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米官網的營銷策略有哪些
產品定位
小米科技公司對小米手機的市場定位非常明確,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手機都定位於普通消費者,那些手機的定位主要是針對初級手機用戶(僅僅用於電話、簡訊、上網、聊天、看電影、小游戲的用戶)。對於高端玩家(對手機配置要求極高,喜歡流暢操作體驗、刷機、玩3D游戲、觀看高清電影的用戶),很多手機都未曾涉獵,所以單從手機配置上看。很顯然,這樣的配置是針對高端玩家。其實,小米科技的想法並非如此簡單,普通用戶往往會因為該機針對高端用戶而對小米手機非常的感興趣。認為一定是高品質,高性能。也會為之買單。而事實也證明小米手機的玩家並非都是高端用戶。
定價策略
產品的價格是影響市場需求和購買行為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關繫到企業的收益。產品的價格策略運用得當,會促進產品的銷售,提高市場佔有率,增加企業的競爭力。反之,則會制約產品的生存和發展。然而小米手機定價1999元的價格,這對於一款高端配置的手機來說具有很大殺傷力。同時線上銷售也很大程度上已經擠干價格水分。而隨著硬體的降價,小米手機在未來的日子裡也有降價的空間。必然會加劇對市場的沖擊,大大增加其市場佔有率。小米科技公司將這套滲透定價法進行了很好的詮釋。
促銷策略
高調發布
小米手機選擇的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發布會:小米科技公司CEO雷軍憑借其自身的名聲 號召力,並且宣稱自己是喬布斯的超級粉絲,於2011年8月16日在北京開展了一場酷似蘋果發布會的小米手機發布會。由於這場徹頭徹尾模仿蘋果的發布會備受爭議,小米手機一時間被炒的沸沸揚揚,小米科技公司的高調宣傳發布會取得了眾媒體與手機用戶的高度關注,而在網路上到處都充斥了小米手機的身影,在各大數碼產品網站上隨處可見。可見小米科技公司的高調發布非常成功。 2.3.2微博營銷 除電視、報紙、雜志、廣播這些傳統的傳播媒介之外,微博營銷被美譽為第五大傳播
媒介
小米團隊發揮了微博營銷的優勢,小米手機發布之前,策劃人員通過與微博用戶的互動,就使很多人對小米手機表示很感興趣。產品發布後,又策劃了發微博送手機的活動,以及分享圖文並茂的小米手機評測等。在小米手機發布之前,總裁雷軍每天發微博的數量控制在兩三條,但在小米手機發布前後,他不僅利用自己微博高密度宣傳小米手機,還頻繁參與新浪微訪談,出席騰訊微論壇、極客公園等活動。而雷軍的朋友也紛紛出面在微博里為小米手機造勢。那些作為IT界的名人朋友的名人,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擁有著眾多的粉絲,微博的營銷被小米團隊充分的運用。 2.3.3病毒式營銷 小米手機的知名度在年輕人中已經非常的有名,不管對IT產品關注與否,或多或少會了解一些關於小米手機的信息,因為那部分被「病毒」感染的人不斷的在為小米手機做宣傳,經過介紹,也會了解到小米手機的種種優越性,通過人們之間各種途徑的交流中,小米科技實現了品牌的輸入與推廣。 飢餓營銷
在小米手機正式發售後不久,小米科技公司開始限制出售手機,市場供不應求,達到控制市場的目的,利用消費者「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的心理因素,有意降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製造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同時也達到維護品牌形象、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目的。而這樣的做法才會才會出現在發售當天短短3小時內10萬台小米機便銷售一空的結果。這一步步的產品控制,小米科技公司的促銷策略的非常到位。
