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產品品牌的品牌營銷

產品品牌的品牌營銷

發布時間:2020-12-11 02:20:03

① 產品營銷策略品牌營銷策略有什麼區別

產品營銷策略抄,針對的核心是產品,裡面可能會涉及到品牌,但只是涉及到而已。
品牌營銷策略,營銷的是品牌,裡面內容針對的主要就是品牌的構建,品牌的傳播,品牌的升級,品牌的發展維度,品牌的全網推廣等等。
所以說,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按照你老師的要求,還是改成具體的某一產品來論述會容易很多。
畢竟對於沒有操作過品牌的人來說,憑空寫品牌營銷策略,會比較空洞哦。

② 產品的營銷方式主要有哪些

產品的營銷方式主抄要有以下五種:

1、整合營銷

作為一種對各種營銷工具和手段的系統化結合,根據環境進行即時性的動態修正,以使交換雙方在交互中實現價值增值的營銷理念與方法。

2、聯合營銷

兩個以上的企業或品牌擁有不同的關鍵資源,而彼此的市場有某種程度的區分,為了彼此的利益進行戰略聯盟,交換或聯合彼此的資源,合作開展營銷活動以創造競爭優勢。

3、事件營銷

國內外十分流行的一種公關傳播與市場推廣手段,集新聞效應、廣告效應、公共關系、形象傳播、客戶關系於一體,並為新產品推介、品牌展示創造機會、建立品牌識別和品牌定位,可以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

4、直銷

作為一種分銷模式,它有明確的目標客戶群體,沒有中間銷售環節或盡量減少了中間環節,可以度量銷售效果,企業利用銷售人員可以把產品直接銷售出去。

5、對立營銷

企業的產品在推向市場時,在每個競爭階段,均需要找出對立者,比如品牌、產品甚至企業或者個人,根據對立者的營銷策略體系,建立對立的營銷策略體系來跳出同質化競爭市場,或階段性打擊競爭對手。

③ 品牌營銷有哪些好的選擇

品牌營銷抄對企業的好處與作用襲,這就需要從企業產品說起了,為什麼有的企業業務員在去推銷產品時,感覺很輕松就將產品賣給消費者了,而有的企業產品哪怕是經過無數次的拜訪與溝通,客戶還是選擇了其他產品。而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賣的好的品牌產品首先擁有了足夠品牌知名度,業務工作人員在向客戶介紹產品時,客戶可能已經了解過該品牌了,甚至很多客戶可能會直接說,我知道該品牌,聽說該品牌比較好,但是還沒有嘗試使用過。這時工作人員很輕松的就和消費者進行了產品的全面溝通了。

④ 品牌營銷有哪些特點比起之前的營銷方式更有優勢嗎

品牌營銷的特點與產品營銷有著不同的區別,品牌營銷是不斷向消費者用戶傳播自身企業的品牌核心價值觀,一二再再二三的把品牌的核心利益價值點推送到用戶眼前,使其消費者聽到品牌宣傳語口號或看到企業品牌形象的某種標識特徵等方面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聯想到是該品牌了。從而增加消費者對該品牌的了解和認知,以及提升消費者對該品牌的內心位置。用該品牌的情感訴求價值觀來贏得用戶的青睞和購買機會。 這才是企業進行品牌營銷的真正目的與價值。而一般產品的營銷可以降價促銷或其它活動方式等等營銷。品牌營銷是賣思想情感品牌核心價值,而普通產品只是賣產品。

品牌營銷可以不斷提升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塑造企業品牌形象,從而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機會,這也是隨著社會快速發展,為什麼許許多多的消費者在采購產品時會問該產品是不是品牌啊,如果是品牌,消費者自然就把該品牌產品納入了自己心裡的篩選位置。

隨著消費觀念的升級,對品牌消費的追求也逐步升級了。消費者更希望采購到擁有品牌價值的產品,因為品牌可以更放心,得到更保障的服務。而且品牌更能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和滿意度以及滿足精神層面思想價值觀。這也是很多朋友選擇的品牌產品有所不同的原因,因為每個品牌表達的精神層面價值觀也有所不同。這也是品牌與品牌之間有著明顯區別的精神思想價值觀。

品牌營銷可以增加企業的品牌價值,而品牌價值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所以做好品牌營銷就是在提升和積累品牌的無形資產了。品牌營銷更可以提升品牌的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優勢。

