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對企業的市場營銷的影響的例子,急求
808街
只要企業能以趣味化、娛樂化來吸引大眾眼球和市場關注,以利他性和價值認同來誘導客戶購買,以創新手段來改變客戶固有的看法,打破已有的市場平衡,並在互動和娛樂中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消費關注,就能創造新的商機,贏得更大的發展。
營銷是企業經營核心,是企業圍繞其經營目的和利潤實現而展開的一系列策略和促銷過程。創新、求變、與時俱進是營銷發展的精髓。
近年來,隨著網路等電子新媒體的普及和媒體的社會化,人們的社會交往和信息溝通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營銷關注的重心也隨之開始轉移,逐漸從以產品為中心,發展到以人(顧客、消費者)為中心、以4I組合為基礎。
營銷重心的轉變:從關注產品到關注人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美國學者尼爾?博登
(Neil
H
Borden)
研究發現:產品的銷售會受到多種「市場變數」(或稱「要素」)的影響,企業在營銷過程中要綜合考慮這些要素,才能獲得最佳的市場營銷效果。尼爾?博登將這個「綜合考慮多種要素」的過程定義為「市場營銷組合」(Marketing
mix)。
1960年,傑羅姆.麥卡錫(McCarthy,
E.,
Jerome)
在博登提出的12個影響要素的基礎上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將它們概括為:產品
(Proct)、價格
(Price)、渠道
(Place
of
distribution)
和促銷
(Promotion)。由於這4類組合要素打頭的英文字母都是「P」,故被稱為以4P為基礎的營銷要素組合。後經菲利普?科特勒
(Kotler,
Philip)等人大力宣傳和推廣,4P組合的概念逐漸為世人所接受,成為指導企業營銷實踐的准則。
以4P為核心的營銷組合強調:企業在營銷中要注重開發產品的功能,產品要有獨特的賣點,要把產品質量和滿足需求放在首位;企業要根據產品的市場定位、贏利預期和品牌溢價來制定不同的價格策略;要注重經銷商的培育和銷售網路的建立,通過適當的渠道策略來調動經銷商和銷售渠道的積極性;通過各種促銷措施(如讓利、打折、幸運抽獎、累計積分等)來刺激消費者的需求和購買慾望,從而促進消費增長。
4P組合的關注重心是產品,這是特定時代和競爭的產物。隨著環境和技術的發展,以4P組合為核心的營銷理論在實踐(特別是在營銷傳播實踐中)中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戰。
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產品市場趨於飽和,競爭日趨激烈,消費者成為企業營銷爭奪的核心。這時經營者逐漸意識到:如果營銷只關心企業自身的商品/產品,那隻是「一錘子買賣」;如果將營銷的重心放在顧客身上,抓住消費者的心,他/她將會再三光顧你的企業。而以4P組合為中心的營銷模式由於過於強調自身的產品,已經不能很好地解決當時營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於是,營銷關注的重心開始發生變化,逐漸從產品轉向了人。
1990年,羅伯特.勞特朋
(Robert
F.
Lauteerborn)
針對當時市場環境和消費者地位的變化,提出以顧客為中心的4C營銷組合理論,即客戶
(Customer)、成本
(Cost)、方便
(Convenience)
和溝通
(Communication)。勞特朋等人認為,在新的市場環境下,營銷組合關注的重心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產品,而應該是顧客。企業應更多地關注顧客的需求和望
(Customer
needs
and
wants),
研發消費者需要的產品,關注顧客滿足這些需求所要(願意)付出的成本
(Cost
to
satisfy)
,提供方便的購買和體驗環境
(Convenience
to
buy),並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渠道和交流過程
(Communication)(舒爾茨,田納本,勞特朋,1992*)。以4C為基礎的營銷組合突破了傳統的以產品為中心的思維定式,一經提出,立刻引起強烈反響,成為學術研究和企業實踐關注的熱點。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後期,由於互聯網的普及,電子商務和網路營銷應運而生。這時又有學者根據網路媒體雙向、互動、開放的特點,提出了所謂「新4C」營銷組合理論,即:連接
(Connection)、溝通(Communication)、商務
(Commerce)和合作
(Co-Operation)。新4C組合強調:企業的營銷傳播活動應以網路為樞紐,藉助於更方便、快捷的電子媒體,
將企業與顧客連接在一起,在滿足客戶需求和信息交流的過程中,將企業的營銷訴求與顧客的需求「整合」到一起。新4C組合是網路和電子商務發展的產物,它的出現大大地促進了在線購物和網路營銷的發展。
隨著時代發展以及市場環境變化,2000年左右舒爾茨
(Don
E.
