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有哪些品牌的文化營銷做得比較好
多啊!各個城市的中央四套的文化品牌推廣都做的不錯呢,企業類的有聯想、海爾、紅蜻蜓、哈葯等等,各個行業都有龍頭這方面做的很好呢!
㈡ 什麼是品牌文化營銷
營銷團隊文化應該是說:不管是你一個人還是一個團隊
做事都是代表著這的整內個團隊的容意思
而不能是代表一個人的意思
看重的團隊精神
不能以自我為中心
這時大家是一個共同體
要代表大家的意志
要以集體為重
有時就要犧牲小我以完成大我
應該是這樣的
參考下
㈢ 關於蘭蔻、雅詩蘭黛的銷售模式
雅詩蘭黛中國總來代理在源上海,考慮銷售量的問題一般總代理發展的區域代理(設專櫃)都在省會城市。我見過其它小城市的都在太平洋百貨專櫃拿貨。你想做就只能在區域代理那拿貨。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從香港購貨,因為免稅的緣故價格也有優勢,還有香港的公司直接從美國進貨,他們進貨的價格比美國官網的還要低,沒有其它中間環節,這也是個選擇。
蘭蔻不太了解
望採納!
㈣ 化妝品 品牌故事
1.雅詩蘭黛品牌故事
雅詩蘭黛夫人一直認為「每一個女人都可以永遠擁有美麗和時尚」。由此,她將自己的生活品位和對時尚的敏感度融入雅詩蘭黛品牌中,不但重塑了美國化妝品行業的面貌,更影響了全球的化妝品市場。 1946年,雅詩蘭黛夫人憑借著想為每個女性帶來美麗的渴望創立了雅詩蘭黛公司。當1953年具有革命性意義的Youth Dew香水被推出之時,雅詩蘭黛品牌因其不斷追求創新、精於科研開發、優良的品質而贏得廣泛美譽。如今,雅詩蘭黛的護膚、彩妝及香水產品系列已以領先的科技和卓越的功效聞名於世,在全球130多個國家有售。 雅詩蘭黛從誕生至今有無數的革新和創造。例如,現在已經普遍被眾多化妝品品牌採用的營銷手段:產品試用、購物送禮、提倡女性為自己選購香水等都是雅詩蘭黛最早創新提出的。同時,品牌也在不斷地推出專利的科技和成分,用更多更好的產品為每位女性帶來美麗。
2.美寶蓮紐約品牌故事
美寶蓮紐約專業彩妝來自紐約時尚之都,引領中國彩妝時尚潮流。 創立於1920年的美寶蓮紐約是歐萊雅集團在中國發展最為成功的品牌之一。自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伴隨中國經濟的發展強大,它也走過了十多個輝煌的春夏寒暑,確立了品牌在中國極高的知名度,見證了中國女性對美的追求歷程。歐萊雅集團分布在巴黎、紐約、東京及上海四大研發中心的科研人員,不斷突破創新,為世界第一彩妝品牌美寶蓮紐約研製了融合各種科技結晶、引領時尚、且親和自然的產品。 自從美寶蓮紐約來到中國,便把「美來自內心,美來自美寶蓮」的理念作為一種對中國女性的長期承諾履行起來。時至今日,美寶蓮紐約在中國大陸覆蓋660個城市,消費者可以選購的產品超過550個單品,平均每1.5秒便售出一支睫毛膏。通過強大的銷售網路、專業的美容顧問團隊以及高質量的產品,美寶蓮紐約一直致力於幫助中國女性更好地展示屬於自己的「美」,內在的美,形象的美,自信的美!