㈡ 小米營銷策略
小米營銷策略:飢餓營銷。
小米手機策略:
小米手機供貨緊張,在一個月份只有一萬兩千人才能拿到真機。對於小米手機供貨緊張的問題,雷軍曾對外表示,大量高端定製器件在生產環節很復雜,一時難以滿足用戶們的需求。
而對於小米手機供貨緊張,我們都知道這是雷軍的飢餓營銷,要知道小米手機上市之初,按照小米科技之前發出的公告,首批預定小米手機的用戶將根據排位順序支付,完成支付-發貨-收貨流程。
小米手機定價1999利潤不多,這個定價也只是為了吸引別人的關注。等大家都關注小米手機的時候,小米手機再來個供貨不足。當時,在小米論壇上很多網友在求預定號的相關貼子,這樣看來,飢餓營銷作用算是達到了,小米公司做好了前期的大肆宣傳,等大家有興趣想購買時,小米手機就宣布供貨不足。
(2)小米手機的市場營銷渠道擴展閱讀:
營銷原理:飢餓營銷就是通過調節供求兩端的量來影響終端的售價,達到加價的目的。表面上,飢餓營銷的操作很簡單,定個叫好叫座的驚喜價,把潛在消費者吸引過來,然後限制供貨量,造成供不應求的熱銷假象,從而提高售價,賺取利潤。
最終目的:飢餓營銷的最終作用不僅僅是為了調高價格,更是為了對品牌產生高額的附加價值,從而為品牌樹立起高價值的形象。
因素:「飢餓營銷」與市場競爭度、消費者成熟度和產品的替代性三大因素有關。也就是說,在市場競爭不充分、消費者心態不夠成熟、產品綜合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較強的情況下,「飢餓營銷」才能較好地發揮作用。
㈢ 論文題目 小米手機營銷策略研究 需要資料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品牌關注度 競爭格局分析
一、網路消費者分析與定位策略
1、年齡分析:一般為經常網購的網民(18-30歲),手機發燒友。
2、收入分析:網路購物用戶月收入>2000的比例較大,採用小傷銷售模式。
3、消費習慣分析:樂於接受新鮮事物,價值觀強等。
4、蘋果影響:想吃蘋果卻吃不起,小米在營銷策略上模仿蘋果。
4P分析
二、產品分析
1、小米手機世界上首款雙核1.5Hz的只能手機。
2、採用高通MSM826MSM8260 1.5Hz雙核處理器與HTC G14的CPU相似,但是主頻更高。
3、系統:雙系統切換,自助研發Android,MIiUI操作系統,優化改進功能100處。
三、價格分析
1999元,高端產品,低價位銷售。
四、渠道分析
網路渠道:電子渠道+物流合作分銷渠道模式
1、小米科技旗下的電商、小米網、只在線上售賣
2、物流和庫存交給凡客(節約成本)
運營商合作:與中國聯通合作
活動:1、預存話費送手機 2、購手機送話費
五、促銷分析(飢餓營銷)
1、高調發布會
酷似蘋果的小米手機發布會8月6日。
2、工程機先發上市
小米手機的正式版尚未發布,確先玉手了工程紀念版,而採用秒殺形式出售,8月29——8月31日3天時間,
每天200台,限售600台,比正式版優惠300元。
3、製造媒體炒作話題
小米手機是偷來的,如果小米手機的一些創意真是偷來的,估計大家的熱度會有所下降,可如果不是偷來的呢?
4、消息半遮半露,讓人猜測。
飢餓營銷分析
一、小米手機一機難求,消費者望之興嘆!
1、2011年8月16日,小米發布。
2、2011年8月29-31日,先預售小米工程紀念版每天200台。
3、2011年9月5日,正式開放網路預訂,2天內預訂30萬台,火爆程度讓人嘆為觀止。
之後事情出乎消費者預料,就在供不應求之時,小米網站宣布停止預售,關閉購買渠道,讓消費者無處購買。
(時隔45天之久)
4、2011年10月11日,公布零售版公告內容顯示,「小米將於10月20日面向預購用戶發售,20日之後的第一周每天1000台,第二周每天200天。第三周每天3000台,後續發貨計劃稍後公布。30萬台預訂用戶發貨完畢後,將面向所有用戶進行發售」
5、2012年1月4日,13點開始第二輪開放購買。但未到發售時刻,小米官網無法訪問,或訪問緩慢。
二、飢餓營銷,在哪裡?
