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促銷中企業面臨的營銷道德問題有哪些
(一)商業企業營銷價值觀中存在的道德問題
在商業企業中理念與價值觀決定商業企業的經營活動與營銷行為。在我國部分商業企業中,其價值觀既反映傳統文化中的糟粕,也沾染了西方拜金主義思
潮,還表現出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的「價值觀紊亂」現象等。具體地說包括:(1)利己主義價值觀。商業企業的營銷行為是「利己」與「利他」的結合。我國不少商業企業有「極端利己主義」傾向,並表現為「唯利是圖」、「損人利己」、「見義忘義」等。(2)拜金主義價值觀。商業企業在經營中不是顧客至上,而是金錢至上,權錢交易,貪圖個人享樂等。這些腐朽的價值觀導致企業商業道德的淪喪,加劇了商業中的爾虞我詐、假冒偽劣、惡性競爭、侵害消費者利益等問題。
盡管,我國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值觀、道德觀體系還未完全建立起來。商業企業價值觀處於「紊亂」階段。不少商業企業價值觀存在不健康因素。
(二)商業企業營銷競爭中存在的道德問題
「競」的繁體「競」是「二兄並立」,爭(爭)是「兩只手同時扯一件東西」,競爭則是對立雙方為了獲取他們共同需要的對象而展開的爭奪、較量。在我國商業企業競爭中的存在以下不道德的問題:(1)產品競爭中的不道德問題,如:假冒他人注冊商標;仿冒知名商品;仿冒他人企業名稱等。(2)價格競爭中的不道德問題,如壓價排擠競爭對手;限制價格;哄抬物價;低價傾銷等。(3)銷售渠道競爭中的不道德問題,如:吃回扣;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等。(4)人才競爭中的倫理問題,如:員工「跳槽」;企業炒員工魷魚;人才流失等。(5)信息競爭中的倫理問題,如:侵犯商業機密;散布虛假信息;侵犯知識產權;軟體盜版問題等。
(三)商業企業營銷策略中存在的道德問題
商業企業營銷策略中存在的不道德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商品質量問題,如:經銷「假冒偽劣」商品;經銷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商品;經銷對顧客有害的商品;經銷對環境及社會有害的商品等。(2)商品定價中的問題,如:價格壟斷;價格欺詐;低價傾銷與價格戰;謀取商業暴利等。(3)商業廣告中的問題,如:詐騙性廣告,包括無中生有,過於誇大事實,設置圈套,誤導消費者;失真廣告,包括名不符實,廣告設計失真;廣告發布頻率過於頻繁等。(4)人員推銷中的問題,如:強制推銷;捆綁式推銷;欺騙性推銷,如傳銷;推銷人員不誠實,花言巧語;盲目上門推銷等。(5)銷售促進中的問題,如:不合理的打折、贈券,低價傾銷偽劣商品等。(6)公共關系中的問題,如:誇大宣傳;處理消費者、社會關系失當;通過各種途徑蒙騙消費者等。(7)渠道中的問題,如渠道沖突,經銷商與渠道成員互相拖欠債務等;(8)服務中問題,如:服務承諾與服務合同不一致;服務品質不一;服務態度的不良;服務人員素質低下等。
(四)商業企業營銷中的浪費與環境保護問題
市場營銷在促進經濟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浪費問題。主要包括:縮短商品的生命周期,鼓勵或誘導使用新產品所導致的浪費;通過增加廣告、促銷費用提高商品知名度從而提升商品價格增加了消費負擔;各種捆綁式促銷,誘導消費者購買過量或閑置不用的商品;商品流通中的浪費等。另外,商品對環境的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如報廢品的污染、包裝污染、不符合環保要求的產品所導致的污染等。盡管以生態為導向的綠色產品、綠色營銷、綠色消費已經引起消費者及全社會的關注。但市場營銷所引發的環境保護問題依然不容忽視。
Ⅱ 談談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環境中營銷道德問題的現狀,並就如何改變這一現狀,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就行了
Ⅲ 企業營銷活動中的道德問題有哪些
營銷道德是用來判定市場營銷活動正確與否的道德標准,即判斷企業營銷活動是回否符合消費答者及社會的利益,能否給廣大消費者及社會帶來最大幸福。 市場營銷道德是市場經濟的伴生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企業在開展營銷活動中必須講求營銷道德,實施誠信營銷。 企業的營銷行為是否合乎道德標准,歷來是營銷學界有爭議的研究課題。
Ⅳ 市場營銷道德
市場營銷道德是和市場營銷倫理並提的。對企業而言,要在生產經營專的同時兼顧消費者利益和屬社會利益。組織應該確定目標市場的需要、慾望和利益,然後再以一種能夠維持或改善消費者和社會福利的方式向顧客提供更高的價值。
1、要求在營銷中考慮社會和道德問題。如:希望工程,環保產品,助殘,幫助再就業,回報社會等。
2、不能將自己的利益凌駕在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利益之上,甚至不惜製造假冒偽劣產品,損害消費者利益,破壞生態環境。
3、營銷的道德還要求關注消費者的長期利益和需求的滿足程度。像只顧短期利益,或造成誤時誤工誤事或心情不好等,雖沒有直接坑害或欺騙消費者,也屬不道德的營銷。
Ⅳ 什麼是市場營銷道德中存在的問題
從社會環境到企業自身,自高層管理人員到底層銷售職員,在企業營銷方面,各種問題層出不窮。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其自身的自我保護意識薄弱,也成為了不道德商人的突破口之一。
