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使用壓歲錢的方案
對學生來說:
1.交學費,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
2、訂購報刊、書籍、學習資料,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3、購買學慣用品,為上學打基礎;
4、辦理保險;
5、獻愛心、捐給希望工程;
6、參加儲蓄;
7、給長輩或老人贈送禮物
Ⅱ 將壓歲錢捐贈給中國兒童保險專項基金 培養孩子的愛心
年後壓歲錢管理,是很多父母比較煩惱的事情。教育專家提示:其實家長除了將孩子壓歲錢進行投資,這個投資不僅是指金融方面的投資,還可以是孩子人生教育上的投資,例如用壓歲錢培養孩子的孝心或愛心,這種做法可以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愛的人,獲得的回報會照亮孩子未來的人生路。有哪些保障好的兒童重疾險?哪些性價比高?哪款最值得買?我們一起來看下10大保險公司熱銷少兒重疾保險盤點
將壓歲錢捐贈給中國兒童保險專項基金培養孩子的愛心
理財不僅僅意味著投資,只要用在了合適的地方,同樣能夠發揮驚人的效果。比如讓孩子將壓歲錢留出200元,然後為父母、爺爺奶奶等購買禮物,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孝心。再或者讓孩子將壓歲錢拿出100元捐給希望工程或者中國兒童保險專項基金等,這樣一來,獲得的回報是培養了孩子的愛心。雖然這些投入並沒有讓壓歲錢最大限度地增值,但實際上讓孩子的個人品德得到了提升,這樣的回報是遠遠高於這幾百元現金的產出的。
關於中國兒童保險專項基金的介紹
據悉,「中國兒童保險專項基金」成立,只要花20元錢,就可以得到10萬元的大病醫療保險賠付,這正好印證了一句歌詞「只要人人西歐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的確,假如您正在為處理壓歲錢發愁的話,不妨將壓歲錢貢獻出一部分,讓需要的人們獲得更多的溫暖。
2009年4月9日,北京報道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兒童保險專項基金」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中國兒基會秘書長宋立英女士說,這個專項保險慈善專項基金,旨在藉助社會各界的愛心善舉,通過公益化的保險手段為3—15歲兒童健康提供機制性的保障。2009年2月,溫總理天津車站偶遇、救助河北蔚縣白血病兒童小李瑞的感人故事,從今年春天就開始在坊間流傳。人們都在思考,如何建立一套機制,為全國三億多少年兒童的大病醫療問題提供保障。
宋立英介紹,「這個專項基金,20塊錢就能使一位少年兒童在發生重大疾病時獲得最高10萬元的理賠。20塊錢對捐贈者來說,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相對比較容易。」
慈善不一定總是很大、很遙遠的事情,也可以是小小的、溫暖而真誠的舉動。中國有句古話「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確實,將壓歲錢投資孝心或者愛心,相信孩子獲得的成長價值遠遠勝過金錢本身的價值。
Ⅲ 壓歲錢的儲蓄方案
1、交字簿費和其他一些學習上的費用。這樣既可減輕家長的負擔,又可培養自立意識和家庭責任感。
2、多訂些與學習有關和對自己的成長有促進作用的書報,以豐富知識,增長見聞,陶冶性情。
3、表孝心。當自己的長輩生日時,買一些生日禮物(如蛋糕、鮮花、水果等)送給他們,這代表我們已經開始長大了、懂事了,懂得孝敬長輩了,他們一定會很開心、很欣慰的。
4、獻愛心。給有困難的孤寡老人和同學捐一些錢,以培養自己敬老愛老、關愛他人的美德。
5、買保險。為自己以後的學習、生活提供保障。
6、存入銀行里。為日後上高中、讀大學積累學費和生活費。如果把每年的大部分壓歲錢都存入銀行里,那麼到上高中、大學時,我們就再不用向父母要學費和生活費了。這是多麼開心,多麼自豪的事情啊。
行不?
