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市場營銷學中,產品的長度、寬度、深度分別是什麼含義
所謂產品組合的長度是指一個企業的產品組合中所包含的產品項目的總數回,所謂產品組合的寬度,答是指一個企業有多少產品大類,所謂產品組合的深度,是指產品大類中每種產品有多少花色品種規格。
舉個例子:寶潔公司的產品線
寬度:產品囊括洗發露、牙膏各種個人清潔衛生的產品類。
長度:洗發露包括:飄柔、海飛絲。
深度:飄柔包括:家庭裝、焗油、去屑、修復等。
(1)市場營銷學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營銷特點:
1、市場營銷的第一目的是創造顧客,獲取和維持顧客;
2、要從長遠的觀點來考慮如何有效地戰勝競爭對手,立於不敗之地;
3、注重市場調研,收集並分析大量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在環境和市場的變化有很大不確實性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決策;
4、在變化中進行決策,要求其決策者要有很強的能力,要有像企業家一樣的洞察力、識別力和決斷力。
⑵ 大一市場營銷學計算題,緊急!!!(需要步驟)
1、已知某生產企業一種產品的固定成本為20萬元,每個產品的可變成本是12元,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上,公司將價格定為每個17元。計算:為保證公司10萬元的利潤,公司的銷售量要達到多少
解題:10萬利潤=X*(17-12)
100000/(17-12)=X
X=10w/5
X=2w
2、企業生產B產品的生產能力達300000件,但目前市場需求為200000件,且已趨於飽和,生產B產品單位變動成本為1.2元件,企業固定成本總額為100000元,計算B產品的盈虧平衡價格,如果企業要保證60000元的利潤,則定價多少?如果有廠商向企業訂50000件產品,但出價1.5元/件,是否接受
盈虧平衡價格: X=(1.2*20W+10W)/20W Y=(1.2*30w+10W)/30W
X=34w/20w Y=46w/30W
X=1.7 Y=1.53
x為產量為20W件的盈虧平衡價格;Y為產量為30W件的盈虧平衡價格。
設利潤為:Z
Z=50000件*1.5-(50000*1.2+100000)
Z=7.5W-16W
Z=-8.5W(虧損)
不予接受.
3、某企業生產某日用商品,投入固定成本50萬元,生產能力5萬件,單位變動成本25元,單位商品利潤9元,某客戶預訂該商品4萬件,其中3萬件按原價執行,另1萬件在原件的基礎上打折6成,試問該企業是否願意接受此訂單
此問題貌似缺少條件:另1萬件在原件的基礎上打折:原件的基礎是指售價的基礎還是利潤的基礎?
如果是利潤基礎6折則百分百接受此訂單,如果是售價基礎6折因不知道售價,所以無法判斷。
從經營管理的角度來說 應該接受訂單。理由:不接受訂單則意味著固定成本的投入閑置浪費,況且還有27W的利潤擺在面前(3W按原價執行)。
同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祝你好運! 記得給分!
