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事化營銷是什麼意思
故事化營銷具有向消費者傳遞品牌和產品信息,提升品牌內涵與影響力,使消費者產生對品牌的認同等功能。在當今信息過剩和營銷概念層出不窮的美妝市場,消費者的認可與親賴無疑是最重要的資源。品牌營銷的終極使命,絕非僅僅是產品的銷售和品牌的知名度打造,而是將品牌的精神根植於消費者的大腦,形成品牌信仰甚至終身消費的偉大品牌。一個全新的概念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它將深刻地改變傳統意義上的營銷方式。故事是一種溝通方式,也是品牌和產品人格化的象徵,沒有故事,不成品牌。寫出一個好故事,真正地連接消費者內心深處屬於人性本質的情感板塊,這或許是營銷意義上的一種回歸。
2. 跪求舒爾茨的《整合營銷溝通》、凱文·凱勒的《戰略品牌管理》電子書,要中文版的
若是需要,加下l俺。
《全球整合營銷傳播》
作者:(美)唐·E.舒爾茨(Don E. Schultz),(專英)菲利普·J.凱奇(Philip J. Kitchen)著;何屬西軍等譯 頁數:269 出版日期:2004
叢書名:財經易文
簡介:本書從全球性角度探討整合營銷傳播,主要闡述了整合營銷傳播理論及其在全球化市場中的應用,涉及21世紀的市場轉型、全球整合營銷傳播戰略及其方案的制定和實施等內容。
ISBN:7-5005-6947-5
《戰略品牌管理》
作者:凱文·萊恩·凱勒(Kevin Lane Keller)著;李乃和等譯 頁數:670 出版日期:2006
叢書名:工商管理經典譯叢
簡介:本書系統地總結和闡述了有關品牌戰略管理方面的諸多問題,包括六篇:開放的視野、識別和確立品牌定位和價值、計劃和執行品牌營銷活動、評估和詮釋品牌業績、提升和保持品牌資產、最後的前景。
ISBN:7-300-07623-8
3. 故事營銷要素有哪些
很多人抱怨說「營銷越來越難做」,現在的營銷環境一天比一天競爭激烈,品牌營銷成為了一個避不開的話題。很多企業都有做品牌營銷全案,但極少有企業會重視品牌故事,忽視了品牌故事的重要作用。為什麼說「故事化營銷」值得我們重視呢?接下來大印文化小編為你介紹品牌故事的作用體現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品牌故事」是塑造經典品牌的必備。
在分析一些經典品牌時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經典品牌都有都有自己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有為品牌增添了「色彩」,讓消費者建立起了對品牌的忠誠。想提升演說力、說服力、影響力小編推薦您可以閱讀李萬博導師的《演說心法》!
二、「品牌故事」是構築情感溝通的橋梁。
品牌故事的例子多如繁星、不勝枚舉;毋庸置疑的是,在企業和品牌自身的發展中,品牌故事起到了和消費者溝通情感的橋梁作用。
三、「品牌故事「構建了多種傳播的陣地。
一個成功的品牌是由無數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構成的,沒有故事就沒有品牌。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企業即使有了品牌故事,如何多重渠道進行有效的傳播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巧妙利用品牌故事的方式還有很多,並且不同的形似還會構建新的傳播渠道,品牌的影響力就一直在增加。
在品牌故事的營銷經驗中,在整個品牌營銷全案策劃的工作中,品牌故事的傳奇色彩是能夠很好的吸引受眾的,品牌故事的作用不言而喻。
聲明:文章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4. 如何用故事進行營銷溝通 詳細
如何用故事進行營銷溝通 2010-9-1 轉載 在人們感官麻木的信息過剩時代, 企業如何讓自己的營銷溝通更具吸引力和 說服力? 營銷學者 EdwardWachtman 和 ShereeL.Johnson 在 《MarketingManagement》雜志上撰文指出,故事性溝通是提高營銷效率的有效 方法。 這是一個信息泛濫的時代,人們在本能地拒絕被信息所淹沒。對於充斥著濃 濃銅臭味的喋喋不休的陳述和說教,人們早已心生厭煩,想避而遠之。庸俗廣告 中乏味的說教已經沒有任何吸引力, 巨額廣告費就在人們不斷調換頻道中浪費掉 了。為何如此關鍵的營銷溝通變得如此無力?如何讓營銷溝通更有吸引力呢? 信息過剩時代的溝通利器 在人們感官麻木的信息過剩時代,最短缺的資源就是快樂、感人的故事。它 們猶如悶熱中的一絲清涼、沉悶中的一份愉悅,具有無比的滲透力和感染力,沁 入人們的感官之中。特別是具有傳奇性、曲折性、沖突性、戲劇性、傳播性、傳 承性的精彩故事,無疑會成為營銷溝通中直指人心的利器。這種有吸引力的溝通 方式已成就了很多商業傳奇,打造了許多成功品牌。 Zippo 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打火機製造商,至今沒有任何一家打火機生產廠商 能夠撼動其霸主地位,這除歸功於其過硬的質量和出色的防偽設計以外,故事性 溝通功不可沒。Zippo 塑造出的一系列精彩故事:被魚吞入肚中的打火機完好無 損;越南戰場上為安東尼擋住子彈救其性命;靠 Zippo 的火焰發出求救信號;甚 至用打火機可以煮熟一鍋粥
5. 有關於溝通的名人故事嗎
溝通小故事
●「可以嗎?」
在美國一個農村,住著一個老頭,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二兒子都在城裡工作,小兒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為命。
突然有一天,一個人找到老頭,對他說:「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兒子帶到城裡去工作,可以嗎?」
老頭氣憤地說:「不行,絕對不行,你滾出去吧!」
這個人說:「如果我在城裡給你的兒子找個對象,可以嗎?」
老頭搖搖頭:「不行,你走吧!」
這個人又說:「如果我給你兒子找的對象,也就是你未來的兒媳婦是洛克菲勒的女兒呢?」
這時,老頭動心了。
過了幾天,這個人找到了美國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對他說:「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給你的女兒找個對象,可以嗎?」
洛克菲勒說:「快滾出去吧!」
這個人又說:「如果我給你女兒找的對象,也就是你未來的女婿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可以嗎?」
洛克菲勒同意了。
又過了幾天,這個人找到了世界銀行總裁,對他說:「尊敬的總裁先生,你應該馬上任命一個副總裁!」
總裁先生說:「不可能,這里這么多副總裁,我為什麼還要任命一個副總裁呢,而且必須馬上?」
這個人說:「如果你任命的這個副總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嗎?」
總裁先生當然同意了。
雖然這個故事不盡真實,存在許多令人疑竇之處,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溝通的力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溝通時,信心非常重要,只有心裡認定了這件對雙方都有好處,才能獲得對方的配合,取得溝通的成功。而且認定了這一點後,還要不屈不撓,不怕拒絕,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溝通是個很大的課題,非三言兩語可說清楚。下面,讓我們結合幾個小故事來看看溝通的技巧:
