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述企業目標市場營銷戰略的類型及影響其選擇的因素
目標市場營銷又稱STP營銷或STP三步曲,這里S指Segmenting market,即市場細分;T指Targeting market,即選擇目標市場;為Positioning,亦即定位。正因為如此,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認為:當代戰略營銷的核心,可被定義為STP。
1目標市場的概念
目標市場是指通過市場細分,被企業所選定的,准備以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去滿足其現實或潛在需求的那一個或幾個細分市場。
2評價細分市場
一般來說,評價細分市場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指標。
1、規模
細分市場的預計規模是企業決定是否進入該細分市場的主要因素。
2、市場增長率
市場增長率是指企業在某一細分市場上、在一定時期內銷售額或利潤增長的百分例。
3、結構吸引力
一個具有適度規模和良好潛力的細分市場,如果存在所需的原材料被一家企業所壟斷、退出壁壘很高、競爭者很容易進入等問題,想必它對企業的吸引力會大打折扣。因此,對細分市場的評價除了考慮其規模和發展潛力外,還要對其吸引力做出評價。波特認為有5種力量決定整個市場或其中任何一個細分市場的長期內在吸引力。這5種力量是:同行業競爭者、潛在的新加入的競爭者、替代品、購買者和供應商。細分市場的吸引力分析就是對這5種威脅本企業長期贏利的主要因素做出評價。
4、市場機會及獲利狀況
(1)市場機會分析
即分析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和經營目標是否能夠與細分市場的需求相吻合。
(2)獲利狀況分析
即企業對細分市場獲利狀況的分析。
3目標市場戰略
根據各細分市場的獨特性和企業自身的目標,有三種目標市場戰略可供選擇。
1、無差異性目標市場營銷戰略
無差異性目標市場營銷戰略是指企業將整個市場作為企業的目標市場,推出一種產品,實施一種營銷組合策略,以滿足整個市場盡可能多的消費者的某種共同需求。採用該戰略的企業,主要是著眼於顧客需求的共性或同質性,忽略顧客需求的差異性,對市場不進行細分,只求滿足大多數顧客的共性需求。
無差異性目標市場營銷戰略的最大優點在於成本低、經濟性好。缺點,首先,忽視了市場要求的差異性,難以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其次,容易導致競爭激烈和市場飽和,企業難以保持持久的規模經濟效益。所以這種戰略只適用於少數大家有共同需要,差異不大的商品。
2、差異性目標市場營銷戰略
差異性目標市場營銷戰略是企業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選擇多個細分市場作為企業的目標市場,並針對各個細分市場的不同特點,分別設計不同的產品,運用不同的營銷組合策略,以滿足多個細分市場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優點在於:一是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提高整體銷量;二是由於企業在多個細分市場上開展營銷,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投資風險和經營風險。缺點在於:一是企業生產多種產品,採用多種營銷組合,增加了生產成本和營銷成本;二是企業的資源分散在多個領域,導致企業不能集中使用資源,甚至企業內部出現彼此爭奪資源的現象,容易失去競爭優勢。差異性目標市場營銷戰略適用於:一,異質市場;二,實力強的企業。
3、集中性目標市場營銷戰略
集中性目標市場營銷戰略又稱為「密集性目標市場營銷戰略」,是選擇一個或少數幾個細分市場或一個細分市場的一部分作為目標市場,集中企業全部資源為其服務,實行專門化生產和營銷。優點在於:一是營銷目標集中,便於企業深入了解市場需求變化,能充分發揮企業優勢;二是營銷組合策略的針對性強,可以節約生產成本和營銷費用;三是生產的專業化程度高;四是能滿足個別細分市場的特殊需求,有利於企業產品在該細分市場取得優勢地位,提高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和知名度。缺點在於:一是目標市場過於狹小,市場發展潛力不大,企業的長遠發展可能會受到限制;二是企業目標市場過於集中與狹小,產品過於專業化,一旦市場發生變化(比如強大的競爭對手介入、購買力下降或興趣轉移、替代品出現等),會給企業帶來極大的威脅。集中性目標市場營銷戰略適用於:一生產周期短、需求量波動大的產品;二資源有限、實力不強的中小企業。