⑶ 指數平滑法中的平滑系數怎麼求啊。市場營銷學
指數平滑法是生產預測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所有預測方法中,簡單的全期平均法是對時間數列的過去數據一個不漏地全部加以同等利用;移動平均法則不考慮較遠期的數據,並在加權移動平均法中給予近期資料更大的權重;而指數平滑法則兼容了全期平均和移動平均所長,不舍棄過去的數據,但是僅給予逐漸減弱的影響程度,即隨著數據的遠離,賦予逐漸收斂為零的權數。下面將詳細介紹指數平滑法這種方法。
指數平滑法的基本公式是:
St=ayt+(1-a)St-1
式中,St--時間t的平滑值;
yt--時間t的實際值;
St-1--時間t-1的實際值;
a--平滑常數,其取值范圍為[0,1];
由該公式可知:
1.St是yt和
St-1的加權算數平均數,隨著a取值的大小變化,決定yt和
St-1對St的影響程度,當a取1時,St=
yt;當a取0時,St=
St-1。
2.St具有逐期追溯性質,可探源至St-t+1為止,包括全部數據。其過程中,平滑常數以指數形式遞減,故稱之為指數平滑法。指數平滑常數取值至關重要。平滑常數決定了平滑水平以及對預測值與實際結果之間差異的響應速度。平滑常數a越接近於1,遠期實際值對本期平滑值的下降越迅速;平滑常數a越接近於0,遠期實際值對本期平滑值影響程度的下降越緩慢。由此,當時間數列相對平穩時,可取較大的a;當時間數列波動較大時,應取較小的a,以不忽略遠期實際值的影響。生產預測中,平滑常數的值取決於產品本身和管理者對良好響應率內涵的理解。
3.盡管St包含有全期數據的影響,但實際計算時,僅需要兩個數值,即yt和
St-1,再加上一個常數a,這就使指數滑動平均具逐期遞推性質,從而給預測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4.根據公式S1=ay1+(1-a)S0,當欲用指數平滑法時才開始收集數據,則不存在y0。無從產生S0,自然無法據指數平滑公式求出S1,指數平滑法定義S1為初始值。初始值的確定也是指數平滑過程的一個重要條件。
如果能夠找到y1以前的歷史資料,那麼,初始值S1的確定是不成問題的。數據較少時可用全期平均、移動平均法;數據較多時,可用最小二乘法。但不能使用指數平滑法本身確定初始值,因為數據必會枯竭。
如果僅有從y1開始的數據,那麼確定初始值的方法有:1)取S1等於y1;2)待積累若干數據後,取S1等於前面若干數據的簡單算術平均數,如:S1=(y1+
y2+y3)/3等等。
⑷ 營銷學方面的:成本加成定價法 是怎樣的例子
首先確定單位變動成本再加上平均分攤的固定成本組成單位完全成本,在此基內礎上加上一定比例的容利潤,作為單位產品價格。在計算時,應先統計出總的產銷量,然後在每個單位成品成本的基礎上加上應納稅金和預期利潤率。售價與成本的差額占成本的比例即為加成,公式 :①P=C(1+t)(1+r);②P=C(1+t)/(1+r)。。。p是單位產品價格,C是單位產品成本,t是稅率,r表示加成率。 ①是順加法,②是倒扣法。謝謝採納。
⑸ 幾個市場營銷的計算題,成本加成定價
一:單位成本=(總固定成本+總變動成本)/產品總量=(20000+30000)/1000=50(元)。
價格=單位成本十單位成本×成本利潤率=單位成本(l + 成本利潤率)=50*(1+20%)=60(元)。
按成本加成定價法確定其單位銷售價格為60元。
二:零售價=產品進價*(1+產品加成率)=2000*(1+16%)=2320(元)。
按零售價加成這批彩電零售價格是2320元。
三:總成本=總變動成本+總固定成本=1.2*200000+100000=340000(元)。
單位成本=總成本/產品數量=340000/200000=1.7元/件。
單位售價=(總成本+利潤)/產品數量=(340000+60000)/200000=2(元)。
如果企業要保證60 000元的利潤,則定價為2元/件。
1.5元/件<2元/件, 且其單位成本為1.7元/件, 如果1.5元/件虧損賣出了。
如果有廠商向企業訂購50000件產品,但出價1.5元/件,不接受。
(5)市場營銷學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對絕大多數企業而言,營銷中最大的開支是廣告,廣告最大的開支是媒體費用。特別對於快消品而言,如日化、飲料等品牌而言,媒體費用占據其營銷預算80-90%,有些企業甚至高達95%。
因此,企業需要將整個營銷流程進行「梳理、簡化」,當我們將企業營銷的起點與營銷費用拉成一個直線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流程、各個環節所潛藏的機會與風險。
