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些成功的企業家以前是做市場營銷的
所有企業家都必須經過營銷這一關,如果不懂營銷的人,不會成為企業家。即內便是技術出身的人,例容如網易公司丁磊,也不許學會做營銷。
通常,在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環境,從銷售起步最後成為企業家的案例較多,在中國,由於缺乏完善的市場經濟環境,成功的企業家首先是發明家、產品設計家、製造家,最終成為營銷專家。
如果您能發現不靠營銷就成功的企業家,請告訴我,我希望分享這份驚喜!
② 那位營銷大亨最有名
傑克.特勞特。
全球競爭戰略大師
採用他的觀點在國內成功的經典:江中草珊瑚含片;以其明確的競爭對手鎖定策略,一舉攻破嗎丁啉這一胃葯龍頭所建立的防線並反超
③ 成功企業家,銷售界出名人士
請問您的問題?
目前國內最大的銷售團隊是保險行業的
但是銷售人員和銷售額比例最高的是白酒行業,尤其是茅台。
但營銷行業目前最強勢的還是郎酒集團。
郎酒集團的董事長也是個傳奇人物,被稱之為企業的救星,你也可以參考一下。
④ 急需了解市場營銷方面的成功人士!!!!
市場營銷是個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要學好的話需要很多其他的學科支持.
例如:廣告學,市場專營銷學,消費者行為學屬,西方經濟學,財政學等等.
所以還是系統的學習比較好,或者是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個發展方向.市場營銷專業有三個發展方向,銷售,策劃,市場調研和市場分析診斷.去專攻一個方向,那樣學的學科就會比較少,而且容易見效.
⑤ 市場營銷界最著名的女強人有哪些
你這個問題問得非常非常好!因為本人對這類的女強人也非常地關注其中我最欣賞的一個專就是被公認的亞洲銷屬售女神徐鶴寧。25歲時,徐鶴寧帶領優秀的團隊,打破了世界第一名的銷售記錄。 26歲時她和亞洲成功學權威陳安之老師同台演講,被陳老師譽為亞洲銷售女神! 她用超強的行動力突破不可能,創造人生中驚人的奇跡! 徐鶴寧的榮耀陳安之機構首席講師 曾任吉林省女子BBC女子大學校長 曾獲在型台資企業25家連鎖機構全國銷售總冠軍 曾一個小時成交104批顧客打破亞洲銷售記錄 曾獲2002年陳安之國際訓練機構全年度銷售總冠軍 曾獲2003年陳安之國際訓練機構全年度銷售總冠軍 曾獲2004年陳安之國際訓練機構全年度銷售總冠軍 2004年10月打破安之機構教育訓練界世界銷售記錄
⑥ 國內有哪些大企業市場營銷最成功
小米啊。 飢餓營銷
⑦ 國內營銷大師前十排名
中國營銷界從來不缺爭議,也同樣不缺有爭議性的營銷策劃專家。他們不一定叱吒風雲,但一定勇於創新;他們不一定高而全,但一定善於鑽研。他們不一定目光如注,但一定是眼光超前。總之,他們標新立異,或章法和諧,或出手犀利,或善於借勢營銷;他和他們的營銷團隊無不深深影響著中國企業界的發展,並引領著整個營銷行業奮勇向前。
第一名:牟其中
機會主義的成功不可復制
當中國市場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家都不懂得「營銷」這個詞的含義,他們只知道「買賣」。買賣的基本原則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牟其中深諳此道。
當然,牟其中比一般商人更精明,更有眼光,更能抓住市場開放初期大量的市場機會。在這個時候,誰能抓住機會,誰就意味著勝利。
當然,歷經牢獄之煉的牟其中更大膽,更有豪氣。正是憑借對市場機會的捕捉以及精明和英雄般的膽識,牟其中打了一場經典戰役,他用日用品換回四架俄制TU-154噴氣客機。
無論怎樣看,牟其中當時的成功在中國當代商業史上都是偉大的一筆。正是這偉大的一筆,深深地刺激了當時的中國商人。之所以稱他們為商人,是因為他們最主要的工作不是做企業管理,不是實實在在地做好市場營銷工作,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尋找市場機會,不斷地捕捉這種市場機會,並努力使其變成人民幣。因為,在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機會確實是太多了。