3.蘭蔻品牌故事
這個法國國寶級的化妝品品牌創立於1935年,迄今已有近70年歷史。自創立伊始,就以一朵含苞欲放的玫瑰作為品牌標記。在近70年的時間里,蘭蔻以其獨特的品牌理念實踐著對全世界女性美的承諾,給無數愛美女性帶去了美麗與夢想。
很多人都說,蘭蔻的誕生起始於彩妝大師Armand Petitjean的一個華麗的夢,在夢的開端,有一地的玫瑰厚厚鋪散,玫瑰的紅搭配優雅的香,蔓延成一段精緻的表演,Armand Petitjean便是這場表演的發起者,也是唯一的演繹者,他揮霍著自己獨有的對美的靈感還有不斷散發的熱情,為美容界帶來了一幕幕關於品牌,關於時尚的精彩。
蘭蔻香水,當芬芳泄進夢中對芬芳一直情有獨鍾的Armand Petitjean選擇了用香水來開啟自己完美的夢,1935年,他從5個有名的香料中提取靈感,大膽的創造了蘭蔻的品牌。此舉看似狂妄,卻又和Armand Petitjean&ldquo20世紀奢華香水之父&rdquo的身份極為契合,晚些時候,蘭蔻又推出了 Oceane產品系列(1955),產品的概念至今仍然在使用:即配方中含有非常純凈的海草,輔之以海藻和標記元素。這些革新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 &ldquotechniciennes&rdquo,即那些畢業於蘭蔻的學校並將蘭蔻的品牌帶到了世界各地的女性技術人員的努力。
4,.資生堂 品牌故事
資生堂創辦於1872年,最初是設在日本東京最繁華的商業中心的一家西式葯房,取名源自中國《易經》中的「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涵義為孕育新生命,創造新價值。日本著名企業「資生堂」(Shiseido)取自於中文,在中國古代意為「贊美大地的美德,她哺育了新的生命,創造了新的價值。」這一名稱正是資生堂公司形象的反映,是將東方的美學及意識與西方的技術及商業實踐相結合的先鋒。將先進技術與傳統理念相結合,用西方文化詮釋含蓄的東方文化。
5.柏寧品牌故事
柏寧堅持「品質第一、不斷創新」的品牌精神,在美容行業也顯得鋒芒漸露。
蓓蘭作為法國尼姆一個官方醫院的皮膚科醫生,從未料到在28年後的今天,她的品牌會傳播整個歐洲,甚至亞洲中國。 ◆1980年的法國尼姆在皮膚燒燙治療醫學上及化妝品研發上已是相當成熟。而此時法國化妝品品牌已經在國際上佔有不可替代的王者地位。盡管如此,並沒有讓蓓蘭這位皮膚燒燙傷專科醫生移情別戀。 ◆改變蓓蘭醫生的命運源於一個長達6個月的加班接診。在尼姆任何一個醫生一周的工作時長都不會超過15個小時,但那半年裡蓓蘭每周工作量達到了40小時。面對突然增多的皮膚患者,蓓蘭陷入了深思與困惑。
這想法一旦確定,一發不可收拾,蓓蘭深度沉迷化妝品研發的奧秘之中,時間居然長達5年之久。1985年,第一款無傷害產品「活泉修復晶」(現名:抗敏修護精華素)經蓓蘭之手問世,醫生調制化妝品在法國已經不是什麼奇事,但能將護膚品銷售到顧客手裡並形成銷售風暴,確實很少。這歸於蓓蘭成功的營銷,更離不開其品質的穩定性和卓越療效為恆久長遠服務於她的病人,蓓蘭為這款具有代表意義的產品取名「柏寧」。正式開始了財富航行路上的啟程。
6.OLAY玉蘭油品牌故事
二戰時,一位軍醫精製了一種治療灼傷的葯,軍醫太太誤當作乳液使用,沒想到幾個月後皮膚竟然變得有彈性,皺紋也減少了,OLAY保養品便誕生了。
這位傑出的化學家就是Graham Wulff,一直致力於護膚方面的研究。終於他調配出一種可以恢復滋潤、保濕、保護皮膚,而且在使用後十分鍾內就會讓皮膚看起來柔嫩而不泛油光的產品,這就是第一款OLAY的產品OLAY滋潤霜,從此開啟了這個品牌超過半世紀的美麗傳奇。在之後的產品研發過程中,Wulff的妻子Dinah一直在旁邊協助他,提供讓配方更完美的建議,她不斷試用他所發明的產品,直到達到最佳的功效為止。他們不但一起修改產品的特性,例如吸收性與油脂,也選擇了女性化的粉紅色及香味。等到他們對配方感到滿意,才開始製造首批產品。