Ⅳ 震驚!河南某教體局舉辦學生捐贈壓歲錢活動,為何網友大喊「我也遇過」
因為像這樣的募捐,像極了小時候壓歲錢被奪走的時候。
幫助有困難的人是好事,應該大力提倡,但帶有目的性的捐贈讓人有些不解。在河南省某教體局舉辦的中小學及幼兒園,捐贈壓歲錢的活動,引起很多網友的質疑。
教育孩子做好事,應該從實際出發。
募捐不一定要拿錢,有些孩子們穿舊的衣服,或是不玩的玩具,都可以拿出募捐。甚至可以搞一個買二手物品募捐活動,這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品德。
單向的捐贈活動,達不到教育孩子的宣傳力度。要在活動中,讓孩子通過努力去幫助別人,才能真正體會到捐贈的樂趣。
讓孩子把壓歲錢交出來,這個積極何在?孩子可能是單一地向父母要錢,再到隨大流捐款罷了。捐錢成為了目的,其中的道理卻忽視了。
總之,河南某教體局舉辦學生捐贈壓歲錢活動,網友覺得他們也遇到過,因為這樣的行為像極父母奪走壓歲錢的樣子。
Ⅳ 壓歲錢的使用方案
初中學生春節期間壓歲錢消費情況調查
一、研究目的:
1.了解壓歲錢的含義及歷史文化;
2.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進一步了解同學們是如何使用壓歲錢的;
3.培養我們的節約意識,提高理財能力。
二、研究內容:
1.上網查資料,搞清壓歲錢的含義;
2.壓歲錢,同學們是如何花的,搞清他們的消費內容;
3.針對部分同學亂花現象,提出整改措施。
三、研究過程:
1.利用電腦上網查資料搞清壓歲錢的含義及歷史文化。2.初中學生春節期間壓歲錢消費情況,我們從以下這幾方面進行了調查
(1)買游戲卡,去網吧上網。
(2)買一些時髦的衣服,整天往商店跑。
(3)整天在肯德基和麥當勞這些食品店跑。
(4)用來買一些學慣用具:書,其餘的給父母。
(5)都存入銀行,留著以後備用。
(6)用於交費。
(7)捐給希望工程。
四、從調查情況得出的結論:
(1)壓歲錢總數多的達2000元以上,少的只有100元不到,數目差距很大;
(2)買游戲卡,去網吧上網的同學,佔了總數的17.5%。
(3)買一些時髦的衣服,整天往商店跑的人第三多,佔了總人數的20.6%。
(4)整天在肯德基、來必堡和麥當勞這些食品店跑的同學數量不太多,佔了總數的5.4%。 (5)用壓歲錢買一些學慣用具、書,其餘的給媽媽的同學人數較多,佔了總數的38%。
(6)把所有的壓歲錢,都存入銀行,留著以後備用,只有總數的18%。
(7)用於交費的佔27.5%, 買零食的佔13%。
(8)把錢捐給希望工程的占總數的10%
五、針對以上部分同學亂花錢的情況,我們提出以下措施:
1.交學費,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
2、訂購報刊、書籍、學習資料,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3、購買學慣用品,為上學打基礎;
4、辦理保險;
5、獻愛心、捐給希望工程;
6、參加儲蓄;
7、給長輩或老人贈送禮物;
六、感想與體會: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壓歲錢也越來越多,正因為錢的數目越來越大我們為大家提幾個建議:用壓歲錢要見機行事,有需要的時候用,將親人的祝福留下,應該用的時候用,不能亂用,也不要亂借給別人,因為這是親人給你的祝福,所存的錢不是在急需的時候不要拿出來,可以在以後用。同時也可用壓歲錢來幫助特別愛學習的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問題。這樣有了壓歲錢又能合理進行安排,那麼我們的春節才會過得有滋有味。