● 公主的月亮
一個小公主病了,她嬌憨地告訴國王,如果她能擁有月亮,病就會好。國王立刻召集全國的聰明智士,要他們想辦法拿月亮。
總理大臣說:「它遠在三萬五千里外,比公主的房間還大,而且是由熔化的銅所做成的。」
魔法師說:「它有十五萬里遠,用綠乳酪做的,而且整整是皇宮的兩倍大。」
數學家說:「月亮遠在三萬里外,又圓又平像個錢幣,有半個王國大,還被粘在天上,不可能有人能拿下它。」
國王又煩又氣,只好叫宮廷小丑來彈琴給他解悶。小丑問明一切後,得到了一個結論:如果這些有學問的人說得都對,那麼月亮的大小一定和每個人想的一樣大、一樣遠。 所以當務之急便是要弄清楚小公主心目中的月亮到底有多大、多遠。
於是,小丑到公主房裡探望公主,並順口問公主 ,「月亮有多大?」「大概比我拇指的指甲小一點吧!因為我只要把拇指的指甲對著月亮就可以把它遮住了。」公主說。
「那麼有多遠呢?」「不會比窗外的那棵大樹高! 因為有時候它會卡在樹梢間。」
「用什麼做的呢?」「當然是金子!」公主斬釘截鐵地回答。
比拇指指甲還要小、比樹還要矮,用金子做的月亮當然容易拿啦!小丑立刻找金匠打了個小月亮、穿上金鏈子,給公主當項鏈,公主好高興,第二天病就好了。
說明:人們較少關注顧客的真實需求,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結果不論多麼努力,效果總是不好。而溝通才是掌握顧客的心理的最好方法。另外,選擇好溝通的內容也十分重要,溝通內容選擇好了,才能直入主題,簡潔高效。
● 應萬變的能力
鳥兒們聚在一起推舉它們的國王。孔雀說它最漂亮,應該由它當,立刻得到所有鳥兒的贊成。只有穴鳥不以為然地說:「當你統治鳥國的時候,如果有老鷹來追趕我們,你如何救我們呢?」孔雀啞口無言。
說明:溝通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想到任何對方可能提出的問題,並制訂應對策略,否則很難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
● 鸚鵡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另一隻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該買哪只呢?兩只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卻標價八百元。這人趕緊將老闆叫來:這只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店主說:不。這人奇怪了:它又老又丑,又沒有能力,為什麼會值這個數呢?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只鸚鵡叫這只鸚鵡老闆。
說明:只有找准了溝通對象,才能取得溝通成功,否則再努力也是白搭。比如說推銷一件產品,無論你跟前台小姐談得多麼愉快,可能都很難於把產品推銷給公司。只有找到有效的溝通對象,找到能做出決定的人,才是溝通的捷徑。
● 張曼玉的業務
在一部電影中,張曼玉扮演一位保險業務員,好不容易見到目標客戶後,對方卻給了她一枚硬幣,說是給她回家的路費。當時她很生氣,在她扭頭要走的一瞬間,她看到客戶的辦公室里掛了一張小孩的頭像,於是她對頭像深鞠一躬說「對不起,我幫不了你了。」客戶大為驚訝,忙問究竟,於是頭一單生意就這樣談成了。原來這個客戶最愛護他的兒子,所以把兒子的畫掛在辦公室里天天看。
說明:溝通的切入點很重要。這需要我們收集到足夠多的信息,找准對方關心的事情,消除其抗拒心理,從而調動對方的參與程度,增加成功溝通的概率。
● 秀才買材
有一個秀才去買材,他對賣材的人說∶「荷薪者過來!」賣材的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材的人)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材擔到秀才前面。 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材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就告訴秀才價錢。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你的木材外表是乾的,里頭卻是濕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賣材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於是擔著材就走了。
說明: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進行溝通,是溝通成功的保障。如果一個銷售人員完全從技術的角度向消費者講解產品的好處,我想效果一定不會好。
● 推銷梳子的故事
有一個單位招聘業務員,由於公司待遇很好,所以很多人面試。經理為了考驗大家就出了一個題目:讓他們用一天的時間去推銷梳子,向和尚推銷。很多人都說這不可能的,和尚是沒有頭發的,怎麼可能向他們推銷?於是很多人就放棄了這個機會。但是有三個人願意試試。第三天,他們回來了。
第一個人賣了1把梳子,他對經理說:「我看到一個小和尚,頭上生了很多虱子,很癢,在那裡用手抓。我就騙他說抓頭用梳子抓,於是我就賣出了一把。」
第二個人賣了10把梳子。他對經理說:「我找到廟里的主持,對他說如果上山禮佛的人的頭發被山風吹亂了,就表示對佛不尊敬,是一種罪過,假如在每個佛像前擺一把梳子,遊客來了梳完頭再拜佛就更好!於是我賣了10把梳子。」
第三個人賣了3000把梳子!他對經理說:「我到了最大的寺廟里,直接跟方丈講,你想不想增加收入?方丈說想。我就告訴他,在寺廟最繁華的地方貼上標語,捐錢有禮物拿。什麼禮物呢,一把功德梳。這個梳子有個特點,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梳頭,這樣就能梳去晦氣梳來運氣。於是很多人捐錢後就梳頭又使很多人去捐錢。一下子就賣出了3000把。」
說明:在溝通時,我們要找到對方的需求並給予解決,只有增加了對方的價值,才能達成自己的期望。
● 鑰匙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
鐵桿奇怪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
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
說明: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唯有關懷,才能把自己變成一隻細膩的鑰匙,進入別人的心中,了解別人。所以溝通時,一定要多為對方著想,以心換心,以情動人。
我們每天都要進行許多次溝通,但您都注意到溝通的效果了嗎?通過以上幾個小故事的分享,相信您應該對溝通的技巧有所了解了吧。最後,我們再來整理一下溝通的要點:
◆認識到溝通的好處,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必須途徑。
◆溝通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備,包括找對溝通的主題、溝通的對象、時間、環境等。