㈤ 雅詩蘭黛集團的銷售渠道
雅詩蘭黛集團主要抄通過襲有限的銷售渠道銷售產品,這樣做是為了取得與其產品形象相符的效果。這些銷售渠道包括高檔百貨商店、專賣店、高檔香水商店和葯房,其次,還包括自營的商店和供應櫃、遊船上的商店、飛機上以及機場和城市裡的免稅商店等。收Jane和Aveda品牌後,公司的銷售點再添兩條新的渠道,即自選式零售店和專業美發廊。1998年11月,公司還開始在網上銷售部分產品。2000年4月,公司宣布了包括兼並網站在內的綜合性網路戰略。
㈥ 雅詩蘭黛的發展歷程
1946年,雅詩蘭黛夫人憑借著想「為每個女性帶來美麗」的渴望創立了雅詩蘭黛品牌,並於1946年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公司,同時推出了她的第一款產品:由她當化學家的叔叔研發的一瓶護膚霜。而在這面霜被最終貼上雅詩蘭黛商標之前,它已經贏得了一群忠實粉絲。當1953年,具有革命性意義的Youth-Dew香水被推出之時,雅詩蘭黛公司已經贏得了不斷創新,精於研發,品質優良美譽。如今,雅詩蘭黛旗下的護膚,彩妝以及香氛產品都成為了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佳範例。鑒於公司對產品質量的嚴格控制和顧客承諾的忠實履行,標有雅詩蘭黛(Estée Lauder)字樣的產品受到全球100多個國家用戶的愛戴。歷經半個多世紀,它以領先科技和卓越功效在全球贏得廣泛美譽。現今,雅詩蘭黛的護膚、彩妝及香水產品系列已在全球130多個國家銷售。
堅持為每個女性帶來美麗的初衷、致力於科研的突破和創新、保持與顧客良好的交流,這些優秀傳統延續至今並成為未來發展的寶貴基礎。而與時尚先驅創造性合作、邀請多位在各自領域有突出成就的精英人士代言,則賦予品牌全新的魅力和內涵,象徵著雅詩蘭黛的當代精神,更傳達了品牌長期以來所推崇的優雅和內涵,共同訴說著女性美的回歸——年輕、自信,極富女性魅力。
雅詩蘭黛夫人一直認為「每一個女人都可以永遠擁有美麗和時尚」。由此,她將自己的生活品位和對時尚的敏感度融入雅詩蘭黛品牌中,不但重塑了美國化妝品行業的面貌,更影響了全球的化妝品市場。雅詩蘭黛公司大約有12000名雇員,除美國以外,它的化妝品也在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英國和瑞士生產。
盡管業績斐然,雅詩蘭黛品牌始終堅持創造這個美麗事業時的初衷——為每個女性帶來美麗。堅信科學研發的力量;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況;體驗護膚品帶來的改變;保持與人良好的交流,這些精神至今仍是品牌為女性帶來的指引與啟迪。
雅詩蘭黛公司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誕生於紐約。雅詩·門澤爾1907年出生在紐約皇後區一個匈牙利猶太移民家庭,父親家裡的第九個孩子。雅詩的叔叔是一位葯劑師,平日喜歡在實驗室里調制各種化學制劑。上世紀30年代,雅詩從叔叔那裡獲約著名大百貨公司「SAKS第五大道」讓自己開設專賣櫃台,雅詩蘭黛作為高檔美容護膚品品牌的知名度從此直線上升。
1953年,雅詩蘭黛推出「青春之露」(YouthDew),這是一種香氛沐浴油,可以當香水使用。「青春之露」上市後大獲成功,打破了法國香水一統天下的局面,使得高檔香水不再是少數貴婦才能使用的奢侈品,而雅詩蘭黛也獲得了創新和優質的美譽。此後,雅詩蘭黛的香水一直頗受時尚界推崇。比如它的 BEAUTIFUL香水,其廣告一直以新娘為主角。據說,BEAUTIFUL香氛的創作靈感源自蘭黛夫人此生最美好的回憶以及令人感動的誓言。「我不希望BEATIFUL聞起來像是玫瑰花、梔子花或任何一種單獨的花香,我要令BEAUTIFUL成為世上最奇妙、最豐富、最和諧的千百種花香調集於一身的香氛。」