第二名:史玉柱
做營銷只有一個詞:消費者
史玉柱的確是一名營銷方面的奇才。1989年,史玉柱發明6401巨人漢卡時,他的身上僅有3800元錢,是借錢做的廣告。當巨人漢卡的銷售收入達到20萬元時,許多同伴吵嚷著要將錢分掉,但史玉柱仍堅持將20萬元全部投入廣告,結果第二個月就實現了100萬元的銷售收入。
在巨人腦黃金時期,史玉柱首創大兵團作戰的方式進行運動式推銷。史玉柱的企劃理念處處體現著濃厚的行伍色彩,巨人的廣告也都別具一種軍事風格。
但巨人的崩潰讓史玉柱頭腦清醒。他開始反思這種聲勢巨大而收效甚微的營銷方式,於是就有了後面的腦白金。2001年1月,腦白金的銷售額一舉突破2億元,創造了中國保健品市場單一品種月銷售額記錄;這一年的銷售額更是高達13億元,創利稅1.2億元。
如今,腦白金的廣告仍然遭到了人們的非議,其商業訴求讓許多人難以接受和適應。不過非議歸非議,實際的市場效果說明,這一廣告還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三名:路長全
營銷不是賣更好而是賣不同
路長全,切割營銷理論創始人,著名品牌營銷專家,北京贊伯營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海爾商學院、中央黨校MBA總裁班客座教授。中國頂尖的營銷大師,中國一系列成功營銷的操刀者和設計師。
路長全最擅長的就是切割營銷,並且他還自創了一套切割營銷理論:就是站在競爭的角度對市場進行切割,強力劃出自己的市場領地,將對手逼向一側,讓出一條通道,讓自己得以佔領市場。 營銷不是賣更好而是賣不同,實現差異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切割營銷。
依靠切割營銷理論,路長全陸續打造了寧城老窖、東阿阿膠、長壽花玉米胚芽油、魯花花生油、公牛安全插座、東鵬瓷磚、洋河藍色經典等知名品牌;可以說路長全是中國營銷策劃界的泰斗級人物,就連很多講營銷策劃的大學老師也是他的學生。
第四名:葉茂中
沖突理論打天下
葉茂中,24年來,為200多家企業進行整合營銷傳播策劃和品牌設計,創意拍攝1000多支廣告片,迅速提升企業品牌與銷量;從「地球人都知道」』到「你真的知道嗎」,這20多年裡,葉茂中製作了太多洗腦廣告詞——「男人一年逛兩次海瀾之家」、「洗洗更健康」以及「營養還是在蒸的好」……可以說是流水的品牌,鐵打的葉茂中。
葉茂中是個結果主義者,他對於廣告的看法很直接——凡是能讓我的客戶賺到錢的,都是好廣告。這一點跟4A公司追求創意追求美追求社會責任等等的目標完全不同。
葉茂中是為廣告行業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因為他開辟了跟客戶要「天價」的先河!並且做出了成績,為廣告界從業者贏得了信任!
第五名:杜國盈
智商稅收取專家
杜國楹,1973年出生於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現任小罐茶公司董事長。1992年,從師范學校畢業後從事教師工作。兩年後他辭去教師工作開始創業,連續創立背背佳、好記星、E人E本、8848鈦金手機、小罐茶等多個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
杜國楹長期專注於用戶需求研究、新技術研究、產品定義與用戶體驗研究。他了解科技,更了解消費者,他知道如何讓復雜的科技為消費者所服務,也懂得如何將消費者的需求演繹為產品,他是技術和需求之間的橋梁和翻譯。
「需求為綱,體驗為本,品牌為魂」是杜國楹一貫堅持的公司理念,靠著這一營銷理念,陸續打造了背背佳、好記星、E人E本、8848鈦金手機、小罐茶等多個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2019年10月10日,2019年胡潤百富榜公布:杜國楹位列1507名。
第六名:李光斗
中央電視台品牌顧問
李光斗自1990年開始從事市場策劃工作,先後擔任伊利集團、蒙牛乳業、廣日電梯、民生葯業、古越龍山、招商銀行、長虹、德爾惠、喜臨門集團、青島啤酒等全國多家企業營銷廣告顧問,具有豐富的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經驗,榮獲中國策劃業傑出功勛獎。