1、高調出場、敬請期待
2、需要有預訂號、按照排隊順序才能購買。
3、太過水災導致產能下降
4、12月在線銷售10萬庫存,已售完。
三、飢餓營銷
商品提供者為維護品牌形象,提高品牌附加值,而有意調低產量,或者雞鴨貨物,推遲產品上市時間。
以製造供不應求的假象。從蘋果iphone4開始,到ipad再到4S全球上市。都踩著「產品發布:公布上市日期—消費等待——銷售搶購——全線缺貨」的營銷足跡。
隨著時間的推移,核心部件價格一月一降,甚至一月數降,「小米」式飢餓營銷除了不斷拉高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外,更重要的是在不斷降低小米的生產成本。這就是雷軍的成本控制之道。
2011年9月5日,小米手機正式開放網路預訂,從5日13時到6日23:40兩天內預訂超30萬台,小米網站隨即立刻宣布停止預訂並關閉了購買通 道;2011年12月18日凌晨,小米手機開始面向普通消費者直接銷售,每人限購兩台。在開放購買3小時後,小米網站稱12月在線銷售的10萬庫存就全部 售罄;2012年1月4日下午,第二輪上線的10萬台小米手機,在兩個小時內被搶購一空。 為什麼是10萬台
1999元人民幣的價格和這樣的配置確實有很高的性價比,但這只是為了吸引人的眼球而已,隨後不出所料,先是開放工程機測試,拖了一段時間,然後又 是網上預訂,又拖了一段時間,等到2011年12月18日正式發售的時候已經拖延了4個月左右。然而等到大多數人在18日購買的時候,小米官網居然又放出 3小時內購買完的消息;在2012年1月4日下午,小米手機第二輪投入10萬台,居然在兩個小時內銷售一空,小米手機官網甚至也出現由於訪問人數過多而打 不開的情況。
這實在讓人不解,為什麼很多人等了5個月還是買不到小米手機?是飢餓營銷手段還是產量不足?
其一:並不是小米手機產量不足,而是雷軍在故意拖延。以現在手機配件供應商的價格,小米手機定價1999元利潤不多,這個定價也只是為了吸引別人的 關注。等大家都關注小米手機的時候,小米手機再來個供貨不足,慢慢拖,一次只對外銷售少量手機。這其中肯定會有少數人能買得到,但是絕大多數普通人是買不 到的,12月份正式對外公開銷售居然說一個月的庫存只有10萬部,1月份第二輪銷售時還是只有10萬部,既然已經公開銷售,就不應該只有這么少的庫存,而 且手機發布已經5個月了,雷軍不可能想不到這些問題。
其二:小米手機為什麼要拖呢?原因很簡單,小米手機功能雖然強大,但是說白了,還是個沒有自主核心技術的手機,其手機的重要組成部分(CPU、內 存、屏幕等核心部件)都是靠對外采購,以現在手機的核心部件供應商的供應價格來說,小米手機的定價是賺不了多少的,只有靠拖延時間,等核心部件的價格降低 下來以後,才會開始大批量對外發售,因為手機的核心部件跟電腦的一個樣,也是一個月一個價格往下降。
我們先看看小米手機在9月5日前的成本核算: 夏普4英寸16:9屏幕FWVGA解析度:181.83元 多媒體晶元:7.34元 快閃記憶體儲存器:172.26元 無線收發模塊:89.64元
高通snapdragon MSN8260處理器:150元 電源管理:12.95元 系統內存:88.04元 電子陀螺加速儀:20.74元 無線射頻晶元:17.23元 800萬像素攝像頭:70.72元 觸摸屏幕管理晶元:7.85元 電池:37元 其他:295.08元
合計:
1150.68
元
而到
2011
年
12
月
18
日,也就是
3
個月的時間,高通的晶元(系統的核心器件
AP/BBMSM8260
、
RF
