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金融衍生品市場功能
金融衍生品的產生是源自於規避逐漸放大的金融風險,但除此之外,金融衍生品還有其他兩個方面的作用。
(一)價值發現:金融衍生品的價格變動取決於標的變數的價格變動,而金融衍生品的價格發現功能有利於標的價格更加符合價值規律,有利於對現貨市場的價格進行合理的調節。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價格是密切相關且一定程度上是正相關的,金融衍生品的市場供需狀況往往可以幫助現貨市場建立起均衡價格,形成能夠反映真實供求關系和商品價值的合理價格體系。
(二)風險轉移:金融衍生品交易是將現貨市場上的交易風險進行打包創造出新的衍生金融資產和衍生金融工具,最後將金融衍生品和風險重新分配轉移到其他持有金融衍生品的經濟體中。金融衍生品的出現只是減少了某部分經濟行為的風險,而將風險以新的方式重新轉移到其他經濟部分去,經濟體系的總風險並未因此而降低。
② 什麼是金融衍生品,請舉例說明
③ 金融衍生品具體是什麼
金融衍生品(derivatives),是指一種金融合約,其價值取決於一種或多種基礎資產或指數,合約的基本種類包括遠期、期貨、掉期(互換)和期權。金融衍生品還包括具有遠期、期貨、掉期(互換)和期權中一種或多種特徵的混合金融工具。
④ 目前國內常見的金融衍生品有哪些 簡單易懂的闡述什麼事金融衍生品
巧了,我剛好寫完國際金融的作業就是這個。以下表示我整理的作業。
。
金融衍生產品種類介紹
金融衍生品,即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各種金融合約及其組合形式的總稱。金融衍生品的共同特徵是保證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就可進行全額交易,不需實際上的本金轉移,合約的了結一般也採用現金差價結算的方式進行,只有在滿期日以實物交割方式履約的合約才需要買方交足貸款。因此,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杠桿效應。金融衍生品的分類保證金越低,杠桿效應越大,風險也就越大。國際上金融衍生產品種類繁多,活躍的金融創新活動接連不斷地推出新的衍生產品。 目前,金融衍生產品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大類:一是金融期貨;二是金融期權;三是金融互換;四是各種遠期協議;五是信用衍生產品。
金融期貨又可以分為如下五大類:貨幣期貨、利率期貨、股價指數期貨、股票期貨、互換期貨。
其中,貨幣期貨又可根據標的貨幣的種類,以及標的貨幣與結算貨幣的關系分為數十個品種。目前,在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上市的貨幣期貨多達數十種。除了傳統的英鎊期貨、澳元期貨、日元期貨、瑞士法郎期貨、加拿大元期貨等品種之外,還有歐元期貨、紐西蘭元期貨、俄羅斯盧布期貨、瑞典克朗期貨、墨西哥比索期貨、南非蘭特期貨、挪威克朗期貨等其他貨幣期貨。利率期貨,可分為短期利率期貨和長期利率期貨,二者都還可以細分為許多具體的品種。在短期利率期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3周的美國國庫券期貨及歐洲美元期貨;在長期利率期貨中最有代表性的事30年期的美國長期國債期貨及10年期的美國中期國債期貨。
金融期權的種類可根據不同的標准和不同的需要進行多種不同的劃分。在現實的金融期權交易中,因出於分析和管理的需要,金融期權的種類通常有如下五種劃分:(1)看漲期權與看跌期權;(2)歐式期權與美式期權;(3)場內期權與場外期權;(4)現貨期權與期貨期權;(5)有擔保期權與無擔保期權。與金融期貨相比,金融期權的產品要多得多,其中主要有:股票期權、股價指數期權、貨幣期權、利率期權、期貨期權、奇異期權。奇異期權中較常見的有:打包合約、非標准化美式期權、復合期權、任選期權、障礙期權、回顧期權、呼叫期權、亞式期權、多標的資產期權等。
金融互換的種類可根據不同的標志進行不同的劃分,通常會根據互換的結果進行分類。由此可將金融互換大致分為貨幣互換、利率互換、交叉貨幣利率互換。值得一提的是,金融互換產品之間相互組合,形成一些復合型產品,主要有互換期貨和互換期權兩種。
各種遠期協議主要有遠期利率協議、利率上限協議、利率下限協議、利率期間協議等
信用衍生品是一系列從基礎資產上剝離、轉移信用風險的金融工程技術的總稱。其中最常見的、基本上被公認的信用衍生品有:信用違約互換、總收益互換、信用期權與信用價差期權、信用關聯票據等。
另外,筆者還在搜索的資料中發現一些新興的金融衍生品。遠期市場主要新興衍生品有:可變式遠期外匯合約、分利式遠期外匯合約、定幅式遠期外匯合約。期貨市場主要新興衍生品有:災難期貨、死亡期貨、垃圾期貨。期權市場主要新興衍生品有: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利率上下限。互換市場主要新興衍生品有:互換期貨、遠期互換、指數互換、零息票債券互換、可展式互換與可斷式互換、多邊互換。我國的兩種新興衍生品有:可轉換債券和備兌權證。