Schultz)、艾登伯格
(Elliott
Ettenberg)
等人又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以關聯
(Relevancy)、反應
(Respond)、關系
(Relation)
和回報
(Return)
為基礎的新營銷要素組合,即4R營銷組合理論。4R組合強調:企業要多從顧客和消費者的角度去傾聽和了解他們的需求,
並及時做出反應(制定或修訂營銷策略)來滿足顧客需求,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市場的壯大和可持續發展;企業要著眼於建立與客戶之間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讓顧客從被動的推銷對象轉變為企業經營和營銷的主動參與者,把單純的銷售轉變成一種互利共贏的關系,
建立起企業和顧客之間的共存共生關系,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正確處理各類營銷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注重實效,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前提下實現企業的營銷價值。
808街
㈡ 市場營銷需要看什麼書
首先,十分推薦你認真看下《營銷管理必讀12篇》這本書,相信你一定會有收獲。這本書是我看過的最好的市場營銷書籍,比很多傳統的教材或圖書都要強太多。要學好市場營銷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礎知識及建立良好的營銷思路,而這本書正好會教會你這些東西。
關於市場營銷學的所有原理、知識及實戰性方法都可以在《營銷管理必讀12篇》中找到。認真讀下去,你會發這本書在幫你夯實基礎的同時會帶給你一次又一次深層次的思考與認知構建,最終會幫助你完成營銷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
大量的案例加深理解,有了一些理論基礎讀起來就不是那麼晦澀難懂了。並且書中的案例很與時俱進,加多寶,I do,北京地鐵,國航,平均兩頁一個案例,讀起來不枯燥,且可以做積累~
戰略上的書就是比較有大局觀的了,其實我特別推薦看《大敗局》,吳曉波著。經管不分家,營銷和商科的其他專業更不分家。
以上,希望對所有有志學好市場營銷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㈢ 市場營銷與顧客滿意
合適的價格+熱情、周到的服務=顧客滿意
㈣ 市場營銷是什麼意思啊求解,麻煩順便舉個例子,謝謝。
就是在市場上做的一系列活動,把東西賣出去,賺錢的途徑
㈤ 找關於市場營銷觀念的書
1.《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經典譯叢:市場營銷》 作者:[美]科特勒 著,俞利軍 譯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3年01月
2.《加盟開店防騙60問》 作者顏倫琴著,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9月
3.《市場營銷原理》 作者:(美)科特勒(Kotler,P.),(美)阿姆斯特朗(Armstrong,G.) 著,郭國慶 等譯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年05月
4.《市場營銷管理:教程和案例(含光碟)》 作者:[美]昆奇等 著,呂一林等 譯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年06月
5.《數據挖掘技術:市場營銷、銷售與客戶關系管理領域應用(原書第二版)》 作者:(美)貝瑞(Berry,M.J.A.),(美)萊諾夫(Linoff,G.S.) 著,別榮芳,尹靜,鄧六愛 譯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年07月
6.《市場營銷原理(第11版,英文版)》 作者:(美)科特勒,(美)阿姆斯特朗 著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年06月