Transceiver
QTR8615
、雙電源管理晶元
PM8058
和
PM8901
),
四顆晶元的總價下降到
250~285
元;顯示模塊
Sharp
四英寸顯示屏、
TDK
電容觸
摸
屏和
Synaptics
電容觸控晶元成本下降到
190
元左右;三星的存儲器價格下
降到
95
元左右;
800
萬像素攝像頭模組,價格下降到
65
元左右。因此,
小米
手機的
BOM
成本三個月下降了
250
元左右。
再到
1
月
4
日下午,小米手機的成本再次下降
50
元左右,這次的成本下降,主
要是高通的晶元和顯示模塊,
高通最近面臨著市場競爭的壓力,
一方面是聯發
科
的
MT6573
晶元,
另一方面是展訊的
TD
智能手機晶元,
所以小米手機採用的高通
晶元降價頻繁;顯示模塊的價格下降也是由於競爭激烈,因為顯示模塊
CTP
的
供應商已經接近
300
家,激烈的競爭導致了價格下降。
也就是說,
等到普通老百姓都能買到這手機的時候可能還要再等好幾個月。
但是
現在手機的更新換代是很快的,
等幾個月後,
相信市面上四核心手機已經出來
不
少了,
而大多數品牌的雙核心手機價格都會在
2000
元左右,
那時候小米手機
1999
元的定價可就沒有太高的性價比了。最終勝利的會是誰?當然是雷軍,就
算幾
個月後小米手機的銷量不是很好,
但至少沒有虧損,
又賺足了眼球,
每個人都知
道有小米這個品牌,成功打響了品牌知名度,確實是一種很高明的市場營銷手
段。但是這種市場營銷手段在國外涉嫌欺詐,可能是要被起訴的。
iPhone4S在2011年月份發布,2011年10月份全美國就可以購買了,而且在美國也沒有存在什供貨不足。美國民眾只是等了1個月而已。而小米發布了5
個月後依然供貨不足,而且每輪僅有10萬台,恐怕說出去都很少有人會相信。
飢餓的成本控制
手機的利潤實際很高,國際一線品牌大廠Apple、HTC、三星、Moto等高端手機定價基本都在3500元以上,iSuppli分析國際品牌高端 手機材料成本只有售價的30%,售價600美元的iPhone4,所需的材料成本是187.51美元。當然這裡面人工、廣告、軟體開發、專利授權等成本並 未考慮在內,高端手機拼的是品牌和軟硬系統整合能力。
國內手機市場的未來,無非是向兩個方向發展:高端的和大眾的。 高端的一定是被iPhone、Sumsung佔領,因為他們善於品牌營銷;低端的就是華為、中興、HTC這些執行力比較強的公司佔領。其他的小眾市場,會 存在,但是份額會比較小。所以雷軍非常聰明,在2011年9月以1999元的中等價格進入了手機市場。 不過,雖然小米手機售價是1999元,卻有專家對小米手機進行過拆解,稱小米手機的物料成本不超過900元:「從小米手機成本構成來看,高通無疑是 最大的贏家(系統的核心器件AP/BB MSM8260、RF Transceiver QTR8615、雙電源管理晶元PM8058和PM8901均來自高通),四顆晶元的總價應在40~45美元,大概會佔到整個BOM的三分之一;排在第二 位的顯示模塊,有Sharp四英寸顯示屏、
TDK電容觸摸屏和Synaptics電容觸控晶元構成,估計成本應在30美元上下,約佔BOM的23%;之後 是三星的存儲器,集成了1GBLPDDR2和4GB Flash的MCP,當前售價應略高於15美元;排在第四的是800萬像素攝像頭模組,當前的價格應不低於10美元。在此基礎上,小米手機的BOM成本很 可能位於130~140美元區間。」
