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王致和是 誰了,他的簡介誰可以告訴我
康熙八年,安微省仙源縣舉子王致和進京考試名落孫山,欲歸故里,又苦於路費無著,只好留京等下科再考。幼時曾在家做過豆腐的王致和為維持生計,便在所住的北京前門外延壽寺街羊肉胡同「安徽會館」內,用手推的小磨,每日磨上幾升豆子做成豆腐沿街銷售。有一次,豆腐賣不出去,剩下較多,又時值夏季,怎麼辦?猛然他想起家鄉有用豆腐製成醬豆腐的一道菜,但具體不知怎樣做法。於是他試著將豆腐切成小塊,加鹽及花椒封在壇里,一直沒管它。到秋涼之後,他才想起這些豆腐塊來;這天,他剛打開壇蓋,一股臭氣撲鼻而來,再仔細一看,豆腐已呈綠色了。他好奇地入口試嘗,味道卻很美,送鄰里人品嘗,也一致稱贊。從此,王致和的臭豆腐揚名了。王致和官運不通,屢試不中,至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他索性在延壽寺街西路建作坊立招牌:「王致和南醬園」,雇師招徒,以經營臭豆腐為主,兼營醬豆腐、豆腐乾及各種醬菜。不久,臭豆腐的銷路擴大到東北、西北、華北各地。 經過多次改進,臭豆腐的質量更好,聲望更大,清末傳入宮廷。傳說慈禧太後秋末冬初也喜歡吃,被定為御膳小菜,按其形狀、顏色取名「青方」。臭豆腐被定為「御膳小菜」後,身價倍增。「王致和」門前的三塊立匾加上彩繪龍頭,象徵「大內上用」之意;「王致和南醬園」的六個字刻為兩塊匾,分別由狀元孫家鼎、魯琪光題書。從此,「王致和」的生意越作越興旺,並開始有人競相仿製。 清光緒年間,在宣武門外、延壽寺街等地相繼開設了王政和、王芝和、致中和等醬園。 1956年公私合營,1958年,王致和、王政和、王芝和、致中和四家私營作坊合並成立了國營田村釀造廠。現定名為北京王致和腐乳廠
滿意請採納
⑵ 如何評價王致和海外訴訟與商標注冊申請
事件背景:
2006年9月19日,北京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家槐透露,其商標和標識在德國被一名為OKAI的公司搶注,而這家公司此前曾銷售過王致和公司的產品。
獲勝依據:
(1)停止使用被告商標和撤銷商標注冊
原告方的論點主要依據德國國內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並可選擇適用商標法、商號法和版權法)。
法院認為,被指控的侵權行為,即有目的地阻礙競爭對手(即原告方)的行為,符合《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前提條件。因此,判令被告方停止使用爭訟標識,並且撤銷其在德國專利商標局以自己名義注冊的「王致和」商標。不過,被告方停止使用爭訟標識的義務僅適用於產品,而相關產品當初並非由原告方投入德國市場(所有相關權利都將因此而「用盡」)。
法院裁決符合已確立的德國判例法。根據德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判例法,如果原告方的既得權利值得保護,並且申請注冊商標被用作濫用競爭的手段,則申請注冊商標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然而,盡管原告方訴稱爭訟標識不僅對中國,而且對德國的目標群體(即在德國居住的中國人以及對中國飲食文化感興趣的德國人)都是享有良好信譽的商標,但是,從法院判決結果來看,原告方主張的商標權利並未獲得支持,原因是原告方的請求主要依據的是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而不是商標法。
《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於 2004 年 7 月進行了大規模重新編纂,現已成為日常生活中打擊不正當廣告和模仿行為的有力武器。
由於「有目的地阻礙競爭對手」的行為是一種典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 四 條第十款對此有明確規定(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時,可以不必同時適用商標法),因此慕尼黑地區法院沒有義務適用商標法,法院也因此不必判決相關爭訟標識是否已具備任何間接含義,或者是否已在德國的相關領域發展成為馳名商標。
(2)商標轉讓、知情權和賠償
法院對原告方要求轉讓被告方在德國的注冊商標,以及要求獲得相關信息和賠償的請求不予支
持。
通常,原告方在侵權訴訟中可以使用的法律手段包括:請求法院發出制止令(禁令救濟),銷毀侵權產品,請求提供被告方侵權行為的詳細信息以及報送賬單,以及請求獲得損害賠償(賠償數額的計算可以報送的賬單為准,如銷售賬、利潤賬等)。
