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市場營銷實務買鞋子的故事

市場營銷實務買鞋子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1-01-26 20:16:31

A. 從市場營銷角度談非洲賣鞋的故事(追加分,在線等)

是派的兩個業務員,第一個業務員,看到這種情況給總部匯報說:這里的內人一個都不穿鞋容,沒什麼市場,而第二個業務員則說:這里的人都不穿鞋市場很大,於是到廠里拿了鞋,把好的鞋免費獻給這里的統治者,還免費的發放給這里的人,等他們穿鞋都習慣了後,他們就覺得不穿鞋就不習慣了,而這鞋穿一段時間會破,自然回到他那裡再買呀。
這也就是看事物的兩個心態:前者是消極的心態,而後者是積極的心態,還有看事物不能只看錶面,要看到事物後面的東西。

B. 市場營銷經典案例,三個業務員賣鞋案例分析,急求答案,在線等

島國的居民是沒有什麼錢的,但是他們都聽從酋長的命令。由於島上盛產香蕉,這些香蕉又大又甜又香,在歐洲是極具銷售力和競爭力的。經理們去島上的香蕉園看過後,與酋長達成協議:島國將以每20公斤到30公斤的香蕉,對應一雙鞋的比例,換取公司專門為島國生產的鞋,總數量大概為10萬雙左右,第一批香蕉可以先換取一萬雙鞋,越快到貨越好,並給予該鞋公司獨家賣鞋權!
經理們了解後計算得出,這樣的香蕉如果經過適當的包裝,可以以30元/公斤的價格賣給歐洲的××連鎖超市的經營公司,按一萬公斤算,扣除包裝、運輸、關稅、人員工資等,每公斤香蕉的純利潤為23元。一萬雙鞋,如果從離島國最近的廠運到島國,公司的總成本為16萬元。那第一批1萬雙鞋,可以換得的香蕉總數額(按25公斤香蕉=1雙鞋)是25萬公斤,而香蕉的總利潤為575萬元。扣除鞋的成本,公司可以在第一筆交易中盈利559萬元。如果鞋在島國本地生產,則每雙鞋可以再節省成本4元,公司則可以得到563萬元的總利潤!
不過,經理們也算過了,投資設廠的資金需要200萬元,而且從建廠到真正出成品交貨,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滿足不了酋長的迫切要求。而公司在最近的鞋廠設計、生產一萬雙鞋,再運到島國出售,只需要一個半月,這個時間酋長是可以容忍的。所以,經理們建議公司一邊用「國際貿易」做成第一筆的1萬雙交易,打好關系和基礎;同時在島國建廠投入生產,以便為後續更大的市場發展提供支持!
製鞋公司董事會對營銷經理們的報告大加贊賞,同時給予了重賞!

C. 市場營銷的案例分析題 非洲推銷鞋子

我想抄 關於這個聽取誰的意見 答案很明顯,會聽取第三個人的意見。
原因是 第三個人雖然也客觀的看到這個市場上的人不穿鞋,但是他善於發現機會和利用機會,市場營銷的關鍵就在於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而第三個推銷員做到了,通過鞋子 可以解決客戶潛在的需求「除腳疾,而不是單純的賣鞋」,另外第三個人銷售員也提出了一個大致的操作方案以及市場評估,為公司提供了一個相對來說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因此 選第三個人

D. 鞋子的故事體現了銷售人員什麼樣的營銷理念急急急!!!

一、從市場營銷本質來看
小島土著居民不穿鞋的事實,是一種沒表現出版來的、潛伏權的需求,該銷售人員通過發覺、發現的「造市」過程,發現了巨大商機——這里是一個巨大的鞋業潛在市場。
二、從市場營銷基本特徵來看
(一)以消費者為中心。市場營銷部副經理經過兩周的考察,了解到島上居民的腳上有許多傷病;他們的腳普遍較小,必須重新設計他們的鞋子;要教給他們穿鞋的辦法並告訴他們穿鞋的好處。以上三點都是該製鞋廠以消費者為中心,以滿足他們需要和慾望為出發點的體現。
(二)交換和交易。因為島上居民沒有錢,但盛產菠蘿,買賣雙方可以進行物物交換,通過市場營銷的第二個特徵,該製鞋廠測算了的資金回報率可達30%。
(三)綜合性的商務活動。目前該製鞋廠已經完成了產前活動,進行了市場調查、預測、確定了新產品開發。接下來應該進入生產活動(設計、采購加工、製造),銷售活動(商標、品牌、定價、分銷等)以及售後活動(售後服務)。
從該製鞋廠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要想取得營銷成功,需要獨具慧眼,需要創新思維,挖掘顧客潛在需求,並綜合運用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知識.