◆找對溝通的時機和切入點將會事半功倍。
◆懂得傾聽的人,才會贏得對方的尊敬。
◆只有先解決別人的問題,增加對方的價值,才能提高別人的參與度,從而達到溝通的目的。
◆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溝通。
◆ 溝通時,信心非常重要,只有充滿信心,說話才會有理有力。
關於溝通的故事- -
溝通方式萬千種。概念是死的,而鮮活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失敗了的溝通故事,細細品味一下,或會讓我們在尷尬中成長。
自卑作怪
以前我管理的下屬公司有一位總經理,公司經營百廢待興,舉止失措,不知從何處下手;公司上下關系也比較緊張;異地工作,急需關懷的老小都在千里之外,自己在工作上、生活上也少有顧及,很辛苦。身體上的辛勞是可以言狀的,精神上的疲憊則是說不清的。他在位接近兩年,工作沒有起色,員工有大堆意見,平級也沒有說好的,上級也少有欣賞的。孤家寡人的滋味品嘗起來很是苦澀。
我們兩個進行了坦率交流。他左思右想,不知問題在什麼地方;我告訴他,問題在於他很難與周圍的人溝通,有些上下左右的摩擦,是可以通過溝通避免的。他申言,也想跟人溝通,但是別人不願意;其實,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就看有沒有與人溝通的願力。他承認他不太會說話,想到的說不出來;其實,溝通不是個說話技巧問題,而是首先要跳出自我的框框,成為一個社會人,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要搞清楚你要與之溝通的人想些什麼、關心什麼。他表示,平時琢磨人少了,在這方面沒動心思;其實,關心他人這是一個人基本素質的體現,心中沒有別人,怎麼去琢磨對方心裡想什麼!他申明,他這個外地人心底里絕對沒有看不起誰;其實,心裡沒有跟看得起看不起沒關系,有時自卑與漠視他人的需要有更多的關聯。他驚訝,很少流露自卑的情緒,怎麼為我洞見;其實,經理人更應該注重開發自我、思考自我,藉此來觀察世界。溝通問題說到底是一個做人的問題。這個總經理最後有所醒悟,可惜醒悟晚了。他已屆不惑之年,一些做人的原則已基本定型了,市場給一個公司和一個經理的機會是有限的。他同意我不讓他當總經理的提議,確實,骨子裡的自卑防礙了很多事。
俠義當道
另有一位總經理,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個溝通高手。清華大學畢業,有著多年公司經理的經驗,北方漢子,喜歡交友,說話就帶著一股爽勁。他接手一個公司想做出點成績來,不是考慮整個台的建制與民心民氣的調動和鼓勵,而是採取了短期投機的心理,把寶單一地押在了月銷售量上,而對一些基本的技術問題則不管不問,結果因為技術支持問題,客戶連續幾個月負增長。財務管理混亂他不操心,代銷點有一年沒對清帳目,他不當回事,而是到處給代銷點開空頭支票,給當時和後續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他特別醉心的是與營銷員打成一片,常常一起喝酒,說話份外投機。營銷員感到工資低了,他就鼓勵營銷員自己開檔口,搞經營;業務員需要什麼,只要他身上有的就能拿出來。一個台經營的一些基本原則,就消失在杯觥交錯中了。
對上級的溝通他也有一套,「王總你放心」,「王總你再給我點時間」,「可來了一個懂行的老總,我有信心把公司搞上去」,等等。這些令人舒心的話,他是張嘴就來。這話說第一次,OK;說第二次,我心裡打鼓了:反復說同樣的話卻不見工作上的改進;只是在語言上認同我,行動上全不是那麼回事,我容得了,員工容不了,市場容不了。後來我就直接上陣了,每天8:30之前必到公司,直接安排配對外出對庫核帳。這樣一上勁,就有人藏不住了。以前他最為信賴的一個營銷員,借著管理的漏洞玩了好多貓膩沒法交帳,只好畏罪潛逃。對這個營銷員的出逃,打死他他都不信。
生活常識一再昭示我們,酒肉朋友的溝通是經不住風雨的。作為長久的朋友,作為知己,並不是一時的話語痛快,而是在做人的一些本原的東西上的認同,他們分享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明了各自的思維過程,並且能相互長期地增進快樂。這些成就知己的因素,不是一起喝喝酒痛快一下就可以的了。這個經理有兩個簡單化,一是簡單地把一起喝酒痛快的人,當成了可用的知己;二是簡單地把個人朋友之間的交往,當成了管理的秩序。
公司的經營管理有一些不變的原則,就像人活著要呼吸要吃飯一樣。一個公司的經理如果拿原則做交易,最後就只能是被人欺侮。這個總經理自以為得意的溝通方式,不只是沒有給公司帶來任何益處,而且那個業務員也不買他的好,早就斷言:「經理在利用我」。既然你這個經理可以利用他,那麼他反過來利用一下你這個經理也就順理成章了。一個公司的最高行政主管,如果不能找到恰當的溝通方式,不能把公司發展的目標與任務深入到每一個員工的心裡,不能建立起全方位的責任體制,不能使員工的創造力得到痛快淋漓的發揮,那麼,這個最高行政主管就是不稱職的。
這個總經理錯把哥們兒義氣當成與員工溝通方式,其實還是一個混字當頭,沒想好好經營這個公司,缺乏最起碼的責任心,缺乏做人的一些最本原的東西。當今嚴酷的市場生態和企業生態不接受這樣的怯懦者。
謠言殺人
溝通帶來的不只是快樂,也會帶來煩惱、厭惡甚至仇恨。
一個公司,曾經飽嘗了這種不當溝通的苦果。那裡,活躍著一些熱衷於小道消息的人,張三說了李四什麼,李四又說了張三什麼,再說了王五什麼。隨後,「說三」變成了「道四」,甚至被成倍地放大。更糟糕的是,該部的管理人員,也有意無意地加盟這股歪風,並且成為風源(管理者的話註定要成為風源)。公司的秩序,也就被這種相互傳話和彼此傷害攪亂了。這些員工在說悄悄話時,或也能嘗到溝通的快感,可惜那隻是一時的,當她們議論第三者的話被第三者知道後,快樂就成了痛苦,本來很好的友誼,也同時變為仇恨。任何不負責任的悄悄話,都是在埋葬自己的前程。最豐裕的精神,在極大的災難面前,也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奏起最昂揚的樂章;最貧乏的精神,在陽光普照的坦途,也會為一時苟安,而將自己的命運投入他人嘴巴的隨意性之中。
權謀主宰
一個公司的故事也發人深省。員工間有意見,一時解不開疙瘩,是一種正常狀態,但這個公司幾個員工主管的矛盾,持續時間卻特別長。這些員工本質不壞,工作也都努力,問題出在什麼地方?我去了這個公司幾次,心裡有點底了,召集了有經理和幾個主管參加的會議。會上我建議大家要直訴衷腸,要溝通,要先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一些問題。
角色這么一轉換,大家真還多了不少新認識:對方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又都有自己的一些難事和付出的辛苦,這些難事和辛苦放在誰身上都不輕松。事情說到後來特別簡單:一個主管平時接觸經理多了點,只去努力完成經理交代的任務,而對份內的其它事則表現不出熱情;經理不在她就看看書,打幾個私人電話,跟其他員工很少交流,久而久之,隔閡產生。其實,這個主管前段時間正經歷了很艱難的人生變故,小孩剛剛一歲,卻要遭逢離異的苦痛。她所承受的壓力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公司內沒有朋友可以一訴衷腸。這個平時比較孤立的主管,終於被人理解,激動地哭了,另外的人遞遞紙巾、拉拉手,通過一些細小的動作表示關懷。看起來堅不可摧的冰層,在不到1小時坦誠的雙向溝通中就融化了。新鮮的空氣充盈起來,大家都感到很痛快。我接著提出了一個令大家瞠目結舌的問題:這么簡單的溝通,怎麼這么長時間就搞不掂呢?
