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快消品牌如何做好微信營銷
快消品作為與人們日常生活最為貼近的消費品,時常在營銷創新方面走在時代的前列,從當年的大寶、健力寶到當今的洋河、加多寶等,它們均不同程度地引領了行業營銷的步伐。社會化媒體時代的來臨,使這些快消品品牌重新看到了機會。
自微信公眾平台開放以來,「微信營銷」這一詞就異常火熱。前有微信賣水果牛人月利潤4萬,後有微信賣酒達人月銷5萬,互聯網江湖上時常傳來的這些聲音令人艷羨不已,但這些案例雖也是快消品的成功營銷案例,卻終究只是一些個人商家的經驗,無法運用到品牌的微信營銷上。微信公眾平台開放不到一年的時間,快消品行業對於如何運用微信基本還在探索之中,連在微博上風生水起,時常做出令人拍案叫絕的諸如「對不起體」、「吶喊體」的加多寶也並沒有再微信上有精彩的表現。那麼快消品品牌該如何來做微信營銷呢?
陪聊式微信營銷
說到快消品的微信營銷,還是繞不開杜蕾斯(別跟我說杜蕾斯不算快消品,請問你一個月用幾盒?),它在江湖中首創的陪聊式營銷贏得了極高的江湖地位。 眾所周知,微信公眾平台也具有媒體屬性,但它與微博還是完全不同的,與微博相比,它的精準性、私密性和互動性更強。正是基於此,一開始,許多微信用戶是抱著能與品牌進行一對一式的聊天來收聽品牌的公眾賬號的,但大多數用戶在關注了品牌並試圖與其聊天之後,發現對方根本不像微信上的好友,而更像一部機器。於是在微信這個私密空間進行互動本來是一件可以為品牌加分的事,最後由於體驗不佳反而成了一件減分的事。相信有過這種糟糕體驗的用戶一定對品牌微信異常失望。 正所謂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服務,既然大多數品牌微信都不能在與用戶溝通上帶來良好的體驗,杜蕾斯就站出來填補了這塊空白。杜蕾斯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專門成立了8人陪聊組,與用戶進行真實對話,對話也一直延續微博上幽默、雙關的風格,使用戶對其「性趣盎然」。同樣是快消品品牌,飄柔在微信營銷上也走了這條路,不過它還在這方面做出了改良。 飄柔在微信中以「小飄」自稱,關注飄柔後,用戶會發現「小飄」不只能陪聊,唱歌(這一點有點像星巴克的自然醒專輯播放服務)、星座運程指導等也是樣樣精通。能有一個人陪你聊天,給你唱歌,跟你分享星座運程,這樣人性化的品牌可能沒人會不喜歡吧!陪聊式品牌微信滿足了許多用戶希望私密聊天的需求,因而廣受歡迎,但這種方式帶來的挑戰也比較大,當品牌收聽者達到一定數量級以後,需要更多的專職陪聊人員來維護,當人員不足的時候,很可能會影響收聽者的體驗,因此當收聽者達到一定數量後,品牌該如何改良這一模式,需要進一步考慮。
促銷式微信營銷
快消品唯快不破,什麼樣的營銷方式如果能夠對銷售起到直接的作用,那便達到了營銷的最大目的。作為在中國廣為人知的品牌,星巴克在中國有非常廣大的客戶群體,不少人關注星巴克,是希望能收到星巴克的優惠券或者優惠信息。 星巴克的微信賬號固然附有品牌傳播的任務,但它更大的目的是滿足客戶希望得到優惠的需求。星巴克的優惠信息不是生硬地告知,而是運用社會化營銷的方式:精美設計的海報、與時事結合、關愛般的文案都會使它的促銷信息看起來不那麼地生硬。星巴克的微信內容主要針對的是它的用戶,而它的促銷信息又滿足了用戶求優惠的最直接需求,因此它的內容推送並不會使大部分的收聽者反感。而與星巴克調性相符的促銷信息不只會吸引更多的關注,促進銷售,也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品牌傳播的任務。
客服式微信營銷
