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自有品牌營銷策略

自有品牌營銷策略

發布時間:2021-08-06 13:33:25

㈠ 自有品牌戰略的自有品牌戰略的產生

隨著商業集團的擴大,配送功能的齊全,西方工商結合的形式也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企業開始圍繞商業定單轉,最有代表性的表現就是商業企業自有品牌的發展, 國際大型商業企業普遍採用自有品牌的經營戰略。著名的馬獅百貨公司是英國最大且盈利能力最高的零售商業集團,經營的所有商品只用一個」聖米高」牌,是世界上最大的」沒有工廠的製造商」。英國主要超市30%以上的商品為自有品牌,最高者達54%;美國超市中40%以上的商品為自有品牌;日本80年代末就有近 40%的大百貨公司開發了自有品牌。
在中國,商品絕大部分使用的是製造商品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流通領域的競爭愈加激烈,如何不斷地創新改革,謀求自身在新的商業零售體系中的市場地位已成為當務之急。實施自有品牌戰略,被越來越多企業所關注。 大型零售企業的優勢集中體現在收集消費者信息的能力和營銷能力上,自有品牌戰略的選擇,使大型零售企業的這種優勢能夠得到有效的發揮,他們直接面對消費者,能夠迅速了解市場需求動態,並及時做出反應,現代電子計算機技術在零售企業中的廣泛應用使這種優勢更加明顯。從這一點看,大型零售企業實施自有品牌戰略往往能夠領先生產者一步,無形中增強了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另外,零售商實施自有品牌戰略,還有利於提高零售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實施自有品牌戰略,首先要求零售企業的經營者要革新經營觀念——以「主動營銷」取代傳統的「被動零售」;其次,要求零售企業必須造就和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因為此時的零售商不僅只是銷售商品,還要負責產品開發設計、品牌管理、生產與質量檢驗、促銷宣傳等一系列復雜的整體營銷工作。商品品牌是商品質量和企業形象的市場表現,是企業信譽的標志。零售企業的全體員工必須積極工作,竭盡全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以保證質量為核心,共同維護零售企業自有品牌的信譽。

㈡ 與製造商品牌相比較,自有品牌營銷有哪些競爭優勢

與製造商品牌相比較,自有品牌營銷戰略有其競爭優勢,可分為:成本優勢、信譽優勢、價格優勢、特色優勢、領先優勢等。
成本優勢
使用自有品牌的商品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大型零售商業企業自己組織生產自有品牌的商品,使商品進貨省去許多中間環節,節約了交易費用和流通成本。使用自有 品牌的商品不必支付廣告費,零售商藉助自己良好的商譽省去大量的廣告促銷費用。自有品牌商品僅在開發商品的商業零售企業中銷售,不用通過其他的中間環節, 可省去為打通流通渠道所需的費用。大型零售企業通過連鎖店,實現大批量銷售,降低商品的銷售成本。自有品牌商品,商家有制定價格的主動權,同時消費者在購 買時無法在不同的賣場進行比較,不受價格折扣的影響。
信譽優勢
敢於使用自有品牌的零售商業企業往往有良好的聲譽和企業形象。企業在長期的經營實踐中,以一種或幾種經營特色形成了自己良好的信譽,樹立了一定的品牌形 象,使商業企業創立的自有品牌從一開始起就具備了名牌的許多特徵,極易被顧客接受與認可。如今,商品供給日益豐富,而消費者又較少擁有特定的商品的專業知 識,認牌購買往往成為消費者的慣常購買行為,特別是在假冒偽劣產品泛濫的時候,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品牌信譽幾乎成了消費者的「避難所」。
價格優勢
質優價廉是自有品牌商品的一大優勢。歐美商業企業中使用自有品牌的商品一般比同類商品價格低30%以上。使用自有品牌的商品之所以具有價格優勢,第一,大 型零售商業企業自己組織生產自有品牌的商品,使商品進貨省去許多中間環節,節約了交易費用和流通成本。第二,使用自有品牌的商品不必支付廣告費,零售商已 有的良好信譽就是自有品牌商品最好的廣告。第三,自有品牌商品僅在開發商品的商業零售企業中銷售,可省去為打通流通渠道所需的費用。第四,大型零售企業擁 有眾多的連鎖店,可以大批量銷售,取得規模效益,降低商品的銷售成本。
特色優勢
零售商可以用自己開發的獨家專用品牌差別於其他競爭者。零售商長期以來在競爭上採取「正面競爭」的策略,定位雷同,進貨渠道相似,商品種類大同小異,毫無 特色可言,已不能適應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而通過自有品牌戰略,可以與競爭對手經營的商品區別開來,以「錯位競爭」來取代「正面競爭」,能突出經營特色化。 零售商開發自有品牌,能有效迴避同行業間同檔次競爭的殘酷。零售商也正因為擁有其獨一無二的品牌,建立起一道堅強的貿易壁壘,保護自己不受其他冒牌貨的侵 害,並且可以培養顧客的忠誠度,避免顧客的流失。
領先優勢
市場營銷的核心是把握、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零售商業企業直接面對廣大的消費者,能比較准確地把握市場需求特點及其變動趨勢,從而能根據消費需求特點來設 計、開發、生產、組織商品,這樣就使自有品牌的商品比製造商品牌的商品,更能快捷地體現市場需求,領先一步,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先發制人的有利地位,掌握競 爭的主動權。