大家七嘴八舌,理出這么幾條:以前逢事考慮自己多了點,很少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問題;面對面的交流少了,把問題想復雜了;勇於負責、自己挑戰自己不夠,光顧去挑剔別人了;領導可能也喜歡下面有點事,這樣向心力可能更強一點。這最後一條讓我震驚。以前封建帝王為維系孤家寡人的統治,常常有意挑起所屬大臣的相互攻訐;時下有些官僚對業務不精,但對調理屬下的關系卻分外熱心,讓屬下相互間都疙疙瘩瘩,惟獨感到跟他的關系鐵。借某種技巧,與人交好,獲得一種情報,去隨時無原則地調整管理方略。這種人我也見過,那是搞「政治薄?/SPAN>
自戀宣洩
我熟悉的一個人特別能說,任你提出什麼話題,他都能有頭有尾地講述起來,有時還能發揮出個邏輯體系。他特別敏銳,很容易地能夠抓住別人的語病或是含混不清的所在。講到高興的地方,口若懸河所噴發出來的每一個唾沫星,都有著不可抗拒的力道。開始,人們會在他廣博的視野中獲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後來發現有些東西並不如他所言之確鑿。而且在他滔滔不絕的時候,或可能把活生生的人看成了石頭或木頭。一種被人忽視的屈辱,自然會激起人們的抵抗。
對抗首先發生在他家裡。夫人和上大學的女兒矯枉過正,他說話一超越時間就捂耳朵,最後乾脆勒令他不得多言。在同事的圈子裡,起初人們津津有味地聽,後來人們以傳遞他的謬誤為樂,再後來人們乾脆就像耍猴一樣在那裡當面取笑了。視野沒有成為有效溝通的工具,反倒成了他孤立自己的城牆。為什麼?靜下心來一想,也就瞭然:在他滔滔不絕的時候,對話者已經從人的意義上消失了,只剩下一個承載他聲音的軀殼、物件或廢紙什麼的;忽視他人的存在,最終將被他人忽視。我想這是他會失去朋友或夥伴的原因吧。
理性管不了情緒
另一位總經理,也有許多可以回味的東西。名牌大學哲學系畢業,想問題、辦事善於用腦。他因為壞脾氣,吃過官司,遭受過牢獄之災。他身上有一股剛烈之氣。凡事講個排場,最怕人看不起。任何時點,對自己的位置、權威、尊嚴等都特別敏感。那種過於敏感的、脆弱的、等待著別人來確認價值的心態,常常使他陷入無盡的想像之中,最後鐵定把自己投入惡劣情緒的深淵。
他是個要臉面的人,工作遲遲上不去,他也著急,一著急情緒就更不穩定了。常常在爽朗的晴空中,突然就電閃雷鳴。員工都怕他,很快就養成了習慣:只說他想讓說的話。想像力又行使了拯救他的使命。他把上司的管理視為小人的卡壓,同級的幫助視為搶權,下級的主動定格為不懷好意。最後上下左右全成了他的敵人。在一個充滿敵對的氛圍中,不能指望一個人起到什麼積極的作用。心虛、脆弱、無能的人常常會以自信、強壯、無所不能的表象示人,這是他給我的教訓。
熱情如火遭算計
有一個朋友,最喜歡跟別人溝通,你給他一份真誠,他會加倍的真誠換你。一碰到跟他掏心窩子的人,他會把內在的邊邊角角都翻出來在太陽底下曬個痛快。
可是前段時間他很煩惱,情緒比較低落。起因是公司新來一人跟他坐在一起,就直述自己的悲慘遭遇,我這個朋友好像是他在這個世界的唯一一個傾訴人,是前世就定的緣分。幾天的形影不離,一個孤獨無助的人等待著幫助。我那個朋友哪裡架得住這個陣勢,一下子沒有了距離感,把公司上上下下的關系給那人說了個遍。跟知己聊天,當然要參合進自己的主觀感受,我這朋友把自己跟所有人的細微距離感,也跟這個人全部抖落出來。
不想過了一段時間,有些同事開始以異樣的眼光看他,尤其是那些平時就有點疙瘩的人。接著他看到跟他形影不離的那個新人,開始跟他有了距離,並且常常跟他不太舒服的人攪合在一起,嘻嘻哈哈。漸漸地他先前跟那人說過的話,開始在公司里流傳,有些人還來跟他對質。一種不友好的氛圍,使我這個朋友心灰意懶。
看著他那落魄的樣子,我便向他祝賀!我說,這回遭到了算計,該知道熱情如火的代價了吧?這是好事。至於眼前遇到的這點不舒坦,很快就會過去。我判斷這個新人,是那種以自己的隱私換取別人的隱私,再行暴露別人隱私換得樂趣的那種無賴。他沒有辦法停止這種行為。這回傷了我的朋友,很快會傷害所有跟他接觸的人。自我保全的法寶就是別拿他當回事。我的朋友想想也就釋然。果然,沒有半年時間,那個新人就在這個公司呆不下去了。
6. 有關"溝通"的典型故事
●「可以嗎?」
在美國一個農村,住著一個老頭,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二兒子都在城裡工作,小兒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為命。
突然有一天,一個人找到老頭,對他說:「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兒子帶到城裡去工作,可以嗎?」
老頭氣憤地說:「不行,絕對不行,你滾出去吧!」
這個人說:「如果我在城裡給你的兒子找個對象,可以嗎?」
老頭搖搖頭:「不行,你走吧!」
這個人又說:「如果我給你兒子找的對象,也就是你未來的兒媳婦是洛克菲勒的女兒呢?」
這時,老頭動心了。
過了幾天,這個人找到了美國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對他說:「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給你的女兒找個對象,可以嗎?」
洛克菲勒說:「快滾出去吧!」
這個人又說:「如果我給你女兒找的對象,也就是你未來的女婿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可以嗎?」
洛克菲勒同意了。
又過了幾天,這個人找到了世界銀行總裁,對他說:「尊敬的總裁先生,你應該馬上任命一個副總裁!」
總裁先生說:「不可能,這里這么多副總裁,我為什麼還要任命一個副總裁呢,而且必須馬上?」
這個人說:「如果你任命的這個副總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嗎?」
總裁先生當然同意了。
雖然這個故事不盡真實,存在許多令人疑竇之處,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溝通的力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溝通時,信心非常重要,只有心裡認定了這件對雙方都有好處,才能獲得對方的配合,取得溝通的成功。而且認定了這一點後,還要不屈不撓,不怕拒絕,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溝通是個很大的課題,非三言兩語可說清楚。下面,讓我們結合幾個小故事來看看溝通的技巧:
● 公主的月亮
一個小公主病了,她嬌憨地告訴國王,如果她能擁有月亮,病就會好。國王立刻召集全國的聰明智士,要他們想辦法拿月亮。
總理大臣說:「它遠在三萬五千里外,比公主的房間還大,而且是由熔化的銅所做成的。」
魔法師說:「它有十五萬里遠,用綠乳酪做的,而且整整是皇宮的兩倍大。」
數學家說:「月亮遠在三萬里外,又圓又平像個錢幣,有半個王國大,還被粘在天上,不可能有人能拿下它。」
國王又煩又氣,只好叫宮廷小丑來彈琴給他解悶。小丑問明一切後,得到了一個結論:如果這些有學問的人說得都對,那麼月亮的大小一定和每個人想的一樣大、一樣遠。 所以當務之急便是要弄清楚小公主心目中的月亮到底有多大、多遠。