我對湖州部分孩子的壓歲錢問題進行了調查,結果令人吃驚,調查發現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即孩子壓歲錢的金額與年齡呈反比:小學生的壓歲錢普遍在2000-5000元之間,初中生的壓歲錢數額則在2000元左右,相對年紀最長的高中生,壓歲錢則通常在1000-2000元之間。
那麼,怎麼使用這筆壓歲錢呢?我在這個假期里利用點點滴滴的機會對壓歲錢的不同使用方式進行了記錄,整理後如下:
一日上午,鄰居家的男孩孫浩早早就起了床,她給我打電話,他要與我和另外兩個同學一起去吃肯德基,然後逛逛商場和書店,並說對壓歲錢要充分發揮一下作用,大甩壓歲錢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在肯德基快餐店看到,顧客多為中學生,他們議論著即將進口的美食。在肯德基店,3個十二三歲的女孩點了近200元的漢堡雞翅等食品,付款時,一位女孩從口袋中拿出2張嶄新的百元大鈔付款。其闊綽讓一位老者發出感嘆:「現在的小孩太會花錢了,花200元眼睛都不眨一下。」
招數一、交學費。(可以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培養自立精神和家庭責任感)
招數二、獻愛心。(拿出一部分來幫助其他貧困孩子,又能助人為樂)
招數三、表孝心。(給長輩或孤老禮物,養成敬老愛老的美德)
招數四、搞投資。(在銀行立個帳戶,搞教育儲蓄)
招數五、買書報。(可以開闊眼見,又可以與同學交流閱讀、增進情誼)
招數六、去旅遊。(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招數七、買保險。(為自己解除健康、升學等後顧之憂)
學習了怎樣合理使用壓歲錢這一內容,它使我們懂得生活水平提高了,仍然要崇尚節儉,不隨心所欲、學會理財,不亂花錢財的道理。
壓歲錢是中華民族重禮儀重情誼的典型載體。春節,在喜慶的氛圍里,小輩們給長輩們行磕頭禮,表示對長輩的敬重與祝福,長輩們則發給小輩們或多或少的壓歲錢,表示對小輩們的關心和愛護。我們通過整理資料,覺得今天的壓歲錢的確可以引發人們多種角度的分析。
(一)壓歲的由來
壓歲錢的風俗,伴隨春節的產生而產生,已經有二千多年歷史了。它最初是基於「壓祟除邪保平安」而出現的。傳說古時有名叫「祟」的小妖,年三十常常去摸小孩的腦門,致使小孩發熱生病。為保孩子平安,人們用彩繩穿錢幣置於床腳或放在枕下,以「壓祟除邪」。始初用的錢幣,是不能通用的錢幣,後來逐步改為能夠流通的錢幣,加以「祟」音近錢,就演化為壓歲錢。年三十給小孩一串壓歲錢,是在新年裡,長輩對小輩的的一種祝福和期許,而小輩由此獲得一次可以隨意處置的錢,更增添了過年的興奮和歡樂。魯迅有過這樣的兒時回憶:「一年中最高興的時節,自然要數除夕了。辭歲之後,從長輩得到壓歲錢,紅紙包著,放在枕邊,只要過一宵,便可以隨意使用。」清人也有這樣的詩寫「壓歲錢」:「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竹,添得嬌兒一夜忙。」
