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達瑞是如何發現市場商機並進行市場營銷的
現在的營銷有很多,你不如找專業的老師問,真心引見網路上的振騫老師,他幫助了很多的夥伴……請採納哦
② 營銷技巧:發現商機比什麼都重要
對於酒水的銷售,一年四季都需要,且夏季的到來,是各類酒水銷售的旺季。那麼想在這個時候抓住商機,一定要掌握好市場銷售技巧。以下為您介紹一些高檔白酒銷售技巧,請參考。第一步:尋求資源支持每年5~8月,酷暑逼人,是白酒廠商最難熬的日子,此時廠商基本上「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人、財、物按下不動。由於受「終端為王」觀念影響,一方面零售商「等靠看」思想濃厚,廠家不主動說要促銷,零售商也不動,任憑「淡季」泛濫。但隨著淡季營銷觀念日益深入,許多酒類廠家已把淡季營銷列為一年營銷計劃之中重要推廣部分,積極與零售商合作,共同推動白酒淡季在終端的推廣。因此零售商大可借機而動,尋求資助。零售商如何向廠商尋求資源?該求資源是:部分媒體提醒性廣告、提供做堆頭與貨架陳列的物料、現場導購員、DM和POP等廣告單、宣傳冊、各種禮品支持、更高的返點獎勵、節日贊助費。作為回報,零售商應對廠家作以下支持:淡季新品免進場費、提供位置更優越的堆頭、增加貨架陳列面、賣場的廣播提示、更便捷的貨款結算、相關費用的減免。如何尋求、向誰要求?一般可採取電話交談、登門造訪、契約式談判進行。此時零售商應顯示自己的誠意,放下高貴的頭,鄭重向廠家、經銷商推出自己白酒淡季推廣全盤計劃、方案,以取得製造商、供貨商的配合、支持。大單采購經理、現場主管、分店頭面人物都可成訪談對象。談約中,零售商應把自己的想法、要求和交易條件開誠布公和盤托出,不應有所隱藏,不要把淡季的一些東西拖到旺季,混淆起來。最後要達成書面的協約。淡季合作事宜,零售商應採取「去兩頭取中間」、「不貪大不求小」的策略:即不宜與高檔大牌白酒合作,因為此類酒商實力大眼光高,較不重視淡季推廣;小酒品名氣小,推動起來所耗氣力大,有些得不償失;與中大型白酒企業共謀較為適宜,因為它們一方面要追趕「茅台、五糧液、劍南春」全國名酒,一方面要防止落伍,所以做淡季營銷,他們比較盡心盡力,全力配合,所以零售商有利可圖的機會就較多。第二步:利用地利巧做堆頭堆頭、貨架、招牌、標語和廣播,其中最有利因素當是堆頭。商超堆頭形式分為產品外箱盒、大的形象外盒、貨架產品堆頭和專門設計的形象展示台以及貨架端架等,主要堆排在大通道中、門店出入口和收銀處等。最常用為貨架產品堆頭。偌大一個大賣場、超市,增加一兩個堆頭不大會影響什麼。據專家長期研究發現,一個即使不起眼的物品,經過十次以上的目視率,也會感染目擊者,容易產生消費慾望;一百個人同樣一個地點目擊同一個物品,至少也有3人/次會產生消費慾望和行為。一個大賣場一個關鍵地段的堆頭就是起到這樣作用:銷售推拉、品牌展示。但如何巧做堆頭?根據產品的不同生命周期確定「堆頭」的促銷形式並合理規劃。如果廠家產品是新品,處於導入期,所供堆頭位置不一定最好,但要拉上廠家做「強勢」促銷;如果是成長期,則對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超要供出最好地段,也即「黃金」堆頭,並且也要上促銷;成熟期的堆頭位置比促銷更關鍵。商超應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術,教授廠家堆頭設計的技巧,使堆頭發揮最大效應:保留1/8外箱面的隔箱陳列,頭下層圍檔的藝術化,頭上層放置小型的品牌展示牌或促銷傳單、品牌傳播的宣傳頁,創意季節銷售氛圍。商超營業員應定期清理堆頭。第三步:捆綁銷售拉動淡市大型商超一般經營利潤微薄,主要靠收取各種進場費來維持生計。特別是在淡季做白酒推廣,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如果是單憑商超自身推廣,那更是無利可圖。