李光斗品牌營銷機構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品牌戰略暨營銷廣告規劃,李光斗品牌營銷機構擁有中央電視台以及全國各大報紙電視台雜志等新聞媒介的廣告代理權,可按照客戶的具體要求,最大限度地為客戶實現推廣產品或服務的目的。
李光斗的成功策劃代表作有:小霸王學習機明星廣告、中央電視台「伊利杯」我最喜愛的春節晚會節目評選活動、「蒙牛: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廣告及「蒙牛: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事件行銷等。
第七名:李智勇
商品藝術化,藝術商品化
廣州天問是家非常年輕的企業,創始人李智勇之前已經在日化領域耕耘多年,成功操盤多個百億品牌。天問是極少數對日化、專業線、化妝品電商、微商四個領域同時提供服務,並同時擁有深刻理解的品牌策劃機構,更是目前化妝品行業最低調的全案型品牌策劃機構之一。
廣州天問以「商品的藝術化,藝術的商品化」為原則,致力於品牌塑造與提升,目前主要案例有脂老虎、水密碼、UCO悠可、丹資集團、他能量、魔力鮮顏等。
第八名:陳丹
正邦品牌設計創始人
正邦設計是業界享譽盛名的品牌整體識別設計公司,是設計、更新、管理品牌的專家,使品牌、設計、CI、管理融為一體,向客戶提供「正邦實效體系」服務。
正邦將品牌、CI、管理、設計融為一體,向客戶提供視覺識別系統設計、理念行為識別設計、品牌調研策略定位等等服務,並形成自己的特色,系統、規范、務實,重在幫助企業解決品牌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成效顯著,已有企業受益匪淺。
目前正邦在北上廣深均有分公司,員工總數超過700人;據說南方電網、中國電信、人民網、中國移動、美團外賣、萬達集團等多家千億級企業的VI均是他們設計。
第九名:劉志永
網推天下創始人,事件營銷專家
網推天下2013年創立於深圳,擅長網路品牌傳播、事件營銷策劃、新聞熱點炒作等低成本營銷,服務客戶有華為、比亞迪、貨拉拉、水貝珠寶、齊雲山、眾泰汽車等多家知名公司;傳統4A公司需要500萬達到的傳播效果,網推天下只需100萬就足夠。
所以在營銷界流傳一句話「一個億找路長全,一千萬找葉茂中,一百萬找劉志永」,網推天下堅持「陽光營銷,透明預算,拒絕忽悠」的做法,所以這些年聚攏了一大批中小企業鐵桿客戶。
網推天下從不比稿、不參加任何評選、創始人劉志永也從不參加任何營銷行業的交流大會,可謂是一家低調到極致的營銷策劃公司。
第十名:朱玉童
深圳採納營銷策劃公司總經理
2005年被南方都市報、中央電視台、新浪財經等媒體評選為"2005年度中國十大營銷專家"。出版專著《曝光一個廣告人的"陰謀"》、《非常策劃》、《營銷X檔案》、《破解營銷之謎》、《渠道沖突》、《挑戰中國營銷8大新難題》。
長期擔任《銷售與市場》雜志社顧問、《廣告導報》理事、《市場周刊》雜志顧問、中國經營報》專家顧問、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客座講師。
從業十三年創造了TCL手機"中國手機新形象"、益生堂三蛇膽"戰痘的青春"系列廣告、萬家樂"火先鋒"系列、廣州移動"接受簡訊接受愛"、長城干紅系列廣告、億家能太陽熱水器系列廣告、青島啤酒原生"活的不一樣"系列廣告、美菱冰箱"新鮮的,美菱的"、國旅新景界、天健花園"居住文化的代表作"等經典之作。
2020年,廣大中國企業正在邁向一個新拐點。一方面,全球經濟幾乎崩潰,廣大外向型企業看不到任何希望,但是目標依舊堅硬:堅持,過冬,沒有退路。另一方面,國內消費疲軟,商業企業苦苦支撐,實體經濟備受摧殘。
當年郁達夫曾沉痛地說:「沒有偉人出現的民族,是可憐的生物群;有了偉大人物出現而不珍惜,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值此經濟危難之際,特篩選出真正有實力的營銷策劃專家,幫助民族企業渡過寒冬,這就是我們真誠而鄭重的態度。
⑧ 靠銷售起家的老闆比較有名的有哪些
基本上每個成功的老闆都要靠銷售起家。像李嘉誠,馬化騰,馬雲、胡剛、周曉光、張慶傑等等。這里以周曉光為例。
