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現在學什麼手藝好呢
穩定賺錢的熱門行業
1.互聯網服務行業
這兩年,互聯網行業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勢改變著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而它們巨大的吸金能量和對人才的巨大需求和渴望,也使得這兩年互聯網企業的漲薪速度曲線幾近陡直向上。一般來說,在一線城市,以bat為代表的一線互聯網企業給應屆畢業生的起薪並不高,但只要工作拚命,能力出眾,實際上入職後的2、3年裡就很容易拿到10萬元以上的年薪。而在三線互聯網公司,同等條件下,普通技術員工的年薪一般能達到15萬元左右。而准二線的互聯網公司的普通員工薪水基本也能達到或超過20萬元,與許多傳統行業相比,這樣的收入水平絕對令人艷羨。工作經驗超過5年後,互聯網企業中的收入差距就會拉大。
2.平價消費品行業
「天天平價」的沃爾瑪是財富500強的第一位,走平價時尚路線的優衣庫的創始人柳田正榮也當上了日本首富。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介於優質高價的傳統商店和無質量保證、無品牌的批發市場之間,恰好是中等收入的大眾消費者。
在實體店方面,平價策略讓消費族群得以向下延伸,更貼近大眾生活,相對於星巴克瞄準「氣氛體驗」市場中的高消費能力群眾,平價實體店的服務對象不再限於大學生或城市白領,退休老人、初中生、普通工人都有足夠的能力消費。
工作穩定賺錢簡單的小手藝
廚師
學會做菜用處四曷玫樨很大,現在酒店行業越來越火,酒店大廚供不應求,可見廚師非常吃香,廚師長等工資已經相當高了,除了工作好,學會做菜也對家裡很有幫助。
理發
學會理發,可以自己開個理發店,收入很客觀,理發雖然是服務於他人的,但是現在人們都追求更潮流的發型,對理發師都很尊敬了。
汽車修理
現在馬路上跑的汽車越來越多,汽車修理的需要也與日俱垢卜埂呦增,因此汽車修理行業急需汽修人才,掌握這門手藝能讓自己的工作有著落,而且工資也不低。
小語種
學好小語種,在外資企業里就能謀求一份心儀的工作,小語種方面的人才很少,但是需求量很大,比如阿拉伯語等小語種學好了,很有用武之地。
❷ 市場營銷怎麼做
老話說的好,營銷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特別是傳統營銷,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傳統營銷往往是達不到好的效果的,而且現在很多傳統行業也面臨著互聯網+時代的轉型,所以要想做好營銷,一點要知道怎麼在互聯網+時代做營銷。
一 什麼是互聯網+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
的進一步實踐成果,它代表一種先進的生產關系,推動經濟形態不斷的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路平台。
[1]
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台,讓互聯網與傳
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
濟、社會各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幾十年來,「互聯網+」已經改造影響了多個行業,當前大眾耳熟能詳的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ITFIN)、在線旅遊、在線影視、在線房產等行業都是「互聯網+」的傑作。
2015年12月,《咬文嚼字》雜志發布2015年度「十大流行語」,互聯網+排第二。
二 如何才能玩轉互聯網+呢?