原告方在計算損失時有三種選擇:損失的利潤,侵權方獲得的利潤,以及合理的權利使用費。法院不會對被告方判以懲罰性賠償。
原告方必須提供能夠證明侵權行為的全部事實證據。德國法院一般沒有證據出示程序。
任何不能由書面證據證明的事實,可以通過聽取證人證言取證。
德國法院很少使用專家作證,只有在特殊情況下,例如侵權案件中涉及的商標使用范圍很廣,需要確認公眾對該商標的認識程度時,才會要求專家作證。此時,法院會要求市場調查專家進行一次民意調查。大量案件的判決都是依據雙方當事人提交的書面文件,以及後期進行的開庭審理。
在開庭審理過程中,主審法官將向雙方當事人解釋法院的意見,並且雙方當事人將有機會陳述各自的觀點和意見。在審理侵權案件過程中,正式的取證程序是及其例外的情況。
在「王致和」案中,法院認為,原告方與被告方的關系僅限於貨物的進口和銷售,因此,不能以此為依據,認為被告方有義務注意原告方的利益。
同時,原告方根據《德國商標法》第 17(1) 條規定要求轉讓注冊商標的請求被駁回(根據《德國商標法》第 17(1) 條規定,「不忠誠代理商」應當將其違反代理商義務注冊的商標轉讓給委託人)。
同樣的推論也適用於原告方主張的知情權和賠償。
根據慕尼黑法院提供的資料,原告方並未主張被告方出售帶有爭訟標識的、但並非原告方企業提供的產品。
因此,根據程序上的舉證責任,原告方要求獲得詳細信息和賠償的主張沒有得到支持。
⑶ 王致和的企業簡介
「王致和」品牌始創於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距今已有三百四十餘年的歷史,企業幾經傳承和演變,按照二商集團整體部署,於2009年改制,更名為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專業生產腐乳等調味品系列產品。
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佔地面積60多畝,生產車間面積8000多平方米,擁有員工500餘人。「王致和」產品包括腐乳、料酒、調料等多品類近百餘個品種,均為百姓佐餐佳品。企業及時洞悉市場動態,經多次研究實驗推出了低鹽腐乳、木糖醇腐乳、白菜辣腐乳等新型產品,迎合了消費者追求健康、營養、安全產品的需求,擁有了一批龐大、忠實消費群體,產品不僅行銷全國,而且還遠銷美國、歐盟、韓國、日本等國家,北京市場覆蓋率達95%以上。
憑著創新的產品理念和近乎苛刻的品質標准,王致和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先後通過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使傳統的管理方式由粗放型管理向科學化、標准化管理模式轉變,一步步地規范著企業的管理。
⑷ 王致和企業簡介的介紹
「王致和」品牌始創於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距今已有三百四十餘年的歷史,企業幾經傳承和演變,按照二商集團整體部署,於2009年改制,更名為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專業生產腐乳等調味品系列產品。 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佔地面積60多畝,生產車間面積8000多平方米,擁有員工500餘人。「王致和」產品包括腐乳、料酒、調料等多品類近百餘個品種,均為百姓佐餐佳品。企業及時洞悉市場動態,經多次研究實驗推出了低鹽腐乳、木糖醇腐乳、白菜辣腐乳等新型產品,迎合了消費者追求健康、營養、安全產品的需求,擁有了一批龐大、忠實消費群體,產品不僅行銷全國,而且還遠銷美國、歐盟、韓國、日本等國家,北京市場覆蓋率達95%以上。 憑著創新的產品理念和近乎苛刻的品質標准,王致和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先後通過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使傳統的管理方式由粗放型管理向科學化、標准化管理模式轉變,一步步地規范著企業的管理。
⑸ 王致和人 「創業為生」如何理解
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釀造調味品為主的科工貿一體化、跨行業經營的集團公司。全公司總資產4億元,現有員工1800人,專業技術人員326名。