壓歲錢由壓祟除邪的作用演變成對兒童的新年饋贈,由於只是幾枚銅錢,價值不大,仍屬於一種象徵性禮物,內中貫注的是我國「禮輕人意重」的傳統送禮觀。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壓歲錢由銅錢而紙幣,由小額紙幣而大額紙幣,「錢」的份量越來越重。近些年來,有的小孩子在一個春節可以拿到幾千元壓歲錢。這么多錢,魯迅當年所期盼的買「小鼓、刀槍、泥人、糖菩薩」,是遠遠化不掉的。「商量爆竹談簫竹」,也用不了它的零頭的。壓歲錢在這里逐漸發生變異,金錢的含金量越來越超越情意的含金量,這是正常的發展呢,還是非正常的異化呢?值得民俗學家們去探討。
也有人改弦易轍,提出這樣新觀點:一方面,壓低給小輩的壓歲錢標准,還壓歲錢以象徵性禮物的屬性;另一方面,向現在少有收入的老輩送壓歲錢,讓本為愛幼的壓歲錢增添敬老的含義,使壓歲錢在體現「父慈」情意的同時,也流淌著「子孝」的脈脈深情。我以為,這有助於匡正「愛幼不尊老」的社會之弊,吻合現代社會健康發展的需要。
壓歲錢與其它節日風俗一樣,是一條不停息的長河,伴著時代的變遷,歲月的推進,必然要在變化中繼承,在繼承中發展。不過,發展變化有變好的,也有變壞的。我們要對壞的變化叫停,要為好的變化鳴鑼開道。
(二)七十年代出生人的壓歲錢
70年夏天,我出生在沂蒙山區的一個小山村裡。重男輕女的爺爺非常不歡迎我的到來,常對我冷眼相看,相反的,姥娘姥爺從不嫌棄我,我就一直在他們家待了十二年。
第一次得到壓歲錢,是姥娘給的。8歲那年春節的早晨,她給了我伍角錢,說是壓歲錢,還說有錢壓腰,就會長得快、能上大學、發大財。姥爺也順手給了我五分錢:這是姥爺給的。他還給我算了一筆帳:「伍角伍分錢,這是大錢啊。一分錢買兩塊糖,55分能買110塊呢!」「哇啊!太大了!」對只有過年時才能穿新衣、吃糖的我來說,110塊糖,那得吃多長時間?!我興奮極了。「所以說,你千萬不要弄丟了,不要往這個口袋裡裝東西┅┅」我一個勁地應著, 然後就跟著大孩子們去拜年了。一路上我的手老是捂著口袋,生怕壓歲錢一不小心飛掉了。人家給我糖和花生,我就把它們放在別的小口袋裡,裝不下時,長輩們就讓我裝在大口袋裡,我邊緊緊地捂著口袋邊搖頭,實在推辭不過,就漲紅著臉說:「我這里有壓歲錢。」「哦!原來如此啊!」在取笑聲中,我還是什麼也沒讓裝。晚上,累了一天的我,終於回到家來,姥娘趕緊翻我的口袋,「錢呢?還在嗎?」「當然在了!」我這時才明白,原來這55分錢,還是要交回去的,姥娘說這些錢能買好多鹽呢!哎!那110塊糖終究還是飛了,早知道如此,還不如多裝兩塊糖呢!看到我失望的樣子,姥娘又把那5分錢給了我。
以後的壓歲錢每年都在變化著,兩元、伍元、二十元┅┅慢慢地,大人們也不再收回我的壓歲錢了。隨著生活越來越好,壓歲錢在不斷地增長,我的年齡也不斷地增加著,可我對壓歲錢的感覺卻越來越淡了,再也沒有第一次裝55分錢時的興奮和緊張了。
現在,我的兒子也得到長輩們的壓歲錢了,什麼都不缺的他,對壓歲錢感覺很淡,收到一百、二百的壓歲錢時,一點也沒有興奮的感覺,還常掙扎著不要,我總是勸兒子收下,因為這不僅僅是錢,重要的是代表著上一輩人的愛心和祝福。
我曾給兒子講述55分壓歲錢的故事,誰料想他吃驚地問我:「怎麼這么小氣?連一塊泡泡糖的錢也要回去?你們那時怎麼這么好啊?一分錢就能買兩塊糖!」看到他稚氣的臉龐,我只好放棄教育他的想法,也許他太小,也許那些年月太老。「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也只有劉希夷的這句詩,最能概括我此時的心情了。
(三)有關壓歲錢最有意義的消費