互
聯網+你認為它重要,它對你來說就有意義,你認為它不重要,它對你來說就沒有意義!對於傳統企業和創業者,我們要做的不是看客,不是在這里看熱鬧。一種新
的商業現象和商業邏輯,我們要思考的是怎麼為我所用,因為我們在切切實實地做生意!如果不理解,我們就去研究和學習;如果理解了,挽袖子動手去干就好了。
想把自己的生意搬到互聯網上來做,需要一個自己產品展現的載體,要麼搭建一個網站平台,或者做一家網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別人找到你,其實做網站很容
易,申請網店也很容易,而最難的是如何獲取流量?流量相當於是我們傳統生意中的客戶。如果讓網站獲取流量,那麼離不開SEO優化技術,如果讓網店獲取流
量,離不開電商運營的技術,這是兩大主流的互聯網流量推廣技術,也是我們傳統企業開辟互聯網渠道的利器,所以如果想要玩轉互聯網就要學習這兩大技術。
現在網上關於這方面的教程有很多,但是很多都是過時的,因為互聯網是在不斷的變化的,為了避免讓大家學到錯誤的過時的知識,我聯合互聯網上的牛人,組建
了一個群,想學學習互聯網和SEO的小夥伴,可以來這里學習,這個群的開始的幾位數字是:絲絲六,中間的幾位數字是:四八五,最後的幾個數字是:零六四,
按照順序組合起來就可以找到,我想說的是,除非你想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讓自己獲取互聯網機會,如果只是湊熱鬧的話,就不要來了。
三 做互聯網+需要了解一下互聯網思維
針對近期一些對互聯網思維理解的誤區,談一下我的觀點。
1、不是因為有了互聯網,才有了互聯網思維。而是因為互聯網科技的發展,以及對傳統商業形態的不斷沖擊,導致了這種思維得以集中式的爆發。這個道理很簡單,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互聯網在技術和商業層面的變化必然會帶來上層思考方式的變化。
2、互聯網思維不是互聯網人的專利。不是因為你在互聯網公司你就具備這種互聯網思維,也不是傳統企業就沒有這種思維。互聯網思維就是一種思考方式,它不屬於哪一類人。互聯網公司出來的也有很多人不具備這種思維。
3、互聯網思維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但也不是境界虛高。在互聯網思維的指導下我們可以重新審視一下我們原有的一些商業習慣。現代社會碎片化閱讀的習慣導致我們經常一知半解,很多人並沒有深入地理解互聯網思維,就四處挪用,這個稍微有點悲哀。
4、多數人都在用互聯網思維做營銷,而少有人去完成互聯網思維的系統思考。賣牛腩、賣煎餅果子的案例遭到大多數人吐槽之後,又有大把人用互聯網思維來包
裝,賣電視、賣包子、賣衛浴、賣家居,等等等等,甚至還有人要用互聯網思維去改造一所青樓!話說回來,用互聯網思維做營銷,本身也是去博取眼球、獲得關注
和流量,流量思維本身也是互聯網思維的一種。那麼,到底怎樣理解互聯網思維?依然是我之前總結的「獨孤九劍」9大思維,包括: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
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台思維、跨界思維。
這里我給大家講講其背後的商業邏輯,這里尤其針對的是面臨互聯網轉型的傳統企業。
真正的互聯網思維是對傳統企業價值鏈的重新審視,體現在戰略、業務和組織三個層面,以及供研產銷的各個價值鏈條環節中。並且將傳統商業的「價值鏈」,改造成了互聯網時代的「價值環」
「價值環」以用戶為中心,戰略制定和商業模式設計要以用戶為中心,業務開展要以用戶為中心,
組織設計和企業文化建設都要以用戶為中心。戰略層、業務層和組織層都圍繞著終端用戶需求和用戶體驗進行設計。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價值環」模式。
其中,在業務層面,用戶端和供應鏈端聯接起來,形成了一個閉環,將不斷地實現價值動態地傳遞,用戶將需求反饋至研發生產,研發生產形成產品或服務再傳遞
到銷售端,銷售端通過接觸用戶又形成了二次的循環。這種經過互聯網思維改造的「價值環」模式,將對傳統商業生態和商業理論帶來深刻的影響。「價值環」要求
我們必須要持續不斷地關注用戶需求、聆聽用戶反饋並且能夠實時做出回應,這是未來企業建立商業模式的基礎。
那麼,互聯網思維在這個「價值環」中如何分布呢?
一、戰略層
主要命題:怎樣明確產業定位?怎樣制定戰略?怎樣設計商業模式?
典型思維:用戶思維、平台思維、跨界思維
二、業務層
(一)後端:產品研發及供應鏈
主要命題:怎樣做業務規劃?怎樣做品牌定位和產品設計?
典型思維: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社會化思維
(二)前端:品牌及產品營銷
主要命題:怎樣做品牌傳播和業務經營?怎樣做商業決策?
用戶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
三、組織層
主要命題:怎樣設計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怎樣建設組織文化?怎樣設計考核機制?