集團生產金獅牌系列醬油、龍門牌系列食醋、王致和牌系列腐乳、料酒和醬、日式咖喱鹵及其它復合調味料幾大類百餘種產品,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擁有「王致和」、「金獅」、「龍門」、「老虎」四大品牌,是北京市最大的生產經營釀造調味品的專業化公司,其規模和創利稅水平在全國同行業中名列前茅。現年產腐乳5.6億塊、醬油6萬噸、食醋3萬噸、醬1萬噸。腐乳在北京市場佔有率為90%,其它調味品在北京市場佔有率為60%,並暢銷全國各地,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各國。
集團擁有歷史悠久的產品,有創制於1669年(清康熙八年)的王致和腐乳、創制於1820年(清嘉慶二十六年)的龍門牌米醋及創制於1938年的金獅牌和創制於1939年的老虎牌醬油。各類產品百餘次在全國性或地區性的博覽會、展評會上獲獎。公司注冊生產的金獅醬油、龍門食醋、王致和腐乳1996年—2005年連續多次被評為北京名牌產品。「金獅」、「龍門」、「王致和」被評為北京市著名商標。2003年金獅醬油、龍門米醋榮獲我國最高產品質量獎——中國名牌產品榮譽稱號。
集團下屬王致和食品廠、金獅釀造廠、恆天調味品公司三個生產廠、一個控股公司、一個銷售公司、一個技術研發中心、三家中外合資企業、三家內資合營企業及5A智能型商務大廈。
王致和集團被評為「中國調味品著名品牌二十強」、「北京流通31強」和「中國食品工業(食品製造業)百強企業」,連續四年獲得「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型企業」稱號,2003年和2004年連續兩屆獲得「守信企業」稱號、被北京市技術監督局授予「北京質量管理優秀企業」、榮獲北京市政府頒發的「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頒發的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為與國際接軌,集團狠抓管理,開展了所屬企業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多項認證工作。
「釀人間美味,造百姓口福」是王致和集團的經營宗旨。集團將進一步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開拓進取、加快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安全健康、營養價值豐富的調味品,為振興民族食品工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王致和本人
王致和是安徽仙源縣舉人,1669年(清康熙八年)進京會試落地,滯留京城,為謀生計,做起了豆腐生意,一邊維持生計,一邊刻苦攻讀,以備下科。一次,做出的豆腐沒賣完,時值盛夏,怕壞,便切成四方小塊,配上鹽、花椒等佐料,放在一口小缸里腌上。由此他也就歇伏停磨,一心攻讀,漸漸把此事忘了。乃至秋涼重操舊業,驀地想起那一小缸豆腐,忙打開一看,臭味撲鼻,豆腐已成青色,棄之可惜,大膽嘗之,別具風味,遂送與鄰里品嘗,無不稱奇。王致和屢試不中,遂盡心經營起臭豆腐來。清末傳入宮廷御膳房,成為慈禧太後的一道日常小菜,慈禧太後賜名「青方」,身價倍增。清末狀元孫家鼐寫了兩幅藏頭對,曰:「致君美味傳千里,和我天機養寸心」,另一幅曰:「醬配龍蟠調芍葯,園開雞跖鍾芙蓉」,冠頂橫讀為「致和醬園」。
時至今日,「王致和」作為地道的「中華老字型大小」,以其產品的細、膩、松、軟、香五大特點倍受廣大華人消費者的鍾愛。經檢測,100克王致和腐乳中的氨基酸含量可滿足成年人一日的需要量,鈣、鐵、鋅含量高於一般食品,還含有VB1、VB2,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
⑹ 王致和上班好嗎,待遇怎麼樣
早9晚6,實行大小星期制度,工作的話也都在辦公室呆著,做些文案和網路營銷類的比較多。 不好的就是氣氛挺壓抑的,上班時間不怎麼說話,而且要求每年5.1-10.1必須穿正裝。。 總的來說,還是適合女孩子上班的。看你能力了!能力好,那就是游刃有餘,能力差,混口飯都難。
⑺ 王致和臭豆腐的產品代表
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廠始建於康熙八年,系「中華老字型大小」民族食品企業。其悠久的歷史,京味一絕的產品,精湛的技藝和誠實的信譽「王致和」經久不衰。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王致和」轉機建制,強化管理,導入ci,科技興企,把一個簡陋的手工業作坊改造為文明生產方式的現代化食品企業。其環境優雅,設備先進,員工素質高。 「誠信為民」是企業的宗旨; 「一流的企業,一流的產品,一流的服務,一流的效益」是企業的目標;「誠信創業」是企業精神。