於是,小丑到公主房裡探望公主,並順口問公主 ,「月亮有多大?」「大概比我拇指的指甲小一點吧!因為我只要把拇指的指甲對著月亮就可以把它遮住了。」公主說。
「那麼有多遠呢?」「不會比窗外的那棵大樹高! 因為有時候它會卡在樹梢間。」
「用什麼做的呢?」「當然是金子!」公主斬釘截鐵地回答。
比拇指指甲還要小、比樹還要矮,用金子做的月亮當然容易拿啦!小丑立刻找金匠打了個小月亮、穿上金鏈子,給公主當項鏈,公主好高興,第二天病就好了。
說明:人們較少關注顧客的真實需求,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結果不論多麼努力,效果總是不好。而溝通才是掌握顧客的心理的最好方法。另外,選擇好溝通的內容也十分重要,溝通內容選擇好了,才能直入主題,簡潔高效。
● 應萬變的能力
鳥兒們聚在一起推舉它們的國王。孔雀說它最漂亮,應該由它當,立刻得到所有鳥兒的贊成。只有穴鳥不以為然地說:「當你統治鳥國的時候,如果有老鷹來追趕我們,你如何救我們呢?」孔雀啞口無言。
說明:溝通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想到任何對方可能提出的問題,並制訂應對策略,否則很難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
● 鸚鵡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另一隻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該買哪只呢?兩只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卻標價八百元。這人趕緊將老闆叫來:這只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店主說:不。這人奇怪了:它又老又丑,又沒有能力,為什麼會值這個數呢?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只鸚鵡叫這只鸚鵡老闆。
說明:只有找准了溝通對象,才能取得溝通成功,否則再努力也是白搭。比如說推銷一件產品,無論你跟前台小姐談得多麼愉快,可能都很難於把產品推銷給公司。只有找到有效的溝通對象,找到能做出決定的人,才是溝通的捷徑。
● 張曼玉的業務
在一部電影中,張曼玉扮演一位保險業務員,好不容易見到目標客戶後,對方卻給了她一枚硬幣,說是給她回家的路費。當時她很生氣,在她扭頭要走的一瞬間,她看到客戶的辦公室里掛了一張小孩的頭像,於是她對頭像深鞠一躬說「對不起,我幫不了你了。」客戶大為驚訝,忙問究竟,於是頭一單生意就這樣談成了。原來這個客戶最愛護他的兒子,所以把兒子的畫掛在辦公室里天天看。
說明:溝通的切入點很重要。這需要我們收集到足夠多的信息,找准對方關心的事情,消除其抗拒心理,從而調動對方的參與程度,增加成功溝通的概率。
● 秀才買材
有一個秀才去買材,他對賣材的人說∶「荷薪者過來!」賣材的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材的人)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材擔到秀才前面。 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材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就告訴秀才價錢。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你的木材外表是乾的,里頭卻是濕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賣材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於是擔著材就走了。
說明: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進行溝通,是溝通成功的保障。如果一個銷售人員完全從技術的角度向消費者講解產品的好處,我想效果一定不會好。
● 推銷梳子的故事
有一個單位招聘業務員,由於公司待遇很好,所以很多人面試。經理為了考驗大家就出了一個題目:讓他們用一天的時間去推銷梳子,向和尚推銷。很多人都說這不可能的,和尚是沒有頭發的,怎麼可能向他們推銷?於是很多人就放棄了這個機會。但是有三個人願意試試。第三天,他們回來了。
第一個人賣了1把梳子,他對經理說:「我看到一個小和尚,頭上生了很多虱子,很癢,在那裡用手抓。我就騙他說抓頭用梳子抓,於是我就賣出了一把。」
第二個人賣了10把梳子。他對經理說:「我找到廟里的主持,對他說如果上山禮佛的人的頭發被山風吹亂了,就表示對佛不尊敬,是一種罪過,假如在每個佛像前擺一把梳子,遊客來了梳完頭再拜佛就更好!於是我賣了10把梳子。」
第三個人賣了3000把梳子!他對經理說:「我到了最大的寺廟里,直接跟方丈講,你想不想增加收入?方丈說想。我就告訴他,在寺廟最繁華的地方貼上標語,捐錢有禮物拿。什麼禮物呢,一把功德梳。這個梳子有個特點,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梳頭,這樣就能梳去晦氣梳來運氣。於是很多人捐錢後就梳頭又使很多人去捐錢。一下子就賣出了3000把。」
說明:在溝通時,我們要找到對方的需求並給予解決,只有增加了對方的價值,才能達成自己的期望。
● 鑰匙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
鐵桿奇怪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
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
說明: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唯有關懷,才能把自己變成一隻細膩的鑰匙,進入別人的心中,了解別人。所以溝通時,一定要多為對方著想,以心換心,以情動人。
我們每天都要進行許多次溝通,但您都注意到溝通的效果了嗎?通過以上幾個小故事的分享,相信您應該對溝通的技巧有所了解了吧。最後,我們再來整理一下溝通的要點:
◆認識到溝通的好處,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必須途徑。
◆溝通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備,包括找對溝通的主題、溝通的對象、時間、環境等。
◆找對溝通的時機和切入點將會事半功倍。
◆懂得傾聽的人,才會贏得對方的尊敬。
◆只有先解決別人的問題,增加對方的價值,才能提高別人的參與度,從而達到溝通的目的。
◆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溝通。
◆ 溝通時,信心非常重要,只有充滿信心,說話才會有理有力。
關於溝通的故事- -