典型思維:用戶思維、社會化思維、平台思維、跨界思維
四 致那些考察行業的朋友
人世中的許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該克服的困難,也都能克服,用不著什麼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著什麼技巧或謀略。只要一個人還在朴實而饒有興趣地生活著,你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❸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去分析新時期的市場營銷活動
互聯網思維市場營銷六大特徵
1、戰略——平台:打造有關互聯網思維市場營銷的平台,是企業的市場營銷戰略;
2、策略——生態:打造各個價值體系之間的生態圈,是企業市場營銷的策略;
3、信息——對稱:信息對稱的市場格局下,企業市場營銷的互動性越來越強;
4、價值——創新:引入消費者共同創造創新價值是互聯網思維市場營銷的重要特徵;
5、品牌——智能:品牌由僵化階段進化到品牌智能化,也就是品牌擁思想和思維;
6、傳播——互動:營銷傳播不再是單單企業的需求,營銷傳播的發起者更多的是來自消費者和市場。
互聯網思維市場營銷維度(PBVD四個維度)
傳統企業的4P同樣會發揮重要作用,但傳統企業的互聯網思維市場營銷更加註重PBVD四個維度,從產品、品牌、價值和數據四個維度進行創新思考,制定市場營銷戰略和策略。
1、產品(Proct):智能、極致、迭代、體驗、產品+服務
2、品牌(Brand):智能、價值、互動、體驗、思想+思維
3、價值(Value):均衡、對稱、創新、體驗、可衡量、可傳播
4、數據(Data):精準+可靠、多樣性、系統性、有用性
互聯網思維市場營銷的特定價值
1、理性價值——極致
2、感性價值——互動
備註:前兩者關乎價值創造過程,營銷者往往會引入消費者共同創造價值(C2B),表明企業願意如何從價值上滿足消費需求。
3、品牌價值——智能
4、消費價值——體驗
備註:後兩者具有完全的對稱性,是消費者主權和商業民主的具體體現,營銷者必須完整地理解消費需求和市場,從中建立起有利於消費者的品牌價值和消費價值。
互聯網思維市場營銷28個路徑
一、發掘並創新價值
路徑1:大數據整理與匹配
路徑2:提煉價值與需求的對稱性
路徑3:市場營銷價值對稱性構建
路徑4:營銷價值權重匹配
路徑5:C2B共同的創新價值觀體系構建
二、整合生態價值鏈
路徑6:發掘創新價值的生態存在
路徑7:創新價值生態關系的構建
路徑8:生態價值鏈的運營體系構建
路徑9:解讀「生態」運營的程度
三、評估並創造價值
路徑10:評估價值的市場競爭力
路徑11:評估價值的成長能力
路徑12:價值計劃書
路徑13:大數據及資源匹配
路徑14:創造價值
四、價值傳播與傳遞
路徑15:建立價值傳播金字塔模型
路徑16:由塔基及塔尖的內容製造與傳播
路徑17:建立互動觸點形成互動
路徑18:形成價值共鳴
路徑19:構建價值傳遞路線圖
路徑20:各利益點的商業利益構建
路徑21:建立價值保全機制
路徑22:價值傳播與傳遞的時空矩陣
五、價值管理與服務
路徑23:建立價值運營監管機制
路徑24:建立價值傳遞到達機制
路徑25:建立價值數據評估機制
路徑26:建立價值配套效用機制
路徑27:建立價值服務生效機制
路徑28:建立價值服務保全機制
互聯網思維市場營銷的著力點(七大著力點)
1、市場是創新價值的源泉
2、大數據是創新的土壤
3、內容是創新的表象
4、價值是創新的內涵
備註:互聯網思維市場營銷必然要找到那些切實可行的著力點,從而形成執行力,以落地。
5、開放性是創新的根基
6、生態性是創新的藍圖
7、對稱性是創新的境界
❹ 現在最有前途的職業是什麼
現在最有前途的職業是軟體開發人員、物理治療師、護理人員、數據分析師、數字內容專家、信息安全分析師、生物醫學工程師,下面來看看具體介紹。
1、軟體開發人員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機器變得越來越智能,對有才華的軟體開發人員的需求將會擴大。尤其是移動應用開發,被認為是2020年及以後最好的職業之一。
(4)如何在市場營銷中運用互聯網思維擴展閱讀:
選職業注意事項
1、對行業的認識
