機械工程學報、計算機研究與發展、軟體學報、建築學報
(四)三類刊物
人文社會科學類:
最新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期刊(除已列為一、二類刊物外)、經濟日報(理論版)、人民日報(內參)、光明日報(內參)、求是(內參)、產業經濟研究、管理評論、中國廣告、裝飾、市場營銷導刊
自然科學類:
(1)EI Page One收錄論文[3]
(2)以下高校學報自然科學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湖南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蘭州大學
(3)以下高校學報自然科學版的部分學科[4]: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葯科大學、江南大學
(4)專業性學術刊物:自然科學史研究、自然科學進展、系統工程、系統工程學報、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運籌學學報、控制與決策、數學研究與評論、數學進展、計算數學、高校應用數學學報、應用數學、應用概率統計、數理統計與應用概率、應用化學、大學物理、色譜、營養學報、中國油脂、食品工業科技、糧食儲藏、糧食與飼料工業、中國食品學報、機械設計與製造工程、輕工機械、計算機科學、計算機應用、計算機工程、計算機工程與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
* 收錄論文由權威檢索機構檢索為准,下同。
[1] EI Compendex:即計算機化工程索引,為全記錄式。它收錄論文的題錄、摘要、標引主題詞和分類號等,並進行深加工;有無主題詞和分類號是判斷論文是否被Compendex資料庫正式收錄的唯一標志〔可在EI Compendex CD-ROM即光碟版中查詢收錄情況〕。
[2] SCI-E(SCI Expanded-SCI的擴展庫,即Web版)中被選擇收錄的論文。
[3] EI網路版(EI Compendex Web)中被收錄的Page One題錄數據(不列入文摘,沒有主題詞和分類號,不進行深加工;有的Page One也帶有摘要,但未進行深加工,沒有主題詞和分類號。所以帶有文摘不一定算做正式進入EI Compendex)。
[4]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僅限計算機學科;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葯科大學學報僅限食品科學學科;江南大學學報限食品科學及工業設計、藝術設計學科。
附二:
關於「科研獎勵期刊目錄」(2005版)實行的補充說明
該校各院、系、部、所:
該校「科研獎勵期刊目錄」(2005版)已實行一年多,在實行過程中,出現了個別獎勵期刊停辦、更名和欄目設置差異較大或改版等情況。為了完善學校科研獎勵和考核制度,現對該目錄的實行做以下補充說明:
1.原一類刊物《中國社會科學評論》(香港),現已在香港停刊,後改在內地採取「以書代刊」形式,不定期出版。因其公開發行的刊號已取消,故在該書中所發文章不再享受原刊物規定的獎勵。另外,原二類刊物《戰略與管理》現已停刊,故將其從二類刊物中刪除。其他有如以上兩類情況者也同樣不在享受論文獎勵。
2.原二類刊物《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現已更名為《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更名後的該刊物仍為二類獎勵期刊;原三類刊物《機械設計與製造工程》現已更名為《中國製造業信息化》,更名後的該刊物仍為三類獎勵期刊。
3.在一類刊物《管理世界》「短論」欄目中所發表的文章,2006年暫按二類刊物獎勵,2007年開始按三類刊物獎勵。
4.原二類刊物《經濟管理》自改為半月刊後,每月出兩個版本:《經濟管理》新管理(雙號刊)和《經濟管理》培訓版(單號刊),兩個版本差異較大。《經濟管理》新管理(雙號刊)為CSSCI選用版本,而《經濟管理》培訓版(單號刊)不在CSSCI選用版本范圍之內。因此,在《經濟管理》培訓版(單號刊)所發文章不享受論文獎勵。
5.所有在雜志「書評」和「短論」(《管理世界》除外)欄目中發表的文章不享受論文獎勵。
6.同一作者一個年度內在同一期刊發表的論文,年獎勵篇數不超過2篇。
⑨ 中國市場學會的學會概況
中國市場學會主要職能包括研究市場營銷、市場流通規律,促進市場營銷學科的建設與發展。
1、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專題研究,包括通過各種形式組織開展有關市場流通、市場營銷、社會信用管理、企業權益保護等理論和實踐的學術交流;接受有關政府主管部門和企業委託,開展政策性和對策性課題的調查研究,為有關部門制定政策和企業開拓市場提供研究咨詢服務。2、組建專家團隊提供研究咨詢服務,為相關產業的改革與發展、為各類企業提高營銷管理水平和市場開拓能力提供研究咨詢服務;為企業和社會提供信用管理研究和法律咨詢服務,為保護企業合法權益提供維權調查與法律咨詢服務。
3、廣泛團結全國官、產、學、研各方面力量,共同為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促進海峽兩岸企業合作交流服務。
4、依靠相關部門支持和海內外華商機構合作,為中外企業和海內外華商經濟技術合作和擴大貿易往來服務;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提供招商引資服務。
5、大力開展培訓工作。通過不同形式為企業培養各類管理人才,包括與權威的國家考試機構、國家主管部門職業培訓機構合作,重點推出市場營銷資格證書培訓考試項目和信用管理師的培訓及考試認證項目,為企業培訓高中級營銷管理和信用管理人才服務。