寒冬助學熱線開通以來,越來越多的特困孩子從寒冬助學熱線中感受到了愛心和溫暖。春節期間,愛心依舊,愛心熱線再次傳出感人故事。昨天中午,寒冬助學熱線接到了一位8歲小男孩的電話,他要把過年收到的壓歲錢全部捐獻給貧困失學兒童,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這個孩子名叫張哲宇,今年8歲,在揚子第三小學讀二年級。張哲宇在電話中用稚嫩的聲音告訴記者,他今年過年從長輩那裡收到了200元的壓歲錢,本以為要「上交」給爸爸媽媽的,沒想到父母允許他自由支配。第一次可以自由支配這么多錢讓張哲宇非常興奮,可是應該怎麼花,又成了他的難題。張哲宇想到以前在外婆家聽外婆給他說過本報報道過的一些貧困失學兒童的不幸遭遇,很多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因為家裡沒有錢上不起學。富有同情心的張哲宇便決定,要把200元的壓歲錢全拿出來捐獻給貧困學生,獻一份愛心。
張哲宇把主意和爸爸媽媽一說,立刻得到了他們的鼓勵和支持,他們告訴張哲宇,可以通過本報寒冬助學熱線幫助他尋找合適的捐贈對象。張哲宇的媽媽王女士告訴記者,聽到孩子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們感到吃驚又高興,真沒有想到孩子可以想得這么遠,這讓他們做家長的也感到很驕傲。
(四)家長的期望
春節過後,孩子們最高興了。他們的口袋又被壓歲錢給鼓了起來。隨著生活水平的越來越高,孩子們的壓歲錢越來越多。「壓歲錢」該如何「壓歲」正日益成為父母們關注的煩心話題。懂事的孩子會在父母的帶領下來到書店去買書看,增聞廣識;而稍顯幼稚的孩子便會買成堆的玩具,浪費不說,有些還會帶來安全問題。
今年也出現了一些新花樣,不少家長和長輩改送孩子「壓歲書」,書中自有黃金屋,也體現了長輩對孩子們的一片期待。這也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父母們真正希望的是,孩子們能在春節的快樂中得到成長。
(五)壓歲錢壓彎了誰的腰?
春節隨著正月十五的來臨也即將告一段落了,而在這其中穿梭不停的走親串戶、「團圓飯」、「壓歲錢」也讓老百姓足足地體味了一把消費的「快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給壓歲錢這「約定俗成」的慣例也「水漲船高」。給少了嫌小氣,給多了承擔不起,原本是表心意、圖吉利的事情,如今卻開始成為人們過年期間的一種心理負擔,而逐年遞增的壓歲錢數額,孩子們又如何面對呢———「起步價」逐年升級壓歲錢年年免不了,過年收壓歲錢是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但大人們對壓歲錢卻有點「審美疲勞」了。
十年前,10元、20元的壓歲錢就是大手筆了。三四年前,壓歲錢的「起步價」已經提到了50元,而今年的紅包中已經難見紅色之外的票子。
看著小孩子們手舉著厚厚的紅包,100元出手開始略顯寒酸。剛走出校門的小吳想給自己的外甥、侄女表一下心意,每人200元的紅包,沒想到剛出手,年終獎就所剩無幾。小吳慶幸家裡小孩不多,要不工資獎金會被全部掏空。
外企工作的劉女士說:「去年春節拿出100元的紅包時,發現周圍親戚朋友們出手的紅包都比自己的厚,老公還為此責怪我小氣丟人。今年只能隨行就市,咬牙提高到了200元,明年可能就300元了。這樣漲下去我遲早會『崩盤』的。」這個春節,她孝敬兩邊父母各1000元,給了幾家親戚小孩子的壓歲錢是200元~500元,春節人情消費就達4000多元。
王女士說自己每年都要送出一兩千元壓歲錢,「現在跟我們小時候不一樣了,以前壓歲錢5塊就算多的了,現在哪個紅包不是兩三百啊。我們家孩子不少,春節這筆錢是每年必花的。」