事實上,蘭黛夫人最著名的一句話是:「我生命中工作的每一天無不是在推銷。」她不僅對時尚趨勢有著敏銳的洞察力,而且在生意場上也是營銷高手。她在化妝品推銷上有兩大創舉:一是免費派發小包試用裝,因為她相信「好產品會為自己說話」;另一個是購買產品的時候,顧客可以獲得同一品牌的贈品。這些創舉在今天,已經成為化妝品營銷的經典手段。
上世紀60年代雅詩蘭黛開始大舉拓展國際市場,先後進入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法國和日本。雅詩蘭黛的專櫃大多設立在高檔百貨店內,如倫敦的哈羅德、巴黎的老佛爺等。越是時尚昂貴的地方,就越合蘭黛夫人的心意。
此外,公司還不斷擴充自己的產品線,1964年推出男用香水和美容護膚產品,1968年建立倩碧(Clinique)實驗室,研製生產經過抗敏試驗,不含香精的美容護膚產品。1990年,為適應全球環保潮流,雅詩蘭黛成立Origin有限公司,該公司研製的產品突出純天然植物配方,不經動物實驗,所有包裝都可以回收利用。
1985年,雅詩蘭黛的年銷售收入突破10億美元。1995年公司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雅詩蘭黛產品在世界130個國家和地區銷售,2004年財年公司的凈銷售收入為57.9億美元,是名副其實的化妝品帝國。EsteeLauder、La Mer、Clinique、Origins、MAC等品牌都屬於雅詩蘭黛旗下,占據了美國知名化妝品品牌的半壁江山。
雅詩蘭黛仍然保持著濃厚的家族色彩,最高管理層中有4人是家族成員。2004年4月,一手創建雅詩蘭黛的蘭黛夫人在曼哈頓的家中去世,享年97歲。蘭黛夫人在1998年被《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20位商業奇才之一,並且是惟一的女性。
蘭黛夫人1946年創辦公司時,就懷有一種不可動搖的信念,那就是:「每個女人都可以美麗」。到2004年她去世的時候,這一簡單理念幾乎改變了化妝品世界的面貌,在美國,雅詩蘭黛已經是時尚完美的典型代表。
㈦ 雅詩蘭黛集團的營銷
從一開始,雅詩蘭黛集團就非常注重保持品牌的平衡,並將此作為公司的一個根本立專足點。即使在集中力量開發新品屬牌的時候,公司同樣強調通過保持「經典」產品的完整性、發明護膚和化妝品的新種類以及在生產過程中不斷使用新技術,使現有品牌獲得縱深的發展。公司對於銳意進取、資金充盈的營銷計劃,不惜投以重金。在廣告和商業促銷中,它的每一個品牌都有自己全球獨一無二的形象。
雅詩蘭黛集團成長的訣竅之一,就是收購對公司具有意義的品牌。它在兼並新品牌或公司時,奉行自己的標准,即這些品牌或公司必須帶來獨特的商業機會,而且與公司現有品牌形成互補而不是削弱的關系。另外,它們必須為公司在美國乃至國際上的長期發展,增添潛力。M·A·C、Bobbi Brown、Jane、Aveda和Stila這些品牌的購進,充分體現了公司的這一戰略。
㈧ 品牌文化的營銷功能
品牌文化是文化營銷的核心內容,是市場營銷理論發展的邏輯必然。品牌文化是指文化特質在品牌中的沉澱和品牌經營活動中的一切文化現象,以及它所代表的利益認知、情感歸屬、個性形象等價值觀念的總和。它能增強品牌溢價能力、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忠誠度。實施品牌文化營銷需要設計品牌的名稱和標志,強調品牌文化的民族內涵,對品牌進行獨特的文化定位以及塑造個性的品牌文化。品牌文化營銷的主要功能有:
1.增強品牌溢價能力