因此商超做淡季白酒終端促銷,一個根本想法就是能做「無本生意」,不花錢照樣促銷。這就要求商超即做主導者更要做中間人,起到「拉郎配」作用,善用捆綁銷售、聯合促銷達到目的。聯合促銷意義:使單個商超沒有能力開展的促銷活動得以進行。聯銷商品的品種、規格、式樣、花色齊全,增加白酒吸引力。以較小的促銷費用取得較大的促銷成果。聯合促銷方式:大瓶裝白酒與小瓶裝捆綁裝銷售。白酒與時俏的啤酒聯銷。買多少白酒送幾瓶啤酒,或買多少啤酒送白酒。形式可硬性規定也可軟性指定。白酒與調味品聯銷。再往大的聯接,則可與時鮮的油、鹽、牛奶等居家食品類聯銷。白酒與刮刮卡聯銷。規定凡買多少價值白酒即送刮刮卡多少張。獎品形式、價值不等。最近福建一家大型白酒廠在淡季期間推出買白酒送美元的活動,在經銷商、消費者引起很大轟動,零售商大可「拿來主義」,學以致用。聯銷品要求有相似屬性又有一定使用價值,能把暢銷品與滯銷品同時盤活。聯合促銷品,商超即可自己自行組合,也可要求廠商提供配合。聯合促銷策略首先要創新,讓消費者擁有一種新鮮感,如果內容創新很難,那麼形式或概念上就必須創新;其次要讓消費者直接看到促銷品讓其直接獲得的利益,只有看得見的利益才最有殺傷力;最後就是簡單可行,易於操作,否則消費者會產生不必要的懷疑,降低促銷效果,而且會增大操作成本。第四步:做足節日營銷大餐每年長假大節是商超黃金時期,消費高峰,也是白酒重要消費時節。但一到5月到9月這段時間,節假日少了也小了,節假日商味淡,客流量明顯小,所以白酒銷售就更顯疲軟。但沒有傳統節假日不等於就沒節假日,商家也可自己製造節假日,這對淡季中掀起一陣消費小高潮很重要。比如國外有些商家就大張旗鼓搞店慶日、文化周,並把它們安排淡季里,從而在淡季中掀起一陣營銷小高潮。在這段期間,還有諸如傳統的母親節、父親節、端午節、七夕情人節等中小節日,還有「七一」、「八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各地市也都有自己的民俗節、商會、賽事等不遜於春節、國慶等重大活動,商家應精明些,積極響應,大膽參與,做好相關應景性配套性的商業推廣活動。諸如此類,淡季就不怕沒節假日,沒有商機,而是月月有,甚者「天天在過節」。但不少商超都把酒類促銷排除在節日促銷外,實在令人可惜。那商超如何做節日白酒淡季營銷?產品的賣點節日化商超零售商應求新求異,根據不同節日情況、節日消費心理行為、特定時期節日市場的現實需求和每種產品的特色、文化以及現代生活休閑方式,制定出行之有效、頗具時節特色、適應節日營銷的產品策略組合,引進推廣更有利於適合夏令節日期間消費者休閑應酬、充分展現喜慶福氣的產品,便可另闢蹊徑搶佔先機。產品節日化的實現,就要借「節」造勢,打「節日牌」,賦於白酒的季節、節日結合的功能和特徵,使白酒更具低度化、保健化、休閑化、主題化,拋棄以往白酒的高、濃、冽、嗆等特徵,更適合在夏令時節喝飲。當然推出產品主要不是商超的事,而是要求零售商應更具前瞻性、主動性,要求製造商研發、提供適合夏季在商超推廣的白酒新品,否則進貨再多奏效也小。比如五糧液「福祿壽喜」酒、金六福「慶功酒」、今世緣「情酒」以及保健類枸杞酒、純凈酒、冰酒等都有針對性、先進性,商超不妨多引進。如有可能,商超也可推出自己的OEM自營白酒品牌。加強團購渠道開拓淡季期間還有些節日,加強節日促銷就倍顯珍貴。商超應主動實行「走出去」策略,內引外聯,加強節日公共渠道開拓。比如端午節到了,這時城裡有祭祀先人、吃粽子的習慣,因此可利用產品畫冊、廣告單、報價單、DM傳遞信息,有針對性地對社區居民推出特價酒、專供酒;又如「八一」節,時值大興擁軍優屬的活動,正是團購好時節,可利用事件營銷法向駐軍部隊、武裝部、民政局和中大型企事業工會推介優惠裝的福利酒,買X送X,或大特惠活動,以展現零售企業的公益形象。還有8月8日是父親節,也可籍此良機,向孝敬爸爸的子女推售具有保健性的白酒、葯酒。