6、創辦《市場營銷導刊》和中國市場營銷網,為促進學術交流、促進學科發展服務。其中《市場營銷導刊》經過10多年發展已成為深受營銷學術界和實務界歡迎的學術刊物。 名譽會長
陳錦華 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張榕明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會長
盧中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員、全國政協委員
資深會長
俞曉松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原會長、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原副主任
理事長
高鐵生 原國家糧食儲備局局長、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博導
駐會副會長
吳滌心
國家(許昌)中醫葯綜合改革試驗區規劃建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中社人文幹部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市長顧問
秘書長
林旗 (法人代表) 中國社會科學院服務局局長
常務副秘書長
王春生 中國市場學會秘書處處長
唐珵 服務質量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副會長單位名單(按姓氏筆劃)
丁俊發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席顧問、研究員
馬龍龍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導
方嘉德 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高級工程師
牛樹海 河北搏達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方華 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原院長、教授、博導,國務院學位辦工商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
王旭東 北京物資學院院長
王國剛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導
王金輝 河南中原糧棉油交易市場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稼瓊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教授、博導
艾豐 品牌中國產業聯盟主席
任興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劉辰海 吉林省農特產品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孫延祜 中國企業聯合會原常務副理事長
庄耀 廣東物資集團公司原董事長
紀良綱 河北經貿大學校長、教授、博導
紀寶成 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教授、博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吳波成 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吳克明 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省政府研究室)主任,黨組書記
吳夢生 嘉善國際木雕城總經理
吳惠玲 廣東珠江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
宋乃嫻 中房集團城市房地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壽建鴻 伊廈成都國際商貿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張士傳 中國國際企業合作公司總經理
張永平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昭珩 威海藍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重慶 中國集團公司促進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
李天飛 雲南中煙副總經理
李曉西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沈楚軒 惠州市國香沉香木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成義 上海禧徠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陳文玲 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原司長、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楊俊生 北辰正方建設集團副董事長
周赤 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周志剛 甘肅省徽縣金徽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濟譜 北京城鄉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長