4影響目標市場營銷戰略選擇的因素
1、企業能力
企業能力是指企業在研發、生產、技術、分銷、促銷、管理和資金等方面力量的總和。
2、產品的同質性
3、產品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
4、市場的同質性
5、競爭者的目標市場營銷戰略
『貳』 市場營銷計劃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市場營銷計劃是復指在研究目制前行業潛力、市場營銷狀況,對企業SWOT分析,企業所面臨的以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財務目標與市場營銷目標、市場營銷戰略、市場營銷行動方案以及預計損益表的確定和控制。
企業做市場營銷計劃的核心目標是獲得盈利。這種盈利或是短期或者是長期的目標。具體表現為:
1、鞏固市場地位
2、刺激產品銷售
3、蠶食競品客戶,擠占市場份額
4、開辟新市場
『叄』 關於市場營銷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
花5分鍾看看,收貨巨大
「30歲之前,別指望掙多少錢!」這是當我剛踏上營銷路上的時候,我的上司給我的忠告。有人說良言可以讓一個人受用一輩子,我不敢說這句話可以讓我受用一輩子,但起碼讓我至今受用。後來當我做到我上司同樣職位的時候,我也將這句話送給我所有的下屬。
人在年輕的時候有時總是比較高傲和浮躁,總是想一口吃個胖子或一步能登上天。而這句話雖然朴實,但我卻認為蘊含著深刻的職業定位道理。它告訴所有還沒有到30歲的營銷人(當然也針對其他行業的職業人員),在30歲之前,你的營銷職業該如何去定位;它也嚴厲的告誡所有涉業不深的營銷人,30歲之前,做好營銷生涯的職業定位和規劃比掙錢更重要;他也毫不客氣的反問那些輕狂浮躁的營銷人,30歲之前你又能掙多少錢?
耐不住性子,心氣浮躁,這山看著那山高,看別人吃豆腐牙齒快,眼高手低,只要給更高的薪水,不管什麼行業,不管能幹多久,不管是否符合自己以後的發展方向,跳槽是義無反顧。到後來正如我在《營銷人,你閉關了嗎?》一文中所說,30歲的時候出現職業蹉跎,不進則退!這是目前很多30歲未到營銷人職業狀況的真實寫照。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假設你從出生後上學沒有留過級或復讀並順利考上本科院校。畢業後順利找到理想的單位,你選擇的單位是除上海、北京、深圳和廣州之外的中等城市的一家快速消費品民營企業。文中列舉的企業均為年銷售額過億的民營企業(選擇民營企業更具有代表性)。
從你出生起計算,第6年完成幼兒園教育,第12年完成小學教育,第15年完成初中教育,第18年完成高中教育,第22年完成本科教育。當你完成本科教育的時候,你離到30歲只有8年。我們假設你一畢業就找到了合適的工作也沒有走彎路(但實際情況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畢業後1—3年都處在一個擇業期)。假設你8年的平均月薪是4000元,8年你掙了38.4萬元。而這38.4萬元正好是一個營銷副總裁的年薪。因此,我們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去分析這種機會風險。如果30之前,你沒有做好一個很好的規劃,沒有打好基礎,你就可能會失去成為營銷副總裁的機會,這就是你的機會成本。
30歲之前,對於大多數營銷人來說,沒有什麼資本去要求獲得更高的薪水,一沒經驗,二即使是名校畢業,但文憑也不能給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因此營銷人30歲之前更多的是向「前」看而不是向「錢」看,更多的是要「漁」而不是要「魚」。
古語有雲叫「欲速則不達。」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荀子說:「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些道理告訴我們,職業發展也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自然規律。