按照國外慣用的做法,超市、大賣場的大型節日營銷促銷日期以3周為宜,節前7天為推動期,節後為調整期,節中為高潮期,每期持續時間以平均購買周期的長度為宜。小節相應縮減。淡季白酒推廣也應遵照此律。第五步:與眾不同的連環促銷方案綜觀商家的促銷,雷同居多,單打獨斗,效果不佳。因此淡季期間的商超、賣場應充分利用自身活動場所大、環境優良、人氣鼎盛的三大優勢,做出一番大手筆促銷活動。當然促銷必須結合白酒特點,別出心裁,與眾不同,而且要講究連貫、系統、配套,多管齊下,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麼商超如何推出有自己特色、銳利、有效的連環促銷方案?以下是幾個例子:活動1:來××,買就送。凡在淡季推廣活動期間,來本超市購物的顧客,只要購買白酒金額達到100元以上,均有精美禮品相送,買得越多,送得越多。活動2:金榜題名送大禮。凡今年7月被錄取的大專以上院校的新生,只要持有入學通知書,並在本超市購買×品牌白酒,均有標注著「金榜題名-祝您成長」精美禮品一份相送;活動3:「生日感恩」有情相送。每月舉行「感恩父母,幸運生日」抽獎回饋活動,凡消費者生日數字與本店抽出的中獎日一致並持有該日在本店消費白酒的購物單,均有愛心生日禮物相送。「生日感恩」活動設有多重獎,最高獎是「本店總部三日旅遊」。活動4:「瘋狂30秒隨你拿」。每旬憑購物小票或發票(內含有購白酒明細)隨機抽出2~3名顧客,作為當天的「幸運顧客」。幸運顧客在規定的30秒時間內,可在本超市內任意抓取商品,能拿多少算多少,只要不違反規則,所有拿出的商品全部免費相送。其他系列商超現場促銷活動還可有由白酒廠家協助支持的文藝表演、飲酒大賽、白酒酒道推廣暨知識競賽活動等活動,都能進一步使夏季消費白酒意識深入人心。現場系列活動要一波接一波,要有針對性,趣味性,刺激性,目的是為吸引顧客參加,將整個促銷活動推向高潮,實現廠家、商家、顧客「多贏」,各有所獲。由於獎品、禮品基本上是廠家所贊助,商超只是支付一小部分,還是「羊毛用在羊身上」,廠家也有所斬獲,但最大贏家乃是商超。現場連環促銷活動與做堆頭、聯合促銷、節日營銷等既有聯系,又是獨立的,應加以區別對待、應用。為加強淡季白酒促銷,商超還可聯合廠家,可選擇打折卡、贈券、積分累積獎、會員制這些促銷工具,進一步拉動白酒淡季促銷。
③ 市場分析是發現商機的關鍵嗎
市場機會是市場上存在的未被滿足的消費需求。在當今的時代,任何一位經營者都不能保證自己現有的產品將會是市場上永遠適銷的商品,只有不斷尋找、分析、評價新的市場機會,才能保證企業得以長久地生存和發展。
經營者尋找市場機會、開拓市場通常可按以下次序進行:首先,應當在現有市場上挖掘潛力,把現有產品進一步滲透到現有目標市場上去,以擴大銷售量;其次,如果現有市場已無潛力可挖,則應進行市場開發,也就是用現有產品擴大目標市場的范圍;第三,當市場開發也無潛力可挖時,就要考慮進行產品開發,亦即通過改進現有產品或開發新產品來吸引現有顧客;最後,當產品開發也已潛力不大時,則可根據自身資源條件考慮多樣化經營,亦即尋找多種經營的市場機會,開創完全不同於目前所經營的產品,逐步發展到多種產品的經營。
不過,摸清市場機會是一回事,鑒別市場機會是否適合本經營者的情況則是另一回事。市場機會作為「環境機會」成為「企業機會」是有條件的,這就是:與經營者的任務相一致;經營者具有利用該機會的資源能力;利用該機會足以實現經營者的目標要求。與經營者任務不一致或經營者無力利用的市場機會固然不能成為企業的營銷機會,有能力利用、而不足以實現經營者目標的市場機會也不是合宜的企業機會。分析市場機會,是正確制訂企業營銷戰略、保證企業成功發展的一個關鍵。