從不足百元起家,到如今年產值一個億;從當初挑著貨郎擔走南闖北的山村女孩,到如今走向國際市場一躍成為中國飾品行業的「大姐大」——市場經濟,潮起潮落,在周曉光身上演繹了一段精彩的創富故事,也折射出了一個企業家動人的成長歷程。
跑遍大半個中國,只想讓家人過上溫飽生活1978年,剛剛高中畢業的女青年周曉光憑著讓家人過上溫飽生活的想法,帶著母親的一句話:「會做的不如會算的」,上東北等地賣綉花樣去了。那年她17歲,家裡有5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全家十口人,任憑母親怎樣算,在那個年代,也只能保證全家人不至於餓肚子。在諸暨的一個小山村中長大的周曉光,高中畢業沒能考上大學,家中條件又不允許她復習再考。即便是有求學的機會,生活似乎也不允許她透徹地學點東西:
讀高中的時候,每到下午最後一堂課時,她就開始盤算著要去哪裡割豬草,還有牛、羊也要放。周曉光回憶說,當她走了6個多小時的山路來到義烏火車站,平生第一次坐上火車,那份興奮竟多於第一次闖世界的茫然。事隔多年後,周曉光坐飛機從地球的這端到那端,猶如家常便飯,但回憶起當年坐火車時的心情,依然激動不已。
憑自己的勇氣和自信,她讓母親借了幾十元當本錢,做起了「跑碼頭」生意。一個女孩子出門自然比男孩子困難得多,擠火車,趕汽車,為了不耽誤時間,經常是白天擺地攤做生意,晚上坐車趕路,就這樣,夕發朝至,走南闖北,6年之間,周曉光竟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周曉光回憶說,當時,她只拿著一本中國地圖,沿著公路、鐵路往前走,心裡只有一個念頭:為了能使家裡人過上好生活。6年闖世界的結果,周曉光賺了2萬元。
1985年,跑過三江六碼頭的周曉光嫁給了同樣賣綉花樣的東陽人虞雲新。婚後,周曉光對丈夫說想安定下來了。於是,兩人拿出了幾年來所有的積蓄,在義烏第一代小商品市場里買下了一個攤位。在東北賣綉花樣的時候,他們看到東北女子喜歡戴花花綠綠的頭飾,周曉光憑著女人的敏感以及同樣的愛美天性,就選定了經營飾品。於是,丈夫到廣東進貨,她在義烏練攤。那種生意人的潛質漸漸發揮了出來。幾年下來,他們在義烏最好的住宅小區買下了新房,在市中心朝陽門買下了店鋪。事實證明,周曉光的眼光很准,沒過多久,朝陽門成為義烏市中心的商業黃金地段。出來闖世界時想要的幾乎都實現了,孩子也出生了,似乎該滿足該停下來歇歇了。但此時的周曉光好強的性格卻絲毫沒有改變。
1995年7月,夫妻倆毅然拿出700萬元投資辦飾品廠,義烏大地上從此有了一個聞名全國的飾品生產基地。周曉光有了自己的實業,有了施展抱負的天地。當回憶起這個難忘的夏日時,周曉光說,當年作出這樣的決策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的,也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如果辦廠不成,夫妻倆幾年的身家將付諸東流。事後,周曉光說,兩人當初來到義烏時,本就是一無所有,大不了再重新開始。在商界這么多年,周曉光說每次作出重大決策時,都得到了丈夫虞雲新的支持。
作為副董事長,虞雲新一直隱身在妻子身後,不管企業發展到哪一階段,在妻子這位「元帥」的統領下,他都把公司里外打理得井井有條。「我丈夫現在負責國內南方市場,他負責的那一塊不論是信譽還是利潤,都做得很好。」妻子這樣誇獎。正是這種毅然的選擇,使周曉光的人生意義有了快速的提升:從一個個人致富的小商販,開始成長為一個企業家。我樂意有競爭對手,這並不是件壞事。
從1995年辦廠開始到1998年,幾年時間,新光飾品廠以連續翻番的速度發展,並在全國建立了自己的產品銷售網路,一舉成為國內飾品行業的龍頭企業。面對一個商鋪,周曉光自覺可以從容應付;面對一個迅速壯大的企業,周曉光自覺壓力越來越大。就在這個時候,她果斷作出決定——從1999年開始,周曉光聘請了來自台灣的職業經理人擔任公司總經理。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新光飾品越來越引起同行的注目,到新光挖人的事時常發生,7年間到同行業去發展的至少有千人,完全可以再建一個新光,有人戲稱新光是所「黃埔軍校」。