如果某個品牌產品由於顧客方形成了很高的期望價值,從而使客戶能夠按照更高的價格進行購買,就可以認為這個品牌具備了很強的產品溢價能力。消費者在選擇品牌產品時,就會對不同的品牌產品形成不同的心理預期價值。只有心理預期價值(收益)大於購買產品付出的代價(成本)時,消費者才會購買產品。品牌價值等於預期價值減去成本。預期價值包括功能價值、附加價值、文化價值;成本包括貨幣成本、精力成本、體力成本、時間成本。用公式可以表示:
品牌價值=預期價值-成本
預期價值=功能價值×x%+附加價值×y%+文化價值×z%
成本=貨幣成本+精力成本+體力成本+時間成本
x:功能價值在預期中所佔的比例
y:附加價值在預期中所佔的比例
z:文化價值在預期中所佔的比例其中:x+y+z=100%
在這個方程式中,假定成本不變,品牌價值取決於X、Y、z的值。在以「情感消費」為基本特徵的新時代,消費者對品牌的功能價值並不特別看重,他們注重的是精神需求的滿足。在消費時,更追求個性、情趣和文化品位,z的值越來越大。盡管對z的值沒有準確的界定,但通過對我國手機品牌溢價能力的深度分析可知:大約x=30%、y=10%、z=60%,在服裝、飲料等行業中,z值會更大。
假設預期價值不變,則成本越小,產品價值越大。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消費者為了購買一個商品要支付貨幣成本、體力成本、精力成本和時間成本。品牌是傳遞信息的載體,包括傳遞生產廠商的基本信息、產品的質量信息、產品的價值信息和文化、情感、地位等個性化信息。品牌作為一種品質的承諾,可以減少消費者購物過程支付的成本。當品牌節約消費者的精力成本、體力成本、時間成本大於貨幣成本(價格)提高的幅度時,對消費者來說仍然是一種成本的減少。在品牌消費時代,品牌文化意味著預期價值的增加,購物成本的減少,進而增加品牌價值,品牌價值的增加就使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變小,使消費者對價格變動不敏感,為產品提高價格提供了空間。消費者願意為一個富有文化內涵的品牌支付更高的價格。一項研究發現,72%的顧客表明,將為他們選擇的品牌支付高出與之競爭的次優品牌20%的額外費用;50%的人說他們將支付25%;40%的人將支付高達30%。可口可樂的愛好者願意比競爭品牌多付50%的費用;汰漬(Tide)和亨氏的用戶將多支付100%;沃爾沃(Volvo)的用戶將多支付40%。因此,品牌文化在增加了品牌溢價能力的同時,也避免了價格戰,提升了整個行業的競爭水平。
2.增強品牌的競爭力
品牌競爭力不等於產品的競爭力,較低的價格、較高的質量不等於較強的品牌競爭力。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中國市場上有過「挑戰」外國產品的宣言:「同等質量比價格,價格最低;同等價格比質量,質量最高。」由於外國廠商在中國實施的是品牌戰略,和我們不在一個競爭層面上,所以,人家沒有來應戰,「挑戰者」就像大戰風車一樣顯現出了一種「堂·吉訶德」式的滑稽。
通過價格戰可以擴大品牌的知名度,但缺乏美譽度,至今還很少有企業通過價格戰使得品牌形象得到提升,美譽度得到增強。高質量的產品也不是必然能提升品牌競爭力。因為產品質量分為技術質量和認知質量。所謂技術質量是指產品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的技術標准,既包括國家或國際標准,又包括行業標准。技術質量作為產品的內在質量是產品質量水平的最低要求,低於技術質量要求的產品是沒有競爭實力的,甚至是不具備進入市場資格的。認知質量(PerceivedQuality)也稱消費者認知質量,是指消費者對產品功能特性及其適用性的心理反應或主觀評價。認知質量不同於技術質量,技術質量作為一種富有科學性的可辨識的標准,具有客觀性;而認知質量則是消費者對產品技術質量或客觀質量的主觀反應。消費者認知質量的形成基礎是產品的技術質量,但又不等同於技術質量。