(一)企業外部原因
1.市場經濟本身的原因。
利益最大化在市場經濟中是必然存在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很容易就會因自身利益而忽視消費者利益。這種個人主義驅使企業變得越來越唯利是圖,不折手段的從消費者身上獲取利益。
2.市場法規不完善。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需求越大,企業利益也就越大。新法規沒有及時出台,無法限制企業利用不法手段來達到其利益目的。
3.市場管理不完善。
管理機構太過復雜,以至於出現辦事效率低和互相推脫責任等問題。有的執法人員其自身的文化及道德水平不高,致使執法不嚴的現象出現,給企業有了可乘之機。
(二)企業內部原因
1.追求利益最大化。
有的企業過分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視社會發展和消費者,導致市場經濟不能健康發展。長此以往下去,這些企業必回收到輿論的譴責和法律的嚴懲。
2.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企業的領導者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方向。如果,一個企業其重要組成人員知識水平不高,則會影響其整體的道德水平,長此以往,企業就會變得貪婪成性。
3.消費者本身的原因。
消費者身上也存在著自我保護意識薄弱、不健康消費心理等問題。消費者如果不能用法律保護自己,或盲目跟風,則會給不法企業可乘之機。
Ⅵ 在促銷過程中,企業面臨的營銷問題道德有哪些
企業營銷道德問題的存在,究其原因,既有企業自身的主觀因素,也與我國經濟轉型時期市場版營銷環境特權點有關。
企業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不重視道德建設,未樹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誠信觀。企業經營應以誠為本,以利潤為標,義利兼顧。由於我國現在處於市場經濟轉型時期,市場經濟環境不夠成熟,導致部分企業過度的短期行為和投機行為。一些人誤認為市場經濟就是「道德淪喪」、「爾虞我詐」,沒有意識到市場經濟的實質是信用經濟,是建立在以誠信為核心的道德基礎上的。一部分企業見利忘義,置商業倫理道德於不顧,拋棄了誠信經商的傳統,不擇手段地追求利潤,致使企業營銷活動中出現了種種損害消費者利益的欺詐行為。信息不對稱,導致企業營銷道德缺失,是企業的根本原因。
希望能幫助你
Ⅶ 企業市場營銷道德現狀與治理提綱
市場營銷道德是用來判斷市場營銷活動正確與否的道德標准。企業的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市場營銷道德和社會責任兩個概念雖然有一些區別,但二者之間在實質上又有很緊密的聯系。一般而言,企業不遵守市場營銷道德標准就很難履行其社會責任,而不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又必然違背了市場營銷道德標准。
一、企業不履行社會責任、違背市場營銷道德的原因
在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的「經濟人」和「社會人」身份之間經常發生沖突,這就導致許多企業在經營、營銷中只考慮自身利益,持有「利潤先於倫理」的觀念,而很少考慮營銷道德和社會責任問題。這一些問題的產生主要是因為以下這一些原因導致的:
1.企業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不強
我國1993年末開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2001年末才加入世貿組織,由於市場透明度和開放性不是很高,加之信息的不對稱性,這就使得企業自身對營銷道德方面不重視。我國的市場經濟雖然已經實行了10多年的時間,但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比較短,所以對市場營銷道德的建設還是比較落後。這就從大環境上未給企業提供良好的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的平台。
2.生產的外部不經濟的存在
生產的外部不經濟是指生產者的一項經濟活動會給社會上其他成員帶來危害,但他自己卻並不為此而支付足夠抵償這種危害的成本,此時生產者為其活動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於該活動所造成的社會成本。
目前生產的外部不經濟現象在我們國家比較多。如一些印刷廠、造紙廠、煉油廠等污染比較嚴重的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顧環境的污染情況,由於我國目前沒有對這些污染的企業徵收環境保護稅,而只是象徵性的徵收排污費,這樣這些企業為自己的污染行為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遠遠小於治理其造成的污染所花費的社會成本,因此由於外部不經濟的出現,使得一些企業成為「免費乘車者」,其自然而然不會考慮營銷道德和社會責任問題了。
3.市場營銷道德標准和社會責任范圍不明確