⑤ 從產品到品牌是企業營銷活動的關鍵嗎

從產品到品牌的過程,是消費者由產品使用經驗形成品牌經驗的過程,是產品信息長時間保持一致性傳播的過程,是品牌始終張揚個性昭顯形象的過程,是企業主、營銷人、廣告人時時刻刻關注消費者的過程,是品牌與消費者不斷溝通、持續對話的過程。

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經濟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旺盛的需求與落後的生產之間的矛盾。工廠的問題在於產能的限制,老百姓的問題在於消費的可選擇性不強。 在那個時代,消費者消費的是產品的物理屬性——晚上能看電視、用個機器洗衣服、買個冰箱放魚肉——能買上、用上就是一種榮耀和滿足。所以,張瑞敏砸冰箱能夠成為新聞——在這個時期,人們認為合不上門的冰箱並非不可接受,只要能製冷,就算能用。 當產品數量開始增多,消費者有了初步的選擇權時,體驗型消費應運而生。體驗型消費的本質核心是承認買方的權利,通過消費過程中得到的愉悅體驗,實現超出基本產品功能的商品價值。體驗消費在大量行業的興起不過十餘年的時間,人們很快又發現,當消費體驗同樣變得同質化之後,消費與被消費都成為一種焦慮。 對企業而言,擁有忠誠的「品牌粉絲「幾乎是一種奢望。對消費者而言,今天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商品足以令人眩暈,當每一個導購員都對你熱情有加時,選擇也就成為一種勞累。 於是,情感消費成為新的方向。你在網路上「網路一下」就會發現,情感消費者是指人們花錢買的不僅僅是產品的功能與服務,而且是這種產品所體現的身份象徵、個性氣質、生活主張等精神層面的附加值。消費的理由變成為「我就喜歡」,消費的對象從產品變為品牌。 產品是工廠所生產的東西,品牌是消費者所購買的東西。產品可以被競爭者模仿,品牌卻是獨一無二的;產品極易過時落伍,但成功的品牌卻能持久不墜。

更具體地說,產品是具體的,消費者可以觸摸、感覺、耳聞、目睹、鼻嗅;產品是物理屬性的結合,具有某種特定的功能以滿足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如車可以代步,食物可以裹腹,衣服可以禦寒保暖,音樂能夠愉悅心情,等等。

品牌是抽象的,是消費者對產品一切感受的總和。品牌貫注了消費者的情緒、認知、態度及行為,比如產品是否有個性、是否可以信賴、是否產生滿意度與價值感、是否代表某種特殊意義或情感寄託、是否生活中不可缺少。康師傅是好吃,資生堂是高貴,萬寶路是野性自由、陽剛之氣,劉德華是傾情傾心的偶像,等等。

一件普普通通的T恤,如果不附加任何產品之外的信息,你穿著它時的感覺也許就是顏色不錯、款式新穎,全棉質地,人很舒服而已。但若T恤上印有「GIORDAN」字樣,你是否感覺到一種世界大同、天下皆朋友的灑脫與溫馨? 同樣是T恤,它們的使用功能是一樣的,卻因品牌不同,而帶給消費者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從而界定了不同類型的消費群體。很顯然,當產品之間的差異性趨於同質化時,品牌將取代產品本身的使用功能,而提供消費者購買的理由與保證。產品與產品的競爭亦變成品牌與品牌的競爭。

但是從產品到品牌卻不是個簡單的、必然的過程。或者說,每個品牌之下都有一個產品,卻不是每個產品都能架構一個品牌。

太多的產品寂寂寞寞地躺在商店的陳列架上無人問津,落滿塵埃。它們當中可能不乏品質傑出者,不乏功能獨到者,卻因藉藉無名而虛度年華。當然,它們也有一個品牌名稱,但有多少消費者認識並記得它們呢?

一個產品要成為一個品牌,實在不是一個自然的、簡單的過程。春華未必秋實,它需要企業主、營銷人員、消費者以及時間等多方面的錘煉與打造。

企業主要保證產品的品質與功能,提供消費者使用產品的滿意度與價值感;營銷人員和廣告人員則負責賦予產品某種人格化的個性、情感、形象、生活方式、身份、榮譽、價值、地位或意義等附加信息,並將此附加信息通過整合的傳播方式,有效地傳遞給消費群體;消費者經過一定時間的認識、感覺、使用後,形成對產品的感受與印象,對圍繞產品的附加信息產生認同、信賴、榮辱與共等正面的認知、態度與行動,產品才真正成為一個品牌。就像消費者買方便麵不說買方便麵,而說買「康師傅」,喝礦泉水不說喝礦泉水,而說喝「娃哈哈」。然而,做好了這些,還不能肯定你的產品就能夠成為真正的品牌。