建議選擇行業之前先做一份行業分析報告,因為選擇職業絕對不是腦子一熱的事,必須非常理智和花點功夫哦,當你認真做完一份行業分析報告之後,你就知道你選擇的這個行業是不是你想要發展方向了。
2、家庭環境因素
比如你的家庭大多數都是公務員,或者你的家庭是做生意的,條件比較好,那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選擇職業了,如果你迫於生活壓力,家庭條件不是太好,那就要考慮如何快速地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了,不管如何影響,都必須選對職業和行業。
3、感情因素
這個也是重要的事情,比如你的女朋友現在在上海,而你在北京,如果你們確定了戀愛關系,在做職業選擇時就必須考慮這些問題。
4、將來生活城市因素
也就是你必須考慮稍長遠一點,你計劃在哪個城市立住腳,並在那裡生活安家,這個因素也非常重要哦。
❺ 用互聯網 思維談談如何制定相應的營銷案例
互聯網思維市場營銷六大特徵
1、戰略——平台:打造有關互聯網思維市場營銷的平台,是企業的市場營銷戰略;
2、策略——生態:打造各個價值體系之間的生態圈,是企業市場營銷的策略;
3、信息——對稱:信息對稱的市場格局下,企業市場營銷的互動性越來越強;
4、價值——創新:引入消費者共同創造創新價值是互聯網思維市場營銷的重要特徵;
5、品牌——智能:品牌由僵化階段進化到品牌智能化,也就是品牌擁思想和思維;
6、傳播——互動:營銷傳播不再是單單企業的需求,營銷傳播的發起者更多的是來自消費者和市場。
❻ 分析市場營銷觀念與互聯網思維
市場營銷觀念多以需求點(市場需求、客戶需求、社會需求等)出發,通過一定的方內法(整體營銷、容一對一營銷,多層次整合營銷,6P等)來展開,因此,最終的終點或目的總結為如下:
1、滿足需求、取得利潤
2、發揮優勢
3、滿足社會需求、增進社會利益、企業盈利
4、滿足、創造或改變需求,企業盈利
至於說互聯網思維是什麼,不能一般而論,而互聯網這個名詞我可以將之帶入到以上所說的方法中的,也可以是渠道,只有總的指導思想或策略戰略等出來後,哪些方法或渠道怎樣使用才能對利益做最大的釋放
當下也有一些已用的思維,oto、眾籌、互聯網金融等
❼ 學四年電子商務專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覺得這個問題,我這個電子商務的大三狗最有發言權,我就說說我大學的電子商務的苦逼道路。
電子商務就是個坑,你們進坑需謹慎呀!!!來自一個被狠狠折磨的老學長的忠告!!!
不過,上大學過程中說實話也挺有趣的。
要說建議就是,在那麼多雜雜的東西里挑一個你感興趣的去專研,多接觸外面,象牙塔真的呆不久。加油!!
❽ 健康管理師就業前景怎麼樣
健康管理從業方向:
在健康體檢、醫療服務、醫療機構,大中小醫院,健康保險、中醫保健、健康養老以及體育健身、醫療旅遊、美容養生、母嬰服務、保健食品營銷、健康餐飲、健康旅遊、營養干預等行業從事健康教育、健康咨詢、健康管理及有志於在健康產業就業創業,謀求更好發展和上升空間。這個范圍太廣了~
學習健康管理師:
(1)對於個人和家庭而言
學習健康管理師,做好健康管理計劃,學會自我健康管理,做好可以非常有效的降低去醫院的次數,節省醫療費用,獲得高品質的生活,精神飽滿。一個人學習健康管理師,可以影響到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讓自己關心的人得到專業的健康管理。
(2)對於正在就業找工作的人而言
未來5到10年專業健康管理師缺口200萬人,不得不說健康管理師將是一個非常好的就業方向,獲得高薪工作。在北上廣深這幾個大城市健康管理師最低平均工資待遇為6000~8000,甚至有的超過10000多,工資待遇逐年上升。
(3)對於想要創業的人而言
健康服務業會成為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到2020年,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學習健康管理師是進入健康服務產業的通行證,整合健康行業資源平台,專業化職業化提升素養,打造個人差異化競爭優勢,做好專業化服務,擴大個人影響力感染力,聚集更多產業人脈資源,擴展更多商業盈利模式和事業運作技巧,提升戰略思維,為創業搭建更多的機會和突破空間。