7.《BCG視野:市場營銷的新邏輯》 作者:(日)今村英明 著,李成慧 譯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3月
8.《市場營銷經典案例與解讀》 作者:葉生洪,張泳,張計劃 主編 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年09月
9.《市場營銷管理流程設計與工作標准》 作者:孫宗虎,程淑麗 編著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年07月
10.《市場營銷管理職位工作手冊——弗布克管理咨詢系列》 作者:程淑麗 編著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年06月
11.《科特勒市場營銷教程》 作者:〔美〕加里·阿姆斯特郎,〔美〕菲利普·科特勒 著,俞利軍 譯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年10月
12.《市場營銷研究:應用導向(第4版)》 作者:(美)馬爾霍特拉 著,塗平 譯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年09月
13.《市場營銷口才訓練》 作者:李紅梅 主編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年01月
14.《市場營銷專業英語》 作者:沈鋮,曹莉麗 等編著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1月
15.《醫葯市場營銷學(供葯事管理、醫葯市場營銷專業用)》 作者:顧海 主編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年06月
16.《市場營銷策劃》 作者:王方 主編 出版社: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年07月
17.《市場營銷管理(制度·表格·文書)(含VCD光碟一張)(精編版)》 作者:企業標准化管理應用中心 編 出版社:中國言實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年01月
18.《飯店與旅遊服務業市場營銷:第三版 》 作者:(美)Ronald A. Nykiel 著,李天元 主譯 出版社:中國旅遊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2年07月
19.《中國本土市場營銷精選案例與分析》 作者:李穗豫,陳瑋 編著 出版社:廣東經濟 出版時間:2006年05月
20.《醫葯市場營銷學》主編:羅國海 出版社 鄭州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年01月
㈥ 現代營銷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什麼營銷理念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博士生於1931年,是現代營銷集大成者,被譽為「現代營銷學之父」,現任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終身教授,是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國際市場學S·C·強生榮譽教授,具有麻省理工大學的博士、哈佛大學博士後、及蘇黎世大學等其它8所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現任美國管理科學聯合市場營銷學會主席,美國市場營銷協會理事,營銷科學學會託管人,管理分析中心主任,楊克羅維奇咨詢委員會成員,哥白尼咨詢委員會成員。除此以外他還是許多美國和外國大公司在營銷戰略和計劃、營銷組織、整合營銷上的顧問。同時他還是將近二十本著作的作者,為《哈佛商業評論》、《加州管理雜志》、《管理科學》等第一流雜志撰寫了100多篇論文。