標榜「永遠是未來世界開拓者」的索尼第一個推出了Walkman。這是個傑出的產品概念,它敏銳地抓住了年輕人活潑好動的心理,將音樂從室內固定的存在方式變成了運動的存在方式。當索尼冒著風險終於將Walkman的新概念推廣開來,一系列的X Walkman、Y walkman瞬間問世。索尼猛然醒悟過來,趕緊聲稱「只有索尼,才是真正的Walkman」。然而,已經晚了。

Walkman只是一個產品概念,索尼才是品牌名稱。索尼只重視Walkman的宣傳,卻忽視了將Walkman與索尼連為一體。無可奈何地,索尼為啟動Walkman市場所付出的教育費,相當一部分為他人作了嫁衣。

⑥ 品牌營銷的定義是什麼

品牌營銷(Brandmarketing),是通過市場營銷使客戶形成對企業品牌和產品的認知過程,回是企業要想不斷獲得和保持答競爭優勢,必須構建高品位的營銷理念。最高級的營銷不是建立龐大的營銷網路,而是利用品牌符號,把無形的營銷網路鋪建到社會公眾心裡,把產品輸送到消費者心裡。使消費者選擇消費時認這個產品,投資商選擇合作時認這個企業。這就是品牌營銷。

品牌營銷的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想到一個籠統,比如說麥當勞,看到它一個M,開始想到一個品牌的籠統。
第二個想到什麼樣的性能;
第三個層次才是它的潛意識,這個潛意識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告訴你;

運營品牌營銷塑立品牌的過程就是:
1、如何理解品牌的價值?
2、你的品牌在消費者心目當中定位究竟如何?
3、與消費者溝通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4、怎樣打動消費者?

⑦ 怎樣做好品牌營銷

企業要成長,先復要建立品制牌意識 ,對於品牌營銷推廣的認識,中小企業往往存在一些觀念上的錯誤,比如沒有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以為只要把產品做好就可以了。如果企業還很小,或許是這樣。

可是企業要發展,進入更大的市場,就要面對其它也有好產品的同行的競爭。這時如果沒有品牌的支撐,是絕對行不通的,很難突破發展瓶頸。所以,企業要成長,首先必須轉變這種觀念,建立起品牌意識。

⑧ 品牌營銷和產品營銷都有哪些區別

品牌營銷是為了更好,更快,更貴,更長久的把產品賣出去。讓銷售可持續增長,形成品牌內資產,降低對容價格的依賴,對渠道有話語權!因此品牌營銷不僅僅包括產品層面的賣點體檢,系列命名和規劃,形象及包裝設計等,還有一塊很重要的則是對品牌層面的規劃和價值提煉,並在各個環節體現出品牌核心價值與識別,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起清晰獨特的品牌認知,最後形成品牌的知名度 美譽度和忠誠度。
而產品營銷則更多的基於為促進產品當下銷售所策劃的一系列如賣點提煉,活動策劃促銷等動作和活動,對提升當下產品銷量有幫助,但對整體品牌價值及品牌資產積累相對作用更對影響會更漫長些,甚至於一些完全考慮當下業績的產品營銷會造成對品牌的破壞。

⑨ 伊利產品的品牌營銷策略研究

2003年,伊利公司榮登乳業榜首,其市場營銷策略值得我們去研究。

一、伊利公司的市場營銷策略

1.產品策略

伊利是全國乳業首家上市公司,2002年又通過增發股票募集了大量的資金。伊利集團董事長鄭俊懷認為盡管資本是促進伊利發展的重要因素,但對產品質量一以貫之的關注,才是伊利保持驚人發展速度的關鍵。眾所周知,還原奶存在著很大的利潤誘惑,但伊利公司的秉承絕無還原奶的承諾,為消費者建立了健康和可信賴的企業形象。

「用全球的資源,做中國的市場」,這是伊利提出多年的口號。在伊利看來,要在競爭激烈的乳品業市場生存發展,關鍵是控制好鏈條的兩頭——一頭是奶源,一頭是銷售。內蒙古有著發展奶業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但是,資源優勢並不等同於經濟優勢。牧場、奶牛、加工、市場是一個有機的鏈條。要達到頂端的經濟優勢,必然要經過轉化與整合。