4、健康管理師就業創業方向
【創時代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大健康產業:健康管理+可以像互聯網+一樣融合所有的大健康產業細分領域。健康管理+醫療、健康管理+體檢、健康管理+保險、健康管理+養老、健康管理+地產、健康管理+美容、健康管理+養生、健康管理+旅遊、健康管理+保健品、健康管理+餐飲、健康管理+可穿戴設備、健康管理+大數據,健康管理+母嬰,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管理+一切
❾ 怎樣做才是互聯網運營思維
這個問題想了好久,關鍵在於「互聯網思維」這個詞。算起來這應該是2013年行業里最火的詞,尤其是幾個號稱用互聯網思維做實業,掉頭反攻互聯網的所謂成功者,四處講演,用力大忽悠,仔細聽聽無非是圈子裡早就已經爛熟的那些討論。從門戶到垂直到web2.0,再到微博微信,無非就是那幾個。什麼長尾理論啊,用戶體驗啊,定製服務啊……你多聽幾次,出去聊天的時候故作淡定深沉,時不時扔出幾個詞,然後抽一口煙微笑不解釋,立刻就是一副得道高人隱藏已久的樣子,要你多說幾句就立刻推辭說抱歉我還有個投資人的飯局要去,下回再聊,其實是為了趕末班地鐵回燕郊的出租房。總之從2001年開始進入中國互聯網,這種大忽悠我真是見得多了,說什麼用互聯網思維做實業,人家做實業的高人真進來玩,分分鍾甩人好幾條街。所有的這些概念都是人家玩過的。只是限於互聯網的技術門檻,很多傳統實業上的人被壁壘擋住了而已。史玉柱進互聯網的時候,大家都等著看他笑話,最後被人結結實實地上了一課。這還是史老闆肯說,不低調,低調的更多。
吐槽完畢,先說互聯網思維是什麼。作為傳媒出身,我對互聯網在信息科技服務上的一面更敏感,而且這也是互聯網對社會影響的最主要領域(當然還有商流物流等方面,不過互聯網主要是重整了信息流)。就我所經歷的中國互聯網行業變化來看,如今所說的互聯網思維,實際上核心在於以下幾個點。
1.去中心化。這是目前互聯網行業變化的最大特點,也是讓很多傳統業者,乃至老一輩互聯網行業人士無所適從的特點,無論噱頭如何花哨,這個根源上的變化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噱頭才能忽悠住那麼多人。從傳統媒體時代開始,信息的流傳是有關鍵節點的,電視廣播報紙雜志,信息的關鍵節點很明確,控制也很方便。監管部門一聲令下,不願意讓人看見的信息就消失了,除非手抄本,手抄本也很容易順藤摸瓜。即使到了互聯網時代,各種新聞門戶和垂直門戶對於傳統媒體的復制性依賴還是很明確,加上搜索引擎關鍵字的導入控制,互聯網信息傳播節點的壟斷依舊很強,依舊可以通過控制住傳統媒體端和重點網站來操控輿論。
不過互聯網帶來的變化很明顯,就是單純消除或者控制信息的難度顯著提升,要麼藉助於行政權力,要麼付出更大的成本(例如對網路關鍵字的買斷和消除,費用很高),因此互聯網時代對於信息的操控初現了變化,就是信息對抗戰,通過散布對立性信息或者虛假信息來模糊事實,讓用戶無從判斷,水軍、刷榜之類的出現證實了這一做法有效。所以當互聯網時代進入到twitter和facebook時代,中國的同類網站興起之後,水軍的瘋狂成為初期無法遏制的景象。在信息傳播節點完全被打碎的情況下,就連傳統的行政管制都失去了大半威力,更無須說花錢控制信息流通節點。因此面對新的信息流通模式,如何取信於用戶,獲得用戶的好評,過去那種集中火力轟大門戶,傳統強勢報刊媒體的做法基本失去了作用,適合去中心化特點的各類紅人、大V的出現適逢其時,所謂的「自媒體」說法就此流行。
對於依賴媒體傳播品牌信息的互聯網產品和服務來說,這一變化實際上有利有弊,傳統信息流通的節點被打碎,接近消亡,企業投向傳統媒體的廣告和信息量大大減少,互聯網傳播節點的控制難度增加,成本提升,無數難以適應這一變化的企業陷入彷徨,這是弊端的一面。我有不少認識了好多年的公關公司的朋友,這兩年都和我訴苦,說公關不如從前好做了。從前是盯住重點媒體,敢花錢,就能把控住輿論,現在這招根本不靈,控制不住。要控制輿論的成本直線提升,必須重新想辦法。我也給出過一些主意。但去中心化,有利的一面就是如果企業能適應互聯網的變化,建立起從屬於自己的信息流通節點和品牌,那麼信息的傳播效率會顯著提升,成本則大大下降,說白了,就是企業要學著做自媒體。這就是小米興起之後,行業內無數企業都開始學雷軍,學他演講,學小米對微博和社區的把控建設,學所謂的「飢渴營銷」,根源就在於小米比別人快一步,建立了一個有效的信息流通渠道,有足夠的把控力。中小企業未必能有雷軍的資源和思路,但學著建立自己的自媒體傳播渠道,學著通過各種誇大宣傳打造品牌,這點皮毛還是學得到,各種以打造高粉絲量的微博、微信、社區大號為表現的「互聯網思維」達人就此層次涌現。