㈢ 如何創立並推廣自己的品牌

網路推廣更新迅速,推廣范圍更大,所以選做網路品牌推廣是很有必回要的,做品答牌推廣主要還是做網路搜索關鍵詞,首頁出現你的品牌推廣信息為目標,能在短時間內見到效果樹立良好企業和產品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我們一直是找的推一手。他們會根據品牌詞定位做針對性的項目方案,從而達到想要的效果。

㈣ 中國品牌營銷戰略分析未來發展趨勢

在今天,似乎關注內心世界的、關於生活方式的,才能與現代人產生豐富而有內涵的共鳴。所以,越來越多的品牌營銷策劃正以生活方式之名攬住我們的視線。談到品牌的演進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階段一:順時而為,自發演化。在農業經濟佔主導的年代,商品稀缺,談不上市場經濟和商業競爭。最初的品牌是自發演化的結果。
階段二:知名度是品牌核心。工業時代,生產力遠落後於思想力,供消費者選擇的品牌並不多。此時消費者:廣告知名度等同於「品牌」。
階段三:品牌覺醒。世界市場日趨發達,競爭愈加激烈。多且同質化的品牌涌現,「品牌是什麼」成為首要問題。品牌經由差異化塑造。
階段四:品牌強勢佔領。品類不斷分化,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最有利位置,使品牌成為某個類別或某種特性的代表品牌,有利於教育消費者向品牌倒戈。當消費者產生相關需求時,便會將定位品牌作為首選,這個時期品牌即品類。
階段五:品牌營銷策劃由主動轉變為被動。現在的消費者已經不care品牌定位了,他們更在乎質感、文化、效果,以及是否凸顯個性,品牌喪失主動權。
那麼,品牌營銷策劃的未來走向會是怎樣呢?我們可以根據過往的經驗,做出以下洞察:
其一,消費在升級,消費者在升級。有句話說「市場環境轉變後,消費者變得更看重品牌在價值觀層面的認同。」隨著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社會消費環境重組,消費者對品牌的依賴感和狂熱度逐漸下降,轉而追求更高層次、更抽象的需求。
其二,品牌開始被消費者定義。喜茶塑造一種文化去凝聚消費者,星巴克營造精緻高階咖啡文化讓消費者為之傾倒。品牌需要以用戶為中心、基於關系重構商業模式、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渠道和溝通方式。
其三,消費者要品牌,更要生活方式。互聯網時代讓品牌意識逐漸淡化,而更關注態度和觀念。瞄準用戶群體的生活方式特徵,才能迎合他們。
具體來說,生活方式品牌是怎樣的品牌?
其一,生活方式品牌需要洞察消費者。以無印良品為例,「空」和自由性成為嚮往,就如空容器一樣容納終極自由的思想。
其二、生活方式品牌更具有生命力。在心理上,其迎合了消費者三種心理需求:①彰顯社會地位,是身份象徵②表現專業能力,是職業化標簽③展示價值品位,是自我象徵。
其三、合作成為展現生活方式的首選。合作成為生活方式品牌的時代選擇,這是認同自有文化、渴望和嚮往品質生活的。
總結來看,現在對於品牌營銷策劃而言,生活方式定位不應也不再是空頭口號,而是支撐自己的生命力!

