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旅遊市場營銷概念和內容
市場營銷(Marketing)簡稱「營銷」,港台常稱作「行銷」,是指個人或集體通過交易其創造的產品或價值以獲得所需之物實現雙贏或多贏的過程。
目錄 [隱藏]
1 權威定義
2 市場營銷理論發展的四個階段
3 市場與需求
4 市場的類型
5 市場營銷策略
5.1 產品
5.2 價格
5.3 促銷
5.4 分銷
6 市場調研
7 營銷理論的新發展
8 參見
9 外部連結
[編輯]
權威定義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下的定義是:
規劃並實施商品、理念或服務的定價、促銷、分銷,並創造交易來滿足個人或組織的目的的過程。
菲臘·科特勒下的定義強調了營銷的價值導向:
市場營銷是個人和集體通過創造,提供出售,並同別人交換和價值,以獲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種社會和管理過程。
而格隆羅斯給的定義強調了營銷的目的:
營銷是在一種利益之上下,通過相互交換和承諾,建立、維持、鞏固與消費者及其他參與者的關系,實現各方的目的)。
[編輯]
市場營銷理論發展的四個階段
初創階段(1900年—1920年)
功能研究階段(1921年—1945年)
現代市場營銷學形成和發展階段(1945年—1980年)
營銷擴展階段(1980年以後)
[編輯]
市場與需求
市場營銷學中的市場可以等同於需求,即研究消費者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AMA)的定義委員會1960年對市場提出了如下定義:「市場是指一種貨物或勞務的潛在購買者的集合需求。」菲臘·科特勒把市場定義為「市場是指某種產品的所有實際的和潛在的購買者的集合」。
[編輯]
市場的類型
市場從不同角度,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其中按商品的基本屬性可劃分為一般商品市場和特殊商品市場。一般商品市場指狹義的商品市場,即貨物市場,包括消費品市場和工業品市場;特殊商品市場指為滿足消費者的資金需要和服務需要而形成的市場,包括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和技術信息市場。對以上兩種市場作分析時一般要研究消費者市場,產業市場和政府市場。
市場營銷環境分析常用的方法為SWOT分析方法,它是英文Strength(優勢)、Weakness(劣勢)、Opportunity(機會)、Threaten(威脅)的意思。從內部環境分析優劣勢,從外部環境分析機會與威脅。
[編輯]
市場營銷策略
營銷組合的四個因素常稱作4P:產品(proct),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分銷(place),這四個因素應用到營銷過程中,就形成了四方面的營銷策略。
[編輯]
產品
產品策略主要研究新產品開發,產品生命周期,品牌策略等,是價格策略,促銷策略和分銷策略的基礎。
[編輯]
價格
價格策略又稱定價策略,主要研究產品的定價、調價等市場營銷工具,可分為:競爭定價法、成本加成定價法、撇脂定價法、限制定價法、損失領導者定價法、市場導向定價法、滲透定價法、價格歧視定價法等。
[編輯]
促銷
促銷策略又稱傳播與溝通策略。
[編輯]
分銷
又稱渠道策略。它代表企業(機構)在將自身產品送抵最終消費者之前,所制定的與各類分銷商之間的貿易關系、成本分攤和利益分配方式的綜合體系。這里的分銷商既包含批發商,也包含零售商,甚至包含物流配送商和直銷公司的直銷人員。
企業制定分銷政策的目的是:讓產品更順暢地到達顧客手中,既要保證分銷成本低廉,又要保證顧客對送貨期、送貨量、裝配服務、疑難諮詢等方面的要求。
在產品日益豐富的情況下,分銷政策可能變得越來越難制定,因為相對於產品和品牌的過量,分銷商則顯得稀少,因而後者擁有了大量討價還價的權力,力圖從製造商或上游企業那裡獲得更大的利益分成比例。
零售商在最近10年的表現尤其令人矚目,它們不僅從事零售,也開始插手於產品的上游生產過程,並以自己的店鋪名稱或獨創名稱作為自己所產新品的品牌——即自有品牌(private brand/label),或叫店鋪品牌(store brand/label)。這更深地威脅到了純粹的製造企業的利潤空間,當然也大大增加了後者制定分銷策略的難度。
市場調研
市場調研又稱營銷調研,指企業在市場營銷決策過程中,需要系統客觀收集和分析有關營銷活動的信息所做的研究。營銷調研活動涉及到產品,廣告,促銷渠道選擇,競爭者等諸多方面
Ⅱ 中國旅遊業總體上是什麼結構