30歲之前,對於一個營銷人而言,本人認為應該做到「六要」:要戒驕戒躁,要謙虛務實,要誠實肯干,要勤奮好學,要慎近思遠,要大智若愚。只有這樣你才能有一個好的心態,心態決定了你有一個好的定位,定位決定了你有一個好的規劃,規劃決定了你有一個好的未來。
口才難以遮擋長久的無才,外表掩蓋不了真實的內在,小聰明只能逞一時的得意,不義之財終究花的不光彩。營銷人只有腳踏實地的工作,具備真才實學才會有一個美好的將來。
在此本人想結合自己的經歷和大家分享——作為一個營銷人如何進行30歲前的職業規劃。我認為營銷人要做好職業規劃必須要做好五件事。
第一件事,職業規劃三要素分析。
本人總結的職業規劃三要素為:愛好、性格和特長。
第一,愛好。我認為愛好應該是放在一個營銷人職業生涯規劃考慮的首位。因為只有你喜歡營銷這個職業,你才可能去主動投入,而也只有你主動投入了你才可能有收獲,才可能會取得成就。如果你不喜歡營銷這個職業,所有的工作你都是在被動的接受,手到了心卻沒到,沒用心自然不會獲得好的結果。所以,當你決定從事營銷行業時,你要問自己是否真的因為我喜歡這個行業,還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或其他原因。
第二,性格。古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但也並不是不可改變。我認為愛好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通常性格被分為「外向、中性和內向」,作為營銷人你就要分析你的性格屬於哪一種?你的職業決定了你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和人打交道,因此外向的性格當然較好。但也不代表內向的人就不能做營銷,對於一個性格內向(如不善於和陌生人打交道,不善言辭、不善溝通)的人,關鍵看你能不能改變以適應營銷職業的需要。如果你無法改變或不願改變(改變是痛苦的),那麼你最好選擇其他職業。
第三,特長。特長是你現有專長和潛在專長的總稱。特長也分為基礎特長和專業特長。基礎他長如溝通能力強,組織能力強等。專業特長如計算機熟練、擅長策劃等。在計劃經濟時代,由於職業人在企業一干就是一輩子,改變外部環境的空間很小,所以在那個時代在進行自我完善方面強調的是如何去彌補自己的不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人的流動性增強,改變外部環境的空間加大,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優點成為自我完善的核心。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東西,自然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特長的發揮成為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為有時候不足很難彌補,況且有彌補不足的時間還不如用這個時間去發揮自己的優勢。因此,特長分析很關鍵。
第二件事,選好行業。
古語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俗語又說難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因此作為營銷人選對行業很重要。在市場經濟下,任何行業都需要營銷人員。營銷人在選擇行業時必須從自身和行業特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自身方面,要統籌考慮到愛好(如有的人喜歡IT行業,有的喜歡醫葯行業),性格(如培訓行業對性格外向有很高的要求,儀器行業需要營銷人員性格中性,不要太張揚給人以可信賴的感覺)和特長(如醫葯、機械等產品技術含量高的行業要求營銷人員必須是相關專業畢業)。
在行業特性方面,有的行業發展已經趨於成熟,對營銷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有的行業才剛剛起步,需要沖勁大的營銷人員;快速消費品行業由於操作精細需要銷售人員能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醫葯行業的非處方市場要求營銷人員要有良好的醫院人脈等。