伊利首先將重拳用在了加快奶源建設上面。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先後投資2億多元建成了標准化擠奶站360個,建成奶牛飼養專業區15個,向農民發放購牛款1.3億元,使呼市地區的奶牛養殖業達到了年40%的增長速度。伊利開創了「分散飼養、集中擠奶、優質優價、全面服務」的奶源發展新模式,與千萬個奶戶結成了相互依託、同呼吸、共命運的利益共同體,形成了奶站與養殖小區相呼應、規模與效益同步增長的良好格局。

純奶與酸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是市場的主流產品。伊利在區域、人員結構及通路建設方面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主流液態奶還會有二三年較好的上升空間。海洋生物奶、高鎂高鈣高維奶等仍處於製造概念或樹立形象的階段。因此,我們認為,在奶源得到保障的基礎上,首先要認清乳業的發展趨勢,確認主攻方向是常溫奶還是保鮮奶。同時,著手開發差異化產品,作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2.渠道策略

渠道變革正朝著扁平化方向發展:就是減少分銷環節、降低分銷管理重心。這意味著廠方對零售終端開展直銷,以及自己建立奶站。伊利目前還做不到這點,因為它還需要藉助經銷商的財力、銷售網路進一步開拓市場,因此伊利在經銷制基礎上進行深度分銷:就是淡化一批、加強二批,建立強大的二批分銷體系,通常運作模式是片區分銷商制。

液態奶的主導性零售終端是連鎖超市、大賣場與社區奶站。超市與大賣場能為企業帶來品牌的提升,擴大銷量;社區奶站能鎖定顧客,改善現金流量;就通路本身比較而言,社區奶站是企業的專用渠道,顧客很少受競爭品的干擾,因此能保證客源與產品價格的穩定性,然而要建立這樣一條渠道需要較長時間。面對家庭銷售逐漸形成直復營銷模式,電話訂購、送奶上戶在不少地區已漸成氣候。這一銷售方式在當前階段突出的是服務功能,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瓶袋裝牛奶的附加值;進一步的發展將會過渡到客戶資料庫營銷,將突出一對一的個性化營銷與服務。連鎖超市與大賣場是一條公用的渠道,品牌之間相互干擾相當嚴重,顧客對品牌選擇餘地大,並且經常受促銷影響而轉換品牌,因此想穩定客源與保證正常售價往往比較困難。

因此伊利公司充分意識到競爭環境使牛奶的利潤空間逐漸減少,已不適合走多級分銷渠道。2003年,即加大對終端的投入:包括買斷大賣場的堆頭位置,加大伊利形象店的建設、投入大批促銷人員等。2004年依然是持續對大賣場、連鎖超市與社區奶店這些零售終端的掌控與建設,並且逐步重視對市場變化作出快速反應的機制建設。

3.促銷策略

2004年伊利的廣告投放焦點仍然是央視。2億元的廣告投入,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一筆很龐大的支出,沒有強有力的銷售收入作後盾,是絕對花不起這些錢的。但是相比乳業新軍蒙牛,其以3.2億勇奪央視標王的做法,是不是顯得伊利在營銷方面的保守?我們認為蒙牛的做法雖然突顯了其欲在乳業大展拳腳的雄心,但其決策卻不見得穩健,略顯沖動。其可能憑借事件營銷之勢將品牌建設再上一層樓,但是否以縮減市場費用為代價?如果真如此,作為快速消費品,僅有品牌之名,而不能給予消費者以品牌之實,結果堪憂。

伊利「心靈的天然牧場」定位是相當成功的,給人以一種親切而又迷人的感覺,不失活力、貼近消費者而又沒有盛氣凌人的霸氣。天然牧場,突出了內蒙古奶源的優勢,而通過心靈的溝通又對品牌形象進行了感性的升華。在推廣過程中,輔之較強視覺沖擊力的廣告畫面,取得了消費者的信賴,並逐漸建立起清新健康的品牌形象,這為伊利打下市場銷售神話提供了強有力的感性支持。可以說,伊利成功的品牌定位使其在市場運作中事半功倍。

二、對伊利公司營銷策略的分析與思考

1.形象策劃缺乏連續性

2003年中國本土乳品企業之爭很精彩,但競爭手法同質化嚴重,大多停留在策略和戰術層面上,採取的促銷手法基本上是降價和買贈,而且是沒有間斷地在執行,乳品業之爭達到你死我活的階段。這種競爭手法暴露了我國乳品行業暗藏的危機。當價格戰進行到一定階段,逼近行業的成本底線的時候,將會有眾多的企業被淘汰出局,對於勝出的企業說,實際上也並未取得實質意義上的勝利,當降價價格被公眾認為是正常價格時,利潤已經全面損失。