中國旅遊業產業結構升級分析 摘 要:旅遊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行業之一,是一種特殊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且由於其關聯性和延伸性強,帶動的直接就業和間接就業覆蓋整個產業體系。從旅遊業入手,解析中國旅遊業現狀,分析旅遊業產業結構升級分析產業結構升級及其對整體經濟水平的影響。 關鍵詞:產業結構升級;旅遊業;區域整合 1 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 1.1 我國旅遊業發展迅速 中國地域廣闊,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且多種多樣,目標消費群體廣泛,這對於開發系統性、綜合性的旅遊產品提供了有利條件。且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遊也已有了長足的發展。在旅遊業的規模上逐漸的加大,旅遊的方式也是逐漸的豐富起來,從事旅遊的人員也迅速的增長。 從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國無論在旅遊人數還是消費水平,乃至整個旅遊行業,除2003年SARS疫情受到了打擊外,一直在持續迅速增長,且2004年旅遊業的增長幅度遠超往年。可見,當外來因素導致一定時期的出遊低潮後,形勢的恢復往往會帶來更大的繁榮和更快的增長。 旅遊業的強力發展為人民的就業產生了強大助力,同時旅遊業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定會根據市場需要進行發展和調整。(見圖1) 1.2 旅遊業產業結構發展不平衡 (1)旅行社發展不平衡。 從圖一可以看出,中國旅行社數量一直持續增長,但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旅行社資產規模很小,營業收入、贏利能力偏低,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嚴重,缺乏有效的市場監管。 (2)區域不平衡。 中國幅員遼闊,正因如此造成的東西部的旅遊發展差距較大。東部經濟發達旅遊業發展迅猛、遊客過於密集;而西部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卻無人問津。 (3)投資、市場不平衡。 投資有限、市場較單一也是我國旅遊業未能實現較好發展的原因之一,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求中國旅遊業「引進來,走出去」,積極開拓國外市場。 (4)旅遊人次與旅遊收入不平衡。 本文在此將中美日三國2000、2004、2005三年旅遊業的國際收支和旅遊人數分別進行對比和簡單分析。 2000-2005年期間,我國的國外遊客到達人數的平均增長率為22.91%,而出國旅遊人數的平均增長率則為91.56%,國際旅遊支出的增長率33.06%反而小於國際旅遊收入的 37.55%,可以看出隨著中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國旅遊人數迅速增長,但人均消費水平偏低,甚至有下降的趨勢,我國居民出國旅遊的整體水平不高。 2 旅遊業產業結構升級的必要性 2.1 自身價值 發展旅遊業,最根本的當然應是旅遊資源自身的價值,除觀賞性外,資源價值還包括資源間的地域組合,環境容量和質量等。資源本身應有鮮明的特色和主題,這也是吸引遊客的基本條件。從宏觀上看,旅遊資源所在地的城市形象乃至國家形象也是資源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資源 本身的吸引力有著重要影響。 2.2 外部條件 外部條件包括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交通運輸,基礎建設,配套服務設施,從業人員素質和服務水平,對外經濟聯系,社會政治因素等。 影響最大的應為經濟發展水平,其直接影響乃至決定了其他因素的發展程度。交通運輸分為外部交通和內部交通,強調快捷性和便利性,可以極大的促進旅遊的發展。社會政治主要分為兩方面,一個是政策對旅遊業的影響,包括政策的直接影響和穩定性,另一個則是社會治安和安定問題。 3 旅遊業產業結構如何升級 3.1 區域整合 當前中國旅遊業資源過於分散,難以形成有效品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進行有效整合。這就要求打破地方壟斷,實現良性競爭和經濟有序發展。區域整合要求利益的一致共享,差異和趨同並存。區域間綜合協調,各功能區合理組合,建立串聯旅遊路線,即充分利用了各方資源,也滿足了遊客進行區域性深度旅遊的需求。 3.2 目標消費群體多樣化 消費者市場過於單一,不僅風險較大,易受外界影響,還容易受到制約。這就要求在對主體市場深度開發的同時,注重優化、開拓市場,構建多元化市場結構,實現目標消費群體多樣化。旅遊業的一個發展問題是季節性,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之一,就是擴大客源,實現客源多樣化。 