由此可見,盡管不如國際手機品牌賺得盆滿缽滿,但仔細算下來,小米手機的利潤還是很可觀的,或者可以換個說法——雷軍成本控制的能力很高,下面筆者來分析一下雷軍從哪些地方控制了小米手機的成本: 一,不可控成本。
小米手機的成本包含電子元器件材料成本、稅費專利費成本、研發成本、測試成本和租用測試成本在900~1000元左右。除了這些基礎成本,還有包含關稅、17%增值稅、3G專利費等,加上售後服務,這部分成本在200~300元,總共的成本在1300元左右。 二,可控成本。
1.資金成本控制。對於每輪僅公開銷售10萬台的做法,按照雷軍的說法是:「生產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這是我們第一次做手機,前十萬台是需要一個磨 合的過程。生產一方面受限於產能,另一方面和銷售預測有關系。我們現在要訂三個月以後的元器件,誰能告訴我三個月後小米手機賣多少嗎?市場變幻莫測,預測 真的很難,而且采購元器件會佔用大量資金。不過,隨著生產的不斷磨合,同時我們也在尋找新的代工廠,產能肯定會逐步提升。」由此可以理解為,小米手機每輪 只有10萬台公開銷售,說明小米手機缺少現金流,這就是資金成本控制。 2.銷售渠道成本控制。一般來說,傳統手機的銷售渠道有分銷和直銷兩種模式,分銷模式包括全國總代理商(中郵普泰、深圳天音通信等)、區域代理商 (中復、迪信通等)、網上代理商(北斗手機網、太平洋手機網等),直銷模式包括自建銷售網路、家電連鎖商場(國美、蘇寧等)、手機連鎖銷售店(中復、迪信 通等)、電子商城(賽博、太平洋等)、大型超市(家樂福、沃爾瑪等)、移動運營商營業廳、手機商城等。如果走傳統手機的銷售渠道,小米手機則要多付出 5%~15%的成本,所以,雷軍卻沒有選擇傳統的手機銷售渠道,而是明智地選擇了新興的電子商務渠道,但以目前的狀況來看,雷軍採用的飢餓營銷模式和網路 炒作模式是得到成功的,比如雷軍在小米手機發布會之前,就通過IT新聞、論壇和微博,用水軍大幅度宣傳小米手機,並且開通了小米手機官方論壇,把所有的人 氣都聚集到官方論壇中,再通過兩次飢餓營銷和一次與聯通的合作,借媒體之勢行營銷之道,所以,在這種水軍和媒體都爭先宣傳的情況下,小米手機想不成為關注 點都難。所以,小米手機在最近一段時間內還是會備受關注。與傳統銷售渠道相比,兩者的投入和獲得是相反的。
3.與聯通捆綁銷售。小米和聯通合作也在最近推出定製版的手機,聯通定製版小米手機合約價格為2699元,用戶可選擇最低消費126元/月的三年合 約或186
元/月的兩年合約,不管消費者是否會選擇小米手機,而小米手機供應給聯通的總量將達到300萬台。有聯通作為後援,雷軍自然也就高枕無憂了。 小米的風險
小米手機三次營銷的成功,對於其他企業來說,並不是不可復制的,從雷軍展開飢餓營銷的時候,我們依然可以尋到蛛絲馬跡,如果其他企業需要學習小米手機的成功炒作,就必須要具備良好的社會關系、豐富的人脈資源、強化的媒體關系、經驗豐富的市場團隊,這幾項缺一不可。
雷軍在營銷小米手機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這三次營銷都是前期預熱佔比高。無論是小米手機的發布會,還是第一輪投放10萬台,都做了充足的准備,新 聞、評測和評論不斷,99%以上的正面信息覆蓋率,從而引導了社會輿論關注。所以,連李開復都認為,小米手機最值錢的就是它的營銷團隊。