每一個品牌在進入微信公眾平台之前,都需要想清自己的定位,需要想清自己來微信公眾平台是干什麼的。許多品牌一窩蜂地湧入微信公眾平台,但進來後才發現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於是只能像運營微博那樣,整一點雞湯,發一點企業新聞,那基本上對於大多數收聽者來說,它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蒙牛這個品牌因其多次出現產品問題,常年來口碑一直備受詬病。去年蒙牛新總裁上任,並在不久發布「只為點滴幸福」的全新slogan,隨後包裝也全面革新,欲給消費者帶來「新蒙牛」的印象。 在社會化媒體端,蒙牛也試圖以全新的形象示人。蒙牛的微信公眾賬號於5月上線,其微信賬號雖然名字為「蒙牛乳業」,但從內容來看,其實它的定位是微信客服,主要意義在於與消費者溝通,回答消費者的一些疑問。 關注蒙牛乳業微信後,可以看到其下方有三塊內容:對話備忘、焦點提問和牛奶君說。這三塊內容部分起到了品牌的傳播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點開對話備忘中的歷史遺留問題,便可了解蒙牛過往的產品問題,主動正視過往的問題,這一點還是比較難得的。但蒙牛的主要工作還是放在了客服上,5月21日,蒙牛在微博發起「你的疑問,我的責任」活動,主動邀請網友到微信上提問,之後蒙牛微信便定調客服微信。 目前蒙牛微信的粉絲已超過2000名,蒙牛微信每天都會人工回復超過幾百個問題,隨著收聽用戶的增多,這個數量必然會越來越大,基於客服即品牌這一理念,這對蒙牛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品牌微信做客服的好處有兩個,一是不騷擾,強制被接收信息是大部分微信用戶厭煩的,而蒙牛品牌通過定位微信客服使收聽者在需要信息時才會收到信息,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二是可以在封閉空間內解決產品問題,關於這一點不少消費者可能遇到過買到有問題的產品卻投訴無門的情況,有了這個通道,消費者就多了一個投訴反映的途徑,而及時的客服處理也利於企業在源頭上防止企業危機。試想有一天,蒙牛所有的外包裝上都有微信二維碼,而消費者在買到有問題的產品後,就可以直接掃描然後與蒙牛反映問題了。 與消費者直接對話,是品牌的重要意義之一,在品牌營銷層面,客服的服務和表現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品牌,用客服服務來提升信任,進而凸顯品牌的形象,這便是客服微信的品牌營銷之道。
快消品品牌如何做好微信公眾平台
如果說促銷式營銷是滿足了客戶最直接的求優惠需求,陪聊式微信營銷是滿足了收聽者溝通的需求,客服式微信營銷就是滿足了用戶希望解決問題的需要。不同的品牌面對不同的用戶需要有不同的微信營銷策略,但筆者認為以下幾點是大部分品牌都可以借鑒的。
1.定位。
不同的品牌微信需要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不同的定位,這里的定位包括兩方面,首先是基於自身的定位,你是要做品牌、產品還是客服?自身定位不同,內容是不一樣的;其次是基於收聽者的定位,你的收聽者應該是你的鐵桿用戶、普通消費者還是經銷商,它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蒙牛微信的自身定位為客服微信,而收聽者定位為消費者,此定位使蒙牛專注於回答收聽者的疑問,解決收聽者遇到的問題。
2.無騷擾。