3.3 旅遊產品提升 要實現旅遊業持續發展,需立足原有資源基礎,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客源實行綜合性發展,深化利用旅遊資源,加強產品開發和創新。 在發展新型旅遊時,要注意培養自己的特色,不能簡單模仿。應著重深入開發利用現有資源,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完善服務體系,著重改善交通等基礎建設,有效的對投資進行引導,為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3.4 服務水平 旅遊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經驗欠缺,服務質量偏低,對旅遊景點的形象影響惡劣。當前我國旅遊學科尚不成熟,專業人才缺乏,服務人員總體素質偏低,經營管理不善,提高服務水平勢在必行。 要提升服務水平,首先要建立完善合理的服務標准並嚴格執行,其次要提升服務人員的素質,強化服務意識。 3.5 基礎、配套設施提升 旅遊區域基礎建設和配套設施,尤其是遊客直接接觸到的交通、住宿等硬體設施,對於遊客對旅行的評價有著直接影響。 保證交通順暢和快捷,除了線路本身的質量外,還包括內部和外部交通的良好銜接,景區景點和交通線路的良好銜接。完備的基礎設施和配置功能,能更好的滿足遊客需求。 3.6 經營和管理能力 提升經營和管理能力,就是要實現管理系統化,建立嚴格標准並切身實施,提升宏觀調控水平,強化政府的組織與協調作用,同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建立良性有序的市場,通過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帶動產業融合,實現效益最大化。
Ⅲ 淺談旅遊市場營銷現狀分析以及都存在什麼問題
我國旅遊市場營銷現狀分析及存在問題
3.1 旅遊產品深度開發不夠
目前,國內大多數旅遊產品老化、單一,缺乏較強的吸引力,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產品結構不合理。現代旅遊產品包括觀光旅遊、度假旅遊和特種旅遊三大產品結構。國內旅遊業迄今為止還是以觀光旅遊為主,可是在激烈的旅遊市場競爭中,只靠一條腿是站不住的。二是旅遊產品質量存在問題。旅遊產品質量可分為普品、精品、特品和絕品四大類,國內的旅遊產品可以說是普品比較多,特品、絕品有一些,而精品更少一些。三是產品的升級換代速度慢。總的來說,國內旅遊產品,創新不夠,多年一貫制沒有新鮮感。四是旅遊產品的參與性不強,給遊客帶來的體驗比較少。五是旅遊產品開發無序,喜歡盲目從眾跟風,一哄而上,投入產出水平低下。[來3.2 旅遊信息傳遞渠道不健全
受制於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居民消費收入等因素的制約,在我國還有絕大部分地區的旅遊消費者難以得到具體的旅遊綜合資訊服務和市場預測性信息,特別是與目的地旅遊相關的交通、飲食住宿、旅遊客流等信息的傳遞速度滯後,使旅遊客流的區域不平衡性加大,加劇了旅遊特別是節假日旅遊無序性的產生,並間接影響到熱點線路的服務水平與服務質量。
3.3 信息傳遞科技含量低,營銷手段落後
網路技術具有高效、 快捷、 信息量大的特點,歐美許多大旅遊企業在八、 九十年代就廣泛將網路技術用於市場營銷。但到目前,我國大多數旅行社還是利用電話、 傳真進行日常工作。手段上的落後影響了高質量的旅遊營銷策略,會制約旅遊業的規范化、 智能化、 信息化和全球一體化 http://www.bfblw.com/lw.asp?ID=14的發展趨勢。這與日益發展的各國旅遊業相距甚遠,加大了我國旅遊市場營銷與世界各國旅遊市場營銷的差距。
傳統旅遊中旅遊業的投入是以資源、資金、設備為主,是「物」起決定性作用。而現代旅遊業則以營銷、管理、知識、智力為主,根據市場狀況和旅遊消費需求進行策劃、組織、創新、反饋、控制,以提供高效的產品和服務。旅遊市場營銷需要不斷拓展業務空間和業務范圍,推廣高效運營,使遊客滿意,心情愉悅,使企業獲利,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旅遊市場營銷非常注重管理與協調,特別是旅遊文化服務理念的管理與協調,旅遊資源的管理與協調,遊客與旅遊從業人員的管理與協調。
Ⅳ 旅遊市場營銷有什麼特點
(一)旅遊市場營銷組合因素的可控性
旅遊市場營銷組合中的諸因素都是旅遊企業能夠自我控制的。列如,旅遊企業可以根據旅遊市場細分和旅遊目標市場的定位,選擇自己的旅遊產品結構;可以根據旅遊市場的競爭狀況,自行決定旅遊產品價格;可以根據便利和效益的原則,自行選擇旅遊產品銷售渠道;也可以根據旅遊產品的特點,自行選擇旅遊促銷手段等。但這種可控性並非絕對,因為旅遊企業置身於外部環境'本身還會受到外部諸多不可控制因素的影響。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對可控制因素產生制約作用。所以,旅遊企業在進行旅遊市場營銷組合時,既要善於有效地利用可控制因素,又要善於靈活地、適時地匹配外部不可控制因素的變化。