對此,周曉光這樣說:行業的競爭,免不了人才的爭奪。但我並不認為是件壞事。目前義烏有1800家飾品生產企業,10萬人從事這個行業,一年60個億的產值。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僅靠一家企業做大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飾品這一行業,只有產業集聚了,在世界的舞台上才有擁有立足之地,才能形成氣候和氛圍,帶動整個產業的提升。義烏飾品業人士說,新光的「黃埔軍校」成了產業的潤滑劑。由於是行業的「王中王」,新光每天要開發100餘款的新產品,跟隨的企業也自然多了,但這並沒有讓周曉光感到一絲的滿足感。她認為,別人跟得快,我才會跑得更快。周曉
「那個時候,光在業內的大度是出了名的:每次出國參展回來,周曉光都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甚至學到的毫無保留地告訴同行。獨木難成林,周曉光這樣說。
現在,最讓周曉光著急的是:「自己的知識水平要達到能夠勝任世界級商人這個角色的要求,在企業內組成一個現代企業的管理團隊,還要花很大的力氣。」的確,這正是民營企業家在第三次創業中所遇到的普遍問題。有的人選擇了出國深造,而周曉光自覺一時還放不下企業,她選擇了不定時外出聽課,聘請各路專家做自己的顧問。其中有一次,她就花了17萬元請台灣專家為公司的骨幹進行了有關團隊精神的培訓。精心打造團隊,也讓從國有企業加盟新光的江澤林副總經理深有感觸:像我這樣層次的人,離開國有企業到私營企業干4年,感受到的比在國有企業干10年還要深刻。
不但要做中國第一,而且要做響世界品牌飾品行業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周期短、更新換代快,沒有強大的設計開發能力根本無法在市場立足。為了緊跟市場的趨勢,新光花在培養人才方面的費用一年就達150多萬,專門組織了由幾十名設計人員組成的開發部,還花巨資從國外引進了最先進的飾品生產設備,建立了國內飾品行業唯一的電鍍自動流水線,使新光在競爭中始終處於領先位置,一時間新光的合金、爪鏈等主導產品遍布了中國大小市場和飾品集散地。
1995年10月,新光公司剛剛建成投產,周曉光就首先投資40萬元,在廣州飾品一條街開辦了分公司。當時廣州街上的女士都愛佩戴絲巾扣,分公司發現後立即將信息發回公司本部。僅3天時間,公司就組織設計人員開發出了幾十款品種投放市場,結果,新光飾品在廣州一炮打響,遍地開花。緊接著新光公司相繼在義烏、沈陽開設銷售窗口。
公司利用飾品流行的地域差和時間差,用自南而北循序漸進的階梯式產品銷售法,迅速開拓了市常從單純的飾品銷售企業到現代飾品的生產銷售企業,「新光」這一裂變時間之短,動作之快,起點之高 ,讓飾品行業為之一震。周曉光經常參加世界各地飾品展銷會,在第一時間內獲取世界飾品流行款式和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然後經過消化,結合中國市場特點,開發出自己的產品。她經常帶著設計人員到歐美、南非、中東和亞洲等地區考察,周曉光自己就到過十幾個國家。她說:「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看看外面廣闊的世界,對我們產品的開發,企業的成長很有促進作用。」目前,新光公司已設計開發了「新光」、「EVE」、「新光希寶」三個品牌,形成了合金、爪鏈、銅金、水晶、亞克力五大系列。
從2000年起,「新光」連續三年參加了在香港舉辦的亞洲時尚飾品展。並曾在韓國舉辦的國際暢銷產品博覽會上被評為國際最高金獎。2000年5月,對周曉光來說是一個轉折期,這位普普通通的中國女性,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的國際珠寶飾品物展上著著實實「火」了一把。中央電視台及香港媒體的記者紛紛把焦點對准這位從國內飾品行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女廠長,來自亞洲、美洲、歐洲50多個國家的70多個客戶被她所展出的產品所吸引,簽下了一筆又一筆訂單。周曉光的4個展位前擠滿了客戶,帶去的8名翻譯不夠用,又臨時從香港請了4名。一些客商在會場上輪不到訂單,只好索要了有關資料後相繼趕到義烏。也就是在這次展會上,周曉光打破了飾品市場由韓國和香港稱霸的局面,在參展的57個國家和地區、226家企業中嶄露頭角。