參考文獻:
《金融衍生產品》 施兵超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金融知識手冊第二版》 張令保 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⑤ 什麼是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derivatives),是抄指一種金融合約,其價值取決於一種或多種基礎資產或指數,合約的基本種類包括遠期、期貨、掉期(互換)和期權。金融衍生品還包括具有遠期、期貨、掉期(互換)和期權中一種或多種特徵的混合金融工具。
⑥ 金融衍生品的現狀及前景
衍生品是英文(Derivatives)的中文意譯。其原意是派生物、衍生物的意思。
金融衍生品通常是指從原生資產(Underlying Assets)派生出來的金融工具。由於許多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在資產負債表上沒有相應科目,因而也被稱為「資產負債表外交易(簡稱表外交易)」。金融衍生品的共同特徵是保證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就可進行全額交易,不需實際上的本金轉移,合約的了結一般也採用現金差價結算的方式進行,只有在滿期日以實物交割方式履約的合約才需要買方交足貸款。因此,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杠桿效應。
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現狀
金融衍生品市場可以分為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OTC)市場。自1980年代以來,兩類市場的衍生品交易均取得了長足發展:1986~1991年間,交易所市場和OTC市場交易額的年均增長率分別高達36%和40%;1991年兩市場的未清償合約名義價值分別達3.5兆美元和6兆美元,其中利率合約在兩市場均占據了主導地位;2001年末,交易所市場合約名義價值已增長至23.54兆美元,OTC市場增長到了111兆美元,並且全球OTC市場的市值達到了3.8兆美元。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巨幅增長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流動性增強型(即增加現貨市場流動性)金融創新的需求,OTC衍生品交易的增長迎合了機構投資者對風險轉移型金融創新的需求。
金融衍生品前景
金融機構是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以美國為例,參與衍生品交易的金融機構主要有商業銀行、非銀行儲貸機構(Thrift)和人壽保險公司三類,其中商業銀行是最早和最熟練的參與者。根據三十國集團1993年的一份報告,被調查的大部分金融機構參與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其中有92%的機構使用過利率互換,69%的機構使用過遠期外匯合約,69%的機構使用過利率期權,46%的機構使用過貨幣互換,23%的機構使用過貨幣期權。BIS的統計顯示,金融機構在全球OTC金融衍生品市場中的交易額穩步增長,2001年較1995年提高60%。交易主要發生在金融機構之間,日均交易額由1995年的7100億美元提升至2001年的1.2兆美元,金融機構間交易占市場的份額由1995年的80.7%提高到2001年的86.7%(見表7)。
銀行無疑是金融衍生品市場中的主角(尤其在OTC市場上),1970年代末以來,銀行日益熱衷於金融衍生品交易,例如,美國銀行業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十分活躍,從1990年到1995年,銀行持有與衍生品相關的資產增長了約35%,達到3.1兆美元,其間銀行持有的衍生品合約名義價值增加了2倍。銀行是金融互換市場的主要參與者,1992年末全球利率互換合約的未清償價值達6兆美元,持有頭寸最大的20家金融機構佔到三分之二強,其中銀行佔了18家。
非金融機構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顯然不如金融機構活躍,例如目前非金融機構只佔到OTC金融衍生品交易額的10%,與1995年相比其市場份額有明顯萎縮(見表7)。根據三十國集團1993年報告,被調查的非金融類公司中,使用過有利率互換、貨幣互換、遠期外匯合約、利率期權和貨幣期權的公司的比例分別是87%、64%、78%、40%和31%。