周小龍 廣東金東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柳思維 湖南商學院經濟與貿易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
賀濤 百聯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董事
趙鳳梧 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司司長
趙爾烈 北京八里橋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總經理
夏春玉 東北財經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郭冬樂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博導
荊林波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導
徐源 原江蘇小天鵝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徐從才 南京財經大學原校長、教授、博導,教育部經濟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
徐浩然 遠東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品牌官
賈寶軍 中鋼集團總裁
高培勇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博導
高德康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五一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香港)有限公司駐京辦事處主任
廖進球 江西財經大學校黨委書記、教授、博導
裴長洪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博導
潘美多 安徽大雄華東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副秘書長名單
副秘書長
(按姓氏筆劃)
於干千 雲南財經大學旅遊與服務貿易學院院長、教授
王先慶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
王曉東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
艾家凱 中國市場學會直銷專家委員會
朱勇毅 中國市場學會商品批發市場發展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李飛 清華大學中國零售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喬均 南京財經大學營銷與物流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汪亮 上海市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教授
汪維武 中國市場學會農業科技市場發展委員會秘書長
陳海全 暨南大學教授
鄭勇軍 浙江工商大學MBA教育中心主任、教授
洪濤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系主任、教授
趙宏大 市場營銷教育辦公室、美國市場營銷協會常務理事
高巒 天津產權交易中心主任
常義 中國市場學會發展部主任
薛旭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直屬部門
秘書處
學會秘書處是中國市場學會下屬的職能機構。主要負責學會各分支機構、專家委員會、業務部的橫向溝通與協調;負責學會所有對外通知、文件的下發,以及學會對外各種合同、協議文本的簽訂等;負責學會總部日常事務處理,文書檔案管理及學會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該處由會務部、財務部、網路部組成:會務部負責會員發展、聯絡與服務等;財務部負責學會所有往來賬目的管理等;網路部負責「中國市場營銷網」的內容審核、調整與更新等工作
培訓部
主要依靠市場學會的專家團隊優勢,整合社會專業教育資源,本著服務會員、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的宗旨,面向社會開展市場營銷、信用管理師等方面的培訓工作。正在進行中的培訓項目: 學會設有二級機構有:金融服務工作委員會、信用工作委員會、中國市場學會直銷專家委員會、中國市場學會商品批發市場發展委員會、農業科技市場發展委員會、中國市場學會商務策劃專業委員會、服務質量專業委員會、秘書處、培訓部。
中國市場學會是由國內從事市場流通、市場營銷、信用管理、法學等理論與實務研究的著名專家學者、企業及經濟管理部門的高層主管,根據自願的原則聯合組織的全國性社會團體。學會上級主管部門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會會長由盧中原擔任,秘書長由荊林波擔任。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錦華和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榕明擔任學會名譽會長。
分管領導
分管領導:盧中原、荊林波、俞曉松、高鐵生、郭冬樂、安曉楓、唐成 信用工作委員會