是什麼原因,使這個在國內並不知名的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卻創下了輝煌?「我是被逼出來的。」周曉光一言概括。據她介紹,在全國,飾品行業共有企業2000餘家,其中1000多家集中在義烏,產量約佔全國的70%左右。作為義烏市飾品行業的龍頭企業,產品一面世,馬上被人仿冒,而且價格比「新光&rdqu o;低許多。有時他們新產品僅生產一兩批後即被迫停產。國內飾品行業的低價位、低品位、低質量的惡性競爭,使該行業過早地步入了萎縮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周曉光開始把目光瞄準國際市常為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不同飾物的要求和理解,周曉光的足跡幾乎遍及亞、歐、美。有一次,僅僅為了買下一張美國一家老牌企業的產品設計構思說明書,她毅然掏出了2.4萬美元。經過兩年時間的精心准備,周曉光覺得羽翼已豐滿,該到國際市場去搏一搏了。於是,她集中全部精銳力量,關門生產了6000多個飾物的新產品,專程運抵香港亮相,竟一炮打響,轟動了香港。
當回憶起香港之行時,周曉光仍思緒萬千,「我第一次帶著自己的產品參加國際展覽,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大大增加了自己的信心,我完全有能力將自己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我不但要做中國的第一,而且要做響中國的品牌」。
⑨ 哪些企業家是從做市場營銷開始的
所有企業家都必須經過營銷這一關,如果不懂營銷的人,不會成為企業家。即便是技術出身的版人,例如網權易公司丁磊,也不許學會做營銷。
通常,在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環境,從銷售起步最後成為企業家的案例較多,在中國,由於缺乏完善的市場經濟環境,成功的企業家首先是發明家、產品設計家、製造家,最終成為營銷專家。
如果您能發現不靠營銷就成功的企業家,請告訴我,我希望分享這份驚喜!
⑩ 成功企業家的事例
與風險資本聯姻被看作是創業企業取得初步成果的標志,創業板的開啟給創業者們更多的想像。如何與風險資本打交道?哪些企業更能吸引風險資本的青睞?跟投資人接觸時有哪些細節應該引起重視?
在藍馳創投合夥人屈衛東主持的「經過風險投資洗禮的企業家」專題論壇上可以找到答案。也許三位企業家成功融資事例對創業者更有吸引力。因此這場論壇成為第十一屆風險投資論壇6日上午平行論壇中最有人氣的一場。
普能公司成立2006年,是俞振華的第二次創業。普能做的是全釩液流電池的應用,尤其是風電相結合的儲能系統。公司獲得兩輪融資,第一次得到天使投資者的支持,第二輪包括德豐傑在內的三家VC 1100萬美金的投資。
俞振華回憶,最早的時候花了4個月時間研究技術,找到行業的專家說服他們進入這個團隊,還說服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還簽下銷售訂單,展示市場是存在的。各個方面做好准備之後,然後再去見投資人,得到了的投資。「我的心得最重要的東西不是技術本身,也不是創意。最重要的是對市場、對客戶的了解。」
他還拿自己從事這行業舉例,在市場做很多的調研工作,要把不同的客戶區別開來。對耗能企業,電力成本佔有很大的比例,用谷底的電充電幫助客戶解決電力成本,這是普能的方向之一。剛開始發展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新產品、新技術和可靠性和成本是一對矛盾。在對行業細分了解的基礎上,普能選擇了一個非常小的柴油發電市場,通過儲能做一個混合發電系統。
這就是說,從大的行業形式來看,是有不錯的行業前景,具體到產品的技術水平能否相匹配?進入哪個細分領域、細分市場?只有看透每個細分領域的壁壘,才能與客戶真正匹配,這是一個關鍵因素。在給投資人的計劃中要體現出企業核心競爭力所在,到底企業什麼是與眾不同?如何發揮自己的獨特性和長處?在未來的競爭中保持自己獨特的地位?這是需要進行自我剖析的。