㈤ 大型零售企業如何實施自有品牌戰略

��乙延尚檳餼�孟蚴堤寰�寐�印=鶉諼;� 2008-2010年中國特許經營行業應對金融危機影響及 2008年,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已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金融危機更多相關研究報告>> 零售企業自有品牌(Private Brand)戰略是指零售企業通過搜集、整理、分析消費者對某類商品的需求特性的信息,提出新產品功能、價格、造型等方面的開發設計要求,進一步選擇合適的生產企業進行開發生產,最終由零售企業使用自己的商標對新產品注冊並在本企業內銷售的戰略。在中國的國內市場上,商品絕大部分使用的是製造商品牌,而自有品牌,即商業企業自己設計並用於所經營商品的品牌則很少被使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流通領域的競爭愈加激烈,如何不斷地創新改革,謀求自身在新的商業零售體系中的市場地位已成為當務之急。實施自有品牌戰略,被越來越多企業所關注。
一、大型零售企業自有品牌的由來 零售業自有品牌是競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零售企業為了突出自身形象,維護競爭地位,充分利用無形資產而採取的一種競爭戰略,它的核心是商品以企業名稱或企業自己確定的名稱作為品牌,在本企業銷售,而不是使用製造商品牌在全國銷售。目前在發達國家,很多大中型零售企業都經營自有品牌商品且比例逐年遞增。歐洲市場的一次調查顯示,1980年所有的零售商中17%使用自有品牌,1988年這個比例已上升到23%,目前達到40%以上,在諸多世界知名的大型零售企業中,自有品牌戰略實施的成功典範莫過於英國的馬獅百貨集團。在該公司,所有的商品都使用公司自有品牌——「聖米高」牌,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沒有工廠的製造商」。美國著名的西爾斯零售公司90%的商品用的是自己的品牌,其經營的「工匠」工具,「頑強」電池,「肯摩爾」器具等,在市場的知名度和銷售額度方面絲毫不遜於製造商的同類知名品牌。日本最大的零售商大榮連鎖集團約有40%的商品使用自有品牌。 我國的商家歷來也有生產和銷售自有品牌商品的傳統,以北京為例,同仁堂的中成葯、吳裕泰的花茶、內聯升的鞋、盛錫福的帽子,很長一段時期都是自產自銷的商品。時至今日,許多企業也開始了自有品牌商品的經營。創建於1937年的上海開開百貨商店(現為開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1987年開始實施品牌戰略,使開開牌產品獲得名牌稱號,其中開開牌襯衫榮獲「中國十大名牌襯衫」,開開牌羊毛衫也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的殊榮,這兩種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在同類產品中均名列前茅。北京燕莎友誼商城也注冊了燕莎商標,並開發了燕莎牌襯衫、箱包等自有商品,走上了以自有品牌開發經營之路。就福州市場來看,實施自有品牌戰略較成功的是「三錦」服飾。該店除經營知名的製造商品牌服裝外,還開發了一系列相當品種的「三錦」牌服裝。以其獨具特色的款式、合理的價格、令人信服的質量,吸引著眾多的顧客。更可喜的是,自有品牌戰略已引起了政府和一些企業的重視,如上海市政府已把開發50個中間商品牌作為商業的十大任務之一。品牌轉換已成為推動大型商場發展的新增長點。但是從總體上來看,我國的大部分零售企業仍以代銷製造商品牌商品為主,市場上銷售的產品,幾乎是製造商品牌一統天下,自有品牌的銷售佔全國零售商品銷售額的比例很小,與西方市場相比形成巨大的反差。 二、大型零售企業實施自有品牌戰略符合自身利益 隨著改革開放深入,大型零售企業所處的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世界零售業巨頭採取多種形式紛紛進入中國市場,他們以其成熟的價格優勢,規范的零售理念,完善的配送系統和靈活的人才機制,對中國的大型零售企業構成強大壓力;其次,國內大量的以專賣店、特價店、獨家代理及個體戶為主的自由市場,使零售業變得日益復雜,同時許多生產商也紛紛建立自己的銷售網點,向流通領域伸展觸角,他們的經營手段靈活多樣,在一些雷同的商品上,大型零售商已無優勢可言。在這種背景下,自有品牌戰略對我國商業發展的現實也已經引起越來越多大型零售企業的關注,成為商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大力實施自有品牌戰略勢在必行。 (一)有利於增強商品的競爭力 自有品牌的實施增加了商品的競爭力,最突出地表現在它實現了商品的低價,擴大了商品的銷售。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大型零售企業自己生產或組織生產有自家標志的商品,進貨不必經過中間環節,大大節省了流通費用;第二、自有品牌商品僅在本企業內部銷售,其廣告宣傳主要藉助寶貴的商譽資產,在商場內採用廣告單、閉路電視、廣播等方式進行,品牌的推廣也只集中在一個品牌的宣傳,所以單位自有品牌商品耗費的廣告費就大為減少;第三、自有品牌商品的包裝簡潔大方,包裝費用少;第四、大型零售企業擁有眾多的連鎖分店,可以進行大批量銷售,使生產取得規模效益,降低生產成本,便於薄利多銷。 (二)有利於形成特色經營 如果僅僅經營製造商品牌的商品,那麼零售企業之間在商品品種構成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很難形成自己的特色。實施自有品牌商品戰略,根據市場情況及時組織生產和供應某些自有品牌商品,可以使企業的商品構成和經營富有特色,同時企業以自有商品為基礎向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務,藉助於商品又可進一步強化企業形象,兩者相輔相成,形成企業自身對消費者獨特的訴求。 (三)有利於充分發揮無形資產的優勢 大型零售企業在長期的經營中形成了獨特的管理運營模式,商品名稱在消費者心目中往往都是根深蒂固。對於信譽好、知名度高的企業以企業名稱命名自有品牌商品並在企業內部銷售,把商場的良好形象注入到商品中,人們極容易把企業的優質服務和嚴謹管理同自有品牌商品的優良品質聯系在一起,進而轉化成對商品的依賴和接受,而自有品牌商品的成功,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強化顧客對企業的滿意度。可以這么說,自有品牌戰略的實施,使企業的無形資產流動起來,也等於給企業增加了一個利潤來源。通過商品贏得商標的信譽,並使這種商標的信譽最終變成商店的信譽,從而贏得穩定的市場。 (四)有利於掌握更多的自主權 傳統大型零售企業只經營製造商品牌的商品,這種「搬磚頭」式的經營方式使大型零售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極為被動的地位,主要是價格和利潤都受廠家的限制。如果實施自有品牌戰略,企業就可以通過收集、整理、分析消費者對某類商品特性的信息,提出新產品的開發設計要求,進一步選擇合適的生產企業進行開發生產或自行設廠生產,迅速推出顧客需要的相應產品,最終在本企業內以自有品牌進行銷售,取得市場經營的主動權,同時也獲得了制定價格的主動權。企業不僅獲得商業利潤,還可以獲得部分加工製造利潤,增加了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大型零售企業不再被動地從生產者那兒接受產品,而是成為市場經營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從廠家的銷售代理人轉變成為顧客的生產代理人。 (五)有利於准確把握市場需求 大型零售企業的優勢集中體現在其收集消費者信息能力和營銷能力上,自有品牌戰略的選擇,使大型零售企業的這種優勢能夠得到有效的發揮,他們直接面對消費者,能夠迅速了解市場需求動態,並及時作出反應,現代電子計算機技術在零售企業中的廣泛應用使這種優勢更加明顯,從這一點上看,大型零售企業實施自有品牌戰略往往能夠領先生產者一步,無形中增強了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大型零售企業在發展自有品牌商品方面擁有的諸多競爭優勢,給企業帶來了多方面的戰略利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實施自有品牌戰略要看大型零售企業是否具備有關條件,同時掌握實施的技巧和方式。 (一)實施自有品牌戰略的條件 發展自有品牌至少應具備四個方面的條件: 1、一定的規模和網路優勢。自有品牌戰略的成功離不開規模經濟優勢的發揮,所以它必須以大規模經營和廣闊銷售網路為基礎,這樣,企業才能以大訂單吸引生產企業的合作,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和經營費用,並利用自身廣大的銷售網路加以推廣,自有品牌商品的各種優勢才能充分發揮。 2、商譽條件。事實上一種商品採用零售商品牌還是製造商品牌主要取決於二者知名度的高低。知名度高的企業品牌更有利於商品的銷售,從這點意義上說,自有品牌的推出是建立在零售企業本身的商譽之上,而物美價廉的自有品牌商品對本企業的商譽又能起到提高和確認的作用,二者相輔相成。較高的商譽是零售企業實施自有品牌戰略的前提和內在優勢。 3、較強的產品設計開發能力。自有品牌商品是以零售企業為主體開發的商品,其開發銷售的盈虧最終完全由零售企業本身來承擔,這就是對企業在產品開發設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必須能了解顧客的需求及其變化,及時反饋信息,設計出深受消費者喜歡的商品,並圍繞這些商品為中心展開有效的廣告宣傳等活動,促進自有品牌商品的推廣和銷售。 4、較強的市場營銷能力。推出自有品牌要承擔較大的風險,由於多種商品共用一個品牌,任何一種商品出了問題都會或多或少地對其他商品的信譽產生損害,這就對零售企業在產品質量、服務水平、供貨能力等方面要求更高更嚴;同時零售企業進入生產領域,成為市場營銷活動的主體,其承擔的風險也相應地從流通領域延伸到生產領域,這些都要求企業具備很強的管理能力、公關能力和市場的把握能力。 (二)大型零售企業實施自有品牌戰略應注意的問題 1、慎重選擇製造商 這是推行自有品牌商品的最大難點。零售商對自有品牌商品的品質要求較高,在對潛在商品供應商進行選擇時要對其生產能力、交通狀況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要做出慎重的考慮,品種越多,合作的廠家越多,貨源供給、質量監測等問題就越多,風險也越大。另一方面,對較有實力的製造商而言,他們更願意生產自己的品牌產品,一般不願意成為商企單純的供應商,商業企業多是考慮生產能力過剩的市場開拓能力較弱的製造商,而僅是這樣還不夠,這些製造商還應同時具備產品質量可靠、設備較為先進、人員素質較高、技術能力較強的條件,才能確保產品的信譽度。此外,商家還應隨時檢查產品的各項指標,在可能時應派專人驗收或深入企業參與管理,保證產品真正符合市場需求。 2、要注重商品類別的選擇 對不同的商品,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是不同的,相應地成功實施自有品牌戰略的可能性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一般來說,具有以下屬性的商品比較適合採用自有品牌戰略: (1)技術含量不高的商品。技術含量不高的大眾消費品,不需要特別的專業知識,消費者容易識別其真假好壞,如服裝、食品、飲料以及家庭用品和文具等。反之如電視機,消費者需要更多地依靠商標和生產企業的知名度、技術實力等間接地對商品品質進行判斷。零售業自有品牌的發展本身也證明了這一點。在瑞士,食雜品占自有品牌商品的41.2%,在英國這一比例為37.1%,與家用電器等耐用消費品相比,這些商品實施自有品牌戰略更容易獲得成功。(2)單價較低的商品。對單價低的商品,消費者可在第一次購買後通過使用來決定是否再次購買,其風險較小,而對於單價高的商品,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是比較慎重的,不可能在購買後如感覺不滿意就簡單地再買一個。(3)購買頻率較高的商品。商品的購買頻率高,對大型零售企業而言,可以實行大量的開發訂貨,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保證自有品牌低價的實現;對消費者而言,他們對此類商品的忠誠度相對低,容易背叛原有的品牌選擇而接受新的品牌。 3、提高質檢人員素質,保證商品質量 零售業自有品牌經營過程中,商譽與自有品牌商品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自有品牌商品的推出主要依靠企業的商譽的廣告作用,而高質量的自有品牌商品產品又對企業的商譽起到提高和確認的作用,自有品牌商品質優價廉,必然使企業的形象在消費者心中形成良性循環,而質量差,則會在消費者心中籠罩上一層陰影,企業多年的商譽就會受到損害。因此,商企開發經營自有品牌商品時,必須具有一批高素質的商檢人員。英國馬獅百貨集團在公司所屬的260家連鎖店經營自有品牌商品「聖米高」商品的同時,集團擁有350多名技術人員負責「聖米高」商品的質量檢測工作。 4、合理設計品牌 應注意把企業的風格與經營產品的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如一家名店,其店名就可能擁有較高的商譽,那麼其經營的產品在採用了自有品牌後,品牌的確定還應結合目標市場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使商品能愉快地被消費者所接受。 5、注意品牌的保護 只有注冊了的商標才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商標。實施自有品牌商品戰略的商家應在品牌的創建之初,就著手進行品牌的申請注冊工作,以免在日後被他人搶注、冒用時,得不到法律的保護而蒙受損失,有苦難言。同時應運用法律武器,隨時維護本公司品牌的合法權益。 (三)自有品牌戰略的實施方式 大型零售企業自有品牌戰略有以下兩種實施方式:1、自設生產基地,即企業自己設計開發並生產加工某些商品,使用自己的品牌銷售。這種方式的特點是:生產企業的零售企業之間形成一種穩定的協作關系,而不是單純的交易關系,他們具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標,融為一個利益的整體。採用這種方式的零售企業應該具備充足的人力和合理的人力結構,使得由策劃、設計到生產、銷售都有相應的專業人才。企業還要足夠的財力來建廠、購買設備並支付人員的開支。2、委託生產商製造,即零售企業根據市場的動態對商品的質量、規格、類型、原料、包裝、結構等方面進行設計,然後委託生產企業按照具體生產要求製造,銷售時使用自有品牌。使用這種方式零售企業與生產企業之間則是一種較為鬆散的協作關系,對零售企業而言,風險較大。但這種方式中生產商規模雖小,質量卻高。這些小的生產企業由於資金、規模的限制,無法與使用零售商品牌的商品競爭,大型零售企業正是利用這一點,以利潤為紐帶,使這些小企業為其生產,實現互惠互利。 在我國,鼓勵大型零售企業開發自有品牌商品,有著深刻的經濟和社會意義。應該用自有品牌引導消費,用新產品適應市場的變化,迎合顧客的需要,走出不良競爭的誤區,使企業得以持續的發展。