隨著資本項目的逐步開放,匯率形成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整個銀行業對於匯率風險管理方面的要求會比以前更高。加強市場風險管理,除了政策性、技術性的要求外,還要努力向國際上通用的風險管理模型方法看齊,做好各種准備,在努力推動市場創新的同時加強市場風險管控,從而使我國衍生產品市場在持續、健康、穩步的軌道上發展。
⑦ 談談你對金融衍生品的認識
金融衍生產品是其價值決定於一種或多種基礎資產或指數的金融合約。常用衍生產品包括:遠期合約、互換交易、期貨、期權等。
衍生產品的特點
【優點】准確性;時效;使用方便;成本優勢;靈活性;對於管理金融市場等市場風險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缺點】衍生產品的杠桿作用很大,因而風險很大,如用來投機可能會造成巨大損失。
⑧ 簡述金融衍生品的作用
金融衍生品的作用如下:
1、金融衍生品的功能主要包括規避風險、發現價格、套期保值、提高金融創新能力等。
2、能夠幫助金融機構管理者更好地進行風險控制。
3、金融衍生品在優化資源配置、降低國家總體的金融風險、吸納社會閑置資金、有效地增加市場的流動性、提高交易效率等方面起著很大作用。
(8)金融衍生品的網路營銷擴展閱讀:
金融衍生品具有的特點:
1、零和博弈
即合約交易的雙方(在標准化合約中由於可以交易是不確定的)盈虧完全負相關,並且凈損益為零,因此稱"零和"。
2、跨期性
金融衍生工具是交易雙方通過對利率、匯率、股價等因素變動的趨勢的預測,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按一定的條件進行交易或選擇是否交易的合約。
無論是哪一種金融衍生工具,都會影響交易者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或未來某時間上的現金流,跨期交易的特點十分突出。這就要求交易的雙方對利率、匯率、股價等價格因素的未來變動趨勢作出判斷,而判斷的准確與否直接決定了交易者的交易盈虧。
3、聯動性
這里指金融衍生工具的價值與基礎產品或基礎變數緊密聯系,規則變動。通常,金融衍生工具與基礎變數相聯系的支付特徵有衍生工具合約所規定,其聯動關系既可以是簡單的線性關系,也可以表達為非線性函數或者分段函數。
4、不確定性或高風險性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後果取決於交易者對基礎工具未來價格的預測和判斷的准確程度。基礎工具價格的變幻莫測決定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盈虧的不穩定性,這是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高風險的重要誘因。
5、高杠桿性
衍生產品的交易採用保證金(margin)制度.即交易所需的最低資金只需滿足基礎資產價值的某個百分比.保證金可以分為初始保證金(initial margin),維持保證金(maintains margin),並且在交易所交易時採取盯市(marking to market)制度。
如果交易過程中的保證金比例低於維持保證金比例,那麼將收到追加保證金通知(margin call),如果投資者沒有及時追加保證金,其將被強行平倉.可見,衍生品交易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
6、契約性
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是對基礎工具在未來某種條件下的權利和義務的處理,從法律上理解是合同,是一種建立在高度發達的社會信用基礎上的經濟合同關系。
7、交易對象的虛擬性
金融衍生產品合約交易的對象是對基礎金融工具在未來各種條件下處置的權利和義務,如期權的買權或賣權、互換的債務交換義務等,構成所謂「產品」,表現出一定的虛擬性。
8、交易目的的多重性
金融衍生產品交易通常有套期保值、投機、套利和資產負債管理等四大目的。其交易的主要目的並不在於所涉及的基礎金融商品所有權的轉移,而在於轉移與該金融商品相關的價值變化的風險或通過風險投資獲取經濟利益。
⑨ 金融衍生品市場有什麼功能
金融衍生品的主要功能是風險轉移,根據產品和交易形式不同,有些交易可以區分出風險的轉出方和轉入方,例如:期權買賣,轉出方沒有風險但需要為此付費,轉入方承擔風險但可以收費。另一些交易,例如短期浮動利率對長期浮動利率的利率互換,雙方各自面臨著不同的市場風險。同普通外匯買賣或者債券交易相比,衍生合約在簽訂之初通常無需繳付任何本金(即所謂名義本金),屬高杠桿的表外交易,而其後的損益結算完全看未來市場表現,虧損可以上不封頂。如是,導致利用衍生品投機的人可以把機構弄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