首先,在產品調研、市場研判以及營銷診斷方面,企業首先得有個嚴密而科學的判斷。
其次,在前期調研診斷的基礎上,決定營銷導向(產品導向、銷售導向、品牌導向、競爭導向),營銷的目的越有針對性,執行就越具操作性和效果具備可評估性。
第三、確定企業的營銷目標後,可以規劃區域市場、消費群體、傳播內容、以及效果評估指標。值得一提的是,評估指標一般從銷售量、招商額以及品牌知名度、美譽度等等。從這個角度上說,傳播的戰略目標後兩項是緊密相連的。
第四、在確定企業目標、傳播目標的基礎上,根據消費群體規劃企業的媒體類別以及選擇指標。不同媒體評估指標差異較大,傳統的CPM成本並不具備橫向可比性。因此,企業選擇媒體的指標主要考慮兩個因素:一、受眾價值(規模、比重、消費行為等)二、媒體價格(折扣、政策等)。判斷此兩個因素的指標,盡可能量化。
第五、在對媒體有個定量與定性的判斷後,媒體的管理職能就凸現出來。就可以展開對品牌的傳播展開有效的媒體資源開發了。一般由具備媒體與廣告方面2年以上經驗的經理人料理。
媒體的管理是一項復雜的考量企業家戰略、策略、戰術的活兒,需要廣泛的專業積累、人脈與經驗。在開發企業有效媒體資源方面,需要在企業的兩大戰略(企業戰略與品牌戰略)下,有原則而有技巧的發揮。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媒體投放更有針對性,更具實效。
⑹ 「邊際成本定價法」詳細解釋,請附實例,謝謝
一、邊際成本定價
邊際成本定價法是企業以單位產品的邊際成本為基礎的定價方法。
屬於成本導向定價。在完全競爭市場中,邊際成本定價法是達到市場均衡的定價方法,此時企業的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短期利潤為零。
由於邊際成本是商品在不考慮沉沒成本的情況下可以銷售的最低價格,因此企業在短時期內能繼續維持下去。
邊際成本定價是指這樣一種定價規則,廠商或國有企業使得價格等於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定價法也叫邊際貢獻定價法,該方法以變動成本作為定價基礎,只要定價高於變動成本,企業就可以獲得邊際收益(邊際貢獻),用以抵補固定成本,剩餘即為盈利。
二、事例
在電力市場中,市場機制(價格機制)對電力商品從生產到消費的所有環節進行協調與控制。電價的形成機制與電價的結構體系決定了電力市場的公平、公正和高效運行。電價在電力市場實現過程中占據著核心地位。
電力市場的理論問題集中在電價上,具體表現為將電力從生產到消費的一切行為都用價格(費用)表示出來。
例如峰谷電價計算、水電電價的確定、無功電費的計算、檢修費用的計算、備用費用的計算、輸電費用的計算、接網費用的計算、事故損失計算、可靠性費用計算等等。
利用電價在市場環境中的經濟信號作用,指導、調節、控制電力生產與消費,從而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合理組織生產,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的目的。
(6)市場營銷學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邊際成本定價法的應用:
電價是影響電力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電力部門通過出售其唯一的產品(電能)來回收已投入的資金和籌集相當一部分擴展資金。電價的高低直接關繫到電力部門的利潤,從而影響到電力工業擴大再生產的能力及吸引外部投資的能力。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電價主要基於財務核算而確定。一般是在歷史成本(或平均成本)上增加一定的附加量,附加量的大小通常取決於政府,這種定價方法稱為綜合成本定價法。
邊際成本的概念是著眼於未來,其定義為在系統優化規劃及優化運行的基礎上,增加單位電能供應,而使系統增加的成本。
從定義可見,以邊際成本為基礎的電價,其本質就是解決發展問題,為系統擴建籌集資金。
同時電價給用戶一個選擇,用戶根據增加電能消費得到的收益與增加的電費支出,決定是否增加電能消費,從而實現了負荷管理的功能。
⑺ 市場營銷學中,產品組合的深度是如何計算的
了解產品組合深度的概念。
指產品組合中產品項目中每一個品牌所含的不同花色、規格、質量產品數目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