因此如果你喜歡自己的專業,又喜歡營銷,你可以選擇專業對口的行業。如果你的專業無法對口(如經濟學、哲學等),選擇快速消費品行業或耐用品行業中發展成熟的領域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因為在這樣的行業中你能得到很好的鍛煉。
第三件事,做好職業細分。
營銷工作具體分到企業的崗位有很多,如市場銷售人員,市場策劃人員,品牌管理人員、產品開發人員、後勤保障人員、銷售經理或總監助理等都稱為營銷人員。
面對這么多職位你如何選擇?本人的意見是盡管崗位很多,但從性質上我們可以分為兩類:銷售與市場。
銷售為「武」,市場為「文」,具體特徵可參閱我的《我是這樣理解市場營銷的》一文。武者,性格要外向,擅於執行,果斷決策,帶兵打仗,沖鋒陷陣;文者,性格內向或中性,擅於思考,縝密分析,運籌帷幄,斜旁諫言;選擇文還是武,要結合自身和當前具體情況。
當然,作為一個優秀的營銷人能文武兼備自然最好,但能做到這一點的畢竟是少數。就如同一個銷售總監做不好市場總監,一個市場營銷教授做不好企業營銷老總一樣。如果你能做到,那就面臨著先做銷售還是先做市場的問題。本人認為如何抉擇,主要看哪個崗位進入阻力最小,因為剛進入營銷行業,剛開始阻力過大會挫人銳氣,重者滋生退意,不宜以後的長期發展。如果做不到,那就踏踏實實的做自己擅長的事,不要瞎折騰。因為一個優秀的銷售者不一定是一個優秀的策劃者,反之亦然。
第四件事,選好企業。
做好職業細分後,就要選擇目標企業。當然,世界500強不一定是最好的,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首先我們要討論的是,選擇外資企業還是選擇內資企業。本人認為要結合自身情況權衡利弊,正如我在《中國營銷人應該向誰學習》一文中所說,任何一件事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同時任何決定都必須要有前提。
去外資企業,首先你的綜合素質要高,否則不會被錄取你。在外資企業(如可口可樂),由於其運作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所有企業營銷的體系很健全,也很規范,不論什麼崗位都會接受到專業化的培訓,同時其有一整套完善的銷售模式(如可口可樂的101系統)和方法(如可口可樂的線路圖),你只要按照他的規則做事就行。因此,好的方面是:第一,你可以接受良好、規范和系統的培訓;第二,掌握先進的銷售模式和方法;第三,還可以給自己的職業生涯鍍鍍金。不好的方面是:第一,固有的模式限制了個體的創新;第二,強勢品牌讓銷售人員在銷售中始終占據主動,無法鍛煉銷售人員在弱勢狀況下的市場問題解決能力;第三,由於要求高,人員變動相互較小,個人晉升的空間有限。
而內資企業的狀況正好相反。不好的方面是:第一,很難接受到系統的培訓;第二,銷售模式和方法需要自己摸索;第三,鍍金效果沒外資企業好;第四,由於品牌相對處於弱勢(如可口可樂和娃哈哈),銷售難度相對較大。好的方面是:第一,銷售人員可以很好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意識;第二,鍛煉銷售人員在弱勢條件下的市場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憑業績說話,相對考核公平,晉升機會多,空間大。
因此,我們經常說,一個外資企業的銷售經理到內資企業就不一定能做好,一是不適應,認為企業不規范;二是品牌既處在弱勢,還要面對和解決比在外資企業多得多的各種疑難問題。一個外資企業的銷售經理的市場操作能力不一定比內資企業的銷售經理強,外資企業好的銷售業績是建立在外資企業的品牌和好的營銷模式上,而內資企業好的銷售業績通常是建立在優秀的銷售經理身上(相對而言)。因此,我建議一些內資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部在招聘銷售經理時,選擇優秀的內資企業從業人員可能比選擇外資企業更好。
討論完去外資還是內資後,我們要討論選擇目標企業的基本條件。例如你選擇的是快速消費品行業,那麼這個目標企業應該具備以下特徵:年銷售額在億元以上(至少五千萬),企業所處的細分行業正在高速發展,企業產供銷一體化,企業發展勢頭強勁,老闆謙虛敬業。這樣的企業首先基礎好,同時經過幾年的發展企業趨於規范不至於太亂或變數太大,同時企業處於積極實現規模經濟中,企業薪酬也比較可觀(比起剛起步或成熟的企業),其次,企業有進一步發展空間,個人發展機會更多。當然,一個新企業、商貿企業或一個規模較小(年銷售在一千萬以下)的企業,也並不是不可以選擇,但選擇時相對的風險和對你的判斷力要求更高。