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有時兩種產品的技術質量可以完全一樣,但消費者對這兩種產品的認知卻可能不相同。比如,盡管豐田的凌志和豐田的佳美在美國市場(1998年)有著相同的發動機,但凌志比佳美的標價高出1萬多美元。只有被消費者感知到的質量才能轉化成品牌的競爭力。在市場營銷實踐中,很多企業只看重技術質量,而忽視消費者對其認可與接受狀況,結果使產品失去市場競爭優勢。價廉(低價)能提高知名度,但不能提高美譽度;物美(質量)能提高美譽度,但不一定帶來忠誠度,物美價廉加文化等於品牌忠誠度。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是品牌文化的三重境界,也是提高品牌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3.增強品牌忠誠度
Oliver(1997年)認為忠誠是消費者不受能引致行為轉換(switchingbehavior)的外部環境變化和營銷活動影響,在未來持續購買所偏愛的產品或服務的內在傾向和義務。Dick和Basu(1994年)認為只有當重復購買行為伴隨著較高的態度取向時才產生真正的消費者忠誠。Gremlen&Brown將忠誠分為行為忠誠(behaviorloyalty)、認知忠誠(cognitiveloyalty)及情感忠誠(affectiveloyalty)三個要素。行為忠誠是指消費者實際展現的購買行為;認知忠誠是指消費者未來意圖再購買的行為表現;情感忠誠則定義為消費者對生產者或消費者的態度表現。Seines(1993年)指出:消費者忠誠主要表現為未來購買的可能、服務的延續、轉換品牌的可能性及正面的口碑宣傳。Kotler(1991年)指出:消費者忠誠所體現的重復購買,有助於企業建立競爭優勢。
總之,消費者忠誠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方面指消費者主觀上對產品和服務持有的良性評價慣性和情感依賴程度,以及對其他競爭性產品或服務的心理忽略、扭曲和排斥。另一方面指消費者的購買頻率和購買後果。消費者忠誠意味著消費者的重復購買,意味著口碑傳播、推薦購買,意味著對企業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顧客是企業的衣食父母,研究表明,一個不滿意的客戶至少會向11個人講述自己不愉快的購物經歷,而這11個人中,平均每個人又會告訴其他5個人。也就是說,一個不滿意的顧客有可能帶來67個顧客的流失。客戶服務方面的研究指出,開發一個現有客戶的費用(廣告費和產品推銷費)是留住一個現有客戶費用的4—6倍。美國營銷學家認為:一個公司若能使其顧客流失率降低5%,其利潤率就能增加25%至85%。所以培養顧客的忠誠度,降低顧客的流失率,是企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影響顧客購買物品的因素包括:
(1)合適的商品,能滿足顧客的基本需求;
(2)合適的價格,能給顧客滿意的心理價位;
(3)合適的時間和地點,能方便顧客的購買;
(4)完善的服務,能使顧客得到額外的滿足;
(5)品牌文化,能使顧客感到精神愉悅。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產品、價格、地點和服務都趨向同質化,由於同質,消費者很難分辨這些產品,當然也很容易改變自己購買產品的偏好。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那些既滿足了顧客的基本需求,又滿足其最高需求的產品品牌,才能培養顧客的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