主要業務:(1)文化傳播。依靠著名信用管理專家,進行理論與應用的研究,出版高水準的讀物。(2)人才培養。在國家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研發、創立了「信用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的培訓,承擔、鑒定考試的技術支持;開展了信用管理實務培訓、徵信技術培訓、信用體系建設培訓。(3)咨詢服務。發揮信工委人才優勢,開展面向企業、面向社會,積極開展地區信用體系建設、行業信用體系建設、企業信用建設服務及誠信建設活動,提供信用管理專業咨詢服務。
負 責 人:陳貴 信工委主任
林毅夫 信工委學術委員會 主任
林鈞躍 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委員會信用管理師專業委員會主任
主要機構:中國市場信用學術委員會、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委員會信用管理師專業委員會、中國信用管理師之家
商品批發市場發展委員會
商品批發市場發展委員會是中國市場學會下屬分支機構(以下簡稱「批發委」),是經國家民政部批准注冊的跨地區、跨各類專業市場的商品市場行業的會員制協會組織。
主要業務:
(1) 利用網路在商品批發市場及其交易中的應用,能契合企業需求,提供專業的電子商務和招商咨詢服務。(2) 引進開發商品市場電子商務的資金及技術力量,為各企業提供管理及交易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建立全國商品市場資料庫,開發設計功能強大的相關軟體。(3) 可為商品市場提供規劃、招商、升級改造等理論支持和咨詢服務。(4) 利用專業化人才隊伍,為商品市場的前期招商、中後期的持續營銷、經營管理提供優質、專業的服務。目前該委員會已成功為數家市場作咨詢策劃及經營招商項目。
中國市場營銷資格認證
中國市場學會在與國際營銷專業學術團體的交往中發現,國外企業管理人員的業務資格認證工作都由專業學術團體承擔。如:美國市場學會開展的市場總監的資格認證,已成為美國乃至發達國家聘用企業高級營銷管理人員的重要依據。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政府職能的轉變,行業性學術權威組織在職業教育、職業開發、職業鑒定、資格認證等方面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中國市場學會頒發的《中國市場營銷總監資格證書》、《中國市場營銷經理資格證書》、《中國市場營銷經理助理資格證書》、《中國市場營銷策劃師資格證書》以及《中國銷售經理業務資格證書》等是經過多方綜合評審後對培訓學員專業能力的認可,它既為營銷管理人員提供了一個業務標准,使用人單位在社會上招聘營銷管理人員時有了一個參考標准和依據;又可使市場營銷從業人員正確地評價自己,並且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實際工作中提高水平和創造業績。
為了確保本認證項目的客觀性與公證性,中國市場學會負責項目的研發組織與認證工作;客觀題考試、情景案例分析和案例研究報告三部分。客觀題考試,採用國際通行的委託第三方進行的方式,嚴格實行考、培分離,充分體現了考試工作的嚴肅性。為了更好地與學員溝通交流,中國市場學會籌建了「中國市場營銷教育網」,具備了網上報名、網上答疑、電子注冊、營銷論壇、會員互動等功能。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長高鐵生認為中國市場營銷資格認證/銷售經理業務資格培訓認證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表示一定要常年做、堅持做、做出國際著名品牌。
全國高校市場營銷大賽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教育部全國電子商務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中國市場學會、教育部考試中心聯合主辦的社科獎全國高校市場營銷大賽(以下簡稱「大賽」)是大學生免費參加的群眾性、公益性競賽,符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高校商學院等現在積極倡導的行動學習法;大賽為參賽學生提供了一個在真實商業環境和競爭行動中學習的機會。大賽深受全國高校師生和企業界歡迎,目前,已成功舉辦五屆的大賽吸引了更多企業和211、985高校踴躍參賽 。
大賽已建立了營銷實務教學、以賽促學的機制,成為校企合作、學生創業就業問題解決的權威知名平台;目前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其權威性、專業性和公正性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作為國內高校界品牌賽事,大賽已成為參與人數多、影響力廣、規格高、獎勵豐厚、活動時尚有趣的國家級營銷類學科賽事。
⑩ 期刊分類中A類B1類B2類,是怎麼分的要如何查找
中文學術期刊等級分類目錄(試行)
一、A級學術期刊
A1級:(3)
《經濟研究》、《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科學》
A2級:(11)
《法學研究》、《管理世界》、《社會學研究》、《現代外語》、《數學學報》、《計算機學報》、《哲學研究》、《歷史研究》、《經濟學動態》、《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求是》
二、B級學術期刊