第五件事,做好30歲前的職業規劃圖。
古語說先謀而後動,這是有道理的。做完了以上的分析和判斷之後,就要給自己30歲前的5—8年的營銷生涯進行規劃。形成一個清晰的職業脈絡並按此脈絡一路前行。
在規劃中要考慮到重要的四點。
第一點,慎重選擇,求穩為先。
就是說在選擇企業時一定要慎重,哪怕多花些時間,一旦選擇了不宜跳槽。為什麼這么說,第一,跳槽會讓你再一次花時間去熟悉新的環境,出業績時間顯然要推後,這叫耽誤時間;第二,由於經驗不足,職務不高,跳過去還是主管,等於從頭再來,浪費時間。第三,到新環境人員不熟,遇到企業關系復雜,或許干不長久,留下敗筆(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可不喜歡頻繁跳槽的人)。第四,人脈資源需要時間去建立,或許無法建立,缺少支持的營銷你如何發力,最終主動走人。而在一個企業做的時間長一些(一般至少3年),以上的問題就或許不會發生,同時更重要的是,只有你用較長的時間深入到一個企業後,你才能真正掌握一個企業營銷的精髓,走馬觀花,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
第二點,任何企業都有問題。
不要以為到了一個新企業,企業就沒有問題。每個企業都有問題,每個企業都有每個企業的問題,只是問題不同罷了。
第三點,搞清時間長度和時間密度的問題。
我們舉一線銷售人員的例子來說明,通常情況下,一個銷售人員在銷售職業中要遵循1235的職業發展時間規律,即做1年業代,做2年銷售主管,做3年區域經理,做5年省區或分公司經理。為什麼這樣安排?前3年是基礎,要打牢;後7年是帶團隊、做管理,要扎實。其後再做大區經理或銷售總監、營銷總經理就駕輕就熟多了。但時間的長度不是衡量經驗和能力的標准,這要看營銷人員的學習力和悟性。有的人做1年區域經理等於別人做3年,因此我說看的是時間的密度,是看你對老崗位知識的掌握多少和對新崗位的勝任能力。
第四點,在規劃中設定不同階段的崗位及時間目標、知識掌握目標、能力目標和薪酬目標。
崗位目標就是你各個階段所有達到的崗位層次。如用1年的時間從銷售代表做到銷售主管。知識掌握目標就是在不同的階段你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如在銷售代表階段,所要掌握的知識是終端拜訪和生動化等;在區域經理階段,所要掌握的知識就是經銷商開發和管理、區域市場促銷策劃等。能力目標就是你能真正管理多少人和多大的區域。所以不要被職務頭銜的光環繞昏了頭腦,一個企業給你一個銷售經理的頭銜,你卻只負責一個城市的一個片區,做著業代相同的工作,我認為這不叫銷售經理,就是個業代。薪酬目標可以給你增加一些前進的動力,也是你能力和價值的體現,所以薪酬的目標也是要定的,如第一年年薪2萬元,第四年年薪6萬元等。
目標決定你的方向,方向決定了你的結果。
做好以上五件事後,你30歲之前的營銷職業規劃就算完成了,但如何按規劃去執行和在執行中不斷微調也很關鍵。其實,關於營銷人職業生涯規劃的文章和書籍很多,各位可能多有拜讀。但本人認為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形式化,要麼是理論一大堆,要麼是讓你做選擇題。
本人結合自身的成長經歷和做過一段時間人力資源的工作經歷來與各位進行這個話題的探討,希望能給各位營銷人帶來一些行之有效的幫助。我想,如果運行良好的話,你起碼能像我一樣「成功」!
「30歲之前,別指望掙多少錢,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是關鍵!」這是營銷人的一堂必修課。
『肆』 市場營銷分析應該包括哪些部分
市場營銷分來析,是指企業在規定自時間,對各個營銷區域的各項銷售工作進行的總結、分析、檢討及評估,並對下階段的營銷工作提出修正建議,對某些區域的營銷策略進行局部調整,甚至對某些區域的銷售目標計劃予以重新制定。因此,市場營銷分析工作,是企業營銷管理工作中一項極其重要的主體內容。
市場營銷分析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分析產品,適應目標市場
2、分析價格,促進消費需求
3、分析渠道,提升運作效率
4、分析廣告與促銷,推拉出銷量
總之,市場營銷分析要以效果為導向,做以上四個方面的分析.