溝通方式萬千種。概念是死的,而鮮活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失敗了的溝通故事,細細品味一下,或會讓我們在尷尬中成長。
自卑作怪
以前我管理的下屬公司有一位總經理,公司經營百廢待興,舉止失措,不知從何處下手;公司上下關系也比較緊張;異地工作,急需關懷的老小都在千里之外,自己在工作上、生活上也少有顧及,很辛苦。身體上的辛勞是可以言狀的,精神上的疲憊則是說不清的。他在位接近兩年,工作沒有起色,員工有大堆意見,平級也沒有說好的,上級也少有欣賞的。孤家寡人的滋味品嘗起來很是苦澀。
我們兩個進行了坦率交流。他左思右想,不知問題在什麼地方;我告訴他,問題在於他很難與周圍的人溝通,有些上下左右的摩擦,是可以通過溝通避免的。他申言,也想跟人溝通,但是別人不願意;其實,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就看有沒有與人溝通的願力。他承認他不太會說話,想到的說不出來;其實,溝通不是個說話技巧問題,而是首先要跳出自我的框框,成為一個社會人,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要搞清楚你要與之溝通的人想些什麼、關心什麼。他表示,平時琢磨人少了,在這方面沒動心思;其實,關心他人這是一個人基本素質的體現,心中沒有別人,怎麼去琢磨對方心裡想什麼!他申明,他這個外地人心底里絕對沒有看不起誰;其實,心裡沒有跟看得起看不起沒關系,有時自卑與漠視他人的需要有更多的關聯。他驚訝,很少流露自卑的情緒,怎麼為我洞見;其實,經理人更應該注重開發自我、思考自我,藉此來觀察世界。溝通問題說到底是一個做人的問題。這個總經理最後有所醒悟,可惜醒悟晚了。他已屆不惑之年,一些做人的原則已基本定型了,市場給一個公司和一個經理的機會是有限的。他同意我不讓他當總經理的提議,確實,骨子裡的自卑防礙了很多事。
俠義當道
另有一位總經理,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個溝通高手。清華大學畢業,有著多年公司經理的經驗,北方漢子,喜歡交友,說話就帶著一股爽勁。他接手一個公司想做出點成績來,不是考慮整個台的建制與民心民氣的調動和鼓勵,而是採取了短期投機的心理,把寶單一地押在了月銷售量上,而對一些基本的技術問題則不管不問,結果因為技術支持問題,客戶連續幾個月負增長。財務管理混亂他不操心,代銷點有一年沒對清帳目,他不當回事,而是到處給代銷點開空頭支票,給當時和後續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他特別醉心的是與營銷員打成一片,常常一起喝酒,說話份外投機。營銷員感到工資低了,他就鼓勵營銷員自己開檔口,搞經營;業務員需要什麼,只要他身上有的就能拿出來。一個台經營的一些基本原則,就消失在杯觥交錯中了。
對上級的溝通他也有一套,「王總你放心」,「王總你再給我點時間」,「可來了一個懂行的老總,我有信心把公司搞上去」,等等。這些令人舒心的話,他是張嘴就來。這話說第一次,OK;說第二次,我心裡打鼓了:反復說同樣的話卻不見工作上的改進;只是在語言上認同我,行動上全不是那麼回事,我容得了,員工容不了,市場容不了。後來我就直接上陣了,每天8:30之前必到公司,直接安排配對外出對庫核帳。這樣一上勁,就有人藏不住了。以前他最為信賴的一個營銷員,借著管理的漏洞玩了好多貓膩沒法交帳,只好畏罪潛逃。對這個營銷員的出逃,打死他他都不信。
生活常識一再昭示我們,酒肉朋友的溝通是經不住風雨的。作為長久的朋友,作為知己,並不是一時的話語痛快,而是在做人的一些本原的東西上的認同,他們分享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明了各自的思維過程,並且能相互長期地增進快樂。這些成就知己的因素,不是一起喝喝酒痛快一下就可以的了。這個經理有兩個簡單化,一是簡單地把一起喝酒痛快的人,當成了可用的知己;二是簡單地把個人朋友之間的交往,當成了管理的秩序。
公司的經營管理有一些不變的原則,就像人活著要呼吸要吃飯一樣。一個公司的經理如果拿原則做交易,最後就只能是被人欺侮。這個總經理自以為得意的溝通方式,不只是沒有給公司帶來任何益處,而且那個業務員也不買他的好,早就斷言:「經理在利用我」。既然你這個經理可以利用他,那麼他反過來利用一下你這個經理也就順理成章了。一個公司的最高行政主管,如果不能找到恰當的溝通方式,不能把公司發展的目標與任務深入到每一個員工的心裡,不能建立起全方位的責任體制,不能使員工的創造力得到痛快淋漓的發揮,那麼,這個最高行政主管就是不稱職的。
這個總經理錯把哥們兒義氣當成與員工溝通方式,其實還是一個混字當頭,沒想好好經營這個公司,缺乏最起碼的責任心,缺乏做人的一些最本原的東西。當今嚴酷的市場生態和企業生態不接受這樣的怯懦者。
謠言殺人
溝通帶來的不只是快樂,也會帶來煩惱、厭惡甚至仇恨。
一個公司,曾經飽嘗了這種不當溝通的苦果。那裡,活躍著一些熱衷於小道消息的人,張三說了李四什麼,李四又說了張三什麼,再說了王五什麼。隨後,「說三」變成了「道四」,甚至被成倍地放大。更糟糕的是,該部的管理人員,也有意無意地加盟這股歪風,並且成為風源(管理者的話註定要成為風源)。公司的秩序,也就被這種相互傳話和彼此傷害攪亂了。這些員工在說悄悄話時,或也能嘗到溝通的快感,可惜那隻是一時的,當她們議論第三者的話被第三者知道後,快樂就成了痛苦,本來很好的友誼,也同時變為仇恨。任何不負責任的悄悄話,都是在埋葬自己的前程。最豐裕的精神,在極大的災難面前,也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奏起最昂揚的樂章;最貧乏的精神,在陽光普照的坦途,也會為一時苟安,而將自己的命運投入他人嘴巴的隨意性之中。
權謀主宰
一個公司的故事也發人深省。員工間有意見,一時解不開疙瘩,是一種正常狀態,但這個公司幾個員工主管的矛盾,持續時間卻特別長。這些員工本質不壞,工作也都努力,問題出在什麼地方?我去了這個公司幾次,心裡有點底了,召集了有經理和幾個主管參加的會議。會上我建議大家要直訴衷腸,要溝通,要先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一些問題。
角色這么一轉換,大家真還多了不少新認識:對方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又都有自己的一些難事和付出的辛苦,這些難事和辛苦放在誰身上都不輕松。事情說到後來特別簡單:一個主管平時接觸經理多了點,只去努力完成經理交代的任務,而對份內的其它事則表現不出熱情;經理不在她就看看書,打幾個私人電話,跟其他員工很少交流,久而久之,隔閡產生。其實,這個主管前段時間正經歷了很艱難的人生變故,小孩剛剛一歲,卻要遭逢離異的苦痛。她所承受的壓力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公司內沒有朋友可以一訴衷腸。這個平時比較孤立的主管,終於被人理解,激動地哭了,另外的人遞遞紙巾、拉拉手,通過一些細小的動作表示關懷。看起來堅不可摧的冰層,在不到1小時坦誠的雙向溝通中就融化了。新鮮的空氣充盈起來,大家都感到很痛快。我接著提出了一個令大家瞠目結舌的問題:這么簡單的溝通,怎麼這么長時間就搞不掂呢?