B1級:(43)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改革》、《經濟學家》、《中國工業經濟》、《中國農村經濟》、《財貿經濟》、《宏觀經濟研究》、《生態經濟》、《消費經濟》、《世界經濟》、《財政研究》、《會計研究》、《金融研究》、《管理科學學報》、《中國管理科學》、《統計研究》、《稅務研究》、《投資研究》、《審計研究》、《保險研究》ⅰ度絲諮芯俊貳ⅰ噸泄駁呈費芯俊貳ⅰ墩治學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高校理論戰線》、《高等教育研究》、《文學評論》、《科研管\\理》、《應用數學學報》、《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中國法學》、《中國體育科技》、《中國圖書館學報》、《學術月刊》、《系統工程理論方法與應用》、《中國語文》、《外語教學與研究》、《電子學報》、《計算機科學》、《中國軟科學》、《人民日報》理論版、《光明日報》(理論版)、《經濟日報》(理論版)
B2級:
經濟學:(10) 《財經科學》、《經濟科學》、《經濟評論》、《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南開經濟研究》、《中國經濟問題》、《中國經濟史研究》、《經濟地理》、《當代經濟科學》、《當代經濟研究》
管理學:(10) 《南開管理評論》、《管理工程學報》、《戰略與管理》、《中國行政管理》、《經濟管理》、《管理現代化》、《宏觀經濟管理》、《外國經濟與管理》、《管理科學》、《市場營銷導刊》
金融學:(8)《國際金融研究》、《金融理論與實踐》、《中國金融》、《銀行與企業》、《農村金融研究》、《金融論壇》、《國際金融》、《金融與經濟》
保險學:(6)《中國保險》、《保險理論與實踐》、《保險職業學院學報》、《社會保障研究》、《上海保險》、《中國社會保障》
世界經濟學與貿易經濟學:(8) 《世界經濟與政治》、《國際經濟評論》、《世界經濟文匯》、《國際經貿探索》、《國際貿易問題》、《中國流通經濟》、《國際貿易》、《商業時代》(理論版)
農業經濟學:(7)《農業經濟問題》、《中國農村觀察》、《鄉鎮企業研究》、《農村經營管理》、《農村經濟》、《農業技術經濟》、《農業現代化研究》
財政稅收學與投資學:(6)《國有資產管理》、《中國資產評估》、《中國財政》、《中國稅務》、《涉外稅務》、《稅務與經濟》
會計學:(8)《財務與會計》、《中國注冊會計師》、《中國審計》、《財會月刊》、《財會通訊》、《會計之友》、《中國會計評論》、《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
統計學:(6)《數理統計與管理》、《中國統計》、《預測》、《統計與決策》、《統計與預測》、《統計與資訊理論壇》
法學與人口學:(8)《中外法學》、《現代法學》、《法學評論》、《比較法研究》、《法學家》、《中國人口科學》、《人口與經濟》、《人口學刊》
政治學:(8)《科學社會主義》、《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導刊》、《現代國際關系研究》、《國際問題研究》、《教學與研究》、《黨建研究》
哲學:(7)《哲學動態》、《中國哲學史》、《現代哲學》、《道德與文明》、《自然辯證法研究》、《科學技術與辯證法》、《自然辯證法通訊》
語言學:(8)《當代語言學》、《中國翻譯》、《中國比較文學》、《外國語》、《語言研究》、《外語界》、《新聞與傳播研究》、《新聞大學》
經濟信息與系統工程:(7)《經濟與信息》、《管理信息系統》、《中文信息學報》、《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系統工程》、《系統工程學報》、《控制與決策》
計算機科學:(5)《軟體學報》、《計算機應用》、《中國圖像圖形學報》、《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電子商務與電子技術:(8)《電子商務》、《中國金融電腦》、《網路安全技術與應用》、《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通信學報》、《電子技術應用》、《光電工程》、《計算機測量與控制》
數學:(12)《系統科學與數學》、《運籌學學報》、《應用數學》、《數理統計與應用概率》、《高校應用數學學報》、《計算數學》、《數學進展》、《應用概率統計》、《數學年刊·A輯》、《高等學校計算數學學報》、《數學研究與評論》、《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教育學:(8) 《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中國教學學刊》、《心理科學》、《心理發展與教育》、《中國高等教育》、《中國大學教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體育學:(4)《北京體育大學學報》、《上海體育學院學報》、《體育科學》、《體育與科學》
圖書、情報與檔案學:(3)《大學圖書館學報》、《檔案學研究》、《情報學報》
歷史學:(3)《中國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歷史》
綜合性社科:(12)《文史哲》、《民族研究》、《旅遊學刊》、《城市發展研究》、《自然資源學報》、《資源科學》、《學術研究》、《中國科學研究》、《江海學刊》、《江漢論壇》、《國外社會科學》、《中國勞動科學》
高校學報:(13)北京大學學報、武漢大學學報、吉林大學學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南京大學學報、復旦學報、廈門大學學報、浙江大學學報、南開學報、四川大學學報、清華大學學報、中山大學學報、山東大學學報
中央各部委主辦學術期刊(須入選CSSCI)
三、C級學術期刊
除以上A、B兩類所列期刊之外,凡進入南京大學CSSCI來源期刊目錄或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的期刊,均認定為C級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