汪溪現在撐控的宜搜並不是其第一家公司也不是第一次拿風險投資。2001年底創立了第一家公司,生存的條件是非常惡劣的,嚴重缺乏資金。銷售、市場、研發、購買東西都是一個人幹了。很長的時間內受資金困擾,靠5、6個人的信用卡來周轉,當時這用信用卡借來10萬元幫助公司度過了最艱難的兩個月,公司緩了過來。2003年底,獲得了I.T(1.45,0.00,0.00%)與聯想投資的投資,公司進入了快車道。
2005年成立的宜搜,所做的事情是在未來的無線互聯網上做功能非常強大、對用戶非常有效的搜索引擎。這個搜索引擎可以幫助手機用戶解決生活中、工作中、娛樂活動中的問題。這家公司也不例外也在2006年獲得了風險投資公司的青睞。
多次與風險投資握手,汪溪有一些對VC在公司治理上的獨特體會。VC有一個系統幫助公司完善治理結構,避免家族天下;要避免VC對業務的審視,正規化的財務可以准確把公司的狀況反映出去;一般風險投資者看過很多的行業,跨行業的經驗可以幫助創業者開打視野;在資本層面上幫助企業分析未來的發展途徑等。
華康的目標是成為中國金融零售產品的沃爾瑪,為廣大的金融機構提供龐大的銷售網路,為老百姓提供優質、一站式的保險金融理財服務平台。這位創始人汪振武認為,外資銀行、外資保險公司擁有很好的品牌、很好的經驗、很好的產品,但是產品和經驗很難轉遞給中國3000多個城市的消費者,華康做的事情就是鋪建銷售網路和營銷隊伍,為上游的提供者做銷售渠道,同時為下游數十億的房貸客戶、信用卡客戶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務平台。
華康的第一輪投資人是IDG主要看重這個行業,市場前景龐大。目前全中國,人壽保險市場的投保率不超過9%,每一個中國人花在商業保險上的保費比印度、泰國的平均水平還要低,整個保險行業在中國目前開發程度非常低。在保險銷售領域裡面,中國目前的保險銷售都是保險公司直接銷售給客戶,在歐美60%的保險不是金融機構做的,而是由代理公司和中介公司完成的。此外,目前老百姓的真正金融零售服務才剛剛開始。
投資者進入後,華康收購了5家同行公司,在研判、估值等方面投資公司給了很多的經驗。不過,投資者進入和並購都商業行為,用商業思路辦事情,不要對創業者和投資市場寄予太高的期望。「我覺得每個人了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個事情就會比較順利。尊重正在做這件事的趨勢,尊重對方的角色,演好自己的角色,這是最符合商業行為規律的。」
在投資人屈衛東看來,創業者至少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下些工夫,可增加機會。首先,要做好發給投資商的商業計劃書,要一個簡短的PPT。介紹清楚公司做了什麼事情,達到什麼程度,未來准備怎麼做,未來的戰略策略是什麼,競爭對手是誰,與競爭對手比較有什麼優勢,團隊的經驗情況等。
投資人看中的企業會約談,通常給企業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做一個推薦。投資人會有一些問題問創業者,這個過程非常重要。這樣的機會很難得,一定要事先做積極充分的准備。
如果約談交流不錯,投資人會做初步的盡職調查,會有一些提問。這時候也要積極的把投資人的問題積極的准備好,盡快地提供給投資人。
北京普能世紀科技有限公司CEO俞振華的融資經驗,獲得風險投資,除了團隊之外,最重要的是獲得市場、客戶的確認。
深圳宜搜科技有限公司CEO汪溪感受最深的是,以高風險的方式投入企業的資金,避免企業成長過程中純粹靠自我積累方式來實現擴張,風險資本極大的支持各種新創意、新商業模式、新技術的實踐過程,最終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社會進步,也幫助企業實現高速成長。
廣州華康投資資訊有限公司CEO汪振武建議創業者一定要把投資者當外行,而不是當內行。用最簡潔的語言把想法、模式把問題說清楚。選一個做得大的行業並成為行業的領軍者,創業者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 融資就會比較順利。
如果這三步走完,說明已經很順利了,之後投資人會就具體的條件、價格等細節慢慢協商。完成三步,往前推進一步,接下來就是實質的談判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