㈥ 自有產品概念

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自有產品就是企業公司自己生產加工的產品,不是外購的產品,或者購入原材料,經過加工成另外產品,性質發生變化的新型產品。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謝謝!

㈦ 自有品牌應如何競爭(結合可樂戰)

「自有品牌」,有時也被稱為商店品牌,是指零售商開發與加工生產的品牌銷售產品。這種做法早在以食品、服裝為主打商品的超市中比較多見,沃爾瑪、屈臣氏包括三江、樂購都擁有自有品牌產品,就可樂行業來講,Cott就是其中的代表,同樣的,沃爾瑪開發的sam』schoice可樂,也在其商行內擁有僅次於可口可樂的銷量。但是,不論是Cott還是sam』schoice,都無法取代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地位,在大品牌前,他們顯得「弱不禁風」。自有品牌究竟應如何打開自己的市場,在大品牌的壓力下,創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呢?
首先,來看下自有品牌的優勢。由於省去了許多中間環節,並通過規模效益降低銷售成本,自有品牌產品通常具有明顯的低價格、高品質的競爭優勢。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中,自有品牌商品比一般同類商品價格低30%,國內連鎖店的自有品牌的價格多低於同類產品的10%-20%左右,自有品牌的價格優勢顯而易見。因此合理利用這種價格和成本優勢,是自有品牌的競爭之道。但是,低價必然帶來市場佔有率的上升嗎?一味的降低價格就能開拓市場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英國的許多自有品牌已經應證了這一點,他們的超市在生產自有品牌產品時為盡量降低成本,通常採用圖案簡單、質地較差的包裝,結果銷量一落千丈。因此,在開拓自有品牌市場前首先要搞清一個概念,利用價格和成本優勢,並不單純的指將價。同時,許多零售商自己的產品多以暢銷品牌為模仿對象,不僅缺乏特色,質量也不具備競爭力。一味的模仿暢銷產品,沒有自己的特色,不注重質量,是自有品牌建立的一大誤區,也是直接導致其競爭力薄弱的因素之一。
由此可見,要想提高自有品牌的競爭力。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利用低成本的優勢,開發具有特色的和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現以屈臣氏在廣州推出的MJ情潤系列飲料,便是其中的代表。 廣東地區因其獨特的潮濕悶熱氣候特徵,消費者對清熱溫補十分關注,素有喝"涼茶"的習慣。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往由家庭煎煮或在街頭涼茶鋪購買才可以喝到的清涼類飲料,能否通過包裝成品備在身旁隨時飲用呢?就是在這種市場需求的背景下,屈臣氏從「為顧客提供健康的產品」這一理念出發,潛心研製,2003年開始在市場上推出自有的新品牌MJ(果汁先生"Mr. Juicy"的縮寫)甘蔗汁,並於2004年再度上市新產品MJ酸梅汁,全面打造具有嶺南特色的清潤飲料市場。MJ果汁先生不僅避開了產品同質化競爭,實現了品牌的差異化突圍,還以一定的價格優勢,善和擴充了自身的產品線,更豐富了企業品牌的內涵。