大家七嘴八舌,理出這么幾條:以前逢事考慮自己多了點,很少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問題;面對面的交流少了,把問題想復雜了;勇於負責、自己挑戰自己不夠,光顧去挑剔別人了;領導可能也喜歡下面有點事,這樣向心力可能更強一點。這最後一條讓我震驚。以前封建帝王為維系孤家寡人的統治,常常有意挑起所屬大臣的相互攻訐;時下有些官僚對業務不精,但對調理屬下的關系卻分外熱心,讓屬下相互間都疙疙瘩瘩,惟獨感到跟他的關系鐵。借某種技巧,與人交好,獲得一種情報,去隨時無原則地調整管理方略。這種人我也見過,那是搞「政治薄?/SPAN>
自戀宣洩
我熟悉的一個人特別能說,任你提出什麼話題,他都能有頭有尾地講述起來,有時還能發揮出個邏輯體系。他特別敏銳,很容易地能夠抓住別人的語病或是含混不清的所在。講到高興的地方,口若懸河所噴發出來的每一個唾沫星,都有著不可抗拒的力道。開始,人們會在他廣博的視野中獲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後來發現有些東西並不如他所言之確鑿。而且在他滔滔不絕的時候,或可能把活生生的人看成了石頭或木頭。一種被人忽視的屈辱,自然會激起人們的抵抗。
對抗首先發生在他家裡。夫人和上大學的女兒矯枉過正,他說話一超越時間就捂耳朵,最後乾脆勒令他不得多言。在同事的圈子裡,起初人們津津有味地聽,後來人們以傳遞他的謬誤為樂,再後來人們乾脆就像耍猴一樣在那裡當面取笑了。視野沒有成為有效溝通的工具,反倒成了他孤立自己的城牆。為什麼?靜下心來一想,也就瞭然:在他滔滔不絕的時候,對話者已經從人的意義上消失了,只剩下一個承載他聲音的軀殼、物件或廢紙什麼的;忽視他人的存在,最終將被他人忽視。我想這是他會失去朋友或夥伴的原因吧。
理性管不了情緒
另一位總經理,也有許多可以回味的東西。名牌大學哲學系畢業,想問題、辦事善於用腦。他因為壞脾氣,吃過官司,遭受過牢獄之災。他身上有一股剛烈之氣。凡事講個排場,最怕人看不起。任何時點,對自己的位置、權威、尊嚴等都特別敏感。那種過於敏感的、脆弱的、等待著別人來確認價值的心態,常常使他陷入無盡的想像之中,最後鐵定把自己投入惡劣情緒的深淵。
他是個要臉面的人,工作遲遲上不去,他也著急,一著急情緒就更不穩定了。常常在爽朗的晴空中,突然就電閃雷鳴。員工都怕他,很快就養成了習慣:只說他想讓說的話。想像力又行使了拯救他的使命。他把上司的管理視為小人的卡壓,同級的幫助視為搶權,下級的主動定格為不懷好意。最後上下左右全成了他的敵人。在一個充滿敵對的氛圍中,不能指望一個人起到什麼積極的作用。心虛、脆弱、無能的人常常會以自信、強壯、無所不能的表象示人,這是他給我的教訓。
熱情如火遭算計
有一個朋友,最喜歡跟別人溝通,你給他一份真誠,他會加倍的真誠換你。一碰到跟他掏心窩子的人,他會把內在的邊邊角角都翻出來在太陽底下曬個痛快。
可是前段時間他很煩惱,情緒比較低落。起因是公司新來一人跟他坐在一起,就直述自己的悲慘遭遇,我這個朋友好像是他在這個世界的唯一一個傾訴人,是前世就定的緣分。幾天的形影不離,一個孤獨無助的人等待著幫助。我那個朋友哪裡架得住這個陣勢,一下子沒有了距離感,把公司上上下下的關系給那人說了個遍。跟知己聊天,當然要參合進自己的主觀感受,我這朋友把自己跟所有人的細微距離感,也跟這個人全部抖落出來。
不想過了一段時間,有些同事開始以異樣的眼光看他,尤其是那些平時就有點疙瘩的人。接著他看到跟他形影不離的那個新人,開始跟他有了距離,並且常常跟他不太舒服的人攪合在一起,嘻嘻哈哈。漸漸地他先前跟那人說過的話,開始在公司里流傳,有些人還來跟他對質。一種不友好的氛圍,使我這個朋友心灰意懶。
看著他那落魄的樣子,我便向他祝賀!我說,這回遭到了算計,該知道熱情如火的代價了吧?這是好事。至於眼前遇到的這點不舒坦,很快就會過去。我判斷這個新人,是那種以自己的隱私換取別人的隱私,再行暴露別人隱私換得樂趣的那種無賴。他沒有辦法停止這種行為。這回傷了我的朋友,很快會傷害所有跟他接觸的人。自我保全的法寶就是別拿他當回事。我的朋友想想也就釋然。果然,沒有半年時間,那個新人就在這個公司呆不下去了。
7. 故事營銷的四個關鍵要素是
確定明確的商來業目標自,確定內容營銷所支持的產品,策劃出內容營銷大綱;
·充分時間了解消費者的信息需求、類型、特點、在哪、接受方式;
·確立差異化的營銷路徑,區別於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內容;
·設定故事梗概,確定關鍵詞,描述故事,故事兼具有趣與品牌關聯度;
·安排好人員分配,進行內容傳播,選擇多媒體平台,進行有節奏地預熱、引爆;
·衡量投資回報率,不僅是數字效果,更要注重由此帶來的品牌價值。
8. 品牌營銷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品牌營銷在企業營銷策略方面是針對國內消費群體最有效的營銷手段。適合國內企業的品牌營銷策略,為企業營銷人員提供最有效的方式,保障營銷體系順利,更進一步完善企業整體營銷策略。
策略一、國人的購買動機在全球是列於首位的
任何企業都要抓住這一動機,那麼什麼會觸發國人購買動機?首要的是功效策略,企業要想更好做好營銷,功效策略必不可少,它也占市場營銷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國企業要重視功效策略,要把功效策略看為企業營銷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策略二、提高品牌效應
所謂提高品牌效應的意思就是改善品牌的各種影響因素,提高企業品牌的知名度,不斷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宣傳,不斷擴大知名度,此種方法既可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還能不斷擴大銷量,從而不斷的提高品質聲譽等。
策略三、建立營銷團體
組織搭建有規模的營銷團體對於企業的營銷是最好不過的辦法了,通過組織營銷團體,來獲得營銷區域中更適合的方案,從而達到穩定而高效的營銷效果,為企業的營銷做出必要的貢獻。
策略四、媒體組合策略
媒體組合策略就是將宣傳品牌的各類廣告媒體按適當的比例合理地組合使用,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望,樹立和提升品牌形象。
策略五、現身說法策略:現身說法策略就是用真實的人使用某種產品產生良好效果的事實作為案例,通過宣傳手段向其他消費者進行傳播,達到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望的策略。通常利用現身說法策略的形式有小報、宣銷活動、案例電視專題等。
策略六、刺激源頭策略
所謂刺激源頭策略,就是將消費者視為營銷的源頭,通過營銷活動,不斷地刺激消費者購買需求及慾望,實現最大限度地服務消費者的策略。
leohu。宣。
9. 古今中外名人溝通故事...急!!!