實際上,小米公司不拓展實體銷售通路,而通過電子商務渠道做營銷推廣,有好處也有風險。好處是的確可以降低成本,風險的是小米這種「飢餓營銷」必須 想辦法讓手機在網上保持一個適當的熱度,並且要不斷地排除未來可能發生的負面報道,很多負面信息在社會上很容易被掩蓋,但是網路上卻很容易被放大且持續很 長時間。這就是選擇電子商務的壓力所在,沒有過硬的質量很難生存下去,並且,售後服務途徑少、沒有實體店鋪也給小米手機帶來了很大壓力。這也成為拓展二三 線城市的絆腳石,小米如果想繼續前進,必須克服這些難關。 另外,小米手機還有可能的突圍路徑是,與三大移動運營商合作綁定銷售(假設以後會出CDMA版),這樣借運營商龐大的銷售網路加快小米手機的市場佔有率,同時也把宣傳成本嫁接到運營商身上,iPhone成功例子就在眼前。
最後,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小米需要盡快開拓海外市場,不要給黃牛生存空間,同時大幅增加小米手機的利潤額,讓小米公司可以有更多的資金運作,為下一代機型的研發做更好的准備。
㈣ 從小米營銷如何看營銷案例的創作
小米手機的市場營銷定位
用戶群體定位:喜歡玩智能手機的用戶基本上不超過40歲。大部分是80後。90後。用戶群體定位為80後90後。weiq平台可以進行微博,微信的營銷。
市場定位:網購市場。80後,90後一個共同的特性:喜歡新事物,尤其是智能手機的追求非常強烈。比如60後,70後追求智能手機大部分也最多就是一個身份的象徵。80、90後不同。他們需要的是便宜、實用。想便宜實用那麼就要減少成本。眾所周知,在傳統的生產--銷售過程中最增長的成本的就是銷售渠道。出廠價100元。通過各種渠道,到用戶手裡面就得500元以上,不然就有的流程不掙錢。那麼想大幅度的解決成本。減少銷售渠道是最好的辦法。小米選擇的是網購。這無疑讓用戶買到的產品的價格要便宜不止一倍。
品牌定位:用戶、市場確定了。根據用戶和市場的特點,以及智能手機經常出問題的特點。這種手機的品牌定位最好是:配置高,價格低。用諾基亞5230的錢,體驗iphone5的快感。
小米提出了「為發燒而生」的產品理念。發燒的機有這個定位,把用戶群體又縮小的一部分。但是無疑用戶定位更精準。
不過,在後來的宣傳上面。個人感覺並沒有突出為發燒而生的概念。
產品定位:個人感覺像iphone。
小米手機的營銷
你見過一款手機還沒出來就好評如潮嗎?你見過一款手機還沒出來,就各種評論,各種期待嗎?小米做到了.
要是說小米沒有一個完整的營銷策劃團隊在運作,你信么。。
炒作:小米的營銷方法可以說是炒作。主要方式:軟文、論壇、微博,反正就是你能看到的地方基本都會出現小米的身影。今天一款小米的性能測評。明天一個小米的XX,各種新聞,層出不窮,讓你一度認為小米手機是最牛逼的手機。但是不好意思,這款手機還沒出來。你等著吧。
飢渴營銷:然後千呼萬喚將要出來的小米終於要出來了。有人告訴你,小米總共只銷售10w台。這么超值。這么牛叉的產品。只賣10w台哦,親,先到先得哦!一些米民們在水軍的作用下,按耐不住了。然後據說了產生了一日被搶完的熱潮。
很多買了小米手機的用戶。然後機器出來後,那些如潮的好評,消失了很多,緊接而來的爆料的問題。無可否認的說,第一款手機出來肯定會有很多問題。小米也不能例外。
㈤ 小米手機的營銷策略是怎樣的
1、銷售渠道不同:小米手機是純網路銷售的品牌,只能在網上訂購,還不一定有限貨、其專他品牌手機在屬線下各類手機門店或電器點均可以買到;當然除了聯通電信合約機之外;
2、產業鏈不同:小米手機是輕資產運作,怎麼輕的呢?系統用的是安卓,雖然有小米系統,但基本上就是個山寨安卓系統,硬體設備的晶元知識產權等用的是其他品牌的模式;生產加工組裝等生產模塊是委託給第三方代工。簡單的說小米公司運營的就是小米這個品牌!
