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巴斯的市場營銷和可持續發展管理怎麼樣
自己去多比較,實踐出真知
② 學習市場營銷後的感受
市場營銷又稱為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簡稱「營銷」;是指個人或集體通過交易其創造的產品或價值,以獲得所需之物,實現雙贏或多贏的過程。它包含兩種含義,一種是動詞理解,指企業的具體活動或行為,這時稱之為市場營銷或市場經營;另一種是名詞理解,指研究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或行為的學科,稱之為市場營銷學、營銷學或市場學等。
市場營銷觀念的演變與發展,可歸納為六種,即生產觀念、產品觀念、推銷觀念、市場營銷觀念、客戶觀念和社會市場營銷觀念。
先學習市場營銷學,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是迎接新世紀挑戰、適應環境變化的必需。
其次,市場營銷通過營銷戰略與策略的創新,指導新產品開發經營,降低市場風險,促進新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充分發揮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在經濟成長中的作用。
第三,市場營銷的發展,在擴大內需和進軍國際市場,以及吸引外資,解決經濟成長中的供求矛盾和資金、技術等方面問題,開拓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第四,市場營銷為第三產業的發展開辟道路。專業性市場營銷調研、咨詢機構的發展,企業營銷機構的充實,市場營銷支持系統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並直接、間接地創造價值,促進第三產業的成長和發展。
第五,市場營銷強調經營與環境的系統協調,倡導保護環境,綠色營銷,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重要作用。
在上述方面,市場營銷已經和正在作出自己的貢獻。面對新的情況和問題,進一步研究市場營銷學,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能幫到你,還望採納答案,謝謝。
③ 可持續發展對市場營銷的影響:中國企業之現狀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人類環境研討會上正式討論。這次研討會雲集了全球的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類在締造一個健康和富生機的環境上所享有的權利。自此以後,各國致力界定「可持續發展」的含意,現時已擬出的定義已有幾百個之多,涵蓋范圍包括國際、區域、地方及特定界別的層面。最廣泛採納的定義,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環境及發展委員會所發表的布特蘭報告書所載的定義,其亦即:
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稱為可持續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後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既有聯系,又不等同。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但要求在嚴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和保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進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續發展的中心體;可持續長久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
人類在向自然界索取、創造富裕生活的同時,不能以犧牲人類自身生存環境作為代價。為了人類自身,為了子孫後代的生存,通過許許多多的曲折和磨難,人類終於從環境與發展相對立的觀念中醒悟過來,認識到兩者協調統一的可能性、終於認識到「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必須愛護地球,共同關心和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並開創了一條人類通向未來的新的發展之路——可持續發展之路。
可持續發展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有: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與發展問題。簡稱PRED問題。
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是:人類應協調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在不損害他人和後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是保證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地區、個人擁有平等的發展機會,保證我們的子孫後代同樣擁有發展的條件和機會。
它的要求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認識到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後代的應負的責任,並有與之相應相應的道德水準
60年代末,人類開始關注環境問題,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提出了"人類環境"的概念,並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成立了環境規劃署。1987年4月27日,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了一份題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確定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人類在與自然界進行漫長斗爭的時候,雖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然而,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是官方對可持續發展討論的一個高峰。大會通過了《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宣言》以及《二十一世紀議程》。到了今天,自然界對人類的報復越來越頻繁,環境與生態的危機也越來越強烈和深刻了。
為了可持續發展,人類必須依照下列原則來使用各種自然資源:
(1)滿足全體人民的基本需要(糧食、衣服、住房、就業等)和給全體人民機會,以滿足他們要求較好生活的願望;
(2)人口發展要與生態系統變化著的生產潛力相協調;
(3)像森林和魚類這樣的可再生資源,其利用率必須在再生和自然增長的限度內,使其不會耗竭;
(4)像礦物燃料和礦物這樣不可再生資源,其消耗的速率應考慮資源的有限性,以確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資源不會枯竭;
(5)不應當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統,如大氣、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對大氣質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小程度;
(6)物種的喪失會大大地限制後代人的選擇機會,所以可持續發展要求保護好物種。