在經過一年的血拚,同時面臨乳品行業的另一頭蒙牛咄咄逼人的攻勢,伊利並沒有推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廣告訴求,前期成功為其建立起品牌形象的「心靈的天然牧場」,但伊利的行銷人員們並未就這一寶貴財富進行挖掘與深化,反而是棄之不顧,離之越來越遠。2003年,伊利推出了以「天天天然,伊利純牛奶」為訴求的呼啦圈牛為代表的系列廣告,並在全國務大中城市進行巡迴路演推廣,但是效果差強人意。歸根結底,是缺乏品牌推廣的延續性和品牌訴求的閃亮點。在營銷策略方面也是採取了跟隨的態度,缺乏主動性和創新,在蒙牛強大的事件(借「神五」推廣其「航天員專用牛奶」)行銷之下,伊利顯得措手無策,2004年,乳業最閃亮的主角可能是蒙牛而非伊利。

伊利2004年的廣告路線,在我們看來並不明朗,建立在感性層面上的「心靈的天然牧場」與建立在理性層面上的「天天天然,伊利純牛奶」,看起來並無關聯,前者有打動人心,引起共鳴之感,而後者卻顯得蒼白無力,停留在純粹的口號上,沒有讓消費者感受到它實質性的內容和依託。我們認為:對前者進行挖掘與深化,是伊利的品牌建設之道。伊利提出要做中國乳業的第一品牌,這就意味著它必須維護好消費者對乳製品恆久的心理期望,那就是絕對的綠色、天然,至鮮至純。為此,伊利必須把自己的經營理念定位在為消費者營造「心靈的天然牧場」,並將這一概念融會到產品和企業文化中。

2.主力產品過於單一,缺乏對產品線的管理

產品線管理策略將對企業提出挑戰,挑戰來自於兩個方面——其一是如何確立核心產品線與非核心產品線;其二是如何確定不同產品線的戰略目標。對產品線的管理策略不僅限於產品線本身,它還折射出企業經營戰略思想與素養,因為這涉及到企業對行業發展的深刻分析與把握,對企業自身資源的正確認識,以及在此基礎上對企業的戰略定位等等。在應對第一方面的挑戰時,企業必須了解與把握行業及當地市場的發展趨勢,同時要充分認識到自己既有的優勢及可得性資源,進而界定自己有哪些比較性優勢、容易培養哪種核心競爭力,然後才能夠確立自己的核心產品線。應對第二方面的挑戰時,一個多產品線的企業必須對低中高檔產品線作出明確的戰略目標。這些目標反映出不同產品線在開拓市場中的作用,以及為企業帶來不同的效益。一般而言,低檔產品的主要目標是達到一個鋪貨率,中高檔產品的目標主要是提升品牌以及為企業創造贏利。因此,伊利公司採取正確的產品線管理策略不僅能達到產品鋪貨率與贏利的雙重目標,更為重要的是使企業在確定自己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建立起核心競爭力。

3.對經銷商過分依賴,未能適應未來渠道發展的趨勢

在1997年之前,伊利採用的經銷商模式,即產品從企業到一批,一批到二批,然後到終端的營銷模式,這在當時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是一種有效、經濟、快捷的模式。但當市場規模擴大後,經銷商的模式就使伊利的發展受到遏制,銷售上不去,利益得不到保證。1997年伊利將經銷商模式轉變為控制兩端(即一端為奶源,一端為銷售),帶動中間(即批發渠道)的營銷模式。隨著現代KA的快速發展,伊利對渠道在迅速地做出調整:首先對經銷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伊利與經銷商的關系從依賴發展到相互依賴,2003年伊利坐上行業的頭把交椅,在位置上也體現了絕對的優勢,對經銷商的控制也成了不可否認的事實。因此經銷商也承擔著不斷適應伊利的壓力:擔任著開拓商、配送商、策劃商、營運商的全方位的專業公司的角色,從伊利對經銷商的態度來看,這是降低自身營運成本和提高市場操作能力的兩全之策。

但面對白熱化的競爭環境,經銷商的經營風險越來越大,許多經銷商一年辛辛苦苦卻沒有利潤甚至虧本。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將經銷商轉化為配送商,其意義在於:廠家承擔一切經營風險,保證合作夥伴的既得利益。作為配送商,每配送一件產品就獲取一份配送費。雖然配送費比經銷制下每件貨加價收入低,但是除車輛外不需要投入許多人力和冷庫費,沒有經營風險,實質是無風險回報。另一方面也預示著,廠傢具有絕對的市場操控權,但同時必須付出巨大的機構營運費用及人員費用。