市場營銷分析是市場營銷中最基礎也最關鍵的一部分.
『伍』 市場營銷環境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營銷環境分為外部環境分析和市場環境分析
外部環境分析包括:
1、一般環境分析:所處經濟體相關的經濟形勢、政策導向、技術發展水平和社會導向(如人們的價值觀、產品使用習慣等)還有人口統計變數(如男女比例、年齡分布、教育程度分布等);
2、產業環境分析:波特的五力模型和產品生命周期(具體可以在網上搜一下)。3、運營環境分析:主要是分區域銷售情況和渠道分布狀況。
市場環境分析包括:
1、市場集中度分析,主要指標有CR4、HI等;
2、產品差異化分析(包括機型、功能、品牌等);
3、進入壁壘(主要包括政策壁壘、技術壁壘、專業壁壘、規模經濟壁壘)等;
4、標桿企業分析(該市場領域里排名靠前市場份額較大的企業)
如果要進一步做市場營銷戰略方面的分析則要用到SWOT、還有營銷經典的STP(細分、目標、定位)和4PS(產品、價格、渠道、促銷)。
拓展資料:
構成要素:
市場營銷環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構成要素。
一是微觀環境要素,即指與企業緊密相聯,直接影響其營銷能力的各種參與者,這些參與者包括企業的供應商、營銷中間商、顧客、競爭者以及社會公眾和影響營銷管理決策的企業內部各個部門;
二是宏觀環境要素,即影響企業微觀環境的巨大社會力量,包括人口、經濟、政治、法律、科學技術、社會文化及自然地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微觀環境直接影響和制約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而宏觀環境主要以微觀營銷環境為媒介間接影響和制約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前者可稱為直接營銷環境,後者可稱為間接營銷環境。兩者之間並非並列關系,而是主從關系,即直接營銷環境受制於間接營銷環境、
『陸』 市場營銷策略分析、市場營銷分析的區別;營銷策略、營銷戰略的區別。
一、營銷策略:
是企業以顧客需要為出發點,根據經驗獲得顧客需求量以及購買力的信息、商業界的期望值,有計劃地組織各項經營活動,通過相互協調一致的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銷策略,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商品和服務而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
二、市場營銷分析:
是指企業在規定時間,對各個營銷區域的各項銷售工作進行的總結、分析、檢討及評估,並對下階段的營銷工作提出修正建議,對某些區域的營銷策略進行局部調整,甚至對某些區域的銷售目標計劃予以重新制定。
因此,市場營銷分析工作,是企業營銷管理工作中一項極其重要的主體內容。
(6)市場營銷目標行業分析擴展閱讀:
營銷策略:
1、4Ps,即:產品(Proct) 、價格(Price) 、促銷(Promotion)、通路與配銷 渠道和分銷(Place&Distribution)
這四個因素應用到營銷過程中,就形成了四方面的營銷策略。
在4Ps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了6Ps、7Ps等,如加上政治POLITICS和公共關系PUBLIC,是為6Ps。
1981年布姆斯(Booms)和比特納(Bitner)建議在傳統市場營銷理論4Ps的基礎上增加三個「服務性的P」,
即:人員(People)、流程(Process)、環境(或實體環境;Physical evidence),而形成了7Ps理論。
7Ps多被用於服務行業。
根據與市場競爭對手對抗的需要而制定富有競爭力的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政策。