傳統也會變味兒過年了,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著,朋友同事正月串門拜年,也少不了給人家的孩子或多或少的壓歲錢。壓歲錢傳遞著親情和友情,牽系著一顆顆童心,折射了長輩的慈愛,培育著後輩的孝心,使這年味就更足了,也更有人情味了。在一家國企上班的王先生說,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壓歲錢的數額從幾十、幾百到上千,下崗職工工薪族真是有些吃不消不給還不行的難言之隱。金錢、物質的成份多了,感情的成份少了,壓歲錢里缺少了往昔濃濃的情意,壓歲錢也就有些變味兒了。
壓歲錢看似來得容易,可孩子的壓歲錢大都是父母的辛苦錢,做父母的往往還要還別人的人情債,給多少還多少這幾乎成了壓歲錢現象的交換規律。以前壓歲錢點到為止,大家都窮呀,只是圖個喜慶的氣氛,給的人和拿的人都高高興興。現在壓歲錢變了味兒,錢數逐年看漲,幾十塊錢根本拿不出手都得以百元作單位了。承受不起不說,有的人還以所給壓歲錢的多少來判斷親朋的親疏遠近,本來大過年和和氣氣的弄得個心情不快花錢找氣生的尷尬境地。有的借壓歲錢顯示財大氣粗,有的家長對孩子用壓歲錢不加引導,大人們的崇富心理使孩子借壓歲錢攀比,這使一些人把這種傳統習俗弄歪了,違背了這種風俗本來的內涵。
(六)壓歲錢乳酪誰來管?
誰有壓歲錢的支配權?
壓歲錢帶來的典型「後遺症」就是家長們的心理負擔:如果把壓歲錢交給孩子,家長擔心他們還沒有自控能力,會胡亂花掉,由家長保管又擔心孩子不樂意。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理財能力沒有任何信心。我國的理財教育在壓歲錢面前顯露了自身的尷尬。
目前,我國大部分孩子欠缺理財意識。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高二學生王壘過年收到了3000多元壓歲錢,沒幾天就在網吧「泡」光了。他如此快速花錢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這筆錢來得太容易了。」
孩子說:壓歲錢是爺爺奶奶叔叔姨姨給我的,爸爸媽媽沒有權利替我做主。
爸爸媽媽說:孩子你不懂我的心。把壓歲錢都給孩子圖個省心往往適得其反,因為孩子自主意識強可自我管理能力有限。讓壓歲錢在孩子手裡只過遍手,不管孩子願意不願意父母將孩子的壓歲錢全部沒收,多少也有些殘忍。
有的家長提出,可由父母和孩子共管,除了讓他們保留適量壓歲錢由他們自己管理,其餘的則可以為他們建立一個賬戶。這樣既可以增進和孩子的感情,又能讓他們學會理財。跟孩子講清楚壓歲錢一部分是長輩給的是爺爺奶奶給的,另一部分是父母的親戚朋友給的,父母也還要通過相同的或不同的方式送給他們家的孩子的。懂了這個道理,如何使用處置壓歲錢就容易了。
「若孩子同意就可以一部分用於交學費、書本費以及各種雜費等,另一部分歸孩子所有,用壓歲錢買自己平時所喜歡的東西,比如衣服、裝飾品、音樂磁帶影碟及部分自己愛吃的零食,剩下的錢還可以和同學聚會。」有的家長說,當然如孩子們上了初中或高中,已經有了自主的能力,父母就不宜過多干預了,這樣既可避免小孩子將壓歲錢弄丟或養成亂花錢的壞習慣,又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有助學習。
但在孩子們的消費中也存在著值得讓家長們所關注的現象。如有的用壓歲錢給老師、班幹部送禮,或請同學到飯店大吃大喝,深圳有幾個七八歲孩子用壓歲錢請客,一桌飯花了2000多元,大一點的孩子還給女朋友買花送禮物。也有的泡歌廳舞廳,泡網吧通宵打游戲,買高檔的衣服進行攀比等現象。壓歲錢帶來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效應,使我們不能不關注孩子們的世界。