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有兩個國家的皮鞋廠的兩位營銷員先後到達南太平洋的一個島嶼上,目的都是推銷自己公司皮鞋。這兩位營銷員都發現了一個共同的事實:這個島嶼上人人光腳,都不穿鞋子。然而一人沮喪不已,一人大喜過望。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他倆雖看到了同樣的事實,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作出了不同的預測。前者認為,不穿鞋的人永遠不穿鞋,推銷等於「瞎子點燈,白費蠟」,他給公司總部發回的電報是:「本島無人穿鞋,我決定明天返回。」後者則認為:「今天不穿鞋子不等於永遠不穿鞋,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外來文化的影響,他們的生活習慣會逐漸得以改變。他給公司總部發回的電報是:「好極了,該島無人穿鞋,是個很好的市場。我將駐在此地,開展促銷活動。」接下來他便印製了一種沒有文字的廣告畫,畫面上是島上的一位壯漢,腳穿皮鞋,肩扛虎豹狼鹿等獵物,形象威武雄壯。島上的人果然欣然接受了穿鞋這一文明的生活方式。該公司的皮鞋暢銷於該島,公司賺到一大筆錢,並牢牢地把握住了這一市場。
④ 市場營銷最簡單的解釋發現還沒有被滿足的需求
根據我抄的理 1.作為服務行業最重襲要的當然是服務態度,客人的要求應該盡力的去滿足,而且做營銷的話,客人對產品的反饋意見通常能夠給產品的完善提供寶貴的建議,就像海爾因為一個農民投訴說他們的洗衣機洗不了土豆一樣的,最後海爾做出了能同時洗土豆的洗衣機。 2.。要對商機有著最敏銳的洞察力,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疏漏,世界大戰時期發生的事情,望遠鏡的鏡片老是有氣泡,導致影響它的使用,於是人們向製作望遠鏡的工廠購買他們製作望遠鏡鏡片沒有氣泡的秘訣,花了天價,人家最後給了張紙,上面寫著,製作的時候多攪拌一下。要有先人一步和贏在細節的態度。、 3第三句我覺得比較簡單,就是要抓住機遇,有點像格子鋪的出現,第一個帶頭吃螃蟹的人才是最後的贏家。
⑤ 關於市場營銷的,從女巫的故事中發現商機……
這個問題我暫時回答不了,但我同樣很感興趣,期待有人能給予解答~~~
⑥ 怎樣能發現潛在的商機
發現創業機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於創業者來說,發現創業機會的能力也是當老闆必備的素質之一。創業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有意識地加強實踐,培養和提高這種能力:
首先,要培養市場調研的習慣。發現創業機會的關鍵點是深入市場進行調研,要了解市場供求狀況、變化趨勢,考察顧客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注意觀察競爭對手的長處與不足等。
其次,要多看、多聽、多想。見多識廣,識多路廣。每個人的知識、經驗、思維以及對市場的了解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多看,多聽,多想能廣泛獲取信息,及時從別人的知識、經驗、想法中汲取有益的東西,從而增強發現機會的可能性和機率。
再者,要有獨特的思維。機會往往是被少數人抓住的。要克服從眾心理和傳統的習慣思維模式,敢於相信自己,有獨立見解,不人雲亦雲,不為別人的評頭論足、閑言碎語所左右,才能發現和抓住被別人忽視或遺忘的機會。
創業其實也是一種藝術,而藝術就需要特色。有生命力的藝術形式都必須有著區別於別人的特色,而創業也一樣,想盡快的實現自己的成功夢想,你的創業計劃就要跟別人不一樣,一個合理的不一樣可以讓你擁有讓別人羨慕的機會,你的發財夢想就可以比別人更快的實現。
⑦ 如何從細分市場中尋找商機
1988年,宗慶後用20萬元辦起了營養液灌裝廠,生產自己的產品。在當時,中國市場已經有38種營養液,各霸一方,競爭激烈,銷售大戰烽煙四起,令後來者望而生畏。市場調查人員的分析報告也令人大失所望:「中國市場已有38種營養液。市場供求幾近飽和,建議退出競爭。」宗慶後似乎剛跨出一步,就走投無路了。哪裡是市場的門徑?