這一時期誕生了著名的4P理論。當時還是大眾媒體盛行的時代,依靠大眾媒體促進銷售,無差異化策略成為這一階段的明顯特徵。
2、產品策略主要研究新產品開發,產品生命周期,品牌策略等,是價格策略,促銷策略和分銷策略的基礎。
3、價格策略又稱定價策略,主要目標有四點:
(1)維持生存;
(2)利潤最大化;
(3)市場佔有率最大化;
(4)產品質量最優化
4、促銷策略主要目的是:傳遞信息,強化認知,突出特點,誘導需求,指導消費者,擴大銷售,滋生偏愛,穩定銷售。
5、渠道策略,是指為了達到產品分銷目的而起用的銷售管道。
6、人員(Personal Sales),所有的人都直接或間接地被捲入某種服務的消費過程中,這是7P營銷組合很重要的一個觀點。
知識工作者、白領雇員、管理人員以及部分消費者將額外的價值增加到了既有的社會總產品或服務的供給中,這部分價值往往非常顯著。
7、流程(Process),服務通過一定的程序、機制以及活動得以實現的過程(亦即消費者管理流程),是市場營銷戰略的一個關鍵要素。
8、環境(Physical Evidence),包括服務供給得以順利傳送的服務環境,有形商品承載和表達服務的能力,當前消費者的無形消費體驗,以及向潛在顧客傳遞消費滿足感的能力。
9、SWOT方法分析市場:
SWOT是一種分析方法,用來確定企業本身的競爭優勢、競爭劣勢、機會和威脅,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結合。
strength(優勢):評估自己的長處;
weakness(劣勢):找出自己的短處;
opportunity(機會):發現自己的機會;
threats(威脅):認識到存在的威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市場營銷
『柒』 市場營銷中,目標市場營銷戰略和競爭性市場營銷戰略屬於哪一層次的戰略。求分析。謝謝
目標市場營銷戰略是公司層次的戰略;競爭性市場營銷戰略是業務層次的戰略。它們是相互關聯的戰略體系。
目標市場營銷戰略是從大量營銷到產品差異化營銷,進而進化為目標市場營銷戰略。目標市場營銷戰略是現代策略營銷的核心STP(Segmenting、targeting、positioning)。目標市場營銷這三個英文的階段:市場細分;選擇目標市場;產品定位。總的思想是用自己的優勢跟別人的劣勢競爭。
一般而言,競爭性市場營銷戰略包括競爭者分析、市場領袖戰略、市場挑戰者戰略、市場追隨者戰略以及市場利基戰略。
競爭性市場營銷戰略在一個行業里尋求競爭有利地位。戰略的目的是針對決定產生競爭的各種影響力而建立一個有利可圖和持之以恆的地位。
競爭性市場營銷戰略的目標選擇(即聯系第一個問題:目標市場營銷戰略)由兩個中心問題構成。首先是從長期市場盈利潛力和企業盈利能力和決定長期盈利能力的因素來看各行業市場所具有的吸引力。各個行業市場並非都提供同等的持續盈利機會;而企業所屬行業的內在盈利能力是決定這個企業盈利能力的一個要素。競爭戰略性營銷戰略的第二個中心問題是在一個行業內決定企業相對市場競爭地位的因素。
然而,這兩個因素 - 行業和企業因素 - 中任何一個都不足以指導對競爭性營銷戰略的選擇。在有非常吸引力的行業里,一個企業如果選擇了不利的競爭性營銷地位,依然可能得不到令人滿意的利潤。相反,一個具有競爭性營銷地位的企業,由於身處前景黯淡的行業,也會獲利甚微。
這兩個問題都不是靜止不變的。行業市場吸引力和企業競爭性營銷地位兩者都可以由企業加以改變的。這就是說,單純從事行業市場結構的5力模型來看競爭性營銷戰略是不全面的;還要從企業內部的資源整合能力來看營銷戰略的競爭力問題。
『捌』 企業市場營銷計劃的主要目標和建議
你這個企業市場營銷計劃應該是指營銷企劃吧。
營銷企劃是指,在對企業市場營銷環境進行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制定企業及各業務單位的對營銷目標以及實現這一目標所應採取的策略、措施和步驟的明確規定和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