㈥ 小米手機營銷方式如何
小米的營銷策略一:口碑營銷
在用戶越來越多的關心智能手機性價比的背景下,小米手機以其優越的配置和低廉的價格不斷的製造話題,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同時以「發燒友」小眾由點及面的逐漸擴大其在人們心中的影響力。
小米手機口碑的形成主要在於其高性價比,以及人群的追捧和發酵,這種病毒式的口碑營銷非常的奏效,它為小米手機後期的在線銷售打下了基礎。
小米的營銷策略二:事件營銷
售賣工程機是小米的一大創新,在前期做足了手機硬體又是的宣傳後,小米公司以低於正式發售機器300元的價格售賣工程機。
此舉可謂一石二鳥:「售賣半成品」一時間吸引了各大媒體的眼球,免費為小米做足了宣傳;同時秉承用戶體驗至上的小米公司獲得了米粉使用完工程機後的許多建議和意見,進而為手機進行相關的改進。
小米的營銷策略三:飢餓營銷
飢渴營銷,主要是通過各種限量策略或限時策略,以充分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和重視,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從而實現產品由廠商到消費者的快速轉移。
談到飢渴營銷,我們都知道這是蘋果公司慣用的伎倆。無論是在2010年推出的iPhone 4,還是今年最新推出的iPhone 4S,全都慣用了這樣一種營銷策略,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都知道「飢渴營銷」專屬於蘋果,沒想到這種營銷手段現在也傳染到了國產手機廠商小米的身上,相比蘋果的飢渴營銷,小米手機憑借著超強大配置和超低的價格似乎更能吊起人們的胃口。
小米發售工程機時,沒有資格參與活動的米粉們憋足了勁等待著9月5號需要500積分的米粉才有資格預定。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小米論壇里刷米的人都鬧翻了了天。
小米的營銷策略四:公共關系
小米手機能取得如此大的轟動,與其公關的營銷策略,手機質量的有莫大關系。小米手機能否成為中國的「蘋果」,繼續它的輝煌之路,讓我們拭目以待。
小米的營銷策略五:高歌下突圍
在某種程度上講,小米手機銷量的快速增長並不是得益於中國手機市場的相對龐大,而是由於其對用戶需求的准確把握。
對此,小米科技創始人黎萬強給出的解釋是,小米手機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操作系統做到每周升級一次,並且讓用戶廣泛參與其中。
操作系統的升級是小米手機根據手機智能化趨勢而得出的一大秘籍。傳統的手機廠商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輕易升級操作系統。小米的基本理念是,手機不久將會替代PC成為大眾最常用的終端,所以其系統必須要不斷升級。從2010年8月16日到現在,小米一共發布了100多個新版本,平均每周升級一次。這就意味著2天搜集客戶需求、2天開發、2天發布。用6天時間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這就是一種創新。即便是應用軟體要做到每周升級都是有相當難度的。
事實上,小米對操作系統的升級更多的是對用戶需求的准確把握。據了解,小米在米聊論壇建成了一個「榮譽開發組」,從幾萬人的論壇中抽一批活躍度相當高的用戶,大概200-300人,他們會和小米內部同步拿到軟體更新的版本。最後,內部和外部的人一起同步測試,發現問題隨時修改。這樣一來,小米就很好地藉助了外力,把復雜的測試環節很好地解決了。難怪黎萬強說道,「在一個企業內部,最多能建立一個200-300人的開發團隊,但是你如果擴大到互聯網,那就是上萬人幫你一起來開發,我覺得這是小米又一大創新。」
如果我們要找出一個小米手機快速成長的原因,那麼與用戶保持最近距離並根據消費者的反饋即使修改自己的產品或許就是最重要的原因。
就在小米手機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一個個問題也接踵而至,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售後服務電話難以打通、網點過少、維修費偏高以及快遞返修的時間成本過高等。而對此,小米手機在3月1日公布,「將在年內投入兩億元,用於加強網購售後服務體系的搭建,涉及物流、倉儲及維修等多個環節」,重金鋪展維修點以「補課」售後服務現狀的意圖十分明顯。
小米公司方面認為,在前期銷售的售後環節上小米手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消費者投訴的返修快遞耗時較長等。而小米手機通過電商渠道進行主要銷售,渠道成本一般占整個手機成本的30%,公司是希望把中間環節節省下來以降低手機的售價。
可即便是投入巨資興建售後服務網路體系,小米手機的境遇便會改變嗎?在當前產業結構下,作為缺少完善產業鏈掌控能力的企業,小米科技可以被稱作一個產業鏈條的附屬者,雖然其對產業鏈的控制能力也不弱,但畢竟無法掌握成本結構。更重要的是,小米最終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正如雷軍所言,其不是依靠出賣手機掙錢,而其旗下的MIUI系統對Android系統的依附以及米聊被微信的分流都使得其軟體的最終命運不可名狀。
㈦ 小米手機的市場營銷之道
小米有飢餓營銷的陰影
小米的廉價和高品質是生存之道,也是在焦點中給大家不斷的新亮點,有巨大的關注量,這就是現在的眼球經濟,有人看有人希望得到就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