環境與發展是不可分割的,它們相互依存,密切相關。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已成為當代環境與發展關系中的主導潮流,作為一種新的觀念和發展道路被人們廣泛接受。
補充:可持續發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可持續發展」亦稱「持續發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倫特蘭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把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這一定義得到廣泛的接受,並在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取得共識。我國有的學者對這一定義作了如下補充:可持續發展是「不斷提高人群生活質量和環境承載能力的、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滿足其需求能力的、滿足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需求又未損害別的地區或國家人群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還有從「三維結構復合系統」出發定義可持續發展的。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r.布朗教授則認為,「持續發展是一種具有經濟含義的生態概念……一個持續社會的經濟和社會體制的結構,應是自然資源和生命系統能夠持續維持的結構。」
可持續發展包含兩個基本要素或兩個關鍵組成部分:「需要」和對需要的「 限制」。滿足需要,首先是要滿足貧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對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對未來環境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限制,這種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將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統如大氣、水體、土壤和生物。決定兩個要素的關鍵性因素是:(1)收入再分配以保證不會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盡自然資源;(2)降低主要是窮人對遭受自然災害和農產品價格暴跌等損害的脆弱性;(3)普遍提供可持續生存的基本條件,如衛生、教育、水和新鮮空氣,保護和滿足社會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為全體人民,特別是為貧困人民提供發展的平等機會和選擇自由。
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是指一個國家在可持續發展理論下具有可持續性的綜合國力。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是一個國家的經濟能力、科技創新能力、社會發展能力、政府調控能力、生態系統服務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體現。
從可持續發展意義上考察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不僅需要分析當前該國所擁有的政治、經濟、社會方面的能力,而且需要研究支撐該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系統服務能力的變化趨勢。
關於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的研究,是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理念、條件、機制和准則為據,全方位考察和分析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各構成要素在國家間的對比關系及其各要素對綜合國力的影響,系統分析和評價綜合國力及各分力水平,對比分析並找出不足,同時提出相應對策和實施方案,以期不斷提升綜合國力,達到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目標。
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用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去衡量綜合國力,使綜合國力競爭統一於可持續發展的宏觀框架內,從而適應社會、經濟、自然協同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從觀念、作用、評價標准等方面對綜合國力進行全面的再認識。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的價值准則是國家在保持其生態系統可持續性的基礎上,推動包括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在內的廣義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實現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過程。顯然,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的內涵決定了在提升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的過程中,科技創新是關鍵手段,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是基礎,經濟系統的健康發展是條件,社會系統的持續進步是保障。
當代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向人類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些問題既對科技、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更高目標,也使日益受到人們重視的綜合國力研究達到前所未有的難度。在目前情況下,任何一個國家要增強本國的綜合國力,都無法迴避科技、經濟、資源、生態環境同社會的協調與整合。因而詳細考察這些要素在綜合國力系統中的功能行為及相互適應機制,進而為國家制訂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決策提供理論支撐,就顯得尤為迫切和尤為重要。
隨著社會知識化、科技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人類世界將進入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激烈競爭的時代。誰在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上占據優勢,誰便能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奠定更為牢靠的基礎與保障,創造更大的時空與機遇。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將成為爭取未來國際地位的重要基礎和為人類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主要標志之一。在這樣的重要歷史時刻,我們需要把握決定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競爭的關鍵,需要清楚自身的地位和處境、優勢和不足,需要檢驗已有的同時制定新的競爭和發展戰略,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的迅速提升的總體戰略目標.