科老的貢獻之一:讓營銷成為一門系統的學科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是典型的學院派專家,他生於1931年,是美國最著名的傳播類大學----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終身教授。在很大程度上,西北大學之所以成為市場營銷與傳播類高校的翹首,與科老息息相關。科老的學術背景驚人,他擁有麻省理工大學的博士、哈佛大學博士後等8所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同時又擔任美國管理科學聯合市場營銷學會主席等職務,被多家著名企業聘請為顧問。他的一生似乎都在寫作,發表了100多篇論文,寫出了近二十本著作。
其中影響最大的自然是《營銷管理》,這部被稱為「營銷聖經」的巨制己經在全球14次出版,令他被公認為是現代營銷集大成者,「現代營銷學之父」。
《營銷管理》是一部教材,是全世界公認的最全面的關於市場營銷理論與實踐的教材,也是被認為是所有營銷人必讀的教材——盡管讀起來很辛苦。
這部教材從洞察市場、聯系顧客、識別與細分市場、培育品牌一直說到開發產品、管理渠道、大眾傳播、開拓全球市場,內容之豐富、體系之完整史上無出其右,這令市場營銷真正成為一門系統化的學科。打個比喻來形容科老乾這件事的意義吧:這就好像一個江湖,各行各業都有山頭。原本賣貨郎並不入流,但科老苦心孤詣,收羅各種賣貨秘訣,編印成冊,集大萬於一身,於是讓賣貨郎也登堂入室,成一宗脈,自此與各行各業平起平坐,成為一門有身份的職業。自然,科老亦成一代宗師,受人頂禮膜拜。
科老的貢獻之二:將企業定義為首先是一個營銷組織
上面的比喻其實並不太恰當,事實上,科老最重要的思想在於:銷售不是營銷;企業本身就應該是一個營銷組織。
這意味著,營銷並不單單是銷售人員的專業,而是整個企業組織運營的核心。這一下子就把營銷的隊伍擴展到整個企業層面,意義非凡。
「企業必須積極地創造並滋養市場」。「優秀的企業滿足需求;傑出的企業創造市場。」這是科老最著名的論斷,與管理大師德魯克的思想相映成輝。
科老的觀點背後的邏輯是:全球大部分產業產品過剩,實際上,問題不是出在供給層面,而是需求層面。過多的產品在追求過少客戶的青睞。與此同時,全球化、資訊科技以及網路也帶來了巨大的市場變化,對企業生存環境產生了革命性的沖擊,這些都要求企業進行轉型。只有逃脫傳統的營銷局限,轉而由營銷來打造企業戰略,才能對市場容量及企業自身定位做出更明確的界定,才能在轉型中成功。
整個《營銷管理》其實也是圍繞這樣的主線展開,你可以將這本聖經看作企業運營的教科書——一種基於市場需求的公司經營法則,銷售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從調研到傳播再到新產品推出的整個過程才叫營銷。
英國權威媒體《金融時報》評價說,菲利普·科特勒對營銷與管理的貢獻之一是:、在鼓吹市場營銷的重要性上,他比任何一位學者或者商業作者做得都多,從而把市場營銷從一種邊緣性的企業活動,提升成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重要工作。
但,實事求是地說,真正能理解和遵從「創造市場」的企業永遠是鳳毛麟角,大多數的企業現在、以後都將處於「把產品銷售出去」的生存狀態,所以他們更加現實主義的需要是:從《營銷管理》中學到如何銷售的技能。
還好,即使是功利主義分子,也能從中找到經典的教義。
科老的貢獻之三:4P的發展
有個段子說:某人深夜路遇警察,被喝令檢查。警察問:干什麼的?答:跑業務的。警察問:跑業務的?那你說說4P是什麼?答:產品、價格、渠道、促銷。警察敬個禮:辛苦了,早點回去吧!
這個段子大概是業務人員的自嘲,但倒也形象地反映了4P理論的深遠影響——從來沒有哪一句話能如此簡明扼要地代表營銷的要素,正如它的初創者密西根大學教授傑羅姆·麥卡錫所說,「它的偉大在於它把營銷簡化並便於記憶和傳播」。
4P營銷理論(The MarketingTheory of 4Ps)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最早的雛形是1953年尼爾·博登(NeilBorden)提出的「市場營銷組合」(Marketingmix)這一術語,其意是指市場需求或多或少的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所謂「營銷變數」或「營銷要素」的影響。
羅姆·麥卡錫教授在1960年總結性地提出4P, 科老是這個理論的支持者和發展者,1967年,他在暢銷書《營銷管理:分析、規劃與控制》第一版進一步確認了以4Ps為核心的營銷組合方法,即:
產品(Proct):注重開發的功能,要求產品有獨特的賣點,把產品的功能訴求放在第一位。
價格(Price):根據不同的市場定位,制定不同的價格策略,產品的定價依據是企業的品牌戰略,注重品牌的含金量。
渠道(Place):企業並不直接面對消費者,而是注重經銷商的培育和銷售網路的建立,企業與消費者的聯系是通過分銷商來進行的。
促銷(Promotion):企業注重銷售行為的改變來刺激消費者,以短期的行為(如讓利,買一送一,營銷現場氣氛等等)促成消費的增長,吸引其他品牌的消費者或導致提前消費來促進銷售的增長。
進入20世紀80年代,科老提出了「大市場營銷」概念,即在原來的4P組合的基礎上,增加兩個P:「政治力量」(Political Power)、「公共關系」(Public Relations),他認為21世紀的公司還必須掌握另外兩種技能,一是政治權力(PoliticalPower),就是說,公司必須懂得怎樣與其他國家打交道,必須了解其他國家的政治狀況,才能有效地向其他國家推銷產品。二是公共關系(PublicRelations),營銷人員必須懂得公共關系,知道如何在公眾中樹立產品的良好形象——這顯然更像是對企業家的要求。在科老的營銷學中,企業家就應當是位首席營銷員。
6P之後,科老又提出戰略上的4p:探查;細分;優先和定位。
有必要多說一句的是,在里斯和特勞特的「定位」中,定位是指消費者頭腦中對某一品牌在該品類中占據的位置,更多的強調來自顧客的心智資源。而科特勒的「定位」發生了變化——企業的戰略選擇。比如:如果某公司想生產出世界市場上最好的機床,那麼該公司就應該知道,他的產品的質量要最高,價格也要高,他的渠道應該是最好的經銷商,促銷要在最適當的媒體上作廣告,還要印製最精美的產品目錄等等。如果我不把這種機床定在最佳機床的位置上,而只是定為一種經濟型機床,那麼我就採用與此不同的營銷組合。
如此一來,4P就變成了10P,「大市場營銷」理論將市場營銷組合從戰術營銷轉向戰略營銷,意義十分重大,被稱為市場營銷學的「第二次革命」。
當然,最廣為人知的依舊還是4P,人類似乎再也找不到比這更貼切的營銷關鍵詞。盡管之後出現了4C、4R等新潮理論,但人們發現萬變不離其中,至今為止仍然可以用產品、價格、渠道、促銷來解讀營銷行為。
而科老,雖然不是這個理論的原創者,卻是最重要的支持者、發展者和運用者。你甚至可以認為,如果沒有科特勒,4P不會如此的深入人心。
科老的貢獻之四:推崇互聯網對市場營銷的影響
菲利普·科特勒之所以偉大的一個顯著的原因是:與時俱進。
在他步入古稀之年之後,仍然對世界保持著旺盛的熱情和清晰的認知,並且不斷在他的著作中闡述和修正。其中,互聯網的意義與作用是他在營銷管理中大力鼓吹的對象,這與他的全方位營銷概念是一脈相承的,而互聯網技術的成熟,恰恰為他的理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力工具。
在他的《科特勒營銷新論》中,為全方位營銷下的定義是「……公司將創業資源的安排、供應鏈的管理和客戶關系管理等信息能量整合在一起,以換取市場上的更大成功。」顯然,互聯網就是整合的最佳工具,它將企業內部網路和外部網路,組合成合作網路。
在《營銷管理》最新的版本中,互聯網公司越來越多地成為營銷突破的案例,亞馬遜、雅虎和eBay都是他的研究對象,而這些新興的互聯網公司似乎尤其能驗證科特勒的主張:市場營銷必須成為商業活動的中心,它的重點必須是在客戶身上。在一個產品泛濫而客戶短缺的世界裡,以客戶為中心是成功的關鍵。
的確,無論是美國的亞馬遜、臉譜,還是中國的阿里、騰訊,無一不是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他們對客戶體驗的重視等同於企業的命脈,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客戶的需求和滿足而展開。
科老在他的生命暮年,不遺餘力地宣揚互聯網對營銷的重要價值,顯示出真正的大師級別的高瞻遠矚,而事實也在不斷地證明,他的預言和判斷是對的。在今天的商業世界,己經離不開互聯網這個背景,要麼上網、要麼死去,似乎己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在互聯網與營銷這件事上,也許即使沒有科老的鼓吹,歷史的浪潮也一樣洶涌。但科老的價值在於:就象船上的一位老水手,他的呼喊讓人們更早地確信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㈦ 什麼是市場營銷,有什麼經典的解釋