E. 從市場營銷角度談非洲賣鞋的故事(追加分,著急,在線等)

一位鞋商一天把他的兩個銷售人員叫來吩咐說:「給你們個任務,誰能完成,
我將會給專他豐厚的回報,屬你們誰去把鞋賣到非洲去?」甲說:老闆你這不是難為人嗎,
怎麼可能把鞋賣給非洲人呢,那裡的人跟本就不穿鞋的。」
乙說:「老闆,我去!多好的機會啊,多大的市場啊,要是非洲人民知道穿鞋的好處,
天哪得有多少人得買我的鞋啊。」
為什麼同樣的一件事會有不同的結果?
最大
的問題就是看事物的角度和高度的不同而影響著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力的不同
就如同我們的生活有人覺得痛苦,有人覺得快樂!痛苦和快樂其實並不真實存在。
它只是產生在每個人的認知中,是對結果執著的產物,
同一件事有的人認為是苦,有的人認為是樂,那是由於他們的認知不同,










苦、樂!

F. 用市場營銷學選擇寫一段自己的購物經歷

以前一直對網上購物心存疑慮,看照片文字買東西怎麼也不如在商店手能摸著真東西踏實。所以那時候雖然天天上網,卻也沒想過要享受一下這「高科技」帶來的便利。

可是,俗話說:「常在河邊走,難免不濕鞋?」去年,一位朋友托我給買一本有關農業技術的書,實在是懶得去書店了,便找到一家名氣「響當當」的網上書店,一搜索,還真有兩本相關的書。一看價格,一本1塊5、一本5塊錢,雖然不打折,可也還真不貴。於是經過了頗為煩瑣的注冊過程,這才把兩本書訂了下來。我鄭重的把滑鼠在「下訂單」按鈕上按下去,想:互聯網這樣先進的技術這樣的速度,怕不是晚上就會把書送來吧……

第二天,我想:今天該送來了吧?第三天,我琢磨著:怎麼也該到了。……到了大概第十天,我把買書的事已經忘得一干二凈了。傳達室來電話,有給我送東西的。我邊走邊納悶兒:怎麼會有人給我送東西。

出去一看,傳達室門口站著一推28自行車的黑瘦漢子,見我出來東張西望,便謹慎的問:「您是XXX嗎?」

我說是。

漢子轉身從自行車後一鐵盒子里拿出一密封塑料袋子,遞過來:「這是您在XX網上書店買的書,一共10元錢。」

一語驚醒夢中人,原來是我在網上買的書,居然給送來了,我喜出望外,連忙付了錢。

黑漢子收了錢,湊過來:「買的什麼書啊?」一臉的好奇,象看怪物一樣看著我。估計心裡罵呢:網上買書?不是吃飽了撐的,就是有錢沒地兒花了。

撇下送貨郎,沉浸在第一次網上成功購物的興奮和喜悅之中回到電腦前,撕開包裝一看,傻了:一本薄薄的書,看看定價:1.5元。我倒!急忙看收據,赫然寫著:運費5元,我又倒!書價:5元,我再倒!每單要收5元運費,活該我沒看清楚,可書價從1.5元變成5元這也太離譜了,況且我訂了兩本書卻只收到一本。再出去追送貨的自行車漢子怕是沒戲了,打個電話吧。

客服中心的小姐倒是很客氣,聽我說完後不緊不慢的解釋:只有一本書是因為另一本沒貨,怕您著急就把有貨的先送去了。至於價格看來的確是弄錯了,差3塊5給送一趟也太麻煩了,就存在您的帳戶里,下次買東西再用。

見人家這么客氣,我當然也不好意思再胡攪蠻纏了,只好同意。不過後來再也沒敢在這家書店買過東西,一來是覺著如果等兒子上學了才收到《育兒寶典》什麼的也就沒什麼用了,二來呢自己在銀行已經有個戶頭,而且銀行還給利息。

要說我也是沒出息,經過這次教訓老實了幾個月,看很多朋友都在網上買東西,又便宜又省事,我又坐不住了。不過這次比較謹慎,讓朋友們推薦了個他們常用的購物網站。據說這個網站一般沒貨會提前告之,而且好象也不大多收錢。開始是和幾個朋友一起下定單,因為這樣可以節省5塊錢的運費(不過經常會為此買幾十塊錢並不特別需要的東西)。後來慢慢的買的東西就多了,獨自下定單也可以「享受」免運費的待遇了。好在這期間倒也沒發生過什麼不愉快的事情。

2001年年底,我在這個網站的一次購物中發生的事情以及後來客服部門的反映卻讓我認識到,這個網站的服務也不是以前我以為的那麼「卓越」。

年底,該網站推出了消費多少多少錢送什麼什麼東西的活動,我經不住誘惑,到「打折區」瘋狂搜索,花了半個晚上,選了幾十樣東西,終於湊夠了X98元錢。選好了中意的贈品,我激動地點下「發送」……

只見頁面上顯示:「錯誤:您的定單未下成功,請您返回重下」。只好返回一一檢查,確認沒有任何問題了,再點「發送」……如此反復10次,「錯誤」依舊。卻就是不說明白是什麼「錯誤」,可憐我點酸了手看酸了眼,也沒弄明白原因。一氣之下,退出,查信。信箱里赫然10封「XXX客戶服務中心:第XXXX號定單信息」,心中大喜,這是下定單成功了的表現啊,一面埋怨自己不該把人家祖宗八輩罵了個狗血噴頭一面迫不及待打開一封信一看:「尊敬的客戶:您好!感謝您訂購XX網產品。非常抱歉,由於系統繁忙,您的定單未下成功,請您返回重下 XX網客戶服務中心」。我……(此處省略2000字)