一、孔子和弟子顏回
孔子和眾弟子周遊列國,曾行至某小國,當時遍地飢荒,有銀子也買不到任何食物。過不多日,又到了鄰國,眾人餓得頭昏眼花之際,有市集可以買到食物。弟子顏回讓眾人休息,自告奮勇的忍飢做飯。
當大鍋飯將熟之際,飯香飄出,這時餓了多日的孔子,雖貴為聖人,也受不了飯香的誘惑,緩步走向廚房,想先弄碗飯來充飢。不料孔子走到廚房門口時,只見顏回掀起鍋的蓋子,看了一會,便伸手抓起一團飯來,匆匆塞入口中。
孔子見到此景,又驚又怒,一向最疼愛的弟子,竟做出這等行徑。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學到的是——偷吃飯?肚子因為生氣也就飽了一半,孔子懊惱的回到大堂,沉著臉生悶氣。沒多久,顏回雙手捧著一碗香騰騰的白飯來孝敬恩師。
孔子氣猶未消,正色到:"天地容你我存活其間,這飯不應先敬我,而要先拜謝天地才是。"顏回說:"不,這些飯無法敬天地,我已經吃過了。"這下孔子可逮到了機會,板著臉道:"你為何未敬天地及恩師,便自行偷吃飯?"
顏回笑了笑:"是這樣子的,我剛才掀開鍋蓋,想看飯煮熟了沒有,正巧頂上大梁有老鼠竄過,落下一片不知是塵土還是老鼠屎的東西,正掉在鍋里,我怕壞了整鍋飯,趕忙一把抓起,又捨不得那團飯粒,就順手塞進嘴裡……
至此孔子方大悟,原來不只心想之境未必正確,有時竟連親眼所見之事,都有可能造成誤解。於是欣然接過顏回的大碗,開始吃飯。
二、墨子與耕柱
春秋戰國時期,耕柱是一代宗師墨子的得意門生。不過。他老是挨墨子的責罵。有一次,墨子又責備了耕柱,耕柱覺得自己真是非常委屈,因為在許多門生之中,大家都公認耕柱是最優秀的人,但又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責,讓他面子上過不去。
一天,耕柱憤憤不平地問墨子:「老師,難道在這么多學生當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勁,以致於要時常遭您老人家責罵嗎?」墨子聽後,毫不動肝火:「假設我現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應該要用良馬來拉車,還是用老牛來拖車?」
耕柱回答說:「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馬來拉車。」墨子又問:「那麼,為什麼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說:「理由非常的簡單,因為良馬足以擔負重任,值得驅遣。」墨子說:「你答得一點也沒有錯,我之所以時常責罵你,也只因為你能夠擔負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導與匡正你。」
耕柱從墨子的解釋中得到欣慰,放下了思想包袱。
三、英國首相丘吉爾
丘吉爾某次公開演講時,台下有個不以為然的聽眾,聽到一半就突然走上前,突兀地打斷演講,把一張字條交給丘吉爾之後,就轉身離開了。丘吉爾打開字條一看,上面寫著大大的兩個字「笨蛋」。很顯然地,是反對丘吉爾言論的反對派人士。
這時的丘吉爾可以暴跳如雷地沖上前去跟對方理論;或者完全不理會,假裝沒這回事,但心中生著悶氣,繼續往下演講。但丘吉爾採取了另一種方式來應對,他轉了一個漂亮的轉場。
丘吉爾把字條上的「笨蛋」秀給台下的觀眾看,當觀眾還在為眼前的場面感到尷尬時,丘吉爾說:「哎呀,這位觀眾來去匆匆的,丟下字條就走了,很顯然有急事要忙,但他只寫下自己的名字,卻忘了寫內容。」丘吉爾臨機應變,幽默地把罵自己的內容,「笨蛋」,巧妙地變成對方的名字。
台下的觀眾聽了,瞬間鬨堂大笑,丘吉爾通過與台下觀眾的溝通交流,尷尬立刻化解,原本落居下風的丘吉爾立刻佔了上風。
四、威爾遜
他在某次演講時,台下有人搗亂,高聲打斷他的話,並且大叫「狗屎、垃圾」。這時,威爾遜如果原封不動,直接復制丘吉爾的幽默,就會變成:「這位狗屎先生,你想表達的是什麼?」
乍聽之下,這樣的回應很爆笑,但你很可能會因此而激化沖突,讓場面因你的一句話而失控。不要一對一去挑釁他,而是適度地轉移焦點,利用多對一去壓制他。
當時,威爾遜是這樣回應的,他不慌不忙地說:「這位先生,少安毋躁,關於你提到的環保問題,我們等一下就會講到。」
非常不衛生的臟話,「狗屎、垃圾」,居然被威爾遜輕輕一轉,變成了非常衛生的環保問題。全場觀眾聽了,都為威爾遜的機智鼓掌,這時罵威爾遜的人,也因為自討無趣,再加上無力對抗所有的人而閉嘴了。
五、喬布斯
當時蘋果公司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而百事可樂是全球性的跨國企業,喬布斯當時想招募百事可樂的副總裁約翰·斯卡利,如果在中國的話,相當於現在特來電的總經理去招募中石油的副總裁,完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喬布斯見面後隨便聊了下,就說了一句讓現在天下都感到震驚的話:
「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改變整個世界?」
就像琴弦一樣,約翰·斯卡利的心被喬布斯的話撩撥了。喬布斯的超級極短篇放射出無比巨大的力場,完完全全把約翰·斯卡利震懾住了,最後他被喬布斯說服了,答應去蘋果公司出任CEO。
百事可樂=糖水?蘋果公司=改變世界?好像有那麼一點道理,但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這兩件事都不是事實。事實只有一個,喬布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