④ 市場營銷的新進展有哪些方面
1、「短期」營銷理念向「可持續發展」營銷理念的轉變
傳統市場營銷理念往往以短期的「銷售業績」作為核心營銷理念,只重視商品一時的暢銷,不注重維護、創造企業的經營特色,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特徵明顯。而在新經濟市場條件下,企業市場營銷的核心理念更強調可持續發展。
表現在:首先,營銷目標的可持續發展,即以擴大市場或推銷商品為中心轉變為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中心,注重培育和擴大長期客戶群,形成如「全面滿足客戶需求」等新營銷理念;
其次,營銷過程的可持續發展,即以競爭為中心轉變為以合作為中心,注重各類營銷資源的整合和營銷關系的培養。
2、「局部」營銷戰略向「系統」營銷戰略的轉變
在傳統營銷理念中並不存在整體營銷戰略的概念,因而大部分企業都沒有明確的營銷目標和長期的戰略規劃,而僅僅只重視局部利益,導致各種短期的、不規范的營銷策略的產生。
而在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現代營銷理念影響下,企業營銷愈來愈同企業長期戰略相結合,並形成了獨特企業營銷戰略,即通過營銷戰略的制訂、營銷戰略與戰術的協調以確保市場營銷作用的充分發揮,從而導致了許多現代化的營銷戰略的產生。
3、「正向」營銷策略向「逆向」營銷策略的轉變
在傳統以「產品技術為中心」的短期營銷理念的支撐下,企業的營銷策略主要採用「企業一消費者一企業」的正向營銷策略,營銷策略的設計側重於從企業自身推銷產品的出發,涌現了許多經典的營銷策略,如「4P」和「6P」營銷組合等;
而在新經濟條件下,隨著企業營銷理念向以「可持續發展」為中心的營銷理念轉變,企業的營銷策略也逐步轉向顧客的角度,側重於「顧客一企業一顧客」的逆向營銷策略。
4、「金字塔」式營銷組織向「扁平化」營銷組織的轉變
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理念的現代市場營銷要求企業盡可能的貼近消費者、貼近終端市場,因而扁平化的營銷組織取代傳統金字塔式的營銷組織就成為大勢所趨。
主要表現在:首先,營銷層級不斷減少,企業往往通過變多層次批發環節為一層批發,或通過建立區域、聯合配送中心的方式,縮短營銷組織層級以提高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其次,營銷組織E化,現代電子商務技術和信息技術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了跨時空、互動式、擬人化的高效率銷售渠道,使得企業營銷組織模式變得更加富有彈性;
最後,營銷組織聯盟化,通過戰略聯盟的方式將擁有不同營銷資源或出於不同營銷區域的若干具有獨特競爭力的企業集結一起,以形成一種網路化、協同化的戰略聯盟經濟共同體,從而在宏觀上實現營銷組織扁平化。
5、「剛性」營銷管理向「柔性」營銷管理的轉變
傳統營銷管理的「剛性」主要表現在:缺乏溝通管理、缺乏學習管理和缺乏整合管理,這同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為核心理念、以「扁平化」為主要組織模式的現代營銷明顯是不相適應的。
表現在:首先,現代市場營銷強調雙向溝通,包括同消費者溝通、同市場環境溝通等,而傳統營銷則要麼只重視內部的產品和人員的管理,要麼只重視外部公共關系的開展,而忽視了同客戶、同市場的長期的溝通,因而建立一種圍繞客戶溝通和建立長期關系的營銷管理思想模式;
其次,傳統營銷往往採用硬性指標和規章制度來強化對營銷人員的管理,但是隨著現代市場營銷人員素質的不斷提高,知識型員工比重日趨增加,因而通過有效的組織學習,建立更具彈性的管理模式,以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是未來營銷管理的又一重要內容;
最後,受「短期」營銷理念和金字塔式的營銷組織體系的影響,傳統營銷管理往往只注重不同時空所採用的營銷策略和手段的實際效果,而忽視了其內在聯系對消費者的不同影響。
6、「獨立」營銷領域向「混合」營銷領域的轉變
首先,表現在傳統獨立營銷領域的相互融合。隨著全球化、國際化營銷進程的日趨加快,以及未來若干年內,自由貿易區域的擴大和各國政策法規對外國投資的放寬,全球市場必將進一步開放。
傳統獨立的國內市場或國際市場正逐步對接、相互融合,形成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市場國內化之勢,從而不可避免地把現代企業營銷置於一個全球一體化的營銷領域之中。
⑤ 市場營銷對企業發展的意義及作用
營銷復管理對企業發展的意義
在企制業中,完善的機制,合理的管理,有效的營銷渠道,構成一個完整的企業,發揮企業的管理職能,在企業的市場營銷中舉足輕重,有了管理,營銷會變得井然有序,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也會非常默契。不言而喻,工作效率也會提高。