因為已經是夜裡12點,「熱線」電話自然是沒人接。只好寫明情況,發了封郵件過去。第二天一看,還真回信了:

「親愛的朋友:您好!感謝您的email.請問您是團體購買還是個人?如果是團體購買,請您提供您的購買金額和大致數量並留下您的聯系方式,我們將有專人再次與您聯系。如果您是個人購買。請您直接匯款到「北京市XX區XXX路XX號 XX大廈20層 XX公司 財務部 (郵編:XXXXXX) 」(請在匯款人留言中註明購買「禮品卡」字樣,還有您的E-mail地址,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將通過電子郵件將禮品卡號和密碼發送給您)歡迎您再次到XX網購物。祝您愉快!」

我倒,是我弱智還是誰缺心眼兒,雲

G. 關於營銷的:去非洲賣鞋子的故事,這個怎麽看

一個是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當地沒有製鞋商家商品供給量很小推斷出需求量較大;另一回個是從答需求的角度來看當地人沒有鞋子需求。
作為一個營銷人員,首先應該確認,當地人的買鞋的實際買鞋需求。可以先拿一個地區作測試,免費提供鞋子,如果反映良好,說明存在需求,面對一個沒有競爭的先佔市場,當然選擇進入;
如果免費供鞋反響不行,那麼利用廣告手段創造需求,鞋子照樣要賣!

H. 「和尚買梳」,「非洲賣鞋」的營銷故事哪位朋友知道,可以詳細說一下。

有四個營銷員接受任務,到廟里推銷梳子,第一個營銷員空手而回,說到了廟里,和尚說沒頭發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都沒有銷掉。

第二個營銷員回來了,銷了十多把,他介紹經驗說,我告訴和尚,頭發要經常梳梳,不僅止癢,頭不癢也要梳,要以活絡血脈,有益健康。

念經念累了,梳梳頭,頭腦清醒。這樣就銷掉了十來把,第三個營銷員銷了百十把。他說,我到廟里去,跟老和尚說,您看這些香客多虔誠呀,在那裡燒香磕頭,磕了幾個頭起來頭發就亂了,香灰也落在他們頭上。

您在每個廟堂的前堂放一些梳子,他們磕完頭可以梳梳頭,會感到這個廟關心香客,下次還會再來。這一來就銷掉百十把。

第四個營銷員說銷掉好幾千把,而且還有訂貨。他說我到廟里跟老和尚說,廟里經常接受人家的捐贈,得有回報給人家,買梳子送給他們是最便宜的禮品。您在梳子上寫上廟的名字,再寫上三個字「積善梳」,說可以保佑對方,這樣可以作為禮品儲備在那裡,誰來了就送,保證廟里香火更旺。這一下就銷掉好幾千把。

最終最成功的是第四個營銷員,因為他在沒有市場的地方開發了廣闊的市場!當然,從這個故事中,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能夠得到不同的感悟和啟發。而賣梳子給和尚也成了一個產品營銷的一個典型的考題!

I. 營銷經典案例海爾西地瓜的洗衣機 、孤島上買鞋這兩個故事具體是說些什麼

您好,感謝向企業知道提問
海爾洗地瓜的洗衣機是說海爾以用戶需求為出發內點,用戶容提出希望有能洗地瓜的洗衣機,海爾的研發人員就設計出了洗地瓜的專用洗衣機。孤島上賣鞋的故事是說明供給創造需求的道理,孤島上的人們本來不穿鞋,後來來了一個賣鞋的,人們漸漸發現,穿鞋比不穿鞋走路要舒服,於是紛紛都買了這個人的鞋。這是一個供給創造需求的成功案例。希望這個回答能夠幫到你。
歡迎您再次向企業知道提問.

祝您工作生活愉快~

J. 用營銷的觀點評價非洲賣鞋這個故事

作為營銷人員,要作好市場的分析,調研,尋找到合理的市場切入點,才能把產品成功的推入市場.

閱讀全文

與市場營銷實務買鞋子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縣公司經理培訓方案 瀏覽:139
煙草局打假宣傳片策劃方案 瀏覽:390
野餐策劃方案 瀏覽:224
建材門店策劃方案 瀏覽:247
電子商務設計師視頻教程 瀏覽:164
企業合作網路公益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60
母嬰用品推廣方案 瀏覽:843
疫情期間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61
任我在線電子商務 瀏覽:751
電子商務面臨的安全風險有 瀏覽:730
我國電子商務稅收 瀏覽:670
義務思遠電子商務公司 瀏覽:695
常州市愛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41
高技能人才培訓師資培訓方案 瀏覽:837
美團平台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770
大學電子商務協會 瀏覽:703
高等學校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700
電子商務代理協議 瀏覽:522
粉店新店開業活動促銷方案 瀏覽:838
采購中心培訓計劃及實施方案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