(七)理財專家建議
家長應從培養孩子的理財興趣入手,通過讓他們「當家作主」打理壓歲錢,為其創造一個學習、實踐理財的機會和環境。
建立孩子自己的賬戶收到壓歲錢之後,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到銀行以孩子的名字開立一個活期結算賬戶。如果孩子經常存取款,還可以同時辦理一張與存摺配套使用的銀行卡。家長可以借機教孩子一些理財小常識。
幫助孩子選擇理財方式打理壓歲錢最適合的方式當屬教育儲蓄。儲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確定的存款總額,與銀行約定兩次或數次存足規定額度。另外,教育儲蓄與其他品種相比,還有一些優勢:一是利率優惠,二是免徵利息所得稅。
利用壓歲錢給孩子買份保險,從而為孩子的健康、升學、就業以及養老提供一定保障,也是明智之舉。春節前後是各家保險公司少兒險的銷售旺季,有些保險公司還會推出一些營銷優惠活動,可選擇的保險品種也相對豐富。
此外,也可用壓歲錢給孩子購買郵票、紀念幣、字畫等兼具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的物品。這不但能培養孩子對人文藝術的興趣,而且等孩子長大成人後,其變現的收益也會高於普通投資。
讓孩子學會科學消費如果孩子已經上學,你可以「放權」,將部分壓歲錢交給他自己打理,同時引導其制定簡單的開消計劃,建立消費小賬本,明白貨比三家等消費常識,鼓勵其根據自己的需求添置學慣用品、購買課外讀物,或者和孩子商量用壓歲錢交學費書費,讓他從「自食其力」中受到鼓舞。
另外,也可以教育孩子利用壓歲錢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購買節日禮物或生日禮物,花錢多少無所謂,關鍵是增加親情,培養孩子的孝心。
我們的看法:
1、壓歲錢不能一時沖動,全部迅速花掉。
2、如果面額不大,家長應該給我們使用權。
3、拿到壓歲錢時可以抽出一部分給疼愛自己的老人,給老人壓歲。
4、為自己買幾本好書,家長可以建議但不能幹涉我們的選擇,因為我們的喜好標准不太相同。
5、存起來一部分,為自己提供想像消費的空間。
6、用這一筆錢至少做一件善事。
和好朋友相互監督,不用錢做不該做的事情
Ⅵ 捐贈愛心壓歲錢作文420字
馬上就要過年了,過年就會有壓歲錢,本是一件大好事,令人期待。可殊不知,壓歲錢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到了新年,長輩們都會給我們壓歲錢。我每次都會得到最少幾百元,多到千元的壓歲錢。可是等你想要找到它們,卻總是沒了蹤跡,那就是被父母悄悄地拿走,再悄悄地花掉。有一次,我剛得到錢,放到桌上,去一次洗手間回來,就發現錢不見了,心想父母的手可真快呀!有時候,壓歲錢的數目太多,甚至比父母一個月的工資還多,父母就不同意了,孩子就不應該又太多的錢,可是明著拿走又沒有理由,於是就選擇在孩子不知道的情況下偷偷拿走,所以我們的壓歲錢還沒在手裡捂熱乎就不翼而飛了,連十元都沒有,還沒有平時的了花錢多呢,這就讓我們不舒服了,可悲也已!
今年,我決定要和父母討價還價,就是給我一小部分也行啊!之前我也和他們打過「官司」,可他們的理由就是「小孩子有那麼多錢有什麼用」、「先放我這存著,等你長大再用」之類的話。我這次是勢在必得,一定要成功!