對於大多數微信用戶來說,他們最反感的就是公眾賬號高頻率地推送自己並不感興趣的內容。如何做到不騷擾,對大多數品牌來說是個難題,推送少了,起不到傳播的作用,推送多了,可能引起收聽者厭煩取消關注。但就微信這個相對私密的平台來說,品牌微博的內容應該做到寧缺毋濫,去繁從簡。如果品牌微信定位為客服,那就要盡量少發內容,主要精力放在互動和溝通上,如果定位為產品,就要對內容精挑細選,並選擇合適的對象推送,對於定位為品牌傳播的微信,一周推送的內容最好不要超過3次。
3.CRM客戶管理。
微信公眾賬號的後台可以對所有的收聽者進行分組管理,品牌微信一定不能忽略這個功能。一般來說,品牌微信可以建設六類收聽者,包括消費者,活動用戶,行業人士,媒體記者,企業員工和經銷商夥伴;而產品微信可以建設三類收聽者,包括潛在用戶,重度粉絲和會員。分組建好之後,再推送內容時可以分范圍推送。比如若推送內部新聞,可以推送給企業員工,若推送企業申明,可以推送給媒體、行業人士,若推送促銷信息,可以推送給消費者等等。這樣可以適量避免把不需要的內容推送給用戶的狀況。
4.雙微整合。
微信和微博是不同的兩個產品,一般的品牌都同時擁有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如何將二者更好地分工合作,是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分工方面,小米和蒙牛都是採用微博做傳播,微信做客服的策略,基於微博和微信屬性的不同,大多數品牌都可以採用這個策略。在合作方面,企業需要將兩個平台打通,首先是內容的打通,在這方面蒙牛的「你的疑問,我的責任」便實現了雙微的互通,蒙牛的「你的疑問,我的責任」發布於微博並在微博傳播,然後將有疑問者引入微信,當然更好的做法是再次將微信上的焦點問答、有趣對話等曬到微博上進行二次傳播。其次是粉絲的打通,微博上的粉絲很大部分也可以轉化為微信的粉絲,一旦粉絲轉化成功,他很可能主動將微信上的內容放到微博上來傳播。比如不少杜蕾斯微信的關注者就經常將一些有趣對話放到微博上,放大杜蕾斯微信曝光量的同時,吸引更多人關注杜蕾斯微信。 上面說了快消品品牌微信營銷的三種模式,一種陪聊式,一種促銷式,一種客服式,當然快消品品牌微信營銷一定不只限於這兩種模式,但無論是什麼模式,都是在做好上面說的定位、無騷擾、CRM客戶管理和雙微整合這四點的基礎上來做的,做好這四點才有可能進行微信營銷模式的創新。
㈡ 自媒體為什麼會成為企業品牌營銷推廣的主流趨勢
聞發稿、自媒體發稿的推廣成本也相對低很多,同時選擇不同的媒體發布套餐也能享受更多優惠的價格,新聞發布之後可以被網路頁面收錄,新聞源收錄並長期保存在搜索頁面。因此,對於一些中小企業來說,新聞營銷無疑是成本低、傳播快、保存久的一種最佳營銷手段。
㈢ 如何利用新媒體做快消品營銷 論文
如何利用新媒體做快消品營銷 論
肯定hid
㈣ 自媒體時代的品牌如何建立
上次寫了一篇電商的未來是做品牌,帶來了很大的疑問,就是應該如何做品牌,再之前,我曾寫過一篇不忽悠的談談定位,今天寫完這一篇,基本可以完整的做成一個體系。什麼是品牌,我自己下個定義就是企業建立一個與人有意義的關系。 之前品牌的建立成本是很高的,最簡單的辦法大家都知道,上央視,連續轟炸,轟炸一陣,品牌就起來了。這種舊品牌的建立方式是很多人跟我說的,做一個服裝品牌要幾千萬的一個依據。那時候起來很多品牌,也倒掉很多品牌,唯一賺了的是央視廣告,比如比較著名的秦池酒、愛多vcd、沈陽飛龍什麼的都曾紅極一時。而且很多都是讓廣告費壓死的,所以很多人都會覺得做品牌會很貴。 之所以這么貴,還是因為廣告的渠道有限,權威的廣告渠道就更加有限,其實那時候三株口服液採取的把廣告刷滿大街小巷直到村裡的廁所也是有效的,除了央視這種權威媒體,另一個廣告的法則告訴我們,當消費者從五個渠道看到你的廣告的時候,他們就會相信。 