道德標准不同於法律規范,它沒有國家的強制力作後盾,所以我國許多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主要強調的是合法,因為合法的企業就不會受到處罰,至於是否合乎營銷道德水準、是否履行社會責任,企業認為不需要考慮太多,因為我國目前沒有比較明確的營銷道德標准,這就導致企業不重視營銷道德標準的制定,不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的事件屢屢發生。
基於以上這些原因的出現,我國目前企業的市場營銷道德意識比較差,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比較少,要想使我國的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在國內競爭中形成良性競爭,必須要採取一定的對策來提高企業的市場營銷水準和社會責任意識。
二、提高企業市場營銷道德水準和社會責任意識的對策
導致企業營銷道德缺失以及社會意識比較淡漠的原因很多,既包括外部的大環境,又包括企業內部的小環境,因此提高企業市場營銷道德水準和社會責任意識的對策也主要包括企業的內部環境的轉變和外部環境影響的加強。
1.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營銷環境
解決營銷道德缺失以及社會意識淡漠的首要方法是營造良好的市場營銷外部環境,政府、媒體、輿論應在這一方面起主要作用。政府應鼓勵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高營銷道德意識,對這一方面做得比較好的企業應加大宣傳力度,引導企業自覺遵守營銷道德、履行社會責任;媒體應不定期的宣傳遵守營銷道德、履行社會責任比較突出的企業,並對一些違背道德、不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進行曝光。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使企業為了自身的發展而遵守營銷道德,自覺履行社會責任。
2.轉變企業的市場營銷管理哲學
市場營銷管理哲學是指企業在開展市場營銷管理的過程中,在處理企業、顧客、社會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時所持的態度、思想和觀念。因此,要想使企業在生產經營中自覺遵守道德標准、履行社會責任,必須使企業的營銷觀念提升到社會市場營銷觀念這個層面,即營銷者在制定市場營銷政策時,要統籌兼顧企業利潤、消費者需要、社會利益這三個方面。
3.加強市場營銷道德規范的制定
實現法治的前提條件是擁有良法、依法而治。同樣實現德治的前提條件是擁有良好的道德標准、依照道德標准來治理。因此,政府應從宏觀上制定營銷道德標准,給企業提供最基本的營銷道德依據,促使企業根據自身的情況並結合政府的道德標准制定適合企業的營銷道德准則。政府應明確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並將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作為考核企業經營狀況的一個標准。政府從宏觀上強調了營銷道德標准和社會責任,而企業應該從微觀上進行操作。
4.提高企業的不道德成本,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
許多企業由於生產的外部不經濟的影響,導致其不道德決策的成本比較低。因此政府應提高企業的不道德決策的成本,迫使企業在決策時考慮相關的利益群體以及社會利益。如使用「污染者負責」的方法降低企業的污染程度,使用環境標志督促企業自覺維護環境,使用重罰強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等。通過這一些方法,企業的不道德成本將大大增加,企業在決策時會更多地考慮社會利益、社會責任等問題。
企業的市場營銷道德和社會責任問題是一個持久的問題,需要政府、企業、消費者共同努力才會逐漸的取得一些進展,因此應將這些問題作為持續問題,常抓不懈,這樣才會使我國的市場營銷環境慢慢趨於文明。
Ⅷ 市場調查中的道德問題
這個問題有點模糊。
關於市場研究者的道德以及規范,國際和國內都有了相關專的行業標准和自律條例。
如果您屬所指的是研究者本人的傾向和偏好,那還可以談談。如果說研究者有沒有道德或者品行高下,則與研究結果無關。因為市場研究還是一系列嚴謹科學的調查手段、數據分析等等。
如果你所指,研究者故意歪曲數據,捏造結論,那還不是道德問題,而是利益問題和法律問題。
Ⅸ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市場調研方向 道德研判那一大題
分析思路: 宏觀環境分析(一般是目標市場的營銷環境、相關政內策) 消費者行為分析容(確定消費人群,以及消費者行為的模式特點等) 競爭對手分析,可以利用SWOT模型,分析同行業的競爭狀況 還可以分析下企業的內部環境,比如企業的背景等 。
市場方向:
【調研分析】
影響商業項目成功的因素很多,
如市民的收入水平、
消費水平與消費結構、
商圈半徑、
新舊商業格局、
商業貿易的繁榮程度及其影響力、
商場物業所處區域
(或商業圈)
的商業環境,
競爭對手的實力與策略等。
因此,在操作商業地產項目時,商業市場研究成了商業地產項目成敗的橋頭堡、。
道德研判:道德素質的整體發展趨勢和水平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兩個文明的主流是積極的,但客觀上也存在迷茫和困惑。揭示年輕人應有的道德素質及其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對青年道德素質狀況分析原因,以便因勢利導,促進其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