市場營銷包括很多,比如財務,管理,網路什麼的,其實它很籠統的,現在連學這個專業的都不知道學了些什麼呢。市場營銷最好理解的解釋就是根據市場的變化前景去用一個先進的營銷方式將產品推廣出去。
㈧ 如何做一個市場營銷、推廣
◆研究客戶心理。一個是根據客戶的個體心理特徵接納差別的體式格局(翻閱一下有關研究心理學的書),一個是根據客戶的單元特徵接納差別的體式格局,如公家單元和私營單元的客戶是有區別的。另一個是要知道客戶的真正的需求在什麼處所。在與客戶接觸前要對客戶進行資料分析◆學漫談判的技法。要長於微笑和傾聽,要達到雙贏。要從客戶的角度去思量不懂的題目。◆學會推銷的技法,推銷不是強制的向客戶推銷,而是要站在客戶的角度,對客戶進行引導。客戶有的時候重視你的服務精神更甚於重視產品。在現實中,推銷不是一次完成的,往往需要和客戶進行多次溝通,在溝通中,有的推銷會失敗,有的會成功。因此要合理取捨,有的可以放棄,有的應該繼續努力,多的很短期客戶,有的雖然暫時不成功,但只要搞好關系,從長遠看有成功的但願,也不能放棄。要理解客戶的真正需要。有的客戶實際上有需求,但他馬上向你吐露,所以有時要跑頻頻才能有信息,有的需要與對方拉近距離時才會向你吐露消息◆要懂得人情世故。對客戶的有些不合理要求,也要容忍和思量。◆要懂得老客戶的重要性。保持老客戶在行銷的成本和效果上思量,要比尋找一個新客戶有效的多。同時,老客戶本身具有社會關系,他的社會關系也可以被你利用。◆接納什麼樣的推銷體式格局,電話推銷?收集營銷?上門推銷?郵寄體式格局?電視直銷?通過寄宣傳產品推銷?接納批發?零售?批零兼營?代辦別人代理?接納什麼樣的付款體式格局?以上各種產品推銷體式格局,要根據所推銷的產品的特點和公司的環境選擇其中一種或某幾種。◆銷售從另一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人際交往體式格局,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要學會銷售其實就是學會做人處世。◆銷售人員要有傑出的心理素質,銷售時最經常碰到的現象是被冷漠的拒絕,所以要承受被拒絕、被冷落、被挖苦等等現象。銷售時還有一種現象是不得其門而入,這是就要動頭腦達到目標。尤其是要注重克服惰性和克服畏難情緒。◆當直接手眼不能接近目標時,有時要學會曲線進擊。◆傑出的形象出現在客戶面前,這種形象包孕衣著、談吐、必要的禮儀。尤其是要注重給客戶傑出的第一印象。要有本事拉近與客戶的心理和感情距離。◆當與客戶產生糾紛是如何措置懲罰也是一個困難的不懂的題目。措置懲罰糾紛是一個很有藝術性的工具,這個工具現在也不好研究,糾紛產生的原因差別,措置懲罰要領也差別。差別的糾紛類型用要接納差別的要領,這個實踐中不斷探索。糾紛產生時,首先的原則是自己不吃虧。但有的時候自己吃點小虧反倒效果越發。第二個原則是不與客戶產生大的沖突,力求保持關系,第3個原則是措置懲罰糾紛要有技法,這個技法這搭不做討論。(常見的糾紛如產品質量,客戶付款不及時,送貨不及時、客戶不遵守合同,產品技倆不滿意、價格不合理、售後服務不到位等等,這種糾紛以後可能形式千變萬化,關鍵還在於RAND應變)◆平時要多注重向成功的銷售人員請教,要成功畢竟不能靠理論,在這個行業里,經驗和能力比理論更重要。◆有時要利用團隊的力量,有時碰到自己無法解決的不懂的題目時,可以向別人求助。但凡是環境下不要輕易求助,盡量自己解決。◆注重一點,銷售中的市場信息很重要有時可以接納非常規的要領,有時可能實現跳躍式成長。要創新、創新、創新,別人也在成長,你要取得比別人更大的成績,你就必須不斷創新。海爾為什麼比別人成長得快,關鍵在於長於創新。銷售要利用別人的力量,單靠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即使能取得成功,也是有限的成功。成立公司為什麼能加速成長,主要是公司能集合別人的力量如何做一個優秀的銷售代表銷售代表的首要任務是銷售,如果沒有銷售,產品就沒有但願,企業也沒有但願。同時,銷售代表的工作還有拓展,只有銷售也是沒有但願的,因為你銷售出去的是產品或服務,而只有不斷拓展市場,才能夠建立起長期的市園職位地方,贏得長期的市場份額,為企業的銷售渠道建立了重要的無形資產,為自己贏得了穩定的業績 市場營銷定義市場營銷作為一種計劃及執行活動,其過程包孕對一個產品、一項服務、或一種思想的開發製作、定價、促銷和流通等活動,其目的是經由互換及交易的過程達到滿足組織或個人的需求目標。