目前伊利還未具備獨立運作的能力,因此其市場建設也極大地依賴經銷商的合作態度與市場營銷能力。將自己的產品交付於另外人運作,當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但處於目前階段,這卻是一個還須持續的模式。和零售商打交道時,要注意技巧,時時提防。

4.對產品的差異化和消費者忠誠度的培育重視不夠

因為競爭激烈,使得乳品行業促銷此起彼伏,而且到了惡性競爭的地步,乳品企業已習慣採用長期特價、長期買贈促銷的方式進行競爭,在大品牌掀起價格戰的時候,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但同時行業的利潤也遭受了巨大損失,這也許是大品牌所始料未及的。牛奶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較高,乳品企業如果單一地用促銷來增加銷量,而忽視了去培養消費者的忠誠度,那隻會讓自己的品牌力越來越弱。疲勞的、頻繁的促銷戰術會讓消費者習已為常,感覺不到品牌帶來的優惠,更可能會失去其潛在的優越性。

越來越多的乳品企業已經意識到「差異化搶市場」的重要性,益力多挾「活性乳酸菌」橫掃乳品市場,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各乳品企業也不斷地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提升品牌的價值感及消費者的認同度:高鈣奶中的天然乳鈣、小型包裝相繼出現早餐奶、學生強化奶等等,種種企業行為表明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細化,乳品行業隨著競爭的加劇,產品不可置疑地朝著細化的方向發展。可以說找出更多的差異,將獲得更多的市場。

5.對營銷管理重視不夠

作為國企,伊利在管理機制上存在著先天俱來的官僚作風。表現在對於市場運作中的實際問題不去解決而糾纏在無意義的爭論中;制訂了管理制度和流程,卻沒有關心執行它們所需要的配套設施是否齊全和完備;最了解市場的人就是業務人員,他們提出的策略往往更有效和更具有殺傷力,但他們的意見不被重視,因而對工作常有不滿。

⑩ 企業為什麼需要注重品牌營銷

品牌營銷就是讓銷售可持續增長,形成品牌資產、降低對價格的依賴,內對渠道擁有話語權容的過程。

品牌營銷的作用有很多,但總結起來,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

一是讓產品更好賣!

產品同質化時代,消費者為什麼選擇你而不是別家產品?唯有賦予產品以品牌靈魂,賣出與競品的不同,擊中消費者的需求點,給到其選擇自己而不選擇別人的理由,才會讓消費者感覺雖然這么多產品但唯有你懂他進而選擇購買你;

二是讓品牌進入消費者心智,形成品牌資產,讓產品真正依託品牌價值存在,持久暢銷!

產品進入貨架不代表產品進入消費者心智中。品牌定位、給到消費者的價值利益及購買理由明確後,就要通過線上線下整合性的營銷傳播推廣,集中的、持續的、統一的將品牌訴求及給到客戶的價值利益點傳輸給消費者,讓消費者知道你,接受你,並因為你的獨特和懂他而記住你!猶如看到寶馬就想到操縱駕駛感、看到紅牛就想到提神解乏、看到萬科就想到品質、服務、高端一樣,一看到你就能想到某一專有的標簽,即只有你能給到消費者的獨特購買理由!

閱讀全文

與產品品牌的品牌營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快樂檸檬培訓方案 瀏覽:362
智慧社區o2o推廣方案ppt模板 瀏覽:981
樓房營銷方案 瀏覽:492
購麗電子商務 瀏覽:61
教育局暑假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294
電子商務師鑒定考試軟體 瀏覽:369
全國一線城市哪個大學市場營銷專業比較好 瀏覽:971
華強電子商務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336
迎新促銷活動廣告語 瀏覽:831
早教中心父親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13
電子商務公司工作計劃 瀏覽:117
全國黨員信息管理系統培訓方案 瀏覽:299
銀行培訓方案ppt 瀏覽:552
市場營銷專業職務發展路徑 瀏覽:922
網路營銷如何賺錢 瀏覽:648
直通車飾品推廣方案 瀏覽:879
北京促銷優惠活動 瀏覽:630
315電子商務創意活動 瀏覽:19
哈爾濱對俄電子商務 瀏覽:302
xx村農業科技推廣實施方案 瀏覽: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