1988年10月,宗慶後看到《杭州日報》刊登了一條新聞:「中國學生營養促進會會長,著名營養學家於若木在目前的一次研討會上透露,全國38億兒童和小學生中有1/3的人營養不良,僅浙江省8歲至12歲的兒童中就有47%的人營養不良……」
宗慶後眼前一亮:一半以上的兒童需要補充營養。國內雖有38種營養液,但都屬成人產品,與其生產第39種成人營養液,不如去佔領兒童這一細分市場,生產一種兒童營養液。宗慶後堅信,全國兒童有了三億消費者,1/10就是3000萬,如果能在這個細分市場上喝一大口水,就是巨大的成功。
市場是發現了,但是如何解決產品問題?宗慶後一沒學過營養學,二沒造過營養液。怎麼辦?宗慶後想到求賢納才,科技興廠。他到浙江醫科大學營養學系請教專家,又到百年老店胡慶余堂請到制葯技師和高級開發工程師。在宗慶後精心哺育下,娃哈哈產品終於批量生產。
事後有人評論,宗慶後開娃哈哈兒童營養液是險中出奇,以奇制勝。但這離不開他對市場科學縝密的分析。當時,中國正是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的早期,獨生子女個個成了「小皇帝」。父母長輩的溺愛使得小孩子偏食、挑食,從而造成普遍的營養不良。娃哈哈兒童營養液以傳統的天然食品為原料,通過調節人體機能,增強兒童食慾,從而使兒童從豐富的食物中攝取各種營養,且不含任何激素,無副作用。這樣的產品加上獨特的市場推廣和銷售策略,投放市場後,成功機率極高。
與三株口服液和巨人營養液不同,宗慶後不實施地毯式的廣告轟炸戰略。他稱自己的營銷手段為「宇宙流」,即集中資金和人力,全方位出擊,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突破一點、輻射全局的奇效。每每開發一個市場,宗慶後必臨場坐鎮。一個月內,這個地方的大小媒體不厭其煩地向你講述:「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這樣的陣地戰容易產生實效,又可以避免過大的廣告鋪蓋帶來的失控局面出現。
在打陣地戰之餘,宗慶後也打過不少成功的阻擊戰。比如,開拓鄭州市場。宗慶後在鄭州街上逛了三天,細心的他想出一個高招。他徑直找到當地的交通和教育部門,提出要為鄭州五萬小學生定製黃帽子,這樣放學過馬路就醒目多了,有利於學生安全。有關部門正為交通擁擠,學生過馬路危險一事傷腦筋,如今天上掉大餅,焉有不準之理?一個星期後,鄭州街頭便處處流動著標有「娃哈哈捐贈」的小黃帽。媒體紛紛報道此事,宗慶後一舉兩得:娃哈哈不僅公益形象大增,也多了五萬個「流動廣告員」。只用區區15萬元,宗慶後便征服了鄭州市場。
如果說鄭州一戰是宗慶後商場傑作,那成都一役則堪稱商戰傳奇。1989年,全國糖煙酒定貨會在成都舉行,萬商雲集,廣告大戰烽煙迭起。人們認為,宗慶後想在此次廣告大戰中勝出,沒有300萬元,則絕無可能。宗慶後卻微微一笑:「我只帶了七萬元。」
會議高潮時,成都街頭忽然冒出一支由金發碧眼的外國留學生組成的廣告隊伍,高舉娃哈哈的橫幅,一路分發宣傳晶。「洋人給娃哈哈做廣告了。」市民們湧上街頭看熱鬧,原來這是宗慶後從成都外院請來的留學生。如是幾日,娃哈哈迅速傳遍成都大街小巷,銷量猛增。
娃哈哈的命名也可說是獨樹一幟。由於受傳統營養液起名習慣的影響,人們思維多傾向××素、××精之類,而宗慶後卻獨具慧眼。他留意到源自一首新疆民歌的「娃哈哈」三字,他看中這三字,理由有三條:第一,「娃哈哈」三字中的母音a,是兒童最早最易發的音,極易模仿,且發音響亮,音韻和諧,容易記憶,因而易被接受;第二,從字面上看,「哈哈」是各種膚色的人表達歡笑喜悅之歡;第三,同名兒歌以其特有的歡樂明快的音調和濃郁的民族色彩,唱遍了天山內外和大江南北,把這樣一首廣為流傳的民族歌曲與產品商標聯系起來,能有助於人們熟悉它、想起它、記住它,從而提高它的知名度。一言以蔽之,取這樣一個別致的商標名稱,可大大縮短消費者與商品之間的距離。