1 有利於人員的合理配置
企業營銷中,管理者應該根據個人的能力,進行內部營銷組織調整。人力資本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已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市場營銷要素。
2 有利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企業營銷的過程中,不斷要進行總結,不斷地進行適應性的調整,只有經過良好的調整,企業的才能適應市場的瞬息萬變,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 有利於企業的市場開拓
知識經濟時代的最大特點就是高科技成為市場的主宰力量,市場需求不僅潛力無限,而且逐步涉及各行各業,具有極大的市場拓展空間。
綜上所述,企業要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利於不敗之地,必須要和市場的發展緊密起來,只有不斷地實踐,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創新,企業的發展才能穩定長久。
⑥ 市場營銷戰略競爭優勢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感悟
市場營銷戰略是企業市場營銷部門根據公司總體戰略與業務單位戰略規劃內,在綜合考慮外部容市場機會及內部資源狀況等因素的基礎上,確定目標市場,選擇相應的市場營銷策略組合,並予以有效實施和控制的過程。
參考:http://www.dongao.com/zckjs/gsz/Index.shtml
⑦ 市場營銷對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有何意義
在目前市場條件下,競爭就如打仗,誰能把市場營銷做好誰就掌握了這場戰爭的主動權,就能立足根基並取得勝利。因此,市場營銷對於當代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十分重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本質上講,市場營銷就是交換。在企業中,產品從最初設計到投入生產。再到進行包裝銷售以及售後服務等開展的一系列的與自身密切相關的經濟活動。而市場營銷就是在其中充當交換的場所,即企業產品創造出的價值與客戶手中代表價值的貨幣之間的交換。加強市場營銷策略的制定和實施。有利於當代企業從產品的設計到最終的銷售以及服務做到最合理的規劃。從而達到順利推向市場,獲得收益的目的。
(二)一個企業的建立本身就是為了實現其價值和獲得較高的利益回報。只有不斷向前發展的企業才能獲得更大的價值和經濟效益。市場營銷策略是維系著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首要戰略,如果沒有正確的市場營銷策略就可能導致產品滯銷。企業無法向前發展等惡性循環,就無法體現產品中凝結著的勞動者的技術、智力、體力等形成的價值。
⑧ 簡述:市場營銷觀念的發展!
在市場營銷的發展中,營銷觀念發展經過了幾個階段:生產觀念、產品觀念、推銷觀念、市場營銷觀念。 一般把產品觀念和推銷觀念稱為舊觀念或稱推銷觀念,把市場營銷觀念、生態營銷觀念和社會營銷觀念稱為新觀念或營銷觀念。
市場營銷觀念是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出現的,強調「以顧客為中心」,認為顧客是企業營銷活動的起點和終點。這種觀念導向型企業的營銷特點是,不再是為自己的產品找到合適的顧客,而是為顧客設計適合的產品。
拓展資料
從市場營銷的發展階段看,大致有以下幾種營銷觀念:
1、生產觀念:以企業增加生產為中心,生產什麼產品就銷售什麼產品,企業銷售什麼產品顧客就購買什麼產品。
2、產品觀念:企業在產品上下功夫,沒有重視研究顧客的新需要,忽視在新品開發上做准備。
3、推銷觀念:產品出現供過於求,廠家競爭激烈,企業組織銷售人員走出廠門推銷產品。
4、市場營銷觀念: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顧客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銷售什麼,完全把顧客的需求做為出發點,按顧客的需要和要求去組織產品開發。
5、社會營銷觀念:兼顧社會、顧客和企業三方利益的觀念,要實現企業和顧客的雙贏,實現企業、顧客和社會的「多贏」。
其中,前三種是傳統的市場營銷觀念,「以生產者為導向」的觀念,後兩種是現代市場營銷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