這裡面要解釋一個不太正確的認識,很多電商人說,讓我們踏踏實實做物流、做產品、做售後,自然就有品牌了。這個觀點實際上不太正確的,這種做法更多的是在建立一個口碑,口碑是建立一個品牌的渠道之一,壞處就是太慢了……對於電商來說,並不合適。 進入自媒體時代,實際上帶來了一個很大的機會,目前來看,廣告越來越有藝術品的趨勢,而真正創造品牌的則是公關行為。所以,這個時代就變成了公關製造品牌,廣告維護品牌。消費者對於廣告已經不太那麼信任了,而通過公關事件則崛起了很多品牌。遠的有汶川地震時捐了一個億的王老吉(加多寶),迅速崛起超越了可口可樂。我下這個結論的原因是,加多寶做王老吉是97年的事情了,而在08年捐款後,一度賣斷貨,迅速成為一線飲料品牌。證明事件要比廣告效果好的多。近的則可以看小米,前期小米並沒有廣告一樣賣的很好,現在小米大量投放了樓宇和網路廣告,試圖維系品牌。 所以,這個機遇告訴大家,公關建立品牌,這個有很大的機會。我這里就剖析小米作為品牌案例,給大家一點參考。首先第一步還是定位,比如發燒友,比如雙核,這些定位是很准確的。這裡面有一點比較符合消費者心理的就是創造了發燒友這個概念,這個概念聽上去似乎可以和用蘋果的所謂高富帥搞一個平起平坐的概念。即有錢的買蘋果,發燒玩機的用小米。這一點大大平衡了屌絲的購物滿足感。定位準確了,然後就是事件了。小米的事件有兩個,一個是發布會,雷布斯模仿喬布斯的行頭,大概也是要創造一種和蘋果平起平坐起碼差不多的感覺。得以成功的原因則是,雷軍畢竟是一個互聯網大佬,還是有一定的品牌號召力的,其實馬雲要這么干也能賣很多。所以聚美陳鷗告訴我們,我為自己代言,因為可以省錢。那麼第一個事件做完之後,第二個事件就是訂購,多少分鍾內搶購完畢。這個事件造成了一種缺貨的感覺,從而激發了更強烈的購買慾望。這兩個事件做的非常成功,所以沒有什麼投入,小米的品牌就做起來了。而可以拿來對比的是,Miui這個做了這么久,還在小米之前很多的品牌,有眾多的粉絲參與,有眾多的機型研發,卻並不如小米知名。換言之,靠口碑還是太慢了。 小米的可悲之處就是產品質量無法撐得住這個品牌,當然業內人士說,是因為他要很快的推出這個產品佔領市場,而忽略的設計,尤其是底層調試。本意大概是it人的習慣,有bug沒關系,慢慢修嘛,反正每周更新。而實際上,這個是問題很大的。 事件帶來的品牌有一個不好的地方是,因為你花錢不太多,所以起的快倒得也快,這和廣告砸起來的印象派品牌還是不一樣的。幾個負面足以讓你身敗名裂,所以小米最大的失誤是賣的太多了,如果少一點,慢一點,早出m1s,情況不會像今天這樣。對於事件品牌來說,可怕的不是真相,可怕的是市場上出現了了兩個聲音,一個說好,一個說不好,消費者就會猶豫,一猶豫,你就沒有機會了。 雷軍踩著喬布斯做了小米,360踩著雷軍做了特供機,哈,不才我也借東風做了一個「大熊特供機」,說實話,沒怎麼花錢,宣傳效果還不錯。當然可以成功的做一個品牌案例出來,這個大家多支持。 最後要提醒一點的是,你的定位,品牌,外部傳播固然重要,內部認同也十分重要,不能說你傳播的是一個友善負責,結果你公司內部還剋扣工資,內外不一致,是無法正確傳遞價值觀的,客戶一看你員工就知道不是那麼回事了。 最後一句,創造性想法大於技術性實現。
㈤ 快消品品牌推廣的案例
我們公司做品牌推廣類型比較多的就是發軟文這塊,寫作還是發布都是錦隨推那邊做的,我們這邊只看結果,但目前來說還是比較滿意的。
㈥ 自媒體時代網路營銷新模式
網路營銷模式是指企業藉助於互聯網進行各項營銷活動從而實現企業營銷目標的營銷模式。互聯網發展的不同階段,網路營銷的手段、方法和工具也有所不同,網路營銷模式也從單純的網站建設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