定名之後,宗慶後又委託人精心設計了兩個活潑可愛的娃娃人形象為商標圖形,以達到商標名稱和商標形象的有機融合。
在保護該品牌的努力上,宗慶後想到許多細節。在進行娃哈哈商標注冊時,為避免市場上的投機行為,宗慶後注冊了系列防禦性商標「娃娃哈」、「哈娃娃」。為一改過去產品商標不引人注意、不便認讀的狀況,娃哈哈設計者擴大了娃哈哈的文字和圖形,使之占據包裝的大部分面積,醒目突出。
宗慶後在企業有一定知名度之後,開始考慮擴大規模。1992年,宗慶後開始推出第一種飲料產品——娃哈哈果奶。以後,這一含乳飲料產品不斷更新換代,由單一口味變為六種口味,又變成添加了復合雙歧因子及牛磺酸的AD鈣奶。如今娃哈哈果奶系列已經在宗慶後的產品集團軍中佔有重要地位。1996年,宗慶後開始推出娃哈哈純凈水,結果獲得巨大成功。當年成為全國市場佔有率第一的產品,至今仍穩居瓶裝飲用水市場佔有率前茅。
經過短短十幾年的發展,娃哈哈已經在全國八個省市建立了二十多家控股公司及全資公司,成為中國飲料行業的最大企業。這跟娃哈哈確定的標新立異戰略是分不開的,跟宗慶後本人縝密的思維也是分不開的。
91話,原來可以這么說
說話就是要表達某種內容、觀點,傳遞某種信息。在這個前提下,語言表達技巧就是關鍵因素,小則可能影響談判者個人間的人際關系,大則影響到談判的氣氛及談判的成功與否。語言表達是非常靈活,也是非常有創造性的,幾乎沒有特定的語言表達技巧適合所有的談話內容。就商務談判這一具有特定內容的交際活動來講,語言表達應注意以下幾個細節。
針對性要強
商務談判中,各自的語言都是要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的,因此談判語言的針對性要強,做到有的放矢。模糊不清的語言,會使對方疑惑、反感,降低己方威信,成為談判的障礙。
針對不同的商品、談判內容、談判場合、談判對手,要有針對性地使用不同的語言,才能保證談判的成功。例如:對脾氣急躁、性格直爽的談判對手,運用簡短明快的語言可能受歡迎;對慢條斯理的對手,採用春風化雨般的傾心長談可能效果更好。談判中,要充分考慮談判對手的性格、情緒、習慣、文化層次以及需求狀況的差異,恰當地使用有針對性的語言。
表達方式要婉轉
談判中應盡量使用委婉語言,這樣易於被對方接受。比如,在否決對方要求時,可以這樣說:「您說的有一定道理,但與實際情況稍微有點兒出入。」然後再不露痕跡地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做既不會有損對方的面子,又可以讓對方心平氣和地認真傾聽自己的意見。
談判高手往往巧妙地把自己的意見用委婉的方式偽裝成對方的見解,提高說服力。在自己的意見提出之前,先問對手如何解決問題。當對方提出意見以後,若和自己意見一致,要讓對方相信這是他自己的觀點。如此則使談判對手有被尊重的感覺,他會認為反對這個方案就是反對自己,因而容易使雙方達成一致。
恰當地使用無聲語言
商務談判中,談判者通過姿勢、手勢、眼神、表情等非發音器官來表達的無聲語言,往往在關鍵時刻能發揮重要的作用。談判者可恰當地使用這些無聲語言,以增強談判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