市場營銷是指在以顧客需求為中間的思想指導下,企業所進行的有關產品生產、流通和售後服務等與市場有關的一系列經營活動。有些學者從宏觀角度對市場營銷下定義。例如,E.J.Mccarthy?把市場營銷定義為一種社會經濟活動過程,其目的在於滿足社會或人類需要,實現社會目標。又如,Philop Kotler指出,「市場營銷是與市場有關的人類活動。市場營銷意味著和市場打交道,為了滿足人類需要和慾望,去實現潛在的互換」(《市場營銷管理》第5版第13~14頁)。?還有些定義是從微觀角度來表述的。例如,美國市場營銷協會於1960年對市場營銷下的定義是:市場營銷是「引導產品或勞務從生產者流向消費者的企業營銷活動」。市場營銷MBB的定義:指企業以顧客為中間,以市場為導向,從產品規劃開始,綜合利用各種營銷手眼,終極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全過程。J.E.Mccarthy 於1960年也對微觀市場營銷下了定義:市場營銷「是企業經營活動的職責,它將產品及勞務從生產者直接引向消費者或使用者以便滿足顧客需求及實現公司利潤」(《基礎市場學》第19頁)。這一定義雖指出了滿足顧客需求及實現企業獲利成為公司的經營目標,但這兩種定義都說明,市場營銷活動是在產品生產活動結束時開始的,中間經過一系列經營銷售活動,當商品轉到用戶手中就結束了,因而把企業營銷活動僅局限於流通范疇的狹窄范圍,而不是視為企業整個經營銷售的全過程,即包孕市場營銷調研、產品開發、定價、分銷廣告、宣傳報道、銷售促進、人員推銷、售後服務等。Philop K otler於1984年對市場營銷又下了定義:市場營銷是指企業的這種本能機能,「認識目前未滿足的需要和慾望,估量和確定需求量大小,選擇和決定企業能最好地為其服務的目標市場,並決定適當的產品、勞務和計劃(或方案),以便為目標市場服務」(《市場營銷管理》序言)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BMB)於1985年對市場營銷下了更完整和全面的定義:市場營銷「是對思想、產品及勞務進行設計、定價、促銷及分銷的計劃和實施的過程,從而產生滿足個人和組織目標的互換。」這一定義比前面的諸多定義更為全面和完善。主要表現是:(1 )產品概念擴大了,它不僅包孕產品或勞務,還包孕思想;⑵市場營銷概念擴大了,市場營銷活動不僅包孕獲利性的經營活動,還包孕非獲利組織的活動;(3)誇大了互換過程;⑷突出了市場營銷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此外,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1.市場營銷是一種企業活動,是企業有目的、成心識的行為。?2.滿足和引導消費者的需求是市場營銷活動的出發點和中間。 企業必須以消費者為中間,面臨不斷變化的環境,作出不錯的反應,以順應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不僅包孕現在的需求,還包孕未來潛在的需求。現在的需求表現為對已有產品的購買偏向,潛在需求則表現為對尚未問世產品的某種功效的心願。企業應通過開發產品並運用各種營銷手眼,刺激和引導消費者產生新的需求.3.分析環境,選擇目標市場,確定和開發產品,產品定價、分銷、促銷和供給服務和它們間的協調共同,進行最佳組合,是市場營銷活動的主要內部實質意義。市場營銷組合中有四個可以人為控制的基本變數,即產品、價格、(銷售)地點和促銷要領。由於這四個變數的英文均以字母「P」開頭,所以又叫「4Ps」。企業市場營銷活動所要做的就是密切注視不成控制的外部環境的變化,得當地組合「4Ps」,千方百計使企業可控制的變數(4Ps)與外部環境中不成控制的變數迅速相順應,這也是企業經營管理能否成功、企業能否生存和成長的關鍵。?4.實現企業目標是市場營銷活動的目的。差別的企業有差別的經營環境,差別的企業也會處在差別的成長時期,差別的產品所處生命周期里的階段亦差別,因此,企業的目標是多種多樣的,利潤、產值、產量、銷售額、市場份額、生產增長率、社會責任等均可能成為企業的目標,但無論是什麼樣的目標,都必須通過有效的市場營銷活動完成互換,與顧客達成交易方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