其次,自有品牌的競爭應突出「低價高質」的特點,打好質量戰。實踐證明,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理性,只有低價質優才能是真正的優勢,競爭重點最終還是質量而非價格。因此,把好質量關,與生產廠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是競爭的又一關鍵。英國的零售商就很注重與生產商的合作,因為零售商自身的信譽是自有品牌生命力的基礎,如果一味壓低成本就很難保證自有品牌商品的質量,最後砸的是企業自己的牌子。除此以外,良好的廣告和促銷活動是競爭的必要手段。位於北京四季青橋的歐尚超市,不遺餘力地推廣自有品牌商品,從超市入口到貨架,到處掛著自有品牌商品的介紹,起到了良好的促銷作用。同時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自有品牌,也應當取好合適的品牌名稱。就拿商場的自有品牌來說,超市創建自有品牌一般有兩種方式。比較常見的方式是店名與品牌名稱相一致,稱為「單品牌」,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宣傳成本,便於消費者識別和記憶,品牌導入期短。像這樣的原有品牌,消費者一眼就能看出是超市的自有品牌,如樂購麻油、華聯生鮮等。另外也有使用多品牌策略的,這比較適合於經營品種較多而且差異性較大的超市以及品牌認知度較高的商品。類似這樣的新創品牌,不留心的消費者很難識別出是超市的自有品牌,如沃爾瑪的「喬治」服飾,易初蓮花的「全信」啤酒。最後,完善售後服務,是自有品牌的競爭的又一關鍵點,可口可樂一直運輸其產品上門並管理貨架,而Cott則只將可樂卸在零售商的倉儲就撒手不管了。這使得可樂公司的首席運營官一直強調,「大多數的零售商一直沒有搞清楚他們銷售我們產品和銷售自有品牌的成本差異。」因此,完善售後服務也是自有品牌加強競爭實力的必要手段!

㈧ 自有品牌戰略的介紹

自有品牌戰略(Private Brand Strategy )是指零售企業通過搜集、整理、分析消費者對某類商品需求特徵的信息內,提出新產品功容能、價格、造型等方面的開發設計要求,進一步選擇合適的生產企業進行開發生產,最終由零售企業使用自己的商標對新產品注冊並在本企業內銷售的戰略。由於自有品牌能夠給零售商帶來更多的利潤,贏得顧客的忠誠,因而受到越來越多零售商歡迎,開發、銷售自有品牌商品已成為世界名店廣泛採用的營銷策略

閱讀全文

與自有品牌營銷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達電子商務 瀏覽:881
培訓班3月份招生方案 瀏覽:47
教務處外出培訓方案 瀏覽:404
活動游戲策劃方案 瀏覽:836
華平電子商務招聘 瀏覽:993
電子商務最全面的定義 瀏覽:455
企業繼續教育培訓方案版本 瀏覽:96
廈門網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79
2015年廣州跨境電子商務規模 瀏覽:453
電子商務專項培訓方案 瀏覽:564
生財有道節目策劃方案 瀏覽:271
電子商務改變世界 瀏覽:784
京東才奧電子商務 瀏覽:128
速食產品營銷方案 瀏覽:81
youer運動會方案策劃 瀏覽:700
銀行與學校的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976
元旦網路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7
國慶葯店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388
提升保安服務質量培訓方案 瀏覽:563
美容公司廣告策劃方案範文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