2.快速精準
既然互聯網的碎片化信息傳播基本壓制住了傳統媒體的傳播路徑,那麼擔負起原有媒體的內容傳播責任也是順理成章,而且面臨新傳播節點對於時效和容量的限制,信息的快速更新迭代就成了唯一的解決辦法。這一點從社區和微博興起我們就看得很清楚。各種驟然興起、影響深遠的互聯網大事件,基本都遵循著一日幾次更新播報變化的規律,將其中所有事態發展欺負清晰展現,持續抓住用戶注意力,這原本是有實力的電視媒體如CNN或者央視才能做到的新聞滾動更新,卻由於沒有了派遣記者和後台視頻製作的流程,變得異常簡單,任何在場有微博的人都可以擔負起這個任務,簡單的文字加圖片就可以將用戶注意力牢牢抓住。
信息傳播渠道的變化,引發了用戶需求的變化,也導致了信息提供者的被動應變。媒體的應變不在這里贅述,對於希望提供產品和品牌信息的企業來說,信息內容的迭代壓力是扎實的考驗,遠比簡單的建立一個形式上的「自媒體」要困難得多,學雷軍搞演講、搞微博、搞社區、搞口碑傳播,形式很容易學,但說什麼,怎麼說,什麼時候說,大部分的企業都不得其法,而類似小米這樣的企業,則是不斷從媒體行業中吸收人才,強化自己的優勢,在信息的快速更新迭代上做的更好一些。與此同時,對應信息的快速更新,產品的快速更新也成為另一個支持信息傳播的焦點。只有產品不斷體現出變化,信息快速更新才不是無病呻吟,這對於企業的創新和研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產品更新跟不上,那就只有搞花邊,沒事和業內的對手打打口水仗,搞搞「西紅柿」這樣的花絮,在不涉及產品的情況下保持曝光度,雷軍、劉強東、周鴻禕等人都深諳此道。而如果創新迭代可以跟上,卻把握不住新媒體傳播的特點,例如極路由,不知道該說什麼,不知道什麼時候說,結果就是適得其反。互聯網追求的不僅僅是一個快字,精準(信息精準、投放精準、控制精準)更重要。
自媒體的內容運營這事學問很大,不在此多說,那是另一個話題了。
3.情感品牌
信息傳播的去中心化和快速化,帶來的副作用是公信力的缺失,既然人人都有發言權,大家都可以7×24模式的傳播自己的觀點,那誰說的更有道理,誰更具備說服力,對用戶來說就是個很麻煩的事情。微博時代的方韓大戰給了我們一個好的樣本,在這個事件中,雙方發言的對與錯,道理和邏輯都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情感上用戶更相信誰,由此我們看到了一場沒有結果的信息對抗。
對於公眾來說,這是一場鬧劇,但對於企業來說,這是個很好的傳播典範。如果能建立起有效的情感品牌,有足夠的亮點,迎合用戶在情感上、價值觀上的需求,那麼即使身上背負的爭議再多,也依舊能有足夠強大的傳播效力,韓寒的文字再不咋樣,同樣有人為他站台,方舟子再胡說八道,依舊有人做死忠出來洗地。微博上的陸琪、天天開炮的周鴻禕、青年導師李開復,這些人雖然類型不同,但無不如此。當然這方面做得最好的,還是郭小四,《小時代》的票房成功,讓所有的抨擊看起來都是個笑話,因為他打造了自己足夠多的腦殘粉群體,影評人能奈他何呢。這些人看的不是小時代,看的不是郭敬明,看的是他心裡認同的東西。我們這個年代,真與假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大家並不在乎真相,在乎的是真相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個真相,如果不是,他寧可選擇不信。對於互聯網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來說,也是如此,只要你做的不是差到令人發指,能有一些打動用戶情感的包裝特色存在,例如小米手機的「青春發燒」、極路由的「自由」、360的「挑戰強者」,就一定有一群認同這些價值觀,進而認同你產品的群體跟上來。這是互聯網產品運營的核心思維。其他諸如用戶體驗、免費運營等,都是表面的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