(二)旅遊市場營銷組合的動態性
旅遊市場營銷組合是變化多端的動態組合,而不是固定不變的靜態組合。旅遊企業可控制的產品、定價、銷售渠道、促銷、人員管理等因素中,每一個因素又包含了許多因素。只要其中任一種因素發生變動,就會出現一個新的組合、產生不同的效果。因此,為了保持旅遊市場營銷組合各因素的最佳組合,旅遊企業應根據可控制因素和外部不可控制因素的變化,對原有旅遊市場營銷組合作相應的調整。
(三)旅遊市場營銷組合的多層次性
旅遊市場營銷組合是「5P」組合。而每一個「P」,又包括若干因素,形成每個「P」的次組合。如旅遊促銷是旅遊市場營銷組合的一個可控制因素,但旅遊促銷因素本身又可形成組合力量。旅遊促銷組合包含了旅遊廣告、旅遊銷售促進、旅遊營銷公關、人員推銷等次組合因素,而且這種次組合因素還可以再細分組合。可見,多層次性是旅遊市場營銷組合的一個顯著特點。
(四)旅遊市場營銷組合的整體性
若把旅遊市場營銷組合作為一個系統,則旅遊企業內部的各種可控的營銷因素都是這個系統的子系統。旅遊市場營銷組合的作用,不是其中每一個構成因素所發生作用簡單相加的結果,而是各個因素互相配合、互相協調所產生的整體效能,超過了每一個因素各自單獨產生的效果的總和,這就是系統的整體作用。為了能充分發揮旅遊市場營銷組合(系統)的整體作用,旅遊企業必須對各種可控因素(子系統)進行有效的綜合運用。
Ⅳ 旅遊市場營銷的特點
旅遊市場營銷組合中的諸因素都是旅遊企業能夠自我控制的。列如,旅遊企業可以根據旅遊市場細分和旅遊目標市場的定位,選擇自己的旅遊產品結構;可以根據旅遊市場的競爭狀況,自行決定旅遊產品價格。
Ⅵ 旅遊市場營銷設計方案
旅遊業一直是各國拉動國內生產總值的重要產業,因此旅遊業的競爭一直非常激烈。市場定位是幫助旅遊企業瞄準目標市場和人群的有效手段。旅遊市場定位如何制定利於企業發展?旅遊市場定位方案怎麼做?
一、建立旅遊市場結構圖
任何產品和行業都有許多屬性或特徵,如價格、質量、規格、功能等。任何兩個不同的屬性變數可以形成一個坐標,從而構建目標市場的計劃。
二、在市場結構圖上大致描繪出競爭狀況
這是指旅遊市場定位。現有競爭對手的位置(坐標平面上的點)及其市場份額(圓形區域)應在市場結構圖中標明。完成這步工作,企業得到一張詳細的「作戰圖」,「對手」的分布和實力都一目瞭然。
三、初步確定旅遊市場定位方案
試著將代表本旅遊企業的小旗插到「作戰圖」的不同位置,每一種位置意味著一種定位方案。在對各種可能的方案進行分析和評價後,選擇理想的方案作為初始定位,由企業決策機構經過相關部門詳細論證後確定。
四、修正旅遊市場定位方案和再定位
旅遊市場定位是否准確是企業成敗的關鍵。因此,在初始定位完成後,應進行調查和試銷,及時發現偏差並立即糾正。
旅遊市場定位的六大原則
1.重要性:所選擇的差異化優勢可以為足夠多的客戶提供高效益,並成為客戶「必購理由」的重要組成部分。
2.差異化:所選擇的差異化優勢不是由其他旅遊企業(尤其是主要競爭對手)提供,就是由企業以非常不同的方式提供,這種方式很容易打動客戶。
3.獨特性:旅遊企業向目標客戶提供的差異化利益,在技術、設備、人才、服務、環境和資源方面,不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
4.溝通:這種差異化優勢易於客戶理解和接受,並且是顯而易見的。旅遊企業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與顧客有效溝通。
5.負擔得起的:顧客能夠接受因企業提供這種差異化利益而增加的成本費用。
6.贏利性:旅遊企業通過提供這種差異化利益有利可圖。
同時,隨著企業的擴大,旅遊市場的定位必須防止可能發生的定位失誤——
1.定位不夠:一些企業發現客戶對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或差異化優勢)只有模糊的概念,客戶並不真正了解其任何特殊功能。
2.定位過分:這引起顧客產生過於狹窄的印象,未來將難以進一步拓展。
3.定位模糊:對產品和服務的定位解釋過多或定位頻繁變化可能會給客戶造成混亂的印象。
4.定位疑惑:客戶可能很難從產品和服務特點、價格或供應商的角度相信企業帶來的各種好處。
旅遊市場定位做好市場細分的好處
1.市場細分有利於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能夠發現好的市場機會,發展市場營銷戰略,提高市場佔有率。
因為通過市場調研和市場細分,企業可以了解不同買方群體的需求和目前的滿意度。以便找出哪些客戶群體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沒有得到充分滿足。滿意度較低的細分市場可能有更好的市場機會。
2.市場細分也能使旅遊企業以更低的運營成本獲得更大的運營效益。這種好處是由上述好處決定的。這是因為通過細分市場和選擇目標市場,企業可以有針對性地採取適當的營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