Ⅶ 捐獻壓歲錢,奉獻愛心的作文
在我成長的記憶中,有難忘的、開心的、高興的……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我十一歲生日的那一天。那一天,我真高興。
生日那天,我早早的起了床,穿上了新買的衣服和鞋子,蹦蹦跳跳的去上學。一路上,鳥兒在枝頭唧唧喳喳的叫著,它們好像在對我說:「祝你生日快樂!」
到了學校,同桌小紅把准備好的生日禮物送給我,對我說:「史君君,祝你生日快樂。這是我送給你的生日禮物。」我一邊接過禮物一邊微笑著對小紅說:「謝謝你的禮物。」其他同學看到了,也都一一把禮物送到我的手中,對我說聲「生日快樂!」我也會很高興的對他們說聲「謝謝!」。
終於等到放學了,我帶著同學們回到家中。媽媽把早已准備好的蛋糕拿出來。同學們一邊為我唱生日歌一邊開心地笑著,而我也在他們的祝福中許下了我第十一個生日願望……
「呼!」我把蠟燭吹滅以後便開始切蛋糕,分好以後又把蛋糕遞到了同學們的手中。「啊!」小明趁我不注意的時候把奶油塗到了我的臉上,我也不甘示弱,把奶油抹到了他的臉上……「哈哈哈……」生日宴在我們的歡笑聲中結束了,雖然納西的生日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是過生日時的快樂卻早已留在了我的心中。
Ⅷ 壓歲錢計劃書
交學費,放鞭,吃零食,買點卡,沖話費,看電影之類的事啊
Ⅸ 河南林州教育局號召學生捐壓歲錢,這個活動最後是否有被叫停
河南林州教育局號召學生捐壓歲錢,這件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是林州市教育體育局聯合慈善總會下發《關於在全市范圍內開展2021年愛心壓歲錢捐贈活動的通知》。這一個活動最後沒有繼續進行下去,因為該通知未經嚴格審批,內容不妥。之後林州市教育體育局也因對開展的此項活動向社會公開道歉了。
Ⅹ 教體局「號召學生捐壓歲錢」用於什麼
河南林州市教體局「號召學生捐壓歲錢」主要用於救助大病或家庭困難教職工;救助大病或家庭困難學生;救助因傷亡或其他意外事故導致貧困的學生家庭。
林州市慈善總會秘書長劉秋生表示,開展活動就是為了想要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就是相當於以點破面,從培養一個學生有愛心,到培養一個家庭有愛行,最後影響到整個社會變得有愛心。另外也強調了,並不是壓歲錢有多少就捐多少錢,而是完全自願,想要捐贈幾塊、十幾塊或者是不捐贈都是可以的。一切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心。是重在參與的意思。
對此,河南林州市教育體育局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林州市教育體育局聯合慈善總會下發《關於在全市范圍內開展2021年愛心壓歲錢捐贈活動的通知》,未經嚴格審批,內容不妥,決定停止該活動。林州市教育體育局對開展的此項不適活動,公開向社會道歉。
(10)捐贈愛心壓歲錢策劃方案擴展閱讀
河南林州不是第一個有此行為的地方:
號召學生捐壓歲錢,河南林州不是第一個。此前,一些學校或地方組織學生捐款獻愛心的事情,其實並不罕見,到媒體上和網路上一查一大堆,一些學校和地方還將其當作「先進經驗」和「顯著成績」大肆宣揚。
只不過,河南林州「運氣不佳」,相關文件內容被發到網上,引發社會較大關注和爭議,活動還沒有轟轟烈烈開展便胎死腹中,匆匆被叫停了。而很多其他地方的類似捐款活動,卻最終「順利進行」。
比如南方某學校就舉辦了「捐贈愛心壓歲錢,共享美好新時代」活動。由此可見,不僅是經濟落後地區,即便是經濟較為發達、思想較為開放的東南沿海,也不能免俗,也存在類似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